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幫扶人最美人物典型事蹟案例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3.2W

大慶市肇州縣幫扶人最美人物典型事蹟案例

幫扶人最美人物典型事蹟案例

2017年5月19日我被派駐到肇州鎮民吉村任駐村第一書記,任期至2018年9月下旬正式結束,任期結束之後回到原單位機關事業養老保險服務中心工作,目前已調任到肇州縣興城鎮任副鎮長。一年多來,我走遍了民吉村全村的田間地頭,訪遍了全村的貧困農户,為民吉村扶貧事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一、以四大支柱產業為基礎,全面打造民吉村黨建生態圈

俗話説:“村看村、户看户、羣眾看黨員、黨員看支部”。民吉村是軟弱渙散村,到村上上任的第一天,我看見的就是一個“不成形”的村黨支部,辦公場所破爛不堪,黨支部不知道組織學習和活動。我在支部大會上就給全村的黨員交了底:“咱們既然是黨員,就要有黨員的樣子,只有自身過硬,才能帶領村民一起去幹事創業。”我從學習入手,除了堅持好“三會一課”、組織集中學習,還開展了“新媒體自學”活動,搜索下載學習文件、手機羣發學習內容,把各項惠民政策、文件精神蒐集起來,發送給全村黨員幹部,利用工作之外的時間組織學習。我還開通了民吉村黨支部的黨建學習微信羣,利用微信羣開展講黨課、學先進、做合格黨員等一系列黨建活動,我還蒐集一些外地先進村的好經驗、好做法,在羣裏發給大家,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活動,全村黨員幹部樹立起了信心,有了幹勁,我趁熱打鐵,帶着全村黨員幹部在“黨建+產業結構調整”上做起了文章。

民吉村距離肇州縣城較近,自然條件獨特,適合煙葉、大麻生產種植,利用池塘養魚的村民也較多。摸清農民種養習慣後,我決定發揮優勢,把黨建和產業結構調整、扶貧有機結合起來,確定了特色種植、烤煙種植、水面經濟、勞務輸出這四大支柱產業作為經濟發展方向,發動黨員帶頭種、帶頭養、帶頭學,並向全村有勞動能力的貧困農户進行大力推廣。一方面我積極聯繫省市縣相關農技部門,尋找烤煙種植、魚類養殖、水稻、高粱種植等方面的專家,利用省委組織部的遠程教育網絡等媒介開展種植技

術學習活動,為農户提供各類技術信息;一方面我依託村上的大型農機合作社,從水稻、高粱種植入手,帶着村黨支部一班人,跑上跑下,為種植户協調政策、資金、籽肥、訂單的一條龍式服務,全程幫助種植户的種植、管理、收穫、出售等各環節。

農機合作社和特色種植搞得有聲有色,我又在發揮黨員致富帶頭作用上動起了心思,就是要“讓有能耐的黨員動起來、讓致富的渠道多起來,把不富裕的村民帶起來”,我搞起了民吉村“明星黨員”評選活動,選出了一批黨員結構調整明星、黨員帶頭致富明星、黨員創業發家明星,把村上從事魚類養殖、勞務輸出等四大支柱產業的、有示範作用的黨員都作為標杆推到了台前,讓他們一幫一、一幫多的帶動村上的貧困農户從事這些產業。

一套組合拳下來,民吉村的產業結構徹底調活了,僅在勞務輸出上,2017年民吉村就有2000名身有一技之長的農民工奔赴城市務工,人均年收入達到20000元左右,2018年,通過開展明星黨員提供的免費培訓、帶頭務工等活動,民吉村有3600餘名技術成熟的農民工走上了工作崗位,人均年收入翻了一倍,達到了40000元。如今的民吉村,黨建和產業結構調整已經形成了一環套一環、環環相扣,相輔相成的良性發展“生態圈”,黨員的素質提升了,責任感和使命感也越來越強,而在他們的帶動下,四大支柱型產業已經形成規模,必將在未來成為脱貧、富民、強村的有力武器。

二、八方聚力,攜手扶貧,眾志成城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

我利用微信朋友圈、網站、媒體等等平台,向全社會發出了“八方聚力、攜手扶貧”的行動倡議,從我自身做起,帶頭出力,引導社會各界力量進入扶貧大軍的隊伍中來。

田淑玲一家,就是八方聚力的典型受益者,田淑玲的大女兒馮宇蕙今年11歲,從小就被診斷為腦癱患者,孩子患病後,倆人帶着孩子四處求醫,這些年不僅花光了積蓄,還欠了20多萬的外債,住房也是典型的危房。我自掏腰包給小宇蕙定做了一部輔助行走的器材,又給送到家裏,安裝調試好,看見孩子站起來行走開心的樣子,我也覺得非常幸福,把孩子的笑臉拍了下來,放在了八方聚力的宣傳欄裏,短短几天時間,小宇蕙就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無私幫助。肇州縣心連心志願者服務隊與他家結成了“愛心幫扶對子”,不僅送去了學習、生活所需的用品,志願者還經常到他家幫助照顧孩子,輔導孩子學習;鑫達農業公司免費為田淑玲家提供未來幾年種地所需的種子、化肥、農藥等各種農資;娃娃樂童裝店免費為兩個孩子提供每季的衣物和鞋子;像這樣的愛心援助數不勝數,在縣鄉村的幫助下,田淑玲家還蓋起了新房,這棟房子也凝聚了社會各界的力量,馬玉柱書記幫着聯繫了挖掘機免費施工,村幹部和心連心愛心志願者團隊現場捐助了7000元建房資金,鑫達農業定製並安裝了價值數千元的塑鋼門窗,我也捐資4000多元,把她家的玻璃門斗修建工作“承包了”,再加上建房補貼款,田淑玲家的新房幾乎自己沒花錢就蓋成了。現在的田淑玲一家,住在寬敞明亮的新房裏,衣食住行這些後顧之憂都沒了,我又積極引導,讓兩口子養起了小雞、大鵝,又置辦了拖拉機,蓋起了豬舍,使一家人樹立起徹底擺脱貧困的信心。2018年七月,我又多次協調教育局、村國小、醫院等部門,把小宇蕙送進了國小,和妹妹一起上學讀書。最讓我欣慰的,是田淑玲向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已經正式被列為入黨積極分子進行培養。

“八方聚力、攜手扶貧”行動還得到了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在與民吉村幫扶單位縣人民醫院溝通研究後,利用醫院的有利條件,為民吉村開闢出一條“貧困羣眾求醫問藥綠色通道”,只要是民吉村的困難患病羣眾,到人民醫院就診,醫院就會提供專家問診、入户定期複查、醫療費用報銷等一條龍的相關服務,同時,縣醫院還組建了一支送醫送藥下鄉服務隊,通過開展定點宣傳疾病預防知識、送醫送藥到貧困農户家中、幫助核算醫療報銷費用等活動,進一步為全村貧困羣眾送去了温暖和健康。

三、心繫百姓,造福一方,不負黨和人民的重託

這一年多來,很多人説,我現在最上心的事,就是村上的事,最惦記的,就是村裏的人。我把自己完完全全當成了“村裏人”,張口閉口都是我們村又有了啥新變化。其實這半年,村上的大事小事我沒少操心,任何工作我都是第一個擼起袖子帶頭幹,民吉村的路和水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村民都説,村裏的路不好,農產品不好運,村裏的水也是個事,澆灌莊家的井少,飲用水也都是井水,就盼着能喝上自來水。為這兩件事,我曾經着急上火的滿嘴是大泡,那些天,我跟着馬玉柱書記和村幹部跑上協調項目,跑下看路況、算井距、算橋長,一天都沒休息過,現在,省土地廳2400萬的項目已經都落了地,村裏的10公里的白色路面已經修好,遇到溝溝坎坎的地段,還修建了18座小拱橋,除了40眼新打的機電井,村裏的60眼老井也都配套了鋁合金管的噴灌設施,自來水也在逐漸鋪進全村。眼看着老百姓不用為這些事犯愁了,在縣委組織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們還對原有的村級辦公場所進行了擴建,新建成的村級辦公場所集黨建活動室、便民服務大廳等功能為一體,既能開展黨組織活動,也為羣眾辦事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一年多來,我自掏腰包兩萬餘元,為全村精準扶貧户在節日送去祝福,為有困難的羣眾送去温暖和幫助,雖然第一書記已經卸任,但我與民吉村結下了深厚的情緣,到了村裏,村幹部和村民還是親切的叫我小宮書記,有什麼大事小情,我也會第一時間去主動幫忙,給大家出主意,想辦法,去相關部門溝通協調。任第一書記期間,我的工作事蹟多次被中央、省、市的報紙、電視、網站等新聞媒體進行報道,駐村事蹟還被製作成扶貧公益廣告在市電視台各頻道多時段反覆播放。所負責的黨建工作和扶貧工作分別受到了市委組織部和市扶貧辦的認可。

回到機關事業養老保險服務中心,我把駐村工作的熱情、幹勁和基層工作經驗也帶了回來,雖然之後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我重新梳理了單位的黨建工作,將學習和組織生活常態化,每週進行一次學習,並組建了單位的黨建學習羣,定時發佈黨史小知識、微型黨課等內容,使支部的學習氛圍越來越濃厚,進一步增強了支部的戰鬥力和凝聚力。與此同時,我將提升服務質量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單位陸續開展了“黨員帶頭抓服務”、“一次性辦結”等活動,讓每一位來辦理業務的人員都能夠得到熱情接待和耐心解答,服務質量有了明顯提升,受到了前來辦理業務人員的一致認可。這次回到農村一線任副鎮長,我將一如既往的抓好扶貧工作,多為羣眾辦好事,辦實事,實實在在的成為農民的貼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