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87W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教學設計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識記按勞分配、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基本含義。理解現階段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的客觀必然性和意義,以及確立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製度的意義。聯繫經濟生活中的實際,初步認識我國目前存在的多種分配方式,並確認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學習重點】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及其必然性;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含義、具體形式及意義。

【學習難點】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形式;

【知識梳理】

一、按勞分配為主體

這一部分主要講了五層意思:

1、我國現階段的個人收入分配製度及其決定因素。生產決定分配,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這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重要原理。我國現在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必然要求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同學們應該重點理解:一個社會的收入分配製度是由社會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的。】

2、按勞分配的含義。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它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經濟中,在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扣除之後,以勞動者向社

會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同學們重點掌握:按勞分配的適用範圍——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分配尺度(標準)——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分配內容——個人消費品;分配結果——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3、實行按勞分配的必然性。在我國現階段,公有制經濟既不能實行按需分配(因為生產力水平不高,勞動產品也沒有極大豐富),也不能實行平均主義(因為這不利於充分發揮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只能實行按勞分配,這是由我國現實的經濟條件決定的。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是生產資料公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同學們注意:社會主

義的優越性不是吃大鍋飯、搞平均主義,勞動仍是人們謀生的手段;勞動是光榮的,輕視勞動是可恥的。】

4、實行按勞分配的意義。這裏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實行按勞分配有利於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二是作為社會主義性質的分配製度,它是對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的重要條件,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5、按勞分配所處的地位。按勞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於主體地位,這是由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決定的。

二、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這一部分主要闡述了以下三個問題:

1、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個體勞動者個人佔有生產資料,獨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其勞動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後直接歸勞動者所有,構成他們的個人收入。他們既是勞動者,又是經營者、投資者,不僅要付出勞動、謀劃發展,還要承擔經營風險。個體勞動者的合法收入受國家保護。

2、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要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製度。對此,需要注意的是,過去我國提“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原則”,而現在由“原則”上升為“制度”。【生產要素主要包括:勞動要素、資本要素、土地要素、技術、信息要素、管理要素等。】

3、我國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製度的意義。確立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有利於調動各種生產要素所有者創造社會財富的積極性,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以造福於人民。

【知識拓展】

1、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的客觀必然性是什麼?

答案:關於我國現階段分配製度的客觀必然性,教材講的只是直接決定因素的一個方面。要全面理解我國分配製度的客觀必然性,還應把握以下三點原因:

一是這種分配製度與現階段的生產力水平相適應。因為產品分配採取何種分配方式,要取決於生產成果的多少,而這又同生產力的發展狀況直接聯繫。現階段的生產力水平不平衡、總體不發達,是決定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最終原因。

二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決定了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生產資料所有制作為生產關係的基礎,對產品的分配方式具有決定作用,分配方式是所有制的體現。

三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市場經濟的有效運行,是以市場主體多元化為條件的。這時,不僅存在着生產要素的多種所有者,而且形成了包括生產資料市場在內的市場體系。因此,必須承認按生產要素分配。否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難以順利運行。發展市場經濟,要使資源得到合理優化配置,以追求最佳效益。只有使各種資源所有者獲得應有的收入,才能充分調動所有者主體的積極性。所以,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就必須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

實踐證明: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激發了社會成員積極投身國家建設的勞動熱情,實際上從另一個側面説明了這種分配製度的必然性。

2、生產要素

為了進行產品的生產而投入的各種經濟資源。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就必須進行生產。生產不同的產品需要各種各樣的要素的投入,這些用於生產的要素就稱為生產要素。在現代,勞動、資本、土地、技術、信息、管理等是基本的生產要素。

【解難釋疑】

1、並非所有工資收入都是按勞分配收入。

在我國,全民所有制和城鎮集體所有制經濟中普遍實行的工資制是按勞分配收入。但在私營企業或外資企業中,勞動者的工資收入不是按勞分配收入,而是按勞動力價值分配的收入,其實質是勞動力價值的貨幣表現。此觀點錯在沒有看到在不同所有制下,工人的勞動性質是有本質區別的。

2、非勞動收入一定是剝削收入的觀點是錯誤的。

非勞動收入是相對於勞動收入而言的。目前在我國的非勞動收入中,有的是剝削收入,例如,在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中的私營企業主和外資投資者,通過對勞動者的剝削而獲得的利潤(剩餘價值);有的卻不是剝削收入,如債券的利息收入、股票的利息收入,其既不是按勞分配收入,也不是剝削收入。由此可見,剝削收入一定是非勞動收入,但非勞動收入不一定是剝削收入。

3、按資金分配就是按資本分配的説法不正確。

按資金分配和按資本分配既有區別又有聯繫。二者的聯繫:它們都屬於按資本分配的範疇。

二者的區別:按資本分配一般是指在在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中的私營企業主和外商投資者按資本多少來佔有僱傭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這屬於剝削收入;按資金分配一般指我國公民購買股票、債券獲得的股息、利息,出租財產獲得的租金以及銀行儲蓄所得的利息等,這都不是剝削收入。

【誤區警示

1、勞動收入一定是按勞分配收入。

勞動收入即勞動所得,是相對於不勞而獲的剝削收入和資金收入而言的。按勞分配是指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範圍內,勞動者向社會提供勞動,社會以勞動為尺度,向勞動者分配個人消費品,實行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按勞分配收入一定是勞動收入是正確的。但是,勞動收入未必都是按勞分配收入。例如,個體勞動收入,就不是按勞分配收入。因為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條件是生產資料公有制,而個體勞動所得是同個體私有制相聯繫的分配方式。觀點錯在沒能把勞動收入與其存在的制度特徵結合起來分析。

2、在公有制基礎上進行的分配一定是按勞分配。

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條件。生產資料公有制決定勞動產品分配必須體勞動者的意志和利益,這為實現按勞分配提供了可能。但不能認為在公有制基礎上的分配都是按勞分配。例如:我國過去實行的“平均主義”分配方式,儘管也是在公有制基礎上進行的,但它無視勞動差別,不是按勞分配。這個觀點的錯誤在於只看到了按勞分配受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制約有其客觀必然性,但沒有看到是否實行按勞分配還受社會其他因素的制約。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説課稿

老師、同學們,你們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新課標高一政治經濟生活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一框《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首先,我從説教材、説學情、説學法、説教法和説教學過程這五個方面對本框題進行分析

説教材

1、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這一框題的內容在《經濟生活》這一整體中是一個重點內容。第二單元分析了“投資與創業”,解決了“誰來生產” 的問題,與此銜接,生產的財富如何進行分配。本課“個人收入的分配”就分析了我國現階段的分配方式: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對分配中個人收入分配的分析,很好的體現了我們政治學科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

2、説教學目標

本課要達到的目標有三個:

知識方面:

(1)能識記按勞分配的基本含義、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基本含義。

(2)理解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必然性

能力方面:通過學習我國現階段的分配方式,培養學生全面系統地看問題,正確認識

現實生活中的收入分配方式必然性,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我國現階段的分配製度適合我國國情,使學生樹立起走建設

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增強其使命感和責任感。

3、説教學的重點、難點

對高一《政治經濟生活》細閲讀、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的必然性。是生產關係的重要方面,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制度的重要內容,因此,它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因和我國現階段的多種分配方式是教學難點。

基於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生活體驗的侷限,學生較難理解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因和我國現階段的多種分配方式。而這兩個知識點是實現本章目標的前提,因此,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為: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因和我國現階段的多種分配方式。

説學情與學法

1、學情分析

高一的學生已經具有相當的比較、鑑別、歸納、發散等方面的思維能力,面對我國現在出現的複雜多樣的個人收入方式,使得他們對這個問題感到困惑,他們在這種好奇心理的支配下,正在嘗試着探究:我國目前的分配製度還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嗎?其實,從理論角度來看,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已經對這個問題有所涉獵,但在現實生活中,層出不窮的新的分配方式和收入方式卻使他們感到困惑,需要一種正確的引導。

説教法

新課程標準強調的使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新能力,所以以這種主導思想為中心,在本節課中,我將採用創設情景教學法,引導探究法,多媒體演示與傳統教學思想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注重讓學生通過自主體驗,歸納出相關的觀點和原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綜合分析的能力。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⑴創設情境教學法:為學生創設本課內容的一個學習情境,讓學生以主人的地位參與到情景中,積極主動的思考相關內容,在活動中獲得知識、訓練能力。 ⑵引導探究法: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我會引導同學們自主探究問題,通過同學們自己的思考來歸納和總結本科的相關知識及原理。

⑶多媒體演示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多媒體展示豐富、直觀的材料展示,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課堂知識。為了讓同學們有一個更系統的認識,我將會採用板書向同學們展示。對教學觀點主要採用教授及學生探究的教學方法。

説學法

⑴在教師教授的過程中,以引導法為主、歸納法為輔:本節課較為,貼近生活所以這種方法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可以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具有合規律性與和目的性。如:以情境、案例、圖片展示等形式引導—提出問題—師生、生生相互交流—登出結論。

⑵自主探究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説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根據引導探究教學法,教師以學生為主體,讓其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提供圖片材料讓學生討論,從而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用PPT展示一幅圖片,關於幾個人分水果的圖片,讓學生們討論怎樣分才合適。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並推薦幾名同學代表小組進行發言。

教師活動:討論環節結束後教師加以點評。

師:從以上事例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生產決定分配,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了分配方式。

教學意圖:用一個學生參與的活動導入新課,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們的課堂氣氛,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知識基礎。

教授新課

1、公有制經濟以按勞分配為主體

① 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②堅持按勞分配的必然性 ③意義

教師活動:課前預先佈置任務,讓學生自主閲讀本科教材,課堂創設情境,將班級作為一個公有制企業,讓學生分成不同組,其中一組為領導層,讓其制定分配收入的方法,並説明這樣分配的原因和意義。其他小站在自己的立場評論這樣分配是否合理,有沒有更好的意見。

學生活動:課前預習新課,課堂上積極參與活動,認真思考合理的公有制分配方式。

教師課堂點評歸納:用板書將主要邏輯知識點列出。得出結論:公有制經濟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及其基本內容和要求,這樣分配的必然性和意義。

教師意圖:教師運用情境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引起學生對本課知識的興趣,自主思考,引導學生得出相應知識點,這樣便於同學們理解記憶和學習。

2、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①個體勞動成果分配的含義 ②生產要素分配的含義

③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意義

教師活動:教師通過PPT展示一則材料:

李四一家五口,李四本人承包了責任田,完成上繳農業税後,收入不錯;李四的妻子開了個小店,納税後也有不少收入;李四的兒子是售貨員,每月除工資、獎金、津貼外,還炒股,賺了不少錢;李四的女兒是工程師,她利用雙休日為一私營企業當技術顧問,也有一份豐厚的報酬;李四的母親靠出租房屋也有一定的收入。

思考: 李家五人收入各來自何種分配方式?

學生活動:閲讀材料,思考並自由發言回答問題

教師點撥:對學生的觀點進行整合歸納,總結出多種所有制中兩種分配方式的含義,並引出國家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意義。

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繼續就上則材料進行討論回答

教師點撥:歸納出國家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意義

教學意圖: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加深學習印象。提高其自主探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完成幾道課堂練習,鞏固並檢驗新課的掌握情況。最後與學生共同就板書梳理一下本節課的知識點,形成清晰地思維體系。

板書設計 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按勞分配為主體

堅持按勞分配的必然性

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意義

個體勞動成果分配的含義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生產要素分配的含義

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