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聶海勝事跡概括(精品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7.88K

聶海勝事跡概括(精品多篇)

聶海勝事跡概括 篇一

太空,人類夢想的沃土。

載人航天,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

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四號,14名中國航天員“為國出征叩蒼穹”。

這些飛天之路的攀登者中,有這樣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英雄航天員。

他3次入選飛行任務乘組,3次入選備份航天員。2021年,57歲的他三度飛天,成為我國首位太空駐留突破100天的航天員。

他是聶海勝,一位從湖北棗陽農家走出“飛天英雄”。

7月27日,聶海勝被授予“八一勛章”。

在苦難中成長

“童年的艱苦經歷和在艱苦環境裏養成的性格,是我終身的財富,這筆財富是無價之寶。”

——聶海勝

自古英雄多磨難。

1964年,聶海勝出生在棗陽市楊壋鎮凡莊村。

聶海勝出生時,父母已經生了5個女兒。

父親聶雲華是村裏的生產隊長,性格耿直、能吃苦。小時候,聶海勝幫家裏放牛、插秧、撿麥子,樣樣都做、有模有樣。

聶海勝8歲才上國小。在同學眼中,他學習刻苦、聰明隨和。和同村的肖居成至今還記得,“海勝和大家相處融洽,總是笑呵呵。”

在老師和校領導的幫助下,聶海勝咬牙讀到了國中。

八年級的一天,母親捎來的口信,説父親胃疼得厲害,聶海勝撒腿就往家裏跑。

等他到家時,父親已撒手人寰,這讓本就艱難的家境雪上加霜。

九年級那年,聶海勝接連一個星期沒上學,在家幹農活。這可急壞了班主任趙心安和校長杜本武。一天晚上,他們冒雨來到聶海勝家中勸説。第二天,聶海勝回到了課桌前。

1981年,聶海勝以孫寨中學第一名被選拔到楊壋鎮中學,並順利考上棗陽一中。

放牛娃“衝上雲霄”

“你定多高的目標,就可能會實現多高的目標。只要你的目標定得現實,目標的背後是堅定的信心和頑強的拼搏,你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向你的目標靠近。”

——聶海勝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棗陽一中的宿舍還是“大通鋪”。

“上下兩層,人和人之間隔得近,呼吸聲都聽得到。”楊壋鎮徐寨中學教師王志向,是聶海勝的高中同學。他回憶,一天半夜,上鋪的木板“轟”的一聲塌了下來,下鋪一片狼藉。

“哎呀,下鋪好像是海勝,趕緊看看!”一位同學喊道。

王志向爬起來一看,發現牀鋪是空的。原來,聶海勝還在教室學習。

肖居成説,學習之餘,聶海勝還喜歡跑步打球,身體素質特別好。

從小,聶海勝就有個“飛行員夢”。上高中時,他還向同學透露過想考軍校、參軍。

1982年秋,空軍某部到棗陽一中招飛行員。聶海勝成功入選,進入空軍長春飛行學院(今空軍航空大學)學習。

去報到的火車上,部隊給每人發了半斤糖果。聶海勝説:“我帶着甜蜜走向部隊,是部隊讓我這個苦孩子,有了光明的前途。”

在飛行學院,聶海勝成為同批第一個放單飛行的學員。

34歲,從零起步

“如果你把自己的理想與祖國的需要聯繫起來,你就會感到有一股強大的力量一直在身後推動着自己。”

——聶海勝

寶劍鋒從磨礪出。

“我在這已飛了幾個小時,全部是特技動作,荷載很大,相當於4、5個人壓在身上,若不穿抗荷服,就會出現黑視……”

7月22日,面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的採訪,王志向從文件袋裏拿出珍藏已久的一封信。

參軍第二年,聶海勝給高中好友王志向寫來這封信。讓王志向沒有想到的是,多年後,海勝將迎來更大的挑戰。

1996年,我國在全軍戰鬥機飛行員中選拔航天員。聶海勝第一時間報名,並取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體重超了,妻子為他制訂飲食計劃;英語不好,女兒給爸爸當“輔導員”。

199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成立。經過層層選拔,34歲的聶海勝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

如果説飛行員是“千里挑一”,那麼航天員無疑是“萬里挑一”。

航天員的每一項訓練,都是挑戰自我極限。

為啃下40多萬字的飛船飛行操作手冊,他幾乎沒有出門逛過街,沒在夜裏12點前睡過覺;在模擬艙一待就是七八個小時,反覆讀儀表、按旋鈕、操作儀器;開着燈練熟了,他就把燈關了摸黑練,直到所有動作成為肌肉記憶。在常規訓練之外,他總要加練兩三個小時。

練跳傘,他8天完成了一個月的訓練任務;

練失重,連國外的助理教練都難以耐受,他鎮定自若……

常人難以想象、難以忍受的訓練,聶海勝全部挺過來了。

2003年10月,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聶海勝位列首飛梯隊。

那一次,他擁抱着太空歸來的楊利偉,激動得眼泛淚光。

他明白,自己的航天夢也不遠了。

三馭神舟徵太空

“只要祖國需要、任務需要,我們隨時會以最佳的狀態和最充分的準備,迎接挑戰、履行使命。”

——聶海勝

100米、50米、10米……2021年9月17日13時20分左右,返回艙在空中打開降落傘,徐徐下降。

在湖北棗陽,看到哥哥聶海勝出艙後表情輕鬆、揮手致意,電視機前的聶新勝長出一口氣。

“看到哥哥安全着陸,心才能放到肚子裏。”7月22日,聶新勝對來訪的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説。

聶新勝比聶海勝小13歲。走進聶新勝家,客廳顯眼處掛着“航天英雄之家”的牌匾。

聶新勝説:“最緊張的,還是哥哥第一次飛天。”

在“神六”航天員選拔的關鍵階段,母親突發疾病,聶海勝心急如焚,組織特批他回老家探望。

聶新勝拉着哥哥的手説:“哥,你放心地回吧,家裏有我在。你盡忠,我盡孝!”

那次選拔,聶海勝在單項考核中拿下難得一見的滿分。最終,他以優異成績入選神舟六號飛行任務乘組。

2005年10月12日到16日,費俊龍、聶海勝乘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在軌飛行120小時,首次實現多人多天太空飛行。近10年如一日的艱苦訓練,聶海勝終於圓夢太空。

2013年4月,聶海勝和張曉光、王亞平入選神舟十號飛行任務乘組。聶海勝擔任指令長,帶領兩位戰友出征太空。

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準時點火發射,聶海勝三度飛天。

“成為航天員的20多年間,如何保持最佳狀態?”一次採訪中,有記者問。

聶海勝的回答堅定而執着:“時刻準備接受祖國挑選,是我們一直堅守的信條。只要祖國需要、任務需要,我們隨時會以最佳的狀態和最充分的準備,迎接挑戰、履行使命。”

“一心只為飛行,一生只為飛行。”聶海勝説,“我有幸執行了3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收穫了很多的榮譽和成績,每一次執行完任務,我都會告訴自己,不能讓沉甸甸的成績和榮譽停止自己的步伐,更不能因年齡的增長而放鬆了標準、放棄了追求,要把這些變成更大的動力和奮鬥激情。”

聶海勝事跡概括 篇二

英雄簡介

聶海勝,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一級航天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號正式發射。57歲的聶海勝第三次踏上太空之旅。在浩瀚宇宙書寫了屬於他自己的傳奇,更創造了屬於所有中國人的驕傲和奇蹟。

和許多男孩子一樣,聶海勝從小就嚮往軍營。他愛看打仗的電影,喜歡聽部隊的軍歌。有一次,正在放牛的聶海勝看到天上一架戰鬥機飛過,他激動地追着飛機跑了好久,從那一刻起,他有了屬於自己的夢想——長大當兵,當飛行員!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1982年,空軍某部隊到學校招飛,聶海勝從幾百人中脱穎而出,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某航校學員。經過刻苦地學習,聶海勝掌握了過硬的技術。1998年,他成為中國首批14名航天員中的一員。

2003年10月,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雖然聶海勝這次沒有上天,但他依然激動得眼泛淚光……因為,他離航天夢越來越近了!2005年10月12日,神州六號問鼎蒼穹,聶海勝和費俊龍一起圓夢太空!2013年6月,聶海勝執行神舟十號飛行任務,擔任指令長。隊友王亞平説:“聶師兄就像是我們的定海神針。只要有他在我們心裏就很踏實,什麼都不怕。”

自1998年聶海勝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以來,神五、神七、神九,他三次備份;神六、神十,他兩度飛天。如今,他帶着全國人民的期待和重託,再次叩問蒼穹!雖然已經年近六旬,但聶海勝為祖國航天事業拼搏的心仍然年輕!他總是説:“航天員狀態只有飛行和準備飛行,我們的初心使命就是飛天。”

“24年間,3次飛天,平均相隔約8年。我的每一小步,都幸運地走在中國航天的一大步裏。這份榮耀,一生自豪!”這是聶海勝的心聲。

從農村的放牛娃到三次飛天的航天英雄,這是中國航天人創造的奇蹟,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奇蹟,更是幾千年來一代代中華兒女追尋飛天夢的奇蹟。

聶海勝事跡概括 篇三

2006年春節前後,“英雄航天員”聶海勝的家鄉湖北省棗陽市,久旱乾涸的黃土地喜降祥瑞,漫天瑞雪連下了3場。2005年10月,費俊龍與聶海勝成功執行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這些飄舞的雪花,也在歡慶聶海勝飛天成功。棗陽的千家萬户沉浸在喜悦之中。

2006年2月4日(農曆正月初七)上午,在棗陽市文聯工作的我接到市委宣傳部通知,要我放下手裏的全部工作,專門採寫聶海勝青少年時期的故事。

在摸到一些線索並與聶海勝通過幾次電話的基礎上,我列出了採訪提綱和採訪路線圖,還列出聶海勝從出生到參軍這段時間的年譜。聶海勝很謙虛地對我説,他作為國家培養的航天員,駕飛船上天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他所能做到的,他的戰友們都能做到。他還對我説,真正值得寫的、應該宣傳的,是他們身後無數的科技工作者。

人的一生,從童年開始,或多或少不斷都有夢想。

聶海勝從小的理想,就是長大了當兵,當一個像他大哥(本家堂哥)聶長遠那樣的兵。

聶海勝出生的那一年,國中畢業的聶長遠入伍離開家鄉。由於學習積極、訓練刻苦、嚴於律己,聶長遠多次受到嘉獎,很快入了黨、提了幹。一人蔘軍,全家光榮。大哥當兵後,大娘家門口就掛上了“軍屬光榮”的牌子。每年春節前,在村裏擔任生產隊長的父親都要隨大隊幹部還有文藝宣傳隊,去大娘家打掃衞生、送對聯門畫,在大娘家門口演文藝節目。大哥成了村裏的楷模和光榮。每次大哥從部隊給大娘寄來家信,聶海勝都要爭着把信拿到手,跑着蹦着把信給大娘家送去。

聶海勝6歲那年春節前,在部隊當連長的聶長遠回來探親。聶海勝戴上大哥的軍帽,高興地從這一家跑到那一家。

聶長遠歸隊那天,聶海勝跟着父親和大爹小爹一起,一直把聶長遠送到村口。看大哥要走了,聶海勝手摸着大哥軍帽上的紅五星,認真地問:“我長大了也能像你一樣當兵嗎?”

看着既天真又有志氣的聶海勝,聶長遠高興地回答:“能,一定能!要想當兵,必須好好學習。有了文化知識,將來當兵了才能為國防建設作貢獻,部隊就需要有知識有文化的戰士。”

大哥的話,6歲的聶海勝不一定完全聽得懂,但有一點他記住了,要想當兵,從小得好好學習。

兒時的聶海勝,記憶中最多的事就是撿柴火。他那時和很多同學一樣,上學出門常常要帶上一個小籮筐,路上看到什麼撿什麼,路邊的雜草、樹葉、樹枝、麥稈,只要能燒,撿到筐裏都是柴。放學回家,一定要撿一筐柴火帶回。夏天放暑假,做完假期作業,主要任務就是撿柴。他和夥伴們一起,帶上鐮刀、耙子,見到荊棘砍荊棘,見到艾蒿砍艾蒿,手腳受傷碰破是常有的事。

那年頭,農村普遍缺柴火,各學校勤工儉學的主要途徑就是組織學生撿柴。80斤至100斤不等,可以抵一個學期的學費。有幾個學期,聶海勝就是通過撿柴的辦法湊夠自己學費的。

1980年農曆正月,天總是陰沉沉灰濛濛的,尖溜溜的西北風像錐子一樣直往人身上鑽。

年還沒過完,聶海勝的父親聶雲華突然病倒了。臉色蠟黃,虛汗直冒,嘔吐不止,肚子疼痛難忍。聶海勝和母親張金秀當即套好板車,在親友們的幫助下,冒着零星的雨雪把父親送到鎮衞生院。

學校開學這天,父親的病絲毫沒見好轉,聶海勝想請假繼續照顧父親,可父親堅決不同意。父親説話雖有些困難,但還是把聶海勝叫到牀頭叮囑道:“娃呀!你不要管我,有你媽你姐她們在這兒就行了,你小爹他們也不住地來看我,不要為我擔心,快上學去吧。”

父親大口大口喘着粗氣,不停地咳嗽起來,稍稍穩定下來後,又説:“你學習成績好,明年就要考高中了,若能考上,你就是咱聶家第一個高中生,一定要把書讀完。我渾身沒有一點勁,肚子像刀割一樣疼……就是這回我死了,你也要努力把書讀完……”

此刻,聶海勝和母親、姐姐都哭了起來。看聶海勝還站着不走,已無力説話的父親着急地向他擺擺手。

看聶海勝不想動步,從小到大從沒打過他的母親,從病房門口摸出一個長長的拖把向他吼道:“你去不去上學?”

為了不讓母親和病重的父親再傷心,聶海勝只好戀戀不捨地離開病房。他邊哭邊跑,一口氣從鎮衞生院跑到孫寨中學。

當天,母親根據醫生的意見,在親人們的幫助下,瞞着聶海勝把病情加重的父親送到了縣第一人民醫院。

正月十九早上,父親因胃穿孔病離開人世。

1981年金秋,聶海勝滿懷喜悦地跨進棗陽一中的大門。他用自己的行動,切切實實地實現了父親的遺願。

聶海勝不愛湊熱鬧,説話不多且聲音低,從不高談闊論,在班裏平常得就像一棵小草。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考試,他被物理老師提名為物理課代表。同學們這才知道,那個留着小平頭、黑黑瘦瘦的聶海勝,物理成績好得很。

上體育課時,聶海勝不僅籃球打得好,從始至終滿場飛,跳高、跳遠、擲鐵餅、單雙槓、長短跑也都十分出色。班主任老師提名他為班裏的體育委員、請同學們舉手表決時,自然是全票通過。

上國中時,聶海勝就把諸葛亮的《後出師表》熟記於心,臨近高中畢業時還能流暢自然、抑揚頓挫地當眾背誦。同學們驚歎不已,都佩服聶海勝記憶力好。從國小開始就和聶海勝是同學的肖居成則認為,聶海勝的胸中有一團火,這團火一直在熊熊燃燒,這是一團希望之火、理想之火。不然,從國小到國中再到高中,聶海勝怎麼會奪得那麼多的第一、那麼多的獎狀,扛那麼多的紅旗?在多次沒有錢交學費的時候,在温飽受到威脅的時候,他從沒有悲觀絕望、自暴自棄,而是對前途始終充滿信心,不停地努力、不間斷地攀登,人生的腳步一直堅定而紮實。他平淡地看待成績和榮譽,胸懷寬廣、目光高遠,很早就把人生的座標定位於報效祖國。這也許就是先賢榜樣的力量。

一個星期六的下午,下課很早,聶海勝和八九個同學一起,拿着書本來到學校後面的一個稻場上。一陣微風拂面,吹來稻花的清香,沁人心脾。突然,專心讀書的聶海勝猛地站了起來。原來,他聽到了空中飛機的轟鳴。飛機一瞬間就沒影了,聶海勝還久久地站在那兒仰望。他對同學們脱口而出:“不知道我將來能不能考上飛行員?”同學作文吧們還沒找出合適的話來鼓勵他,只聽他又接着説:“只要有一線希望,我都會盡最大努力的。”

每逢星期天和節假日,只要是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聶海勝不是去火車站打工,就是去大東街新華書店蹭書看。

不論是打工掙錢,還是去書店看書,對他都有巨大的吸引力。為了完成學業,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他太需要錢了。小時候,家裏和村裏幾乎無書可讀,而書店滿足了他對知識的渴望,在這裏他想看的書太多。

不知不覺,聶海勝已有4個多月沒回家了。這是他上高中後,離家時間最長的一次。

這是個星期天的晚上,從火車站打工返校的聶海勝,看到自己的牀頭上放着半袋炒麪和一雙黑燈芯絨千層底布鞋。他知道,這是同村的肖居成從家裏給他捎來的。

在當時的縣城裏,能穿上一雙黑顏色的燈芯絨千層底布鞋,是很自豪很光彩的。聶海勝捧起鞋,裏外仔細看了一遍,穿上鞋站起來走了兩步,太合腳了。從細密均勻的針腳上看,聶海勝知道這鞋是五姐聶道琴給他做的。他還知道,因為平日裏農活很忙,五姐千針萬線納這雙千層底,不是在夜晚就一定是在下雨天。

高中時期的聶海勝,經常犯愁的就是腳上的鞋。

每天清晨,他要在大操場跑上六七圈或十幾圈,節假日也都是跑步到火車站打工、到書店看書,雖然他十分節儉,但穿的鞋仍然磨損很快。他那時有雙網球鞋,但平時絕對不穿,只有學校開運動會才穿出來亮相。為了省鞋,他經常赤腳打球,赤腳走路跑步。即使如此節省又節省,一雙鞋也只能穿兩三個月。

有一個星期天,雨絲悄沒聲兒地飄灑了一天,聶海勝和同學金邦才靜靜地在大東街的新華書店裏讀了一天書。看他倆長時間在書店裏光看不買,是典型的蹭書蟲,有一個年輕的男營業員便走上前要趕他們出去,卻被一個年齡稍長、領導模樣的女同志制止了。她走上前親切地問:“你們是一中的學生吧?”

聶海勝和金邦才感激地點點頭。那位女同志又微笑着對他倆説:“看吧,想看啥看啥,注意別把書弄折弄髒就行了。”從此,聶海勝和金邦才一直享受新華書店的“特惠待遇”。

轉過身,那位女同志感慨地對身邊的幾個營業員説:“難得他們這麼用功地讀書,一看就是兩個好學生。”

這兩個蹭書看的學生的確不賴,不僅愛惜書,每次看完書都要把書送回原處放好,還主動幫營業員碼書。

天氣變熱,作息時間改為夏令時,中午有了很長的休息時間。學生時期的聶海勝,向來沒有睡午覺的習慣,金邦才也一樣。這麼長的時間幹什麼?兩人一商量,決定還是去書店看書。為了節省時間,他倆來去都是跑步。別人要走15分鐘的路程,他們只需五六分鐘就夠了。

坐擁書城,這是最開心、最幸福的日子。一部部名著,幫助聶海勝探尋廣遠而又新奇的外部世界。一扇知識之窗,在他心中豁然敞開。

聶海勝高中快畢業的時候,空軍招飛工作開始了。

得到消息,聶海勝立即報了名。經過體檢、文化考試、政審等層層選拔和嚴格篩選,他終於如願以償,和同班的連金立、劉為眾,還有學校的另外4名同學一起,得到了入伍錄取通知。

這時,學校安排他們休息一段時間,做好入伍的準備。班主任老師找到他們特意叮囑:“這段時間,你們一定要特別注意保護好身體,千萬不要摔着碰着,什麼也不要幹,好好休息就行了。”

當大家忙着與同學話別、走親訪友時,聶海勝想到的是回去幫母親收割麥子。

聶海勝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下地勞動。父親病故後,每年農忙時節,他是母親最好的幫手。見到母親,他將自己考上飛行員並已得到入伍通知的事告訴了老人,並對母親説:“這事只大哥和您知道,就不要在村裏説了。”

母親為兒子感到高興,抹去喜淚的同時,使勁點了點頭。老人家最瞭解自己的兒子,知道他不喜歡張揚,只喜歡不聲不響地幹活。

鄂西北廣袤的大地上,沉甸甸的麥穗都謙虛地微低着頭。南風吹來,麥浪起伏,金光燦燦,風裏帶着清新和幽香。收割麥子的七八天,聶海勝使出了自己所有的力氣。他在付出體力和汗水的同時,更把對家鄉、對母親的一腔深情全部傾注到了土地上。

聶海勝的五姐深情地對我説了這樣一句話:“我的弟弟真是個少有的好人,他心裏總是光想着我們。”

聶海勝第一次離家到縣城上高中的前一天晚上,母親給他煮了4個雞蛋,悄悄放在他的包裏。細心的聶海勝留下兩個,另兩個一個剝給妹妹吃,一個剝給弟弟吃。後來,母親每次生日前,身在北京的聶海勝都要給母親寫封信,並寄上2000元錢。姐姐們各家小孩結婚,聶海勝也要寫封信並寄上800元錢。談到這裏,五姐夫張羣山插話説:“海勝心好,弟妹聶婕琳心也好。他們也不是做生意的,手裏該有幾個錢呢?無非是靠省吃儉用。”

“生活的道路上,陽光和陰雨總是結伴而來。面對陽光我們笑逐顏開,面對陰雨我們為什麼不勇往直前呢?”這是聶海勝多年前勸慰高中同學的話。如今,我們從屏幕上、鏡頭前看到的聶海勝,常常面露微笑。同學們都説,上學時他們天天看到的就是這張微笑着的臉,他笑得坦然、真切。

微笑着從昨天走來,又微笑着嚮明天走去。透過聶海勝的微笑,我們看到的是他對生活的熱愛、知足、自信和堅定。很多時候,除了頑強拼搏和不懈奮進,別忘了還有微笑。生活需要微笑。

宋慶齡同志説:“不管你預備走哪一條路,頂頂要緊的是先要為自己做好準備。你不能赤手空拳地開始你的行程,你必須用知識把自己武裝起來,你必須鍛煉出健壯的身體和足夠的勇氣。”在我看來,這也是一個人實現夢想的途徑。

有夢想就有希望,有夢想誰都了不起。但是,如果光在被窩裏做夢、在藍天下遙望、在夕陽西去的時候遐想,夢想可能永遠都不會實現。在追夢的路上,聶海勝一直在奔跑,留下的是一串串堅實的腳印。曾經赤腳奔跑的他,今天化作身着航天服的偉岸身軀,沉着鎮定地向太空出發。

從神舟六號、神舟十號到神舟十二號,聶海勝三探蒼穹,把中華民族的自信和驕傲鐫刻在九天之上。時隔多年,我依然清晰地記得他在電話中對我説的話:“昨天的只能説明昨天,明天應該重新努力。成績屬於家鄉,屬於部隊;榮譽屬於祖國,屬於人民。”

聶海勝事跡概括 篇四

啟程,向前所未有的高度。逐夢,星空刻下我們的印記。遨遊浩瀚,探索未知,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北京時間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此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三位宇航員中有一位更是達成了“三問蒼穹”的偉大事蹟!這位英雄便是-聶海勝。今天就由主播為大家講述聶海勝的航天事蹟。

聶海勝是湖北棗陽人,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三級航天員,上校軍銜。他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領航主任,安全飛行1480小時,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他曾入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員梯隊。

聶海勝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已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飛船載人飛行乘組梯隊成員。

“太空一往返,中華五千年!”當楊利偉登上“神舟”五號飛船之際,他的戰友、中國載人航天首飛航天員梯隊成員聶海勝,滿懷激情為記者寫下這句話。

聶海勝,這位瀟灑幹練的前空軍殲擊機飛行員,目送戰友飛上太空,心中充滿了對自己事業的崇敬和自豪。他説:“九天攬月,我們盼望那一天!”

童年,夢見自己長出了翅膀

聶海勝1964年出生於湖北棗陽楊蕩鎮一個小村莊裏,兒時貧困的生活常常讓父母為區區幾元錢的學費犯愁,只好東挪西借,有時代替學費交到老師手中的竟是一隻兔子。

對待學習,聶海勝自覺而刻苦。儘管沒錢買學習資料,但課本上的內容,在哪頁哪個位置,他都清清楚楚。

國中畢業考試,聶海勝考上了縣重點高中,整個楊蕩鎮只有兩個學生考上。學校瞭解到他的家庭困難,為他補助了救濟金。每次放假,他還去十幾裏外的堂兄家幫着搬木材、裝茶葉、下地幹活,一個假期下來能掙十幾塊錢。就這樣,他靠自己的雙手掙出了上高中的學費。

聶海勝説自己是幸運的,高中畢業時遇上了招飛。當飛行員是聶海勝的夢想,小時候在山坡上放牛躺着睡着的時候,從沒見過飛機的他做過一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長出一雙大大的翅膀飛上藍天。

有一天,家中來人,説是縣武裝部搞政審的,他才知道自己真的要去飛翔了。

臨走時,聶海勝像往常上學一樣,只背了一個書包,沒有更多的行李。他死活不讓母親出門送自己,是怕母親難過。

來到航校,聶海勝好似鳥兒上了天。他覺得自己與飛行有緣,要不兒時為何會做那個無緣無故長翅膀的夢?為何摸着操縱桿就熟悉得像老朋友一樣操作自如?

高空,他曾與死神擦肩而過

聶海勝覺得自己是為飛行而生的。當年,作為同行中第一個放單飛的人,教官讓他給其他學員講講飛行體會,不善言辭的他只説了一句話:“啥也不想,只管飛!”

1989年6月12日,聶海勝開始改裝後第一次駕駛某型殲擊機單飛。第二天,他就遇上了事故

那天,正當他準備飛向4000多米的高空時,只聽座艙外“砰”的一聲爆響,發動機停車了。瞬間,飛機轉速、高度下降,艙內温度急劇升高。他一邊鎮定地向地面報告,一邊試圖排除故障。

所有的辦法都嘗試過了,飛機還在下墜。這時,地面指揮同意他跳傘。但聶海勝還想做一做努力,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把飛機開回來!他試着讓飛機滑行,但因距離太遠沒有成功。

此時,飛機距離地面只有四五百米,急速下降的飛機帶來巨大的超重過載,動一下都很困難。最後,他不得不按下了彈射開關,此時他已出現了瞬間黑視,什麼也不知道了。

等他睜開眼,自己已落在了稻田裏,飛機摔在了離自己一百多米遠的山溝裏,扎進土裏十幾米深,着火爆炸了。

後來經查明,事故原因是由於發動機壓縮器上的葉片出了機械故障。鑑於聶海勝以良好的心理素質沉着冷靜處置險情,想盡一切辦法挽救飛機的勇敢精神,部隊黨委為他記了三等功。

聶海勝正是因為穩重的性格,過硬的技術,豐富的經驗,從一名飛行員成長為“三問蒼穹”的航天英雄。如今,聶海勝擔任“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大隊的大隊長,是眾望所歸,定會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