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匠心築夢 絢舞青春——記“北疆楷模”烏海電業局輸電管理處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2.03W

匠心築夢 絢舞青春

匠心築夢 絢舞青春——記“北疆楷模”烏海電業局輸電管理處

——記“北疆楷模”烏海電業局輸電管理處

本報記者 王穎 鄭永鋒 閆冰

鐵塔、電杆、導線

滾滾電波輸送着高温下的酷爽

條條銀線傳遞着輸電人的深情

烈日炎炎白雲朵朵

他們頭頂酷暑

以鐵一般的意志連接廣廈萬千光明

汗珠滴透衣衫

毒辣的日頭向他們挑釁

他們以鋼一般的意志疾步前行

一次次奏響捍衞光明電網的號角

無數次以驚人的速度抗擊各種險情

夕陽西下夜深人靜

那片片閃爍的燈光

是輸電人青春誓言最好的踐行

——摘自散文詩《致輸電人》

序曲

坐落在黃河岸畔的烏海,羣山重疊,層峯累累。這些石灰巖山把自己光禿禿、千溝萬壑的軀體,舒展在耀眼的陽光下。就在這層層疊疊缺少綠色、少有人煙的荒山上,矗立着一座座高高的輸電塔,架着銀線穿峽出谷、跨澗躍峯,延伸向前1360多公里,將電能輸送到工廠、農村、學校、機關……點亮萬家燈火。而烏海輸電人的青春之歌就在這每基杆塔、每根飛舞的銀線上奏響。

爬鐵塔、裝鳥盤、出線、檢修……這是烏海輸電人日復一日重複的動作,他們目迎晨曦、目送日落,翻山越嶺,隨時待命奔赴巡線第一現場,定期巡視着大山深處的電力通道。他們熟知每條輸電線路、每個塔基的準確位置。沿着電力通道,他們用汗水築起了保障安全供電的第一道防線。

第一樂章  驕傲的輸電人

4月的烏海,春寒料峭,天氣變化無常。為了保證供電的穩定,烏海輸電處一年一度的春查開始了。

清晨第一縷陽光撥開夜的黑,空氣中還帶着寒意。吃罷早飯,7點半,輸電人全部上崗。班前會後,參加春查的輸電人直奔計劃中的檢查點。

在平坦的公路上行駛一段後,車便拐進了崎嶇的山路。從山下向上看,鐵塔近在咫尺,可想要接近鐵塔,卻又隔着無數溝壑。順着山路一路向前,坐車人會體驗“過山車”式的驚險。

受多次洪水“洗禮”的山路,有的路段碎石遍地,車行上面,顛簸起伏,車裏人的頭不時與車頂碰撞;有的路段堪比羊腸小道,剛剛夠一車通過;有的路段被衝成了“斷頭路”,無法通過,只能繞道……在身體與身體的碰撞、頭與車頂的碰撞中,班長越志軍帶着班組來到了作業地。“今天我們共分三組,要完成兩條線路的鳥盤安裝任務,大家要注意安全,把手裏的活兒幹漂亮,爭取下午2點以前三組勝利‘會師’,完成任務。”越志軍簡單地交代着。

越志軍話音剛落,“90後”白桐嘉已身負15公斤以上的鳥盤向鐵塔走去,僅用2分鐘他便爬上了20多米高的鐵塔。看着白桐嘉順利爬上鐵塔,越志軍又帶着同是“90後”的隊員郭志強、常宇峯、張震宇開車向第二、第三、第四基鐵塔進軍。

站在高聳入雲的鐵塔上,白桐嘉的臉感受着山風的凌厲,單膝跪在鐵塔架上,開始安裝第一個鳥盤,這個鐵塔是貓臉狀的塔,塔的外表看起來很萌,但卻暗暗給他設下一個難題。

不到20分鐘的時間,左右兩個鳥盤順利完成,“貓耳朵”上的耳環已經戴好,可在為“貓頭”“戴頭飾”時,難題出現了——因為上面的鐵框十分狹窄,需要爬進去或將腰卡在鐵框上才能安裝完成。20分鐘後,“貓頭”上的鳥盤終於安裝完成。從鐵塔上爬下來的白桐嘉,臉上浸出了汗水。他用手輕輕揉了揉腰,又向着下一個鐵塔走去。

空寂的山裏,被不時傳來的鳥鳴聲打破了寧靜。

張震宇大學畢業後來到了輸電處。曾經,對於吃着薯片、打網絡遊戲、看歐美大片長大的他來説,爬山是一項能不參加就不參加的活動,可當成為輸電處團隊的一員後,他變了。

今天,張震宇面對的同樣是貓臉狀的鐵塔。裝最上面的一個鳥盤時,他爬進了鐵塔最高處的窄框中。狹窄的空間根本容不得人平卧,張震宇只能側着身,鐵塔上直立向上的鋼片此時彷彿變薄了一樣,硌得他腰腿生疼。裝完3個鳥盤、爬下塔的張震宇挽起褲腿,看到腿上有幾塊青紫傷痕,大的竟有小巴掌大。“這點疼根本不算什麼,每天上杆爬塔,身上青一塊紫一塊是常有的事兒。不光我們這些年輕人,就連班長的身上、腿上,也經常會青一塊紫一塊的。”説着,張震宇將3個合起來超過15公斤重的鳥盤放在揹包裏,向第二個鐵塔出發了。

“看山跑死馬”。輸電人都明白,有時看着這個鐵塔與另一個鐵塔的直線距離還不到0.5公里,卻需要十幾分鍾才能走到。碰上路況好,車能到的地方,輸電人還能坐車前往,而遇到坡高山陡時,只能揹負三四十公斤或近百公斤的設備徒步上山。

身負十多公斤重的設備,爬上二三十米高甚至百米高的鐵塔,這對於輸電人來説是平常工作。雖然每次攀爬都像是一次艱難的攻堅戰,到達鐵塔處已是汗水淋淋,疲憊不堪,但這才是工作的開始。

“爬鐵塔、出線,都是我們的基本功。我剛來時,一爬鐵塔,腿就抖個不停,有的隊員剛開始訓練時,爬到一半兒就忍不住吐了。可現在,大家都克服了困難,不僅練好了基本功,還比着心勁兒向老師傅偷藝。”去年剛到輸電處報到的新兵郭志強,如今已成長為一名合格而優秀的輸電人,而去年大學畢業的常宇峯更是成為爬塔快手,得到了“杆王”的頭銜。

遠離城市,作業在人煙稀少的山區、曠野、荒漠,勞累時只能看流雲從天上行走,孤單時只能聽鳥兒的鳴叫,渴了喝口涼水,餓了啃口麪包……輸電工作,一個簡單卻又充滿無數艱辛的工作。特殊的地理環境,讓烏海輸電人翻山越嶺,奔波於人跡罕至之地。

第二樂章  風雪輸電人

山區巡線,單調枯燥;帶電作業,危險寂寞。是什麼力量讓老兵捨不得離開,讓新兵為自己成為烏海輸電處團隊中的一員而驕傲呢?他們會自豪地告訴你,是團隊的凝聚力,是堅持和責任。

“水滴石穿,繩鋸木斷。一件平凡而簡單的事情,堅持不懈地做下去,就能夠創造奇蹟。作為烏海輸電人,保證線路安全運行,是我們的使命。看到夜幕下的萬家燈火,聽到企業裏機器轟鳴,我們就會感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很有意義,我們付出的辛苦和汗水很值!”烏海輸電處處長鄭璐説,雖然輸電人的工作又髒又累還很危險,但只要想到給人們帶來光明,就沒有了怨言。1360公里高壓輸電線路、5300多座鐵塔傾注了輸電人的感情。

今年36歲的鄭璐既是烏海輸電處的帶頭人,也是烏海輸電處的一名老兵。他説:“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團結、特別和諧是我們輸電人的傳統。十幾年來,儘管輸電處的領導換了一任又一任,但我們凝心聚力的團隊精神,勇於擔當的奉獻精神,攻堅克難的亮劍精神沒有變。”

亮劍精神鑄就了輝煌!烏海輸電處創下2011年、2015年烏海220千伏輸電線路全年零故障的安全紀錄,創造了內蒙古同等級線路安全運行的最高紀錄;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模範職工小家”稱號,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榮譽。4個班組獲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全國工人先鋒號、自治區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5名隊員成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3名隊員獲得“內蒙古好人”榮譽。2016年,輸電處被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評為“北疆楷模”,是至今惟一獲此殊榮的集體。

驕人成績的背後,是烏海輸電處有一個“鐵軍”般的團隊。

2012年年終歲末,烏海迎來了持續的寒潮大風降温天氣。忙碌了一年的輸電人此時顧不得休息,他們要守護好城市的光明,打好全年電網安全運行的“收官戰”。

數九寒天,山上的氣候條件更加惡劣,再加上連日來的降温降雪,更增加了巡線員工作的難度。耳邊寒風呼呼,腳下踩着不知深淺的積雪,沒走出多遠,巡線員的鞋就讓積雪浸濕了,褲腳也凍成了冰殼子。可巡線員沒有退卻,仍一條線一條線認真巡查,在巡查中發現,處於兩座煤礦交界位置的220千伏烏金線84號至85號段區,正傳來轟隆的爆炸聲。聽到爆炸聲,巡線員不由得深一腳淺一腳加快了登山的腳步,急切地向線路靠近。爆炸聲過後,巡線員發現烏金線84至85號檔導線被炸傷,9根鋁線被齊齊削斷,在空中發出刺眼的金屬光芒。發現隱患後,巡線員立即向輸電處彙報情況。

接到前方傳來的“戰情”,烏海輸電處搶修班立即整裝起程。搶修現場地處礦區深山之中,地理環境極其惡劣,需挖掘機不斷在前方開路,檢修車才能到達故障現場。寒潮大風將礦區的煤塵和積雪卷得昏天黑地,沙塵打在臉上生疼,吹得人睜不開眼睛。每一位到“戰場”的輸電人都沒有退縮,而是爭着完成搶修任務。

“班長讓我上。”

“我也上。”

“我上。”

……

金寶和康靖搶到了任務,在十幾米的高空中,在呼呼的寒風中,在零下15攝氏度的氣温下,他們連續幹了兩個多小時。地面上,迎着寒風,踩着積雪,輔助人員沒有一人躲在車裏避風。從班長到新人,每個人都守在現場,任憑呼嘯的北風從耳邊掠過,臉吹得已沒有了知覺,手腳快凍僵了。地面上的人望着高空,為搶修人員鼓勁加油。可當金寶和康靖圓滿完成任務回到地面時,大家忍不住都笑起來,原來,他們的棉質安全帽上都結了冰霜,而冰霜下的臉龐竟被煤灰給化了個煙燻粧。

2013年7月,烏海正值酷暑之季,烏海輸電處的賈鵬所帶班組接到了去220千伏千庫線更換光纜線夾的任務。

早晨7點,晴空萬里。出發前賈鵬叮囑隊員每人要做好防暑準備,多帶水,可沒想到,等隊員到達千庫線時,氣温驟然升高,人站着不動都會大汗淋漓,更別説在幾十米高空中頂着驕陽的炙烤作業了。還沒到中午,隊員們帶來的水已喝完了,看着大家漸漸乾裂的嘴脣,賈鵬有些着急,當即帶領隊員們找水。

“茫茫戈壁一眼望不到頭,路上看到零星的沙蒿、沙冬青也都被曬得無精打采,像是快被烤着了一般。我們也不知走了多遠,終於看到一處牧民的房屋,我們興奮極了。”當時的情景賈鵬仍歷歷在目。

走近一看,卻發現這是一户早已無人居住的房屋。正當大家有些失望時,不知誰的一句“這兒有一個水井”又讓大家燃起了希望。

這是一口飲牲畜的井。大家聚攏在井邊,俯身向井裏望去,只見水面上漂着綠藻,幾隻青蛙正站在綠藻上與隊員們大眼瞪小眼,黑壓壓的小蝌蚪在井中無憂無慮地游來游去。

“這才是純天然的‘綠色’礦泉水呢。”説話間,賈鵬已用防護繩繫上安全帽放到井中。一帽殼水打上來,賈鵬一仰脖喝了個底朝天,並不住地稱讚:“好水,好水,又涼又甜!”聽了賈鵬的話,大家也你一帽殼我一帽殼搶着喝了起來。喝飽後,大家又將空礦泉水瓶一個個裝滿,一路歡笑地奔向了作業區……

冬天的寒風、夏天的酷熱考驗了烏海輸電團隊,也讓這個團隊成為風雨中的鐵軍,讓隊員們成為常年守護輸電線路的鐵人。

第三樂章  以苦為樂

在風裏來、雪裏去的日子裏,輸電人的皮膚變得又黑又糙;在飢一頓、飽一頓的日子裏,一些輸電人患了胃病。但在確保電力大動脈暢通運行的工作中,烏海輸電人卻以苦為樂,用樂觀積極、一絲不苟的態度迎接着每一次挑戰。

輸電線路鳥害問題,一直是保證輸電線路安全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2012年5月底,輸電處帶電作業班班長劉斌接到任務,去220千伏庫棋線突擊安裝1500支防鳥刺。為了提高效率,大家決定工作幹到哪兒就將營房紮在哪裏,吃住在線路區。

220千伏庫棋線是烏海電業局輸電處管轄的最偏遠、最長的一條輸電線路,全線314基杆塔,地處鄂爾多斯境內,經過草原、戈壁灘和丘陵,是鳥害事故多發區。

帶電作業班的隊員的孩子大多在上國小,大家本以為能陪孩子過個“六一”兒童節,可沒想到,又要失約了。雖然有些遺憾,但任務就是集結號,沒有一人請假,背起行囊二話不説隨時準備奔赴“戰場”。

帶着帳篷、蔬菜、糧食,帶電作業班開進了茫茫戈壁。

從城區來到無人的曠野大漠,第一天,大家感到十分新鮮和刺激。看着大漠的風光和高遠的藍天、白雲,忍不住還吟上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詩句。第一頓野外就餐,大家也吃得特別香甜,都説比城裏高級餐館的飯菜還香。晚上,抬頭看着浩瀚的星空,看着鑲嵌在藍色天鵝絨般天幕上的星星,心情更是燦爛。

但在揹着重30多公斤的防鳥刺,垂直攀爬了一天8級160米的鐵塔並清掃乾淨塔上絕緣子後,大家的體力已經明顯不支。晚飯後,隊員們沒了欣賞大漠風光和吟詩、玩笑的心情。

第三天,隊員們連把飯吃到嘴裏都困難了。原來,因為忙得顧不上喝水,再加上大漠上強勁的風,隊員們的嘴脣都裂開了血口子,一張嘴,傷口就會再次開裂,直痛到心裏。

“人是鐵飯是鋼,我們的任務還沒完成呢。大家要把困難當成‘家常便飯’一樣消化掉。”劉斌説完便帶頭忍着痛將飯送到口中。

和着嘴脣上傷口撕裂的疼痛,和着傷口上滲出的血,大家默默地將飯送到口中,並按照工作進度堅持工作。

瞭解到帶電作業班的困難後,輸電處領導親自到作業現場看望作業班,帶來了肉食,還帶來了一支支潤脣膏。雖然嘴上的傷口還生疼,但聞着香噴噴的羊肉,不能咧嘴笑的隊員心中卻是暖暖的。

經過幾天的磨鍊,帶電班隊員們適應了野外生活,並如期完成了任務。即將離開這片戈壁時,看着荒漠中頑強生長的小花、小草,隊員還有些戀戀不捨,他們把這十天來的寂寞、單調和疲憊當成了一種歷練。

當劉斌問隊員們“下次再讓我們來,還來不來?”時,大家堅定地回答:“來!比這艱苦的地方我們也會去,怕苦不是烏海輸電人!”

第四樂章  踐行青春誓言

電力系統有句戲言:“線路工人沒文化,幹活兒就憑膽子大。”但烏海輸電處用嚴格的管理、精湛的技藝、創新的工匠精神證明,輸電工同樣是新時代的弄潮兒。他們鑽研技術、苦練本領,努力使每個人成為本專業的行家裏手。輸電處建立了“一對一”的培訓機制,讓有工作經驗、取得科研成果或在歷年技術比武中取得好成績的老隊員與新入職的年輕隊員結成互助對子,在日常巡查中“傳”,在停電檢修中“幫”,在搶險救援中“帶”,通過經常性的技術比武,全方位帶作風、教技術、提技能。目前,該處大專以上學歷人員由2005年的不足25%增長到79%,實際工作中的操作更是精湛。輸電處從2008年至今連續三屆奪得自治區職工職業技能大賽輸電帶電作業團體第一名。2012年,輸電處不僅取得了自治區職工職業技能大賽輸電帶電作業團體第一的好成績,還奪得10千伏配電專業團體第一名,成為內蒙古電力技能大賽歷史上惟一一個同時榮獲兩項技能冠軍的團體。今年,全自治區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中,輸電處不僅獨佔鰲頭,更是一舉包攬了輸電帶電專業個人前6名。他們團隊中有國家級技術能手1人,全國電力行業技術能手2人。

烏海輸電人大膽革新,以主人翁精神為企業提質增效。他們開展技術攻關、發明創造、技術改進等活動,將輸電線路耐張卡具、多功能爬梯、架空線路出線飛車等30多項自主創新成果應用在輸電線路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他們的“鄭璐職工創新工作室”被命名為“自治區職工創新工作室”和華北電力工委的“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為自治區20個影響較大、質量較高、成果較多的工作室之一。近3年時間裏,烏海輸電處共有56項技術革新、管理創新的工作方法和成果在創新工作室“誕生”,6項成果獲得了國家級專利技術,7項獲全國優秀成果獎,9項獲自治區級QC成果一等獎。這些成果在生產實踐中被廣泛應用推廣,創造出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團結協作的隊伍,更離不開榜樣的引領。碰上急難險重任務時,領導班子率先垂範、黨員模範衝鋒在前,一直是烏海輸電處的優良傳統。

2008年春節期間,烏海突降大雪,導線和絕緣子串上結了冰,導致順達站頻繁跳閘。冬季,是輸電處的冬歇期,隊員正忙着“充電”,進行理論學習和培訓。事故發生後,輸電處工作人員第一時間進入搶修現場,領導、黨員、技術骨幹走在前面,幹在一線,帶頭爬上了高高的杆塔,連續工作五六個小時,中間只通過地面人員用繩索傳遞着食物和水。就這樣,整整幹了10天,沒有人説累,沒有人喊冷,心裏只想着早日恢復供電。

那一年,在千家萬户鬧元宵的快樂節日裏,輸電處負責搶修的工作人員是在杆塔上度過的,是站在杆塔上看着清冷的月亮漸漸升上天空的。

每逢節假日都是用電高峯,也是最易發生事故的時間段。輸電處的工作人員會時刻緊繃着一根弦,隨時準備着出發。隊員們常説:“大過節的,用不上電,老百姓最着急。既然我們是電網的保護神,就要守護好我們的職責,做好我們該做好的事兒。”

相融聚合力,山高我為峯。風霜雪雨中的烏海輸電人像他們守護的一基基聳立的杆塔一樣,無論歷經多少風吹雨打,無論走過多少嚴寒酷暑,仍堅守着自己的崗位,默默奉獻。他們發揚工匠精神,用肩上的責任感、使命感和對工作的熱愛,兑現“當好城市電網的安全衞士”的莊嚴承諾,讓青春和汗水揮灑在千里輸電線路上,讓生命的光環迸發出絢麗的色彩,用行動踐行着青春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