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蠶姑娘教學設計 蠶姑娘説課稿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67W

蠶姑娘教學設計 蠶姑娘説課稿

《蠶姑娘》教學設計

《蠶姑娘》(蘇教版第四冊)是一篇常識性的課文,文章用7個自然段介紹了蠶孵化出來後生長、結繭、由蛹變成蛾的過程。第一自然段主要講春天暖和時,蠶叢蠶卵裏孵化出來。第二到五自然段具體介紹蠶的4次蠶眠情況。第六、第七兩個自然段寫蠶吐絲結繭最後變成蛾子鑽出來的情況。對於二年級的國小生來説,多數學生都養過蠶,蠶是他們生活中比較熟悉的昆蟲,所以學習這篇課文,學生們是有生活經驗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利用這一點使得學生更好地達到了解蠶的生長過程這一教學目標。另外,這篇課文的篇幅比較長,要求學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是有一定難度的。好在課文的語言生動,句末注意押韻,讀起來比較上口,第二到五自然段的段落結構相似,老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課文的這一特點,幫助學生突破背誦這一難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其中綠線內的4個只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瞭解蠶的生長過程,激發學生觀察、研究昆蟲的興趣。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來理解課文內容,掌握4次蠶眠的情況 ,瞭解蠶的成長過程。學會課文中的生字。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去體會課文語言的生動,感悟詞句表達的感情,抓住段落特點指導背誦。

教學時間:共3課時

教學設計:第一課時(略)重點學習生字,指導寫字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老師板書“蠶”字揭示本節課學習內容

我們中國,很早就養蠶了,古時候人們把它叫做“天蟲”,所以“蠶”字上面是個“天”,下面是個“蟲”。

2、板全課題 揭示新授內容

3、説説為什麼把蠶稱作蠶姑娘?

二、瞭解蠶的生長情況

1、結合生活,交流對蠶的瞭解

指名説説自己養蠶的情況,老師可以結合學生介紹作些補充

[ 在實際生活中,多數學生都養過蠶,對蠶並不陌生,這是課堂上學習這篇課文一個很好的共同的話題,所以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來學習這篇課文,能自然地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使得學生對文本內容有種親切感。同時通過相互交流養蠶的情況,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瞭解蠶的一生。]

2、自讀課文,思考:蠶從卵變成蛾經歷哪些過程?

3、指名説蠶的生長過程,老師結合學生髮言出示蠶的生長過程示意圖,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蠶卵、繭子、蠶山、蠶牀,瞭解蠶的一生。

[課文中“蠶山”“蠶牀”這兩個詞的意思學生不太懂,即使是養過蠶的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也不太會用到這兩個詞語。這兩個詞語又不是用語言能解釋清楚的,所以可以利用相關圖片讓學生認識“蠶山”“蠶牀”結合學生髮言幫助理解詞義。]

4、現在,你能理出蠶姑娘的生長過程了嗎?(學生説老師板書)

板書:蠶卵

蠶姑娘

吐絲結繭

變成蛾子

補充: 蠶姑娘變成蛾子後,再產下蠶卵,然後蛾子就死去了。這就是蠶的一生。

三、誦讀課文,加深體會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老師口述第一自然段內容,出示有關圖。

2、學生看圖知道天氣暖和了,蠶才從蠶卵裏鑽出來,讀好詞語“暖洋洋”。

3、學生一起背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2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

1、老師出示4次蠶眠情況圖,讓學生觀察蠶的不同樣子,發現蠶的變化,舉手説。

2、讓學生到課文第二代第五自然段中去找有關詞語,體會課文用詞的準確生動。

[從這裏開始的教學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重點學習2---5小節,掌握蠶4次眠的情況,體會人們對蠶的喜愛,看到蠶長大了、變化了感到興奮、喜悦。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去體會課文中語言表達的準確。]

3、學生看課文後舉手回答,老師板書

板書:又黑又小

又黃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過渡:剛鑽出來的蠶姑娘又黑又小,長長就變得又黃又瘦,再長長就變得又白又嫩,再長就變得又白又胖。這説明蠶姑娘在一天天長大。他是怎麼長大的呢?

4、具體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己讀第2自然段,找出寫蠶姑娘長大的最重要的一些詞。

(2)引導交流,學生舉手説,老師板書:吃 睡 脱 變

(3)這些詞都是表示蠶姑娘的動作的,寫他怎樣長大的,我們把第2小節一起讀一讀。

(4)指導朗讀

老師抓住這一段中蠶姑娘顏色變化了,抓住不吃不動好幾天後突然醒了這些現象,引導學生體會蠶眠很有趣,讀好這一段。

(5)學生看着板書背這一段

[這麼長的課文對學生而言要背誦是有困難的,課文的後面幾小節在語言表達上和第二小節很相似,所以可以利用對第二小節的指導,讓學生體會到本課構段規律(段式迴環反覆),化解背誦的難點,練習當堂背誦。減輕課後負擔。]

過渡:蠶姑娘是怎麼變成白姑娘的?怎麼變成嫩姑娘的?怎麼變成胖姑娘的?小朋友能自己去學習第3、4、5小節嗎?

5、學生自己讀第三到第五自然段,劃出表示蠶姑娘在生長的動作的詞。

6、組織交流

(1)、通過交流,引導學生髮現仍然有“吃 睡 脱”這些詞語。

(2)、讓學生找出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在説法上的不同。

學生歸納出不同處後,引導體會為什麼這兒要説“又睡在蠶牀上”?

(3)學生看板書齊背第三自然段

(4)學生找出第4、第5兩個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在説法又有什麼不同?

(5)學生看板書齊背第4、第5兩個自然段

7、老師小結學法:

這麼長的內容,其實有很多地方説法是一樣的,只有幾處有點改動,但是很容易記住。小朋友找到背誦的辦法了,很快也就背下來了。

[老師的小結實為了讓學生明白:課文雖然長,但找到背誦方法了,背誦就不難。鼓勵學生學習別怕困難。指導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遇到類似的段落形式相近的課文,可以採用這樣記住相近段落中少量詞語變換的方法來幫助記憶。]

(三)、學習第6、第7自然段

1、要求學生用一個詞來形容睡了四回的蠶姑娘。

2、交流是怎樣想到這個詞的。

知道要聯繫前面的課文和第5自然段最後內容來想。

[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練習運用文中“又 又 ”這樣結構的詞彙進行表達。學生能説出來,就説明他是讀懂課文了。通過互相交流,是對聯繫上下文讀懂課文內容這樣一種閲讀方法的滲透。]

3、學生再讀第6、第7兩個自然段,看看讀懂了什麼?

4、學生自讀後,指名交流

5、引導體會課文中語句表達的生動

(1)你覺得這兩小節中,哪句話説得最有趣?

(2)簡單談談這句話怎麼有趣?

(例如:“要蓋新的房”把繭子比作新房子;“繭子開了窗”把繭子上面的小洞比作窗户)

[這兩小節內容不長,但語言生動有趣。這樣的設計主要是想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去感受課文語言的生動。]

(3)結合學生説到的內容,老師出示相關句子,指導朗讀

(可以採用多種形式進行,例如老師範讀學生聽;請幾個學生比賽讀,其他學生當評委,聽後評一評;請個別學生範讀等)

6、學生練習背第6、第7兩個自然段(不記得的地方可以看看書)

四、全文誦讀

老師放課文錄音,學生聽、跟讀全文。

五、課後作業

背誦課文、複習生詞 、找一找讚美蠶的語句

第三課時(略)重點檢查課文的背誦,做課堂練習

建議練習:

1、聽寫詞語

姑娘 桑葉 蠶牀 交換 蓋房子 響亮

2、照樣子寫詞語(先組織學生口頭交流再寫)

暖洋洋

又黑又小

3、把下面的句子合併成一句話(學完課後練習第4題再做)

春天到了,柳樹發芽了。

春天到了,桃花開放了。

《蠶姑娘》説課稿

一、説教材

《蠶姑娘》這是一篇老課文,老師們都比較熟悉。這篇課文現編寫進了蘇教版的第四冊第二單元的第2課中,是一篇講讀課文。

這篇課文形象地描寫了蠶由“蠶卵→蠶→蛹”的生長變化過程的相關知識:從蠶卵裏孵化出來,四次蠶眠,蜕皮,上蠶山,吐絲結繭,變成蛾。全文結構方式基本相同,清晰醒目,前後貫通,易於學生閲讀把握。特別是文章採用了擬人化的手法和惟妙惟肖的插圖,傳達了有如孩子般的喜愛之情。如此充滿情趣的課文,孩子們樂學、愛學。

1、課題分析

題目是文章的窗口,抓住題目,就能引領出整篇文章的思路。課題為什麼稱蠶為姑娘,它含有親切的意味。把蠶看成美麗能幹的姑娘,表達了作者對蠶的喜愛之情。這樣的課題也告訴了我們,文章採用了擬人化的手法,來介紹蠶的相關知識。

2、課文分析

課文共有7個自然段,分為三個部份。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講春暖時節,蠶從卵裏孵化出來。

第二部份(第二—五自然段):具體描寫了蠶的生長變化過程。

第一次蜕皮,從又黑又小變成黃姑娘。

第二次蜕皮,從又黃又瘦變成白姑娘。

第三次蜕皮,從又白又嫩變成胖姑娘。

第四次蜕皮,從又白又胖變成亮姑娘。

第三部份(第六、七自然段):講蠶吐絲結繭,最後變成蛾姑娘的情況。

3、教材的重、難點:

低段教學以識字為主,因此本課的重點:①還應是掌握10個生字,做到會讀、會寫、會用。會認識4個二類識字。通過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②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牢記課文的內容,最後能進行背誦。

本課的難點:我認為是要學生通過學習課文,瞭解蠶的生長、變化過程,激發學生對昆蟲的研究興趣。因為生在城市的孩子,有的根本就沒有見過蠶,多數學生缺乏對蠶的感性認識。但由於童心,他們會對新鮮的東西感興趣,所以激發學生對昆蟲強烈的研究興趣,應作為本課的難點。

二、説學生

二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在教學這一課時,通過課文中那些形象、生動的語句,有趣的生長變化過程,前後貫通的文章結構,是學生學習本課最有利的因素,也很容易激發出學生對學習本課的極大興趣。

三、説教、學方法

1、教法

在教學生字詞時,用猜謎法:15天是半個月“胖”;24小時是1天“舊”;上面的羊沒尾,下面的血沒撇“蓋”。再用部件法學習“蠶”天蟲;“姑”女古;“娘”女良;“牀”廣木;“響”口向,“桑”三“又”加一“木”。這些內容安排在第一課時完成。

在學習課文時,用情境教學法,導讀法。一些較難理解的句子,用講解的方法。以上的內容安排在第二課時完成。

利用板書,指導學生背誦課文,安排在第三課時完成。

2、學法

學生預習課文時採用自學法。學習課文內容時,採用讀讀、想想、劃劃、寫寫的方法。在鞏固時採用練習法。

我把學習生字安排在第一課時,這樣有利於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初步的瞭解,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四、説教學過程

1、板書課題,引起懸念

首先板書“蠶”,請學習齊聲讀(cán),檢查學生是否能準確讀準平舌音。然後提問:同學們,你們見過蠶嗎?這時學生的回答可能有好幾種。最後出示“姑娘”兩個字,學生齊讀“蠶姑娘”。向學生提出蠶是昆蟲,姑娘是小女子,為什麼要把這種昆蟲叫做蠶姑娘呢?我們學了這篇課文,就知道為什麼了。

我這樣做,是用課題,來引起同學們的好奇,激發他們學習課文,瞭解蠶的慾望。

2、學習生字

要求讀準字音, 分析字形,找出部首,準確書空筆畫。

3、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

課文共有四幅圖畫,通過觀察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能使學生增加對蠶的感性認識。

現在我們學習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表現圖畫意思的,蠶究竟是怎樣生長變化的。

4、學習課文的第一部份

讓學生知道蠶的生長季節,蠶是怎樣出生的。

5、學習課文的第二、三部份

我把這部份的教法主要用在解答問題上:如蠶的一生要睡幾次?是怎樣進行變化的?蠶最後是變成了什麼樣的?還有讓學生自己找出不明白的地方,讓大家來解答。這樣能使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自己去找出課文中有關的答案。自己不明白,在聽了別人的解答後,也有了明確的認識。這種解問的方法,可以使多數的學生都動腦想想。

6、閲讀

在閲讀上,重點指導學生的閲讀情感,語氣。如“春天天氣暖洋洋,蠶卵裏鑽出蠶姑娘。”讓學生在讀的時候,把春天來了和小蠶出生時的喜悦語氣讀出來。在讀“睡了四回的蠶姑娘,吃了幾天桑葉,就爬到蠶山上,吐出絲來,要蓋新的房。”這是蠶姑娘的最後變化,要把蠶快要完成它一生的歷史使命和就要結束蠶姑娘的日子,那種充滿激情的語氣讀出來。

這樣讀,能加深同學們對句子的理解,特別是老師對閲讀情感與語氣的指導,能使學生融情於文中。我把閲讀穿插在理解課文中進行。

7、理解詞語

在對詞語的理解上,我採用劃的方法,把一些重點詞語勾畫下來。如脱下、醒了、又黑又小、又黃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爬到、絲兒、繭子、開了窗、蛾姑娘,學生們能記住這些詞,也就基本記住了蠶的生長變化過程。對背誦這篇課文,也就有了一定的基礎。我讓學生邊理解內容,邊勾畫詞語。

8、總結

在總結中,我抓住一些擬人化的詞語,把為什麼叫蠶姑娘的問題揭示出來。特別是通過對課文中反覆出現的“變成”,黑姑娘變成黃姑娘,變成白姑娘,變成胖姑娘,變成蛾姑娘這些活潑生動的句子,讓學生掌握了蠶的生長知識。明確為什麼把蠶當作人來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