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黃大發個人先進事蹟2022新版(新版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04W

黃大發個人先進事蹟2022新版(新版多篇)

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一

近日來,各大中央媒體對黃大發同志的先進事蹟進行了系列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他被譽為當代愚公。黃大華是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村原党支書,從60年代開始,歷時36年,他帶領全村羣眾,靠着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繞過三重大山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結束了千百年來該村滴水如油的歷史。讓人稱奇的是,在沒有現代化設備和高級技術團隊的參與修造下,該渠經過評估,質量過硬,設計合理,可以這樣説,他們創造了自己的工程“奇蹟”。

黃大發憑藉忠誠的信仰、驚人的毅力、憑藉開展羣眾工作的出色能力帶領基層黨支部和村民,完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是讓人敬仰“當代愚公”,是我們廣大黨員的一面旗幟,值得我們廣大幹部學習。

他深知只有團結全村每一個人,才能解決村裏的難題。他把羣眾當親人,完全打成一片,用村民聽得懂的語言講話、信得過的方式辦事,真正做到了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工程途徑三個村,十餘個村民組,根據各家不同的困惑,他挨家挨户地做工作,注重思想宣傳説服,大家心理敞亮了,各類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黃大發45年的要幹部生涯,每次都是全票當選,得到了全村人的高度擁護。

學習黃大發同志堅忍不拔、堅持不懈的精神。

在當代大環境下,修造這樣一個水渠也許算不上一個大工程,但對於閉塞貧困的小山村來講,要成功卻要面臨重重困難,包括資金、技術、人力等各個方面。

黃大發同志堅持黨員幹部帶頭幹,遇到困難自己先上,面對艱險從不退縮。第一次修渠因不懂技術而失敗,黃大發明白光靠蠻幹是不得成功的,主動申請到鄉鎮水利站跟班學習法院幹部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幾乎半文盲的他,從零起步,一個字一個字地摹,一張圖一張圖地學習,最後變成了專家。黃大發有着難以想像的決心和毅力,他36年來一件事,一輩子一個目標,帶領全村鑿出一條生命渠,讓鄉親們吃上白米飯,過上好日子。

脱貧攻堅的路需要千千萬萬個黃大發,需要千千萬萬個新愚公,需要他們一心為民、不畏艱險、志拔窮根、克難攻堅的共產黨員精神。

黃大發個人先進事蹟 篇二

黃大發同志:您好,近日,由中組部黨員教育中心策劃,以您為原型創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黃金時段連續播出。獲得了觀眾們的一致好評。當年的團結村,常年缺水,是遠近聞名的窮山村。是您的一句話:窮就窮在缺水上,一定要把水引來,讓大家喝上乾淨水、吃上白米飯。為村民打了一記“強心針”,樸素的一句話,您用了一輩子去踐行,這背後體現的是一份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更是一位基層幹部的責任和擔當。

過絕壁,越懸崖。雲橫長嶺,月照清渠。您的一句承諾背後,是36年的堅守,初心不忘。你的一份堅持背後,換來的是村裏的民富物博,水綠山青。問渠哪得清如許,枝葉片片總關情。今天我們基層黨員幹部,投身於大時代的國家發展中,更應該從您這位“當代愚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為自己的心靈深處,覓一處清渠源頭。

渠深幾許,源頭活水是基層黨員幹部的奉獻。為了改變村裏的貧困面貌,您堅定了信念,為了堅守這一信念,您這彎下腰一干,就是36年。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當我們説出“36年”這個詞語,輕鬆得不到一秒,可這背後的汗水和堅守,卻是難以用語言所描述的。從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在那一道水渠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林則徐在新疆流放,為當地百姓興修水利,所造水渠被百姓感念,稱之為“林公渠”,百年後,您所組織興修的水渠又被村民稱為“大發渠”這不是歷史的巧合,我更願意稱之為是歷史的規律,即時刻想着為了人民的人,自然也會得到人民的認可和尊重。今天的作為年輕人的我們,更應該從您身上學習那份共產黨員樸素的奉獻精神,用青春年華為奮鬥寫下注腳,用無私奉獻為青春譜上旋律。

清渠深幾許,源頭活水是基層黨員幹部的堅守。今天我們年輕一代中,參加工作前,往往是雄心壯志,自詡要做一番大事業。真正開展工作時,有的人不屑於處理簡單紛雜的工作,有的人不願紮根在基層鄉村。浮躁、急於求成、不踏實,這些往往又成了我們這代積極向上年輕人身上又不可避免的缺點。可在您的身上,我彷彿又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種選擇。一輩子的堅守,36年如一日的苦幹,今天的我們總是宣揚着自己要做大事業,可是又有誰能甘於用人生中的36個年頭去做修渠的這件“小事”呢?又有誰不能去承認,一輩子的奉獻,把“貧困村”變成“富裕村”是一件小事呢?“舉世不知何足怪,力行不顧是豪雄。”今天的我們,更應該養成一種正確的政績觀、職業觀,把努力落在實處,把奮鬥寫在路上。

清渠深幾許,源頭活水是基層黨員幹部的拼搏。“我的肉體生命在其(去)哪一天,就幹其(去)哪一天。不驕傲,不自滿,再多的困難我都不怕。只要人民能得到好處,我願意用命來換……”“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年過八旬的您,聲音是那麼鏗鏘有力,有如黃鐘大呂,發人深省。在青春的年紀裏,您本可選擇安逸,面對村裏的貧困,聽之任之,可您選擇了勇於擔當,選擇了開山破壁,通電修路。功成之後,您也自然可以選擇安度晚年,可您又選擇了生命不息,拼搏不止。今天的我們,自當奮發圖強,用拼搏詮釋最美的青春姿態,拒絕躺平,拒絕消極。每一朵浪花的綻放,都是因為水流選擇了險峻的礁石。前路漫漫,我輩自當不負勇往,不負青春,亦不負您的赤誠。

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三

他叫黃大發,今年82歲,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人。這兩天,這個一輩子生活在大山深處的老人,在網上成了紅人。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中央媒體推出長篇通訊,央視更是用上下兩集的篇幅,在《新聞聯播》播出他的事蹟。現代快報製作的關於這位老人的融媒體產品,視頻和H5也在網上被刷屏……

這幾天,81歲的黃大發成了新“網紅”。黃大發,貴州遵義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半坎組人,先後擔任草王壩大隊大隊長、村長、村支部書記等職務。為改變山村貧困面貌,帶領羣眾鑿絕壁修水渠,通過36年的堅持和努力,終獲成功。2017年4月25日,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公開宣傳發布“當代愚公”黃大發的先進事蹟,授予黃大發“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學習黃大發艱苦奮鬥、永不言敗的精神境界。黃大發在擔任團結村黨支部書記期間,帶領200多名羣眾,歷時30餘年,靠着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使草王壩每年糧食產量從原來的6萬斤增加到近百萬斤,被當地羣眾親切譽為“大發渠”。

學習黃大發敢於擔當、實幹巧幹的工作作風。尊重科學,實幹加巧幹是黃大發的厚重底色之一。修渠失敗,黃大發沒有選擇蠻幹,他暗下決心學習水利技術。三年時間,在積累了大量修渠知識後,黃大發要重啟修渠計劃。經過專業測繪和精心謀劃,修渠項目再次得到縣、鄉政府支持,艱苦卓絕數十載,終於引來一泓清泉,當地自然生態明顯改善,農業生產得以改良,羣眾生活水平逐漸提高。

學習黃大發聯繫羣眾、堅守初心的公僕本色。“黃支書,我們跟着你幹!”這是廣大村民發自內心的聲音。湊不出錢的就借錢,借不到錢的就賣東西換錢。豆子、雞蛋、蜂糖……樸素的草王壩村民走到80裏外的甘溪集市,吆喝聲一陣接着一陣。當天晚上,鄉親們打着火把,拿着皺巴巴的零錢,交到黃大發手裏。看着大夥兒湊來的救命錢,盯着鄉親們質樸的眼神,黃大發流着眼淚立下了軍令狀——“修不好我把名字倒過來寫,我拿黨籍來作保證,我拿命來換!”

黃大發36年如一日,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以實際行動燃旺理想信念的火炬。正如有新聞報道描述:“一根筋”拉直幸福的彎道,“一股勁”犁出希望的田野——“年份英雄”們堅毅執着、有勇有謀,“一輩子,一件事”的堅守與實幹,為一個時代鐫刻光榮與夢想。

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四

學水利技術,帶着簡陋的測繪工具翻山越嶺進行勘察;赤腳步行去炸藥廠背炸藥,腳板磨得破皮出血;率領村民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硬是憑雙手鑿出一條生命之渠,終結了村莊“一年四季包沙飯,過年才有米湯喝”的歷史。隨着媒體報道的深入,貴州遵義市草王壩村老支書黃大發“和大山較勁”的事蹟傳遍山裏山外,感染了無數心靈。

當年,林縣人民開鑿紅旗渠,創造了當代“愚公移山”的奇蹟。如今,黃大發老支書帶領村民憑雙手鑿出一條生命之渠。在平原上憑雙手鑿出水渠已經不容易了,何況是在山上,那裏有絕壁、有險崖,一不小心就可能身處險境。面對惡劣的自然條件,黃大發並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功夫不負有心人,黃大發執著地“和大山較勁”,最終取得了勝利。

當下,全國正在推進脱貧攻堅。脱貧攻堅,外部輸血的同時更需要內部造血,需要調動起貧困地區人民投身改革發展的積極性。山區自然條件不佳,但人們應當有人定勝天的信念,要有敢叫日月換新天的精神。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困難擺在那裏,如果總是想着繞着走,那隻能説明能力有限,只能説明毅力不夠強大。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讓自己強大起來,才能把困難征服、跨過困難這道坎。很多時候,能不能跨過困難這道坎,就在於人們是否有戰勝困難的堅定信念。

和大山較勁,彰顯了黃大發老支書的為民情懷。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既然當了村支書,就應該切切實實為民謀福祉。沒有好的水渠,村莊“一年四季包沙飯,過年才有米湯喝”,村民的日子十分艱苦。農民以種田為生,解決好擺在村民面前的灌溉難這個“攔路虎”,農民才能吃得飽飯、穿得暖衣。在山區修水渠,儘管很困難,但卻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黃大發老支書帶領村民修建水渠,付出了很多辛勞。修渠的過程中,老支書還承受了親人離世帶來的傷痛。好在,全村上下一條心,終於修成了水渠,莊稼灌溉難的問題迎刃而解,村民的生活漸漸好了起來。修水渠只是第一步,黃大發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而是在此基礎上帶領村民繼續通路、通電,朝着更好的日子邁進。

和大山較勁,黃大發的自力更生精神值得人們學習。自力更生精神,正是黃大發老支書的“大發”境界。膠鞋已經斷裂卻捨不得換一雙,這個生動的細節正是老支書簡樸生活的寫照。共產黨人,就應該像黃大發一樣“先憂後樂”“先苦後甜”。黃大發的“大發”境界是一種精神力量。今天,物質生活富裕了,少數年輕人不肯自力更生,畢業了還在啃老,這是不妥當的。勞動才能創造財富,通過自己的雙手奮力拼搏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黃大發是一面很好的鏡子,每個人都應該從他身上汲取自力更生的正能量。其實,中國經濟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很大程度正是因為弘揚了自力更生的精神。物質生活好了,但自力更生的精神不能丟。自力更生,掌握核心技術,才不會被別人卡脖子。

閲讀黃大發的先進事蹟,不禁讓人對他肅然起敬。

感動中國人物黃大發先進個人事蹟 篇五

黃大發,男,1935年11月生,中共黨員,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

他一心為民、埋頭苦幹、百折不撓。為解決草王壩村山高石多、缺水嚴重的問題,他帶領村民歷時36年,靠着鋤頭、鋼釺和鐵錘,建成一條跨3座大山、大小9個懸崖,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生命渠”,兑現了“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錚錚誓言,為改善山區羣眾用水條件、實現脱貧致富作出巨大貢獻,被譽為“當代愚公”。他堅守初心使命,帶領羣眾脱貧致富。無論是在村幹部任上,還是離任後,他心裏始終裝着羣眾,千方百計帶領村民發展生產。村裏缺什麼,他就帶頭幹什麼;羣眾期盼什麼,他就謀劃推動什麼。村裏通水後,他又先後組織了通電工程、通路工程,徹底改變了村民用電和出行問題。他説:這是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在黃大發精神的感召下,近年來,村“兩委”班子帶領村民發展中藥材,種有機稻米、有機高粱,發展精品水果產業,養殖肉牛、生態豬、蜜蜂等,羣眾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2019年底,該村順利脱貧出列,全村建檔立卡人口全部脱貧。

曾榮獲“全國勞動模範”、“時代楷模”等稱號。“_”獲得者。

黃大發先進事蹟材料學習心得 篇六

中央宣傳部25日向全社會公開宣傳發布“當代愚公”黃大發的先進事蹟,授予黃大發“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黃大發曾擔任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黨支部書記,20世紀60年代起,他帶領200多名羣眾,歷時30餘年,靠着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使草王壩每年糧食產量從原來的6萬斤增加到近百萬斤,被當地羣眾親切譽為“大發渠”。他帶領羣眾樹立主體意識,發揚自力更生精神,修村路、架電線、“坡改梯”、建學校,改變了當地貧窮落後的面貌,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新時期愚公移山精神。

近一段時間以來,黃大發的先進事蹟宣傳報道後,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廣大幹部羣眾認為,黃大發同志的先進事蹟,是貫徹落實總書記關於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號召的鮮明體現。他以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不等不靠的責任擔當,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堅強樂觀的生活態度,踐行了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展示了貧困地區基層幹部帶領羣眾克服困難、脱貧攻堅、同步小康的堅強意志。他不愧為基層黨員幹部的優秀代表,打贏脱貧攻堅戰的時代楷模。

貧困地區黨員幹部紛紛表示,要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以不變的擔當精神,務實的工作作風,“擼起袖子加油幹”,精準脱貧,志拔窮根,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時代楷模”宣傳發布以“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中國夢”為主題,現場發佈了黃大發的先進事蹟,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授予黃大發同志“時代楷模”榮譽稱號的決定》,播放了反映他先進事蹟的短片,中宣部負責同志為黃大發頒發了“時代楷模”獎章和榮譽證書。

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七

通過學習,參會黨員們紛紛發言:表示從黃大發老支書身上看到了一名共產黨員“迎難而上、克難攻堅”一心為民謀福利大公無私的堅定決心。作為社區黨員,要以他為鏡,從他身上汲取自力更生的正能量,不能侷限於“等、靠、要”的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堅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切實為社區居民辦好事、做實事。

看完了“當代愚公”黃大發的先進事蹟,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時刻對標先進,學習先進,爭做新時期艱苦奮鬥的楷模。

做艱苦奮鬥的楷模,首先要將艱苦奮鬥的要求體現在思想上。歷史和現實證明,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我們要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這些科學理論,它們是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理論,是指導革命和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有了這個強大的思想武器來武裝頭腦,才能確定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才可以防止和排除種種錯誤思想、錯誤傾向和干擾,少走彎路並保持正確的發展方向。

做艱苦奮鬥的楷模,要將艱苦奮鬥的要求落實在工作上。共產黨員要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堅持胸懷大局、立足本職、鋭意進取、勇於開拓、樂於奉獻。要認真履行《黨章》規定的義務,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熱情,融會貫通在具體工作和實踐之中。要通過身邊活生生的實實在在的投身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實踐活動,來加深對黨和共產主義事業的認識。要堅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事事處處表露先進性,聚精會神謀發展,一心一意幹事業。做到“平常時刻看得出、關鍵時刻衝得出、危機時刻豁得出”,各項工作跑在前、幹在先,自覺為羣眾作好表率。

繼承和弘揚艱苦奮鬥精神,是新世紀偉大實踐的需要。今天艱苦奮鬥,明天的事業就會更美好;世世代代艱苦奮鬥不斷前進!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保持艱苦奮鬥精神,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並且堅持不懈的用艱苦奮鬥精神教育、激勵、鼓舞廣大人民羣眾克服困難、振奮精神,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全面推向前進。

感動中國人物黃大發先進個人事蹟 篇八

黃大發,一位老支書、一個基層黨支部、一羣山村裏的村民,愣是與大山較勁、與貧困較勁,完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走出了一條脱貧攻堅的不屈之路,展現出了一個支部就是一盞燈、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黃大發憑藉忠誠的信仰、憑藉驚人的毅力、憑藉開展羣眾工作的出色能力,用一輩子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基層實際、靈活實用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主要學習體會如下:

一是學習黃大發艱苦奮鬥、永不言敗的精神境界。黃大發在擔任團結村黨支部書記期間,和大山較勁,彰顯了黃大發老支書的為民情懷,自力更生精神值得人們學習。他帶領200多名羣眾,歷時30餘年,靠着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使草王壩每年糧食產量從原來的6萬斤增加到近百萬斤,被當地羣眾親切譽為“大發渠”。

二是學習黃大發敢於擔當、實幹巧幹的工作作風。尊重科學,實幹加巧幹是黃大發的厚重底色之一。修渠失敗,黃大發沒有選擇蠻幹,他暗下決心學習水利技術。

三年時間,在積累了大量修渠知識後,黃大發要重啟修渠計劃。經過專業測繪和精心謀劃,修渠項目再次得到縣、鄉政府支持,艱苦卓絕數十載,終於引來一泓清泉,當地自然生態明顯改善,農業生產得以改良,羣眾生活水平逐漸提高。

三是學習黃大發聯繫羣眾、堅守初心的公僕本色。黃大發36年如一日,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以實際行動燃旺理想信念的火炬。正如有新聞報道描述:“一根筋”拉直幸福的彎道,“一股勁”犁出希望的田野——“年份英雄”們堅毅執着、有勇有謀,“一輩子,一件事”的堅守與實幹,為一個時代鐫刻光榮與夢想。

作為一個黨員,雖然黃大發“大字不識幾個”,但時刻記着“先進模範帶頭作用、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

由此可見,理想信念是鑑別幹部的“試金石”,也是區分“好乾部”與“壞幹部”的“分界線”。

黨員幹部要先學一步,深學一層,以黃大發為鏡子,在思想認識、精神境界、理論素養、理想信念等方面有一個大的提高,進而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打牢轉變作風的思想基礎。

“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黨員幹部要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目標,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加強政治修養;實踐黨的宗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堅持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加強組織紀律性修養;繼承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保持清正廉潔、艱苦奮鬥的本色,加強作風修養。這些內容和要求,為我們指明瞭方向、明確了任務,是我們做好領導幹部黨性修養及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標和指南。

黃大發個人先進事蹟 篇九

由由中組部黨員教育中心策劃指導,中共貴州省委組織部、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聯合出品,以“__”獲得者黃大發為原型創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生動形象地為全國觀眾再現了那一段“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崢嶸歲月。黃大發與村民們一鋤頭一鋤頭地揮動,開鑿引入了一池活水,基層黨員幹部應該深刻領悟其中藴藏的“揮鋤”之道,開鑿引入基層的一池“活水”。

“揮鋤”更加堅定,補足理想信念之鈣。“信念不牢,地動山搖。”年輕的黃大發連用來招待客人的水都湊不齊,認為是祖祖輩輩得罪了神仙,和天無法抗爭,直到被老黨員徐宏良勸導心中要有信念,幸福要靠自己創造,才漸漸點亮心中的“燈”。要幹出事,要幹出好事,“揮鋤”就不能猶猶豫豫,不能揮一鋤停一鋤,要培樹堅定的“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信念。理想信念之於共產黨人而言就猶如木之本、水之源,缺乏理想信念,就會得“軟骨病”,一身癱軟便容易陷入__的泥沼,被禁錮在封建迷信的桎梏之中。理想信念不是一時一刻的事,應當是一生一世的事,黨員幹部要常修常煉、常悟常進,知之而信之,信之而行之,每日躬身自省,捫心自問理想信念是否更加堅定,如此才能在風吹浪打中把穩思想之舵,補足精神之鈣,始終在踐行初心使命的偉大征程中奮勇向前。

“揮鋤”更懂巧力,理清思路打通堵點。如何調動羣眾參與到修渠當中,黃大發一開始也是思緒全無。但在經歷了諸多困難之後,黃大發逐漸理清了思路,首先從破除封建迷信上着手,讓村民認識到修渠引水是行得通的,再組織村民看電影調動起大家的積極性,讓全村擰成一股繩,匯成一股勁,成功修建大發渠。當下的基層工作呈現出“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複雜形勢,黨員幹部倘若找不到正確的方式方法,只會下“蠻力”,腦子一團漿糊,就會“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因此,基層黨員幹部應當依照自身工作實際,梳理出工作的“流程圖”,找準切入點,一個“線頭”一個“線頭”地捋順,如此便能事半功倍。基層黨員幹部是基層治理髮展的“第一責任人”,只有自身時刻保持頭腦清醒,打通工作難點堵點,才能廓清道路前方“迷霧”,激發幹事創業的動能。

“揮鋤”更要實幹,篤行拼搏有為奉獻。雖然《高山清渠》這部電視劇才播到第十集,但這部劇後續發展已是家喻户曉,在“普通黨員”黃大發的帶領下,草王壩村村民歷經三十多年風霜雨雪,開鑿出一條引入“天上水”的“大發渠”,自此改變了村內貧困缺水的面貌。以血肉之軀鑿開大山,絕不是紙上談兵就能實現的。“空談誤國,實幹才能興邦”,黨員幹部需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敢闖敢試敢做,爭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黨員幹部不帶頭拿出行動,如何讓羣眾信服。只有自己率先示範,沉下心沉下身去知羣眾“冷暖”,才有底氣讓羣眾跟着一起上。黨員幹部在基層事業當中要發揮自己的“有為”活力,不要“你們上”“等等看”,多一些“跟我上”“看我幹”,將真抓實幹的汗水滴進黃土大地裏,不遺餘力寫好“人民公僕”四個字的一橫一豎、一撇一捺。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大發渠”的涓涓細流源源不斷為各地的黨員幹部帶來精神滋養,領悟好其中的“揮鋤”之道才能“開鑿”出更多的“涓涓細流”,最終匯成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