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江雪古詩全文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53K

江雪古詩全文通用多篇

《江雪》【作者介紹 篇一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被稱為唐宋八大家,。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人。漢族。唐代宗大曆八年(773)出生於京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劉禹錫與之並稱“劉柳”。王維、孟浩然、韋應物與之並稱“王孟韋柳”。因官終柳州刺史,故世稱柳河東或柳柳州。貞元初年進士,官監察御史。順宗時,王叔文執政,他任禮部員外郎,鋭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敗,他也被貶為永州司馬,遷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逝於柳州,年僅47歲。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傑出的文學家。柳宗元反對六朝以來籠罩文壇的綺靡浮豔文風,提倡質樸流暢的散文。著有《柳河東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柳宗元出身於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後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永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敗,貶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貶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在此期間,寫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記。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師,又出為柳州刺史(所以稱柳柳州),政績卓著。憲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於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劉禹錫、白居易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説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富於戰鬥性,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哲學著作有《天説》、《天時》、《封建論》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劉禹錫保存下來,並編成集。有《柳河東集》。

古詩《江雪》原文及賞析 篇二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古詩簡介

《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詩,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沒有行人、飛鳥,只有一位老翁獨處孤舟,默然垂釣。這是一幅江鄉雪景圖。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飛鳥絕跡,人蹤湮沒。遐景蒼茫,邇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調悽寂。漁翁形象,精雕細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詩採用入聲韻,韻促味永,剛勁有力。歷代詩人無不交口稱絕。千古丹青妙手,也爭相以此為題,繪出不少動人的江天雪景圖。被譽為唐人五言絕句最佳者。這是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之後寫的詩,借寒江獨釣的漁翁,抒發自己孤獨鬱悶的心情。表達了作者高尚的情操。

翻譯/譯文

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

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

註釋

絕:無,沒有。人蹤:人的蹤跡。滅:消失,沒有了。

千山鳥飛絕:千山萬嶺不見飛鳥的蹤影。

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

人蹤滅:沒有人的蹤影。

孤:孤零零。

舟:小船。

蓑笠:蓑衣和斗笠“蓑”的意思是古代用來防雨的衣服;“笠”的意思是古代用來防雨的帽子。

獨:獨自。

釣:釣魚。

賞析/鑑賞

這是一首押仄韻的五言絕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約作於他謫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間。

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之後,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壓抑,於是,他就借描寫山水景物,借歌詠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來寄託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發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鬱悶苦惱。因此,柳宗元筆下的山水詩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把客觀境界寫得比較幽僻,而詩人的主觀的心情則顯得比較寂寞,甚至有時不免過於孤獨,過於冷清,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這顯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個的思想感情的發展變化是分不開的。

這首《江雪》正是這樣。詩人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把我們帶到一個幽靜寒冷的境地。呈現在讀者眼前的,是這樣一幅圖畫: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詩人向讀者展示的,是這樣一些內容: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實,這正是柳宗元由於憎恨當時那個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造出來的一個幻想境界,比起陶淵明《桃花源記》裏的人物,恐怕還要顯得虛無縹緲,遠離塵世。詩人所要具體描寫的本極簡單,不過是一條小船,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漁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釣魚,如此而已。可是,為了突出主要的描寫對象,詩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寫它的背景,而且使這個背景儘量廣大寥廓,幾乎到了浩瀚無邊的程度。背景越廣大,主要的描寫對象就越顯得突出。首先,詩人用“千山”、“萬徑”這兩個詞,目的是為了給下面兩句的“孤舟”和“獨釣”的畫面作陪襯。沒有“千”、“萬”兩字,下面的“孤”、“獨”兩字也就平淡無奇,沒有什麼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鳥飛,路上的人蹤,這本來是極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詩人卻把它們放在“千山”、“萬徑”的下面,再加上一個“絕”和一個“滅”字,這就把最常見的、最一般化的動態,一下子給變成極端的寂靜、絕對的沉默,形成一種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兩句原來是屬於靜態的描寫,由於擺在這種絕對幽靜、絕對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顯得玲瓏剔透,有了生氣,在畫面上浮動起來、活躍起來了。也可以這樣説,前兩句本來是陪襯的遠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個輪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費很大氣力去精雕細刻。可是,詩人卻恰好不這樣處理。這好象拍電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寫鏡頭,把屬於背景範圍的每一個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寫得越具體細緻,就越顯得概括誇張。而後面的兩句,本來是詩人有心要突出描寫的對象,結果卻使用了遠距離的鏡頭,反而把它縮小了多少倍,給讀者一種空靈剔透、可見而不可即的感覺。只有這樣寫,才能表達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給讀者的那種擺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於這種遠距離感覺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個“雪”字放在全詩的最末尾,並且同“江”字連起來所產生的效果。

在這首詩裏,籠罩一切、包羅一切的東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萬徑”都是雪,才使得“鳥飛絕”、“人蹤滅”。就()連船篷上,漁翁的蓑笠上,當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並沒有把這些景物同“雪”明顯地聯繫在一起。相反,在這個畫面裏,只有江,只有江心。江,當然不會存雪,不會被雪蓋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裏,也立刻會變成水。然而作者卻偏偏用了“寒江雪”三個字,把“江”和“雪”這兩個關係最遠的形象聯繫到一起,這就給人以一種比較空濛、比較遙遠、比較縮小了的感覺,這就形成了遠距離的鏡頭。這就使得詩中主要描寫的對象更集中、更靈巧、更突出。因為連江裏都彷彿下滿了雪,連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滿了雪,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濃又厚的情形完全寫出來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蒼茫一片的氣氛也完全烘托出來了。至於上面再用一個“寒”字,固然是為了點明氣候;但詩人的主觀意圖卻是在想不動聲色地寫出漁翁的精神世界。試想,在這樣一個寒冷寂靜的環境裏,那個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專心地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甚至有點凜然不可侵犯似的。這個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漁翁形象,實際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託和寫照。由此可見,這“寒江雪”三字正是“畫龍點睛”之筆,它把全詩前後兩部分有機地聯繫起來,不但形成了一幅凝鍊概括的圖景,也塑造了漁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體而細緻的手法來摹寫背景,用遠距離畫面來描寫主要形象;精雕細琢和極度的誇張概括,錯綜地統一在一首詩裏,是這首山水小詩獨有的藝術特色。

《江雪》【註解 篇三

1、這是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之後寫的詩,借寒江獨釣的漁翁,抒發自己孤獨鬱悶的心情。

2、絕:無,沒有。人蹤:人的蹤跡。滅:消失,沒有了

3、千山鳥飛絕:千山萬嶺不見飛鳥的蹤影。

4、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

5、人蹤滅,沒有人的蹤影。

6、孤:孤零零。

7、舟:小船。

8、蓑笠(suō lì):(蓑笠和斗笠 “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來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來防雨的帽子。)

《江雪》【賞析 篇四

這是一首婦孺皆知的小詩,它字淺句順,讓人過目成誦,經久不忘。如果一個人只能背誦三首古詩,《江雪》十有八九是其中之一。當我們陶醉於它的凝練的時候,不禁會思考它到底表達了什麼?

一首詩的能有多大?《江雪》似乎提供了一個典範。西方中世紀釋讀《聖經》,曾有“四義釋讀法”,主張分字義的、寓意的、規訓義的、靈義的四個層次理解《聖經》。我們也不妨從多層意義上來欣賞這首小詩。

首先從最淺顯的字面上看,《江雪》提供的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寒江獨釣圖”。前兩句是天寒地凍的大背景:千山疊嶂,白雪皚皚,萬徑盤曲,冰封悽悽,天空中沒有一隻飛鳥,路面上沒有一個行人。後兩句是小焦點:在這大背景中有條江,江面上有一小漁船,漁船上有一穿蓑戴笠的老漁翁,老漁翁手持一根釣竿,獨自垂釣。描繪極有層次,很多的國畫常常取材於此。宏闊的天地和微小的漁翁形成鮮明對照,而整幅畫面給人直觀感受是“冷”和“寂”。

“一切景語皆情語”。我們馬上會想到詩人恐怕不單單是為了畫一幅毫無意義的圖畫吧?這苦寒靜寂的圖畫背後,是怎樣一付情懷呢?自永貞革新失敗以來,詩人屢遭打擊迫害,被貶謫到荒涼的永州,政治抱負不得施展,志同道合的朋友天各一方,生活上又陷入失朋少伴的孤獨之中。這陷入幽靜寒冷的境地之中,在千山萬徑的人世間也沒有同伴的孤苦老漁翁,不正是此時詩人的自況麼?

然而,用詩人的政治、人生遭際作比附,雖然可以一一應驗,卻不能中止我們對詩意的領會。從更深一層看,這首詩則反映了詩人的在此厄運中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境界:雖深陷絕境而不悔其執着之心,雖歷冰雪而不改其高潔之志。有論者以為在這樣寒冷寂靜的環境裏,那個老漁翁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專心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凜然不可侵犯。這個漁翁形象,實際正是柳宗元思想感情的寄託和寫照。

不過,精神寫照説,還算不得最高層次的理解。因為這樣的精神,必得在如此的環境中才能展現出來,詩境真正的高超之處卻在於超越這個苦寒的世界,而達到精神的沉寂。這便是禪的境界。詩人深受佛禪思想浸染,必然深悟“色即是空”的佛理,千山也好,飛鳥也好,萬徑也好,人蹤也好,江面、小船、釣鈎、老翁,不過都是空無,唯一存在的是漁翁的超脱。所釣非魚,乃禪也。

這樣我們就可以不同層次上體會這首小詩的美,層次雖有深淺之分,然而每一層面都有自己特有的藝術美。言有盡意無窮,這也許是《江雪》千百年來令人讚歎不已,以二十字而佔據中國文學史重要一席的原因吧。

作者簡介: 篇五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世稱“柳河東”。貞元九年(793)進士,授集賢殿正字,調藍田尉,拜監察御史。因參加王叔文集團,“永貞革新”失敗後,被貶永州司馬。十年後遷為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病死任上。柳宗元與韓愈共倡古文運動,並稱“韓柳”。其詩與韋應物並稱“韋柳”。有《柳河東集》。

《江雪》譯文: 篇六

羣山中的鳥兒飛得不見蹤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古詩江雪全文 篇七

江雪

朝代:唐朝

作者:柳宗元

原文: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

基本:四周的山上沒有了飛鳥的蹤影,小路上連一絲人的蹤跡也沒有,只有在江上的一隻小船裏有個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獨自垂釣。

昇華:四周的山連綿起伏,空曠的,沒有了飛鳥的鳴叫和蹤影,所有穿梭在山內外的小路上沒有了人的行蹤,只有在那寬廣平靜的江上,一個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漁翁,一個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獨自垂釣。

註釋

1、這是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之後寫的詩,借寒江獨釣的漁翁,抒發自己孤獨鬱悶的心情。表達了作者高尚的道德。

2、絕:無,沒有。人蹤:人的蹤跡。滅:消失,沒有了。

3、千山鳥飛絕:千山萬嶺不見飛鳥的蹤影。

4、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

5、人蹤滅:沒有人的蹤影。

6、孤:孤零零。

7、舟:小船。

8、蓑笠(suōlì):(蓑衣和斗笠 “蓑”的意思是古代用來防雨的衣服;“笠”的意思是古代用來防雨的帽子。)

9、獨:獨自。

10、釣:釣魚。

古詩《江雪》原文及賞析 篇八

《江雪》原文: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江雪》詩文解釋:

千山萬嶺不見飛鳥的蹤影,千路萬徑不見行人的足跡。一葉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漁翁,默默地在漫天風雪中垂釣。

《江雪》詞語解釋:

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老頭兒。

《江雪》詩文賞析:

這首五言絕句作於詩人謫居永州期間。柳宗元被貶到永州後,精神上受到很大打擊和壓抑。這首詩就是他藉助歌詠隱居山水的漁翁,來寄託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懷,抒發政治上失意的苦悶和壓抑。詩中客觀境界的幽僻更能體現出作者落寞孤寂的心情。全詩用簡單而細膩的語言描繪出了一幅寒江雪釣圖:千山萬徑都沒有人煙鳥跡,天地間只有孤獨的漁翁在江雪中垂釣。廣闊寂寥的背景空間,更加突出了獨釣的孤舟。詩人淡墨輕描,渲染出一個潔靜絕美的世界。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棲鳥不飛,行人絕跡大雪之中天地幽寂。千山,所有的山。鳥飛絕,沒有了飛鳥的蹤跡。萬徑,所有的路。人蹤滅,沒有行人的蹤跡。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天地皆白,寂靜無聲。漢江之上,孤舟之中,一老翁在雪中垂釣。蓑笠翁,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人。

所有的山川,都看不到飛鳥的影子,所有的道路,都沒有人的蹤跡。然而,卻有一位老翁坐着一條孤零零的小船,身披着蓑衣,頭戴着斗笠,在飄灑着大雪的寒冷的江面上獨自垂釣。

這首絕句句句無雪,又句句見雪;句句寫景,又句句抒情。情景渾然融為一體,作者的特立獨行的特有品格在簡短的文字中躍然紙上,凸顯異常。詩人在這裏採用了暗寫手法,題為“江雪”,前三句卻始終不着“雪”字,只是在結尾處才點出“雪”,對詩題做了一個小小的呼應。意境綺麗空靈,意藴深邃悠遠,堪稱千古決“釣”。

開篇“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兩句雖不見“雪”,但是從字裏行間卻處處是“雪”,由於大雪封鎖了所有大大小小的山川,才使鳥兒不飛,人兒不行,不僅寫了“雪”,而且突出了“雪”之大,看天空,連鳥兒都不出去覓食;看道路,連人的腳印都看不到,突出了“雪”之大,天之冷。詩人開篇為什麼要渲染如此冰封雪飄的一幅寒冷的背景呢?其目的無非是為了以此烘托那雪中寒江孤舟之上披蓑戴笠垂釣的老翁,突出垂釣老者的孤獨,突出老着的獨行,突出老者的不願與世俗同流的可貴品格。我們不能肯定詩人作品中的老這就柳河東自己,但是我們可以肯定作品中融入了他那種被貶之後的複雜情感。冰天雪地裏,老人究竟是在釣什麼?僅僅是為了釣魚嗎?冰天雪地是釣魚的季節嗎,能釣到魚嗎?我們不妨回過頭來,柳宗元當時在永州是因被貶而來,無論在人際還是在仕途,都處於極度孤獨寂寞之中,國家朝政也處在極其灰暗之際,因此我們説,詩中老人應該釣的是一種孤獨,釣的是一種寂寞,釣的是一種孤傲的心境,釣的是一種理想和願望,釣的是即將來臨的整個春天。

此外,從老人孤獨的垂釣中,我們所看到的“是一幅優美的風景畫,一個深刻的哲理品味,一次詩人自我的內心的袒露,一種人格的閃光。特別是詩人那種在逆境中的倔強的態度、寧靜超脱的心境和孤傲狷介的個性,幾乎成為了古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家園。”詩如其人,鏡如其心。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東人。他曾參與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改革運動,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後改任為柳州刺史,世稱柳柳州,亦稱柳河東。他能詩善文,尤其擅長散文,是著名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詩多作於貶謫之後,抒發抑鬱不平的感慨,風格簡練淡雅,語言峻潔流暢,感情沉摯,韻味含蓄雋永。

古詩江雪全文 篇九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

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

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

註釋

絕:無,沒有。

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

人蹤:人的腳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編成的帽子。(“蓑”,古代用來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來防雨的帽子。)

獨:獨自。

賞析

柳宗元筆下的山水詩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把客觀境界寫得比較幽僻,而詩人的主觀的心情則顯得比較寂寞,甚至有時不免過於孤獨,過於冷清,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這首《江雪》正是這樣,詩人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描繪了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詩人向讀者展示的,是這樣一些內容: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實,這正是柳宗元由於憎恨當時那個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造出來的一個幻想境界。比起陶淵明《桃花源記》裏的人物,恐怕還要顯得虛無縹緲,遠離塵世。詩人所要具體描寫的本極簡單,不過是一條小船,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漁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釣魚,如此而已。可是,為了突出主要的描寫對象。詩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寫它的背景,而且使這個背景儘量廣大寥廓,幾乎到了浩瀚無邊的程度。背景越廣大,主要的描寫對象就越顯得突出。首先,詩人用“千山”、“萬徑”這兩個詞,目的是為了給下面兩句的“孤舟”和“獨釣”的畫面作陪襯。沒有“千”、“萬”兩字,下面的“孤”、“獨”兩字也就平淡無奇,沒有什麼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鳥飛,路上的人蹤,這本來是極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詩人卻把它們放在“千山”、“萬徑”的下面,再加上一個“絕”和一個“滅”字,這就把最常見的、最一般化的動態,一下子給變成極端的寂靜、絕對的沉默,形成一種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兩句原來是屬於靜態的描寫,由於擺在這種絕對幽靜、絕對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顯得玲瓏剔透,有了生氣,在畫面上浮動起來、活躍起來了。也可以這樣説,前兩句本來是陪襯的遠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個輪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費很大氣力去精雕細刻。可是,詩人卻恰好不這樣處理。這好像拍電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寫鏡頭,把屬於背景範圍的每一個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寫得越具體細緻,就越顯得概括誇張。而後面的兩句,本來是詩人有心要突出描寫的對象,結果卻使用了遠距離的鏡頭,反而把它縮小了多少倍,給讀者一種空靈剔透、可見而不可即的感覺。只有這樣寫,才能表達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給讀者的那種擺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於這種遠距離感覺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個“雪”字放在全詩的最末尾,並且同“江”字連起來所產生的效果。

在這首詩裏,籠罩一切、包羅一切的東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萬徑”都是雪,才使得“鳥飛絕”、“人蹤滅”。就連船篷上,漁翁的蓑笠上,當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並沒有把這些景物同“雪”明顯地聯繫在一起。相反,在這個畫面裏,只有江,只有江心。江,當然不會存雪,不會被雪蓋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裏,也立刻會變成水。然而作者卻偏偏用了“寒江雪”三個字,把“江”和“雪”這兩個關係最遠的形象聯繫到一起,這就給人以一種比較空濛、比較遙遠、比較縮小了的感覺,這就形成了遠距離的鏡頭,這就使得詩中主要描寫的對象更集中、更靈巧、更突出。因為連江裏都彷彿下滿了雪,連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滿了雪,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濃又厚的情形完全寫出來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蒼茫一片的氣氛也完全烘托出來了。至於上面再用一個“寒”字,固然是為了點明氣候;但詩人的主觀意圖卻是在想不動聲色地寫出漁翁的精神世界,試想,在這樣一個寒冷寂靜的環境裏,那個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專心地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甚至有點凜然不可侵犯似的。這個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漁翁形象,實際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託和寫照,由此可見,這“寒江雪”三字正是“畫龍點睛”之筆,它把全詩前後兩部分有機地聯繫起來,不但形成了一幅凝鍊概括的圖景,也塑造了漁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體而細緻的手法來摹寫背景,用遠距離畫面來描寫主要形象;精雕細琢和極度的誇張概括,錯綜地統一在一首詩裏,是這首山水小詩獨有的藝術特色。

《江雪》賞析: 篇十

詩人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描繪了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詩人向讀者展示的,是這樣一些內容: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清高,漁翁的性格孤傲。其實,這正是詩人由於憎恨當時那個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造出來的一個幻想境界,比陶淵明《桃花源記》裏的人物,要顯得虛無縹緲,遠離塵世。

詩人所要具體描寫的本極簡單,不過是一條小船,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漁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釣魚,如此而已。可是,為了突出主要的描寫對象,詩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寫它的背景,而且使這個背景儘量廣大寥廓,幾乎到了浩瀚無邊的程度。背景越廣大,主要的描寫對象就越顯得突出。首先,詩人用“千山”、“萬徑”這兩個詞,目的是為了給下面兩句的“孤舟”和“獨釣”的畫面作陪襯。沒有“千”、“萬”兩字,下面的“孤”、“獨”兩字也就平淡無奇,沒有什麼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鳥飛,路上的人蹤,這本來是極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詩人卻把它們放在“千山”、“萬徑”的下面,再加上一個“絕”和一個“滅”字,這就把最常見的、最一般化的動態,一下子給變成極端的寂靜、絕對的沉默,形成一種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兩句原來是屬於靜態的描寫,由於擺在這種絕對幽靜、絕對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顯得玲瓏剔透,有了生氣,在畫面上浮動起來、活躍起來了。而後面的兩句,本來是詩人有心要突出描寫的對象,結果卻使用了遠距離的鏡頭,反而把它縮小了多少倍,給讀者一種空靈剔透、可見而不可即的感覺。如此一來,表達詩人所迫切希望展示給讀者的那種擺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於這種遠距離感覺的形成,主要是詩人把一個“雪”字放在全詩的最末尾,並且同“江”字連起來所產生的效果。

在這首詩裏,籠罩一切、包羅一切的東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萬徑”都是雪,才使得“鳥飛絕”、“人蹤滅”。就連船篷上,漁翁的蓑笠上,當然也都是雪。可是詩人並沒有把這些景物同“雪”明顯地聯繫在一起。相反,在這個畫面裏,只有江,只有江心。江,當然不會存雪,不會被雪蓋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裏,也立刻會變成水。然而詩人卻偏偏用了“寒江雪”三個字,把“江”和“雪”這兩個關係最遠的形象聯繫到一起,這就給人以一種比較空濛、比較遙遠、比較縮小了的感覺,這就形成了遠距離的鏡頭。這就使得詩中主要描寫的對象更集中、更靈巧、更突出。因為連江裏都彷彿下滿了雪,連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滿了雪,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濃又厚的情形完全寫出來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蒼茫一片的氣氛也完全烘托出來了。至於上面再用一個“寒”字,固然是為了點明氣候;但詩人的主觀意圖卻是在想不動聲色地寫出漁翁的精神世界。在這樣一個寒冷寂靜的環境裏,那個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專心地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甚至有點凜然不可侵犯似的。這個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漁翁形象,實際正是詩人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託和寫照。由此可見,這“寒江雪”三字正是“畫龍點睛”之筆,它把全詩前後兩部分有機地聯繫起來,不但形成了一幅凝鍊概括的圖景,也塑造了漁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體而細緻的手法來摹寫背景,用遠距離畫面來描寫主要形象;精雕細琢和極度的誇張概括,錯綜地統一在一首詩裏,是這首山水小詩獨有的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