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黨史黨課講稿

欄目: 領導講話稿 / 發佈於: / 人氣:1.24W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也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刻,重温黨史、學習黨史有特別重要的意義。2021年2月20日,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黨史黨課講稿

我們在學習黨史時,要明白三個“為什麼”。第一個“為什麼”是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第二個“為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第三個“為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同時,我們在學習黨史時,還要學習老一輩革命家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

一、中國共產黨是怎樣的黨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是不斷自我革命的一百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勇於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全面淨化黨內政治生態,堅決糾正各種不正之風,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不斷增強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在這段話裏有16個字非常關鍵,“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這四個“自我”在黨的百年奮鬥歷程中都有所體現。

黨是在自我革命中不斷完善的。

第一,中國共產黨是敢於修正錯誤的黨。敢於修正錯誤是我們黨非常重要的品格,在我們黨早期時,由於缺乏經驗,也因為當時歷史條件的侷限性,走了很多彎路,這在探索的過程中是難以避免的。我們黨勇於、敢於自我修正錯誤,突出體現在兩個《決議》中:一是1945年黨的六屆七中全會,我們黨通過了《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二是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我們黨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這兩個《決議》是我們學習黨史,把握黨史,分析黨史,理解黨史的重要依據。

在《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對黨在早期從1921年到遵義會議之前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總結。我們黨在“八七會議”後,由於錯誤地判斷形勢,產生了“左”傾冒險主義,其後果是黨的力量遭到了削弱。事實證明,在我們黨的革命過程中,以城市為中心這條路是走不通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從政治上、軍事上、組織上和思想上論述了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內容,高度評價了毛澤東同志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傑出貢獻,為黨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進一步鞏固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作了充分準備。

“左”傾路線帶來的影響,最突出的一次就是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開始長征。在長征之初,一些錯誤的軍事路線、組織路線,給黨帶來的影響非常大,所以在遵義會議上,對這些錯誤進行了修正。

《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主要是對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走的一些彎路做了闡述。我們黨在革命和建設過程中,不迴避問題,難能可貴的是敢於去正視自己的錯誤,同時也修正錯誤。

在以上兩個“歷史決議”後,我們黨均開闢了新的偉大歷史征程。在《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後,我們黨召開了黨的七大,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在這之後,中國的革命更加順利,發展得更快。在《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後,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

第二,中國共產黨的高貴品質是勇於理論創新。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黨,我們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黨產生了偉大的思想、偉大的理論。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集中成果,毛澤東思想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之後,我們黨根據新的實踐、新的時代需要,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他講得非常清楚。此外,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建設、外交、軍事等領域,都有很多新的思想。這些思想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產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繼鄧小平理論之後,我們黨根據新的實踐在黨的十四大後,開始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新的歷史背景下,我們黨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它的具體內容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繼“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之後,在新世紀,我們黨又提出了科學發展觀。2000年後,中國經濟發展迅速,與此同時也出現了許多新問題,比如,粗放的發展方式難以適應新的發展形式,所以為了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們黨提出科學發展觀。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深刻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快速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回答了實踐和時代提出的新課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在黨的百年時間裏,我們一次一次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飛躍,產生了一系列的重大的理論成果,正是因為有這些新理論、新思想,才推動了中國社會主義不斷的往前走。這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非常獨特的地方,也是我們的政治優勢。

第三,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政治本色。中國共產黨最講政治,這是我們的優勢,也是我們的傳統。講政治包括政治理想、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紀律、政治能力。在我們黨的建設裏,政治方向如果出問題了,就是系統性問題。政治問題是一個方向問題,在這方面,我們黨在歷史上是有過教訓的,比如張國燾,他的問題就是政治問題,因為他在政治方向上出了問題,所以導致他的人生道路出現重大的問題。

第四,中國共產黨非常重視完善自己的組織體系。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體系在全世界所有政黨裏是最完善、最高效的。從中央到基層都有黨的組織,我們黨之所以能做到集中統一領導,就是因為我們有完善的組織體系。在組織體系中,我們還有一支聽黨指揮的黨員幹部隊伍,這個組織體系一旦運轉起來,是非常高效的。

第五,中國共產黨的自我革命體現在不斷提升的輿論宣傳能力中。在今天,輿論宣傳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革命年代,關於輿論宣傳工作,我們有很多經驗可以借鑑。第一,要説實話。第二,要辦實事。我們怎麼宣傳的就怎麼做。其實輿論宣傳的技巧非常簡單,就是説實話、辦實事、得民心、贏主動。

我們黨之所以能在思想輿論宣傳方面越來越主動,就是堅持客觀、真相、實事求是這幾點。因為謊言最終要破產,真相一定會大白於天下。

第六,中國共產黨在不斷增強本領。我們黨非常重視能力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把我們黨的能力概括為八個方面:一是學習本領;二是政治領導本領;三是改革創新本領;四是科學發展本領;五是依法執政本領;六是羣眾工作本領;七是狠抓落實本領;八是駕馭風險本領。這八方面能力是我們衡量領導幹部的基本要素。

第七,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正風肅紀、刮骨療毒。在土地革命時期,我們黨提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在上海剛解放時,我們的解放軍戰士沒有像國民黨士兵一樣去搶佔民房,而是睡在大馬路上。習近平總書記講過,我們黨得到了中國最廣大人民支持和擁護,中國沒有一種政治勢力能夠取代中國共產黨。我們黨的執政基礎很牢固,但如果作風問題解決不好,也有可能出現“霸王別姬”這樣的時刻。我們一定要有危機意識。

百年來我們黨對自我的要求非常嚴格。我們黨為什麼要不斷自我革命?不斷自我革命就是不斷地提高自己,不斷革新自己,不斷去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在解決問題中不斷完善自己,只有這樣,我們黨才能更好擔負起歷史賦予的歷史使命。

二、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社會發生的鉅變

第一變化,從舊中國之亂到新中國之治。舊中國指的是1949年之前的中國。1840年之後,中國到底是什麼樣子?那時候,只要帝國主義殖民者來,清政府就會給點東西打發他們,不打發,這些殖民者是不會走的。在那個時期,中國不乏仁人志士進行抗爭,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救國圖存的革命運動。無論是洋務運動還是戊戌變法,這些以西方為師的革命,最終均已失敗告終。所以,一部分人意識到,在中國走西方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國社會要變革,一定要有新的革命思想,新的革命力量。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一批先進知識分子開始向俄國十月革命學習,由此,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我們在革命中探索國家的政權建設、制度建設。這一百年的時間裏,中國共產黨終於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立了自己的制度,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這個制度相配套建立了完整的國家治理體系。

對於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制度,它包含三個層面:一是根本制度;二是基本制度;三是重要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起頂層決定性、全域覆蓋性、全局指導性作用的制度。其中,黨的領導制度是我國的根本領導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共建共治共享是我國的社會治理制度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即通過貫徹和體現國家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的基本原則、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等發揮重大影響的制度。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羣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基本經濟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制度,即由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派生而來的、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的具體的主體性制度。包括我國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法治體系、黨的建設制度,以及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制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備的制度等。這些制度上接國家治理體系頂層,下連社會生產生活方方面面。

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比較,它的優越性就在於能做到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保證重點。這裏有三個關鍵詞,“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保證重點”,這三點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越性描述得非常準確。

第二個變化,從一窮二白到基本完成工業化的歷史進程。毛澤東同志在新中國成立之後説過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話,現在我們能造什麼?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各種糧食,還能磨成麪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這就是當時的現實情況。中國共產黨執政之後,要改變這種面貌,如果不改變這種面貌,我們的新的人民政權就很難穩固。所以,我們制定了“一五”計劃。在“一五”中,當時的蘇聯援助了我們156個工業項目,正是這156個工業項目基本上奠定了中國的工業基礎。

2021年,我們已經進入了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現在中國的工業已經發展起來了,世界500種主要工業品中,中國有220種產品產量位居全球第一,中國現在是名副其實的工業大國。當然工業大國不等於工業強國,我們距離工業強國還有一定差距,需要繼續努力。

第三個變化,從經濟凋敝到經濟高增長、高質量發展。在舊中國,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那時我們的工業、農業都極其落後。當時中國的糧食產量是1.5億噸,按當時的人口來計算,這點糧食遠遠不夠吃。

如今,我們在經歷了40多年的持續高速發展後,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2010年到2020年,我們的GDP總量已經是日本的近3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進入了新階段,對發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時調整,新發展理念必然帶來新發展方式的變化,我們稱之為高質量發展。在新發展階段裏,我們主要靠以下幾個要素去推動社會發展。第一,科技。科技已經在國家發展中佔據主導地位,誰掌握了科技,誰在科技上佔領制高點,在國與國的競爭中就能佔據主動。第二,經濟結構。中國的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第三,高質量發展的特徵是中高端產業結構正在形成。以往我們的產業結構是低端的,現在中國的產業結構從低端到了中高端。第四,高質量發展。現在我們正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第四個變化,從絕對貧困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貧困問題是幾千年來一直困擾中華民族發展的問題。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1978年後,我們實行改革開放,經過40多年的發展,中國經濟取得了巨大成就。黨的十八大後,我們黨實施了精準扶貧,打響了脱貧攻堅戰。2021年,我國脱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脱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鉅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此外,我們還建立了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

第五個變化,從一盤散沙到集體主義凝聚力的形成。當今世界,有兩種具有代表性的社會價值觀,一種是以西方為代表的個人主義,主張以個人為中心,強調個人利益高於國家、社會集體利益之上;一種是中國的集體主義,主張集體利益至上,強調保護個人利益,但當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發生衝突時,個人利益要服從集體利益。這兩種絕然相反的社會價值觀,不僅折射出中西方不同的社會文化和社會制度,而且也表現為各自不同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

在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大力弘揚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其根本原因是讓人民凝聚在一起,團結在一起。可以這樣講,長期以來,我們黨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重大危機面前,在社會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正能量作用。

第六個變化,從民族悲觀論到民族自豪感的深刻變化。

民族自信,是一個民族對自己國家治理能力和發展前景的高度認同和信任。一個高度自信的民族,背後是一個繁榮強大的國家。與之相反,一個缺乏自信的民族,背後一定是一個衰敗落魄的國家。

1934年8月27日,《大公報》發表社評《孔子誕辰紀念》説:“民族的自尊心與自信力,既已蕩焉無存,不待外侮之來,國家固早已瀕於精神幻滅之域。”就當時一部分國人而言,自卑的情形確實是存在的。幾乎在同一時期,魯迅先生寫下《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嗎》一文。他説,從古至今都有不失自信力的中國人在,他們就是“中國的脊樑”。

抗日戰爭的勝利,洗雪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恥辱,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奠定了新中國的大國地位。正如彭德懷同志所説:“帝國主義在東方架起幾門大炮就可以征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在經濟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我們的社會長期穩定,這兩大成就在全世界都是很難見到的。中國不僅僅自己發展起來,這幾年我們也為世界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的發動機和穩定器。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發,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增長乏力,但中國卻可迅速走出危機。

中國正在不斷深化改革開放,擴大對外開放,內需潛力不斷釋放,新動能逐步增強,宏觀經濟指標保持穩定,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輻射和帶動周邊及一大批國家的聯動發展,使全球經濟發展更加平衡。中國逐年加大對外直接投資規模,蟬聯全球第二大投資國地位,佔全球外國直接投資規模的比重超過10%以上。改革開放使得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中國製造給全球消費者帶來了諸多實惠。中國消費市場成為主要經濟體中增長最快的市場,中國市場為全球經濟發展創造了巨大空間。

中國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同樣備受國際社會關注。國際人士這樣評價中國的發展:“中國的發展故事,值得世界認真傾聽,值得其他國家認真學習。”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髮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積極為世界各國提供全球性公共產品。在改革開放中逐步發展起來的中國,以負責任大國的擔當,逐漸由國際公共產品的受益者,發展為國際責任的承擔者和全球性公共產品的提供者。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供不應求的情況,中國率先提出並大力推動的“一帶一路”倡議,旨在構建新型全球化發展模式和路徑,強調平等互利與共商共建共享。中國致力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全球治理新思維新模式,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建設等,極大地推動了世界的進程和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説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這裏所説的自信,指的就是中國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高度認同以及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信念。黨史學習教育根本意義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