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分數的初步認識一等獎説課稿(合集22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19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22篇《分數的初步認識一等獎説課稿》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分數的初步認識一等獎説課稿》相關的範文。

分數的初步認識一等獎説課稿(合集22篇)

篇一: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

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範例

一、教材認識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教材將分數的知識分段教學,本課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它是認識幾分之幾的基礎,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這節內容應藉助教具演示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通過演示和學生操作,使學生理解一些簡單的分數的具體含義,讓學生體會到分數來源於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況下才產生分數。數學新課標對這一部分知識的要求是:初步認識分數——幾分之一,會讀、寫簡單分數,初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特點,本節課我確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會讀、會寫簡單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過程與方法:通過直觀演示、觀察、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途徑與方法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含義,初步建立幾分之一的概念。

難點:理解分數的含義。

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已具有一定的整數知識,在生活中也常常會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數來表示的量,雖然他們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半多的概念,但只能模糊地來表示某些量。初學分數,由於分數這一概念比較抽象,與整數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學生初學分數會感到困難。

針對這些情況,我採用了:情景教學、演示、引導等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取知識,達到最終的學習目的。

學法:主要採用了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觀察發現,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

手段:學生通過分、塗、折、説等手段輔助教學,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從而達到幫助學生主動獲得知識的目的。

二、教學環節

這節課我安排了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體驗分數的產生

課一開始,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景:

同學們知道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什麼日子嗎?(中秋節)在一箇中秋節的晚上,媽媽準備了一個大月餅平均分給彤彤和弟弟兩人吃。怎樣分才能讓兩個人都滿意?

(我提出這一問題目的是給學生建立“平均分”這一概念。)

通過平均分每人得到了一個月餅的一半(板書:一半)“一半如何表示?”在這裏我先讓學生用喜歡的方法表示一半的意思,目的是為了發展學生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激發探索慾望。

通過彙報交流,最後得出“一半”不能用整數來表示,於是就產生一種新的數——二分之—。這個數我們就把它叫做分數。(板書:分數)緊接着介紹分數的讀寫法和各部分名稱。

板書:

1…分子

寫作:——…分數線

2…分母

讀作:二分之一

(在這個環節裏,引出“一個月餅2個人平均分”,結果應如何表示的問題,在問題與舊知的衝突中,學生激起了對新知濃厚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分得的結果不能用整數來表示,認識分數的認知需求得以產生。)

(二)動手操作構建新知

在這個環節裏面我安排了三個步驟,分別是:

1、深層理解二分之一

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是認識其它幾分之一的基礎,必須讓學生形成二分之一的表象。但理解分數的含義又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在認識二分之一時,出示課件:再次演示平均分一個蘋果的動畫,學生初步認識“平均分”,理解圖中的幾份數和一份數的含義。通過直觀演示,學生對二分之一有了初步的認識。接下來,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一張紙(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折一折,把它的二分之一用塗色的方法表示出來,再在小組交流。教師將學生的作品貼在二分之一的下面。讓學生明確:幾種折法不同,有的圖形也不同,但都是把一張紙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一張紙的二分之一。

為了檢驗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義,教師出示不是平均分的長方形紙(其中一份寫上二分之一),讓學生討論:這塗色部分用二分之一表示對嗎?目的是進一步強調只有“平均分”,才能用分數表示。

通過折一折,塗一塗等活動,讓學生在“做數學”的活動中,主動探索,再通過交流進一步感知幾分之一的含義,學生通過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二分之一,進一步認識了二分之一,豐富了二分之一表象,為後面繼續認識其它分數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2、知識遷移認識四分之一

學生有了二分之一的表象,根據知識的遷移讓學生通過情景圖的直觀演示去認識四分之一。

出示課件:方方和園園將蘋果平均分成2份,正準備吃時,他的好朋友東東和聰聰也來啦!於是方方和園園將各人手中的半個蘋果又平均分成了2份,每人得到了其中一份,這一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嗎?同位互相討論,全班交流。

最後得出: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因為他不是把一蘋果平均分成2份,而是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一份是這個蘋果的四分之一。接着讓學生找出幾個四分之一?

學生通過看、想、找、討論、交流進一步認識了分數的含義,並理解了這裏的四分之一就是將一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蘋果的'四分之一。

3、知識擴展探索其它幾分之一

在認識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基礎上,逐漸放手讓學生自主去探索。在探索之前,我設計了一個操作演示的情景。把一張正方形的紙,先對摺,再對摺,繼續折下去,每對摺一次,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一,學生帶着這個問題,自主探索,教師參與到活動中去,我設計了三個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折一折:折喜歡的圖形。

畫一畫:在摺痕處用鉛筆或水彩筆畫線,並把其中一份塗上陰影。

看一看:把小組的成果放在一起看看你從中發現了什麼?

説一説:説你從中發現了什麼?

在學生彙報交流時教師隨機板書:三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分之一……並讓學生明確:這些分數都是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板書:各部分表示的意義)。這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幾分之一的”分數,進一步完善課題。

1…分子(表示其中的一份)

寫作:——…分數線(表示平均分)

2…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數)

讀作:二分之一

讓學生運用多種材料進行操作練習,既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又拓展了對知識的認識角度。學生在獨立的操作過程中逐步積累了獨立探究的策略,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通過交流可以完善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聯繫生活拓展新知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創新思維的重要手段。為了使課內練習起到促進學生掌握知識,鍛鍊能力的雙重效果。我在設計練習時做到形式多樣、重點突出、層次清楚、針對性強,並注意面向全體學生。

我設計了五個練習內容:

1、寫:看圖寫分數。

2、塗:看分數塗顏色。

3、説:説圖中塗色部分表示的分數是否正確。

我設計這三個練習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會讀、會寫、會認幾分之一的分數,面向全體學生,使90%以上的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

4、找:從生活實物中找分數

設計此練習是讓學生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5、折:用一根繩子,反覆對摺,得出分數的個數是無限的。這是一道拓展思維題。

新理念提出:“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設計此練習是在保證大部分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的情況下,避免少部分學生“吃不飽”的現象。同時通過折讓學生體會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所佔的越少,為後面學習分數大小的比較奠定基礎。

(四)自我評價感受成功

今天我們學習了新朋友——分數,你對它瞭解多少。請結合下面一段話,進行自我評價。

有一天孫悟空在花果山上,看見一棵樹上有14個仙桃,於是孫悟空把14個仙桃摘了下來放進口袋裏,下山時,剛走了一半的路程,看見滿地西瓜,它又摘了一個大西瓜。回到家後孫悟空首先將這個大西瓜平均分成了八份,它和7個小猴各吃了一份,接着又將14個仙桃平均分成了7份,每個小猴子分到了2個仙桃。

(1)你能從這段話中找出“幾分之一”的分數嗎?(找對2個分數得2,全找對得4)。

(2)結合生活實際用“幾分之一”説一句話。

設計此練習目的體現了分數的生活應用和語文與數學的整合。

篇二:數學分數初步認識説課稿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早就提出:“讓學生從做中學。”這種教學理念反映在數學教學上就是“做數學”,“做數學”就是要用一種親身體驗的數學學習方式來有效地迴避那種“灌輸式”的數學學習。它強調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現實的體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因為“聽過會忘記,看過能記住,做過才能學會(you do, you learn)。” 吳老師執教的《分數的初步認識》這節課充分體現了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她以獨具匠心的設計、細膩靈活的誘導,將學生推上了自主學習的舞台,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她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辯論等多種形式,培養和激勵學生獨立思考、勇於創新、善於表達的能力。同時使學生在傾聽與辯論、接納與讚賞之中,學到與他人交流的技巧,這對於學生的綜合能力和人格完善大有裨益。學生自始至終置身於教師為其創設的發現和討論的情境之中,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參與探討、質疑、創造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思考、交流、傾聽、爭論和發現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了在學生原有生活經驗和認知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建構主義教學理念。

下面談談我聽完這節課的一些感受,僅供參考,不足之處,請多指教。

1、恰當地組織數學學習內容。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數學的根源在於普通的常識”。新課程標準也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一般認識分數的教學都是按教材的順序,由1/2 、1/3、1/4等幾分之一到幾分之幾,通過圖形演示直接呈現給學生。這樣認識的分數是形式上的,並沒有為學生積累足夠豐富的感性經驗。將來要理解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需要有豐富的表象作支撐。因此,教學中呈現的內容不應是一個分數與一個圖形的簡單機械的對應,而應有更為豐富寬廣的內涵。所以,教師只提供給學生相應的學習材料:各種形狀的紙片和一條線段,讓學生通過操作、演示、討論、説理等方法,表示出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一條線段等圖形的—,在腦海中建立起—這個分數與多幅圖象之間的對應聯繫,並突出1/2的本質屬性。這樣的1/2是生動的、具體的,富有活力的。練習設計中的“猜想遊戲”和“色塊問題”,對學生來説,也是富於挑戰性的,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可以盡顯學生的能力和潛力。

2、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

建構主義學説認為:國小生數學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的現成結論,而是一個親自參與的充滿豐富、生動的思維的活動,經歷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分數的產生包含着豐富的思維過程。在上述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注意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感悟知識的本來面目,讓學生在“再創造”中實現知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充分發展。我們可以看到,一開始,教師就以直接揭題法激起學生對問題的探索慾望,為主動探究作了心理上的鋪墊。接着,教師提出:既然是分數,與什麼有關?自然地引出分東西,師生共同在分東西的過程中,經歷的產生過程。在認識1/2基礎上,教師充分信任學生,鼓勵學生,放手讓學生藉助學具自己去創造分數、研究分數。這就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創造空間。我們欣喜地發現,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分數,他們有各自獨特的發現。不僅順利地認識幾分之一,而且還創造出了幾分之幾的分數,並且還能舉生活中的實例來驗證,説明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在這“做數學”的過程中,學生創新火花不斷地迸發出來,不斷體驗到創造的愉悦和探索的樂趣。

3、構建羣體互動交流的發展區。

“做數學”強調數學學習是羣體交互合作與經驗共享的過程。新課程標準也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中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交流反思中共同分享學習成果,提升活動的價值。如當學生利用學具充分操作後,及時組織小組討論:你是怎樣創造出分數的?讓學生交流各自的學習成果,使認知結構得以擴充與放大。當學生提到“正方形的1/4”時,抓住契機,收集學生的不同的折法,展開對—本質意義的探討。教師只提出:看到這些圖形,你有什麼想法?生自己提出問題:為什麼陰影部分的形狀各不相同,卻都是這個圖形的1/4呢?經過討論才發現:分數與平均分的份數有關,而與具體分的方法和分成的形狀無關,從而剔除分數的非本質屬性。在上述思維的相互碰撞中,明確本質,昇華認識。又如:“奇妙的色塊圖”的問題解決,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再採用小組討論,合理反饋交流的活動形式,既總結了本課的主要內容,又展示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形象思維,滲透極限思想。不僅滿足了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需要,同時為部分困難學生創造了“最近發展區”,進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達到共享成果的層面。

此外,本節課老師以滿腔的熱忱、高超的教學藝術和真誠的愛心,感染孩子們的情,粘住孩子們的心。她從不輕易否定學生的回答,總是以熱情的鼓勵、耐心的等待和巧妙的疏導與孩子們同喜同憂。在這節課上,我們不僅能感受到知識信息的傳授、思維的碰撞,還有心與心、情與情真誠地交流。其獨特的學風格,爐火純青的教學藝術,在這節課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聽吳老師的課,如同親臨精彩的演出,既讓人精神愉悦又回味無窮,難怪孩子們上她的課不願下課,老師們不願離開。

聽完這節課,我深切地體會到,我們的數學教學不僅應關注學生獲得怎樣的結果,更應關注他們是否經歷了自主探索的過程。只有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的實踐、探究與交流的過程,才有可能懂得數學的價值和意義。也只有讓學生在“做中學”,才能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

篇三:數學分數初步認識説課稿

我説課的內容是《分數的初步認識》

一、説教材

本課時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7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的第一課時:認識幾分之一。本單元主要教學內容為:幾分之一、幾分之幾的認識,簡單的分數加減法。“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因此教材將分數的知識分段教學,本學段是分數的初步認識,本節課是“認識幾分之一”。新課標對這一部分知識的要求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簡單分數,初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基礎,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教材藉助一些圖形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通過演示和操作,使學生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為以後學習分數和小數等知識打下的基礎。

教學目標:

每一節成功的數學課,都必須確立一個明確的目標,並且緊緊圍繞這個目標展開教學活動,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瞭解具體分數所表達的意義,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讓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數的過程,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小組合作一系列學習活動,感受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和自主學習精神,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價值,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瞭解具體分數所表達的意義

教學難點:

分數所表達的意義,分數的實質是反映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因此分母、分子的含義是分數教學中最本質,最重要的部分。

二、説學情:

國小生從認識整數到認識分數是關於數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學生對於平均分並不陌生,在二年級學習除法時已經有了這方面的經驗,在生活中有時候也對一個物體進行平均分,你一份、我一份、他一份平均分一個物體;也有的同學在不同的渠道(包括看數學書)聽説過甚至知道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一些分數,這些都是學習本課的寶貴的基礎資源。但他們並不理解它的含義。分數的產生是從等分某個不可分的單位開始的,兒童生活中已有這樣的經驗,但不會用分數來表述。所以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從實際生活經驗出發,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主動的去獲取分數的相關知識。

篇四:人教版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7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掌握了萬以內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重要擴展。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及計算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教材將分數的知識分段教學,本學段是分數的初步認識,本節課是“認識幾分之一”。新課標對這一部分知識的要求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簡單分數,初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基礎,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這部分知識的掌握,不僅可以使學生簡單理解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也可以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初步基礎。

二:學情分析

國小生從認識整數到認識分數是關於數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學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觸過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數,但並不理解它的含義。分數的產生是從等分某個不可分的單位開始的,兒童生活中已有這樣的經驗,但不會用分數來表述。所以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從實際生活經驗出發,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主動的去獲取分數的相關知識。

三:教學目標

每一節成功的數學課,都必須確立一個明確的目標,並且緊緊圍繞這個目標展開教學活動,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從以下三方面來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一的分數的大小。

2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數的過程,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小組合作一系列學習活動,感受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

3 情感與態度: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和自主學習精神,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價值,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四:教學重難點

初步理解分數的含義,正確讀寫幾分之一。由於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以及他們已有的知識水平,確定本節課的難點為初步建構分數概念和理解每個分數所表示的實際含義。

五:教法與學法

教法:

俗話説: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結合這節課的具體情況,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 根據直觀性原則,運用演示法,使學生初步感知幾分之一。

2 貫徹啟發性原則,運用講授法,在課堂上,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尊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 依據循序漸進的原則,按照講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例題的教學。

學法: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我覺得,有效的數學學習,應該是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形成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這節課我主要採用了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觀察發現,合作交流等方式引領學生展開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教學過程

新課標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基於這點,我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 ) 創設情景,設疑導入:

⑴把4個蘋果、2個梨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人分得多少?請學生回答。

結合學生的回答,揭示:每份分得同樣多,數學上叫做“平均分”。

(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因為這是分數產生的一個必要條件。)

⑵把一個西瓜分給他們兩個,每人分得多少?

學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一半”能用我們學過的數來表示嗎?

把這樣的問題拋給學生。

學生無法找到合適的數字來表示半個,教師引出新課:今天我們認識一個新朋友。板書:課題

(這個環節利用學生喜愛的動畫形象引入,在學生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出了一半,通過質疑,學生髮現一半不能用自己學過的數字來表示,自然產生了對新知識探索慾望)

二 ) 動手實踐,自主探究

(一) 認識二分之一

⑴直觀感知,初步認識。

① 老師用一個圓代表西瓜。展示對摺的方法:對齊,保證是平均分。剪開拿出其中的一份是一半,進行展示。

(這裏要讓學生直觀的感知一半和一個的不同)

“一半”可以用二分之一來表示。

師板書:二分之一,生讀一讀,

②這一份是西瓜的二分之一,那一份呢?

小結: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請學生和同桌互相説一説二分之一是怎麼產生的?

(這個環節用演示的方法讓學生直觀感知二分之一產生的過程,通過讀一讀,説一説能夠對二分之一的概念進行完整的表述。並明確一個單位1內有兩個二分之一)

⑵動手操作,深化認識。

學生動手摺自己的紙片,並給其中的二分之一塗上顏色。學生交流各種不同的折法。

(這個環節本着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鼓勵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體驗創造的快樂,同時,在實踐中發現新的問題:即:折法不同,塗色部分的形狀也不同,為什麼塗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來表示呢?)

學源於思,思源於疑”,新的疑問引發新的思考,我讓學生結合自己折的紙説一説。

使學生明白不同單位1的二分之一也是不同的。

⑶聯繫生活,加深理解

在用紙創造二分之一後提問: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二分之一?

請生説一説。如:一個蛋糕平均分成二份,每份是這個蛋糕的二分之一等。

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認識到這個新知識廣泛存着於我們的生活之中。感知數學和生活的聯繫。

篇五:蘇教版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

蘇教版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二)

一: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7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掌握了萬以內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重要擴展。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及計算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教材將分數的知識分段教學,本學段是分數的初步認識,本節課是“認識幾分之一”。新課標對這一部分知識的要求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簡單分數,初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基礎,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這部分知識的掌握,不僅可以使學生簡單理解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也可以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初步基礎。

二:學情分析

國小生從認識整數到認識分數是關於數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學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觸過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數,但並不理解它的含義。分數的產生是從等分某個不可分的單位開始的,兒童生活中已有這樣的經驗,但不會用分數來表述。所以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從實際生活經驗出發,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主動的去獲取分數的相關知識。

三:教學目標

每一節成功的數學課,都必須確立一個明確的目標,並且緊緊圍繞這個目標展開教學活動,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從以下三方面來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一的分數的大小。

2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數的過程,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小組合作一系列學習活動,感受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

3 情感與態度: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和自主學習精神,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價值,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四:教學重難點

初步理解分數的含義,正確讀寫幾分之一。由於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以及他們已有的知識水平,確定本節課的難點為初步建構分數概念和理解每個分數所表示的實際含義。

五:教法與學法

教法:

俗話説: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結合這節課的具體情況,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 根據直觀性原則,運用演示法,使學生初步感知幾分之一。

2 貫徹啟發性原則,運用講授法,在課堂上,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尊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 依據循序漸進的原則,按照講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例題的教學。

學法: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我覺得,有效的數學學習,應該是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形成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這節課我主要採用了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觀察發現,合作交流等方式引領學生展開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教學過程

新課標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基於這點,我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 ) 創設情景,設疑導入:

⑴把4個蘋果、2個梨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人分得多少?請學生回答。

結合學生的回答,揭示:每份分得同樣多,數學上叫做“平均分”。

(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因為這是分數產生的一個必要條件。)

⑵把一個西瓜分給他們兩個,每人分得多少?

學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一半”能用我們學過的數來表示嗎?

把這樣的問題拋給學生。

學生無法找到合適的數字來表示半個,教師引出新課:今天我們認識一個新朋友。板書:課題

(這個環節利用學生喜愛的動畫形象引入,在學生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出了一半,通過質疑,學生髮現一半不能用自己學過的數字來表示,自然產生了對新知識探索慾望)

二 ) 動手實踐,自主探究

(一) 認識二分之一

⑴直觀感知,初步認識。

① 老師用一個圓代表西瓜。展示對摺的方法:對齊,保證是平均分。剪開拿出其中的一份是一半,進行展示。

(這裏要讓學生直觀的感知一半和一個的不同)

“一半”可以用二分之一來表示。

師板書:二分之一,生讀一讀,

②這一份是西瓜的二分之一,那一份呢?

小結: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請學生和同桌互相説一説二分之一是怎麼產生的?

(這個環節用演示的方法讓學生直觀感知二分之一產生的過程,通過讀一讀,説一説能夠對二分之一的概念進行完整的表述。並明確一個單位1內有兩個二分之一)

⑵動手操作,深化認識。

學生動手摺自己的紙片,並給其中的二分之一塗上顏色。學生交流各種不同的折法。

(這個環節本着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鼓勵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體驗創造的快樂,同時,在實踐中發現新的問題:即:折法不同,塗色部分的形狀也不同,為什麼塗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來表示呢?)

學源於思,思源於疑”,新的疑問引發新的思考,我讓學生結合自己折的紙説一説。

使學生明白不同單位1的二分之一也是不同的。

⑶聯繫生活,加深理解

在用紙創造二分之一後提問: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二分之一?

請生説一説。如:一個蛋糕平均分成二份,每份是這個蛋糕的二分之一等。

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認識到這個新知識廣泛存着於我們的生活之中。感知數學和生活的聯繫。

蘇教版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三)

一、説教材

(一)説課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幾分之一。

(二)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萬以內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無論是意義,還是讀寫方法、計算方法,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本節課結合具體情境,通過直觀操作,使學生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分數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基礎。

(三)學情分析

低年級學生對數學概念的認識具有較強的具體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賴對感性材料的概括。學生在二年級上學期的時候已經掌握了平均分的意義,能把一些實物圖片或者圖形平均分。有的學生已經知道了分數,但他們基本上還不能正確表達分數的意義。

(四)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

結合具體情境,通過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知道分數各部分名稱,能正確地讀寫分數。

2、能力目標:

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發展思維,培養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

3、情感目標:

經歷認識分數的過程,體驗創造的快樂,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幾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分數的概念。

教學難點:能夠藉助具體的實例説一説分數的意義。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各種圖形紙片若干張,尺子、彩色筆。

二、説教法和學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法與學法的設計着眼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並與同伴進行交流。教師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並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創設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氛圍,讓學生會學、愛學。

因此本節課我使用的:

教法:情境教學法、演示法、操作法、觀察法和討論法。

學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學法。

三、説教學程序

根據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 (2)動手操作,構建新知

? (3)分層練習,拓展提高

? (4)課堂小結,延伸鋪墊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最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數學學習的機會。”因此,新課伊始,我就創設了一個笑笑和淘氣分食物的情境,4個蘋果、2瓶飲料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可以得到2個蘋果、1瓶飲料,分得的結果可以用整數表示,而把1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得到半塊月餅,“半個”月餅是多少呢?能用我們學過的數表示嗎?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分數的必要性,由此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構建新知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分數的意義,在“動手操作,構建新知”這一環節我又分四步組織學生學習。

(1)電腦演示,建立表象

幾分之一的表象認識比較抽象,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在認識“二分之一”時,我利用課件演示讓學生仔細觀察,我們把月餅平均分成了兩份,一半正好是兩份當中的1份。這一份是月餅的1/2,另一份也是月餅的1/2,使學生明白只要是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這塊月餅的1/2。使學生初步理解1/2的含義。(板書: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實際操作,促進內化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我讓學生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先折一折,再用斜線給它的1/2塗上顏色。學生動手摺紙並塗出所選圖形的二分之一。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折法,課堂上可能出現幾種類型的正確折法。我先有意識地展示長方形的幾種不同的折法,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狀也不同,塗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引導學生説出“只要是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了兩份,每份就是這個長方形的1/2。”

接着再通過幾道判斷題,使學生明白如果分成二份的大小不相等,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數表示,這樣就突出了分數概念中相當重要的前提條件——“平均分”,為以後學習分數的意義奠定了基礎。

(3)再次操作,創造分數

認識了1/2,接着我順應學生好表現的心理特點,放手讓學生自主創造分數,彰顯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説一説還想認識什麼分數,學生邊説,老師邊有選擇地板書。同時鼓勵學生再次動手操作,創造自己喜歡的分數。這樣在學生動手操作,動口交流,動腦思考中,進一步體會分數的含義。找一找分數王國裏的分數(放主題圖的課件)不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意識,而且鍛鍊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更好地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4)比較分數的大小

使學生初步學會自己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一階段的教學讓學生明確認識,形成分數的完整概念。

(三)分層練習,拓展提高。

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寫、塗、説、看四種練習,通過練習,加深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提高能力。

A、基本練習,形成技能。

1、寫,用分數表示下列各圖的塗色部分。

做一做的第1、2題(數學書93頁)

2、塗:看分數,塗顏色。(練習二的1、2、3題)

以上兩個練習是最基礎的鞏固練習,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都能掌握本節課的知識目標,形成技能。

B、應用練習、提高能力。

3、説:下面的畫面讓你聯想到了哪些分數?

法國國旗 五角星 巧克力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只有當數學問題和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具體的,生動的、富有生命力的。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分數的意義,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

4、看:塗色的部分大約佔圖形的幾分之幾?

課件依次出示圖形,讓學生看圖進行估計,培養學生的猜測與驗證的能力,加深理解分數的意義。

(4)課堂小結,延伸鋪墊

我讓學生説一説: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有利於建立完整的認知結構;自我反思評價,師生互評,有利於建立學習自信心、主動性,體現評價的多樣性。使學生了解分數不但表示一個物體的一部分,還可以表示一個整體的部分數,為下一節課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做好鋪墊。

篇六:《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

一、説教材

本課時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7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的第一課時:認識幾分之一。本單元主要教學內容為:幾分之一、幾分之幾的認識,簡單的分數加減法。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因此教材將分數的知識分段教學,本學段是分數的初步認識,本節課是認識幾分之一。新課標對這一部分知識的要求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簡單分數,初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基礎,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教材藉助一些圖形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通過演示和操作,使學生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為以後學習分數和小數等知識打下的基礎。

教學目標:

每一節成功的數學課,都必須確立一個明確的目標,並且緊緊圍繞這個目標展開教學活動,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瞭解具體分數所表達的意義,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讓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數的過程,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小組合作一系列學習活動,感受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和自主學習精神,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價值,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瞭解具體分數所表達的意義

教學難點:

分數所表達的意義,分數的實質是反映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因此分母、分子的含義是分數教學中最本質,最重要的部分。

二、説學情:

國小生從認識整數到認識分數是關於數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學生對於平均分並不陌生,在二年級學習除法時已經有了這方面的經驗,在生活中有時候也對一個物體進行平均分,你一份、我一份、他一份平均分一個物體;也有的同學在不同的渠道(包括看數學書)聽説過甚至知道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一些分數,這些都是學習本課的寶貴的基礎資源。但他們並不理解它的含義。分數的產生是從等分某個不可分的單位開始的,兒童生活中已有這樣的經驗,但不會用分數來表述。所以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從實際生活經驗出發,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主動的去獲取分數的相關知識。

三、説教法:

俗話説: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結合這節課的具體情況,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根據直觀性原則,運用演示法,使學生初步感知幾分之一。從教學實際需要出發,圍繞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創設了一些學生熟悉並感興趣的現實情景,通過演示和學生動手操作、練習內容自制了多種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和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2、積極貫徹啟發性原則,運用講授法,在課堂上,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尊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依據循序漸進的原則,分層遞進,由扶到放,讓學生自己主動探索,獲取知識,逐步完成例題的教學,達到最終的學習目的。

四、説學法

有效的數學學習,應該是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形成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三年級學生的年齡小,接受能力弱,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強,抽象思維能力弱。讓他們都準備好學具(圓形、正方形的紙片),在學習中先觀察教師的演示,採用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發現,合作交流等方式引領學生展開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説教學流程

新課標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基於這點,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您現在正在閲讀的.《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二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二1、創設情景,設疑導入:

思維始於疑問,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是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點。利用多媒體,結合生活情景,創設提問,引發學生認識學習分數是我們生活的需要,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牢牢抓住舊知識與新知識的切入點,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一開始,我先讓學生口頭回答把2個餅,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個?兩個餅平均分成兩份後,每一份的個數可以用整數表示。把1個餅平均分成兩份,觀察1個餅切成2份後,這每一份生活中叫半個,半個餅是多少能用整數表示嗎?由此引入新課。就要涉及到一個新的數分數,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由此點出課題,使學生明確目標。

這一環節是從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問題入手,問題簡單,學生感到親切,。當出現了半個或一半時,老師卻提出要用一個數表示,這樣就引發了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2、動手實踐,自主探究

⑴、動手操作,直觀感知二分之一

如何用分數來表示一半呢?老師用一個圓表示月餅。展示對摺的方法:對齊,保證是平均分。剪開拿出其中的一份是一半,進行展示。同時讓學生跟着動手進行同樣的操作,

⑵、自主探究,認識二分之一

打開數學書92頁自學例1的內容。從例1中你知道了什麼?

⑶、合作交流,深化認識

①學生合作交流,要求用語言表述。

根據上面的自學提示和同桌交流,學生很容易的想到用對摺的方法來找到圓的一半,在交流時引導學生理解對摺後能把這個圓平均分,進一步強調要平均分。通過學生自學例1,學生會知道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塊月餅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板書二分之一),然後問學生:把這個圓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這一份是這個圓的1/2,那另外那一份呢?學生會説也是這個圓的1/2。在此引導學生用完整的語言敍述。

在此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使學生理解分數是以平均分為基礎的,讓學生初步感知二分之一。

②質疑。教師拿出一張圓形紙片,隨手分成兩半,這是1/2嗎?(不是)為什麼?學生會説:一邊大,一邊小,沒有平均分。

③思考:在什麼情況下才能得到1/2?進一步強化平均分,並讓學生用正確的語言表述。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平均分、是誰的1/2.

④讀寫方法及各部分名稱,引導學生書寫。先寫,是分數線表示平均分,再寫2,是分母表示平均分的2份,最後寫1是分子表示其中的1份,讀作:二分之一,並讓學生讀一讀。此時讓學生摸一摸這個圓的1/2,並在圓上表示出1/2,鞏固分數的寫法。

3、知識遷移,拓展認識

⑴下列圖形中(圖略),哪些圖形的塗色部分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

(這個環節主要是想讓學生通過比較判斷,加深對二分之一的理解:只有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⑵出示三分之一圖,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嗎?

不能,你覺得可以怎樣表示?生説一説。

交流三分之一的形成,分別説一説。教師板書。

(讓學生交流三分之一的形成,還是在鞏固分數產生的意義。觸發學生靈活思維。)

⑶聯想: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

學生回答後,板書:像1/2、1/3、1/4、1/6這樣的數就是分數。分數的大家庭有好多成員,今天我們認識的是幾分之一。

⑷動手操作:請大家折一折四分之一。

學生自主動手摺紙、塗色,表示出圖形的四分之一。

⑸展示交流::小組成員交流各自不同的折法,並互相説一説各自四分之一的意義。

⑹擴展延伸:想一想:怎樣才能得到一個圓的五分之一呢?那六分之一,八分之一呢?請生分別來説一説。

您現在正在閲讀的《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二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二小結: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幾分之一。

(這個環節先動手摺出四分之一,然後讓學生想象五分之一,六分之一的產生,是想讓學生把對分數的理解從直觀感知過度到形象思維上來,能以此類推,理解分數產生的意義。)

4、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做課本93頁第一題

通過題學生不但學會了寫分數,還進一步鞏固了對幾分之一的認識。

[2]、聰明小判官。96頁2題(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3]、同桌互練:我説你做,你説我做。你説出一個幾分之一,我寫出來。

這樣安排順應學生學習規律,讓學生互練,既擴大聯繫面,又提高學生的興趣。

[4]、尋找生活中分數。

(1)出示91頁主題圖,讓學生從圖中尋找分數。

(2)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的數?

充分利用教材呈現的資源,引出尋找現實生活中的分數,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也有分數。

練習題緊緊圍繞本課的重點,有效地鞏固所學知識,在互動中調節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5、知識梳理,總結評價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分數,你覺得你有什麼收穫?

這樣做,是對整堂課教學內容進行梳理和概括,有利於學生將新知識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去,有效提高學生語言概括能力和整體思維能力。

6、趣味探究,拓展留疑

説出凃色部分各是大正方形的幾分之一

通過今天的學習,留下一個很有趣味性又極富挑戰的問題,讓學生去解決,學生會有極大的興趣去進行積極的探索,這種探索就是對這節課所學知識的一個鞏固,同時練習注重了層次性,開放性,發展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既體現了人人學有用的數學,又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既照顧了全體,也有效促進了學生個性的發展。

六、板書設計

篇七:《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

1其中的一份

二分之一平均分

2平均分的份數

像1/2、1/3、1/4、1/6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篇八:《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

説教材:教材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充。學生初次學習分數會感到一定的困難。因此,我通過直觀而形象的多媒體演示,以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樂學落到實處,並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理解一些簡單的分數的具體含義,建立初步的分數概念,為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基礎。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分數的含義,能正確讀寫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體會只有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才可以用分數表示。

教學準備:教具:多媒體課件,長方形紙,正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

説明主題圖。

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和1塊月餅,分給兩個小朋友,誰來幫他們分一分?

師:把4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怎麼分?

生:把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2個蘋果。

2、師:把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怎麼分?

生:把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得1瓶礦泉水。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揭示:每人分得同樣多,在數學上叫做平均分《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師板書:平均分)

3、師:可是月餅只有一個,還能平均分給兩個人嗎?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板書: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2份)

生:一半、半個……

師:這個半個可以用我們以前學過的數來表示嗎?(1/2)

師:同學們聽過嗎?像這樣的數就是分數。(師板書:分數)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分數。

二、動手實踐學知解困

1、認識。

師:請同學們再仔細觀察,我們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幾份?

師:這一半剛好是這2份中的1份(電腦演示書寫過程,並出示1/2),這就是,誰會讀?

師:這一半是蛋糕的,那另一份呢?

師:看來啊,這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這個蛋糕的(師板書:每份是它的1/2。)這個它指的是誰呢?我們是怎麼得到這個1/2的呢?

同桌為一小組互相説一説。

2、折出《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文章《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

(1)動手操作。

師:剛才我們知道了蛋糕的1/2,老師這還有一張長方形的紙,又該怎麼表示呢?

(2)同桌交流。互相説一説你是怎麼塗得?

(3)展示不同的作品,並説出自己的折法,及時評價。

(4)引導學生觀察,比較。

師:明明折法不同,為什麼塗色的部分都是這個長方形的1/2呢?

(5)判斷。下面這些圖形都能用1/2來表示嗎?

3、認識不同的分數。

師: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呢?(記錄一些學生想認識的分數。)

師:想不想用一個圖形表示你想認識的幾分之一?

師:你能不能也象剛才這樣,先折一折,再用斜線表示出你想認識的幾分之一,可以嗎?(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師:這次你是把這個圖形平均分成了幾份?塗色部分又是它的幾分之一呢?(同桌交流並收集學生作品。)

師:塗色部分是幾分之一?現在請仔細觀察比較塗色部分。

4、讀、寫分數

師:剛才同學們認識了這麼多分數,你覺得分數你會寫嗎?拿出手指跟張老師一起來寫個1/2!

(先寫中間一短橫,注意短橫不要寫得太長,短橫下面寫個2,寫在下面的正中間,短橫上面寫上1,同樣寫在正中間。)

三、綜合運用發展思維

1.你能用分數表示下面圖裏塗色的部分嗎?

2.你能用分數表示下面每個圖裏的塗色部分嗎?

3.它們分別佔了大正方形的幾分之一?

課後反思:學生能夠積極發言,大膽提問。但數學語言表達不夠完整,流利。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加訓練。

篇九:《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

説教材:教材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充。學生初次學習分數會感到一定的困難。因此,我通過直觀而形象的多媒體演示,以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樂學落到實處,並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理解一些簡單的分數的具體含義,建立初步的分數概念,為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基礎。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分數的含義,能正確讀寫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體會只有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才可以用分數表示。

教學準備:教具:多媒體課件,長方形紙,正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

説明主題圖。

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和1塊月餅,分給兩個小朋友,誰來幫他們分一分?

師:把4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怎麼分?

生:把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2個蘋果。

2、師:把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怎麼分?

生:把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得1瓶礦泉水。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揭示:每人分得同樣多,在數學上叫做平均分《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師板書:平均分)

3、師:可是月餅只有一個,還能平均分給兩個人嗎?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板書: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2份)

生:一半、半個……

師:這個半個可以用我們以前學過的數來表示嗎?(1/2)

師:同學們聽過嗎?像這樣的數就是分數。(師板書:分數)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分數。

二、動手實踐 學知解困

1、認識 。

師:請同學們再仔細觀察,我們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幾份?

師:這一半剛好是這2份中的1份(電腦演示書寫過程,並出示1/2),這就是,誰會讀?

師:這一半是蛋糕的,那另一份呢?

師:看來啊,這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這個蛋糕的(師板書:每份是它的1/2。)這個它指的是誰呢?我們是怎麼得到這個1/2的呢?

同桌為一小組互相説一説。

2、折出 《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文章《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

(1)動手操作。

師:剛才我們知道了蛋糕的1/2,老師這還有一張長方形的紙,又該怎麼表示呢?

(大屏幕出示:把一張長方形的紙,先折一折,把它的塗上顏色。)

(2)同桌交流。互相説一説你是怎麼塗得?

(3)展示不同的作品,並説出自己的折法,及時評價。

(4)引導學生觀察,比較。

師:明明折法不同,為什麼塗色的部分都是這個長方形的1/2呢?

(5)判斷。下面這些圖形都能用1/2來表示嗎?

3、認識不同的分數。

師: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呢?(記錄一些學生想認識的分數。)

師:想不想用一個圖形表示你想認識的幾分之一?

師:你能不能也象剛才這樣,先折一折,再用斜線表示出你想認識的幾分之一,可以嗎?(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師:這次你是把這個圖形平均分成了幾份?塗色部分又是它的幾分之一呢?(同桌交流並收集學生作品。)

(展示學生作品在黑板上《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教案

師:塗色部分是幾分之一?現在請仔細觀察比較塗色部分。

4、讀、寫分數

師:剛才同學們認識了這麼多分數,你覺得分數你會寫嗎?拿出手指跟張老師一起來寫個1/2!

(先寫中間一短橫,注意短橫不要寫得太長,短橫下面寫個2,寫在下面的正中間,短橫上面寫上1,同樣寫在正中間。)

三、綜合運用 發展思維

1、你能用分數表示下面圖裏塗色的部分嗎?

2、你能用分數表示下面每個圖裏的塗色部分嗎?

3、它們分別佔了大正方形的幾分之一?

課後反思:學生能夠積極發言,大膽提問。但數學語言表達不夠完整,流利。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加訓練。

篇十:《分數的初步認識》的説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一課時《分數的初步認識》。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法和學法以及教學流程等幾方面對本節課的教學作一簡單的闡述。

一、教材分析:

這節課的內容是學生在數學領域中第一次接觸“分數”這個概念,本單元只是對分數的初步認識,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初步認識和理解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本節課是單元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繼續學習分數等有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我參照新課標,以“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與態度”為緯度,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方面: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含義,瞭解具體分數所表達的意義。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初步掌握簡單分數的寫法和讀法,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針對教學重點與難點,本課遵循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和循序漸進原則,從教學實際需要出發,設計了一系列學生動手操作的活動及練習,例如,讓學生用多種生活中常見的圖形紙片,通過折和畫表示出幾分之一。整個教學過程着重突出探、疑、動、悟。

三、教學策略及課堂組織策略:

教學策略::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説,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在教學設計中我利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性教學、注重動手實踐、充當學生的合作伙伴,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創設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氛圍,並注重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並與同伴進行交流,讓學生在操作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概念的教學策略。

課堂組織策略: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及思維能力,創設貼近生活的情境,組織學生積極鍛鍊參與學習活動,在動手、動腦探究中認識分數。

四、預設教學流程:

為了使上述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切實落實,我預設如下的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認識分數

1、認識二分之一

“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第一個環節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引入郊遊時分食品的情境圖,讓學生親自分一分礦泉水、香蕉、蘋果,並知道我們把每人分得同樣多,這種分法叫做平均分,只有這樣才能使兩個滿意。當分到一個月餅時,學生髮現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整數來表示,這時,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實問題發生了認知衝突,使學生產生了求知的慾望。

在這裏我設計了一個尋找活動,“尋找數字王國裏的新朋友”,這樣就轉入第二個環節:揭示“半個”在數學上可以用1/2表示。接着讓學生用圓形紙片代替月餅,折一折,進行判斷、選擇。教師問怎樣才能一樣多?讓學生想到平均分,也就是對摺。再結合多媒體課件演示:直觀演示的時候故意將一個月餅分成一大一小引起學生的質疑,(讓學生明白,要想得到一個分數必須“平均分”)之後再一次正確直觀的演示,為後面學習分數的意義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強調: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1/2。

2、如果學生在建立概念的過程是很慢的,那麼為了讓學生能較好地理解簡單的分數的意義。我設計先讓學生認識分數1/2,再讓學生通過在“折一折”“塗一塗”的實踐操作和練習中體會1/2所表示的具體意義。

3、認識四分之一

我設計了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通過一組練習讓學生更深刻的認識1/2的意義,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我又出現4個圖形,通過學生合作交流,相信他們都很容易理解1/4的含義。第二個環節是讓學生體驗再一次的分一個月餅,要分成4份,問學生“應該怎樣分?”,學生從實踐操作,得知結論,利用圓形紙折一折、畫一畫,表示出1/4的含義。這裏還是要強調“平均分”,並結合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認識: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它的1/4。

為了鞏固學生知識性,在練習中我設計出示有5個圖形全部分成4份,但是隻有2個是平均分的,可以用1/4來表示,通過練習進一步強調分數必須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

下面練習我設計通過“我能行”實踐操作的活動中進一步理解1/4的含義,相信學生一定能用多種方法折出1/4。為了讓學生認識更多新的分數在練習中我設計用探究性學習方法折出其它的幾分之一,再次提供給學生自主創造的機會,在動手操作中主動拓寬知識。

4、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在上面知識點緊接着出示一組分數直接把學生引入到學寫分數中,並讓學生認識分數各部分名稱及分數的含義,加深對分數的理解。

5、提高認識幾分之一: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的理解分數的意義,除了平面圖形可以平均分,還有其它物體也可以,從而得出了分數意義。我便設計一個線段圖和其它圖形的練習,通過教學活動儘可能的讓學生思考討論發現:平均分的圖形不同,它們的幾分之一形狀也不一樣,但相同的地方都是把一個圖形(或物體)平均分成了若干份,所以每份都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教師重點指出“要講清是誰的幾分之一”。這裏為今後分數應用題中分率與對應單位1打下基礎。

(二)自主探索,比較大小

我設計了一個“猜一猜”的遊戲。(出示課件)三隻小動物分西瓜的故事,課件出示三個一樣大小的圓形,用塗色部分表示三隻小動物分得的份數,分別佔圓形的1/2、1/3、1/4,探究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這個遊戲活動練習應該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對數的感覺,同時也通過直觀圖形讓學生體會了1/2、1/3、1/4的大小。讓學生從圖中得知: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得到一份越少。接着我又設計一組比較分數的大小練習,通過“小試身手、大顯身手”多種練習方式加深學生對分數比較大小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總結評價。

讓學生先討論再彙報,圖中每個小圖形表示佔大正方形的幾分之一。

通過一個綜合性拓展練習設計意在能讓學生更好的鞏固新知,估計大部分的學生都能輕鬆地完成練習,並能在此基礎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層、有度。

最後我把分數置於生活當中,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分數,認識分數並對分數產生興趣,從而真正讓數學走進生活。

在課的結束部分我讓學生來一個總結性的歸納,談談你對這節課的收穫。通過小結,有可能的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並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同時也揭示學生對本節課學習的內心世界。

綜上所述,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教師遵循學生獲得和應用概念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在自己的具體活動中主動參與學習,經歷一個“體驗――感知――理解――概括――運用――提高”的認知過程。

以上是我的説課內容,懇請各位領導、老師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篇十一: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

人教版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

一、説教材

説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五冊112—113頁的內容,認識幾分之幾中的幾分之一。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分數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單元只是“初步認識”。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教材例1——例5藉助一些圖形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通過演示和操作,使學生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為以後學習分數和小數等知識打下初步基矗教學大綱對這一部分知識的要求是:初步認識分數,會讀、寫簡單的分數。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所處的地位,確定本節課教學目的如下: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瞭解具體分數所表達的意義,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演示、操作、觀察、比較,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滲透“知識來源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的觀點。

教學重點:建立幾分之一的表象。

教學難點:初步認識分母、分子表示的含義。

二、説教法

根據直觀性原則,運用演示法,從教學實際需要出發,選擇實物、模型教具等通過演示操作來增強學生的感知力認識幾分之一。積極貫徹啟發性原則,運用講授法,在課堂上,既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尊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依據循序漸進的原則,按照講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5個例題的教學。

三、説學法

認識幾分之一這部分內容,共有5個例題,根據學生指導的`自主性原則和滲透性原則,教師在講解例1之後,扶着學生認識13,獨立讓學生認識14,即讓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實現其學生的“學”,體現出教師寓學法於教法之中,即教師教學既教知識、又教方法。

四、説程序

本節課教學,設計三個環節進行。

(一)複習

1、把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個?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2、把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個?3。把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個?(在這一環節中,設計三道小題,通過複習以前學習過的“平均分”,抓住新舊知識的最佳切入點,為實現新認知做好準備。)

(二)新授

1。導入新課

半個蘋果在教學上不能用學過的0、1、2、3……整數表示,這就要求我們用一種新的數表示,這種新的數就是分數,今天就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

2、教學例題

(1)教學例1

①師展示餅的模型,講解,把這個餅看作一個整體,分開再重合,問是怎樣分的?為什麼?(強調平均分)指導學生説,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塊,兩塊是同樣多的,我們就説每塊是這個餅的二分之一。

②回憶分餅過程。剛才分餅的時候,是先幹什麼呢?是怎樣分的?

③指導寫12。

(2)教學例2

①師出示一個圓紙片,問:把誰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把其中的一部分塗上陰影,其中的一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

②寫的時候要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並説出各部分表示什麼意思?

③用三句話,把這幅圖表達出來。

(3)教學例3師生將準備好的長方形紙拿出來共同操作。問:把誰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張長方形紙對摺,再對摺,想: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寫作()()。

(4)教學例4投影打出圖,讓學生先想,然後填空反潰

(5)教學例5指導學生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再把線段平均分成10份,提問:把1分米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份是1分米的幾分之幾?在圖上標出110,數一數這條線段上有幾個110?

3、教學各部分名稱。

(1)像12、13、14、15、110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2)以13為例介紹各部分名稱。

4、指導看書,完成做一做。

5、小結。

剛才我們通過觀察圖形和實際操作知道,要先看是否是平均分成幾份,平均分成幾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新授部分,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眼、腦、手、口並用,使學生初步建立分數概念,同時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練習

1、練習二十七第1題給予一定的指導。

2、練習二十七第2題要回答為什麼。

3、完成3—5題。

全課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學會了什麼?學習這部分知識要注意什麼?(通過這幾組題的練習,加深理解本節課的內容,突出重點,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篇十二: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分數的初步認識》。

首先,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認識幾分之一。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擴展,無論是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及計算上,分數和整數都有着很大的差異。認識幾分之一是第七單元教學內容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這部分知識的掌握,不僅可以使學生簡單理解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也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堅實的基礎。教材的安排貼近學生的認知特點,而且非常注重情境的創設。

學情分析:

低年級學生對數學概念的認識具有較強的具體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賴對感性材料的概括。學生在二年級上學期時已經掌握了平均分的意義,能把一些實物圖片進行平均分,這為本課的學習提供了感性基礎。

根據教材的編寫特點和意圖,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目標: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的探究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數學思考和創新精神。

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幾分之一,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教學難點:理解幾分之一表示的具體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及各種圖形紙片若干張、彩色筆等。

二、説教法和學法

為了實現確立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情境教學法、演示法、操作法、觀察法和討論法。通過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想學、樂學;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過程,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中主動建構數學知識,從而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説教學流程

根據新課標理念,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來組織教學: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最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數學學習的機會。”因此,新課伊始,我就創設了兩個小朋友分水果的情境。把這些水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可以得到幾個蘋果?幾個梨?幾個西瓜?請你用掌聲回答,答案是幾就拍幾下。當學生拍到“半個”西瓜時,產生了質疑:“‘半個’應該怎麼拍呢?能用什麼數來表示呢?”從而引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種新的數:分數。

拍掌引入分數,我是參考了吳正憲老師的精彩課堂設計,我覺得這個設計非常巧妙。首先拍掌能使全班學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其次“半個”無法拍掌表示,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新知的慾望。

第二個環節:動手操作,建構新知。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因此我精心設計了六個活動來進行教學。

活動1.課件演示,建立表象

幾分之一的表象認識比較抽象,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在認識“二分之一”時,我利用課件演示並讓學生仔細觀察: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這個西瓜的1/2。這一半是西瓜的1/2,那麼,另一半呢?也是這個西瓜的1/2。在這裏,我多讓幾位學生説一説,這個二分之一是怎麼得來的?讓學生明白,只要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任意一份都是整個西瓜的1/2。通過多媒體演示,使學生建立了1/2的表象。

活動2.讀寫1/2,認識分數各部分名稱。

初次認識分數,教師的引領顯得尤其重要,我利用課件演示,示範讀、寫1/2,和學生認識分數各部分名稱,再讓學生書空1/2,並快速地在本子上寫出兩個1/2。這樣,學生在讀寫分數的過程中,初步感知了分數。

活動3.動手操作,折出1/2。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1/2的含義,我設計了這個活動: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紙,折出它的1/2嗎?並塗色表示出來。摺好後,讓學生舉起來,展示自己的作品,並説一説1/2表示的具體含義,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我有意識地展示學生不同的折法,引發學生思考:“為什麼他們的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狀也不同,而塗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學生在觀察討論中發現:“只要是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了兩份,每份就是這個長方形的1/2。”在動手操作中,幫助學生實現了1/2從有意接受到自由表達的過程。

活動4.舉1/2反例,內化1/2。

我拿着一張圓紙片問:“同學們,剛才我們認識了1/2,請仔細觀察,老師把這張圓紙片這樣(隨便)撕成了兩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嗎?為什麼?”接着出示幾道判斷題給學生判斷,通過正反例子的對比,突出分數概念中相當重要的前提條件――平均分,為以後進一步學習分數的意義奠定了基礎。

活動5.類比遷移,創造幾分之一。

當學生認識了1/2,我順應學生好表現的心理特點,大膽放手,讓學生類比遷移,自主創造幾分之一,彰顯學生的個性。

⑴聯想: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對認識分數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

⑵操作:摺紙、塗色,表示出一張紙的幾分之一。

⑶交流:先和同桌説一説:你折出了一張紙的幾分之一?再全班交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展示並説一説分數的含義。

⑷探究:選擇學生作品中不同的圖形展示,四人小組合作交流:這些圖形的形狀不同,為什麼塗色部分都能用1/4來表示呢?讓學生深刻體會: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這個圖形的1/4。

活動6.深入探究,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在這裏,我利用一個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猴子和小豬在一次分西瓜的時候,也想用我們今天學過的分數,它們都想多吃點。小猴子想:我太喜歡吃西瓜了,我要吃這個西瓜的1/2。小豬想:我肚皮大,吃得多,我要吃這個西瓜的1/4。你知道,它們倆誰吃得更多一些嗎?為什麼?學生可能會出現兩種不同的答案,我不急於下結論。而是出示以下直觀圖讓學生觀察,你能比較這幾個分數的大小嗎?看着直觀圖,學生很快回答:1/2>1/4>1/8。你還發現了什麼?假如把這個圓無限制地平均分下去,得到的每一份會越來越?小。最後得出結論: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那故事中的小猴子和小豬誰吃的更多一些?學生自然回答,小猴子吃的更多一些。由學生感興趣的故事激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有利於學生形成分數的完整概念。

以上六個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中,深刻體會了分數的含義。充分體現出數學知識不是教師直接給予的,而是在學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體悟中動態生成的,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第三個環節:分層鞏固,拓展提高。

在練習環節,我層層深入,設計了寫、塗、説、猜四個練習。

寫:你能用分數表示下列圖形的塗色部分嗎?

塗:看分數,塗顏色。

以上兩題是基礎練習題,面向全體學生。以下兩題是拓展提高題,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説:下面的畫面讓你聯想到了哪些分數?

意大利國旗、西瓜圖、櫃子圖。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只有當數學問題和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具體的,生動的、富有生命力的。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分數的意義,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還培養了學生豐富的聯想能力。

猜:塗色部分會佔整個圖形的幾分之幾?

先讓學生估計、猜測,再用課件驗證。最後,我讓學生説一説做這道題你還有什麼發現?學生可能會説,我發現1/4比1/16大,我發現,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等等。從預設到生成,從估計意識的培養到發散思維的訓練,這一道題承載着豐厚的數學內涵。

第四個環節:課堂小結,延伸鋪墊

先讓學生説一説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有利於建立完整的認知結構。

再説一説,生活中還有什麼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學生可能會説幾分之一的分數,也可能會説幾分之幾的分數,為下一節課進一步學習分數做了很好的鋪墊。

四、説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力求圖文並茂,重點突出,對整節課的學習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縱觀整節課,我通過創設情境、動手操作,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使學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觀察、思考、操作、探究等活動中,親歷“做數學”的過程。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倡導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悦。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

後記:這是我11月22日參加興賓區國小數學教師説課比賽獲得一等獎的説課稿。從年級初賽到學校決賽再到城區初賽,最後到區裏決賽,我一遍遍地修改稿子,隨之一遍遍地修改課件,脱稿説下三千多字,好辛苦!原本不捨得曬出來,畢竟花費了太多精力,但想想,還是放上來,就當留個紀念吧!

篇十三: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

各位評委:

大家好!

一、説教材:

1、説課題:

今天我要説課的內容是國小四年級數學第七冊第五單元中的第一課時《分數的初步認識》。

2、説教材:

這節課的內容是學生在數學領域中第一次接觸“分數”這個概念,這節課的所學的內容是從整數到分數的一次數的概念的擴展,而且知識較為抽象。無論從其意義以及讀寫法都與整數有着很大的差異。學好這節課才能為今後繼續學習分數和小數等有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因而,教師有必要在教學時讓學生體會到分數來源與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況下才能產生分數。

3、説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初步認識和理解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

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正確讀寫比較簡單的分數。

(2)、發展性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判斷、邏輯思維等能力。

(3)、教學重點:正確認識幾分之幾的分數。

(4)、教學難點:理解幾分之幾的含義。

二、説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

我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的是故事化的激趣導入,給學生講一個《小熊分餅》的故事。在故事中滲透“平均分”概念的回顧,引導學生動手分一分“餅”,説分法。巧設認知的矛盾,從而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2、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根據所學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新知識1/2時,我組織學生動手分一分,從分的過程中形成1/2的表象。然後,讓學生表述過程和表示1/2的部分。通過這樣的方式明確分數的形成是從生活當中用整數不能表述時才產生的。接着,出示一些圖形讓學生去判斷,從而形成“不是平均分的圖形不能用分數表示。”教師幫助加上“暫時”,完善認識。也為接下去的教學作好鋪墊。

3、生活化導引,繼續自主探究:

光從書面上認識分數是不夠的。因而,接下去我就引導學生到生活當中去找分數。(家中的大門、窗户、半月……)在學生表述完後,追問:“教室裏的窗户有好幾扇是有好幾塊玻璃的,我打開其中一扇,問‘打開的是整扇窗的____.’”讓學生初步接觸其它分數。

接着,我就組織學生自己想幾個分數,請幾位同學讀一讀後,再請學生小組合作利用學具把其中一個分數表示出來。這樣做有助於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探討。

小組合作完成後,再請小組代表彙報,這裏要注意學生的表述是不是完整,讓學生明確“______是_______的_______。”

認識了一些其他分數後,接下去利用學生展示過的學具,將上面的塗色部分再添上幾份,同樣讓學生表述出來。這樣讓學生明確幾分之幾裏面有幾個幾分之一。

練習:將課後的練習2、3用投影片放出來,請學生口述。

4、鞏固新知,文本練習:

分數的讀法:課後練習5請幾位學生口頭讀一讀。

分數的寫法:課後練習6請同學們用手指書空,明確書寫順序。

5、結合新知,拓展認識:

請學生觀察出示的實物圖,問:“這能用分數表示嗎?”(暫時不能)

“那你能猜一猜嗎?”

“誰能來證實一下你猜的準不準?”(折一折)

“現在你們明白老師為什麼要加上‘暫時’兩個字了吧!”

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明白:不是平均分的圖形,只有通過再次分,分的份數多了,才能將所取的部分用分數表示出來。進一步拓展學生對分數的認識。

6、回顧總結,口語表述:

通過最後一環節,請學生口語表述學會了什麼,回顧這節課所學的知識點,讓學生説,達到總結的目的。

三、説板書:

板書很簡潔,但重點突出、給教學帶來很大方便,給學生的表述做出參考。

篇十四: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的第一課時《認識幾分之一》。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是學生認識數的一次質的飛躍,無論是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

本課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幾分之一既是一個分數,又是一個分數單位,對以後認識幾分之幾、分數大小的比較、分數的簡單加減計算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認識幾分之一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核心”。

基於本課教學內容在本單元的地位與作用及教材編排意圖,我擬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第二部分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分數,能結合具體的圖形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直觀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經歷認識幾分之一的探究過程,體會幾分之一的含義。使學生獲得數學學習的活動經驗。

(3)通過具體實例,感受到數由整數向分數的擴展,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建立幾分之一的表象。

教學關鍵:結合具體圖形理解並描述幾分之一的含義。

第三部分教學重難點分析及解決方法

1、教學重點:(1)體會分數的實際意義;(2)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教學難點:理解分數的實際意義。

針對教學重點,創設了學生熟悉並感興趣的現實情景。例如,通過野餐情境,讓學生充分感知分數產生的過程,為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打下基礎。並通過電腦媒體演示和學生動手操作,來增強學生的感知力,認識幾分之一。作到分層遞進,由扶到放,讓學生主動探索,獲取知識。

針對教學難點,本課遵循三條原則: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和循序漸進原則,從教學實際需要出發,設計了一系列學生動手操作的活動及練習,例如,讓學生用多種生活中常見的圖形紙片,通過折和畫表示出幾分之一。整個教學過程着重突出探、疑、動、悟。

第四部分學情分析

國小生從認識整數發展到認識分數,是一次飛躍,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聽説過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們並沒有真正理解。比如二分之一,有的學生知道要分成兩份,但不知道”

平均分”,有的學生認為把一個蘋果分兩份,大的一份是二分之一,小的一份是三分之一等等。

可見兒童生活裏有這樣的經驗,但不會以準確的分數來表述。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從實際生

活經驗出發,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主動地反思並獲取知識。

第五部分信息技術的應用

1、運用PPT課件進行教學。

2、上網查找資料,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又鍛鍊了動手能力。

第六部分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色彩鮮豔、形象逼真、化靜為動的特點呈現教材主題圖,它是五個與分數學習有關的小情境引導學生觀察並描述獲得的信息,學生很自然的用2、3、7、8等整數來描述所看到的人、樹、鴿子等的數量。

這時老師指着圖中分西瓜的部分問學生“每個小朋友手裏拿的是一個西瓜嗎?還能用剛才那樣的數表示嗎?那該用怎樣的數來表示它的個數呢?”等問題時,學生的認知產生矛盾衝突,已有知識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渴望用一個新的`數表示,為學生對數的認識擴展埋下伏筆。此時教師揭示本節課教學內容並板書課題。在這個環節中,主題圖成為教學的出發點和矛盾產生的創生點。此時教師揭示本節課教學內容並板書課題。

二、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1/2) 利用主題圖中分月餅的情境教學。用“我們來聽聽他們分月餅的時候在説些什麼?”引導學生觀察圖:首先教師抓住“一人一半是什麼意思?”“怎樣分才是一人一半”等問題來使學生來理解平均分,並用一張紙任意折出一半大,一半小的反例讓學生辨析,進一步理解平均分。明確的建立平均分就是每份完全一樣、大小相等的概念,為學生建立幾分之一的表象打下基礎。然後教師直接指出,平均分成的兩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認識一種新的數--分數,這就是我們認識的第一個分數1/2,然後指導學生讀寫1/2。讓學生藉助月餅圖説説1/2的含義。在分一分和説一説的活動中,學生對數的認識由整數擴展到了1/2。

(1/4) 分數是否只有1/2這一個呢?繼續觀察月餅圖,這塊月餅被平均分成了四份,指着其中的一塊提問,還能不能用1/2表示呢?為什麼?讓學生説説理由,並試着用新的分數來描述這一塊月餅與整個月餅的關係,藉助於1/2的認識,類推出1/4,同時指着其它幾塊逐一提問“這一塊是它的幾分之幾呢?”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對分數的認識有了第一次擴展:從1/2--1/4。

此時對學生的創造性予以及時肯定,鼓勵學生試着想象一下:如果把這塊月餅

平均分成5份、6份、10份……時,其中的一份還能用1/4表示嗎?那該用怎樣的數來表示呢?此時學生的大腦中會產生更多幾分之一的雛形,為認識其它分數打下基礎。

課本93頁“做一做”第一題,96頁練習二十二第2題兩組基本練習,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使學生直觀看到無論一個圖形形狀如何,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每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二)教學例2

好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在初步認識1/2、1/4以後,讓每一位學生用老師發的一張正方形紙折1/4,並用彩筆表示出它的1/4,再組織學生交流與展示,引導學生觀察與比較幾種不同折法:為什麼折法不同,每份都是這張正方形紙的1/4呢?通過折和説的過程,使學生明確:只要是把這張紙平均分成四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4,不僅加深了學生對1/4的理解,再次突顯分數的本質--平均分。

折1/幾

此時學生認識了1/2,又認識了1/4,分數是不是隻有這兩個呢?為了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分數,我又設計了讓學生説一説,並用手中的學具折出自己喜歡的分數的活動。這一極具探究空間的開放性活動,使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得以極大發揮,在動手操作中積極建構數學模型,在“做分數”和交流的過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幾分之一。對分數的認識也由1/2、1/4擴展到了幾分之一。

(三)教學例3

為了使學生能從比較大小的角度加深對幾分之一的認識,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剛才分月餅得出的1/2和1/4及喂鴿子的食槽分出的1/4和1/3的大小,藉助直觀圖,學生能很快比出大小,通過比較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幾分之一,由小精靈聰聰提出“你發現了什麼?”的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體會和感悟。如:不同的物體可以表示同一個分數,同一個物體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數;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越少,平均分的份數越少,則每份越多。比一比的活動,力求從不另一個方面完善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

隨後出示:基本練習第95頁“做一做”第2題,由學生獨立完成。

在學生基本建立起幾分之一的表象後,由小精靈聰聰用多媒體向學生介紹分數的歷史和演變,滲透數學文化思想。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認識了幾分之一,我們再來看看主題圖,在圖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數表示?

使學生感受到分數與生活的聯繫和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最後選取圖中的一個多邊形問學生:圖中塗色部分還能用分數表示嗎?這一問題無疑會與學生剛剛建立的新知產生矛盾?能還是不能?在學生的爭執中,教師拋出答案:不能用幾分之一表示,但可以用幾分之幾表示,這將是我們後面要繼續學習的內容。這個練習力圖滲透分數由幾分之一到幾分之幾的擴展。

四、小結梳理

這節課學到哪些新知識,有哪些新的體會?

五、鞏固練習

(1)課本“做一做”第1題。

(2)練習二十二第2題。

(3)做一做”第2題。練習二十二第3題。

篇十五: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

説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七冊75——76頁,認識幾分之一。

一、説説對教材的認識

“分數的初步認識”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七冊第四單元第一小節。“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去年以前的老教材這部分內容是安排在三年級上學期,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五冊112——113頁,從去年秋天的教材才安排在四年級第七冊75-76頁,這也是因為認識到分數的理解較抽象的緣故而做的新調整。分數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單元只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教學例1——例5藉助實物演示(如可能我也準備課件)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通過演示和學生的操作,使學生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為以後學習分數和小數等知識打下的基礎。教學大綱對這一部分知識的要求是:初步認識分數,會讀,寫簡單的分數。老師們常容易忽視這部分內容,認為它太簡單,簡單是我們對它膚淺的理解,實際上它較難理解。例如有一次在學了這部分內容有一個考試題是這樣的,15的三分之二是多少,許多老師認為這是分數乘法,要到六年級才學,實際上這題沒有超標,也是考驗我們學生對分數的意義是不是真正的理解了。如果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做出這題是非常容易的。所以我們要重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能停留在一個表面現象上,而要讓學生真正理解分數。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所處的地位,確定本節課教學目的如下:

(1)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瞭解具體分數所表達的意義,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演示、操作、觀察、比較,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充分發揮直觀教具的優勢,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

教學重點:國小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的階段。教學中要使學生在認識幾分之一時,形成感知的概念,充分發揮表象在認識分數概念中的橋樑作用。

教學難點:分數的實質是反映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因此分母、分子的含義是分數教學中最本質,最重要的部分。

二、説説這節課的教法:

分層遞進,由扶到放。是我設計這節課主導思想,讓學生主動探索,獲取知識,達到最終的學習目的。根據直觀性原則,從教學實際需要出發,圍繞教學內容、教學重點、練習內容自制教具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概念。通過實物演示和學生動手操作,來增強學生的感知力,認識幾分之一。積極貫徹啟發性原則,運用講授法,在課堂上,既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尊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依據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完成5個例題的教學。本節課的五個例題運用不同的方式處理,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説説對學法的指導

認識幾分之一這部分內容,共有5道例題。根據學生指導的自主性原則和滲透性原則,教師在講解例1時,首先引導學生觀看演示,從日常生活實例入手,初步認識二分之一,接着扶着學生認識三分之一,再獨立認識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十分之一。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實現其學生的“學”,體現在教師寓學法於教法之中,學習中多次讓學生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營造出互動教學的氣氛。

四、説説教學程序

本節課教學設計三個環節進行。

(一)引入:

運用教具,以舊引新。一節新課,往往是從舊知識引入,關鍵是要牢牢抓住舊知識與新知識的切入點,“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一開始,我先讓學生口頭回答把4個餅和2個餅,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個?把4個餅、兩個餅“平均分”成兩份後,每一份的個數可以用整數表示。把1個餅分成兩份,觀察1個餅切成2份後,重疊比較大小一樣。這每一份生活中叫“半個”,“半個”餅是多少能用整數表示嗎?由此引入新課。

(二)授課

(1)運用演示,初步認識概念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節課,幾分之一的表象認識比較抽象,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在講解例1時,再次演示平均分一個餅。學生初步認識“平均分”,理解圖中幾份數和一份數的含義。這時教師指出這半個餅是一個餅的二分之一,引導學生在不同形狀低上對摺一次,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的操作練習。接着演示,把它平均分割成三份比較大小後還原,認識三分之一。學生通過對概念直觀形象的認識後,很快明白了幾分之一的含義。接着再教學分數的讀、寫法。

(2)實際操作,促進內化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對例3四分之一的認識是這樣做的。先確定操作要求,把一張正方形紙對摺兩次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然後學生操作。由於實踐目的明確,方法得當,把學生的認識推向深入,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折法,課堂上出現了三種類型正確折法,

又請學生觀察教師的另一種折法,並提問:所表示的部分是這個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嗎?

這時不失時機的引導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為什麼折的方法不同,形狀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學生按老師設計的目的説出:因為把這張紙都“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這張紙的四分之一。如果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數表示,這樣就突出了分數概念中相當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為以後學習分數的意義奠定了基礎。

(3)創設情景,鼓勵學生主動探索

教學例四、例五時,學生觀察,自學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的念義,隨機提出問題,問題的設計分層遞進,隨例題發展,突出重點。

(二)練習

在練習過程中,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練習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創新思維的重要手段。為了使課內練習起到促進學生掌握知識,鍛鍊能力的雙重效果,我在組織練習活動時注意以下三點:一是練習的形式要有變化,使學生在練習中保持興趣。二是練習的難度逐步提高,讓學生做題時都要動腦想一想。三是面向全體學生,練習要有“彈性”,保證全班每個同學都有較多的參與機會。

(1)根據教學的基本要求,設計了一組基本練習,主要讓學生隨機分析正誤並説出為什麼,教材中“做一做”和練習中的習題,

(2)又設計了一道小猴分瓜的小故事,這是一道趣味思考題。三個同樣大的西瓜,逐個平均分成2份、3份、4份,讓學生比較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大小,設問誰吃的多?為什麼?這道題的練習目的,促進學生對已學知識的融合貫通,激發學生興趣,對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具有一定的作用。為建立分數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概念埋下了伏筆,最後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了全課小結。

五、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通過板書突出教學的難、重點,為學生掌握知識和記憶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在設計板書時注意兩點。

(1)圖文並茂,條理清楚,層次明確。

(2)突出重點.與課堂教學的小結相呼應。

篇十六:《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數學説課稿

《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數學説課稿

核心提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早就提出:“讓學生從做中學。”這種教學理念反映在數學教學上就是“做數學”,“做數學”就是要用一種親身體驗的數學學習方式來有效地迴避那種“灌輸式”的數學學習。它強調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現實的體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早就提出:“讓學生從做中學。”這種教學理念反映在數學教學上就是“做數學”,“做數學”就是要用一種親身體驗的數學學習方式來有效地迴避那種“灌輸式”的數學學習。它強調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現實的體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因為“聽過會忘記,看過能記住,做過才能學會(you do, you learn)。” 吳老師執教的《分數的初步認識》這節課充分體現了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她以獨具匠心的設計、細膩靈活的誘導,將學生推上了自主學習的舞台,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她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辯論等多種形式,培養和激勵學生獨立思考、勇於創新、善於表達的能力。同時使學生在傾聽與辯論、接納與讚賞之中,學到與他人交流的技巧,這對於學生的綜合能力和人格完善大有裨益。學生自始至終置身於教師為其創設的發現和討論的情境之中,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參與探討、質疑、創造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思考、交流、傾聽、爭論和發現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了在學生原有生活經驗和認知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建構主義教學理念。

下面談談我聽完這節課的一些感受,僅供參考,不足之處,請多指教。

1、恰當地組織數學學習內容。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數學的根源在於普通的常識”。新課程標準也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一般認識分數的教學都是按教材的順序,由1/2 、1/3、1/4等幾分之一到幾分之幾,通過圖形演示直接呈現給學生。這樣認識的分數是形式上的,並沒有為學生積累足夠豐富的感性經驗。將來要理解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需要有豐富的表象作支撐。因此,教學中呈現的內容不應是一個分數與一個圖形的簡單機械的對應,而應有更為豐富寬廣的內涵。所以,教師只提供給學生相應的學習材料:各種形狀的紙片和一條線段,讓學生通過操作、演示、討論、説理等方法,表示出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一條線段等圖形的—,在腦海中建立起—這個分數與多幅圖象之間的對應聯繫,並突出1/2的本質屬性。這樣的1/2是生動的、具體的,富有活力的。練習設計中的“猜想遊戲”和“色塊問題”,對學生來説,也是富於挑戰性的,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可以盡顯學生的能力和潛力。

2、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

建構主義學説認為:國小生數學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的現成結論,而是一個親自參與的充滿豐富、生動的思維的活動,經歷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分數的產生包含着豐富的思維過程。在上述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注意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感悟知識的本來面目,讓學生在“再創造”中實現知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充分發展。我們可以看到,一開始,教師就以直接揭題法激起學生對問題的探索慾望,為主動探究作了心理上的鋪墊。接着,教師提出:既然是分數,與什麼有關?自然地引出分東西,師生共同在分東西的過程中,經歷的產生過程。在認識1/2基礎上,教師充分信任學生,鼓勵學生,放手讓學生藉助學具自己去創造分數、研究分數。這就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創造空間。我們欣喜地發現,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分數,他們有各自獨特的發現。不僅順利地認識幾分之一,而且還創造出了幾分之幾的分數,並且還能舉生活中的實例來驗證,説明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在這“做數學”的過程中,學生創新火花不斷地迸發出來,不斷體驗到創造的愉悦和探索的樂趣。

3、構建羣體互動交流的發展區。

“做數學”強調數學學習是羣體交互合作與經驗共享的過程。新課程標準也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中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交流反思中共同分享學習成果,提升活動的價值。如當學生利用學具充分操作後,及時組織小組討論:你是怎樣創造出分數的?讓學生交流各自的學習成果,使認知結構得以擴充與放大。當學生提到“正方形的1/4”時,抓住契機,收集學生的不同的折法,展開對—本質意義的探討。教師只提出:看到這些圖形,你有什麼想法?生自己提出問題:為什麼陰影部分的形狀各不相同,卻都是這個圖形的1/4呢?經過討論才發現:分數與平均分的份數有關,而與具體分的方法和分成的形狀無關,從而剔除分數的非本質屬性。在上述思維的相互碰撞中,明確本質,昇華認識。又如:“奇妙的色塊圖”的問題解決,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再採用小組討論,合理反饋交流的活動形式,既總結了本課的主要內容,又展示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形象思維,滲透極限思想。不僅滿足了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需要,同時為部分困難學生創造了“最近發展區”,進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達到共享成果的層面。

此外,本節課老師以滿腔的熱忱、高超的教學藝術和真誠的愛心,感染孩子們的情,粘住孩子們的心。她從不輕易否定學生的回答,總是以熱情的鼓勵、耐心的等待和巧妙的疏導與孩子們同喜同憂。在這節課上,我們不僅能感受到知識信息的傳授、思維的碰撞,還有心與心、情與情真誠地交流。其獨特的學風格,爐火純青的教學藝術,在這節課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聽吳老師的課,如同親臨精彩的演出,既讓人精神愉悦又回味無窮,難怪孩子們上她的課不願下課,老師們不願離開。

聽完這節課,我深切地體會到,我們的數學教學不僅應關注學生獲得怎樣的結果,更應關注他們是否經歷了自主探索的過程。只有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的實踐、探究與交流的過程,才有可能懂得數學的價值和意義。也只有讓學生在“做中學”,才能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

篇十七:國小數學《分數初步認識》説課稿

一、説教材

(一)説課內容

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幾分之一。

(二)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萬以內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無論是意義,還是讀寫方法、計算方法,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本節課結合具體情境,通過直觀操作,使學生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分數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基礎。

(三)學情分析

低年級學生對數學概念的認識具有較強的具體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賴對感性材料的概括。學生在二年級上學期的時候已經掌握了平均分的意義,能把一些實物圖片或者圖形平均分。有的學生已經知道了分數,但他們基本上還不能正確表達分數的意義。

(四)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

結合具體情境,通過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知道分數各部分名稱,能正確地讀寫分數。

2、能力目標:

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發展思維,培養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

3、情感目標:

經歷認識分數的過程,體驗創造的快樂,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幾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分數的概念。

教學難點:能夠藉助具體的實例説一説分數的意義。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各種圖形紙片若干張,尺子、彩色筆。

二、説教法和學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法與學法的設計着眼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並與同伴進行交流。教師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並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創設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氛圍,讓學生會學、愛學。

因此本節課我使用的:

教法:情境教學法、演示法、操作法、觀察法和討論法。

學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學法。

三、説教學程序

根據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2)動手操作,構建新知

(3)分層練習,拓展提高

(4)課堂小結,延伸鋪墊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最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數學學習的機會。”因此,新課伊始,我就創設了一個笑笑和淘氣分食物的情境,4個蘋果、2瓶飲料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可以得到2個蘋果、1瓶飲料,分得的結果可以用整數表示,而把1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得到半塊月餅,“半個”月餅是多少呢?能用我們學過的數表示嗎?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分數的必要性,由此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構建新知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分數的意義,在“動手操作,構建新知”這一環節我又分四步組織學生學習。

(1)電腦演示,建立表象

幾分之一的表象認識比較抽象,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在認識“二分之一”時,我利用課件演示讓學生仔細觀察,我們把月餅平均分成了兩份,一半正好是兩份當中的1份。這一份是月餅的1/2,另一份也是月餅的1/2,使學生明白

只要是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這塊月餅的1/2。使學生初步理解1/2的含義。(板書: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實際操作,促進內化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我讓學生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先折一折,再用斜線給它的1/2塗上顏色。學生動手摺紙並塗出所選圖形的二分之一。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折法,課堂上可能出現幾種類型的正確折法。我先有意識地展示長方形的幾種不同的折法,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狀也不同,塗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引導學生説出“只要是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了兩份,每份就是這個長方形的1/2。”

接着再通過幾道判斷題,使學生明白如果分成二份的大小不相等,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數表示,這樣就突出了分數概念中相當重要的前提條件——“平均分”,為以後學習分數的意義奠定了基礎。

(3)再次操作,創造分數

認識了1/2,接着我順應學生好表現的心理特點,放手讓學生自主創造分數,彰顯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説一説還想認識什麼分數,學生邊説,老師邊有選擇地板書。同時鼓勵學生再次動手操作,創造自己喜歡的分數。這樣在學生動手操作,動口交流,動腦思考中,進一步體會分數的含義。找一找分數王國裏的分數(放主題圖的課件)不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意識,而且鍛鍊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更好地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4)比較分數的大小

使學生初步學會自己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一階段的教學讓學生明確認識,形成分數的完整概念。

(三)分層練習,拓展提高。

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寫、塗、説、看四種練習,通過練習,加深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提高能力。

A、基本練習,形成技能。

1、寫,用分數表示下列各圖的塗色部分。

做一做的第1、2題(數學書93頁)

2、塗:看分數,塗顏色。(練習二的1、2、3題)

以上兩個練習是最基礎的鞏固練習,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都能掌握本節課的知識目標,形成技能。

B、應用練習、提高能力。

3、説:下面的畫面讓你聯想到了哪些分數?

法國國旗五角星巧克力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只有當數學問題和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具體的,生動的、富有生命力的。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分數的意義,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

4、看:塗色的部分大約佔圖形的幾分之幾?

課件依次出示圖形,讓學生看圖進行估計,培養學生的猜測與驗證的能力,加深理解分數的意義。

&%8226;(4)課堂小結,延伸鋪墊

我讓學生説一説: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有利於建立完整的認知結構;自我反思評價,師生互評,有利於建立學習自信心、主動性,體現評價的多樣性。使學生了解分數不但表示一個物體的一部分,還可以表示一個整體的部分數,為下一節課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做好鋪墊。

五、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通過板書可以突出教學的重難點,為學生掌握知識和記憶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我在設計板書時力求做到兩點。

(1)圖文並茂,條理清楚,層次明確。

(2)突出重點.與課堂教學的小結相呼應。

篇十八:《分數的初步認識》數學教學説課稿

《分數的初步認識》數學教學説課稿

核心提示:“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分數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分數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單元只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節新課,往往是從舊知識引入,關鍵是要牢牢抓住舊知識與新知識的切入點,“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一開始,我先讓學生拍掌回答把4個蘋果和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個?把4個蘋果、兩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後,每一份的個數可以用整數表示。把1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學生就無法用拍掌回答,就問老師半個怎麼拍啊!於是我就抓住機會由此引入新課。從上課的情行來看這方面做的是比較成功的,通過拍手使得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上來,而且使課堂的氣氛變的很好,對整堂課的教學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教學四分之一時我先確定操作要求,把一張正方形紙對摺兩次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然後學生操作。由於實踐目的明確,方法得當,把學生的認識推向深入,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折法,課堂上出現了三種類型正確折法,又請學生觀察教師的另一種折法,並提問:所表示的部分是這個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嗎?這時不失時機的引導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為什麼折的方法不同,形狀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學生按説出:因為把這張紙都“平均分”成了四份,

所以每一份就表示這張紙的四分之一。如果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數表示,這樣就突出了分數概念中相當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為以後學習分數的意義奠定了基礎。但是在教學之中也有一些使我感到遺憾的事,在教學四分之三時我把圖畫成了八分之五,當有學生説老師可以把每個小正方形再平均分成兩份,應該是八分之五。我才發現少圖了一半,沒有對這個聰明的學生加以表揚,而是直接把少圖的地方補了上去,錯失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説明在實際的教學之中還缺乏一定的教學機智。

篇十九:國小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分數的初步認識》。

首先,説教材。

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認識幾分之一。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擴展,無論是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及計算上,分數和整數都有着很大的差異。認識幾分之一是第七單元教學內容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這部分知識的掌握,不僅可以使學生簡單理解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也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堅實的基礎。教材的安排貼近學生的認知特點,而且非常注重情境的創設。

學情分析:

低年級學生對數學概念的認識具有較強的具體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賴對感性材料的概括。學生在二年級上學期時已經掌握了平均分的意義,能把一些實物圖片進行平均分,這為本課的學習提供了感性基礎。

根據教材的編寫特點和意圖,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目標: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的探究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數學思考和創新精神。

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幾分之一,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教學難點:理解幾分之一表示的具體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及各種圖形紙片若干張、彩色筆等。

二、説教法和學法

為了實現確立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情境教學法、演示法、操作法、觀察法和討論法。通過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想學、樂學;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過程,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中主動建構數學知識,從而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説教學流程

根據新課標理念,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來組織教學: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最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數學學習的機會。”因此,新課伊始,我就創設了兩個小朋友分水果的情境。把這些水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可以得到幾個蘋果?幾個梨?幾個西瓜?請你用掌聲回答,答案是幾就拍幾下。當學生拍到“半個”西瓜時,產生了質疑:“‘半個’應該怎麼拍呢?能用什麼數來表示呢?”從而引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種新的數:分數。

拍掌引入分數,我是參考了吳正憲老師的精彩課堂設計,我覺得這個設計非常巧妙。首先拍掌能使全班學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其次“半個”無法拍掌表示,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新知的慾望。

第二個環節:動手操作,建構新知。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因此我精心設計了六個活動來進行教學。

活動1.課件演示,建立表象

幾分之一的表象認識比較抽象,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在認識“二分之一”時,我利用課件演示並讓學生仔細觀察: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這個西瓜的1/2。這一半是西瓜的1/2,那麼,另一半呢?也是這個西瓜的1/2。在這裏,我多讓幾位學生説一説,這個二分之一是怎麼得來的?讓學生明白,只要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任意一份都是整個西瓜的1/2。通過多媒體演示,使學生建立了1/2的表象。

活動2.讀寫1/2,認識分數各部分名稱。

初次認識分數,教師的引領顯得尤其重要,我利用課件演示,示範讀、寫1/2,和學生認識分數各部分名稱,再讓學生書空1/2,並快速地在本子上寫出兩個1/2。這樣,學生在讀寫分數的過程中,初步感知了分數。

活動3.動手操作,折出1/2。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1/2的含義,我設計了這個活動: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紙,折出它的1/2嗎?並塗色表示出來。摺好後,讓學生舉起來,展示自己的作品,並説一説1/2表示的具體含義,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我有意識地展示學生不同的折法,引發學生思考:“為什麼他們的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狀也不同,而塗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學生在觀察討論中發現:“只要是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了兩份,每份就是這個長方形的1/2。”在動手操作中,幫助學生實現了1/2從有意接受到自由表達的過程。

篇二十:國小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

一、説教材

説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五冊112―113頁的內容,認識幾分之幾中的幾分之一。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分數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單元只是“初步認識”。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教材例1――例5藉助一些圖形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通過演示和操作,使學生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為以後學習分數和小數等知識打下初步基矗教學大綱對這一部分知識的要求是:初步認識分數,會讀、寫簡單的分數。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所處的地位,確定本節課教學目的如下: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瞭解具體分數所表達的意義,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演示、操作、觀察、比較,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滲透“知識來源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的觀點。

教學重點:建立幾分之一的表象。

教學難點:初步認識分母、分子表示的含義。

二、説教法

根據直觀性原則,運用演示法,從教學實際需要出發,選擇實物、模型教具等通過演示操作來增強學生的感知力認識幾分之一。積極貫徹啟發性原則,運用講授法,在課堂上,既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尊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依據循序漸進的原則,按照講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5個例題的教學。

三、説學法

認識幾分之一這部分內容,共有5個例題,根據學生指導的自主性原則和滲透性原則,教師在講解例1之後,扶着學生認識1/3,獨立讓學生認識1/4,即讓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實現其學生的“學”,體現出教師寓學法於教法之中,即教師教學既教知識、又教方法。

四、説程序

本節課教學,設計三個環節進行。

(一)複習

1、把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個?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2、把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個?

3、把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個?

(在這一環節中,設計三道小題,通過複習以前學習過的“平均分”,抓住新舊知識的最佳切入點,為實現新認知做好準備。)

(二)新授

1、導入新課

半個蘋果在教學上不能用學過的0、1、2、3……整數表示,這就要求我們用一種新的數表示,這種新的數就是分數,今天就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

2、教學例題

(1)教學例1

①師展示餅的模型,講解,把這個餅看作一個整體,分開再重合,問是怎樣分的?為什麼?(強調平均分)指導學生説,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塊,兩塊是同樣多的,我們就説每塊是這個餅的二分之一。

②回憶分餅過程。剛才分餅的時候,是先幹什麼呢?是怎樣分的?

③指導寫1/2。

(2)教學例2

①師出示一個圓紙片,問:把誰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把其中的一部分塗上陰影,其中的一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

②寫的時候要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並説出各部分表示什麼意思?

③用三句話,把這幅圖表達出來。

(3)教學例3師生將準備好的長方形紙拿出來共同操作。問:把誰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張長方形紙對摺,再對摺,想: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寫作()()。

(4)教學例4投影打出圖,讓學生先想,然後填空反潰

(5)教學例5指導學生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再把線段平均分成10份,提問:把1分米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份是1分米的幾分之幾?

3、教學各部分名稱。

(1)像1/2、1/3、1/4、1/5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2)以1/3為例介紹各部分名稱。

4、指導看書,完成做一做。

5、小結。

剛才我們通過觀察圖形和實際操作知道,要先看是否是平均分成幾份,平均分成幾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新授部分,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眼、腦、手、口並用,使學生初步建立分數概念,同時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練習

1、練習二十七第1題給予一定的指導。

2、練習二十七第2題要回答為什麼。

3、完成3―5題。

全課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學會了什麼?學習這部分知識要注意什麼?(通過這幾組題的練習,加深理解本節課的內容,突出重點,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篇二十一:國小數學説課稿《分數的初步認識》

國小數學説課稿《分數的初步認識》

一、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數學》三年級第7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分數與整數有很大的差異,是數概念的一次擴?。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教材將分數的知識分段教學,本課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它是認識幾分之幾的基礎,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這節內容需藉助多媒體演示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通過演示和學生操作,使學生理解一些簡單的分數的具體含義,讓學生體會到分數來源於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況下才產生分數。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特點,本節課我確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直觀認識幾分之一,初步形成關於幾分之一的表象,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直觀地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數的過程,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小組合作一系列學習活動,感受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

3、感受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樂趣,感悟分數只是來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獲得運用分數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三、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分數的含義,初步建立幾分之一的概念。難點是理解分數的含義。

四、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已具有一定的整數知識,在生活中也常常會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數來表示的量,雖然他們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多半的概念,但只能模糊地來表示某些量。初學分數,由於分數這一概念比較抽象,與整數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學生初學分數會感到困難。

針對這些情況,我採用了:情景教學、演示、引導等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取知識,達到最終的學習目的。學法:學生通過分,塗,折,説等手段及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從而達到幫助學生主動獲得知識的目的。採用了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觀察發現,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

五、教學程序

這節課我安排了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創設問題,引入課題。

1、出示“平均分”,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你覺得平均分怎麼樣?

2、把6本本子平均分給2個人,你會嗎?每個人分到多少?

3、2支筆呢?平均分給2個人,每個人分到多少?

4、1個圓餅呢?平均分給2個人,每個人分到多少?

創設學生所熟悉並感興趣的現實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探究之中,體驗分數的產生。

第二個環節:動手實踐,自主探究

在這個環節裏我安排了三個步驟,分別是:

1、認識 1/2

由疑問“怎麼表示這半個蛋糕呢?”來產生分數,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類似這樣不足一個蛋糕的情況,用整數是無法表示的,在數學中引入了分數,可以用1/2這個分數來表示這個蛋糕的一半,讓學生説説1/2這個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呢?

動手操作是學生必須具備的數學能力。讓學生用手中的長方形折一折,找到1/2 ,並用斜線塗上顏色。塗好後説一説1/2是怎麼來的?在這個環節設計 “ 折一折 ” ,就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 的意義,為後面讓學生動手操作,發現新的分數作了鋪墊。

接着學生動手摺紙表示後反饋:説説自己的`1/2是怎麼來的?並且有意識地收集學生作品:

(1)為什麼都能表示1/2 ?

(2)圖形不一樣,為什麼都能表示1/2

(3)為什麼一個1/2大,一個1/2小

經過多次比較,去掉1/2的表面屬性,提取1/2的本質屬性。

(4)下列圖形能用1/2表示嗎?

(5)在生活中能找到1/2嗎?

2、認識幾分之一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在學生初步理解1/2後,根據學生的生活及學習經驗,自主地學習探究幾分之一,培養學生進行嘗試學習的意識,讓學生獲得發現的喜悦。這一步我採用了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幾分之一。

活動要求:

想:在心裏想好一個分數

寫:將這個分數寫在方格紙上

選: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解釋這個分數是怎麼來的

3、比較分數的大小

這個環節分兩個層次。首先,我出示了課件,先出示一條紅紙條,告訴學生可以用“1”來表示,再出示塗了一半顏色的紙條,讓學生估計出1/2。這時再出示塗1/3顏色的紙條,讓學生估計出是1/3後,教師問:同一張紙條的1/2和1/3哪一個大?這裏只要讓學生從圖上直觀的看出哪個分數大就可以了,簡單的説一下為什麼。接着再來估計1/6,可能有一些難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鋪墊,學生應該可以估計出。最後再比較1/6與上面兩個分數的大小。這個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讓學生在經歷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思維活動後自主探索出結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估算能力和對數的感覺,也通過直觀圖形讓學生體會了1/2、1/3、1/6和1的關係,為後面學段繼續學習分數打下伏筆。

第二是讓學生動手自己解決課本第93頁第3題,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和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讓學生在直觀圖形的引導下,感到分數也有大小,點燃學生探索的火花,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去探尋其中的奧祕

第三環節:綜合實踐,鞏固運用1、比較大小 2 、先看圖估一估,在填上合適的分數

通過多層次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新知,活躍思維。

第四環節: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疑問?

更多相關的國小數學説課稿推薦:

國小數學説課稿《畫角》

國小數學説課稿《周長》

國小數學説課稿《角的度量》

國小數學説課稿 《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

國小數學面試説課稿《長方體和立方體的認識》

篇二十二:三年級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

三年級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説課稿

一、教材地位

本課內容是蘇教版國標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十單元的第一課時《認識分數》。分數的認識是數概念的一次拓展,在數學基礎理論中,分數的形式定義相當抽象,現有的國小數學教材中對分數的理解僅突出它在現實生活中測量與均分的含義。本冊“認識分數”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擴展,是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讀、寫方法、還是在計數單位以及計算法則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別,並且學生在生活經驗中又接觸得較少,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本單元只是“初步”,對分數概念的教學僅定位於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初步認識和理解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本課時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繼續學習分數和學習小數的有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如何在本單元教學時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參照新課標,以“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與態度”為緯度,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方面:

(1)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能用摺紙、塗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礎上,初步感知和體驗分子、分母的含義;能正確讀、寫簡單的分數。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通過參與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觀察探究、動手實踐、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3)瞭解分數在實際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價值,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喜悦,樹立自信心。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是探索和發現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幾分之一來表示,認識幾分之一,並能正確表示出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的幾分之一。能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三、預設教學流程

為了使上述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切實落實,我預設如下的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認識分數

在本步驟教學中,我設想由特殊到一般,從認識1/2遷移至認識幾分之一。

1、認識1/2

“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第一個環節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引入郊遊時分食品的情境,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和1個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當分到一個蛋糕時,學生髮現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整數來表示,這時,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實問題發生了認知衝突,使學生產生了求知的'慾望。這裏我設計了一個尋找活動,“尋找數字王國裏的新朋友”,這樣就轉入第二個環節:揭示“半個”在數學上可以用1/2表示。結合多媒體課件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強調每份都是它的1/2。並結合1/2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以及各部分的具體意義,這樣教學不僅在發展學生符號感上有意義,而且容易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加深了對1/2的理解。

2、認識幾分之一

我設計了又來了兩個小朋友,變成四個小朋友分一個蛋糕,問學生“應該怎樣分?”,這裏還是要強調“平均分”,並結合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認識: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它的1/4。在認識1/2的基礎上認識1/4。接着出示了一道練習題,讓學生判斷這些圖還可以用1/4來表示嗎?主要是對平均分的理解,進一步強調一定要平均分。

認識幾分之一的第二個環節是讓學生利用各種學具紙片長方形、正方形、圓,還有鉛絲,通過折一折、畫一畫,表示出1/4,貼在黑板上,並説説為什麼可以用1/4來表示。這時再追問學生:用的東西不一樣,折的方法也不同,塗色部分形狀更是不同,為什麼都可以用1/4來表示呢?讓學生思考討論發現:平均分的圖形不同,它們的1/4形狀也不一樣,但相同的地方都是把一個圖形(或物體)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份都可以用1/4來表示。教師重點指出“要講清是誰的1/4”。這裏為今後分數應用題中分率與對應單位1埋下伏筆。

接着是利用課本P99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四幅圖,組織學生討論“每個圖形是怎樣分的,塗色部分是它的幾分之一”,引導學生完整地敍述幾分之一,並學會寫分數。因為前面已突出認識了1/2和1/4,學生在此基礎上通過直觀圖形認識幾分之一相對來説比較容易。

(二)在感受幾分之一中比較分數的大小

這個環節分兩個層次。首先,我出示了書本第99頁第三題,先出示一條紅紙條,告訴學生可以用“1”來表示,再出示塗了一半顏色的紙條,(書本上是沒有的,加入這一內容第一為比較分數的大小作準備,第二是為估計1/3做鋪墊)讓學生估計出1/2。這時再出示塗1/3顏色的紙條,讓學生估計出是1/3後,教師問:同一張紙條的1/2和1/3哪一個大?這裏只要讓學生從圖上直觀的看出哪個分數大就可以了,簡單的説一下為什麼。接着再來估計1/6,可能有一些難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鋪墊,學生應該可以估計出。最後再比較1/6與上面兩個分數的大小。這個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讓學生在經歷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思維活動後自主探索出結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估算能力和對數的感覺,也通過直觀圖形讓學生體會了1/2、1/3、1/6和1的關係,為後面學段繼續學習分數打下伏筆。

第二是讓學生動手自己解決課本第100頁第5題,通過塗出指定的分數,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和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

(三)面向全體,分層練習

新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教學中,注意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在數學知識、數學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能有所發展,但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差異,分層練習,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個環節我設計了這2個練習:①想想做做第6題,《科學天地》大約佔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藝術園地》大約佔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哪一部分大些?②播放生活中的一段廣告,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廣告中的動態畫面讓你聯想到了幾分之一?最後一幅圖又是兩人分蛋糕,每人“半個”,讓學生體會數學來自於生活,又迴歸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