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一村一品自查報告

欄目: 自查自糾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22W

目錄

一村一品自查報告
第一篇:2014年度一村一品資金自查報告第二篇:“一村一品”調研報告第三篇:“一村一品”發展調研報告第四篇:關於一村一品農業的調查報告第五篇:一村一品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2014年度一村一品資金自查報告

2014年度一村一品資金自查報告

縣農業局:

科蒙鄉接到貴局《關於檢查2014年一村一品資金落實情況的通知》的通知後,及時召開黨政班子及相關人員專題會議,對自查工作進行了立即部署和明確分工。經查,我鄉2014年一村一品資金10萬元,已全部用於尼勒克縣鴻星洋葱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現將管理使用情況報告於後:

一、項目基本情況

根據合作社自身管理要求,合作社內設生產技術、檢測、市場營銷、財務室、日常事務辦公室等機構,建立和完善內部管理機制,如:合作社崗位責任制度、合作社財務管理制度、合作社現金管理制度、合作社財務開支審批制度。同時按照社員的集中程度,,提升經營管理效率。在股份設置與利益分配上,我社綜合考慮了洋葱的種植規模、經營水平、科技效能和洋葱農入社的經濟承受能力等因素,全社共計5股,註冊資金2500元;全社社員(包括髮起社員)為200人,每個社員(含法人)都要認購股份,每人最少入股股金不得少於100元。該合作社洋葱種植面積2014畝,並於2014年辦理商標“吉仁台”,在2014年辦理產品綠色認證。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項目完成情況及成效

項目於2014年12月開始動工,2014年5月結束。項目嚴格按照計劃進行,圍繞一村一品發展,着力打造集收購、加工、儲藏、保鮮、運輸、銷售、配送、監管、服務為一體的現代農產品物流體系,加強對有加工、儲藏、運輸、銷售帶動能力的農民專業大户自行開展的小型農產品儲藏和加工業發展的扶持,培育一批一村一品發展帶頭人,完善一村一品產業化經營體系。及研究決定由合作社成員去外地學習考察費24000元,用於秋後洋葱的包裝購置編織袋費用26500元,宣傳該合作社的產品宣傳材料費9500元,尼勒克縣鴻星洋葱專業合作社組織社員參加科學種植,優良選中、病蟲害的預防等方面的學習綜合費用6000元,租車費8000元,該合作社的大棚維修26000元。以帶動我鄉經濟發展。

三、自查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自查,其項目資金不存在挪用、截留等違規、違紀的現象,資金使用公開、透明,未發現其他問題。只是培訓時間短,經費不足,覆蓋面小。

四、對於問題的處理情況

1、對於培訓資金短缺,將爭取上級支持和通過發展蔬菜、開發森林資源的收益陸續解決。

2、進一步加強對培訓人員的後續資助,並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培訓覆蓋面。儘可能的吸收廣大羣眾。建立完善管護制度,使得培訓取得實效。

以上報告,請核查。

科蒙鄉人民政府

2014年6月3日

第二篇:“一村一品”調研報告

發展“一村一品”增加農民收入——龍門鎮觀山村發

展茭白產業的調研報告

2014年5月12日 為了更好的瞭解一村一品發展狀況,掌握第一手資料,切實關注感受一村一品給家鄉帶來的變化,並進一步提高自身社會實踐能力,特此利用假期時間,在村委會幹部的協助下通過走訪部分農户,對本人所在的龍門鎮觀山村一村一品發展現狀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調查,現將彙報如下:

一、 一村一品的定義及發展背景

所謂的一村一品就是結合本地區的資源和優勢,集中力量以市場為導向,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和品牌優勢,是發展區域經濟的手段。上世紀70年代,日本大分縣率先推行一村一品運動,振興了農村經濟,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的成功典範。陝西是全國一村一品發展起步較早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國做得最好的省份之一。2014年省政府更是提出了實施一村一品千村示範萬村推進工程,即在陝西省選擇1000個村進行示範,輻射帶動10000個村的發展。切實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

二、基本情況與產業現狀

1、地理位置:在鎮政府駐地西南1.7公里處,海拔115米。古稱下園和觀蘭山。村委會設在觀山,轄5個自然村:觀蘭山、溪州尾、後井、土樓角、福地厝。觀山村東至龍門,西至湖山,南至翠坑,北到金獅。

2、人口與土地面積:觀山村共分11個小組,共有人口3165人,面積5平方公里,農田760畝,森林1640畝。

3、近年情況:近年來,村兩委帶領全村人民與時俱進,爭先發展,鄉村村組水泥路全部鋪通,田間道路寬廣暢通,降低了村民勞動強度,提高了村民勞動效率。人畜飲水基本解決,電話、電器基本普及 ,醫療衞生設施齊備,醫保、農保平均達到90%以上,村委辦工條件趨於現代化,村民收入逐年提高。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村種植也主要以水稻為主,種植面積約為700畝,畝產750斤左右。多年以來村農民人均收入一直徘徊在2014元左右。從2014年開始全村採用"統一規劃、分户種殖"的模式,大力發展茭白種植產業,截止2014年,現有120户500餘人從事茭白種植,村農民人均收入也達到了3500元左右。

三、主要經驗

1、必須選準一個切合實際的產業。觀山村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間,實現農民人均收入從2014元增長到3500元,關鍵在於尋找到了一個能快速增加農民收入的產業—茭白種殖產業。

2、必須有一個團結戰鬥的班子。該村"兩委"班子團結有力,在茭白產業的發展上十年如一日,一張藍圖繪到底,把茭白產業作為農民增收的總抓手。

3、互幫互助,良性發展。俗話説,同行使對手。然而觀山村的廣大農户親如一家,自發成立“茭白種植協會”共同交流切磋,氛圍融洽,相互幫扶,增進了感情。大家抱成一團,資源共

享,共同致富。全村茭白種植走上了良性的發展道路。

三、一村一品發展存在問題

1、是市場信息不靈,盲目生產多,產業效率低而不穩。

2、是產業發展資金短缺,投入資金嚴重不足。雖然投入了一定的資金,但與產業發展的需求相比投入很少,只能用作工作獎勵,不能保障產業發展。

3、是農業技術服務跟不上,產品標準化程度低。從目前的一村一品項目上看,無論是主導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的建設,還是農產品“三品”質量認證水平,離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都有較大差距。

4、是資金投入不足,農業基礎設施落後。資金上的短缺嚴重製約一村一品發展,信用貸款難度大,對一些很好的項目心有餘而力不足。

5、合作組織未發揮作用。限於政策、人才、組織化等方面的原因,該村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還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產業化組織在產銷連接、信息服務、利益協調中的主體作用還不明顯。

四、一村一品發展建議

1、積極加強調控。由於農產品流通環節多,利益中間流失大,生產者得到的收益,而依靠市場自發調節的能力有限,必須加強政府的調控,依靠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不斷健全市場體系。

2、深化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要繼續把發展茭白產業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進一步深化認識,完

善決策和工作推進機制,建立健全組織保障體系,將茭白產業持之以恆的抓下去。

3、打造強勢品牌,提升競爭能力。要立足資源優勢,開展品牌創建,儘快註冊自已的品牌,努力打造名優產品。同時,要向農民宣傳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等標準化技術規程,提升產品質量和水平。

4、健全服務機制,拓展發展空間。一要強化科技支撐。整合現有的技術服務機構和人員,加大科技推廣培訓力度,滿足農民羣眾發展茭白產業的技術服務需求。二要加強村組幹部和農民培訓,提高發展茭白產業的能力和水平。三要積極爭取項目資金,依託項目建設帶動產業發展。

第三篇:“一村一品”發展調研報告

**縣“一村一品”發展情況

調研報告

近年來,**縣縣委、縣政府把發展“一村一品”作為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現代農業的重要舉措,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目標,依託資源優勢和產業特點,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積極探索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全面推進“一村一品”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取得顯著成效。

一、發展現狀

近年來,**縣把培育區域優勢產業、發展“一村一品”經濟作為推進“三農”工作的突破口,以發揮資源、傳統和區位優勢為前提,圍繞主導產業和產品發展,以推進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市場化建設為主要內容,大力發展“一村一品”,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目前,全縣發展“一村一品”專業村55個,佔全縣行政村總數的33%,其中“一村一品”示範村18個。全縣培育發展“一村一品”主導產業4大類35個,其中食用菌17個,蔬菜種植6個,小雜糧種植2個,畜牧業9個,林果業4個,農產品加工2個,民間工藝及觀光農業4個。2014年,全縣“一村一品”主導產業實現產值19952萬元,從業人員20146人,主導產業人均收入 1

達6422元。

(一)主導產業日益凸顯

通過幾年來的發展,全縣18個示範村主導產業不斷壯大,初步形成優質雜糧、綠色蔬菜、食用菌、林畜產品、剪紙文化五大特色產業,扶持壯大龍頭企業12家,培育發展主導產業合作社62個,帶動2.4萬户農户從事特色產業生產經營活動。在主導產業發展壯大的同時,也進一步推動產業結構由種養業為主向特色種養、加工、服務等產業共同發展轉變;生產經營方式由傳統的小農户分散經營為主向產業化經營、社會服務轉變。全縣“一村一品”向縱深方向發展。

(二)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隨着示範村主導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示範村農民收入持續增加。2014年,全縣18個示範村特色產業經營收入達6386萬元,特色產業人均收入6238元,高出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2939元。農民收入的增加,示範村農民在良種的引進推廣、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產業化經營等方面有了進一步改變,示範村農民的科技素質得到提高。

(三)特色產業鏈不斷延伸

按照“一個產業、一個龍頭、一個鏈條”的思路,建基地、強龍頭、抓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把龍頭、基地、農户有效連接起來,圍繞優勢產品的生產,產品的開發、加工、銷售等後續產業不斷延伸,形成了食用菌生產加工、林畜產品加工、小雜糧加工等產業鏈,這些產業鏈有力地促進了農業

產業結構的優化整合,拓展了生產經營領域,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增強了農村經濟發展的整體合力。

(四)經營逐步走向產業化

全縣立足五大特色產業優勢,扶持壯大了一批新興企業。全縣發展產業化龍頭企業19家,各類合作經濟組織359個,其中6家企業被確定為市級“513”工程龍頭企業,積極推廣龍頭帶基地,公司、合作社連農户等多種模式,完善企業和農户利益聯結機制,逐步形成市場拉動型、龍頭企業帶動型、非農三產型等多種“一村一品”發展模式,有力地推動了特色產業發展和農民致富進程。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是搞好“一村一品”工作的關鍵

為加強對“一村一品”工作的領導,縣政府成立了領導小組,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縣農委主任為副組長,縣直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縣“一村一品”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了縣農委,農委主任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日常工作事務。各鄉鎮也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確定人員,專職負責此項工作,為全縣“一村一品”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二)科學規劃是引領“一村一品”正確發展的方向 我縣“一村一品”工作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產業培育為重點,以市場需求為方向,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產業經營為目標,着力培育食用菌、小雜糧、蔬菜、林畜

產品等特色產業。為了提升五大主導產業,促進“一村一品”發展,結合實際,制定了《**縣“一村一品”發展規劃(2014年——2014年)》,“一村一品”示範村及專業村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相應的發展規劃和短期發展計劃,明確了發展目標和努力方向。

(三)突出重點是確保有限資金捆綁使用的重要舉措 “一村一品”項目資金對農村產業化發展僅僅是杯水車薪,如何利用好這些資金,對於啟動好、引導好和實施好項目至關重要。因此,我縣將“一村一品”項目納入農村產業化考核目標,對項目資金統籌安排,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鎮**村按照“項目不變,集中使用資金”的原則,圍繞抓好“一村一品”示範工作,在全村重點推進食用菌種植產業,積極試驗示範,大膽嘗試新技術,僅集中制菌種和菌袋生產,就為大棚户增收不少。2014年,全村食用菌年產值302萬元,主導產業人均收入達6315元,高出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3550元。

(四)搞好各類適用技術培訓是優化服務的集中體現 在推進“一村一品”發展過程中,全縣堅持“請進來、走出去”,舉辦各種形式培訓班,加強技術培訓和管理培訓,培養了一批懂經營、會管理的“一村一品”優秀技術骨幹。組織村負責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經紀人和種養大户參觀考察“一村一品”典型,學習借鑑山東的生產經營管理先進經驗,不斷創新發展理念和思路,提高“一村一品”

的發展質量和水平。縣農委、扶貧辦加強了對“一村一品”示範村及專業村農民的技術培訓,為發展“一村一品”注入新的活力,為實現“一村一品”項目高端起步奠定了工作基礎。各鄉鎮農技站圍繞“一村一品”,制定服務措施,強化服務職能。每個示範村都有一名包扶領導和一名專職技術幹部,做到包扶到村,技術服務到户,確保“一村一品”順利實施。

三、存在問題

我縣在推進“一村一品”發展過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存在着一些困難和問題,制約了一村一品的發展。

一是羣眾思想觀念守舊,認識不到位。在“一村一品”發展過程中,許多羣眾懼怕風險,存在求穩心理,思想不夠解放,參與“一村一品”工程建設的積極性不高,千家萬户的農民沒有完全融入“一村一品”建設的整體,導致部分村的“一村一品”建設規模小、知名度不高、商品率低,制約了“一村一品”的健康發展。

二是農業基礎條件差,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弱。農田水利基礎條件較差,加之農業投入不足,基礎建設欠賬較多,綜合生產能力不強,農業生產仍然沒有擺脱靠天吃飯的局面,降雨豐沛、農業豐收,降雨少,則農業減產,土地流轉慢,不利於農業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經營。

三是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強,產業化水平低。我縣龍頭

企業與先進地區相比,可以形象地比喻為“滿天星斗,不見月亮”,作坊式的企業多,規模化、集約化的企業相對較少;粗加工企業多,精深加工、循環項目少。我縣最大的資源是農產品資源,農產品精深加工相對滯後,與農業大縣地位極不相稱,是導致縣域經濟發展不快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是標準化程度低,質量品牌意識不強。“一村一品”發展的標準化程度不高,農民羣眾的質量品牌意識還不強,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強農產品品牌培育,提高農產品市場核心競爭力還沒有成為自覺行動和必然選擇。從目前形成的專業村看,無論是主導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的規模,還是農產品“三品”質量認證水平,離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都有較大差距。

五是產業發展資金短缺,投入資金嚴重不足。**縣礦產資源少,工業企業較少,社會投資渠道少,在推進“一村一品”發展上,雖然投入了一定的資金,金融部門也給予了大力支持,但因企業及農户自有資金嚴重不足,不能保障產業發展,資金仍是制約“一村一品”發展的瓶頸。

四、發展建議

一是把發展一村一品真正放在“三農”工作重要位臵,切實加強領導,建立強有力的推進協調機制,真正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職能部門合力抓,形成各級聯動,齊抓共管的新局面。

二是省、市要加大對一村一品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

支持力度,增加項目,增加資金投入,信貸部門要加大對一村一品發展的信貸支持力度,力爭做到申請一筆,信貸一筆,見效一筆。

三是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組織一村一品示範村、一鄉一業示範鄉鎮準備一批招商項目,進行推介洽談,力爭引進一批有市場、有資金、有技術的實業型企業來我縣加快發展一村一品。

四是積極加強調控。由於農產品流通環節多,利益中間流失大,生產者得到的收益,而依靠市場自發調節的能力有限,必須加強政府的調控,依靠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不斷健全市場體系。

二〇一四年七月二十日

第四篇:關於一村一品農業的調查報告

關於一村一品農業的調查報告

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下移工作重心,把實施“一村一品”工程作為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作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千方百計加大推進力度,縣鄉制定文件、出台優惠、考核與獎勵政策,目前 “一村一品”產業化格局已初步形成,“一村一品”帶動農業生產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效應不斷顯現,推動新農村建設的突破性成效日益突出。但是,調查發現,“一村一品”工程也存在一些問題,應逐步加以完善和解決。

一、“一村一品”發展現狀

1、領導重視。 “一村一品”為突破的新農村建設路子,是經過選擇培植主導產業而逐步形成的。作為一個傳統農業縣,一段時期以來,傳統農業種植模式與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很不適應,一家一户分散經營與千變萬化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日漸突出。要解決好這一矛盾,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走規模經營的路子,培植一批主導產業,讓一些當地有優勢、市場有潛力、經濟效益高、農民能賺錢的產業和產品發展起來,形成規模效應。為此,縣委、縣政府根據當地農業資源、傳統優勢、技術人才和市場需求,對全縣農村各個產業逐一進行論證,從中確立了有機蔬菜種植、蔬菜制種、食用菌、苗木花卉、寧陽大棗、經濟林等三十多個以村為區域的主導產業,區域化佈局初步形成。

2、措施得當。縣委、縣政府借鑑現代工業的管理模式,通過抓龍頭、建基地,擴市場、聯農户等措施,引導組織農民向主導產業靠攏,向“一村一品”發展,實現產業化經營。一是抓好基地建設,擴大規模經營;二是積極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為農民做好產前、產中、產後服務;三是抓好龍頭,強化牽動功能。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向特色資源靠攏、向主導產業靠近、向規模經營推進,帶動了“一村一品”工程的發展。為穩定提高“一村一品”發展質量,縣委縣政府政府重點從四個方面推進:一是大力實施種子工程。加強農作物優質品種的推廣和新品種的選育,加強品種資源保護,提高統一供種率和良種覆蓋率。二是大力推廣農業適用技術。近幾年圍繞特色產業,縣農業局利用陽光工程、綠色證書培訓、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等項目加大對農民科技培訓力度,促進了特色產業良好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長。三是實施標準化生產。圍繞特色產品,在產地環境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基礎上,嚴格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技術規程操作,提高了農產品質量。目前全縣特色農產品已有30種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1種獲得綠色食品認證,2種產品獲得有機食品認證。四是叫響農產品名牌。縣委縣政府為提高特色農產品知名度,積極幫助農產品生產單位註冊商標,並積極組織農產品生產單位參加各類農產品展銷會,擴大我縣農產品知名度。

3、成效顯著。目前我縣已形成特色專業村85個,且發展勢頭良好。今年鄉飲鄉金馬村多方籌資200多萬元,新建藕池600個,面積300畝,平均畝產量可達5000公斤,羣眾最少收入1.5萬元;寧陽鎮廟西村採用“鄭龍模式”發展定單有機蔬菜300畝,土地入股,年底分紅,採取合作社形式運作,麥收後種植的綠菜花已進入收穫期,平均畝產800公斤,畝收入1400元;毛豆已收割完畢,平均畝產1000公斤,平均畝收入1600元。

綜觀全縣“一村一品”工程的發展情況,主要呈現出“四化”特點:一是規模化效益初步顯現;二是特色化基地不斷擴大;三是品牌化生產日益顯效;四是市場化輻射逐步拓寬。

4、存在問題及對策。(1)農產品流通難、銷售難仍是困擾農民及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大問題。除了定單農業解決了農民流通難、銷售難的問題外,雖然“一村一品”規模逐步擴大,但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農產品的銷售,一直是困擾農民及至農業產業發展的大問題。各級政府應及時向農民提供信息,指導和幫助農民解決好農產品銷售渠道不暢、買難賣難的問題,改善農產品流通環境。

(2)農技推廣“最後一公里”仍然不能很好地鏈接。目前很多好技術不能被充分地應用,農業生產不是缺少技術,而是缺少技術推廣的人員、渠道與載體。政府應加大投入、加強農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農業農技推广部門加大農業技術推廣力度,多向農民提供和傳授適宜本地農業發展、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市場潛力大、可操作性強的實用技術知識。

(3)假冒偽劣農資坑農害農,法律護農力度差。一些假冒偽劣種子、化肥、農藥等對農業生產造成很大損失,影響了“一村一品”規模的發展,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而相對弱勢的農民又往往不會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利益。加大普及法制下鄉的力度,幫助農民學法、懂法、會用法,增強法制觀念、維權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維護農村和諧環境。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力度,確保農產品安全。

二、“一村一品”發展建議

“一村一品”是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載體,是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在實施“一村一品”的實踐中,通過調查瞭解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培育龍頭企業是發(請關注:)展“一村一品”的關鍵。“一村一品”作為一種產業鏈條,龍頭企業是關鍵,龍頭企業規模越大、水平越高,牽動力就越強,農業生產經營效益就越高。因此,只有按照市場需求,選準龍頭企業,並從資金上給予重點扶持,從政策上給予優惠,從內部管理上實現突破,才能促進其不斷髮展壯大,帶動“一村一品”快速發展。

二是建好商品基地是發展“一村一品”的基礎。“一村一品”是建立在農產品生產上的,基地的規模決定龍頭企業的規模。在基地建設上,一定要立足優勢,面向市場,科學論證,合理規劃,配套建設。要按照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的要求,發展“單體成規模、總體成區域”的農產品生產基地。

三是依靠科技進步是發展“一村一品”的動力。“一村一品”是現代農業經營方式,要求把農業產前、產中、產後作為整體發展,這需要依靠科技進步來保證。依靠科技高起點、高水平發展種養加一體化,依靠科技開發新產品、提高龍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依靠科技提高農民的素質、培養新型農民。

四是培育品牌是發展“一村一品”的根本。發展“一村一品”最終的落腳點,是發展能夠佔領市場的優勢產品、特色產品,有效增加農民收入。品牌是“一村一品”的生命所在,是產品進入市場的通行證。有品牌、有特色,才能有市場、有效益。要不斷提升品牌的競爭力。發展“一村一品”,最終目的是要打造有市場競爭力的拳頭產品,讓產品成商品、讓商品成名品、讓名品進名店,以產品的暢銷帶動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要以特色主導產業為依託,在農產品的精深加工和包裝銷售上下功夫、做文章,拉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和競爭力;要重視品牌建設,增強商品生產意識、質量安全意識和誠信營銷意識,爭創名牌、鞏固品牌,發揮品牌效應,提高產品的信譽度和知名度;要高度重視農產品促銷宣傳工作,在國內各大城市開辦農產品銷售窗口,讓優勢特色產品在市場上叫得響。要通過以企帶村、基地輻射、互利共贏等形式,吸引龍頭企業和中介組織參與品牌農業開發,促進產業升級、農民增收和農村和諧,推進新農村建設。

第五篇:一村一品

一村一品示範獎推薦表

向你推薦更多精彩內容:

西迎南風村一村一品調研報告

赤城縣一村一品發展情況分析報告

一村一品優勢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全市一村一品發展情況調研分析報告

一村一品優勢產業發展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