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聲樂教學總結多篇

欄目: 教學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2.26W

聲樂教學總結多篇

【第1篇】學校聲樂特長教學工作總結

學校聲樂特長教學工作總結

時間過得真快,本學期的聲樂特長課又臨近尾聲,這學期的聲樂特長生比去年增加了不少,由6人變為了16人,故而,我的教學上也增添了許多新的施教方法,總結如下:

一、給學生建立音高音準的基本功

1、很多初學專業唱歌的學生,內心沒有音高,do、re、mi、fa、so、la、si七個音符他都唱成一個音,實屬佩服的同時,這也跟從小在聽覺上下功夫較少有關係,學習唱歌,從小開始聽音樂,然後模仿唱旋律,都是一個很好的積累音樂元素的過程,音樂元素積累的越多,對專業聲樂學習者在審美和對歌曲情緒把握上有很大的幫助。

2、很多學生,應該説是我們這個聲樂班所有的學生,唱歌離不了鋼琴的音高,沒有鋼琴輔助就唱不準音高了,一首歌唱下來,沒有伴奏,聲音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這樣也是不行的,這也是音樂元素積累太少,唱得太少、聽得太少的原因。

為了讓學生能在以後的歌唱道路上聲線統一不跑調,首先,我教學生唱曲譜,我們統一唱五線譜,在唱五線譜的時候,每節課都請學生輪流把五線譜改成簡譜,這樣對照着唱,這種方法,學生能學會和具有兩種最實用的識譜能力。

二、表演與歌唱結合

我們的聲樂特長課,目的不僅是學生能唱好歌曲,而是唱好歌曲的基礎上,也能走上舞台一展歌喉,俗話説: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鐘。學生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什麼樂句該做什麼動作,或是師生、或是學生一起討論,一起煉習,我再做指導,很多同學在邊唱邊表演的練習中還有膽怯和不自然,半學期結束後,很多同學的進步是顯而可見的。

三、半聲、輕聲歌唱

在我們的課堂上,我非常注重學生良好的發聲習慣和歌唱習慣,一句民間俗語:有理不在聲高,唱歌或演講都是同一個道理,聲情並茂並不只是超大的嗓音就能體現了,長期大嗓音唱歌,第一不利於保護嗓子,第二高音難得唱好。所以我們的練聲方法和歌唱方法是輕聲、半聲,不是大聲和虛聲。同學們都感覺這樣唱歌唱上一天都不會累,而且小聲唱歌的位置和大聲唱歌的位置是同樣的位置。

在我們的課堂上,人數雖然很多,但我們課堂形式豐富多樣,一個新的練聲方法,我讓學生排隊一一唱歌我聽,聽學生的音色、音準、聲音通道對不對,學習一首新的歌曲,我讓學生兩人一組或三人一組唱給我聽,聽學生對歌曲的情感把握,咬字吐字的音高位置,指導學生把低音放到胸腔部分唱,且會感受到胸腔的震動,把高音放到眉心上方,假裝嘴巴長在眼睛上,把又長又高的樂句,提前深吸一口氣後再唱,會發現聲音很鬆弛,氣息柔韌有餘。

在我們的課堂上,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音色,和獨特的性格,我不能把所有的學生培養成一個人似的,我尊重學會的個性,欣賞他們的獨特之處,有些學生很活潑,我給她們先找了一些適合自己個性的簡單的`歌曲學唱,有些學生很內斂,還有的學生羞澀、沉穩,我給他們找了一些抒情的歌曲學唱,有3個同學唱歌聲音很小、很虛,那她們就不適合輕聲、半聲歌唱,我讓她們先用大聲的方法,並找了需要大聲演唱的歌曲來提升自己,增加自信心。

但所都歌曲都要從先唱簡單的、輕盈的歌曲,再到唱有難度、厚重的歌曲。

總之,聲樂教學課上,我過於注重專業傳授,而少了興趣的的培養,在以後的教學中,對一首歌曲的學唱過程中,要深深挖掘歌曲,用圖片、視頻、交流的形式增加學生的課堂興趣,或觀看一些有意義的歌唱比賽,如《耳畔中國》、如《新聲代》、如《青歌賽》等等,增加學生想唱好歌的慾望。

【第2篇】高校秋季學期聲樂教學工作總結

經過一個學期的“準職業人”培養課堂的體驗,個人感悟頗多,學生收穫不少,我們老師收穫也很多。在音樂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積極性都有所提高,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在導學案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減少走彎路的可能性。

學生在講課、彈琴、伴奏方面也有了很大提高,一人多能,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和競爭力。從老師方面,我覺得,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多角度的瞭解了自己的學生,在幫助學生答疑解惑的時候,自己的業務水平也在大幅度提高,真正達到老師學生一起學習的勁頭兒。開展課堂教學,應該以尊重教學條件和教學內容的實際為前提,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真實有效。一切都要從實際出發。課堂上,我們在選用音響、視頻資料時,應遵循“簡單、實際、經濟、易操作”這一基本方向,以是否適合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為基本出發點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使課堂迴歸自然。

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我們還應充分重視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實際狀態。學生的學習狀態有時並未達到教師的期望,學過的東西學生並沒有掌握好,有時又遠遠超出教師的想象,許多反覆提到的知識點,學生已經知道得清清楚楚了。所以,課堂上,我們要隨時隨地關注學生的'反應。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我們寧可不講,讓學生先放鬆一下,活動一下。學生沒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一般也不能往下講另一個問題。也就是説,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態,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按照學生的實際狀態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積極吸收其他任課教師的教學經驗,補充完善自己,努力縮小與其他教師的差距,在教學方法與教學質量上不斷創新,力爭取得更大的成績。

【第3篇】少兒聲樂教學的經驗總結

這篇《少兒聲樂教學的經驗總結》是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以下信息僅供參考!

!!

小孩子天生是喜歡唱歌的。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經常會遇到年輕的爸爸媽媽拉着孩子跟我們説:“我的孩子特別喜歡唱歌,電視裏有人唱歌,他(她)只要聽兩三遍就會唱了。”請注意:這並非是您的孩子獨有的個性,或是您理想中的那種“天賦”!因為絕大多數孩子都有這樣一個共性。最重要的,這種無意識的模仿只能證明孩子具有學習音樂的潛力,但如果急功近利地便將之往“歌星”的方向去培養,卻是拔苗助長、有害無益的。因為在變聲期以前的孩子們的聲帶是非常稚嫩的,沒有科學的訓練方法,完全可能造成孩子的聲帶損傷,不但對孩子今後的聲樂發展造成影響,甚至可能使得孩子長大成人後的聲音變得非常難聽。本文就是綜合我個人和我們福州天一藝術培訓中心近年來在少兒聲樂教學的經驗,總結出一些在少兒聲樂教育中應注意的問題來供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參考。

一 、幼兒的歌唱器官特徵與聲樂訓練方向六歲以下的孩子,他們的聲帶和喉頭還不到成人的一半,胸腔很小,呼吸較淺,通常會自覺地採用頭腔共鳴,因此他們的聲音聽起來響亮而通透,這樣的“童聲”是最甜美的。因此老師沒有必要也不應該在這個階段對孩子進行氣息、發聲位置這樣過於專業和枯燥的訓練,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還沒有自覺學習的能力,很容易產生倦怠感或者被困難嚇住。我們認為:在這個階段最適合的方法是——讓孩子多欣賞音樂,學唱一些兒歌以培養樂感讓其自然發展以便為今後的聲樂學習打下良好的興趣基礎,畢竟,“興趣是的老師”嘛!從七歲開始,老師們就可以逐步加入一些歌唱技巧的訓練。因為經過一年左右的興趣培養後,孩子們開始對聲音有了一定的辨別能力,能基本控制好歌唱器官,對作品也有一定的理解與表現能力,在這個時候加入技巧訓練才可以得到比較理想的學習效果。

二 、前期聲樂學習時容易出現的問題與解決方法在開始正式學習聲樂後的一段時期,許多孩子都會出現音準與節奏不準確的現象,這是很普遍也很正常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歌曲速度太快或太慢,節奏比較複雜,音域太高或太低,以及孩子本身對歌曲的熟練程度都完全可能影響到音準和節奏。但聲樂演唱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又恰恰就是音準和節奏,音準不準就會“跑調”,節奏不準就“沒譜”了!所以對於音準與節奏的訓練便成為少兒聲樂學習中最重要的環節。我們建議:在前期的聲樂教學中必須特別重視“視唱練耳”。視唱練耳是解決識譜、音準、節拍、節奏感的一種練習。首先從一些簡單的音階開始訓練,然後在練習的過程中逐漸加入一些簡單的聲樂技巧訓練,在孩子的音準得到提高後,再加入二聲部的訓練,這樣就可以讓孩子掌握穩定的音準與節奏,也能讓孩子在學習過程始終保持新鮮感,獲得更多的樂趣。

三 、針對性的訓練童聲兒童對事物的理解能力比較差,但模仿能力卻很強,如果單純模仿,倒是很容易模仿出成人歌唱的聲音。所以很多家長會驚訝於自己的孩子唱出的歌聲“很像××明星”,可惜這恰恰是錯誤的開始!因為如果孩子模仿的是美聲唱法,往往就會壓喉,從而失去本來童聲的音色;如果孩子模仿的是民族唱法的,往往容易擠喉頭,從而形成不規範的發聲習慣。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小孩子的歌聲不但沒有童聲那種甜美、空曠反而讓人感覺很尖利、刺耳的原因。我們認為:少兒聲樂主要訓練的是氣息和共鳴腔體的運用,只要這兩點運用熟練便可以自然地“流露”出優美的音色。事實上,當前國際兒童聲樂教育家們都提倡孩子用帶有頭腔共鳴的假聲來歌唱,這一點對於孩子們的嗓音保護,乃至將來的藝術成長都非常重要。(附:少兒聲樂訓練方法的簡單概括)

一、呼吸練習剛開始接觸聲樂的孩子往往是張口就唱的,這樣就容易把聲音都擠壓在喉嚨裏,從而導致聲音生硬,聽起來很刺耳。要讓孩子們明白,呼吸是唱歌發聲的基礎動力,歌唱的呼吸要比正常呼吸更深一些,氣息控制在下肋周圍,形成歌唱發聲的支持點。同時經常糾正孩子們的呼吸緊張,吸氣過多,吸氣發出聲音,聳肩等不良習慣。(建議讓孩子們彎腰咳嗽找到下肋和橫膈膜的擴張感覺,從而引導孩子們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

二、發聲練習剛開始的發聲練習要以中聲區為主。中聲區的訓練比較容易見效,因為練中低音的呼氣壓力較小,聲帶可以很自然地放鬆,不會對孩子的聲帶造成太大壓力。可以先用“嗼”或“咪”母音進行下行音階的訓練,在練習的過程當中引導孩子嘗試運用胸腔與頭腔的共鳴。在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之後,再慢慢向高音擴展。高聲區的訓練難度比較大,因為音域越高氣息壓力越大,容易造成聲帶和喉頭的緊張,這個時候應該改用“嗚”母音,輕聲高位地尋找頭腔共鳴位置,不斷鞏固、擴大音量。聲音要求圓潤,位置集中稍靠後一點。由於兒童的聲帶發育不成熟,比較稚嫩,唱到高音時,聲帶都是邊緣振動,這個時候如果不用假聲發聲的話就比較容易損害聲帶(所以全球的“維也納童聲合唱團”就要求採用假聲發聲,這樣既可以使音色優美,又可以在不損害聲帶的前提下學會聲樂的發聲方法)。因此不要盲目的追求音高也不要一味的讓孩子的音色往成人的音色上靠,正確的聲音是通透圓潤而不是尖亮。

三、把握適當的聲樂訓練時間,力度以及歌曲的難易程度孩子們的聲帶很稚嫩,在訓練的過程要很準確的確保今天的訓練量不會影響到孩子的聲帶健康。聲帶在震動的過程當中必然會出現輕微的充血,再科學的演唱方法也避免不了這一點,所以在孩子聲帶充血的時候就必須停止以便讓聲帶得到休息、恢復。(輕微充血屬於正常現象,但是如果不注意訓練的“量”,導致聲帶嚴重充血的時候,就有可能引起病變造成聲帶損傷。)對於歌曲難度這個問題更要掌握好,如果長期讓孩子唱超過他音域範圍的歌曲,很容易會讓孩子養成擠壓喉頭的壞習慣,這對於後期的聲樂學習是非常有害的。

四、讓孩子快樂的歌唱經常有家長問我:我的孩子多久能學會唱歌,什麼時候能過幾級?這些觀點務須糾正!聲樂的教學只能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情況一步步的引導,訓練,才能最終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一旦家長抱有激進的想法必然會對孩子的學習造成壓力,而好的聲音又以好的精神狀態為前提,在不好的精神狀態下唱歌最容易損傷聲帶。歌唱是有機的整體,是快樂的學習,也是個性的教育,年輕的爸爸媽媽千萬要記住:不要把自己對於聲音的理解強加到孩子身上,不要一味強調尖亮。孩子們的歌聲是清澈、稚嫩、純真的,是任何樂器都無法取代的。只要有耐心有恆心,就可以讓孩子們在老師正確的引導下用他們甜美的聲音快樂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