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5W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篇一

《大禹治水》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是上古時代的治水英雄。他“三過家門而不入”,一心一意為百姓謀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傳。

在學習第一自然段之前,我先出示了一組洪災的圖片,讓學生來談談看了圖片以後的感受,然後再來體會洪水給老百姓帶來的災害,體會老百姓的“無家可歸”。最後引出治水的英雄大禹,在講解大禹治水經過時,我主要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治水的艱辛,特別是抓住“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等語句。

在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故事時,學生對大禹治水13年,他的兒子十多歲了還不知道父親是個什麼樣子,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大多數學生不認為大禹偉大。我就提了一個問題:“你現在幾歲了,如果你這麼大都沒見到過你的父親,你有什麼感想”,“大禹的兒子為什麼十多歲還沒見到自己的父親呢?”,“大禹為什麼能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能沒有進去?”,從而更好的理解大禹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學生也對大禹的英雄壯舉敬佩不已。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篇二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講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過家門而不入”,一心一意為百姓謀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傳。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我首先思考的是如何讓學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艱辛,感受體會大禹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我就在教學中以文本資料和有關大禹治水的資料相結合進行講解,拓展延伸。

在教學第一自然段中,讓學生觀看洪水氾濫的情景,讓他們直接感受當時的狀況。並在動畫情境的渲染下提問:在這滔滔的洪水中,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讓學生在想象中,再現故事發生時的生活場景,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潛力。繼續播放洪水氾濫的情景,讓學生説説看了以後的情緒如何。這主要是為朗讀作好情感的鋪墊,再讓學生透過讀來釋放自我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將畫面與音樂良種刺激融為一體,更好地激發了學生對語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並且透過讀來表現起內心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學生沒有親身經歷過洪災,學習第一自然段時就無異於紙上談兵,而學不好這一段,也會影響到後面資料的教學效果。我先讓學生自由讀,問:“你的情緒怎樣?為什麼?”這時學生的回答只基於想象,並不深刻。之後,播放了一段洪水沖毀家園的片段,隨即又配樂朗讀了第一節,這時再問:“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這次學生的回答從簡單的字面理解昇華到了感性的認知,一個個感同身受,發言用心,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讀好“無家可歸”一詞,進而讀好第一節,便顯得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了。在此環節的教學中,透過激發感性認識來促理解練朗讀,打響了頭炮,為整課教學奠定了基礎。

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用心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課文第二段用簡練的幾句話敍述了大禹治水的經過,教學中緊扣“千辛萬苦”一詞,引領學生細細品讀。首先透過看圖理解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的困難,以及“走遍千山萬水”的艱辛,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想象大禹可能會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險,使學生對“千辛萬苦”有形象的認識。其次,抓住“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透過反覆朗讀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難以言説的辛勞,從而加深對“千辛萬苦”的理解。最後,讓學生談談自我對大禹的看法。這樣,大禹不怕吃苦,頑強治水的形象就在學生的腦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記。

在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一段時,我出示了一組填空,讓學生從這一組數字中來體會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教師設計了“兒子會問媽媽什麼?”“媽媽會怎樣説?”這樣的問題,將學生帶進課文情境,學生不禁會結合生活經驗,將自我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答中真情流露。反之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顧大家的偉大。最後治水成功了,老百姓又過上了安定的日子,我讓學生説説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個老百姓,你會怎樣感激大禹。另外,課文教學的結尾也相當精彩,在結尾點題:“為什麼在禹的名字前面加個‘大’字,叫他‘大禹’呢?”這個問題點明瞭文章中心,點出了課文結尾“偉大”一詞,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得到了歸納和昇華,起到了點題和總結。

在教學這一課時,有這樣一個環節,讓小朋友透過自我的想象説説大禹在治水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但是小朋友由於缺少生活經驗,小朋友不會説,在設計這一教學環節時,教師沒有充分地瞭解學情,只顧着自我讓自我的教案精彩,所以導致了失敗。

在教學中,我發現只有設計多種形式,才能激發學生的朗讀慾望,這與教師平時的教學是分不開的,要抓住字詞句對課文進行滲透,讓學生自我去感悟,自主閲讀。只有多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才能讓學生“樂於表達、會表達。所以在今後教學中還應在品讀上更下功夫,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從而更體現學生的學。

部編二年級大禹治水教學反思2

《大禹治水》是一個流傳千古的傳説。大禹的精神是可貴的,作為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説,也是極具典型性的,但是,作為二年級的學生,理解課文所要頌揚的大禹精神和文字表達的特點,還是有必須難度的。

由於學生缺乏對洪水感知的實際經驗,因此無法體會到百姓無家可歸的悲慘情景,情境創設從一開始就有障礙。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滔滔的洪水讓老百姓無家可歸”這一課文資料,我讓學生在讀完第一自然段後,讓學生説説自我的情緒”然後,再輔助以視頻加深、鞏固印象,讓學生從視覺上直觀的瞭解洪水的可怕與危害。

在禹治理洪水的過程中,教案透過“他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仔細地查看水流和地形。他帶領老百姓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九座大山,引導洪水流入了大海。”説明大禹為治水付出了艱苦的勞動,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這是全文的關鍵句,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吃盡千辛萬苦、走遍千山萬水、挖通、劈開”等關鍵詞讓學生反覆朗讀體會,以及個人談感受等形式,從學生感悟到禹治水的艱苦與不易。

同時,這一教學資料是全文中最為困難的一部分,學生不能理解“千辛萬苦”這個詞語中所包含的深刻含義,從而也就感受不到禹這個人物的個人形象,體會不到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所以,能讓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之下結合生活實際,發揮想象力是最為有效的方法。這一環節的教學,我認為設計還是比較流暢、到位的,我設計了用動畫理解“挖通”“劈開”,讓學生直觀的掌握了這一部分的資料。

禹在治理洪水中發生的感人故事,“三過家門而不入”是其中最廣為流傳的一個。如果從煽情,調動課堂氣氛這一角度來説,這一小節是個很好的切入點,於是,我採用創設“情景對話”這一方式來進行教學。問學生“如果你就是禹的兒子,你想問媽媽什麼呢?”“如果你是大禹,你會怎樣説呢?”利用師生的。交流,來對禹的個人形象進行概括和提升——禹一心撲在治水工作上,他舍小家顧大家,是個無私奉獻的人。

反觀自我的教學,我深有感觸,我想在很多方面自我還需要不斷努力和改善:

第一,對教材分析還應更加深入地鑽研,這樣才能使教學設計合理有效。沒有深入的研究就沒有發言權,只有對文本反覆鑽研,才能體會文本的精華,從而生髮出屬於自我的東西。

第二,就應嚴格遵守“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這一要求進行,教師在教學中只扮演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學生能回答的,教師必須不能代為回答,必須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做教學的主人。教師就應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只需在學生確有困難的地方點撥指導,教給學習方法,體現學生的學。這一點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務必要改善的。

第三,規範教師的語言。説話時就應儘量簡煉,評價語就應儘量多元化。

第四,要關注課堂的生成。在課堂上,隨時會有學生靈光的閃現,如何抓住學生的這些語言,將它們與理解文本很好地結合,這也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仔細研究和學習的。

總之,這堂課帶給我很多的啟示,也為我今後的教學帶給了很好的幫忙和歷練,期望我能從中得到更多地提高。

部編二年級大禹治水教學反思3

課上,有同學提出了疑問:大禹在外治水13年,以前三次飄過自我的家門,但他一次也沒有進看一看,為什麼他連自我的兒子都不想見呢?學生提出這個問題,我心中暗喜,決定以這個問題以切入點,挖掘課文所藴涵的情感。

組織學生討論,大禹為什麼三次飄過家門沒有回去。學生有的説,他不敢回家是因為他擔心回家後家裏人不讓他去治水了,所以他不回家。有的説大禹沒治好水,沒臉回家見家裏人。更多的同學説,他要治水,沒有時光回來。有一位同學説:大禹不光要治水,他還要幫老百姓修房子,讓老百姓有房子住,所以他沒有時光回家。

“他要治水,很忙,沒有時光回來”這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感覺多數學生都是泛泛而談。我就引導學生讀第二段,“你從哪看出大禹忙於治水,沒有時光回來?”學生細讀課文,有學生説“他走遍千山萬水,要察看水流地形等,長期在外邊走的,自然是沒有時光回來了。”鼓勵學生再讀課文,有的學生説“他們要挖通九條大河,劈開九座大山,吃盡千辛萬苦,所以沒有時光回家。”這個時候,學生已經明白治水的艱難和“三過家門而不入”的道理了。

這一課我還給孩子們創設了三次想象。

第二節寫“大禹決心要治理洪水。”那麼,禹是怎樣下決心的,他肯定有許多思考,或者還有過思想鬥爭,然後才作出最後的決定。那裏我啟發學生想象。為了使學生想象得好,做到有話可説,在教第一節時,我讓孩子結合掛圖,引起學生的憐憫心、同情心。

第三節寫“禹在外治水13年,以前三次飄過自我的家門,但他一次也沒有進去看一看。”在教學時,學生自我提出問題,禹真的不想見家人嗎?孩子就此展開了充分的想象。

第四小節寫道:“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十分感激這位治水的偉大英雄。”教到那裏時,我引導孩子們觀看課本中洪水被制服後一片山清水秀、輕舟漫遊,反映人民生活安居樂業情景的插圖。啟發學生説説,大家對大禹會説些什麼感激的話呢?大禹又會怎回答呢?

三次想象不僅僅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潛力,而且促使學生加深了對大禹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受到一次愛他人、愛人民生命財產的高尚道德品質教育。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篇三

《大禹治水》是一個流傳千古的傳説。講的是古時候大禹為了治理洪水,為百姓造福,吃盡了千辛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制服了洪水的事蹟。大禹一心一意為百姓謀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傳。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這一課呢?課文中寫到“滔滔的洪水淹沒了農田,衝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無家可歸”,如此描寫洪水的兇猛,災難的巨大,也從側面揭示了禹治理洪水的決心。在這樣的情況下,禹會出來治水嗎?用了什麼樣的方法?全組成員召開了討論、研討會,制定出磨課計劃。

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課文第二段用簡練的幾句話敍述了大禹治水的經過,授課教師在教學中緊扣“千辛萬苦”一詞,引領學生細細品讀。首先通過看圖理解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的困難,以及“走遍千山萬水”的艱辛,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想象大禹可能會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險,使學生對“千辛萬苦”有形象的認識。其次,抓住“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通過反覆朗讀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這是全文的關鍵句,讓學生反覆朗讀體會,以及個人談感受等形式,從學生感悟到禹治水的艱苦與不易。這樣,大禹不怕吃苦,頑強治水的形象就在學生的腦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記。

課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最讓人感動。他在外治水10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為了讓學生能深刻地理解大禹的精神,讓學生想像並討論:大禹這位治水英雄,三次經過家門他分別是怎麼想?又是怎麼做的?帶着疑問讓學生再來討論,結合課文學生明白了:大禹立志要把洪水治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在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一段時,我們設計了“兒子會問媽媽什麼?”“媽媽會怎麼説?”這樣的問題,將學生帶進課文情境,學生不禁會結合生活經驗,將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答中真情流露。反之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顧大家的偉大。最後治水成功了,老百姓又過上了安定的日子,最後提問: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對他説些什麼呢?學生們説:“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偉大!”這個問題點明瞭文章中心,點出了課文結尾“偉大”一詞,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得到了歸納和昇華,起到了點題和總結,進一步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

經過本次的磨課、上課,我們在很多方面還需要不斷努力和改進:第一,對教材分析還應更加深入地鑽研,這樣才能使教學設計合理有效。沒有深入的研究就沒有發言權,只有對文本反覆鑽研,才能體會文本的精華,從而生髮出屬於自己的東西。

第二,應該嚴格遵守“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這一要求進行,教師在教學中只扮演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學生能回答的,教師一定

不能代為回答,一定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做教學的主人。教師應該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只需在學生確有困難的地方點撥指導,教給學習方法,體現學生的學。這一點在以後的教學中必須要改進的。

第三,規範教師的語言。説話時應該儘量簡煉,評價語應該≤≥儘量多元化。

第四,要關注課堂的生成。在課堂上,隨時會有學生靈光的閃現,如何抓住學生的這些語言,將它們與理解文本很好地結合,這也是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仔細研究和學習的。

總之,這堂課帶給我們很多的啟示,也為我們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幫助和歷練,希望能從中得到更多地提高。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篇四

《大禹治水》是一個流傳千古的傳説。大禹的精神是可貴的,作為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説,也是極具典型性的,可是,作為二年級的學生,理解課文所要頌揚的大禹精神和文字表達的特點,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由於學生缺乏對洪水感知的實際經驗,因此無法體會到百姓無家可歸的悲慘情景,情境創設從一開始就有障礙。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滔滔的洪水讓老百姓無家可歸”這一課文內容,我讓學生在讀完第一自然段後,讓學生説説自己的心情”然後,再輔助以視頻加深、鞏固印象,讓學生從視覺上直觀的瞭解洪水的可怕與危害。

在禹治理洪水的過程中,教案通過“他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仔細地查看水流和地形。他帶領老百姓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九座大山,引導洪水流入了大海。”説明大禹為治水付出了艱苦的勞動,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這是全文的關鍵句,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吃盡千辛萬苦、走遍千山萬水、挖通、劈開”等關鍵詞讓學生反覆朗讀體會,以及個人談感受等形式,從學生感悟到禹治水的艱苦與不易。

同時,這一教學內容是全文中最為困難的一部分,學生不能理解“千辛萬苦”這個詞語中所包含的深刻含義,從而也就感受不到禹這個人物的個人形象,體會不到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所以,能讓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之下結合生活實際,發揮想象力是最為有效的方法。這一環節的教學,我認為設計還是比較流暢、到位的,我設計了用動畫理解“挖通”“劈開”,讓學生直觀的掌握了這一部分的內容。

禹在治理洪水中發生的感人故事,“三過家門而不入”是其中最廣為流傳的一個。如果從煽情,調動課堂氣氛這一角度來説,這一小節是個很好的切入點,於是,我採用創設“情景對話”這一方式來進行教學。問學生“如果你就是禹的兒子,你想問媽媽什麼呢?”“如果你是大禹,你會怎麼説呢?”利用師生的交流,來對禹的個人形象進行概括和提升——禹一心撲在治水工作上,他舍小家顧大家,是個無私奉獻的人。

反觀自己的教學,我深有感觸,我想在很多方面自己還需要不斷努力和改進:

第一,對教材分析還應更加深入地鑽研,這樣才能使教學設計合理有效。沒有深入的研究就沒有發言權,只有對文本反覆鑽研,才能體會文本的精華,從而生髮出屬於自己的東西。

第二,應該嚴格遵守“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這一要求進行,教師在教學中只扮演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學生能回答的,教師一定不能代為回答,一定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做教學的主人。教師應該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只需在學生確有困難的地方點撥指導,教給學習方法,體現學生的學。這一點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必須要改進的。

第三,規範教師的語言。説話時應該儘量簡煉,評價語應該儘量多元化。

第四,要關注課堂的生成。在課堂上,隨時會有學生靈光的閃現,如何抓住學生的這些語言,將它們與理解文本很好地結合,這也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仔細研究和學習的。

總之,這堂課帶給我很多的啟示,也為我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幫助和歷練,希望我能從中得到更多地提高。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篇五

《大禹治水》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是上古時代的治水英雄。他“三過家門而不入”,一心一意為百姓謀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傳。

在學習第一自然段之前,我先出示了一組洪災的圖片,讓學生來談談看了圖片以後的感受,然後再來體會洪水給老百姓帶來的災害,體會老百姓的“無家可歸”。最後引出治水的英雄大禹,在講解大禹治水經過時,我主要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治水的艱辛,特別是抓住“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等語句。

在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故事時,學生對大禹治水13年,他的兒子十多歲了還不知道父親是個什麼樣子,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大多數學生不認為大禹偉大。我就提了一個問題:“你現在幾歲了,如果你這麼大都沒見到過你的父親,你有什麼感想”,“大禹的兒子為什麼十多歲還沒見到自己的父親呢?”,“大禹為什麼能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能沒有進去?”,從而更好的理解大禹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學生也對大禹的英雄壯舉敬佩不已。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重文本還是重拓展

這課生字不算多,一課時除了讀通讀順外,還分了段,理清了文章的線索。二課時緊緊圍繞你讀懂了什麼來交流。學生提到鯀堵水、大禹引水,於是便由“引”字慢慢深入理解。從“引”字中你明白了什麼?既有大禹的聰明、智慧,也有大禹的偉大和奉獻,更是一種博愛的體現。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篇六

教學目標:

1、閲讀課文,瞭解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説中的一名為民造福的治水英雄。

2、知道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前準備:

1、蒐集有關資料:圖片或文字

2、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抽讀生字卡片。

2、分組朗讀課文。

3、根據同學圍繞課題進行的質疑,從中歸納出幾個主要問題:大禹為什麼要治水?(原因)大禹是怎樣治水的?(經過)大禹治水的結果怎樣?(結果)

4、回顧第一自然段主要講什麼?(大禹為什麼要治水?洪水給老百姓帶來了嚴重災難,無家可歸,四處逃荒。只有治理好洪水,才能拯救百姓,造福百姓。)

5、相機出示小黑板板書:嚴重災難,四處逃荒。

二、學習課文

1、瞭解了大禹治水的原因,這節課我們要通過對課文的感受結合課前查找的資料來解決這幾個問題。

2、出示小黑板,讀題目

(1)大禹為什麼要去治水?(原因)

(2)大禹是怎樣治水的?(經過)[他治水的方法與父親的方法有什麼不同?誰的方法好?好在哪裏?]

(3)大禹治水過程中付出了怎樣的辛苦?他為什麼三過家門而不入?

(4)大禹的治水結果怎樣?為什麼大禹會成為人們世代敬仰和愛戴的英雄?

3、小組合作討論探究這幾個問題,逐個解決(可打破順序)

4、根據表格要求填寫大禹和父親治水的方法、結果,進行比較,説出誰的方法好,畫出重點詞,感受大禹的聰明才智。

小組討論填寫後,選一個代表調板填寫小黑板進行展示。板書:聰明才智

5、乘勢追問:禹在疏通河道的施工中是怎樣做的?這樣做辛苦嗎?找出重點詞句讀讀,感受大禹不辭辛苦的意志。板書:千辛萬苦     不辭辛苦

6、大禹為什麼三過家門不入?小組交流蒐集的有關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並指名簡介故事,畫出重點詞,説出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

7、隨機板書:三過家門而不入,公而忘私

8、讀到這裏,在你心中,大禹是個什麼樣的人?

(有聰明才智,不辭辛苦,公而忘私,無私奉獻的人。)

9、齊讀第3、4自然段。

10、大禹在老百姓心中是個什麼樣的人?(治水英雄)他為什麼會成為世世代代敬仰和愛戴的英雄?根據板書歸納。

(這種公而忘私、無私奉獻的精神難道不值得人們世代傳頌嗎?)

11、齊讀第5自然段,畫出重點詞。板書:終於、因此      治水英雄

三、總結延伸

1、學習了課文,你對大禹充滿了什麼樣的感情?帶着敬佩之情齊讀課文。(根據時間情況進行支動安排)

2、根據板書:“原因、經過、結果”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線索,並隨機指導“按事情發展順序敍述”的寫作方法。

3、總結談話

在我們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上,像大禹這樣公而忘私,為民造福,無私奉獻的故事多得數不勝數。古有愚公移山,精衞填海,今有毛澤東為人民謀幸福;雷鋒走到哪裏,好事就做到哪裏;戴明瑞致富不忘回報社會,捐巨資興辦學校,興建公益事業等等,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是何等的高尚啊!是當今時代倡導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踐行者,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四、拓展作業

1、想象洪水退後,大地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並寫下來。

2、把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講給家長聽。

附:板書設計

大禹治水

嚴重災難       四處逃荒                 原因

鯀      堵塞           堵不住

禹      疏通           退了         聰明才智

千辛萬苦                    不辭辛苦     經過

三過家門而不入              公而忘私

終於           因此         治水英雄     結果

教學反思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是本單元以“奉獻”為主題的首篇主體課文。這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是上古時代的治水英雄。他“三過家門而不入”,一心一意為百姓謀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傳。

在設計教學目標時,首先要考慮如何讓學生了解“大禹為什麼會是世人敬仰、代代相傳的治水英雄”這個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得在教學中以文本的內容與課前佈置蒐集的有關大禹治水的資料相結合進行講解,拓展延伸,讓學生知道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原因,感受體會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人們世代傳頌嗎?這樣,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在教學時,根據前一節課學生圍繞課題進行質疑提問題,從中歸納出幾個主要問題,並寫在小黑板上展示出來,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思考。

1、大禹為什麼要去治水?(原因)

2、大禹是怎樣治水的?(經過)[他治水的方法與父親的方法有什麼不同?誰的方法好?好在哪裏?]

3、大禹治水過程中付出了怎樣的辛苦?他為什麼三過家門而不入?

4、大禹的治水結果怎樣?為什麼大禹會成為人們世代敬仰和愛戴的英雄?

而後讓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大家交流資料、信息共享、合作學習、討論探究,比較大禹與父親鯀治水方法的不同,體會大禹的方法好在哪裏?學生把老師分發的表格填寫後調板展示,老師講評後相機進行點撥:大禹是怎樣疏通河道的?讓學生找出重點詞:“開鑿、挖通、壘起、引到”,體會方法之巧妙,施工之辛苦;感受大禹一心撲在治水上,絲毫沒有想到自己;為了治水,他不顧個人生活的幸福,推遲婚期、婚後短聚、三過家門而不入,精神是何等高尚啊!這些講解,環環緊扣,有力地表現出大禹的無私奉獻精神。

在總結延伸過程中,根據板書“原因、經過、結果”等詞,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線索,並隨機指導學生學習“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敍述”的寫作方法。凸顯“奉獻”主題,將大禹治水與愚公移山,精衞填海,毛澤東、雷鋒、戴明瑞等等這些不同時代無私奉獻的精神切入當今時代倡導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説明他們是“八榮”裏“以服務人民為榮”的踐行者,是我們學習的楷模。這樣,達到了語文學習與思想教育的有機結合,課上得輕鬆愉快,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文能力與感受體會能力。

當然,由於教者知識的短淺,經驗的粗陋,教學過程中的缺失肯定是會不少的。教者權當是拋磚引玉,去粗求學,懇誠求教,以期進步提高。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篇七

5月,我在開了一節公開課,選擇的課文是《大禹治水》。為什麼選擇這樣一篇課文呢?從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考慮是因為《大禹治水》這個神話故事給我們塑造了一個一心為公、為民造福的頂天立地的古代英雄的形象。大禹的這種奉獻精神在當今社會很有必要發揚光大。此外,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敍述,條理非常清晰,它回答了三個問題:。基於此,在上完課,我覺得:

一、我設計的教學環節非常清晰,重點突出,較好地體現了三維目標。例如: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問題後,按三個主要的問題我讓學生理清課文的思路,再按這一思路講解課文。但是,我沒有平均使用力氣,我把大禹治水的過程作為重點部分,讓學生找出自己感動的句子,説説感動的理由,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學生的閲讀感受能力。

二、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由於時間緊促,只有一週的時間準備,所以沒辦法找到更多的素材,這個用FLASH製作的課件做得較簡單,一篇課文,幾幅插圖、一個視頻。但交互功能好,不管在哪裏,都可以回到主頁,再點擊到任何一個地方。

其次,課件在教學環節中的運用恰到好處,如課文導入時,逐一出現雷鋒、丁潔、清潔工人、老師、同學,老師同步簡介他們的事蹟,最後歸結出兩個字:奉獻,主題鮮明。又如,在理清課文的條理後、感受課文內容前,我先讓學生看了有關大禹治水的視頻資料。磅礴的氣勢、豐富的畫面,再加上《大禹治水》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學生,從中他們看到了很多他們沒有關辦法找到的資料。再如,學生在説自己的感動的句子時,只要把鼠標移到相應的位置,句子就突出顯示,變成紅色,重點詞語變成深藍色。交互功能好,才能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請使用站內搜索引擎查找本課全部資料。

三、資料的運用。在理解課文內容之前,我就告訴學生:這節課我們要通過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和課外查找到的。資料來理解課文。雖只是一句話,但很明確地讓學生知道,查找資料,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內容。本課運用資料也較恰當。如前面提到的視頻資料。又如在講述三過家門而不入時,要討論一個問題:大禹為什麼三過家而不入?為避免以前出現過的個別太過現實的孩子説出“他不愛妻子和孩子”而誤導其他孩子。我先出示了三過家門而不過的有關資料,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大禹的奉獻精神。

四、本節課也有一點遺憾:快下課時,我誤以為下課了,不願拖課,所以最後讀有關奉獻的名言這一個環節刪除了。按我的設計,整節課以有奉獻精神的人物入手,作為前呼,以讀名人關於奉獻的名言結束,作為後應,結果有前呼,沒有後應,非常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