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分配製度

欄目: 章程規章制度 / 發佈於: / 人氣:2.24W

目錄

分配製度
第一篇:分配製度第二篇:分配製度第三篇:分配製度第四篇:分配製度1第五篇:論分配製度改革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分配製度

分配製度

因本公司實際運作情況,暫不設置獎金制度,也不安排基本任務,本制度經協商一致通過,將對以下銷售產品給予總銷售額5%的高額提成。(上不封頂,下無基數)

因本公司業務量大而穩定,高提成將代替加班工資(部分)和獎金,由江宏統一安排發放,陳梅協助統計安排。每個員工將銷售單品記錄下來,統一遞交給江宏或陳梅統計,負責人統計需日清月結。公司將每月(1-30日或31日)總提成部分統一給江宏,由江宏根據報表分次發放。員工需無條件服從管理負責人統計結果。 每週更新,列表如下:(詳見附表1)

南京枕心枕意家居有限公司

2014年12月1日

員工簽名:

(本制度暫時從2014年12月1日—2014年1月30日正式執行!)

第二篇:分配製度

我國的收入分配製度

國民收人分配廣義上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經濟活動成果在各經濟主體之間的分配;狹義上指國民收入在國民經濟各部 門、各生產單位和非生產單位以及居民中的分配過程。就中國而言,它包括初次分配、再分配和最終分配三個過程。收入分配製度關係到國家和人民羣眾的利益、經濟的發展和杜會的穩定。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指出了我國當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問題為我們指明瞭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

一、當前我國收入分配的現狀

當前中國收入分配問題的現狀明顯地表現為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大。首先是兩個比重偏低即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所佔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所佔比重都偏低其次是分配關係不合理表現在城鄉之間、行業之間、地區之間以及羣體之間收入差距大再次是分配秩序不規範表現在一些用人單位拖欠剋扣勞動者工資不少用人單位同工不同酬現象十分嚴重另外事業單位和某些國有企業制度外發放的收入多津貼補貼名目繁雜、渠道混亂。 日益嚴峻的收入分配問題進而導致種種危害性如不同社會羣體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引發社會矛盾不公的收入分配製度長期以往會導致社會價值觀的扭曲物價不斷被推高 消費外流抑制內需。 行業間收入差距較大。參照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提供的經濟數據可知,中國行業最高收入與行業最低收入的比值是6倍,而國際上的收入差距標準大約為3倍,這説明我國行業間收入差距已經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 再次分配機制落後。當前,我國的再分配機制相對落後,這主要集中表現在幾個方面:税收制度殘缺,“偷、漏、逃、抗税”等非法現象普遍,執法部門打擊力度不足等。區域收入差距顯著。我國地域遼闊,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的地域經濟、文化特色。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相比較,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呈現出顯著的差異。尤其是近年來,東西部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還在不斷上升。由於沿海地區經濟相對發達,居民自然能夠獲得更高的收入。另外,在外資流入量較多的地區,居民收入的增長空間也會相對較大。根據相關的報道,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地區是上海,最低的地區則是貴州,兩個地區的人均gdp之比為1:9.6。城鄉收入差距擴大。受城鄉經濟體制改革差異的影響,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要比農村快很多,於是就導致城鄉收入差距的進一步拉大。

二、導致我國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增大的原因

一是深層次問題的制約。目前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經濟結構和經濟社會體制乃至社會文化等方面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嚴重製約着分配問題的解決。二是利益團體的制約。某些行業、部門、羣體的收入得到更大幅度的增長與其他行業、部門、羣體的收入形成了很大差距存在依靠權利、壟斷地位、人員身份區分等手段獲得的不合理收入。三是收入分配政策措施不健全、有關方面配合不得力的制約。體制改革不到位。經濟體制改革不到位也是造成收入分配不合理的一大因素。自改

革開放以來,體制改革不但為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而且也為多種經濟成分的共同發展開闢了廣闊空間。 “允許和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的政策,既帶動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造成了人們生活富裕程度的差別。當前,城鄉收入差距明顯、貧富兩極分化嚴重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主要因素。

三、實現收入分配科學化的有效策略

1、重新梳理解決收入分配問題的基本思路。即收入分配問題的解決必須與宏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調整變化緊密結合起來確立一個高層次、廣視角的解決我國收入分配問題的基本思路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深化改革經濟社會體制以及建設社會誠信制度等為依託做好四方面銜接即在轉換經濟增長方式中促進增加社會財富在調整經濟結構中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在深化經濟社會體制改革中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在清理整頓人力資源、資本等要素市場交換行為中規範分配行為和秩序通過標本兼治來逐步解決分配領域的三大問題。2、加強對收入分配改革的領導設立高層次的領導機構。鑑於解決收入分配問題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複雜性建議成立國家層面的收入分配改革領導小組由國務院領導掛帥有關部委參加統籌規劃收入分配改革問題同時明確牽頭部門和相關主管部門各自的職責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既分工又協作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收入分配的系統配套改革。3、抓好分配問題的重點突破。當前要狠抓收入差距過大這一問題重中之重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把提高農民、農民工和靈活就業人員以及企業退休人員、下崗、失業人員等低收入羣體的收入水平作為重點通過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和增加對社會保障基金投入的力度增加對“三農”、科技、教育、衞生、文化、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節能環保等方面和中小企業、居民消費、欠發達地區的財政資金支持完善農業補貼和價格支持制度提高主要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格水平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各類社會保險標準建立普通職工工資增長機制等來實現其中對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的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應實施税收優惠政策減輕其負擔和壓力引導和鼓勵其給員工增加工資。4、發揮宏觀調控機制的調節作用。第一,擴大中等收入羣體。我國應該將收入分配改革的重

點放在擴大中等收入羣體上來,以保證整體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可以利用規範收入分配行為、加大再分配等措施積極構建“中部大、兩頭小”新分配格局。例如,可以運用分配製度改革措施來增加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管理人員等羣體的工資,避免出現社會分配兩極分化的現象。並且,還有必要針對國有企業實施限薪措施,防止壟斷行業職工收入過高。第二,建立工資管理機制。最低工資制度是勞動和資本間分配關係優化的重要前提,能夠維護勞動者的合法利益,保證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因而,在制定科學合理工資指導線的過程中,應該對相關法律制度進行調整,建立起政府主導、工會推動、勞資互助的協商處理模式,這樣才能保證社會主義經濟的穩步發展,維護勞動者的切身利益。5、加大教育、醫療、養老體制方面的改革。在過去的三十多年裏,我國比較重視經濟發展,但對包括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在內社會體制建設和發展重視不夠。近年來,國家提出了擴大內需的發展政策,但並未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惠及全民的教育、醫療、養老保障制度沒有建立起來,老百姓不敢輕易地將歷年來的積蓄花出。因此,建立和完善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制度是我們當前的重要任務。6、加大農村改革力度。第一,大力發展鄉鎮企業。這樣可以增加農村就業機會,減少農村存在的“隱性失業”問題。通過提供各種鼓勵政策,提供各種優惠政策來吸引投資,從而增加農村居民的收入。第二,加大農業支持,增加農民收入。繼續完善當前的各種惠農政策,各級政府應當定期組織農民參加農業知識培訓,引導農民進行規模經營,從而進一步增加農民的收入。第三,户籍制度改革。要建立積極的公共政策,主動接納農民進城,構建新型的現代城市户籍制度。7、積極調整再分配機制。第一,增強再分配支出力度。對於城鎮居民基本的福利、補貼應採取貨幣化措施,針對農民的養老、醫療保險等問題做出進一步的調整。各級地方政府部門應該給予低收入羣體更多的救助補貼和優惠政策。國家應逐漸增大對農村與經濟落後地區的扶持力度,盡最大努力提升新型農業技術含量、提升規模農業的競爭力和農民的實際收入。此外,還應合理運用再分配處理措施調節部分人羣收入過高的問題,促進分配秩序的規範性。第二,改革税收分配製度。國家需要制定一套與實際情況相符合的分配製度,並且保證個人收入規範化、合理化的實現。這一政策可先在高收入行業實施,然後不斷推廣給全

社會。在法治層面,立法機關應該積極推動税收方面的法律制定工作。在徵收個人所得税時,必須堅持公平原則,將重點目標定位在高收入人羣,並做好相關的調整工作。尤其是對於高收入行業的從業人員,全面做好徵税規劃,嚴厲處罰逃税、漏税等非法行為。在税率方面,應根據經濟發展的實情及時做出調整,以保證我國税收工作的順利開展。第三,建立完善的第三次分配體系。為鼓勵富裕階層積極投身於公益、慈善事業,要適當減免捐款的所得税。通過發展慈善事業,對社會財富進行合理調配,以此緩解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問題。

第三篇:分配製度

分配製度

1、台票:訂、輪房按每張25元返還,點房按每張15元返還。

2、提成:訂房提成按公司制度、業績、簽到、考核計算;輪點房(指自來散客,超過最低消費以外按15%提成)

3、董事免單、開房套餐、香煙、賠償類不納入提成範圍。

4、贈送:根據營銷經理每月業績,30萬以內業績按3.5%贈送,30萬以上按5%贈送。(輪點房業績不納入贈送範圍)

5、對每月超過部分按公司銷售價的40%,從每月1號的業績提成扣除。

6、抹零:10元以下各組營銷經理有權抹零,10元以上零頭須申請,低消不納入抹零範圍。

7、發票:各組營銷經理訂房發票自行解決,輪點房公司解決。如營銷經理訂房需要公司發票的一律無提成。

8、工資發放時間

a、台票每10天結算一次,每月1號、11號、21號;

b、業績提成每月1號結算。

第四篇:分配製度1

分配製度

一、堅持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

1、分配實行的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2、分配方式是由生產方式決定的,有什麼樣的生產方式,就有什麼樣的分配方式。3、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

4、體現了按勞分配是全社會分配領域中主體的分配原則,也體現在它是公有制經濟內部主體的分配原則。

5、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性質具有重要意義,只有始終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才能保證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的實現。

二、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1、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是收入分配製度的一大特點。

2、三種類型:a、以勞動作為要素參與分配。 b、勞動以外的生產要素所有者參與分配。c、管理和知識產權類的生產要素,如科技發明、創造、信息等參與分配。

三、深化分配製度的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1、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有一個怎樣調整和規範國家、企業和個人的分配關係的問題。

第一、正確認識“先富”與“共富”的關係。 第二、注重社會公平,防止兩極分化。

2、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要以經濟為基礎,根據發展水平合理地確定保障方式和標準,量力而行,循序前進。

促進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

一、要求“好”與“快”有機結合

1、進一步發展的迫切要求。2、並不意味發展速度問題無足輕重。

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1、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三、(能源問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1、促進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2、“兩個堅持”a、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b、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3、“三個轉變”a、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b、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c、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1、“三農”問題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2、“三農”問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關鍵問題。

五、統籌區域發展1、統籌區域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不僅關係現代化建設的全局,也關係社會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六、(生態消耗)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1、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指以能源資源高效利用的方式進行生產、以節約方式進行消費為根本特徵的社會。

2、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社會,通過人與自然的和諧來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

3、必須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要充分考慮人口承載力、資源支撐力、生態環境承受力,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統籌考慮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的需要,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4、建設生態文明是內在要求。5、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是一種新的經濟增長方式和經濟發展模式的選擇。6、保護生態環境,關係廣大人民的切身利益,關係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

中國夢

1、共同理想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解決的是走什麼路,實現什麼樣目標的問題。

2、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奮勇前進的精神動力。

3、理想決定行動,有共同理想,才能有共同步調。

4、是歷史和實踐發展的必然結論。

5、有着廣泛的社會共識。

6、理想是有層次的,對中國共產黨人來説,最高理想是實現共產主義。

7、需要每個社會成員共同為之奮鬥。

第五篇:論分配製度改革

論分配製度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城鄉居民收入較大幅度地增長,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取得長足進展,城鎮困難羣眾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相應提高。與此同時,收入分配領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城鄉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一些行業收入水平過高,分配秩序比較混亂。持續的收入分配不公,已經沉澱了許多社會矛盾,構成了巨大的社會張力,有些甚至到了一觸即發的嚴重程度,對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為了構建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社會收入分配體系,必須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規範收入分配秩序。

一、改革的動機——解決貧富分化

現在説到收入分配,必提兩個概念,一是基尼係數,二是地區差距和城鄉差距。

中國在上世紀70年代末的基尼係數是0.16,非常平均;到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已經達到0.40以上。這表明中國的貧富差距已達到國際公認的中等水平和警戒線。目前我國的收入差距體現在城鄉之間(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2014年為3.2:1,全國收入差距的60%以上出自於此)、區域之間(東中西部已有的收入差距,由於傾斜式發展戰略實施而被進一步擴大)、行業之間(有數據表明,從2014年到2014年,4年間行業差距擴大了1.6倍,按全要素收入來分析,最高收入與最低收入之間相差5—10倍)、階層之間(收入最高的20%羣體的收

入,是收入最低的20%羣體的收入的33倍)。有關專家表示,目前我國的基尼係數已經接近0.5,貧富懸殊愈發嚴重,貧富差距越拉越大。

收入差距拉大給國家社會帶來了負面影響,這些年羣體之間的信任度明顯降低。一旦富人、官員出了事,網上輿論一片喝彩,這是不正常的。現在看,收入分配問題不僅對社會穩定產生現實影響,而且對國民經濟發展影響至深。可以説,收入分配問題已經成為破解當前經濟運行中各種矛盾的重要鎖匙。

要縮小財富差距,就應當有三次分配:初次分配一定要講效率,就是要讓那些有知識、善於創新並努力工作的人得到更多的勞務報酬,首先富裕起來;二次分配要講公平,政府應當利用税收等手段來幫助弱勢羣體,建立全面、系統、適度、公平和有效的社會保障體系;三次分配要講社會責任,富人們應當在自願的基礎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財富,幫助窮人改善生活、教育和醫療的條件。在當前貧富差距拉大的情況下,強調三次分配在當前尤為必要。

二、改革的切入點——公務員工資改革

目前看,增加政府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十分必要,理由有三:一是經過多年的改革,企業工資基本上已由市場來調節(推薦打開範文網),相對而言,我國政府與事業單位工資改革明顯滯後;二是我國工資總額佔gdp的比重過低,1980年、1990年和2014年分別為17%、16%和12%。2014年以後,這一比重略有上升,但始終沒有超過15%。而在發達國家,這一比例則可能高達50%左右。三是政府與事業單

位的工作人員數量龐大,其工資水準的調整可為企業工資的相應調整提供參考。

黨中央、國務院在全面分析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係的基礎上,經過反覆研究,決定改革公務員工資制度,規範公務員收入分配秩序。

當前推進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目的是建立一個好的公務員工資分配新機制,重點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建立國家統一的職務與級別相結合的公務員工資制度,適當拉開不同職務、不同級別之間的工資差距,增強工資的激勵作用。二是實現陽光工資,堅決查處違規違紀行為,爭取作到工資主要與級別和職務掛鈎,而與所在部門無關,以利於工作人員在各部門之間進行良性互動。三是調整結構,注重公平,工資改革適當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傾斜。

針對公務員法中關於“國家實行工資調查制度,定期進行公務員和企業相當人員工資水平的調查比較,並將工資調查比較結果作為調整公務員工資水平的依據”的有關規定,把公務員工資水平和企業相當人員工資水平進行比較呢。工資水平在比較中確定是因為,公務員是參加社會二次分配,機關工作又具有難以量化評估的特點,具體定位公務員工資水平缺乏客觀標準,應當採取這種調查制度。

三、改革的目標——公平與和諧 實現合理的收入分配關係應該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之一。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目標是完善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

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機制,加強收入分配宏觀調節,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社會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促進共同富裕。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涉及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具有極強的政策導向作用,關係到社會整體改革的方向、成敗和穩定大局,分配製度改革必須與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趨勢相適應,順應現階段經濟特點和發展規律。

在指導思想上要明確,對收入分配宏觀調控的重點,應放在收入“高”、“低”這兩頭。對經營者的高收入不能簡單限制,而應推進市場化改革,推動貫徹按要素分配原則;對一般員工中的低收入者,包括農民工、退休職工、下崗職工等,都應着力提高他們的收入。

第一,在宏觀調控目標體系中,要研究強化就業指標、增加收入分配指標。長期以來,我國宏觀調控的目標主要是gdp,近年在完善宏觀調控方面做了大量積極探索,但對就業、收入分配的宏觀調控還沒有很好建立起來。我們考慮,針對當前就業問題、分配問題矛盾比較尖鋭的情況,應把失業率、最低收入標準作為我國宏觀調控的目標,加快相關政策研究,包括基礎性工作的研究。比如,宏觀調控的目標是登記失業率還是實際失業率,控制失業率指標是定性的、彈性的還是定量的、硬性的等等。

第二,在宏觀調控手段上,要把收入政策作為重要的調控工具。70年代後,發達國家除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外,還把收入政策作為

宏觀調控的一個重要手段。這一做法值得借鑑,當務之急是要結合我國國情,在收入政策方面研究適用的、有效的調控工具。總體上講,一方面對我國計劃經濟中採用的一些傳統調控工具,如工資總額控制、平均工資控制等,應研究如何與市場經濟接軌,切實能夠發揮調控作用,而不是流於形式。另一方面對我國現階段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問題,應研究採用哪些新的、更有效的調控工具。比如,在初次分配環節,如何使最低工資線與物價變動、經濟增長掛鈎等。

第三,在宏觀收入分配關係上,要逐步提高個人收入的比例。中央近期要採取兩項改革,都可能影響國家、企業、個人之間收入分配關係。推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把國企的利潤統一納入預算管理,改變國企的利潤全部留在企業的情況。在改革中,要充分考慮對個人收入分配可能造成的影響,注重逐步提高個人收入比例,特別是提高低收入羣體的收入,使宏觀收入分配關係更加趨於協調。

四、改革的難點——壟斷行業

壟斷行業的產生,是中國社會生產力在特定歷史進程中的產物,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中要規避和解決的問題。鐵路、民航、金融、郵政、電信、煙草等行業基本上都實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與地方政府雙重管理,以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管理為主的體制。這種管理體制下,不僅地方人大、政府對這些壟斷企業的約束、監管十分有限,而且因其掌握着一些事關當地發展的重要資源,並可能影響地方爭取項目、資金,地方甚至不敢得罪他們。

壟斷企業收入分配問題,由於情況比較複雜,還沒有形成具體的政策。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在於打破行政性壟斷。

對壟斷行業的工資增幅作出限制,可以使他們的工資逐漸迴歸正常水平,減少社會不公,也有利於維護國家利益。因為壟斷行業或者企業的所有者是國家。他們通過壟斷行為獲取了超過一般行業的利潤,這些壟斷利潤除了上繳財政税收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形成了這些部門工作者的較高收入。通過高工資消化超額利潤,實際上是在變相剝奪國家利益。此外壟斷行業需要支付高工資,就會提高價格,從而損害消費者的利益。限制壟斷行業的工資漲幅,可以防止國有資產“合法”地流失,也能降低壟斷產品的市場價格。

但是,牽一髮動全身,仍然不能操之過急。因此,在各種各樣的猜測、不解,甚至憤怒的輿論下,人們應該思考的已經不僅僅是工資的高一點還是低一點的層面,所表達的情緒,也不僅僅是降低某個行業薪金能夠完全平復的。就像任何改革一樣,它需要細緻的梳理,需要時機和時間,需要權責利的通盤考慮。

本站推薦更多精彩內容:

我國的收入分配製度

獎金分配製度

理想化工資分配製度

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深化分配製度改革

Tags:分配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