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多篇)政協常委代表在政協常委會會議上的發言材料

欄目: 代表發言 / 發佈於: / 人氣:2.76W

(多篇)政協常委代表在政協常委會會議上的發言材料

政協常委代表在政協常委會會議上的發言材料彙編(13篇)

深入推進強科技行動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

近年來,雖然我市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xx建設區域中心城市、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目標任務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對此我建議:

一是在培育創新主體上激發新活力。要持之以恆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支持企業承擔科技重大項目,激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讓科技創新離需求更近、離實用更近、離產業更近。二是在產業轉型升級中賦予新動能。要依靠科技創新鞏固提升支柱產業,“一業一策”實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不斷拓展我市集成電路封測、智能終端製造、數據信息等電子信息產業優勢。三是在突破關鍵技術上取得新成效。要突出重點產業做大做強,梳理完善重點產業鏈上下游核心關聯企業、創新資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健全“鏈長制”科技服務體系,扶持“鏈主”企業長遠佈局,努力在集成電路、裝備製造等領域攻克一批關鍵技術難題。四是在科技合作交流中催生新效益。要健全產學研工作機制,建立由市級領導召集,科技部門牽頭,發改、財政、教育、工信、科協、高校院所等部門單位負責人蔘加的合作機制,促進部門之間的溝通與資源共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重塑符合xx實情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當前,全市大抓工業的產業導向鮮明,新型工業化發展已達成共識,重塑工業新優勢,走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未來可期。對此我建議:

重塑傳統產業新優勢。圍繞建設“集成電路封測產業聚集區”“先進製造業轉型升級示範區”目標,爭取將xx納入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在西北地區的戰略備鏈首選地、先進製造業轉型升級國家重點扶持地。培育新興產業新優勢。依託全市37户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加快xx等重點項目達產達效,推進產業集羣化發展。強化數字化賦能產業新優勢。積極爭取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政策支持,加大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研發、製造等各環節的深度應用,積極推進中小企業“上雲用數”“設備換芯”“生產換線”,大力發展基礎零部件智能裝置、通用智能裝備等新型智能製造裝備產業,推動智能工廠和智慧供應鏈建設。增強創新驅動新優勢。完善校企交流合作機制,充分利用xx省“集成電路製造材料創新聯合體”“高檔數控機牀產業鏈創新聯合體”等省級以上技術研發平台作用,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把高校的學科優勢、成果優勢轉化為企業的人才優勢、創新優勢,提升創新賦能水平。

推動縣域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民營經濟在優化縣域經濟結構、發展特色產業、擴大就業、城鄉居民增收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建議提升金融服務效能。加大特色產業貸款投放量,加快特色產業貸款的推薦、辦理進度,發揮風險補償金的作用,放大縣擔保公司的擔保基金額度。抓住省級財政對創業貸款的貼息利好政策,不斷擴大創業貸款的覆蓋面和調動羣眾創業的積極性,同時要降低“准入”門檻,有效擴大創業貸款的受益羣體範圍。支持企業創新發展。支持培育創新型小微企業,加強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完善並依託中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公共技術服務平台、人才培訓基地、創業孵化基地,打造一批資源共享、具有特色服務功能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政策措施,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則,大力引進與全市產業關聯度高、互補性強、成長性好、附加值高的大項目、好項目。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全面落實幹部聯繫幫扶民營企業機制,積極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大力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在民營企業手續辦理、市場準入等方面提供全程化服務。依法保護企業字號、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杜絕利用公權力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

有效提升二次消費水平助推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文旅業界普遍將景區門票以外的消費,統稱為二次消費。隨着文旅產業迭代升級,其已成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對此我建議:

一是要轉變新的發展理念。文旅產業的二次消費點主要在日漸興起的文旅新業態,“新”首先在於推動發展的思維方式之“新”。這就要求我們汲取優秀經驗的同時,應加強對關鍵問題的深度研究和專業培訓,從而全方位提升推動文旅二次消費的專業能力。二是要抓好新的產業項目。要充分發揮xx文投公司的引領作用,深化與省文旅投資集團等文旅運營商的合作,用市場化手段謀劃運營活動,開拓消費增量,提升遊客粘性,拉長旅遊時間。要充分發揮生態等資源優勢,打造“醫藥養健遊”一體化的產業集羣,讓“夕陽紅”團隊來我市駐足康養。要抓住產業新“風口”,深挖三國、伏羲等文化資源,整合文博場館、工業遺產、文化遺存,吸引青年羣體來xx觀文品史。三是要採取新的引流方式。既要持續加強與新媒體合作,又要引導遊客自發傳播,還要精準策劃城市話題。四是要構建新的變現模式。一方面要開發特色文旅產品,一方面要推動文旅消費與其他消費融合及再造文旅消費場景。五是要營造新的旅遊環境。這就要求持續優化城市環境,完善文旅服務設施,同時不斷提升消費體驗。

大力推進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

如何進一步完善機制,推動基層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需要認真探索研究的重大課題。建議要聚焦三類問題,提高基層協商選題的準確性。人民政協可以開展協商的內容涵蓋經濟發展、民生保障、社會管理等各領域,如何從中精選“黨政所需、羣眾所盼、政協所能”的議題,決定基層協商的成效。聚焦三類問題選擇協商議題,一是事關發展大局的問題,二是事關民生期盼的難題,三是事關政協所能的課題。要突出三個關鍵,提高基層協商調研的科學性。必須把調研放在協商之前,做到不調研不協商。調研中要堅持三項原則,一是時間上突出超前性,二是方法上突出靈活性,三是作風上突出務實性。要吸納六方意見,擴大基層協商人員的廣泛性。建議基層黨政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同志直接參與,邀請人大代表、黨代表和鄉賢名人蔘與協商,以及羣眾代表廣泛參與。要完善三項機制,提高基層協商成果的價值性。大力推進基層協商成果轉化,一是完善成果報送機制,二是完善跟蹤督辦機制,三是完善反饋通報機制。要做到三個結合,提升基層協商部門的聯動性。一是與基層社會治理相結合,二是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相結合,三是與基層黨建工作相結合。

關於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的幾點建議

要着力調整設施農業佈局。一是堅持以“果菜畜藥高品質現代化特色農業先行區”建設為方向,着力構建佈局科學、用地節約、智慧高效、綠色安全、保障有力的現代設施農業發展格局。二是推動設施農業發展全面升級。支持龍頭企業與專業大户、家庭農場、合作社有效對接,培育和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形成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產業鏈。三是突出產業規模效應。通過品牌嫁接、資本運作、產業鏈延伸等方式,培育更多國家級、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要着力提升技術裝備水平。一是有序推進老舊設施大棚改造提升。二是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三是抓好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積極融入國家冷鏈物流骨幹通道網絡,提升農產品冷鏈物流和“菜籃子”應急保供能力。

要着力加大財政金融支持。一是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搶抓5年過渡期重大政策機遇,充分利用有效資金,整合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撬動各方資金投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加大重點項目獎補力度。三是進一步拓寬現代農業融資渠道。四是創新涉農金融產品。

要着力強化要素投入保障。一是加強農業科技應用推廣。二是加快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三是加強人才隊伍培訓。四是加大涉農專業大學畢業生的招錄力度。

完善人口服務體系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在持續推進我市由人口大市向人力資源強市轉變,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人口環境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此我建議:

一是完善服務機制,形成工作合力。以“一老一小”重點人羣健康服務為重點,進一步健全完善覆蓋全生命週期的人口服務體系,切實加強基層服務管理體系建設,着力提升養老托育功能和公共服務水平。二是強化政策支持,激發生育意願。着眼“生”和“育”,進一步完善生育政策體系。三是分類精準施策,提升托育水平。進一步強化政府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監督保障職能,健全完善政策體系、標準體系和服務體系。四是堅持規劃引領,加強養老服務。科學制定全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規劃和應對策略,加快建立居家醫養、社區醫養等多層次的醫養結合服務體系,為老年人羣提供標準化、個性化、多樣化、精準化醫養結合服務。五是統籌城鄉發展,提升公共服務。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向城鎮聚集,進一步強化民生服務保障,切實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對人口集聚和吸納的有效支撐。六是發展特色產業,促進就業創業。堅持以主導產業為抓手,延長延伸產業發展鏈條,大力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揮優勢,加快提升產業發展層級。

強化教育資源配置統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羣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不斷擴大,我市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仍然突出,特別是農村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足,小班額問題依然存在。對此我建議:

要優化學校佈局,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一是深入調查研究。結合新型城鎮化進程、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等各類動態變化因素,納入學校佈局調整規劃方案。二是優化學校佈局。探索以城鎮義務教育學校和鄉鎮標準化寄宿制學校為主體,鄉村小規模學校為補充的城鄉義務教育學校佈局結構,形成城鄉互補、均衡一體發展的新格局。三是加快城鎮教育資源擴容提質。按照學齡人口變化趨勢,在新城區開發建設、老城區改造等方面優先考慮教育發展和資源拓展。要強化資源配置,促進校際均衡發展。一要科學建設佈局,二要健全服務功能,三要探索高效管理模式。要搭建交流平台,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一是加強聯盟辦學。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優化辦學模式,探索實踐義務教育聯盟辦學。二是加強城鄉結對。三是加強校際合作交流。要加強隊伍建設,促進教育內涵發展。一是加強教師隊伍管理。引導優秀教師有序流動、城鄉互動、學科聯動。二是提升教師整體素質。建設一支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三是提高教師地位待遇。

加快推動全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我市公立醫院發展與衞生健康事業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特別是人民羣眾不斷增長的健康保健需求不相適應的矛盾日益突出。對此我建議:

一是進一步理順工作體制機制。堅持把加快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改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強化政府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和監督責任,建立重點改革任務定期統籌調度以及清單管理制度。二是進一步加快人才擴容提質。健全完善編制調整機制,合理確定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有效解決因編制不足留不住高層次人才等突出問題。三是進一步加大重點專科建設。堅持以市域內致病率高、致死率高、外轉率高的疾病為重點,開展新技術、新項目創新和重點學科建設,不斷提升臨牀專科服務能力和醫療質量安全水平。四是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加快xx省南部區域醫療中心、區域公共衞生醫學中心和x東南中醫藥傳承創新等中心建設,形成臨牀重點專科羣,集中力量開展疑難危重症診斷治療技術攻關,整體提升我市醫療科研及診療服務能力。五是進一步加快智慧醫院建設。進一步發揮5G、人工智能等現代化信息技術重要作用,利用互聯網技術不斷優化醫院醫療服務流程,為患者提供預約診療、移動支付等便捷服務。

加強城市小區黨組織建設提升城市基層治理能力

針對目前城市小區黨組織建設現狀,總結小區黨組織在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效能方面的經驗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我建議:

一是理順組織架構。建設以小區黨組織為“主心骨”,居民小組、業主委員會為紐帶,物業服務企業為依託,小區居民為主體的小區治理體系,明確“1+3”黨建引領小區治理組織架構,強化小區黨組織領導政治功能。二是配強黨組織書記。按照“有能力、有威望、有公心、有熱情”的“四有”標準,嚴把小區黨組織書記人選關口。三是建好黨建陣地。將黨支部建在居民小區,黨小組建在網格、樓棟院落,黨員作用發揮在樓棟單元。四是打造紅色物業。大力實施紅色物業工程,在物業服務企業中成立物業企業黨支部,對未成立業主委員會的居民小區,進一步加大黨員排摸力度,確保業主委員會應建盡建。五是創新治理模式。推行“雙線雙辦雙評”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模式。六是推行網格化管理。完善幹部、黨員、志願者等包網聯户機制,構建高效的“社區黨委—小區(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户”組織架構和服務格局,實現小區治理精細化精準化智慧化。七是搭建議事平台。在居民小區分別成立黨組織和居民小組,有條件的小區建立健全小區黨組織、小區居民小組、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議事協調機制。

提升縣城綜合集聚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近年來,我省城鎮體系結構更趨合理,縣城綜合承載力持續增強,但城鄉融合發展總體面臨城鄉要素流動不順暢、縣城產業集聚發展能力不強、公共資源配置不合理等問題。為此建議:

一、構建現代城鎮體系增強縣城集聚力

加快構建“xx都市圈+省域經濟副中心+中心城市+縣城+重點鎮”的現代新型城鎮體系。高質量做強xx都市圈。充分發揮xx各縣城作用,發展一批承接都市圈功能疏解、產業與人口集聚承載力較強的衞星縣城。加快省域經濟副中心及xx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把握中心城市定位,以產業集聚為重點提升城市發展能級,以產業合理佈局推動區域內縣域經濟發展,形成多節點、多特色、多功能的縣域。推進縣域內城鄉融合。以推動縣域經濟繁榮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推進縣城、中心鎮建設,培育專業特色鎮,建成一批縣域副中心。實施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行動,建設綠色宜居韌性智慧縣城。加強完整社區建設,打造“十五分鐘社區生活圈”。

二、強化縣域特色差異化產業集聚力

提升產業平台功能,依託產業集聚區、農民工返鄉創業園等平台,重點支持發展縣域特色產業集羣。從產業主體培育等方面突出特色錯位發展,增強縣城產業支撐力。

建設一批特色製造業強縣。圍繞製造業基礎較好的縣域,強化科研院所協作攻關,延伸產業鏈條。圍繞產業鏈配置創新鏈,圍繞創新鏈提升價值鏈,推動傳統產業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向中高端躍升、向精深加工邁進。高質量編制農業強省規劃,打造一批特色農業強縣。強化農業優先發展,夯實“xx糧倉”基底,做強現代農業園區,加快形成農業龍頭企業牽引帶動的產供銷“接二連三”融合發展格局。特色文旅興縣。發揮“xx旅遊名縣”示範引領效應,共推文化強省、旅遊強省建設成勢見效。發揮縣域經濟、鄉村振興等各類省級先進縣的示範作用,形成城鄉融合強大合力。引導特色產業向縣城集聚。建立省統籌、市協同、縣主體的協調機制,持續完善產業配套設施,提升縣城產業集聚能力。支持縣城發展特色產業,帶動更多企業發展。

三、提升縣城建設和公共服務集聚力

立足交通、區位、產業和人口流動趨勢,科學把握縣城建設發展客觀規律,強化規劃設計,破除人才、資金、土地等要素制約,為縣城建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以提升縣城建設和公共服務集聚力為重點,提高縣城引領城鄉融合發展的能力。

堅持縣城是行政、商業和文化的有機生命體,全力做強做優縣城,打造生態城郊,承接鄉鎮轉移人口。挖掘縣城歷史文化價值,保護與利用街巷古道、古樹名木、遺址遺存,形成有故事的縣城與傳統村落。根據各縣城文化歷史特點進行產業佈局和人居環境、空間結構、社會治理改善。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佈局引領縣城發展完善基礎設施體系,搭建智慧縣城平台。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打造舒適安全韌性縣城。建立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機制。完善縣城商業服務體系,推進“健康xx”縣城行動。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讓縣城吸引人、留得住人。

抓好兩端暢通中間推進城鄉醫療衞生資源均衡高效配置

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對我省推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高效配置作出系列部署要求。優質醫療衞生資源總量不足,城鄉醫療衞生資源分佈不均等問題是我省衞生健康工作的痛點、難點。為此建議:

一、強化一體設計,突出融合聯動,統籌配置醫療衞生資源

堅持“一盤棋”統籌推進。強化省級統籌、市負總責、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建立各級黨委城鄉醫療衞生工作領導體制機制。支持羣團組織、社會組織等積極參與城鄉醫療衞生事業發展。堅持“一攬子”政策支撐。及時出台xx省促進城鄉醫療衞生體系健康發展指導意見,在醫保付費等關鍵環節和人、財、物等重點要素上給予政策支撐。堅持“一竿子”督促指導。建立城鄉醫療衞生體系健康發展督導評估機制,統籌考慮資源稟賦、功能定位、發展基礎等因素,科學設置考核指標。

二、用好關鍵一招,再塑體制優勢,均衡配置醫療衞生資源

優化城鄉醫療衞生機構佈局。按照因地制宜、先立後破的原則,加強縣域資源整合和優化配置。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城鄉醫療衞生資源,從注重機構全覆蓋轉向更加註重服務全覆蓋。重點依託兩項改革後的縣域副中心、中心鎮、特色鎮,按照國家二級綜合醫院標準規劃佈局縣域醫療衞生次中心。強化城鄉醫療衞生服務功能。組建以縣級醫院為龍頭、縣域醫療衞生次中心為樞紐、鄉鎮衞生院和社區服務中心為支撐、村衞生室為網底的“一體化四級協同”醫療衞生服務體系。逐步將符合條件的公辦村衞生室,轉為鄉鎮衞生院延伸舉辦的村級醫療服務點。力爭常住人口超過5萬人或服務半徑較大的縣,至少有1所縣級醫院達到二級甲等醫院醫療服務能力。鄉鎮衞生院全面提升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村衞生室強化基本醫療服務功能。推進城鄉醫防融合協同發展。建議推廣xx模式,大力實施全民健康工程,持續推動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從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轉變、從依靠衞健系統向社會整體聯動轉變。

三、深化“三權賦能”,打破要素梗阻,高效配置醫療衞生資源

推進縣域內醫療衞生機構一體化管理,建設更富效率的城鄉醫療衞生體系。賦予人事權。優化縣域醫療衞生機構編制管理政策,探索“崗編適度分離”管理方式改革試點和“縣招鄉用”“鄉招村用”試點。探索把45歲以下的鄉村衞生人才隊伍,全部納入大專學歷層次教育。賦予幹事權。全面將公共場所衞生許可等8項行政許可下放至縣(市、區),探索下放“兩病”認定權限,統一“兩病”用藥目錄。推動縣域內醫療、公衞管理同質化,推行縣域內人口信息、電子病歷、電子健康檔案和公共衞生信息互聯互通共享,推進“公益一類保障、公益二類管理”補償機制和“兩個允許”激勵機制改革試點,實行競聘上崗,激發幹事活力。賦予財務權。落實政府投入保障主體責任,尤其是加大對鄉村醫療衞生機構投入。健全完善醫共體內上下協調、平衡互利的收入管理、資金結算、績效考核、薪酬分配機制,實現縣鄉醫療機構財務統一核算。

發展生態健康農業推進和美鄉村建設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內涵十分豐富,其中,發展生態健康農業非常具有前瞻性、挑戰性。我省鄉村地域廣袤,農業資源富集,發展生態健康農業,基礎紮實、未來可期。為此建議:

一、功能導向、統籌佈局,充分發揮生態健康農業對和美鄉村建設的引領作用

生態健康農業具有明確的方向性,以統籌合理佈局引領全x農業提質增效、和美鄉村成勢發展。

規劃保護一批農業主體功能區。將耕地連片集中、生態優良、農業產業基礎和生產條件較好的區域,建設成為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列入基本農田保護區,劃定為農產品主產區,打造更高水平“xx糧倉”。嚴格保護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落實管護責任、制度和措施。

規劃建設一批生態農場。在全x分區域遴選培育一批現代高效生態健康農業市場主體,總結推廣一批建設技術方案,探索構建一套發展扶持政策,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規劃建設一批田園綜合體。打造一批以特色產業為基礎、以傳統文化為支撐、以休閒旅遊為紐帶、以康養療愈為亮點的農文旅融合田園綜合體,構建生態為底、生產為基、健康為要、治理為上的三產聯動新型鄉村產業發展體系。

二、多向發力、融合發展,充分發揮生態健康農業對和美鄉村建設的支撐作用

生態健康農業具有鮮明的安全康養特質,結合全省五大經濟區實際,突出“生態+”“健康+”多種功能模式,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鄉村和美髮展。

推行“農業+生態”模式。以生態治理為先導,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大力發展循環農業,培育一批有機農業、生態農業大縣。推動先進農機裝備等項目實施,加快高效設施農業智能化應用發展,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推行“農業+健康”模式。打造集生態、特色、營養、高值為一體的“xx健康”農產品品牌。引育一批帶動力強的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大力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以及功能性農產品。實行農產品源頭管控、過程監管、質量追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推行“生態+健康”模式。加大對特色農產品保健、藥用等功能性研究,發展一批健康食藥材基地、生物醫藥製造基地。統籌各地生態環境、地域文化等資源,升級“民宿養老”模式,推出“認養農田”“互聯網+醫療照護”等新項目,打造“候鳥式”“旅居式”等複合型鄉村住養遊新業態。

三、科學指引、綜合施策,充分發揮生態健康農業對和美鄉村建設的促進作用

生態健康農業具有強大的“聚合”功能,充分用好省級“指揮棒”,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和美鄉村建設。

加強工作部署。生態健康農業是現代農業發展、和美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應納入全省戰略一體推進。

加強分類指導。針對農產品主產區縣城、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城等不同特徵,按照“一縣一策”的原則,指導各縣深入研究、科學確定本地區發展定位,做大做強生態健康農業。

加強政策支持。制定生態健康農業發展中長期戰略規劃,着力破除體制機制弊端。探索建立鄉賢返鄉創業激勵保障機制,發揮鄉賢服務生態健康農業作用。健全農村金融服務組織架構,支持政策性金融完善拓展業務邊界和產品創新。強化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