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地理野外實踐課的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83W

高中地理野外實踐課的教學設計

高中地理野外實踐課的教學設計

地理學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科學。在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要求“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出發,構建體現現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學發展、適應社會生產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課程。引導學生關注全球問題以及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地理問題,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強化人口、資源、環境、社會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觀念”。為了達到培養國家公民的目的,我認為地理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大量實踐,尤其是學生的野外實踐活動。這樣才能讓學生從身邊環境開始,關心我國的基本地理國情,關注我國環境與發展的現狀與趨勢,增強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然而作為學生,能參與地理實踐的機會和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參與地理野外實踐並有所收穫,我認為需要在本地結合課程內容建立一些適合學生活動的實踐基地,開發具有可操作性的地理野外實踐課程。

一、地理野外實踐基地的開發設想 野外考察活動由於受環境安全、學習時間和考察難易程度等條件的限制,適宜選擇以就近為主,路線安全,地理特徵明顯,具有實踐價值的地點。而考察活動的時間可以選擇天氣較好,課業負擔較輕的時段,例如針對七星巖景區喀斯特地貌特徵明顯、類型多樣因此設想將其開發為野外實踐基地,步驟如下:

1.查閲文獻,收集資料 教師查找相關資料,研究七星巖喀斯特地貌類型、分佈、特點和成因等背景材料。整理這些素材,最後形成基地資料文稿。

2.實地考察,精確考察目標 教師進行實地考察是課程設置的重要環節,因為在考察的過程中,要思考如何設計實踐課程,計劃課程實施的進程和預估效果。如:教師在考察時要對典型地貌作以全面、系統地觀察和考察,並做好記錄和拍照工作。

3.室內總結,繪製考察線路圖 將實地考察的結果結合前期收集的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確定典型考察目標,並繪製考察線路圖。  

二、野外實踐考察方案的設計

1.預期目標

(1)通過對七星巖喀斯特地貌的考察,瞭解本地該地貌的類型、成因和特點,探究流水溶蝕的過程;

(2)學習野外考察的一般方法和步驟,用相機拍攝一組反映該地貌的照片,做好考察過程的原始記錄;

(3)運用考察素材撰寫考察報告,提高學生撰寫論文的能力;

(4)舉行實踐活動成果交流和答辯會,提高學生合作與思辯能力。

2.考察前準備工作 相關知識簡介及介紹考察方案;成立學習小組,進行考察紀律及安全注意事項教育;準備考察工具:筆記本、筆、相機,稀鹽酸,如有條件可攜帶便攜式GPS等。 3.學生考察學習設計 共分為四組,以組長主持、全組合作的形式,每組分別完成以下其中一項學習內容:

小組

考察內容

收集素材

思考問題

1

喀斯特丘陵、溶蝕窪地、溶洞、石筍、鐘乳石,地下暗河,落水洞等喀斯特地貌

拍攝一組相片並作好文字記錄

喀斯特地貌有哪些特徵?是如何形成的?

2

觀察七星巖喀斯特丘陵上的土壤與植被;用稀鹽酸鑑別巖石性質。

拍攝一組相片並作好文字記錄

石山上的土壤與植被有何特點,為什麼會這樣?

3

天柱巖不同高度的溶洞

拍攝一組相片並作好文字記錄

一共有幾層溶洞,這些溶洞是通過那些地質作用形成的?

4

石室巖摩崖石刻

拍攝一組相片並作好文字記錄

這些石刻記錄於什麼時期?對當時的地理環境進行了怎樣的描述?

4.成果交流 師生共同對本次地理實踐課程做出總結和評價。

三、對地理野外實踐活動感悟與思考    

從教學角度考慮,我認為開展野外實踐教學會給師生帶來一種全新的體驗:    

首先,野外實踐教學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高中生學習了很多地理理論知識,但是這些概念只是課本中抽象出來的符號,落實在不同區域會呈現不同的現象,因此僅僅課堂教學會使實際的生活和書本的內容出現斷層。而地理野外實踐活動就是連接課堂與現實的橋樑。地理野外實踐活動改變了他們傳統的認知方式,不單是僅靠耳朵聽,還要用手摸、用眼看、甚至用鼻子嗅,面對與書本上不一樣的東西,他們會不斷地提問,肯定、否定、再提問。這樣的學習過程,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敢於質疑的能力,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小組合作能力等,為其自主學習,終身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野外實踐教學使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也會發生改變。傳統的地理教學方式,使教師這一知識傳授者的行為受到限制,不能將地理這門學科經典和精髓的學習方法——即野外考察(調查)傳授給學生,教師因此也逐漸喪失了野外考察的能力。地理野外實踐活動,可以有效地提升了教師自身的野外實踐水平,促進教師不斷思考探究,有利於教學研究的發展。同時也使師生之間的關係與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和評價發生改變,如更關注學生學習的實踐性與參與性,更重視學生學習評價的持續性與即時反饋性。使師生之間的關係演變成為一種教學相長,互相幫助,共同探究,合作學習的關係。

四、總結   

地理科學從傳統的定性學科逐漸走向現代的半定量與定量學科,都十分重視野外考察(調查)工作,把野外考察視作地理科學研究的基礎。而在現今的教育當中,學生都被禁錮在室內,多是從教師的描述中來感知自然世界的。雖然網絡和多媒體教學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這種現象,但是對學習行為的研究表明,身體力行的方式是最有效也是收穫最大的。地理這門學科本身就是研究身邊環境的科學,我希望學生能走出教室,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手指去感覺,用大腦去思考,去體會身邊真實的世界,真正體會到自己是自然、社會中的一員,那麼他也許就會希望能為這個世界做點什麼,這也許就達到了公民教育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