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回顧黨史,不忘初心,共築中國夢黨課講稿

欄目: 領導講話稿 / 發佈於: / 人氣:2.8W

回顧黨史,不忘初心,共築中國夢黨課講稿

回顧黨史,不忘初心,共築中國夢黨課講稿

按照《XXX“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實施方案》要求,今天我在這裏給大家講一堂黨課,主題是回顧歷史,堅定理想信念,通過與大家一起交流,進一步深化思想認識。

共產黨成立的大背景。1918年10月,“五四”運動的主要領導者李大釗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庶民的勝利》等文章,歌頌俄國工人階級的勝利。1919年春,北京爆發了學生示威五四運動。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發起組建立,成為各地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1920年秋,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等成立武漢共產黨早期組織。同年秋,毛澤東、何叔衡等在湖南組建共產黨早期組織。王盡美、鄧恩銘等在山東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同年冬,施存統、周佛海等在日本東京建立旅日共產黨早期組織。1921年春,廣州建立共產黨小組;同年春,在法國的中國留學生也建立了旅歐共產黨小組。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宣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中共一大會通過的黨綱共15條,吸取了國內黨小組黨綱並參考了俄、英、美共的綱領,規定了黨的奮鬥目標、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和黨的紀律,大會還通過《關於當前實際工作的決議》,確定黨成立後的中心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會議選舉陳獨秀、張國燾、李達組成中央局,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中共一大的召開,標誌着中國有了一個完全新式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行動指南、以實現共產主義為目標、全國統一的工人階級政黨,自此我國的革命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中國共產黨的產生是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近代中國革命的一個轉折點,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偉大開端,她的成立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首先,中國革命從此有了一個新的領導力量和領導核心。中國革命不再由資產階級領導,而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來領導了。其次,有了新的指導思想和新的革命綱領。有了馬克思馬克思主義這個鋭利的思想武器,有了明確的奮鬥目標。再次,有了發動羣眾的好方法。有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聯合一切革命人民的戰略和策略。最後,有了新的道路和前途。 通過建立人民民主專政,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道路,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開。陳獨秀、李達、張國燾、鄧中夏、蔡和森、張太雷、向警予、羅章龍等參加,代表黨員195人。大會規定了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共產主義;最低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大會還指出了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是民主革命的動力。第一次明確的提出了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各族人民的革命鬥爭指明瞭方向,制定了第一部《中國共產黨章程》。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就把領導工人運動作為黨的中心工作,並建立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黨的領導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員罷工為起點,掀起了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個高潮,在持續十三個月,罷工鬥爭達187次之多,參加罷工人數30萬人以上,在這期間,各地先後建立100多個工會。但工人運動受到了北洋軍閥和帝國主義的色結鎮壓,尤其是震驚中外的二七慘案,林祥謙、施洋烈士寧死不屈慷慨就義,工人運動也從此轉入低潮。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開,大會接受共產國際執委會關於在中國實行國共合作的決議,正確地分析了孫中山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民主主義立場,以及把國民黨改造為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聯盟的可能性。黨的“三大”關於實行國共合作的政策是正確的。第一次國共合作於1924年1月12日在廣州開幕。共產黨人李大釗、毛澤東、譚平山等出席了會議。大會通過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從而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這樣,國民黨就由資產階級的政黨開始轉變為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民主聯盟。大會同意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1925年1月的中國共產黨第四次代表大會,這次會議的氣氛是傾向注重城市工作。在這個時候,國民黨走到了交叉路口。孫中山病逝,1926年3月,蔣介石對統一戰線進行破壞。國民黨內部,他使用陰謀制服汪精衞。20年代中期最麻煩的問題是,共產黨怎樣才能從統一戰線中獲益而同時又能保持自己的獨立性。1926年2月,毛澤東在廣州發表了《中國社會各階段的分析》、《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毛澤東把農民劃分為貧農70%、中農20%和富農10%,作為社會科學的劃分。共產黨在風雨飄搖的武漢召開了第五次代表大會。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或影響下的北伐軍兩萬多人,周恩來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誌着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人民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1927年10月上旬,毛澤東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從此開闢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這是中國革命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無產階級及政中國共產黨一定要在農村建立一支正規部隊,這不是歐洲或上海所理解的馬克思主義。自1927年國共兩黨分裂後,毛澤東拿起了槍,五四運動在井岡山收穫了它的第一個真正的政治果實。毛澤東真正的創造性在於他把三樣東西結合在一起:槍、農民武裝和馬克思主義,軍隊比做魚,而老百姓是水。一

1928年4月,朱德抵達井岡山、陳毅、林彪組成了一支10000人的軍隊。共產黨的武裝力量才開始為世人所知,毛澤東總是樂於制定宏觀的戰略,而把具體的戰術行動交給別人。彭德懷將軍和他的隊伍於1928年12月來到了井岡山。

1927年8月至1928年底。黨主要是發動和領導各地武裝起義,創建工農紅軍和農村根據地,革命力量得到了初步的恢復和發展。八七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結束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在中央的統治,撤銷了陳獨秀總書記的職務,選舉了臨時中央政治局;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並把發動農民舉行秋收起義作為當前黨的最主要的任務。

1929年1月到1931年9月,各地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有了很大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基本形成。在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特別是在紅四軍轉戰贛南、閩西的實踐中,毛澤東逐漸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的理論,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典範,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的重大發展,標誌着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

在1931年冬,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制定了憲法大綱。廣大的根據地紛紛進行了土地的改革和根據地建設,成為了我們黨堅持武裝革命的堅實基礎。

從1930年底到1932年冬,毛澤東、朱德、陳誠以靈活的作戰方針粉碎了國民黨的四次圍剿 。1933年9月,蔣介石對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五次軍事圍剿。這時,王明“左”傾機會主義在紅軍中佔據了統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澤東的正確建議,用陣地戰代替游擊戰和運動戰,用所謂“正規”戰爭代替人民戰爭,使紅軍完全陷於被動地位。經過一年苦戰,終未取得反“圍剿”的勝利。最後於1934年10月倉促命令中央領導機關和紅軍主力退出根據地,開始長征。

1935年1月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王明“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標誌着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毛澤東在遵義也成了中國共產黨的領袖。博古在會上作報告,周恩來作報告,然後是毛澤東發言批評最近的軍事路線,而王稼祥表示支持毛澤東的立場。極為重要的是周恩來後來轉向毛澤東這邊,“他一直都是正確的,我們應當聽從他”。周恩來對毛澤東作了這樣的評價,他還讓出自己在軍事委員會的職位並敦促讓毛澤東任軍委的指揮。遵義的12天改變了長征面貌,使這次慘敗的軍事撤退轉變成為着民族和革命雙重目的的政治宣傳。這也使中國革命從莫斯科的影子中擺脱出來,變得明朗了。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併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挑起戰爭衝突,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衝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抗日戰爭時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族革命戰爭,它的主要打擊對象是日本帝國主義和漢奸賣國賊。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採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團結了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共同抗日。紅軍改編為第八路軍,正式成為中國全部武裝力量的一部分。

1942年2月到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進行了一次全黨範圍內的整風運動。延安整風的目的是要在全黨樹立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此次大會是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它實現了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黨的路線的基礎上的團結,為抗日戰爭和民主革命的勝利做了充分的準備。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軍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里號軍艦上舉行。抗日戰爭的勝利代表着中國的抗戰,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反對外敵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的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抗日戰爭時期是中國共產黨成熟時期,中國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大發展,為民主革命在全國勝利奠定了基礎。中國的抗戰,促進了亞洲和世界各國人民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為他們提供了寶貴的鬥爭經驗。

在抗日戰爭勝利之際,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兩黨就中國未來的發展前途、建設大計在重慶進行的一次歷史性會談。從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經過43天談判,國共雙方達成《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重慶談判及達成的《雙十協定》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和平、民主、團結的希望和曙光。

雖然國民黨統治集團違背全國人民迫切要求休養生息、和平建國的意願,在1946年6月底全面撕毀《雙十協定》,發動了旨在消滅人民革命力量的全面內戰。

1947年6月底,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陳謝兵團挺進豫陝鄂邊區,陳粟華東解放軍進攻豫皖蘇地區。三軍成品字陣勢,馳騁中原。人民解放戰爭進入反攻階段。

遼瀋戰役是第一個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發起,到10月1日,東北野戰軍一部分主力進抵錦州城下。10月10日,共五個縱隊在塔山等地成功地阻止了國民黨援軍的“東進兵團”和“西進兵團”。10月9日發起攻擊,15 日克錦州,全殲守敵10萬餘人。隨後,被困長春的國民黨第60軍於10月17日起義,新編第7軍也放下武器投誠。21日,長春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東北野戰軍在新立屯、黑山地區全殲廖耀湘兵團10萬人。11月2日,直下瀋陽、營口。遼瀋戰役至此勝利結束,東北全境解放。在遼瀋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傷亡6.9萬人,殲滅國民黨精鋭部隊47.2萬餘人。

淮海戰役是第二個戰役。1948年11月6日至22日為第一階段,華東野戰軍在碾莊圩地區殲滅黃百韜兵團10萬人,中原野戰軍也對徐州形成戰略包圍。11月23日到12月15日為第二階段。中原野戰軍及華東野戰軍一部,在宿縣西南的雙堆集地區包圍並殲滅黃維兵團11萬人。華東野戰軍主力在杜聿明指揮的徐州國民黨軍3個兵團25萬人向西突圍時,將這股敵人合圍於永城東北的陳官莊地區,並殲滅其中的孫元良兵團約4萬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為第三階段。華東野戰軍發起對杜聿明部的總攻,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10個軍約20萬人。淮海戰役歷經66天,我軍傷亡11萬餘人,殲敵55.5萬人,使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基本上解放。

平津戰役是最後一個戰役。1948年11月29日發起。從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軍先打兩頭,後取中間,首先攻克西線的新保安、張家口;在東線,1949年1月15日,全殲國民黨守軍13萬餘人,解放天津。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勝利結束。平津戰役歷時64天,人民解放軍傷亡3.9萬人,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52萬餘人,使華北地區除太原、大同、新鄉等少數據點及綏遠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獲得解放。

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國民黨維持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全國解放的基礎。

1949年3月5日-13日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舉行,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34人,候補中央委員19人;列席會議的11人,由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組成的主席團主持了此次會議。七屆二中全會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召開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會,會議做出的各項政策規定,會議強調了要加強黨的思想建設,防止資產階級思想侵蝕黨的隊伍,有預見性地提出了防止“糖衣炮彈”進攻的重大問題,並進一步提出了“兩個務必”的重要思想。不僅對迎接中國革命的勝利,而且對新中國的建設有重大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國共產黨及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等單位的代表(含候補代表)共622人蔘加了會議。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為五星紅旗;國歌為《義勇軍進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定都北平,北平改名為北京;紀年採用世界公元;10月1日為國慶節。毛澤東在會議上宣佈,在普選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之前,人民政協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會議還決定在北京天安門前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並於9月30日舉行了奠基典禮,毛澤東主席宣讀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文。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中國歷史開始了新的紀元。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黨的歷史也由此揭開了新的篇章。

同志們,回顧黨的光輝歷史,我們心潮澎湃,展望黨的偉大事業,我們豪情滿懷。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地堅強領導下,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開拓創新,搶抓機遇,埋頭苦幹,為實現我鎮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將XXX打造成XXX更合理,XXXX更完備,XXXX更優美的特色小城鎮,中國滑菇之鄉,成功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省級生態鎮、省級電商鎮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