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缺事蹟材料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2.21W

缺事蹟材料多篇

缺事蹟材料篇1

李鳳芝是宏偉區長征街道東方路社區一位普通的居民,今年62歲,她照顧癱瘓在牀的丈夫十年如一日,不怕累,不怕苦,任勞任怨,在公婆眼裏是好媳婦,在丈夫心中是好妻子,在兒女眼中是好母親,在街坊鄰居眼裏是模範典型。她用她的愛心演繹着人間真情,她的事蹟在東方路廣為傳頌。

兒女的好母親。李鳳芝年輕時候,自己是農村户口,在城裏打工維持生計。與丈夫成家之後,她一面做臨時工,一面照顧家裏。為了不影響丈夫的工作,她幾乎包攬了家裏的所有活計。孩子尚小時,她每天天不亮就起牀,早早把飯菜做好,然後送孩子們上學,再去上班。李鳳芝在單位乾的是力工,一天下來累得腰痠背痛,還要照顧家裏的老小,但她從來不叫苦,不喊累,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好,離不開她的默默付出和努力。

天氣預報她是必聽的,一是掌握天氣情況,二是根據預報張羅着一家人該穿什麼衣服,保障身體的冷暖。她每天的飯菜都能做得適中可口,孩子和丈夫都不願意在外邊吃飯,下班和放學都趕回家來吃她做的飯菜。那個年代,家裏很窮,靠丈夫微薄的工資和自己臨時工掙來的錢養家餬口,每週改善的伙食也是有限的,她把好吃的東西都留給丈夫和孩子吃,她吃大家剩下的飯菜。她每天管理孩子的生活,還負責督促孩子的學習。在她的嚴格要求下,孩子們都養成了獨立學習的好習慣,而且成績優秀。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孩子都已長大併成家立業,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都是業務能手,這是讓李鳳芝最欣慰的事兒了。

丈夫的好妻子。李鳳芝的丈夫常懷慶原是遼化金興化工廠的一名工人,早在20xx年,常懷慶因突患腦溢血造成半身癱瘓,剛開始,常懷慶還能夠在妻子的攙扶下下牀活動,隨着時間的推移病情越來越重,一年後最終卧牀不起,每天只能躺在牀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專人照料。從此,她開始了對丈夫長達10年的護理,10年來,她對患病的丈夫不離不棄,用自己的真情書寫人間真愛。

每天她為丈夫做可口的飯菜,丈夫想吃什麼,她就去買回家,變着花樣去做,從不厭煩。為防止癱瘓的丈夫肌肉萎縮,她每天堅持為他按摩二個多小時,為了讓丈夫不得褥瘡,李鳳芝經常為他擦洗身體,每3天為他洗一次澡,每天定時為其翻身,變換卧牀的姿勢和方位,直到常懷慶點頭舒服為止。在天氣好的時候總能看到她推着丈夫到院子裏曬太陽,扶着他做運動。在精神上,她一有時間就陪丈夫聊天安慰他。常懷慶是黨員,經常愛看書看報,她主動到社區找來報刊雜誌給他讀,到七一、兩會等重大節日期間,她都幫助丈夫瞭解國家大事,聽政府工作報告,雖然常懷慶不會説話,但是他看在眼裏,激動在心裏,他多次在人前落淚。得到這樣一位好妻子,他心裏充滿了感激。

多年來,夫妻倆形成了動作和眼神的暗號,常懷慶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李鳳芝就能明白他的的需求。比如,吃飯是拿筷子、喝水是拿礦泉水瓶、睡覺是拿枕頭等動作,夫妻倆配合得非常的默契,也解決了常懷慶不能言語的困難。最讓李鳳芝頭疼的是丈夫經常住院,每每這時是李鳳芝最着急的時候,因為人手少,加上自家住的老樓,樓道狹窄,擔架不方便進入,她就揹着丈夫上下樓,再加上隨身攜帶的物品,每次她都要來回跑幾趟,累得氣喘吁吁;在醫院裏忙於照顧病人,讓她晝夜不能寐,每次下來,她都瘦下一大圈。街坊鄰里都替她擔心身體,她自己卻總是説:“只要老常沒事,我就心安了。”

看見李鳳芝這麼辛苦,東方路社區黨委及時出現,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社區黨委經常走訪常懷慶,在節日裏為他帶去慰問品和慰問金,在平常的日子裏,為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幫助,比如幫助李鳳芝打掃室內外衞生,幫助代買日用品和代辦生活瑣事,這樣省去了李鳳芝大部分時間來照顧丈夫,在常懷慶危難時,社區配備專職志願者隊伍,隨時準備幫助他們一家,這讓李鳳芝非常感動,她總是跟常懷慶説:“還是黨好,黨和政府經常幫助我們度過難關,讓我們心裏温暖啊!”雖然常懷慶不能説話,但是他的眼神和表情都告訴人們,他是深深地愛着黨的,每當黨有重大節日和重大會議時,他都不忘去觀看和收聽,這也是他心裏的一份牽掛。

兄妹的好嫂子。李鳳芝是婆婆家的中堅力量,是兄弟姐妹們心目中公認的好嫂子。公婆去世得早,她主動擔負起挑起家庭大梁的重擔,照顧年幼的小姑子和小叔子。因為他們雙方的兄弟姐妹都生活在農村,家裏都非常困難,李鳳芝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在自己家也不富裕的情況下,付出許多精力和金錢來幫助弟弟妹妹。在公婆去世後,她視自己的小姑子和小叔子為親姊妹一樣,從生活上關心他們,精神上鼓勵他們,關心他們的冷暖安危,直到弟妹長大成人。如今,辛苦經營的家換來了姊妹們的真情,弟、妹將李鳳芝這位嫂子當成母親一樣看待,尊敬她,愛戴她。知道嫂子照顧卧病在牀的哥哥生活的不容易,他們經常給嫂子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顧,讓嫂子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也讓她的內心感到無比的温暖和欣慰。

鄰里的好幫手。她不但對自己的丈夫、孩子、兄弟姐妹照顧得無微不至,還把自己的餘熱都獻給了街坊鄰里。她常説:遠親不如近鄰。她把鄰里視為自己的姊妹。一次,鄰居張鳳蘭不在家,家裏晾曬在樓下的衣服和被子忘記收上來,這時大雨就要來臨,李鳳芝看在眼裏,急在心上,他安頓好丈夫,以最快的速度,跑下樓將被子及時抱到屋裏,免遭大雨淋濕。當鄰居急忙趕回來,看到自己的被子乾爽地放在李鳳芝家時,高興得不知説什麼好。

因為她常年在家照顧丈夫,鄰居的大事小情她能幫的就主動上前幫忙,從來不把自己當成花甲之年的老人,誰家有需要,只要她能伸上手,她就主動去幫忙,從不吝嗇自己的體力。她為鄰居看門護院,幫助鄰居的小夫妻照看放學回家的孩子,幫助年邁的老人梳頭、剪指甲等,她這樣發揮自己的餘熱,奉獻自己的愛心,感動着樓裏的居民,贏得了大家的讚許,大家在閒暇時也都伸出手來幫助李鳳芝一家,讓她深切地感受到了社會大家庭的温暖。

李鳳芝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婦女,但她勤勞質樸、豁達樂觀、堅強不屈、無私奉獻,為家庭撐起了一片藍天,為鄰里樹立了典範。她用自己的誠心和愛心感動着社區的每一個人,也為自己創造着幸福的生活。

缺事蹟材料篇2

我叫常非,本科學歷,是寧老莊中心國小的一名普通教師,從教二十多年來,始終兢兢業業工作在教學第一線,誠信對人,勤奮工作,無私奉獻,以一顆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赤誠之心,從事所忠愛的教育事業。孔子説過:“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教師如果不是路標,講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藝術性再強,都是無根之花,無源之水,因為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清晰地印在了學生心靈深處,成了他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一直嚴格要求,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作出表率,堅持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這樣,學生自然會“親其師,信其道。”

一、用師德的高尚完善自己的人格。

人們説,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師德則是我們教師的靈魂。高尚的師德通過三尺講台,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一代人乃至幾代人的成長。傳道,不僅傳學問之道,更要傳為人之道;授業,不僅要傳授學業,更要催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解惑,不僅要解共同之惑,更要解個體的特殊之惑。師德中愛學生是至關重要的,只有愛學生,才會認真備課、上課;只有愛學生,才會有責任心、事業心;只有愛學生,才會拋開一切名利,為孩子補課忘了時間,忘了自己;只有愛學生,才會理解孩子,信任孩子。教師的使命在於毫無保留地貢獻自己的精力,用心靈、用人格魅力去接觸學生,用愛喚起學生的自信、自尊,構築起學生精神生活大廈。我常想,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應當用自己的良知去履行教師這一神聖的使命——敬業愛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我在學生面前就是一杆言行一致的標尺,一面表裏一致的透鏡。無數個早晨,我迎着朝霞曙光走進班級,和學生交談;無數個傍晚,我帶着欣慰和倦意回家。“一切為了學生”是我為師的準則。

二、用無私的奉獻去詮釋教師本色。

源於對教師職業的無限熱愛,源於對崇高理想的勇敢追求,我十年如一日,在工作中默默奉獻。因愛而舍,因勤而舍,愛的是自己認準的事業,勤的是自己找準的座標,而舍的是屬於自己的時間和活動。十年來,我不計時間、不計報酬,專心致志地關注着班級裏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和進步,我的大量的休息時間都是在和學生補習、活動、家訪中度過的。事業是自己選擇的,就要為之付出犧牲,這一點,我無怨無悔。我曾大病未痊癒,但考慮到學生即將期中檢測,不能耽擱了他們的學習,所以毅然走上講台。

三、用愛的心泉塑造美好的心靈。

俗話説"澆花要澆根,幫人要幫心."在師生交往中,我的善解人意,幽默隨和使學生願意親近,樂於接受教誨,心悦誠服地接受教師指出的缺點、錯誤。同時,我的讚許與激勵也鼓舞起學生的上進心。在課堂上我嚴格要求成為他們的師長,在課餘,我與他們平等相處成為他們的朋友。我的學生美慧,是個比較特殊的一位,由於家庭的原因,她的性格孤僻、任性,與誰同桌便和誰吵架,大家對她是敬而遠之。為了徹底改變美慧,我先是找她談心,她根本不説什麼。幾次下來,收效甚微,我沒有泄氣。我知道她喜歡畫畫,便利用學校書畫展的機會,鼓勵她參加書畫比賽。我發現她的眼神略微閃動一下。我知道我的預定的計劃要奏效。於是,便巧妙地在一節班會課上對她身上的優點表揚一番。事後,又找她談了心。經過我的努力,發現功夫沒有白費,我再接再厲,最終使她重新改變了自己,又重新回到班級的大集體中來了。學生偉強,父母常年在外,得不到親情照顧的他,成績一再下降,學習態度也明顯散漫。我看在眼裏,急在心頭。及時與其父母取得聯繫,勸説其父母定期回家,並多打電話與其溝通。我還主動問寒問暖。陰雨天,我甚至將他帶到自己家中。經過我不懈的努力,本學期,他的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併成為班級男生中的佼佼者。 四、用綠葉的情懷來編導自己的課堂。

只有共鳴的生命,才會有激情和創造。所以在新課改的研究中,我把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融入於日常的教學。力爭創建寬鬆、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情感,堅定學生學習的意志,進而形成積極的學習動機。學生的“學”和老師的“教”形成共鳴,從而收到了良好的課堂效果。教學中,我集編、導、演於一身。採用形式多樣的探索、體驗式教學。我把學生當作紅花,自己則是綠葉,課堂中由學生與我共同探討新知。在課堂教學中,我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髮展為本,全員參與,全程參與。課堂中師生融洽,學生從以前的綠葉轉變為現在的紅花,在這種師生角色轉換中,使學生個性充分得到發展。

四、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每一們學生。

教師是以其全部行為和整個人格來影響學生的。教師的一切行為應該成為學生的表率。在日常生活中我一貫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講髒話,我帶頭使用文明用語。寒冷冬日,我帶頭提前到校,開始時,往往是我第一個進入班級,後來,比我早的學生越來越多,整個上學期,很少有學生早讀遲到。勞動、清掃我也幹在前面。教育學生實事求是,自己被學生難住時,絕不裝腔作勢;要求學生按時完成作業,我首先做到及時批改每一份作業和試卷。下午考完試,為保證第二天早上把試卷發給學生及時反饋,連夜批改,經常工作到後

半夜,學生接到批完的試卷,非常驚訝,也非常感動。要求學生講衞生,我從不在班級吐一口痰,要求學生節簡,我和學生一起將易拉罐,礦泉水瓶收集後賣出?這些做法對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道德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不少學生在週記中寫道:“常老師使我明白了不少東西,學會了怎樣做人,這些將永遠伴隨我,對我的將來會有很深的影響。”

五、用求實鑽研做養料去滋養明日的果實。

面對多元文化和社會對教育的衝擊,面對學生日趨複雜的思想和多樣的心理,僅靠對學生的關愛,僅靠時間與汗水的付出,是難以為繼的。我深深的懂得,良好的師德體現在對學生的關愛,對事業的奉獻,更體現在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鑽研教材,研究學情,提高業務水平,是我從教以來不懈的追求。人們都説:若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但我卻力求學會自己去挖水。為此,我從畢業至今從未間斷過自我學習、自我充電、自我加壓,並珍惜每一個得來不易的學習機會。,參加市、區教委組織的各級各類培訓,積極參加各項教學活動,獲得了“優秀學員”稱號。在校領導的關懷和信任下,我被派山東省杜朗口中學、河南省濮陽第四中學學習,我主動積極地參與聽課、評課。我還不斷加強理論學習,並在各種教育教學論文比賽中獲獎。

“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教好書、育好人,是我永遠的追求。

缺事蹟材料篇3

趙亞娟,女,共青團員,20xx年4月2日生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三岔鎮前進村嶺西二組。現系吳砦初級中學九年級四班學生。她進入中學以來,多次獲得學校“優秀共青團員”、“學習進步獎”、“優秀班幹部”、“優秀舍長” “自立自強美德少年”等榮譽稱號。20xx年11月她很榮耀地獲得了“天水市十佳美德少年”稱號。

一、命運多舛的童年生活

每當她在小時候看到別人的父母牽着自己的兒女在一起玩耍時,她的內心深處發現她的生活中缺少了一樣東西,那就是如春雨滋潤小草般的母愛。媽媽生下她四個月的時候就出去打工,一年後媽媽就提出和她爸爸離婚。因為此事,她爸爸的精神病更加嚴重了。以前她爸去地裏幹活,也不打奶奶,病情也很少犯。但離婚後,她爸地裏的活也不幹了,每晚上要從上房屋裏來到平房屋裏打奶奶,奶奶每天都忍受着痛苦。她記得五六歲的時候,一次爸爸打奶奶,他用磚頭砸在奶奶腳上,鮮血直流!奶奶在院裏哭,她也哭,而她爸爸卻説:“別害怕!有我呢。”她爸爸一直很愛她,只要她做事出一點差錯,他都會去罵或打奶奶。奶奶更是視她為珍寶,省吃儉用,不肯多花一分錢。

在她上國小四年級的時候,那一年的春節,她爸爸就離家出走了。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兒,也沒有人見過他。這對於一個年近六十的老人來説怎麼能承受住如此承重的打擊!從此奶奶每天出去找爸爸,只是一天一天都沒有結果。而她發現奶奶鬢角的頭髮沒幾天都全白了。爸爸平時也不會去哪裏,一個人呆在家裏,有時買煙、買面、理髮也不會走太遠的。此時此景,有關他爸爸的事情都漸漸浮在眼前:爸爸的笑容如此好看、教她寫字如此認真、叫她摺紙飛機紙船……

在她剛要七年級報到時,她的奶奶又出車禍了!等她見到奶奶時,臉色煞白,鎖子骨骨折的奶奶已經躺在了衞生院的病牀上。此時的她眼淚如斷線的珠子,可是奶奶一醒來就給她説:“別哭,沒事的!”她説:“怎麼能沒事兒呢?還有幾天就國中報名了! ”奶奶安慰她説:“鋪蓋找個人幫你抬。”聽到這裏,她慚愧地説:“奶奶,你就安心治病吧。我的事情我能辦好! ”後來奶奶被轉到市二院治療去了。七年級報名的那天,她一個人在家裏收拾好去學校所需要的物品,並找了一個叔叔幫她把行李鋪蓋抬到了學校。晚上睡覺時,別的舍友歡聲笑語,而她卻一個人淚流滿面。因為奶奶的傷勢怎麼樣了?她一無所知啊!

二、越挫越勇的自強性格

由於特殊的經歷和家庭背景,造就了趙亞娟同學自強自立的好性格和永不服輸的鬥爭精神。她從小就主動幫助奶奶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和農活,並養成了一種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到五六歲時,她就幫奶奶摘花椒。到十一二歲時,她幫着奶奶摘完自己家的花椒後,還為村裏別人家摘花椒掙錢,也為了自己一年的生活費用。到七年級二時,春季週末到山上挖藥材賣錢,夏季摘花椒掙錢,秋季週末下蘋果掙錢,寒假打短工掙錢;此時,她一年掙的錢不但夠自己的'生活費用,還補貼奶奶家用。趙亞娟同學雖然在家農活繁忙,但絲毫沒有影響到她求知的強烈慾望!正如她所言:“‘人窮志不短。’當一個人沒有正確的方向,活着也就如同一個死人一樣無意義。‘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常八九。’有多少比我不幸的人,他們都有強大的意志去面對?人要常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世間萬物。我想我更要去感謝我的奶奶,因為她讓我來學習。並體驗從中帶來的歡樂,並認識到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所以我要堅持學習,用樂觀的心態、勇敢的性格和頑強的毅力,一定能有所成的!因為羅曼.羅蘭説過:‘痛苦和苦難造就偉人。’我堅信他就是真理。為了讓奶奶將來有一個好的生活,這就是我前進的不竭動力!”

三、出彩充實的中學生活

在學習上,三年來每天早上她都是第一個進教室、晚上最後一個出教室的學生;正因為如此,她是我校最勤奮的學生,也是學習最好的學生之一。在衞生方面,她也有出色的表現:教室裏有值日生忙不過來時她都會主動去幫助打掃衞生,而且毫無怨言;地段上有垃圾時,她都會主動過去撿起來放進垃圾箱;每當週末來她看到宿舍有垃圾時她都會清掃垃圾,並且擺放好宿舍裏的所有學習和生活用品,把宿舍打理成了一個既乾淨整潔漂亮而又温馨舒適和諧美好的小家;在生活上她極其節儉,從不浪費糧食,也從不買零食喝飲料,她是我校的節約標兵;對於別的同學的浪費行為她不但積極去阻止,而且還教育其認識到浪費的嚴重危害性;每當吃早餐、午餐和晚餐時,剩飯桶子旁邊就會有她監督同學不讓倒剩飯剩菜剩湯的志願者的美麗身影!在她的努力下,我校學生的浪費行為幾乎杜絕了!在性格上,她很要強,從不接受別人捐助,即使是免班費、免班上定的畢業班服,無論班主任和學生怎麼勸説,她都外甥打燈籠---照舊。在人品上,她是班上人品最好的學生;因而有關她的撿飯卡上交學校呀、拾錢物歸原主呀、一言九鼎呀、樂於助人呀等的事例不勝枚舉!

四、奶奶的貼心小棉襖

每個週末,她都把一週省下來的零用錢用來買一些蔬菜帶回家,並給辛苦了一週的奶奶做飯,讓奶奶過兩天輕鬆日子;週末返校時,她也要給奶奶把飯做好。週末在家裏,她給自己洗衣服時,要把奶奶的衣服也都洗了,等曬乾後給奶奶疊得整整齊齊,這樣奶奶穿時就方便了。信息化時代,手機已經成了生活必需品;為了便於家校聯繫,她不厭其煩地給奶奶教會了接打電話。學校裏的有些資料表冊,都需要家長簽字,這可難住了不識字的奶奶;為了讓奶奶享受簽字的權利,她手把手地教會了奶奶寫自己的名字。正因為這樣,她成了奶奶的“貼心小棉襖”!由於她的懂事和勤快,一家人的日子也過得其樂融融。

五、年老孤獨村民的臨時枴杖

在她們村有一家人,主人都六七十歲了,而且夫婦身患疾病;雖有個兒子,但在離家一二公里的鎮子上做生意照顧不上。鑑於此,每星期上學時,她都進去詢問老人需要面油菜鹽藥之類的生活用品,如需要的話她都會週末回家給捎上。每年夏收時,她都要步行近一公里的小路給老人幫忙打麥子,一直忙到晚上才回家;近幾年來年年如此。開春後的週末,她把自家的椒園挖完後,就去幫着兩位老人挖椒園,直到把活幹完後再忙自己家裏的事。由於她的熱心和無私奉獻,她被村民譽為兩位老人的“臨時枴杖”!

缺事蹟材料篇4

雖説家境貧寒並不是自立自強的標準配置,但勤儉自強、獨立自尊絕對是美德的縮影。2012年8月,尼博特爾剛上一年級,她的母親薩日娜其其格老師被查出患有腦瘤,同年9月在北京做開顱手術。由於術中視力神經受損導致雙目失明,毫無光感。一同被病魔拉入黑暗中的還有這原本就不富裕的家,比起物質上的匱乏,精神上的打擊更為無情

俗話説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大概就是在得知阿媽失明的那段時間,讓這個原本乖巧的孩子變得格外懂事。他自覺承擔起了照顧阿媽的責任,告訴阿媽我就是您的眼睛,不光這樣説,小小年紀的他也做到了,不但給阿媽講故事、陪她聊天,還為她唱歌、演奏馬頭琴,為失去光明的母親驅散心中的陰霾。母親精神上的力量大都來自這活潑可愛的尼博特爾。堅強的品格讓他看起來有了十足的男子漢氣概。

當許多同齡孩子在家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享受父母提供的優渥條件時,小小的尼博特爾為了賺錢給媽媽治病而挖空了心思,為了不成為坐等接濟的可憐人,尼博特爾利用休息時間抽空在外擺起了地攤。好心人經過,看着他一邊照顧失明的母親一邊跑前跑後的樣子都被他所打動,手捧一天的辛苦收入的他,沒有想到自己,心裏都裝着母親。

上學往返的路上差不多要走一個多小時,有一天,尼博特爾回家的時間比平時稍晚一些,可手上多了一捆廢紙和幾個飲料瓶,原來是尼博特爾自己想到的貼補家用的方法,爸爸媽媽的眼裏噙滿了淚水,這是父母看到孩子的自立自強後換來的欣慰的眼淚從那以後,你偶爾能看到尼博特爾手中拿着土豆、白菜之類的東西回家,這樣撿紙片和飲料瓶拿去換錢再買菜的過程,成了尼博特爾的放學路上的日常

儘管家庭條件艱苦,可尼博特爾對學習絲毫不放鬆。他是父母眼中勤學好問的好孩子;他是老師眼中認真用功的好學生;他是同學們眼中成績優異的運動健將。他不滿足於學校內所學的知識,利用課餘時間大量閲讀書報,開闊視野,用知識武裝自己。由於學習紮實且知識面廣,所以敢於提問,能積極探索答案。用這樣的方式和態度去學。當然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

尼博特爾相信,能夠幫助他人的人就是強者,除了給自己洗衣服等自理的事情外,還承擔起了家裏的家務,熬奶茶、洗碗、打掃樣樣做的像模像樣。鄰居們還經常能看見尼博特爾穿着洗得發白的舊衣裳,不怕髒不怕累幫鄰居幹活時的熱心模樣。在學校裏也主動耐心地輔導同桌哈力木格同學,並且真心的為他的進步高興。哈力木格説:尼博特爾雖然得到這麼多的榮譽,但從不驕傲。在班裏很受歡迎,他能幫老師做很多事情,還能幫助同學們,老師和同學們都非常喜歡他。

尼博特爾不僅學習成績優異,興趣愛好也很廣泛。他具有蒙古族人能歌善舞的特點,唱歌、跳舞、畫畫樣樣行,而且他還會拉馬頭琴呢!由於經常和家人、同學用蒙、漢雙語進行溝通,所以在口語表達方面特別突出,早早地顯露出在主持和詩歌朗誦等方面的天賦。可喜的是,2014年5月,國小二年級的他參加了東勝區詩歌朗誦比賽。在國小低年級組比賽中用漢語朗誦原創作品《夢的草原》,獲得了冠軍殊榮。2015年5月,尼博特爾又在全校蒙、漢、英三語朗誦比賽中榮獲冠軍。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2015年6月他參加了第四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夏青杯》朗誦比賽,並在鄂爾多斯分賽中榮獲二等獎。通過初賽、複賽、半決賽、決賽層層選拔,從四千多名參賽選手中脱穎而出,輕鬆取得參加全國比賽的資格。2015年11月3日進京參賽,大賽有來自全國77個分賽區的近16萬名選手參加。尼博特爾代表內蒙古鄂爾多斯在激烈的競爭中一舉奪得亞軍。他的原創朗誦《阿媽的眼睛》催人淚下,在現場觀眾中引起強烈的反響,打動了在場的所有人,這首為阿媽朗誦的詩,就是發生在他和阿媽身上的真實的故事

隨着國家對青少年足球的重視和培養,尼博特爾獲得了一個難得的機會,那就是代表鄂爾多斯蒙古族學校,到海南的內蒙古足球訓練基地接受訓練。2016年3月27日到2016年4月28日,為期一個月的時間裏,充滿了親子之間的牽掛,尼博特爾自理能力很好,父母雖然很放心,但離別的場面難免動容。懂事的尼博特爾上飛機前還告訴媽媽放心,提醒媽媽按時吃藥,到了海南尼博特爾完全自理,看上去根本不像一個年僅10歲的孩子,他獨立的讓人心疼。在訓練時眼睛受傷兩天看不清東西、一下子到外地的水土不服、訓練緊張辛苦。這些他對阿爸、阿媽隻字未提,有的只是笑着告訴阿爸、阿媽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很開心和我很努力,直到老師開口,尼博特爾才坦白身體不適等這些經歷。

這大概就是一個民族對於男孩的影響吧,他自理自立、堅韌勇敢,終有一天,他會成為頂天立地的好男兒!

在訓練期間尼博特爾還自學學校的功課,嚴格執行自己制定的作息時間,時刻保持最佳狀態,他説:這次集訓讓我學到很多東西,時間觀念很重要,拖拖拉拉什麼都做不好。另外做事情要團結,和隊友齊心協力、這樣才有機會取得最後的勝利。這就是自強的尼博特爾,時時在學習,處處在學習。

時至今日,阿媽已失明近四年,手術費用和後期治療費用已經讓這個本來不富裕的家變得更加雪上加霜。雖然國家為阿媽報銷了一部分醫療費。可是,為了治好媽媽的病,原本就一貧如洗的家現在已經債台高築。即便這樣,尼博特爾和阿爸從來沒放棄為阿媽治病。四年來,一直在嘗試各種治療,只盼望有一天,阿媽的眼睛能夠復明。可是,為了減少治療中的副作用,於是請了民間的老懞醫來給阿媽治病。他們一直堅持保守治療,而這部分費用是不能報銷的,所以一直由自己承擔。

小小的尼博特爾不但沒有被現實擊垮,反而以樂觀的人生態度去迎接學習、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這一切的不幸沒讓這位蒙古小夥子屈服,反而憑着他頑強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一步一個腳印成長的更加優秀、更加自立、更加自強了。

這就是尼博特爾,他愛歌唱、愛舞蹈、愛馬頭琴,是這美好的一切塑造了他的積極向上;他愛朗誦、愛主持、愛足球,是日復一日的夢想激勵他讓他變得更強;他愛父母、愛同伴、愛家鄉,是一件件力所能及的事讓他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這就是尼博特爾,一個在逆境中溯流而上,在磨難中更加堅強的孩子。他用心思考生命拋給他的難題,用行動積極應對和改變,用自尊、自立、自信、自強的方式讓自己擁有温暖家人的力量。

缺事蹟材料篇5

是居住在xx市xx區xx街道xx社區荷花莊的一個普通居民。她1961年師專畢業後,在當時的xx縣一所國小從教。在執教為師的同時也收穫了“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媳”的天倫之樂。然天有不測風雲,1979年,家庭“頂樑柱”的丈夫因病撒手西歸,只留下老邁的婆婆、年幼的孩子和孤苦無依的妻子,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壓在身上,讓她飽嘗了“上有老下有小”的艱難滋味,但困境沒有讓退卻,卻激發起她掌舵家庭之船在風雨中前進,和命運抗爭的勇氣和力量。三十年來,她辛苦持家,撫育兒女長大成人;三十年來,她侍奉婆婆,端水送羹,洗腳擦身,無微不至;三十年來,她對婆婆和言細語,依順細膩,體貼入微。她的事蹟就象小巷裏的更聲,平淡而悠深,訴説的是綿綿延延的親情歷經歲月錘鍊後的厚朴和甘醇。

在婆婆的眼裏,是“貼心棉襖”;

在兒女們的眼裏,是“了不起的媽媽”;

在鄰居們的眼裏,是“翹大拇指的好媳婦”;

在社區居民的眼裏,是“孝心獻給長輩”的模範;

在許多人眼裏,是“我身邊的文明之星”……

説,侍奉婆婆,撫育兒女,是我該做的份內事,這世上沒有趟不過去的關,有苦才有甜,現在我每天都是好日子。

一點一滴凝往昔

走進xx社區荷花莊新村的家,她正在給剛起牀的的耄耋婆婆梳洗。一大早,給婆婆飩好了白木耳百合羹,盛好端到小桌上,招呼婆婆吃早餐。這婆媳倆非常有緣,婆婆名叫周美英,名字與媳婦只有一字之差,聽上去象是姐倆,實際上她們親如母女。婆婆今年93歲了,身體硬朗,生活基本自理。看得出來,多年的婆媳生活使得兩人親暱無間,婆婆周美英對媳婦非常依賴,她對美娣説:“我不愛吃甜的,我要吃泡飯”。和聲細語地對婆婆説:“這兩天,你感冒,我煮點白木耳,讓你補補身體,配點百合,給你潤潤肺,吃一點吧”!婆婆在媳婦的相勸下一勺勺地吃起了早餐。在一旁一點也沒有閒着,她細心地替婆婆擦拭嘴角,不讓一顆飯粒、一滴湯水落到她脖子和衣服上。等婆婆用完早飯,她把婆婆睡過的被褥晾曬到陽台上,為了防潮保暖;還把婆婆治感冒的口服藥碾磨成粉,為了方便吞嚥;婆婆方便後,她用温水把婆婆清洗得乾乾淨淨……這一切的一切,做得信手拈來,彷彿孀居的漫長歲月裏與婆婆相廝相守的日子就在彈指一揮間。近距離地接觸,看到的是她斑白的兩鬢,那是髮梢滑過青春的印痕,聽到的是她温和的話語,那是歷經滄桑的安寧,感受到她臉上淡定的容光,那是她稟持孝老美德的聚現,在她的述説中,往事一幕幕地浮現眼前:

一聲霹靂起晴天

47年前,家住鄞縣章水鎮大皎村的周美英為獨子娶了一房媳婦,名叫,時年22歲的在鄉里鄉親的眼裏可謂喝過墨水的人,李家坑國小(後更名為下嚴國小)任教。婚後,婆婆和小夫婦倆住在一起,一塊兒過居家日子,婆婆體恤兒媳,燒菜、操持家務、幫帶孫輩;媳婦教書育人,和丈夫相敬如賓,勤儉持家,一家人生活儉樸,和和美美。天有不測風雲,病魔奪走了相濡以沫的丈夫,家中棟樑盡失。當時**39歲,上有63歲的婆婆,下有四個未成年的孩子,繁重的家務,拮据的經濟,一下壓在身上。

一副弱肩挑重擔

擦乾眼淚,挑起家庭的重擔,掌舵家庭之船在風雨中前進,一路上,婆婆就是她的“大副”,給她力量,幫她分擔,下課回到家,飯桌上已有熱菜熱飯,婆婆和孩子們等着她一塊兒吃飯。四個年齡相差無幾的孩子,同同上學,家裏負擔更重,為了幫補家裏,婆婆組織孩子們在課餘的時候編織涼帽,孩子們是“小工匠”,婆婆是“販子”,每當集市,婆婆挑着幾十頂疊摞得象小山一樣的涼帽換成現錢,補貼家用,而這錢,婆婆從來是放在抽屜裏,誰用誰取。美娣在鋪導孩子功課的時候,婆婆雖然不識字,但默默地坐在一旁,滿心喜歡地聽着美娣教育孩子,雖然手上忙着活,但臉上掛着笑,笑中帶着一種自豪的味道。漸漸地,孩子們出息了,老大考上了大學,老二、老三也工作了,小女兒也考上了大專,接下來,一個個成家立業了,在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中獨當一面了,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好了。

一生一世相廝守

從望春國小退休後,和婆婆一輩子沒分家的把家從鄞州望春搬到了xx社區,方便年邁的婆婆在市中心就醫和出行。已做婆婆的在她的婆婆周美英眼裏永遠是那個知冷知熱的好媳婦。已是花甲老人的經常攙扶着滿頭白髮的耄耋婆婆在里弄、公園散步,讓老人行健、開懷;一日三餐,為婆婆做適合口味的飯菜,每逢七年級十五,老人要吃觀音素,美娣就切切心記,專門為她買素菜做素齋;冬天天臨的時候,婆婆腰痠,端來熱水,侍奉旁邊,焐在婆婆的腰處,減其疼痛;婆婆愛看電視劇,但因視覺衰退,看不大清楚,又因記憶力、理解力退化,常常搞不清楚劇情,她總是陪在身旁,細心解説;有一次婆婆感冒,也應腿傷在牀上休養,她堅持認為高齡老人耽誤不得,支撐着拄着枴杖下牀,摸到電話機旁,叫來兒子開車把奶奶送到醫院治療,自己才放下一顆心;有時候,到兒子女兒家去住上幾天,總要帶上婆婆同行,以免其孤單寂寥……在她的言傳身教下,孩子們也對祖母十分孝順,不但經常帶着禮物上門探望,還時時要求祖母到他們家裏去住上一陣。前段日子,老人家剛剛在二孫女家住了二十多天,這二十多天裏,這邊,一天三個電話,早晚問安,籲寒問暖。那邊,孫女一家把祖母當成“鎮家之寶“,燒好飯菜,鋪新被褥,聽戲曲演唱,讀報紙新聞,一心一意要祖母高興,連16歲的曾玄外孫都搶着倒痰孟,老人家在孫女家才住了一陣,惦念着婆婆的就把老人接回了家,親為侍奉。

在和話家常的時候,老婆婆用完了早餐,腳上套着專門用毛線為她編織的厚絨鞋,坐在媳婦為她鋪就厚綿墊的太師椅上,閉目養神,時不時對我們的講話表上兩句,足可見她的耳聰心明,整理老人的話語,發現她的話完全出自肺腑,她説:“我是貧苦農民出身,老伴早亡,又失去兒子,不知是哪輩子修來的福,碰上這麼一個好媳婦和好孫輩,真是晚福非淺”。聽了此翻出自內心的話語,我們真的為之感動和讚歎。是的,家是一個傳統美德之家,遵循的是“敬老愛幼、勤儉自強、孝行天下、淡泊從容”的人生品格。這傳統美德給她們一家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讓她們獲得了精神的力量源泉,在最困難的時候,她們相持相扶,彼此關愛,淌過生活的難關;在漫長的生活長河裏,她們寬容以對,互為慰籍,共享人生的平實和精彩,這細水長流般的愛,將會感染更多的人在平平淡淡中體味真、弘揚善、享受美。

缺事蹟材料篇6

高,女,漢族,新疆福海人,1988年10月出生,20xx年7月畢業於新疆工業高等專科學校旅遊英語專業,大專學歷,20xx年9月參加工作,在校領導的培養與信任下目前擔任該校二年級班主任兼語文教。她從教以來,能堅持以飽滿的教學熱情、紮實的工作作風和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牢記教師職責使命,在本職崗位上,勤於學習,努力工作,奮發作為,工作成績得到了各級領導及廣大學生及家長的一致好評。

一、鋭意進取

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以來,高佳同志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教書育人,誨人不倦。時時以一個優秀教師的標準要求自己,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堅持出滿勤,幹滿點,從不遲到早退。熱愛學生、團結同志,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業務素養,提高自己的教學認識水平,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工作要求,在教學中她不錯過任何一個可以提升自身業務素質的機會,積極參加各種政治學習和教育活動,積極參加師德師風建設活動,向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學習,並認真寫心得體會。工作期間,她既教書又育人,經常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學生做人要自立自強,誠實守信,為人正直;在學習上要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待人要寬厚,做事要有責任心;在生活上要勤勞節儉,生活儉樸。經常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集體,做一個社會主義合格的接班人。

二、走進學生

20xx年9月,高佳同志來到裕民縣江格斯鄉中心校工作,剛來上班校長就安排她擔任一年級的班主任,雖然她沒什麼經驗,感到壓力也很大,但是她積極主動地去適應新工作、新環境。由於我校屬於農村學校,在這裏就讀的學生一般都農牧民子女,一部分家長都在上山放牧,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怎樣也從來不知道。因此,老師想把每個學生都教育好,確實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如果單靠學校一方面的去教育這些學生確實是件難事,因此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常説,學生是學校、社會、家庭三大空間的綜合體。學生除了在學校對其進行教育外,與家庭相配合,緊密合作也是萬分重要,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經常、及時地進行家訪,這是不容忽視的,因此家訪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三、關愛學生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最讓高老師擔心和憂慮的就是那些農牧民的孩子,由於常年不見父母他們感到很沒有安全感,聽不到父母的叮囑也得不到無微不至的關愛,長此以往性格就變得孤僻,不願與人交流,寡言少語。比如班上的葉拉力同學,爸爸媽媽都在武漢山上放羊,平日都是爺爺照顧他,上學期剛入學時他比較內向,有時還不寫作業,很多字學過就忘……所以高老師就常常找他聊天試着和他交流,問問他家裏的情況,但是葉拉力每次告訴她的都是同樣一句話:“我爸爸媽媽都在山上放羊”。於是高老師決定帶着一名懂哈語的老師去他家瞭解一下他的學習生活環境。

通過與葉拉力爺爺的交談她瞭解到,原來葉拉力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在家還能幫家人做些簡單的家務,而年邁的爺爺平日只負責接送他,爸爸媽媽平日忙,一般到週末才會打電話來關心他的學習生活,在學習方面還真是要靠小小的他自己完成。所以高老師告訴他的家長要多鼓勵他肯定他,做錯事時不要大聲訓斥他,更不要大罵,同時讓他的爸爸媽媽在不是很繁忙的情況的下多和他在相處,讓他感受到父母的温暖。

家訪後,高老師對他的個人情況進行了分析總結,決定在生活上多關心他,學習上多幫助他鼓勵他,也要求他們小組的同學以及班裏的每位同學多和他交流結伴。通過大家的努力,小傢伙在下學期學習上有了明顯的進步,作業變得整潔了許多,正確率也高了。性格也變得偏外向了,見到老師會主動打招呼很有禮貌,看到他在操場上奔跑露出燦爛笑容的那一刻真是讓我們每一位老師感到欣慰不已,更為這個變化如此之大的留守兒童感到高興,因為他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健康快樂的成長,特別是心理的健康!

四、潛心教研

作為一名教師,她不斷地刻苦鑽研業務,認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課程標準,注重多方位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學習習慣,對工作講求實效,對學生因材施教。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她堅持經常翻閲《國小語文教師》、《國小教研論壇》、《優秀論文集》等書籍。備課時,精心設計環節,努力鑽研教材,上網查閲資料,瞭解學生特點,做了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資源,結合課堂實際運用課件配合教學,向40分鐘課堂要質量。課堂上給學生暢所欲言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而她則循循善誘的引導,做好學生的學習合作伙伴,學習效果事半功倍。教育學生上,注重培優扶差的工作,對於後進生,總是給予特殊的照顧,每週佈置一些有針對性的訓練,一週一總結。在課堂上多提問,多巡視,多輔導,對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大力的表揚;課後多找他們談心、交朋友,樹立起他們的信心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她注重抓好學生的小組學習活動,選拔優秀的小組長,帶領小組成員一起進步。堅持讓學生寫週記,寫身邊事,寫心裏話,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從中她得到了許多。教研活動是載體,課改教研是先導。為此,在所從事的教研工作中積極探索,勤於實踐,做好新課改的模範帶頭人。在這方面,她積極觀看各種教學觀摩課和報告會,不斷充實完善自己,借鑑優秀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

作為班主任她更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創造強項,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長處和閃光點,善於發現學生的長項,抓住每一個教育良機,適時表揚、鼓勵。體貼後進生,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強心,不讓後進生成為掉隊的孤雁。另外,還積極組織開展讀書活動、知識競賽、繪畫比賽、文娛表演等形式的主題隊會,展示學生各方面的才能,發展個性。從活動中讓學生得到鍛鍊,讓學生自己組織、自己管理、自己發展,逐步形成一個健康向上、團結協作的班集體。同時活動結束後及時給予鼓勵,總結。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優化了班級文化環境,豐富了學生精神生活,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古人曰:“授人以魚,三餐之需;授人以漁,終生之用。”從“我説你聽、我教你做”等傳統教育模式向“三究四學”新型教育模式轉型,就是要求老師們僅能傳授解決現實問題的知識,更要能培養出學生自主合作、創新探究的能力,培養出學生能夠適應時代需要自我發展的能力,使之終身受用!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通過高佳同志的努力,班上學生守紀律、懂禮貌、成績好,同時深得學生愛戴、同事認可、領導的讚賞、家長的好評。雖然工作僅有四年的時間,但無論是教學還是教研,無論是紀律還是成績方面,她的表現最終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普遍讚譽。

她説,每次優秀評選都是她未來工作的新起點,慶幸自己選擇了“教書育人”。——這一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她將無怨無悔地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耕耘,讓嬌嫩的生命之花永遠綻放在希望的田野上。

缺事蹟材料篇7

為學生奉獻一切促學生健康成長。

我叫鄭浩,1982年生,中共黨員,20xx年參加工作。任班主任工作以來,所帶班級班風正,學風好,成績優。今年我所帶的高一六班成績尤為突出,班級各項活動有聲有色。班主任工作是艱辛的,有困惑,有挫折,有汗水,但更多的是快樂、成功和自豪。回想我的班主任之路,是一條愛與汗水鋪就的路。崔黃口中學高一六班的全體師生就用真愛和努力打造了一個積極進取、團結友愛、文明和諧的優秀班集體。

為學生奉獻一切,讓他們健康成長。愛學生勝過自己,捧出一顆心,獻出全部情,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用行動感染學生、帶動學生、教育學生。因為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模仿能力較強,又處於長身體,求知識,學做人的關鍵階段,教師只有用心靈去啟迪和引導,才能使他們健康成長。無私地傾自己的所學所能,想方設法教會學生;像父母一樣關心愛護學生,像朋友一樣,與學生平等、友愛、親密無間。根據本人幾年的班主任經歷總結了如下幾點:

一、優化管理,甘為人梯。

在班級管理中,從自身做起,加強心理學和管理學的學習,儘量對孩子多一些信任、多一份尊重,努力創設民主化的氛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加強班風建設,重視班幹部的培養和選拔,充分發揮班幹部的骨幹帶頭作用。通過活動,一方面使班幹部樹立了為同學服務的思想,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的決策能力,同時也加強了集體的凝聚力。形成了一種團結友愛、奮發向上的良好班風。

心繫學生的一思一行,每天早上伴着晨曦,夜晚伴着星辰,往返於家校之間,做到“敬業”,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能深入瞭解學生,爭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經常利用課外時間,找學生交流談心,瞭解他們的學習、生活、身體等問題。如學生犯了錯誤,及時瞭解情況,細心做好其改正工作,啟發他們向好的方面發展,尤其是學生遇到疾病時,能夠幫其拿藥或陪其到醫院治療。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帶領學生創造豐富多彩的班級文化。充分展示學生的一技之長,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才能,讓學生在活動中會主動積極地自我發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及時與家長溝通,家校共同教育學生,架設好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橋樑,讓學生健康成長。

學習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不少學生在學習過程經常碰到不少困難,為了讓他們學有所成、全面發展,總是認真給他們講解輔導,經常利用課餘時間和週末時間給他們補課,看到他們能有所進步、提高,總是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也是應該的。

二、尊重學生,以愛育人。

師愛是一個永恆的主題,愛是成功的原動力。熱愛教育、摯愛學生。愛,滋潤了孩子,成就了事業,也昇華了我自己。正是這份摯愛,促使我深入地瞭解孩子、公正地對待孩子,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創造精神,並與他們平等相處,用自己的信任和關切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創造欲,努力為孩子的成長、發展創設最好的教育氛圍。老師的一個贊

賞、一個關注的目光,一個信任的點頭,在他們眼裏都是一種“愛”。對每一個孩子都一視同仁,不歧視差生,而是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課堂上發言優先照顧,作業優先批改,適當降低要求,使他們獲得成功的愉悦,從而樹立自信心。事實證明:孩子在得到老師的關心愛護後,常常會在學習中產生更大的動力,在行為上出現明顯的趨善性。當學生有痛苦和不幸時,老師的同情和開導使他們得到慰籍,當孩子有缺點時老師的熱情鼓勵和幫助,會使他們從中獲得信心。

三、為人師表,樂於奉獻。

熱愛本職工作,平時按照一個好老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嚴守師德,身正為範,用真善美去啟迪一顆顆心靈,用滿腔熱情點燃學生胸中的“理想之火”,用知識的鑰匙幫助學生打開神祕的大門。班級工作中我時刻注重身教、為人師表,以良好的形象率先示範,用自己的人格去影響教育學生,激勵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和道德素質的提高。為了孩子們,為了心愛的教育事業,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放棄了許多休息時間,常常是早出晚歸。“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自我要求使我形成了紮紮實實的工作作風。

愛生如子,偏愛後進生、學困生,始終堅持既教書又育人,對待學生嚴中有愛,耐心細緻,循循善誘,堅持以人為本,以情感人,積極鼓勵學生自尊自愛,自強自信,努力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和後進生的幫教轉化工作。始終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敬業愛崗,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在平凡的教育崗位上每天都在做平凡的事,執着追求,毫無怨言。我熱愛教育事業,我將繼續努力,不驕不躁,再接再厲,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奮鬥終身。

四、加強班風建設 增加班級凝聚力

“班風正才能學風正,學風正才能成績好”,同學們一入班即嚴格遵照崔黃口中學校規進行自我管理,做好各項常規工作。同學之間語言、行為文明。53名學子在班主任及科任老師的指導下,跟隨集體的腳步,富有時代感和創新精神,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共同營造了拼搏、文明、團結、和諧、積極進取、勇於探索的班級氛圍。每到下課,教師總被學生包圍,教室內互幫互學氣氛濃厚,各科作業按時按質按量地完成。

強勁的凝聚力,強烈的集體觀念,造就了高一六班濃厚的班級情感和班級特色。班幹部和科代表分工協作,互相配合,班級事務井井有條。集體活動,都能奮力拼搏,發揮最好水平,達到最滿意的成績。班級量化考核中,一六班月月居全校前列。學校運動會上多位同學獲得年級前幾名;本班更是榮獲團體總分第二名的好成績。

五、開展高效課堂 打造優秀成績

為在全班形成主動學習、力爭上游、迎難而上、勤學好問、虛心請教、團結互助的學習氛圍,每位學生都制定了所有學科的高效學習措施。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舞了全體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幹勁。課堂上氣氛活躍,師生配合默契;課下主動鑽研,積極努力。

此外,還成立了學習興趣小組和小組長學習互助小組,興趣小組在一起研究學習方法、追求更大進步,打造優勢學科;互助小組則發揚團結友愛精神,幫助基礎薄弱、成績落後的同學堅定信心、鞏固基礎、逐步提高學習成績。各科課代表督促同學積極做好課前預習,提高聽課效率,同時督促學生及時完成作業,並積極向老師反映作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便於老師及時解決。

同時把“我為班級爭光彩”作為班級信條,激發每一個學生的責任感和榮譽感。人人都是班級的主人,個個都是班級的骨幹。班風良好,成績突出。

六、積極教研教革,提高業務能力。

深鑽教材、課標及大學聯考鏈接,把握教學重難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板書、作業,寓德於教,以生為本,開展互動式教學,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及情感薰陶有機結合在一起,做到心中有學生,胸中有教法。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準確,既注重知識的傳授,又注意能力的培養,做到既教書又育人。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顯著,教學成績優秀。

但成績只能代表過去,展望未來, “探索有佳境,奮鬥無止境”。路漫漫,其修遠兮!今後我們全班會繼續努力,沿着改革、創新與發展的路勇往直前,高一六班在班主任的帶領下及學校的關心指導下,將會創造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

缺事蹟材料篇8

譚吉坡,男,禹城一中政治教師,38歲,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1999年參加工作,連續多年擔任畢業班教學工作。禹城市中學骨幹教師,禹城市先進教育工作者、禹城市教學能手、兩次獲得德州市優質課一等獎。他一直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用一顆赤誠之心奉獻着青春,用愛編織孩子們的美好未來,以驕人的業績詮釋着自己的人生追求。

一、牢記責任,創大學聯考佳績

他多年擔任高三年級教學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顧全大局,歷年大學聯考成績均在全年級名列前茅。07級大學聯考中取得了年級第一的好成績,於20xx年9月獲得了禹城市先進教育工作者的榮譽稱號。他用他的付出,將整個班級的師生凝聚起來。他願將滿腔的愛賦予學生,他相信每一顆純淨的種子,都會在愛與責任的沐浴下長成參天大樹。

二、愛灑學生,用真情從教

他一直牢記教書育人的宗旨,他總是想,做一名教師就應該深愛每一名學生,給每名學生都創造一個成才的機會,讓每名學生都擁有一片陽光地帶。他認真執教,為人師表,在學習和生活中處處關愛學生,和學生做心貼心的交流,努力以心換心,以愛博愛,喚醒孩子的心靈,讓他們感到,老師是親切的,學校是温暖的,學習是有趣的。

他不光愛學生,還把他的愛中注入藝術的成分,15年來,他的傾聽,不知讓多少學生將煩惱釋懷,他的話語,不知打開了多少學生的心結,他的關愛,不知給多少學生送去了温暖……他堅持教學面向全體,他堅信每一朵花都有盛開的理由,他將更多的愛與關懷給予學困生,他用信任的笑將愛撒滿教室的每一個角落。

愛心得到了愛的回報,一屆又一屆送走的畢業生對他,這是他的幸福,更是他用愛澆灌出的碩果。

三、擔當排頭,帶優秀團隊

20xx年至今,他除了任課外,一直擔任責任教師的'工作,這期間他帶領全組教師認真研討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把學生的經驗、社會生活納入課程,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的三維目標落實到學生的思考、體驗和實踐中,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收是美麗的,奉獻是更加美麗的。他常想,他要把他的一切無私地奉獻給周圍的同志,奉獻給所深愛的教育事業。誰有困難,他都會主動的伸出熱情之手。他把自己的教學經驗毫無保留的傳給其他老師,有的老師初教課時摸不着頭腦,不會備課,不會講課,他就給老師講解備課的方法,深入到他的班級講示範課。有的老師文化知識、業務知識都很強,就是上課抓不住重點,抓不住學生。他就幫助他説:“教師不但要備課,更主要的是備學生,不能讓每名學生適應老師,老師應該適應每名學生”……在他的精心指導下,年輕老師迅速成長,都成了業務骨幹。

四、潛心鑽研,強自身素質

他是大家公認的“學習型教師”,每年閲讀大量的書籍,不斷充實自己的頭腦。他抓住一切機會參加培訓,曾先後到淄博、濟南、諸城、東營、青州等地學習,他就像一株乾渴的禾苗貪婪地吮吸着雨露。更難能可貴的是,每次學習歸來,他都會認真的總結、反思,並把學到的先進理念運用於教育教學之中。勤奮的學習、不斷的積累使他逐漸成熟。他的課堂,已經成了學生探究知識的樂園。

他堅信百鍊成鋼,幾年來,他本人也在學術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2002年9月獲得德州市優質課一等獎。2010年4月獲得德州市優質課一等獎。2007年8月執講德州市公開課。2007年成為禹城市教學能手。2007年9月成為禹城市先進教育工作者。2011年9月成為禹城市中學骨幹教師。

他一直積極參加教育科研活動,2004年12月榮獲德州市教學設計二等獎。2008年榮獲全國中國小德育優秀論文三等獎。2012年在第五期中學課程資源上發表論文《素質教育形式下高中政治的“學為主體”教學探索》。2014年2月參與德州市教育規劃課題“中學生思想政治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

五、德能雙進,強化自身

在“德”的方面:一方面,他一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教育事業,願意為教育事業奉獻終生。在日常工作上、教學中,本人認真學習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緊密團結在校黨委的周圍,與黨委保持高度一致。同時,我非常注意對學生進行教導,積極宣傳黨的思想及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讓他們從學生時代就樹立起對黨對祖國人民的熱愛。

另一方面,他十分注重自身“師德”的培養,加強對自身執教方式的反思與進取,加強自身素質與涵養的持續完善,要求自己“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不計較犧牲,不講求索取”,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努力做到為人師表、文明執教;不斷地更新教育理念,關心愛護學生,時刻將他們的健康成長擺在心頭;同時我尊敬領導,團結同事,敬業愛崗,給學生起到了一個良好的典範作用。

在“能”的方面:由於高一學生新入學,很多學生底子薄,基礎差,管理上存在較多困難;學生對學習自信心不足,部分學生甚至出現怕學、厭學心理,兼之農村生源多,厭學現象較為嚴重。根據以上情況,針對嚴峻的大學聯考形勢,他從班主任的角度出發,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較好的激發了廣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自信心,為大學聯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首先、狠抓班級管理,形成良好班風及學習氛圍。

他在擔任班主任期間,嚴格落實班級紀律,在管理上做到有張有弛,嚴中有愛。在不違反原則的前提下,把學生的優點擴大,缺點縮小。對於後進的學生,及時抓住他們的閃光點與每一點進步,多給他們一些表揚與鼓勵,讓他們感到自己的價值所在,感到老師的信任與關懷,做到以情感人,使所有的學生都能主動靠攏班級,自覺遵守班規校紀,自覺勤奮學習。

其次,他注重班幹部的選拔與培養。通過公開競聘班幹部,他選拔了一批有工作能力,願為班級服務的班幹部隊伍,同時充分信任班幹部,放手讓他們開展工作,並悉心指導。每當組織一些大型的活動,如主題班會、運動會等,都要把班幹部召集起來,讓他們各抒己見,仔細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活動後再進行總結,為以後再搞活動積累經驗,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班幹部的工作能力逐漸提高了,起到非常好的“領頭雁”作用,班級工作蒸蒸日上。

他還善於利用班會,引導學生對現實生活中一些現象進行討論、評價,在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的同時,形成“好人好事有人誇,不良現象有人抓”的風氣。例如,他組織開展了《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班會,引導學生對放學不關窗户、大白天點着六個燈管等不良現象進行討論、反思,最後得出結論:“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對培養良好的班風產生了積極效果。通過堅持不懈的開展班會教育,在班級中樹立起了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對身處其中的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有益影響。

面對成績和榮譽,他沒有沾沾自喜,有的是更多的冷靜與思考。他清醒地知道,他生命的長河中剛剛掀動幾個浪花,與“捲起千堆雪”還相差很遠,他將用對學生的愛心,對事業的恆心,對人民的熱心,繼續詮釋自己的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