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半命題作文寫作指導

欄目: 素材及寫作指導 / 發佈於: / 人氣:1.74W

半命題作文寫作指導

半命題作文寫作指導

一般地説,半命題作文要求補填的內容往往是寫作的中心內容。在完成補題的同時實際上也就是確定了寫作的素材或明確了寫作的中心。在擬題時,首先必須進行選材上的思考,然後根據所選材料再去擬定一個合適的題目。此後的構思寫作同命題作文就沒有什麼兩樣了。 半命題作文的補題,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充分吸取題中的隱含信息。

要仔細審題,看清題目要求,注意題目所提供的選擇範圍和提示的情境,抓住關鍵信息,充分吸取其中的有用信息:或有關文章體裁,或暗示作文中心、感情,或框定了選材範圍,或明確了填詞擬題的要求。首先,要根據語言標誌準確定位作文的文體,很多半命題作文,題目本身就帶有文體傾向,如《我的一次經歷》應該是敍事性的記敍文,《,我最親的人》(父親、母親、老師等)應該是寫人的記敍文,《的啟示》則適合寫議論文。其次,要關注題目中隱含的中心提示,如《生活需要》一題,提示語中“追夢的艱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獨的寂寞??”是情境的提示,而後面的“甜蜜的微笑”、“温馨的話語”才是文章的關鍵,這正是作文的重心所在,抓住這個重心選材立意,作文就不會偏題。

第三,要注意選詞補題的要求,半命題作文一般要提供詞語,審題和作文時要注意,如果是要求只能用提供的詞語作文,那麼你可從中選擇一個詞語;如果在提供的詞語後面打上省略號或者出現“等等”字樣,則暗示你可用提供的詞語,也可自選詞語。同樣是《生活需要》一題,要求“橫線上可填上適當的詞語(如歡樂、掌聲、陽光、理智、感動??)”,括號內用不完全例舉的方式提供選擇指向,我們可以超出題目列舉的範圍;如果它的要求是“從中選取恰當的詞語填入橫線”,我們就不能超出其給定的範圍了。填題時要充分考慮和吸取題中的隱含信息,力求使填好的題目穩妥而恰當。

二、要盡力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

半命題作文在調動學生生活儲存方面,為同學們作文提供了方便、自由。所以作文時要考慮到自己的生活實際,要積極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選擇最真實、最有個性的材料,並據此確定自己在題目中要補填的詞語或短語。如《我同桌》,如何填充要視素材而定。如果同桌系新來乍到,雖印象鮮明,但交往很少,可填“的”,以便從旁觀察描述。如果與同桌交往頻繁,磕磕碰碰,時有衝突,填“和”為宜,以展示矛盾衝突中的人物形象。如若對同桌的某一印象和某種情感強烈,不妨選填“敬佩”、 “同情”等詞語。

三、要精心體現運思的新穎獨到。

填題運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題旨的前提下,還應避俗求新,題文相符,讓人讀後能為之一震。這就需要在填題上進行深加工了。如《我生活在之中》一題,如填“家庭”、“學校”顯得直白淺露,流於俗套;如填“親人”、“友誼”,過於平常,失之平庸;而填“陽光”、“夾縫”,則比喻形象,別具一格。並且,題面的新與俗往往也制約了作文的新與俗。如《的滋味》一題,隨便填上“咖啡”等詞,且只是就其滋味寫滋味,必然俗氣淺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刻含義,寫出《幸福的滋味》、《失敗的滋味》、《打工的滋味》,則既深又新。因此,填好題,運好思,既能體現作者的精巧的心思,也能彰顯你的思想的深度,不可忽略。

化大為小

化大為小就是選擇一個比較小的切入口.從一個具體的角度切人題目.從而將一個相對比較“大”的題目縮小為一個比較“小”的題目.比如“《告別》”(2006年江蘇常州市會考作文題)。實際上。“《告別》”所涉及的範圍很廣.如果我們不從一個具體的角度來切入.這篇文章寫起來很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泛泛而談。但是,如果以“《告別自卑》”、“《告別九年級》”等這樣具體的角度來切入,那麼就容易把文章的內容寫得充實、具體。

1. 易於寫作。

我們要充分利用半命題作文選材自由的特點,填上自己認為較容易寫的內容。如“我和(小草、春天、智者、母親??)的對話”,你覺得所供選擇的詞語中哪個最好寫,你就補上哪個,若覺得這幾個都不怎麼好寫,你還可以另選詞語。總之,應在題目要求的範圍內,選擇自己認為好寫和有東西可寫的內容填在橫線上。

2. 考慮體裁。

在補充題目時要考慮你所寫文章的體裁。一般考場作文對文體都沒有要求,所以應根據自己的特長考慮是寫記敍文,還是寫説明文,或是議論文;是寫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或是闡述某個道理。如“珍惜所擁有的 ”,文題對記敍、議論或書信、日記幾種文體都適合,但是,你只能根據自己的特長,抓住一種文體,補題時應扣住文章體裁和寫作對象。上文若寫記敍文,則可補上母愛、親情、友誼等;若寫議論文,則可補上青春、生命、智慧等。當然,題目要求中如果有文體限制,就必須按文體特點來補題。如果是“文體不限”的,就要結合自己的寫作特長將題目補全,一旦你選擇了某種文體,就必然要接受該文體的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