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縣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發言(精選多篇)

欄目: 民主生活會發言 / 發佈於: / 人氣:8.2K

目錄

縣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發言(精選多篇)
第一篇: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發言第二篇:縣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發言第三篇:縣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發言第四篇:在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上的發言第五篇:鄉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會發言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發言

過去的2014年是我縣經濟文化建設取得可喜成績的一年,全縣國民生產總產值比2014年增長了15%,新上了一批大項目,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顯着的提高。但在高興之餘,我們要有憂患意識,今天我們安排這個中心組理論學習會,目的是讓同志們瞭解現在的實際情況,戒驕戒躁,爭取今年奪取更大的豐收!

、要認清形勢

xx現在處在什麼樣的位置?2014年,在全國縣域經濟綜合考核中初步排名299位,在全國中部百強縣中排名第56位,較2014年分別前進了42位和5位,距全國百強還差199位。這意味着今後四年每年都要前進50位。完成今年的年度目標任務,我們還要付出很大努力,任務艱鉅而繁重。看看廬江、巢湖,只要看過2月初的合肥晚報報道,大家就會感到如坐鍼氈。廬江縣今年提出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0億,財政收入增長50%以上。巢湖和廬江今年已實施“十大工程”。今年1月3日,xx縣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和重點工業項目集中開工,其中既有重點工業項目,也有居民安置房等基礎設施項目,而這些項目只是合肥市支持廬江縣實施的“十大工程”中的一部分。總投資129.5億元的巢湖城市建設“十大工程”,即道路通達工程、入口整治工程、山體公園工程、活水靚城工程、小街小巷整治工程、景觀美化工程、安居保障工程、公益設施工程、生態截污工程和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完善工程,這些工程的建成,將讓巢湖城市面貌“兩年大變樣”。廬江對外的口號是“三年趕超xx”,對內的目標是2014年底趕上xx。標兵越來越遠,追兵越來越強。我們和廬江之間財政收入只有幾個億的差距,他們只要上兩個大項目就能超過我們。看過巢湖、廬江的市容綠化,真正感受到現代化城市建設的氛圍。楊公路目前在xx是最好的,但是和他們相比,是“小巫見大巫”。這説明別人的投資環境不比xx弱,甚至還比xx優越。現在一大批企業都在與巢湖、廬江洽談,有的即將落户。如果我們不居安思危,不玩命地幹,很快就會被巢湖、廬江超過。再看看肥東、肥西,肥東縣今年提出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0億,規上工業總產值700億,財政收入增長40%以上,中鹽、紅四方等一批大項目已經在緊鑼密鼓地推進。肥西縣就更沒法比了,與經開區、高新區合作發展,僅一個聯想(合肥)產業基地項目,就可以達到500億的產值。面對這樣的態勢,xx路在何方?這是我們應該感到非常焦慮的事情。從目前來講,xx中北部得到省會城市的輻射帶動不大,大項目沒有、小項目不快,也不優。巢湖、廬江作為合肥“大家庭”的新成員,本身又擁有那麼好的環境,再加上市裏的支持,投資項目自然而然會往那裏積聚。我們自己與自己相比,能進入到這樣的位次,確實是長足的進步,應該感到驕傲和自豪。xx剛剛脱掉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脱了貧,但還沒致富。我們現在要的不是面子,而是底子。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實力決定地位,落後就會被人看不起。因此,我們要多在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問題上找突破口。

(一)大局意識要進一步增強。要為創新叫好。在目前這麼嚴峻的形勢下,要爭先進位,超過別人,循規蹈矩、亦步亦趨絕對不行,必須改革創新,敢想敢試,敢走新路,走自己沒有走過的路,走別人也沒有走過的路。事物的發展都有兩面性,創新也肯定會有不足之處。對新生事物和創新做法,要求大同存小異,以對xx事業發展負責的態度,對xx人民利益負責的態度去看待。這就需要大家為改革創新叫好,不要品頭論足,不要發出雜音。去年我們實施戰役式推進工作機制,這是符合xx實際的。否則水能來嗎?路能通嗎?燈能亮嗎?速度能這麼快嗎?戰役式推進就是要以時間贏得空間,以速度縮小距離。打個比方説,如果發展用温度去衡量,巢湖、廬江現在就處在赤道上,在熱帶地區,熱得很;而我們是在温帶地區,頂多是在亞熱帶地區,如果我們自己不為自己叫好,誰為我們叫好?誰為我們的發展升温?要為環境叫好。不管在什麼場合,只要是講到xx的事情,就一定要維護xx的形象。只要見到不利於xx發展的人、不利於xx發展的事,聽到不利於xx發展的話,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我們都必須要站出來,旗幟鮮明地扞衞xx的榮譽。全縣領導幹部都要謹言慎行,千萬不能自己講自己不好。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有什麼錯誤指出來,大家幫着改正,千萬不能讓外人看了笑話。但目前,有極少數人在這方面對自己要求不嚴,説話口無遮攔,隨意品頭論足,必須堅決糾正。

(二)工作作風要進一步加強。一是要做數字型幹部。作為主要領導,主政一方,作為分管領導,分管一塊,都必須做到底數清,情況明,跟工作有關的數據要能“一口報”。現在有的幹部只知道“123”,“456”就不清楚了,“789”就根本不會答了,這是工作作風漂浮的表現,這樣的幹部肯定適應不了

第二篇:縣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發言

現就縣學習貫徹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培植壯大通道經濟,加快**邊疆老區發展,作如下發言:

一、對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領會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是在我

國即將完成“十一五”規劃、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站在時代和全局的高度,全面總結了過去一年的工作,深刻分析了我國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對“十二五”時期推動科學發展、轉變發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穩定、加強黨的建設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戰略部署,是我們謀劃科學發展、推動科學發展、實現強國富民宏偉目標的綱領性文件。全會討論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建議》,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綜合考慮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條件,明確了“十二五”發展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重大政策措施,為今後五年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指明瞭方向。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我認為重點是把握和領會好“五個一”、“五項要求”、“五大目標”和“十大任務”。“五個一”即:“一個結論、一個判斷、一個思想、一個主題、一條主線”。“五項要求”即:主攻方向、重要支撐、出發點和落腳點、着力點和強大動力。“五大目標”即: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社會建設明顯加強,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十大任務”即:擴大內需,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現代產業體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加快改革攻堅步伐,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一個保障”即:堅持黨的領導核心,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對**縣“十一五”取得的成就、經驗和存在問題的分析

(一)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十一五”以來,**縣認真按省州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認真實施“六大”戰略,克服各種艱難險阻,保持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邊疆鞏固、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態勢。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工農業總產值、增加值有較好的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城鄉市場活躍,財政收入增加,各項指標預計均可完成或超額完成任務。(具體數據見附表)

(二)積累了一些經驗。一是堅持科學發展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二是堅持黨的領導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保證;三是堅持解放思想是激發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四是堅持改善民生是推進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目標。

(三)找到了矛盾問題。經濟總量小,財源建設後勁不足,税源結構單一,財政自給率低;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脆弱,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農民增收困難;工業經濟整體素質偏低,缺乏一批帶動作用大、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的骨幹企業和“拳頭”產品;影響社會穩定的熱點難點問題仍然存在,雲桂鐵路、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中的矛盾糾紛仍較突出,高速公路、庫區移民、普陽煤礦等遺留問題尚未完全消除,維穩工作壓力大;城鄉統籌發展力度不夠,農村貧困面大,城鄉交通、教育、衞生等基礎設施十分薄弱;幹部羣眾的思想觀念不夠解放,危機意識和創新意識不夠強,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多,與加快發展的要求還不相適應。總體上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環境、機遇與挑戰,長期持續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三、**縣“十二五”期間的機遇條件、指導方針和奮鬥目標分析

(一)對自身發展歷史方位的判斷。**縣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低層次,處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初始階段,處於工業化初期艱難邁向工業化中期的時期,處於由傳統農業社會向工農業齊頭並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過渡的階段,人民羣眾對物質文化的強烈需求與落後的生產方式之間的矛盾將長期存在。“十二五”是**縣進一步縮小與全州全省差距、與全州全省同步邁進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結構調整、促進科學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是改善民生、鞏固建設、安寧邊境、和諧社會的促進期。

二)對機遇與挑戰分析。從國際環境看,世界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因素增多,金融危機之後的全球經濟版圖正在重塑,全球產業格局正在深度調整,世界經濟可能進入增速減緩、結構轉型、創新加速、競爭加劇等多種特徵並存的時期。從國內看,國家實施新十年西部大開發戰略,將進一步完善對西部地區的扶持政策,加大對西部地區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強

對邊境地區、民族貧困地區、革命老區的扶持發展力度,特別是胡錦濤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我縣山瑤扶持發展作出的重要批示,為我縣解決特困少數民族羣體貧困問題、幫助特困少數民族脱貧致富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動力。雲南省實施“兩強一堡”和**州“新高地”的深入推進,為**融入區域化發展和經貿合作提供了良好機會。從縣內看,我們經過艱辛的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條符合**實際的科學發展之路,工業、農業、生態以及社會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發展,特別是隨着鐵路、高速公路、水路等水陸大通道的逐步形成,區位優勢更加突出,承載發展的能力進一步增強,為加快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同時,經過“十一五”以來的快速發展,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也為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三)對**發展的指導性方針的初步設想。謀劃好**“十二五”,必須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全縣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雲南省實施“兩強一堡”以及**州推進“新高地”的歷史機遇,堅持以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為重點,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培植壯大特色優勢產業,以基礎設施為載體統籌協調城鄉發展,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創新體制機制,以改善民生為核心促進社會和諧,努力將我縣建成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進步、邊疆安寧、環境優美、生機勃勃的和諧新**。

(四)未來五年發展奮鬥目標設計。基於我縣現有的物質基礎條件和內外發展環境,未來五年,我縣的幾個主要經濟指標應該而且具有實現翻番的條件,即國民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工農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城鄉居民收入、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比2014年翻一番,為2014年與全省全州同步邁向小康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一是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到2014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70億元以上,年均兩位數的增幅,實現人均達到1.6萬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5%,達到3.3億元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5%,五年累計達到280億元;邊貿進出口總額平均遞增12%,達到6億元以上;物價水平基本穩定,就業持續增加。二是經濟結構更加優化。服務業比重和城鎮化水平明顯提高,到2014年城鎮化率爭取達到30%,居民消費水平提高,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年均增15%,達到35億元以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大幅下降,綜合能耗下降9%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三是居民收入較快增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達21500元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2%,達4500元,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條件有較大改善,生活質量普遍提高。四是社會建設明顯加強。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失業保障等基本公共服(本站推薦)務體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穩步提升,全民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和健康素質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權益得到切實保障。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廣電體育旅遊等事業長促發展,社會管理制度趨於完善,社會更加和諧穩定。五是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政府職能轉變穩步推進,城鄉居民創新創業活力得到充分迸發,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四、對**十二五規劃中的幾個重點問題的思考

(一)關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支柱產業培育的問題

1、發展方式的轉變必須立足於自身實際。按照州委提出“一三四七”的發展思路,立足實際,精心編制“十二五”規劃。發揮**港優勢,積極推進**港保税區爭取設立的各項工作。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三農”工作的重點,加快油茶、甘蔗、核桃、八角、速生林、水產養殖和畜禽養殖等產業基地建設。把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突出工業主導地位,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做大產業規模,培育產業集羣。依託周邊地區冶化工業基地和市場,重點抓好與昆鋼等企業的項目合作,在冶金、化工、建材以及生物資源加工等領域取得突破。努力把**邊境經濟合作區建設成為產業聚集、要素集中、充滿活力的經濟合作區。

2、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要更富有自身特色。堅持一手抓擴大總量,一手抓結構調整,不斷提升產業發展的規模和層次,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努力把農業產業化發展作為我縣增加農民收入的主渠道之一。力爭建成120萬畝油茶、100萬畝八角、100萬畝速生桉、60萬畝核桃、60萬畝甘蔗生產加工基地和畜牧業、漁業生產加工基地。大力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着力培育壯大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特色產品龍頭企業,努力實現農產品加工轉化的附加值,提升品牌影響力。同時,加大投入,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努力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良好條件。

3、工業經濟的發展要有新的更大的進步。充分發揮資源和區位優勢,立足**謀發展、跳出**看**,着力改善投資環境,加強與大企業大集團的合作以及沿海城市聯繫,打破區劃界限,努力實現優勢互補,努力實現優勢互補,形成利益共享機制。按照“一區四片”工業發展思路,積極加快推進**港綜合保税區爭取設立和建設工作,加快頭塘物流片區、歸朝生物資源加工片區、板侖冶金建材產業片區、普陽煤化工業片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工業集羣化發展。大力實施工業品牌戰略,着力突出產業選擇性,做強做大生物資源加工、礦冶加工、新型建材、化工產業和能源開發等工業產業,努力實現工業強縣目標。

4、支柱產業的培植要取得新的成效。充分聚集各種生產要素,突出品牌與特色的打造,加大油茶、八角、甘蔗、三七藥業等產業精深加工,推進特色產業鏈建設。加強資源整合力度,培育煤、金、鐵、錳、鉛、鋅等礦冶加工產業,形成探、採、冶,產、供、銷一體化的完整產業鏈。大力促進消費需求,形成產業與消費良性互動發展,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積極發展文化娛樂、體育休閒、餐飲文化等消費,引導消費升級。大力打造民族風情旅遊和紅色文化旅遊,帶動就業擴展和產業發展。充分依託口岸和邊境優勢,適應進出口貿易的快速發展,走工貿結合之路,積極培育壯大外貿企業,迅速提升對外進出口規模和水平。

(二)關於基礎設施建設

1、交通基礎要先行。以“建設大通道、促進大發展”為目標,全面加強雲桂鐵路**段等重大工程建設協調服務,研究我省實施邊境開放帶動戰略,認真開展蒙百鐵路和**至瑞麗兩條沿邊鐵路以及其他出境、出省公路前期工作,爭取立項建設。積極推進**港與雲桂鐵路的對接以及**港和深水航道建設進度,抓緊打通雲南通向東南沿海地區的黃金水道。積極推進公路路網建設,重點抓好高邦至那坡高速路、**至田蓬口岸二級公路建設,爭取立項建設縣城至火車站一級公路。構建“兩縱兩橫一弧線”公路網絡,完善通暢、通達工程的後續工作,逐步實現鄉村公路硬化。探索建立科學的農村公路管養體系,提升村組公路通暢能力。到2014年,鄉至行政村之間公路硬化達1000公里,修通農村砂石路4057公里。

2、水利條件要改善。切實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抓好普廳河流域治理,加大重點鄉鎮防洪建設,加強水土流失治理,推進農業產業開發項目的水利設施配套工程建設。紮實做好水庫除險加固和新建,重點抓好新橋水庫、平耶水庫、光輝水庫、平老水庫等10座水庫建設,加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強水源地保護,抓好水源點建設規劃和實施,保障羣眾生產生活用水安全。抓好13個鄉鎮供水水源點建設力度,解決好鄉鎮飲水困難問題,新建農村五小水利工程4.45萬件,解決13萬人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

3、電力建設要完善。紮實抓好農村電網建設和工業用電保障,優化佈局好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和35千伏輸變電站,切實加強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到“十二五”末期,全縣廣大農村基本實現城鄉同網同價,解決羣眾用電難、用電貴問題。

4、信息化進程要推進。加快通訊網絡建設、電子信息化建設,圍繞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寬帶網絡等電子信息基礎,加快3g網絡建設進度,大力實施城鄉網絡一體化工程,推動農村信息化發展,繼續實施好“數字鄉村”工程,開展電子政務系統服務三農的深入探索和實踐,提高羣眾與外界的網絡溝通基礎條件和能力,推動農產品銷售的網絡化、農產品市場電子信息化。

(三)關於城鄉統籌發展

1、關於城鎮功能區化和佈局的問題。按照“以規劃為龍頭、以產業為支撐、以設施為基礎、以管理為保障、以文化為靈魂”的城鎮發展基本思路,認真謀劃**城鎮化的推進。一是理清城鄉統籌的思路。要統籌城鄉產業發展規劃,科學確定產業發展佈局;統籌城鄉用地規劃,合理佈局建設、住宅、農業與生態用地;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構建完善的基礎設施網絡體系。加大對農村道路、交通運輸、電力、電信、商業網點設施等基礎設施的投入,使鄉村聯繫城鎮的硬件設施得到改善。優先發展社會共享型基礎設施,擴大基礎設施的服務範圍、服務領域和受益對象,讓農民也能分享城鎮基礎設施的益處。二是明確城鎮的功能定位。結合城鄉產能空間佈局,按照“一體、兩翼、兩圈、多極”的梯級開發思路推進小城鎮建設。以縣城為“一體”,根據“山水園林城市”、“柔情**、休閒壯鄉”的定位,以老城區、頭塘、林蘭、那平、玉林片區為開發建設重點,到2014年縣城規模達到10平方公里以上,城區人口達到15萬人以上。以剝隘、田蓬為“兩翼”,加快剝隘港區經濟、田蓬口岸邊境貿易發展。以歸朝、板侖為“兩圈”,着力推進歸朝生物資源加工區和板侖重化工業區、普陽煤化工區建設。以其他鄉鎮為“多極”,按照“各具特色、同步推進、以財建鎮”城鎮開發模式,提高城鎮開發水平。

2、關於城鎮的建設與管理。遵循城鎮化發展規律,抓緊完成小城鎮總規修編,特別是要在城鎮的規劃、建設和管理中為本地農民和外來人員進城鎮留下足夠的發展空間。同時,加快產業發展,堅持把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結合起來,堅持用工業化的理念推進農業產業化,最終形成一二三產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積極探索城鎮經營新模式、新途徑,充分利用有限土地資源,創新投融資方式,多方吸納民間資本,加快推進老城區改造和頭塘片區、林蘭片區、那平片區、玉林片區開發進程,加強集鎮車站、農貿市場等配套設施建設,提高城鎮建設和管理水平。以加強社區組織體系、幹部隊伍和服務設施“三大建設”為重點,以完善社區自治、服務、管理、維穩和文明傳播“五大功能”為核心,着力構建和諧社區、文明城鎮。

3、關於鄉村規劃建設與城鎮化的相互促進問題。遵循 “統籌城鄉、整體推進、實事求是、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典型示範、科學編制”的原則,按照“適度集聚、節約用地、有利生產、方便生活、適度超前、留有餘地、體現特色”的要求,優化村莊佈局,改善人居環境,加快全縣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步伐,引導和促進全縣新農村建設的全面開展和順利實施,保障農村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把小城鎮建設與加快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統籌規劃,突出特色,重點突破,整體推進,使小城鎮成為聯結農村與城市的紐帶和橋樑。

(四)關於貧困人口加快脱貧

1、山瑤等特困民族的扶持發展問題。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領導對山瑤扶持發展的批示精神,全力推進山瑤等特困羣體和特殊地區脱貧進程。按照“搬家、種樹、辦教育”的基本思路,堅持“着眼長遠、試點先行,政府引導、羣眾自願,整合資源、重點扶持,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公平公正、量力而行,自力更生為主、國家投入為輔”的原則,圍繞“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安居温飽、素質提高、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民生保障”等六大工程,按“縣內跨鄉安置、進縣城或集鎮安置、就近就地扶持發展”三種扶持方式,實行分類指導、重點扶持,從根本上解決山瑤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到2014年,基本實現山瑤羣眾有飯吃、有水喝、有房住、有學上、有低保、有醫療、有產業的目標,使其收入接近或基本達到周邊地區羣眾的收入水平。同時,積極引導和促進山瑤等特困羣體加快融入小康社會建設進程,提高特困羣體的人的社會化程度,提高特困地區的物的市場化程度,探索出一條科學合理、符合縣情、突出特色的特困羣體扶持發展路子。

2、關於貧困地區加快發展的幾個問題。一是着眼於基本扶貧模式下的扶貧工作。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增加扶貧投入,穩妥實施扶貧易地搬遷,認真抓好產業發展、小額信貸、“興邊富民工程”、對口幫扶和老區建設等各項扶貧措施的落實。繼續開展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定點扶貧,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扶貧工作。二是着眼於脱貧思路的轉變。堅持統籌發展和開發式扶貧方針,以儘快幫助貧困人口解決温飽並實現脱貧致富為首要任務,以專項扶貧為龍頭,以產業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智力扶貧為支撐,更加註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貧困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更加註重科技進步和人力資源的開發、增強貧困人口內在的發展動力和能力,更加註重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三是着眼於扶持方式的轉變。對具備生存發展條件的地區,採取就地整體推進的扶持方式,幫助當地貧困人口解決温飽並奠定堅實的可持續的脱貧致富基礎。對基本喪失生存條件、資源負載過重、發展空間狹小等就地難以可持續解決温飽的地區,在充分尊重貧困羣眾意願和保障搬遷羣眾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的前提下,制定必要的政策、設置一定的准入條件,採取小規模集中、插花安置方式就近安置一部分,在城鎮安置一部分;對有一定轉移能力的勞動力,通過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大幅度增加轉移輸出規模,有序組織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減少貧困地區人口,增加羣眾收入。對土地等要素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積極探索推進增加經營性、財產性收入的扶貧開發,結合農村土地經營流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採取承包、租賃、轉包、參股等方式,加大土地集約化經營力度,推進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發展,提高農業的質量和效益,增加農民農業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四是着眼於扶持政策措施的改變。以資源整合、社會參與、發動羣眾、連片開發為主要方式,以規劃為龍頭,建立責任落實機制。建立健全重點地區特困村、特困村貧困户檔案,瞄準貧困羣體進行項目規劃、組織實施,確保最貧困的地方、最貧困的羣眾優先得到扶持。積極推進特困互助資金試點,探索以產業為支撐的互助資金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有效聯結模式。

(五)關於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1、加強資源的節約與管理。牢固樹立節約意識,嚴格落實政府節能採購制度,對節能型、環保型產品給予優先採購,大力推廣使用自然能源、新型能源和節能環保型家電產品。建立和完善項目用地控制制度和土地收購儲備制度,保護耕地、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高度重視飲水安全,強化水資源管理和有償使用,建設節水型社會。加強能源和礦產資源地質勘查、保護、合理開發,建立重要礦產資源儲備體系。繼續加強對生物質能開發,以木本油料、水源林建設等為重點,進一步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增加森林碳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2、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大力發展低消耗、低污染、高科技、高效益、高就業的“兩低三高”產業。嚴格貫徹落實國家關於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的各項激勵政策,鼓勵企業等參與投資廢物綜合利用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廢物循環利用,推進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循環發展,有效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進一步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和垃圾分類回收制度,加大廢棄物的無害化循環處理,探索建立城鄉垃圾分類收集處置系統,推進資源再生利用系統化。大力推廣農業廢棄物生態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強化冶金、建材等高耗能行業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評價,嚴格降耗減排指標的考核,切實承擔起節能減排、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

3、做好生態保護與防災減災。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建立公平的生態利益共享及相關責任分擔機制,加快解決飲用水不安全、空氣和土壤污染的治理。建立以工業污染防治、城鎮污水和垃圾處理、農村農業面源污染控制為主的污染防控體系,抓好農村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引導農户合理使用化肥、農藥、農膜,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及“生態示範村”建設。加強天然林保護、水源林基地建設、石漠化治理,增強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加強各工礦企業污染的治理和監管,促進企業技術改造,提升管理水平。加強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加大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強安全生產、地震、地質、火災、植物病害、重大動物疫情等災害監測、預報等應急救援保障體系建設,有效應對和妥善處置安全事故、自然災害、公共衞生、社會安全等突發公共事件,提高災害預報預警水平,全面提高重大事件處置能力。

(六)關於民生保障

1、關於就業與收入分配。健全完善就業和再就業政策,拓寬就業渠道,推進第一產業富餘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培育和發展人力資源市場,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就業服務體系;加大失地農民、退役軍人、城鎮零就業家庭、山瑤羣眾等轉移就業扶持,推進再就業援助工作。加強勞動用工管理,促進勞動力供需雙方建立合法、和諧的勞動關係。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探索建立符合實際,企業、政府、勞動者多方都願接受的收入分配製度,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再次分配更加註重公平,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區域、行業、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

2、關於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依法擴大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覆蓋面,健全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制度。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接軌,實現城鄉社會醫療保險一體化。加大社會保障投入,做好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完善社會救助、防災減災保障體系,推進社會中心福利院等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建設。

3、關於加快醫療衞生事業的發展。按照**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堅持公共醫療衞生的公益性質、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強化政府責任,努力實現政府主導與發揮市場機制相結合。加大投入力度,統籌規劃和整合城鄉醫療衞生資源,完善健全三級醫療衞生服務網絡。堅持中西醫並重,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衞生制度,不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強公共衞生體系建設,完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機制、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衞生執法監督體系,提高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大力推行食品、藥品誠信工程建設,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管理,保證醫療秩序正常。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創辦醫療機構,促進有序競爭。加強醫療隊伍建設,提高衞生綜合服務水平。

4、關於加快文化體育廣播等事業的發展。適應羣眾文化需求新變化新要求,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使精神文化產品和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抓好以“坡芽歌書”為引領的民族傳統文化保護、挖掘與傳承、利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爭取雲南省低海拔體育訓練基地早日開工建設並投入使用。加強全民健身運動,確保民間體育與競技體育同步發展。加大廣播電視基礎投入,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力爭到“十二五”末所有村組實現廣播電視全覆蓋。

(七)關於科教興縣和人才強縣

1、加大教育的發展與改革。認真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進一步落實科教興縣戰略,優先發展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繼續實施校安工程和縣城區中學擴容項目,大力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加快學校佈局調整步伐,逐步實現集中辦學的目標。繼續鞏固和提高義務教育質量與水平,加快發展高中階段教育,逐步普及學前教育,辦好特殊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擴大職業教育規模,培養技能型實用人才。積極探索和完善貧困家庭學生資助體系,重視抓好包括山瑤孩子在內的特困民族、留守兒童和進城務工農民子女的教育,整合教育資源,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完善質量評價體系,加強教師培訓和師德師風建設,規範教師教學行為,強化教學管理,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認真執行績效工資政策,加大考核力度,發揮績效工資的槓桿作用,充分調動教師隊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加大科技的普及和推廣。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產業,不斷提高科技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健全和完善科技普及推廣體系,加強科技普及和推廣,着力提高全民科技應用水平。積極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的科技推廣普及投入機制。加強技術引進和創新應用,結合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加大科技研發,建立符合產業發展的科技服務體系和科技研發中心,重點抓好油茶、八角、甘蔗、速生豐產林、核桃以及金泰得三七藥物等生物資源產業種植、加工的技術引進、消化和創新。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強化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建設,積極鼓勵發明創造。

3、加大人才的培養與使用。堅持服務發展、人才優先、創新機制、高端引領、整體開發的指導方針,加強各類人才隊伍建設。積極與有關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合作,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人才培訓和繼續教育。圍繞油茶、甘蔗、核桃、八角、礦電產業發展要求,加大人才培養鍛鍊力度。健全完善激勵和引進人才優惠政策,培育好、使用好縣內各類人才,大力引進縣外人才,逐步建立層次合理、種類齊全的人才隊伍,改進人才管理方式,充分調動各類人才積極性,推動人才事業全面發展。

(八)關於增強發展的活力與動力

1、繼續擴大對外開放。提升對外開放層次,緊緊抓“兩強一堡”、“新高地”建設的重大機遇,牢固樹立“東大門”意識,強化與東南亞和沿海發達地區的合作,加強在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產業培育、人才科技、生態環保、文化、衞生等方面的合作與開發。建立完善市場體系,優化佈局專業市場,加快培育物流平台,實施面向農村市場的商品配送中心建設,加快鄉鎮集貿市場改造步伐,促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主動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加強項目、資金、技術引進,提高引進的質量。打造旅遊服務名牌,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資源、自然資源和歷史人文資源,加強旅遊線路、景區景點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馱娘江、坡芽村等的開發與保護,大力開發鄉村旅遊、民俗體驗、生態康體旅遊,構建面向獨具魅力的民族文化旅遊休閒度假基地。

2、深化各領域改革。積極穩妥地探索建立農村土地流轉機制,促進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發展多種模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龍頭企業發展,加快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鞏固林權制度改革成果,規範林權和林業產權交易,改革林木採伐政策,確保產權市場有效運行;逐步創新農村金融合作模式,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範圍;探索建立以資源、土地等形式入股機制,鼓勵羣眾以農村水能資源使用權或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取得企業股份,構建助農增收的長效機制。鞏固國有企業改革成果,健全投融資體制,鼓勵和支持民間資本創辦企業,建立農工貿各方利益協調和產加銷一條龍經營的利益共同機制。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繼續優化政府職能職責,健全完善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機制,推行政務公開,加強行政問責,完善行政執行力考核,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快社會事業改革,積極穩妥地推進科技、教育、文化、醫療衞生、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改革。

(九)關於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

1、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工作。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要內容的思想道德建設,倡導愛國守法和敬業誠信,綜合運用教育、法律、行政、輿論手段,引導人們知榮辱、講正氣、盡義務,形成扶正祛邪、懲惡揚善的社會風氣。深入開展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形成全縣各族人民熱愛**、建設**的社會氛圍。始終堅持“二為”方向,貫徹“雙百”方針,緊扣發展主題,圍繞民族民間文化資源,以“坡芽歌書”為載體,加大“坡芽歌書、文字之芽,坡芽情歌、天籟之音,坡芽文化、壯家文化”等民族文化的挖掘、傳承、宣傳,推出更多的民族文化精品,全力打造我縣原生態民族文化品牌,提升“柔情**、休閒壯鄉”文化內涵與影響力。

2、民主法制建設的工作。加強基層民主建設,完善政務、村務公開制度。深入實施“六五”普法規劃,健全完善法制宣傳教育體系和法律援助體系,積極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依法保障弱勢羣體合法權益,全面推進依法治縣進程。健全基層管理和服務體系,充分發揮羣眾組織和社會組織作用,提高城鄉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形成社會管理和服務合力。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的工作體系,整合各方面力量,建立調處化解矛盾糾紛綜合平台。健全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把各種不穩定因素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健全對事故災難、公共衞生、食品安全、社會安全事件的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體系。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基礎設施和隊伍建設,提高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保障能力,加強重點地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密防範、依法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繼續深化全民國防教育,加強後備力量建設,深入開展“雙擁”創建活動,積極爭創“全國雙擁模範縣”,進一步密切軍政軍民的血肉聯繫。

(十)關於為“十二五”規劃編制和執行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1、加強黨的領導。以創先爭優為抓手,堅持把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首位,積極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加強和改進幹部教育培訓,注重實踐鍛鍊,增強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能力。切實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認真落實領導幹部聯繫基層和羣眾制度,廣泛開展“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幹部幫户”活動,促使領導幹部深入調查研究、傾聽羣眾呼聲、幫助解決困難。堅持和完善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紮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嚴格落實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各項規定,堅持和完善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制度;切實加大查辦案件工作力度,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深入開展糾風和專項治理,加強行風建設,加大對農村低保、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能繁母豬補貼和保險等強農惠農政策資金的管理、發放力度,切實解決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營造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

2、加強政治文明建設。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縣有機地統一起來,大力發展民主政治,健全黨代表常任制、“一事一議”“四議兩公開”等民主管理公開制度,擴大羣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及基層羣眾自治制度。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加強對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羣團組織的領導,大力發揮羣團組織聯繫羣眾、服務羣眾、教育羣眾和維護羣眾合法權益的作用。堅持和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形式的企事業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

3、建立睦鄰友好的發展環境。主動加強與廣西百色等周邊縣市和沿海發達地區及越南的交流與合作,增進與周邊地區的友誼,使**在區域化中謀求更大發展。充分發揮**區位、資源優勢,加強與周邊地區的產業分工合作,打造優勢行業、優勢環節的區域性中心。完善接邊地區矛盾調處和社會治安共建機制,營造和諧環境。

第三篇:縣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發言

現就縣學習貫徹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培植壯大通道經濟,加快**邊疆老區發展,作如下發言:

一、對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領會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是在我國即將完成“十一五”規劃、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站在時代和全局的高度,全面總結了過去一年的工作,深刻分析了我國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對“十二五”時期推動科學發展、轉變發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穩定、加強黨的建設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戰略部署,是我們謀劃科學發展、推動科學發展、實現強國富民宏偉目標的綱領性文件。全會討論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建議》,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綜合考慮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條件,明確了“十二五”發展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重大政策措施,為今後五年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指明瞭方向。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我認為重點是把握和領會好“五個一”、“五項要求”、“五大目標”和“十大任務”。“五個一”即:“一個結論、一個判斷、一個思想、一個主題、一條主線”。“五項要求”即:主攻方向、重要支撐、出發點和落腳點、着力點和強大動力。“五大目標”即: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社會建設明顯加強,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十大任務”即:擴大內需,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現代產業體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加快改革攻堅步伐,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一個保障”即:堅持黨的領導核心,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對**縣“十一五”取得的成就、經驗和存在問題的分析

(一)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十一五”以來,**縣認真按省州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認真實施“六大”戰略,克服各種艱難險阻,保持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邊疆鞏固、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態勢。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工農業總產值、增加值有較好的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城鄉市場活躍,財政收入增加,各項指標預計均可完成或超額完成任務。(具體數據見附表)

(二)積累了一些經驗。一是堅持科學發展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二是堅持黨的領導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保證;三是堅持解放思想是激發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四是堅持改善民生是推進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目標。

(三)找到了矛盾問題。經濟總量小,財源建設後勁不足,税源結構單一,財政自給率低;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脆弱,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農民增收困難;工業經濟整體素質偏低,缺乏一批帶動作用大、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的骨幹企業和“拳頭”產品;影響社會穩定的熱點難點問題仍然存在,雲桂鐵路、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中的矛盾糾紛仍較突出,高速公路、庫區移民、普陽煤礦等遺留問題尚未完全消除,維穩工作壓力大;城鄉統籌發展力度不夠,農村貧困面大,城鄉交通、教育、衞生等基礎設施十分薄弱;幹部羣眾的思想觀念不夠解放,危機意識和創新意識不夠強,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多,與加快發展的要求還不相適應。總體上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環境、機遇與挑戰,長期持續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三、**縣“十二五”期間的機遇條件、指導方針和奮鬥目標分析

(一)對自身發展歷史方位的判斷。**縣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低層次,處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初始階段,處於工業化初期艱難邁向工業化中期的時期,處於由傳統農業社會向工農業齊頭並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過渡的階段,人民羣眾對物質文化的強烈需求與落後的生產方式之間的矛盾將長期存在。“十二五”是**縣進一步縮小與全州全省差距、與全州全省同步邁進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結構調整、促進科學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是改善民生、鞏固建設、安寧邊境、和諧社會的促進期。

對邊境地區、民族貧困地區、革命老區的扶持發展力度,特別是胡錦濤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我縣山瑤扶持發展作出的重要批示,為我縣解決特困少數民族羣體貧困問題、幫助特困少數民族脱貧致富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動力。雲南省實施“兩強一堡”和**州“新高地”的深入推進,為**融入區域化發展和經貿合作提供了良好機會。從縣內看,我們經過艱辛的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條符合**實際的科學發展之路,工業、農業、生態以及社會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發展,特別是隨着鐵路、高速公路、水路等水陸大通道的逐步形成,區位優勢更加突出,承載發展的能力進一步增強,為加快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同時,經過“十一五”以來的快速發展,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也為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三)對**發展的指導性方針的初步設想。謀劃好**“十二五”,必須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全縣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雲南省實施“兩強一堡”以及**州推進“新高地”的歷史機遇,堅持以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為重點,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培植壯大特色優勢產業,以基礎設施為載體統籌協調城鄉發展,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創新體制機制,以改善民生為核心促進社會和諧,努力將我縣建成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進步、邊疆安寧、環境優美、生機勃勃的和諧新**。

四、對**十二五規劃中的幾個重點問題的思考

(一)關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支柱產業培育的問題

1、發展方式的轉變必須立足於自身實際。按照州委提出“一三四七”的發展思路,立足實際,精心編制“十二五”規劃。發揮**港優勢,積極推進**港保税區爭取設立的各項工作。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三農”工作的重點,加快油茶、甘蔗、核桃、八角、速生林、水產養殖和畜禽養殖等產業基地建設。把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突出工業主導地位,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做大產業規模,培育產業集羣。依託周邊地區冶化工業基地和市場,重點抓好與昆鋼等企業的項目合作,在冶金、化工、建材以及生物資源加工等領域取得突破。努力把**邊境經濟合作區建設成為產業聚集、要素集中、充滿活力的經濟合作區。

2、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要更富有自身特色。堅持一手抓擴大總量,一手抓結構調整,不斷提升產業發展的規模和層次,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努力把農業產業化發展作為我縣增加農民收入的主渠道之一。力爭建成120萬畝油茶、100萬畝八角、100萬畝速生桉、60萬畝核桃、60萬畝甘蔗生產加工基地和畜牧業、漁業生產加工基地。大力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着力培育壯大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特色產品龍頭企業,努力實現農產品加工轉化的附加值,提升品牌影響力。同時,加大投入,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努力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良好條件。

3、工業經濟的發展要有新的更大的進步。充分發揮資源和區位優勢,立足**謀發展、跳出**看**,着力改善投資環境,加強與大企業大集團的合作以及沿海城市聯繫,打破區劃界限,努力實現優勢互補,努力實現優勢互補,形成利益共享機制。按照“一區四片”工業發展思路,積極加快推進**港綜合保税區爭取設立和建設工作,加快頭塘物流片區、歸朝生物資源加工片區、板侖冶金建材產業片區、普陽煤化工業片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工業集羣化發展。大力實施工業品牌戰略,着力突出產業選擇性,做強做大生物資源加工、礦冶加工、新型建材、化工產業和能源開發等工業產業,努力實現工業強縣目標。

4、支柱產業的培植要取得新的成效。充分聚集各種生產要素,突出品牌與特色的打造,加大油茶、八角、甘蔗、三七藥業等產業精深加工,推進特色產業鏈建設。加強資源整合力度,培育煤、金、鐵、錳、鉛、鋅等礦冶加工產業,形成探、採、冶,產、供、銷一體化的完整產業鏈。大力促進消費需求,形成產業與消費良性互動發展,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積極發展文化娛樂、體育休閒、餐飲文化等消費,引導消費升級。大力打造民族風情旅遊和紅色文化旅遊,帶動就業擴展和產業發展。充分依託口岸和邊境優勢,適應進出口貿易的快速發展,走工貿結合之路,積極培育壯大外貿企業,迅速提升對外進出口規模和水平。

(二)關於基礎設施建設

1、交通基礎要先行。以“建設大通道、促進大發展”為目標,全面加強雲桂鐵路**段等重大工程建設協調服務,研究我省實施邊境開放帶動戰略,認真開展蒙百鐵路和**至瑞麗兩條沿邊鐵路以及其他出境、出省公路前期工作,爭取立項建設。積極推進**港與雲桂鐵路的對接以及**港和深水航道建設進度,抓緊打通雲南通向東南沿海地區的黃金水道。積極推進公路路網建設,重點抓好高邦至那坡高速路、**至田蓬口岸二級公路建設,爭取立項建設縣城至火車站一級公路。構建“兩縱兩橫一弧線”公路網絡,完善通暢、通達工程的後續工作,逐步實現鄉村公路硬化。探索建立科學的農村公路管養體系,提升村組公路通暢能力。到2014年,鄉至行政村之間公路硬化達1000公里,修通農村砂石路4057公里。

2、水利條件要改善。切實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抓好普廳河流域治理,加大重點鄉鎮防洪建設,加強水土流失治理,推進農業產業開發項目的水利設施配套工程建設。紮實做好水庫除險加固和新建,重點抓好新橋水庫、平耶水庫、光輝水庫、平老水庫等10座水庫建設,加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強水源地保護,抓好水源點建設規劃和實施,保障羣眾生產生活用水安全。抓好13個鄉鎮供水水源點建設力度,解決好鄉鎮飲水困難問題,新建農村五小水利工程4.45萬件,解決13萬人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

3、電力建設要完善。紮實抓好農村電網建設和工業用電保障,優化佈局好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和35千伏輸變電站,切實加強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到“十二五”末期,全縣廣大農村基本實現城鄉同網同價,解決羣眾用電難、用電貴問題。

4、信息化進程要推進。加快通訊網絡建設、電子信息化建設,圍繞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寬帶網絡等電子信息基礎,加快3g網絡建設進度,大力實施城鄉網絡一體化工程,推動農村信息化發展,繼續實施好“數字鄉村”工程,開展電子政務系統服務三農的深入探索和實踐,提高羣眾與外界的網絡溝通基礎條件和能力,推動農產品銷售的網絡化、農產品市場電子信息化。

(三)關於城鄉統籌發展

1、關於城鎮功能區化和佈局的問題。按照“以規劃為龍頭、以產業為支撐、以設施為基礎、以管理為保障、以文化為靈魂”的城鎮發展基本思路,認真謀劃**城鎮化的推進。一是理清城鄉統籌的思路。要統籌城鄉產業發展規劃,科學確定產業發展佈局;統籌城鄉用地規劃,合理佈局建設、住宅、農業與生態用地;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構建完善的基礎設施網絡體系。加大對農村道路、交通運輸、電力、電信、商業網點設施等基礎設施的投入,使鄉村聯繫城鎮的硬件設施得到改善。優先發展社會共享型基礎設施,擴大基礎設施的服務範圍、服務領域和受益對象,讓農民也能分享城鎮基礎設施的益處。二是明確城鎮的功能定位。結合城鄉產能空間佈局,按照“一體、兩翼、兩圈、多極”的梯級開發思路推進小城鎮建設。以縣城為“一體”,根據“山水園林城市”、“柔情**、休閒壯鄉”的定位,以老城區、頭塘、林蘭、那平、玉林片區為開發建設重點,到2014年縣城規模達到10平方公里以上,城區人口達到15萬人以上。以剝隘、田蓬為“兩翼”,加快剝隘港區經濟、田蓬口岸邊境貿易發展。以歸朝、板侖為“兩圈”,着力推進歸朝生物資源加工區和板侖重化工業區、普陽煤化工區建設。以其他鄉鎮為“多極”,按照“各具特色、同步推進、以財建鎮”城鎮開發模式,提高城鎮開發水平。

2、關於城鎮的建設與管理。遵循城鎮化發展規律,抓緊完成小城鎮總規修編,特別是要在城鎮的規劃、建設和管理中為本地農民和外來人員進城鎮留下足夠的發展空間。同時,加快產業發展,堅持把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結合起來,堅持用工業化的理念推進農業產業化,最終形成一二三產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積極探索城鎮經營新模式、新途徑,充分利用有限土地資源,創新投融資方式,多方吸納民間資本,加快推進老城區改造和頭塘片區、林蘭片區、那平片區、玉林片區開發進程,加強集鎮車站、農貿市場等配套設施建設,提高城鎮建設和管理水平。以加強社區組織體系、幹部隊伍和服務設施“三大建設”為重點,以完善社區自治、服務、管理、維穩和文明傳播“五大功能”為核心,着力構建和諧社區、文明城鎮。

3、關於鄉村規劃建設與城鎮化的相互促進問題。遵循 “統籌城鄉、整體推進、實事求是、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典型示範、科學編制”的原則,按照“適度集聚、節約用地、有利生產、方便生活、適度超前、留有餘地、體現特色”的要求,優化村莊佈局,改善人居環境,加快全縣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步伐,引導和促進全縣新農村建設的全面開展和順利實施,保障農村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把小城鎮建設與加快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統籌規劃,突出特色,重點突破,整體推進,使小城鎮成為聯結農村與城市的紐帶和橋樑。

(四)關於貧困人口加快脱貧

1、山瑤等特困民族的扶持發展問題。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領導對山瑤扶持發展的批示精神,全力推進山瑤等特困羣體和特殊地區脱貧進程。按照“搬家、種樹、辦教育”的基本思路,堅持“着眼長遠、試點先行,政府引導、羣眾自願,整合資源、重點扶持,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公平公正、量力而行,自力更生為主、國家投入為輔”的原則,圍繞“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安居温飽、素質提高、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民生保障”等六大工程,按“縣內跨鄉安置、進縣城或集鎮安置、就近就地扶持發展”三種扶持方式,實行分類指導、重點扶持,從根本上解決山瑤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到2014年,基本實現山瑤羣眾有飯吃、有水喝、有房住、有學上、有低保、有醫療、有產業的目標,使其收入接近或基本達到周邊地區羣眾的收入水平。同時,積極引導和促進山瑤等特困羣體加快融入小康社會建設進程,提高特困羣體的人的社會化程度,提高特困地區的物的市場化程度,探索出一條科學合理、符合縣情、突出特色的特困羣體扶持發展路子。

2、關於貧困地區加快發展的幾個問題。一是着眼於基本扶貧模式下的扶貧工作。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增加扶貧投入,穩妥實施扶貧易地搬遷,認真抓好產業發展、小額信貸、“興邊富民工程”、對口幫扶和老區建設等各項扶貧措施的落實。繼續開展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定點扶貧,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扶貧工作。二是着眼於脱貧思路的轉變。堅持統籌發展和開發式扶貧方針,以儘快幫助貧困人口解決温飽並實現脱貧致富為首要任務,以專項扶貧為龍頭,以產業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智力扶貧為支撐,更加註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貧困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更加註重科技進步和人力資源的開發、增強貧困人口內在的發展動力和能力,更加註重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三是着眼於扶持方式的轉變。對具備生存發展條件的地區,採取就地整體推進的扶持方式,幫助當地貧困人口解決温飽並奠定堅實的可持續的脱貧致富基礎。對基本喪失生存條件、資源負載過重、發展空間狹小等就地難以可持續解決温飽的地區,在充分尊重貧困羣眾意願和保障搬遷羣眾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的前提下,制定必要的政策、設置一定的准入條件,採取小規模集中、插花安置方式就近安置一部分,在城鎮安置一部分;對有一定轉移能力的勞動力,通過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大幅度增加轉移輸出規模,有序組織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減少貧困地區人口,增加羣眾收入。對土地等要素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積極探索推進增加經營性、財產性收入的扶貧開發,結合農村土地經營流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採取承包、租賃、轉包、參股等方式,加大土地集約化經營力度,推進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發展,提高農業的質量和效益,增加農民農業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四是着眼於扶持政策措施的改變。以資源整合、社會參與、發動羣眾、連片開發為主要方式,以規劃為龍頭,建立責任落實機制。建立健全重點地區特困村、特困村貧困户檔案,瞄準貧困羣體進行項目規劃、組織實施,確保最貧困的地方、最貧困的羣眾優先得到扶持。積極推進特困互助資金試點,探索以產業為支撐的互助資金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有效聯結模式。

(五)關於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1、加強資源的節約與管理。牢固樹立節約意識,嚴格落實政府節能採購制度,對節能型、環保型產品給予優先採購,大力推廣使用自然能源、新型能源和節能環保型家電產品。建立和完善項目用地控制制度和土地收購儲備制度,保護耕地、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高度重視飲水安全,強化水資源管理和有償使用,建設節水型社會。加強能源和礦產資源地質勘查、保護、合理開發,建立重要礦產資源儲備體系。繼續加強對生物質能開發,以木本油料、水源林建設等為重點,進一步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增加森林碳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2、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大力發展低消耗、低污染、高科技、高效益、高就業的“兩低三高”產業。嚴格貫徹落實國家關於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的各項激勵政策,鼓勵企業等參與投資廢物綜合利用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廢物循環利用,推進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循環發展,有效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進一步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和垃圾分類回收制度,加大廢棄物的無害化循環處理,探索建立城鄉垃圾分類收集處置系統,推進資源再生利用系統化。大力推廣農業廢棄物生態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強化冶金、建材等高耗能行業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評價,嚴格降耗減排指標的考核,切實承擔起節能減排、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

3、做好生態保護與防災減災。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建立公平的生態利益共享及相關責任分擔機制,加快解決飲用水不安全、空氣和土壤污染的治理。建立以工業污染防治、城鎮污水和垃圾處理、農村農業面源污染控制為主的污染防控體系,抓好農村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引導農户合理使用化肥、農藥、農膜,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及“生態示範村”建設。加強天然林保護、水源林基地建設、石漠化治理,增強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加強各工礦企業污染的治理和監管,促進企業技術改造,提升管理水平。加強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加大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強安全生產、地震、地質、火災、植物病害、重大動物疫情等災害監測、預報等應急救援保障體系建設,有效應對和妥善處置安全事故、自然災害、公共衞生、社會安全等突發公共事件,提高災害預報預警水平,全面提高重大事件處置能力。

(六)關於民生保障

1、關於就業與收入分配。健全完善就業和再就業政策,拓寬就業渠道,推進第一產業富餘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培育和發展人力資源市場,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就業服務體系;加大失地農民、退役軍人、城鎮零就業家庭、山瑤羣眾等轉移就業扶持,推進再就業援助工作。加強勞動用工管理,促進勞動力供需雙方建立合法、和諧的勞動關係。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探索建立符合實際,企業、政府、勞動者多方都願接受的收入分配製度,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再次分配更加註重公平,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區域、行業、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

2、關於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依法擴大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覆蓋面,健全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制度。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接軌,實現城鄉社會醫療保險一體化。加大社會保障投入,做好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完善社會救助、防災減災保障體系,推進社會中心福利院等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建設。

3、關於加快醫療衞生事業的發展。按照**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堅持公共醫療衞生的公益性質、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強化政府責任,努力實現政府主導與發揮市場機制相結合。加大投入力度,統籌規劃和整合城鄉醫療衞生資源,完善健全三級醫療衞生服務網絡。堅持中西醫並重,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衞生制度,不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強公共衞生體系建設,完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機制、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衞生執法監督體系,提高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大力推行食品、藥品誠信工程建設,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管理,保證醫療秩序正常。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創辦醫療機構,促進有序競爭。加強醫療隊伍建設,提高衞生綜合服務水平。

4、關於加快文化體育廣播等事業的發展。適應羣眾文化需求新變化新要求,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使精神文化產品和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抓好以“坡芽歌書”為引領的民族傳統文化保護、挖掘與傳承、利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爭取雲南省低海拔體育訓練基地早日開工建設並投入使用。加強全民健身運動,確保民間體育與競技體育同步發展。加大廣播電視基礎投入,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力爭到“十二五”末所有村組實現廣播電視全覆蓋。

(七)關於科教興縣和人才強縣

1、加大教育的發展與改革。認真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進一步落實科教興縣戰略,優先發展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繼續實施校安工程和縣城區中學擴容項目,大力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加快學校佈局調整步伐,逐步實現集中辦學的目標。繼續鞏固和提高義務教育質量與水平,加快發展高中階段教育,逐步普及學前教育,辦好特殊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擴大職業教育規模,培養技能型實用人才。積極探索和完善貧困家庭學生資助體系,重視抓好包括山瑤孩子在內的特困民族、留守兒童和進城務工農民子女的教育,整合教育資源,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完善質量評價體系,加強教師培訓和師德師風建設,規範教師教學行為,強化教學管理,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認真執行績效工資政策,加大考核力度,發揮績效工資的槓桿作用,充分調動教師隊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加大科技的普及和推廣。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產業,不斷提高科技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健全和完善科技普及推廣體系,加強科技普及和推廣,着力提高全民科技應用水平。積極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的科技推廣普及投入機制。加強技術引進和創新應用,結合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加大科技研發,建立符合產業發展的科技服務體系和科技研發中心,重點抓好油茶、八角、甘蔗、速生豐產林、核桃以及金泰得三七藥物等生物資源產業種植、加工的技術引進、消化和創新。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強化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建設,積極鼓勵發明創造。

3、加大人才的培養與使用。堅持服務發展、人才優先、創新機制、高端引領、整體開發的指導方針,加強各類人才隊伍建設。積極與有關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合作,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人才培訓和繼續教育。圍繞油茶、甘蔗、核桃、八角、礦電產業發展要求,加大人才培養鍛鍊力度。健全完善激勵和引進人才優惠政策,培育好、使用好縣內各類人才,大力引進縣外人才,逐步建立層次合理、種類齊全的人才隊伍,改進人才管理方式,充分調動各類人才積極性,推動人才事業全面發展。

(八)關於增強發展的活力與動力

1、繼續擴大對外開放。提升對外開放層次,緊緊抓“兩強一堡”、“新高地”建設的重大機遇,牢固樹立“東大門”意識,強化與東南亞和沿海發達地區的合作,加強在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產業培育、人才科技、生態環保、文化、衞生等方面的合作與開發。建立完善市場體系,優化佈局專業市場,加快培育物流平台,實施面向農村市場的商品配送中心建設,加快鄉鎮集貿市場改造步伐,促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主動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加強項目、資金、技術引進,提高引進的質量。打造旅遊服務名牌,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資源、自然資源和歷史人文資源,加強旅遊線路、景區景點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馱娘江、坡芽村等的開發與保護,大力開發鄉村旅遊、民俗體驗、生態康體旅遊,構建面向獨具魅力的民族文化旅遊休閒度假基地。

2、深化各領域改革。積極穩妥地探索建立農村土地流轉機制,促進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發展多種模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龍頭企業發展,加快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鞏固林權制度改革成果,規範林權和林業產權交易,改革林木採伐政策,確保產權市場有效運行;逐步創新農村金融合作模式,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範圍;探索建立以資源、土地等形式入股機制,鼓勵羣眾以農村水能資源使用權或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取得企業股份,構建助農增收的長效機制。鞏固國有企業改革成果,健全投融資體制,鼓勵和支持民間資本創辦企業,建立農工貿各方利益協調和產加銷一條龍經營的利益共同機制。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繼續優化政府職能職責,健全完善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機制,推行政務公開,加強行政問責,完善行政執行力考核,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快社會事業改革,積極穩妥地推進科技、教育、文化、醫療衞生、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改革。

(九)關於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

1、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工作。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要內容的思想道德建設,倡導愛國守法和敬業誠信,綜合運用教育、法律、行政、輿論手段,引導人們知榮辱、講正氣、盡義務,形成扶正祛邪、懲惡揚善的社會風氣。深入開展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形成全縣各族人民熱愛**、建設**的社會氛圍。始終堅持“二為”方向,貫徹“雙百”方針,緊扣發展主題,圍繞民族民間文化資源,以“坡芽歌書”為載體,加大“坡芽歌書、文字之芽,坡芽情歌、天籟之音,坡芽文化、壯家文化”等民族文化的挖掘、傳承、宣傳,推出更多的民族文化精品,全力打造我縣原生態民族文化品牌,提升“柔情**、休閒壯鄉”文化內涵與影響力。

2、民主法制建設的工作。加強基層民主建設,完善政務、村務公開制度。深入實施“六五”普法規劃,健全完善法制宣傳教育體系和法律援助體系,積極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依法保障弱勢羣體合法權益,全面推進依法治縣進程。健全基層管理和服務體系,充分發揮羣眾組織和社會組織作用,提高城鄉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形成社會管理和服務合力。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的工作體系,整合各方面力量,建立調處化解矛盾糾紛綜合平台。健全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把各種不穩定因素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健全對事故災難、公共衞生、食品安全、社會安全事件的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體系。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基礎設施和隊伍建設,提高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保障能力,加強重點地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密防範、依法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繼續深化全民國防教育,加強後備力量建設,深入開展“雙擁”創建活動,積極爭創“全國雙擁模範縣”,進一步密切軍政軍民的血肉聯繫。

(十)關於為“十二五”規劃編制和執行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1、加強黨的領導。以創先爭優為抓手,堅持把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首位,積極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加強和改進幹部教育培訓,注重實踐鍛鍊,增強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能力。切實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認真落實領導幹部聯繫基層和羣眾制度,廣泛開展“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幹部幫户”活動,促使領導幹部深入調查研究、傾聽羣眾呼聲、幫助解決困難。堅持和完善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紮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嚴格落實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各項規定,堅持和完善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制度;切實加大查辦案件工作力度,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深入開展糾風和專項治理,加強行風建設,加大對農村低保、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能繁母豬補貼和保險等強農惠農政策資金的管理、發放力度,切實解決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營造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

本站範文網[]

2、加強政治文明建設。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縣有機地統一起來,大力發展民主政治,健全黨代表常任制、“一事一議”“四議兩公開”等民主管理公開制度,擴大羣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及基層羣眾自治制度。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加強對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羣團組織的領導,大力發揮羣團組織聯繫羣眾、服務羣眾、教育羣眾和維護羣眾合法權益的作用。堅持和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形式的企事業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

3、建立睦鄰友好的發展環境。主動加強與廣西百色等周邊縣市和沿海發達地區及越南的交流與合作,增進與周邊地區的友誼,使**在區域化中謀求更大發展。充分發揮**區位、資源優勢,加強與周邊地區的產業分工合作,打造優勢行業、優勢環節的區域性中心。完善接邊地區矛盾調處和社會治安共建機制,營造和諧環境。本文章共2頁,當前在第2頁 上一頁 [1] [2]

第四篇:在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上的發言

在xx黨委中心組學習會上的主持發言

10月26日至30日,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在南昌勝利召開。會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今後五年江西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吹響了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的嘹亮號角。

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學習宣傳好、貫徹落實好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用省黨代會精神統一師生思想,凝聚師生智慧,激勵廣大師生在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的偉大實踐中建功立業。為此,學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今天舉行專題學習會,由校黨委副書記何小平同志和省黨代會代表、學校數信學院楊健夫同志為我們傳達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

首先,請xxx為我們傳達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大家歡迎。 剛才,xxx同志為我們傳達了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讓我們對省黨代會召開的背景、重要意義,對江西省今後五年的目標要求、工作任務有了深刻的認識,收穫很大。

當前,學習、貫徹省黨代會精神,是擺在全體黨員和廣大師生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要原原本本、認認真真地學習省委書記蘇榮同志在中國共產黨江西省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深刻領會和牢牢把握大會的主題、奮鬥目標、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並以省黨代會的勝利召開為新的契

機,大力推進學校教學、科研和人才工作創新,努力為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要把學習省黨代會精神與深入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緊密結合起來,融會貫通,把學習的過程變成統一思想、提振精神的過程,變成提高認識、提升境界的過程,變成思考問題、完善思路的過程,變成增強本領、推動工作的過程。

要利用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時間,組織專題學習,通過座談會、研討會、講座等形式,引導廣大教職工認真學習省黨代會精神。要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形勢政策專題講座、班會、黨團活動等形式,在廣大學生中宣傳省黨代會精神。

第五篇:鄉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會發言

各位領導、同志們:

下午好!

正值中秋、國慶兩節到來之際,鄉黨委召開了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會議,按照鄉黨委的安排,我就田灣村的各項工作向各位領導作簡要彙報並與到會的各位同行相互學習。下面我從三個方面進行彙報,一是廉潔履職,二是作風建設,三是村委會的管理。

一、廉潔履行職責,促進黨風廉政

建設

廉潔履行職責,促進黨風廉政建設,是農村基層幹部的關鍵所在,是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是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造就高素質農村基層幹部隊伍的重要內容;是加強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完善農村基層幹部行為規範,促進農村幹部廉潔履行職責的重要舉措;是保證農村基層幹部正確行使權力、發展基層民主,保障農民權益,促進經濟發展、民族團結、農村和諧的重要基礎;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做好新形勢下羣眾工作,密切黨羣幹羣關係的必然要求。

在學習方面,村黨總支認真組織村“兩委”成員、村民小組幹部及幾大員學習《農村基層幹部廉潔履行職責若干規定(試行)》和有關法律法規以及村的各項規章制度,不斷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促進農村基層幹部廉潔履行職責。

在工作方面,要求村“兩委”成員、村民小組幹部幾大成員,做到“五個禁止”、“二十二個不準”,堅持“四議兩公開”制度,同時還要求每一位幹部應當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和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恪盡職守,為民奉獻;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求真務實,艱苦奮鬥;正確履行職責和自覺接受羣眾的監督,清正廉潔,公道正派;倡導健康文明的社會風尚,崇尚科學、移風易俗。

在制度建設方面,重大問題、重要決策,必須堅持“四議兩公開”制度,涉及村民切身利益,做到一事一議。結合貫徹執行《規定》制定了黨務類公開制度共12項,行政事務類13項,接受黨員和羣眾的監督。

二、加強作風建設,促進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抓作風建設,是保證各項工作有序開展的基礎,幹任何事情都要抓住重點,重點問題處理好了,局面就會為之改觀,抓作風建設,我認為首先重點要抓好黨的作風建設,必須抓住思想、學習、工作、領導和幹部生活作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工作,通過持之以恆的努力,使全體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做到“八個堅持、八個反對”。不得有另立一套的行為。

在抓作風建設的同時,我認為首先要注意解決三個問題:一是解放思想的問題,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都無從談起,二是關於貫徹羣眾路線的問題,結合“四羣”教育活動的不斷深入。核心問題是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更好地團結和帶領人民把我們的各項事業不斷推向前進。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集中起來,堅持下去,這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把羣眾路線堅持下去,發揚好,這就是我們幹好各項工作的基礎保障。三是關於艱苦奮鬥的問題,堅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鬥,反對享樂主義。要求每一位領導幹部要堅持發揚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精神。努力做到三句話:即當幹部為什麼、當了幹部做什麼、身後給羣眾留什麼。這就要求我們的幹部,要按照“四羣”教育活動的要求做到“三深入”。

三、抓實制度建設,促進村委會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村委會工作千頭萬緒,很多人總結認為,兩頭是總統,(即中央、村級)中間是系統(即省、市、縣、鄉),村委會雖是自治組織,但履行的工作職責而是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工作,由於地區差異,村集體經濟處於空白,導致村組幹部的待遇過低,從而,就導致了村組幹部的思想鬆懈,工作思路不清,內務管理混亂,但是,我們應有一種高度的認識,我們當村組幹部的大多數都是共產黨員,要與老百姓相比,我們或多或少都領取了一定的報酬,而老百姓呢?就説小組幹部,組長干與不幹平均一天還有4元錢的收入,而副組長還有3.33元的收入,而村委會領導多的每天40元左右,少的也有30多元,而我們的老百姓就體現不出,每一天收入知多少。

在這些複雜多變的情況下,一是確定身份,要隨時想到我們當幹部的大多是共產黨員,我們寫入黨申請書的時候是怎樣寫的,黨組織批准我們入黨後,我們在黨旗下又是怎樣宣誓的。這隻能用黨員的八條義務和八條權利嚴格履行好義務和權利。二是不能隨時計較個人得失,只能説拿政府多少報酬,幹多少事,就不講經濟待遇而言,而我們還有一種政治待遇,就算給我們的子孫後代做一點事,而在歷史上還會寫下我們光輝的一頁。三是應對複雜多變的情況,村黨總支、村委會利用支部民主生活會,村“兩委”民主生活會、專題會議和村組幹部、幾大員會議

本網推薦其他範文:

在全市鄉鎮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現場觀摩會上的發言

天寧中學在教育局黨委理論中心組集中學習會議上的交流發言

2014年度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

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在市委理論中心組學習會上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