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蘇炳添事蹟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2.05W

蘇炳添事蹟多篇

蘇炳添事蹟材料 篇一

最初,其實沒人看好蘇炳添。他的身體條件並不優越。小時候在體校,甚至曾因身材矮小,而遭遇教練勸他離開田徑隊。從10秒59到9秒99,蘇炳添用了整整9年。

我們總以為天才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生來就是天才。殊不知,那個在舞台上閃着光的人,他在灰暗的角落遭受過多少寂寞,付出了多少無人問津的努力,又耐受了多少回脱胎換骨的自我蜕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正是因為從父母眼中看到了光,孩子未來的模樣才被被慢慢點亮。就拿運動健兒來説,如果您也想讓孩子擁有良好的運動習慣,終身鍛鍊,終身成長,在家庭中也不能忽視體育的重要性。

首先父母要有體育鍛煉的愛好,定時拿出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進行體育鍛煉,只依靠學校教育是不夠的。父母要有良好的體育習慣,以自己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帶孩子多進行體育活動,培養孩子良好的體魄與身體素質。

其次,體育鍛煉是提升孩子意志力、自制力的重要方式,當然,這需要家長充分引導,以身作則!孩子由於還處於未成年階段,對待困難容易氣餒,容易放棄。父母應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失敗觀。

此外,家長還可以及時關注一些體育方的面話題,讓孩子接受到一些體育知識,提升體育的興趣。在飯桌上,茶餘飯後之時,不再只一味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多給孩子講講體育新聞或者趣聞,對提高孩子對體育的興趣頗有助益。

蘇炳添事蹟 篇二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精神是前進中源源不絕的動力,任何時候,精神支柱永遠都不能倒下。張順東、李國秀夫妻的精神概括起來主要有四種:自立自強的奮鬥精神,永不言棄的抗爭精神,拼搏向上的進取精神,勇於創造的創新精神。

(一)自立自強的奮鬥精神

張順東、李國秀夫妻兩人加起來,只有一隻手,兩隻腳,但是,他們身殘志堅,自立自強,樹立了“脱貧光榮,爭貧可恥”的信心,不等、不靠、不要、不爭貧,他們付出了超越常人數千倍、數萬倍的艱辛艱苦和汗水心血,才實現了脱貧致富奔小康,真正應驗了一句話:“凡自強不息者,必獲自救”。

(二)永不言棄的抗爭精神

張順東、李國秀夫妻“不拋棄、不放棄”,生命不止,奮鬥不息,“夫妻同心,其利斷金”,他們夫妻合力奏出了與生命不屈抗爭的最強音。正如貝多芬所説的:“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他們夫妻永遠不向命運低頭,攻堅克難,永不言棄;生命不息,就與命運抗爭不止。

(三)拼搏向上的進取精神

張順東、李國秀夫妻不等不靠,迎難而上,艱苦奮鬥;迎接挑戰,戰勝自我,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雄辯地證明了“奮鬥,改變人生;夢想,使我們與眾不同。”在他們夫妻頑強地拼搏下,女兒大學畢業,當上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兒子長大成人,現已外出務工,“脱貧致富奔小康,鄉村振興放光芒”,現在,他們家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紅紅火火。

(四)勇於創造的創新精神

“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久。”張順東、李國秀夫妻敢於直面生活,善於創造、勇於創新。在鄉村振興的戰略中,超越自我,永不懈怠;發展電商,積極作為;奮力開拓,終有所成,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蘇炳添事蹟 篇三

中宣部近日決定,追授著名核動力專家、中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彭士祿院士“時代楷模”稱號。連日來,彭士祿院士深藏功名、矢志報國的先進事蹟在社會上引起熱烈反響,尤其是在科技工作者、高校師生中引發熱議。大家紛紛表示要學習他“傳承紅色家風,矢志科技報國”的高尚精神,為建設強大的祖國貢獻力量。

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呂娜説,作為一名科學史的研究者和彭士祿院士的校友,20xx年我承擔了中國科協牽頭的“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並由此有了與彭士祿院士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在一次次的接觸和十年的不斷研究中,我逐漸懂得了彭士祿院士面對國家需求時那種奮不顧身的投入,對待學術研究的嚴謹求實。彭士祿院士與老一輩核動力人一起頂住壓力、互教互學,實現中國核潛艇從無到有,他們那一代核潛艇人的墾荒牛精神,必將激勵當代科技工作者繼續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呂娜説。

中國核動力院原科技委祕書長兼辦公室主任胡明剛説:“彭士祿院士任中國核學會核能動力分會理事長期間,參加學會的學術交流活動較多,十分關心學術發展。他與人和善,談吐幽默,沒有一點架子,是一位非常和藹的老人。”

中國核動力院員工周茂和邱彥回憶説:“彭士祿院士等創辦了一本填補我國核能動力領域空白的學術期刊——《核動力工程》。他在任主編期間不僅明確了辦刊宗旨和辦刊方針,還不辭勞苦,嚴謹求實,為提高刊物的學術質量做了大量工作。他撰寫了《核能在我國能源中的地位》等多篇論文,在業界引起強烈反響,在科研生產和學術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理學院物理學系教授張威説,彭士祿院士的事蹟充分體現了老一輩科學家的愛國精神。從彭院士的身上我們不僅僅應該學到他百折不撓、堅韌不屈的品質,更應該學習他淡泊名利、愛黨愛國愛民的精神。在過去的幾十年內,我國在科研方面發展迅速,但仍然在很多方面有所侷限,我們所能做的、所應該做的依然如同彭院士説的那樣,“熱愛祖國、忠於祖國,為祖國的富強而獻身”。

“我們學習彭老,首先學習他對祖國的熱愛和對黨的忠誠,一生不計名利,無私奉獻,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領域奮鬥終身。”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副教授宋國傑説,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和科研工作者,要以彭士祿前輩為榜樣,做熱愛黨、熱愛祖國、充滿幹勁兒的孺子牛,在教學和科研的本職崗位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院長助理李際鵬説,彭士祿院士堅守初心、對黨忠誠、淡泊名利、甘於奉獻,將青春年華化作深海中前行的潛艇、澎湃動力的核電站,用自己堅挺的脊樑,給了整個民族以力量。“作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把肩負的責任化作進步的動力和奮鬥的激情,講好包括彭士祿校友在內的老一輩科學家的愛國故事,教育激勵新一代哈工大人在新百年新徵程中改革創新、奮發作為、追求卓越,成為勇擔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李際鵬説。

清華大學核研院青年教師周湘文説:“彭士祿院士隱姓埋名30餘年,開創了我國的核動力事業,作為新時代的科研工作者,我能夠參與到高温氣冷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倍感自豪和驕傲,向彭士祿院士學習。”

清華大學核研院博士生高羣翔説:“彭士祿院士是核工業領域的前輩,我還記得他希望將自己的骨灰撒向大海,希望能夠永遠守望我國的核潛艇事業,他的精神令人為之動容和落淚。一點一滴,一步一個腳印,全心全意為推動行業進步貢獻綿薄之力,這就是我目前最應該去做的事情,也是最大的心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xx級博士生許卓頤説,彭士祿院士身為革命先烈之子,傳承紅色家風,在選擇專業時毅然以國家之需求為己任。在他的眼裏,共和國的國防事業重於自己的生命。我們應該慶幸自己生於這樣一個英雄輩出的國家,正是前輩們無私付出的努力,才給了我們今日安穩無憂的生活,才有了我國今日重新崛起的基礎。

學習了彭士祿院士的先進事蹟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物理學院核物理專業20xx級本科生楊澤楷表示,面對爭議與困難,彭士祿院士挺身而出,保持純粹的科研態度,展示出老一輩科學家的擔當與毅力。“作為一名北航核物理專業本科生,我將接過時代重任,努力學習,認真科研,繼承發揚老一輩科學家拓荒牛的精神,為國家的核物理事業添磚加瓦。”楊澤楷説。

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20xx級學生常寧説,彭士祿院士用一生踐行着愛國奉獻,讓我國的核潛艇事業從幾張模糊不清的照片和一個玩具模型開始,一步步建立起中國核動力裝置主要參數的計算方法,成功確定了100多個參數,最終實現我國核潛艇從無到有的突破。當代中國青年生逢盛世、肩負重任,我們要將彭士祿院士的精神融入學習和工作中,堅持與時代同向同行,不畏艱難挑戰,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奮鬥傳統,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的不懈奮鬥中綻放絢麗之花。

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20xx級本科生呂傳翰説,彭士祿院士的事蹟是老一代科學家赤心報國的最真實寫照,“只要祖國需要,我當然願意”,這是彭士祿院士對祖國立下的誓言,也是對我們年輕學子的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