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3W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多篇)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篇一

《大禹治水》是一個流傳千古的傳説。大禹的精神是可貴的,作為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説,也是極具典型性的,可是,作為二年級的學生,理解課文所要頌揚的大禹精神和文字表達的特點,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反觀自己的教學,我深有感觸,我想在很多方面自己還需要不斷努力和改進:

第一,對教材分析還應更加深入地鑽研,這樣才能使教學設計合理有效。沒有深入的研究就沒有發言權,只有對文本反覆鑽研,才能體會文本的精華,從而生髮出屬於自己的東西。

第二,應該嚴格遵守“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這一要求進行,教師在教學中只扮演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學生能回答的,教師一定不能代為回答,一定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做教學的主人。教師應該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只需在學生確有困難的地方點撥指導,教給學習方法,體現學生的學。這一點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必須要改進的。

第三,規範教師的語言。説話時應該儘量簡煉,評價語應該儘量多元化。

第四,要關注課堂的生成。在課堂上,隨時會有學生靈光的閃現,如何抓住學生的這些語言,將它們與理解文本很好地結合,這也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仔細研究和學習的。

總之,這堂課帶給我很多的啟示,也為我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幫助和歷練,希望我能從中得到更多地提高。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篇二

《大禹治水》是一個古代傳説,講的是大禹為了治理洪水,為百姓造福,吃盡了千辛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制服了洪水的事蹟。教學本文,我緊扣“治水”,瞻前顧後,逐步深入。

治水前——老百姓無家可歸

主要引導學生抓住“滔滔”、“淹沒、衝倒”、“無家可歸”等詞,通過圖文結合、多形式的朗讀來體會洪水的大,體會老百姓的生活困苦,從而明確大禹治水的意義與迫切。

治水——引導洪水流入了大海

首先引導孩子們弄清治水過程,先拎出文章結構,通過朗讀、集體交流,歸納出過程:決心——調查——疏導。這樣有了清晰的過程結構,學生們頭腦中對於文本更清晰了,同時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其次學習典型事例。在朗讀的基礎上,學習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經典故事,再輔以介紹大禹的其它故事,讓孩子們對大禹的做法進行思考,從而理解他的無私奉獻精神,對大禹產生敬佩之情。

治水後——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

洪水得到治理,不再危害人類,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這是故事情節的自然發展,合理歸宿。課文上到這兒,孩子們對大禹的敬佩之情不言而喻。我讓孩子們思考:是誰讓老百姓過上了幸福生活?此時你想對大禹説些什麼?他們對大禹的敬意更深了。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篇三

11月24日,《大禹治水》第二教時在市語文學科帶頭人張建剛老師的教鞭下生動開演,圓滿結束。我聽的上檔次的公開課不多,只覺得張老師這節課確實體現了很多閃光的東西,給了我很多啟示。我想,當你真正悟透一位名師的教學長處時,如果自己能加以時日照此修煉,必定會取得成功。

這節課,重點、難點都得以清晰地突出,且在輕鬆巧妙中得以突破。在教師巧妙的引導下,學生得以充分讀,充分説,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交融,使整節課一直處於十分和諧的氣氛中,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諸方面都得到愉快地發展也提高,體現了教師高超的教學技藝,飽滿的精神面貌,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正確的道德意識。

在這節課中,教師富有啟發性的語言推動了教學預設也生成的和諧發展,富於鼓動性的評價激勵更是為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求知慾望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請看課堂上張老師運用的一些激勵引導的話:“真棒!”“多聰明的孩子!”“真會學習!我們要像他這樣會學習!”“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你真會讀書!”“越來越好了!”“嗯,老師聽你讀出了……”“他讀得真好!誰也能讀得這樣好!”“嗯,讀得更好了!”“誰能指導老師來寫這個字?”“你能告訴大家,你是怎麼知道的?”一句句都在學生幼小的心靈激起層層波浪,讓學生一次感受成功,激發了自信,看到了希望。

字詞教學是二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張老師在教學中充分體現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教學理念,充分利用媒體,並藉助圖片、示意圖來突破對詞語的理解。如一開始對“洪水”的理解,張老師就直接用錄像來使學生明白。而理解“千山萬水”這詞,光憑説是沒用的,張老師出示了一張示意圖和一張圖片,使學生比較輕鬆地就明白了“山”“水”及“千山萬水”的含義。

詞的內涵不僅在於理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有生活的體驗,這才能理解得深刻,掌握得牢固,並從中受到生活的啟發。為了讓學生能體會“千辛萬苦”一詞,張老師沒有直接出示這個詞學生説,而是對文本內容作了適當的拓展。在學生理解“千山萬水”後,張老師即引導學生猜猜大禹會吃過哪些苦,然後老師講大禹治水中的一些故事來使學生明白“大禹了很多的苦”,然後讓學生找出能表現吃了很多苦的詞,學生就明白老師講的就是“千辛萬苦”一詞。這還不算,在接下來的理解“他帶領老百姓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引導洪水流入了大海”一句時,又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在看、説、讀中繼續深入感受大禹吃的苦,再次讓學生認識到大禹吃的苦是“千辛萬苦”。如此,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理解了詞語,也加深了對大禹的瞭解,使大禹的人格魅力逐漸印在學生心裏。

再如“制服”“代代相傳”“吃盡”等詞語的`理解,也是順手牽出,得心應手,學生學得輕鬆也記得牢。請使用站內搜索引擎查找本課全部資料。本站(課件)地址是:

張老師還善於抓住本課中重要的元素,好文中出現的幾個數量詞,開展十分巧妙的朗讀與教學。如“九條大河”“九座大山”,還有“13年”“三次”“一次”“十多歲”等的教學中,張老師或畫簡筆畫,或運用設計巧妙的課件,深入“巧”出,把枯燥的數字化為動人的事、情、理,在不知不覺中,大禹的形象在學生心目中不斷昇華。

在引導學生朗讀方面,張老師也十分善於激發學生不斷讀,深入讀的慾望,並在教學中滲透學法指導。如“誰能把大禹的決心讀得更大些?”這樣的引導方式比比皆是,他的讀詞語要“正確、有感情”“讀書要動情”也在短短的一節課中深入人心,學生的朗讀越來越入情入境。

此外,張老師在引導學生説方面也是方法多樣。如一開始時用“淹沒、衝倒、無家可歸”三個詞語進行説話練習時,張老師首先讓學生選用一個詞語説,再兩個,最後三個。這種不斷提高要求的方式有梯度,學生不會感覺到太大困難。接着在介紹當時老百姓生活的悲慘情況後,引導學生想想:大禹看到這些情景會怎麼想呢?於是學生各抒己見,然後順利引出下文。再如“假如你是他兒子,你會怎樣想呢?”“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會對他説些什麼話呢?”等等,都體現了張老師的誘導工夫。

在寫字教學方面,張老師也把教學進行得生動有效,當一生説認得“衣字旁”時,他就問學生是怎麼知道的,學生説是向年級高的同學請教的,他當即肯定了這位學生,並説:“向別人請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聽完這課後,我也聽了中心校、我校其他老師的幾堂課,從比較中,我明白了要想把語文教好,除了要有紮實的基本功和引導技巧,還要有顆賞識學生的愛心,有此心,好辦法才能成為有效的辦法。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篇四

《大禹治水》是國小語文的一篇課文。主要講了大禹為了治理洪水,不辭辛勞,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把洪水治理好了的故事。這篇課文將單元主題——奉獻展現得淋漓盡致。孩子們通過學習大禹治水的故事,體會禹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繼而培養孩子公而忘私的精神。

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治水的原因。肆虐的洪水害得老百姓無家可歸,為全文定下了基調,但三年級的孩子對“洪水”的感性認識比較少,很難讀到位,我採用老師範讀的方式,讓他們説説看似乎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既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讓孩子們邊讀邊悟,抓出描寫洪水可怕的重點詞語,如:“淹沒、倒塌、沖走、沖毀、四處逃荒”。只有感受到洪水的可怕,才能領悟鯀為什麼臨死前還不忘叮囑禹“一定要把洪水治理好”。為朗讀作好情感的鋪墊,自然而然明白治水是勢在必行、迫在眉睫的事。關於治水結果的學習緊隨其後。“大地又恢復了欣欣向榮的景象”緊扣重點詞語“欣欣向榮”的理解,與洪水時形成鮮明對照,這巨大的變化都要歸功於禹,然後出示大禹像,引讀最後一句話:“禹因此成為人們世世代代敬仰和愛戴的英雄。”課堂氣氛調動起來了,孩子對大禹的崇敬之情有了明確的源頭,有意識地把思想教育融於語言文字之中,含而不入,隱而不晦,使他們受到崇高的人格薰陶和感染。

針對全文學習的重點——禹無私奉獻的精神,我先引導孩子們找到禹遇到的困難:“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岡,天矇矇亮就又出發了。他的腳長年泡在泥水中,腳跟都爛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抓住重點詞語“常常、又、長年、都、只好”説明大禹為治水付出了艱苦的勞動,突出禹無畏的精神。

第四自然段對比學習兩句話:“為了治水,禹三十歲才結婚,在家僅僅住了四天,就告別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經三次路過家門,卻顧不得進去看一看。”“為了治水,禹三十歲結婚,在家住了四天,告別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經三次路過家門,顧不得進去看一看。”首先讓孩子帶着問題:你喜歡哪一句,為什麼?自由練讀,體會“才、僅僅、就、卻”突出了禹無私奉獻的精神。

反觀自己的教學,我深有感觸,我想,在很多方面,是需要我不斷努力和改進的。

首先,對教材分析還應更加深入地去鑽研,才能使教學設計合理有效。沒有深入的研究就沒有發言權,這一點事毋庸置疑的,只有對文本反覆鑽研,才能體會文本的精華。在教學設計中更多地體現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設計必須要顯得嚴謹,尤其是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必須反覆斟酌,加以訓練。

第二,要注重朗讀形式與理解課文的結合。這堂課以讀貫穿全過程,雖然在讀的形式上有自讀、齊讀、指名讀、分組讀、男女生讀,但從整體的過程來看,讀得並不深入,學生僅是反覆地讀,將讀的形式完整的呈現出來,基本侷限在課文內容的朗讀理解上,課堂上創設的情境並未能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缺少讓學生質疑,自主學習的時間

第三,要更注重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在這堂課的實際教學中,還是老師牽着學生走,無論是找一找禹治水的方法,還是禹在治水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無論是在指導朗讀,還是在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故事時,教師引導問題給予得較多,總是把自己設計的教學過程過多地加給學生。其實,應該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只需在學生確有困難的地方點撥指導,教給學習方法,體現學生的學。

第四,讀寫結合的過程,因為讀的不夠深刻,有的孩子對禹無私奉獻的精神理解比較膚淺,導致了看圖寫話有些偏差,有的孩子在寫話時,出現了禹的妻兒歡聲笑語的場面。

第五,要關注課堂的生成。在課堂上,隨時會有學生靈光的閃現,如何抓住學生的這些語言,將它們與理解文本很好地結合,這也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仔細研究和學習的。

第六在教學過程中,應時刻關注學生,針對孩子們的回答,適當及時地進行評價、引導、鼓勵,讓孩子們始終處於課堂的中心,激發了他們思考、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保持學習的興趣,也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發展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總之,這堂課帶給我很多的啟示,也為我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幫助和歷練,希望我能從中得到更多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