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時代楷模吳蓉瑾個人事蹟(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2.58W

時代楷模吳蓉瑾個人事蹟(多篇)

時代楷模吳蓉瑾個人事蹟 篇一

2005年,帶領學生們去中共一大會址參觀學習時,吳蓉瑾發現,“學生的眼色是散的”。她感覺,如果一箇中國孩子不能瞭解中國的歷史,甚至於對中國共產黨都不熟識,是一件可悲的事。

吳蓉瑾因此決定創辦一個講的內容學生能聽得懂的紅色小講解員社團。她還特地請專業講解員到校教第一批的15名小講解員篩查信息、寫講解稿。同年暑假,小講解員們迎來了自己在中共一大會址的第一次單人講解。

吳蓉瑾至今還記得,那天天氣炎熱,中共一大會址沒有空調,小講解員的額頭冒着汗,後背也濕了。現場有位老先生一邊拍照,一邊讚歎,“這很好,這樣的故事可以一代代傳下去,祖國江山未來有人”。

16年來,孩子們的講解已從普通話版擴展到了滬語、英語、快板書、連環畫等方式。這個以孩子之口、從孩子視角故事的社團,至今已在近千場的講解中服務數萬人次,紅色種子已然在孩子們的內心生根發芽。

談及自己為什麼當老師時,吳蓉瑾回憶,6歲上國小時,父母由於單位比較遠常常不能按時接她放學,無數個傍晚是老師給了她母親般的關懷,她也因此學會了呵護和愛。16歲進師範,是老師教會了她寬容和鼓勵。26歲在工作中,校長教會了她細緻和尊重。她就像花蕾一般汲取着養料,生長並綻放。

“從當年到今天乃至將來,我想我每天能如此不知疲倦、永葆激情地投入工作,那是因為我知道,身為人師,哪些事情是我必須做的。這是我的一份責任,而這份責任已經融入到我的血液裏,並且化作一腔的熾熱情感。”吳蓉瑾深情説道。

時代楷模吳蓉瑾個人事蹟 篇二

“吳校長會非常用心地跟學生們進行情感交流,除了每週15分鐘的情感教育課,在她班裏有一個每天記錄孩子們心裏話的‘晴雨表’,學生們在上面寫下心裏話,她會一一寫下她的迴應,讓學生們感受雙向情感交流的‘温度’。孩子們一天天寫,吳校長一段段回,經常比孩子們寫得要長得多。”鄧衞紅説,對於家庭有困難的學生,吳蓉瑾會想盡辦法多陪伴他們,甚至把他們帶到家裏,用愛來温暖孩子的心,教會他們積極面對挫折,併成為適應社會、身心健康、具有幸福能力的人。

自己被愛過,所以也希望把愛傳遞下去。吳蓉瑾至今記得,自己6歲上國小時,每天放學她都是最晚被接走的那個孩子,那時沒有晚託班,但啟蒙老師陳佩玉每天都會留下來陪着她到最後。16歲在師範學習,張曉春老師每次都會在她的週記本上洋洋灑灑寫上一大段評語,鼓勵她的成長和進步。26歲在學校工作,老校長程華手把手地教會她如何在工作中注重細節,並留下了情感教育的“寶藏”。“恩師們的一言一行,讓我從小堅定了做老師的初心,並始終激勵着我,保持着對這份‘愛的事業’熾烈而悠長的情感,把愛全身心地放在孩子們身上。”吳蓉瑾説。

時代楷模吳蓉瑾個人事蹟 篇三

被譽為“鐵人校長”的吳蓉瑾自己也是這麼做的。儘管每晚10點多才離開辦公室,但其實她的丈夫,每天下班後都會到學校陪着她一起“加班”,然後手牽手一起走過那條“愛的走廊”。每天不管多忙,吳蓉瑾都會跟在松江上大學的兒子打一通電話,交流一下當天的狀況。雙休日,吳蓉瑾跟丈夫一起開着車把兒子送到學校後,還會一起逛個街、吃個飯,再到“愛的學校”繼續加班。

“很多人覺得我很累,但其實每當看到孩子們那一雙雙清澈如水的眼睛,我一點都不覺得累。我愛這個學校,愛學校裏的每一個孩子,所以每天我都帶着對事業的摯愛和對孩子的喜愛踏入校園。我享受與孩子們在一起相處的快樂,也享受這份為人師的幸福。”吳蓉瑾笑着説。

時代楷模吳蓉瑾個人事蹟 篇四

吳蓉瑾愛孩子,希望瞭解每一個孩子。特別是2004年開始擔任校級幹部後,她非常渴望藉助技術手段來了解每一個孩子,並真正做到大規模因材施教。

2009年,吳蓉瑾提出“雲課堂”教學模式,開始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根據學生的答題時間、正確率等信息,分析學生的學力,探索因材施教。她也因此被家長稱為“雲朵校長”。

如何通過“雲課堂”實現因材施教?

吳蓉瑾分享了一個案例:有一名四年級學生平時聰明活潑,課堂表現也很積極,但始終對學習提不起興趣。老師們通過數據分析和課堂觀察發現,他做題時會出現長時間的停頓,原因是思想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找到問題後,老師告訴這名學生,老師觀察發現他很適合學射擊,鼓勵他去上射擊課。

射擊十分有利於注意力訓練。經過一個學期的射擊課程,這名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得到了極大改善。

在盧灣一中心國小,像這樣被“雲課堂”改變的學生還有很多。

吳蓉瑾愛學生,關心他們的健康成長,也重視培養他們的家國情懷。

時代楷模吳蓉瑾個人事蹟 篇五

從早上6點多到晚上10點多,從“愛的學校”到“愛的走廊”,多年來吳蓉瑾在校期間每天的這兩次朋友圈“打卡”,幾乎都間隔15小時以上。她在幹什麼?其實,白天的大部分時間,她把精力都留給了孩子們,但到了晚上,她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讓學校更好發展。

2009年,吳蓉瑾敏鋭地捕捉到教育信息化的育人價值,創建“雲課堂”,作為學校發展新的增長點,為學生提供隨時、隨地、隨需的學習空間。

這個“雲課堂”了不得。十多年間,“雲課堂”經過幾代發展,有了可以根據學生身高調節高度的“雲課桌”,有了為學生提供一對一指導幫助的“雲朗讀”,有了能呈現學校歷史的“彩雲牆”,有了能及時瞭解學生身體機能的“雲手表”,也有了開展勞動教育的“雲廚房”和展示學生手工作品的“雲展館”等。也因此,吳蓉瑾成了這座神奇“雲學校”的“雲朵校長”。

“對於技術,其實我原本並不太懂,所以放學後,我常常會把技術人員和程序員都叫來開會,一點一點地讓‘雲學校’日臻完善。”吳蓉瑾説。

時代楷模吳蓉瑾個人事蹟 篇六

吳蓉瑾是一位中隊輔導員。在上課之外,她很喜歡帶着孩子們到處跑,哪怕只是雙休日的小隊活動,她都樂此不疲。有一次,吳蓉瑾帶孩子們去參觀中共一大會址,她發現,孩子們很開心,但就是聽講解時很不認真。對孩子們來説,開心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因為不用上課、不用寫作業了,而不認真是因為講解員説的內容他們“聽不太懂”。

“這樣的情形其實挺普遍的,相比去公園、去郊遊,帶國小生去各類場館尤其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參觀效果確實一般。但沒想到的是,吳蓉瑾老師真把這件事當問題去研究了。”盧灣一中心國小的陳麗麗老師記得,那次參觀後,吳蓉瑾特地尋求了學校大隊部的幫助,對各個年級的學生開展了一次小調查,對館內的陳列、參觀路線特別是講解人員、講解內容等都進行了調研,最終提出了希望建立一支由少先隊員組成的小講解員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