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江雪》全詩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9W

《江雪》全詩精品多篇

《江雪》譯文: 篇一

羣山中的鳥兒飛得不見蹤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全詩賞析 篇二

柳宗元的《江雪》是一首以入聲字入韻的古體絕句。它和另一首《漁翁》向來為讀者所喜愛。在《江雪》中詩人以新穎深邃的構思、通俗平易的語言,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有意境有立體感的藝術畫面,並通過對孤舟獨釣的老翁形象的描繪,寄託了自己高潔的情懷。

前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背景廣闊遼遠,畫面安謐冷寂。一切山嶺上的鳥兒都飛到別處去了,所有的道路上都看不到人的蹤跡,天地之間完全被白茫茫的'大雪籠罩。這兩句沒有提到“雪”,卻極為出色地描畫出了雪景。“千山”、“萬徑”是誇張的修辭手法,極言在目力所及的廣大範圍之內,沒有人跡,沒有鳥鳴,寂寥空曠,十分幽靜。詩人只用了十個字,就烘托出了一種獨特的意境。後兩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詩人由遠及近寫來,從遠處的山野寫到了近處的江上。就在這個飛鳥絕跡,渺無人跡的大雪天,有一位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翁,在一葉孤舟上,手持釣竿,正潛心靜氣地在江上垂釣,雪花紛紛揚揚地飄灑下來,一落入江面,便融進了水中,老翁對於飄雪、寒風全然不顧,他的心志該是多麼集中專一。四句詩便是一幅畫,有遠景,有近景,有山水,有人物,靜中有動,動中有靜,描寫得既有層次又有中心。無怪乎歷來不少畫家愛以“寒江獨釣”為題來作畫了。

《江雪》是永貞革新失敗後,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時的作品,它同《漁翁》詩一樣,都有所寄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詩人的自況。政治鬥爭失敗後,柳宗元感到十分孤獨,但是詩人雖身處逆境,卻不肯向惡勢力屈服。在他所描繪的這幅寒江獨釣的圖畫裏,詩人以漁翁自喻,流露出一種孤芳自賞的情緒和不同流合污的精神。詩歌所創造的意境,表面上看似恬淡平靜,其實,卻充滿了矛盾和痛苦。

柳宗元的詩大都抒寫貶謫生活或描繪山水景物,詩中常常流露出憤懣不平的情緒,藴含着深長的寄興。詩人在表達這種複雜的思想感情時,既從“至難至險”處思考,又能做到通俗平易,深入淺出。蘇軾説柳宗元的詩“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這種評論是很中肯的。

這首詩的韻腳“絕”、“滅”、“雪”三字都是入聲,音調短促,朗讀時構成一種特殊的音響效果。

註釋 篇三

①二句極寫大雪中環境的靜寂,羣山中棲鳥不飛,所有路上行人絕跡。②蓑(suo):蓑衣,棕制的雨具。笠(li):笠帽。

江雪 篇四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

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

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

註釋

絕:無,沒有。

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

人蹤:人的腳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編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來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來防雨的帽子。)

獨:獨自。

【評析】

《江雪》這首詩大約作於謫居永州時期。這是一首押仄韻的五言絕句。粗看起來,這像是一幅一目瞭然的山水畫:冰天雪地寒江,沒有行人、飛鳥,只有一位老翁獨處孤舟,默然垂釣。但仔細品味,這潔、靜、寒涼的畫面卻是一種遺世獨立、峻潔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徵。

首先,它創造了峻潔清冷的藝術境界。單就詩的字面來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繪的重心,佔據了畫面的主體地位。這位漁翁身披蓑笠獨自坐在小舟上垂綸長釣。“孤”與“獨”二字已經顯示出他的遠離塵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羣的個性特徵。作者所要表現的主題於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還嫌意興不足,又為漁翁精心創造了一個廣袤無垠、萬籟俱寂的藝術背景:遠處峯巒聳立,萬徑縱橫,然而山無鳥飛,徑無人蹤。往日沸騰喧鬧,處處生機盎然的自然界因何這般死寂呢?一場大雪紛紛揚揚,覆蓋了千山,遮蔽了萬徑。鳥不飛,人不行。冰雪送來的寒冷製造了一個白皚皚,冷清清的世界。這幅背景強有力地襯托着漁翁孤獨單薄的身影。此時此刻,他的心境該是多麼幽冷孤寒呀!這裏,作者採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極力描繪漁翁垂釣時候的氣候和景物,淡筆輕塗,只數語便點染出峻潔清冷的抒情氣氛。其筆觸所到,連亙天地,高及峯巔,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蓋萬里。沈德潛評論説“清峭已絕”。顧璘則説“絕唱,雪景如在目前”。二人所指,大略都是就這首詩的境界創造來説的。

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貶謫永州以後不甘屈從而又倍感孤獨的心理狀態。晚於柳宗元的鄭谷曾作《雪中偶題》:“亂飄僧舍茶煙濕,密灑歌樓酒力微。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歸。”是詩亦寫江雪中的漁翁,但造語平常,更乏境界,作者並沒有把自己的主觀意識與鮮明的個性熔鑄進去,所以蘇軾批評他是“村學中語”,而稱讚柳宗元末尾兩句,説是“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賦,不可及也已”!蘇軾所謂“人性”,即指詩人的情感熔鑄。“人性有隔”的對立面便是“人性無隔”,做到“人性無隔”,亦即達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了。我們知道,柳宗元在“永貞革新”失敗後。連遭貶斥,始終保持着一種頑強不屆的精神狀態。他的“永州八記”,專寫窮山僻壤之景,借題立意,寄託遙深,凡一草一木,均坦示出他極為孤苦寂寞的心情。他的兀傲脱俗的個性也得以充分展現。這首詩中的漁翁形象,身處孤寒之界而我行我素,足履渺無人煙之境而處之泰然。其風標,其氣骨,其守貞不渝的心態,不是很令人欽慕嗎?和柳宗元約略同時的詩人張志和作《漁歌子》説:“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氏造境選擇春暖花開之際,畫面美而幽,流露了“煙波釣徒”的怡然恬淡之性,閒適自在之情。柳宗元與張志和不同,他本是個堅持正義的`政治家,立腳於充滿矛盾鬥爭的土壤之上,所以。。他遣境專取深冬寒涼之際,人的心情也不是隻有縱情山水的一面,他還寫出了嚴正清苦,凜然不可犯的一面,個性尤為突出。

最後,這首詩的結構安排至為精巧。詩題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筆並不點題,他先寫千山萬徑之靜謐悽寂。棲鳥不飛,行人絕跡。然後筆鋒一轉,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綸而釣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結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題。讀至結處,倒頭再讀全篇。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油然生出。蒼茫天宇,皚皚大地,其悠遠的景界非常吸引人。 此詩的藝術構思很講究,詩人運用了對比、襯托的手法:千山萬徑之廣遠襯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鳥絕人滅之闃寂對比老翁垂釣之生趣;畫面之安謐冷寂襯托人物心緒之湧動。孤處獨立的老翁實際是詩人心情意緒的寫照。 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詩中所寫的景物是:座座山峯,看不見飛鳥的形影,條條小路,也都沒有人們的足跡。整個大地覆蓋着茫茫白雪,一個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漁翁,乘着一葉孤舟,在寒江上獨自垂釣。看,這是一幅多麼生動的寒江獨釣圖啊!這幅畫面究竟意味着什麼呢?大家知道,在藝術作品中,絕不會有“純粹”的風景詩或風景畫。在它們裏面總是要或多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現實內容的。事實上,風景詩中的極品,儘管通篇花鳥,滿紙煙霞,但必然是字字看來皆是景,聲聲細味總是情。這首詩,也不例外。只要我們瞭解柳宗元的一生經歷,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賞析】

這是一首婦孺皆知的小詩,它字淺句順,讓人過目成誦,經久不忘。如果一個人只能背誦三首古詩,《江雪》十有八九是其中之一。當我們陶醉於它的凝練的時候,不禁會思考它到底表達了什麼?

一首詩的內涵能有多大?《江雪》似乎提供了一個典範。西方中世紀釋讀《聖經》,曾有“四義釋讀法”,主張分字義的、寓意的、規訓義的、靈義的四個層次理解《聖經》。我們也不妨從多層意義上來欣賞這首小詩。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首先從最淺顯的字面上看,《江雪》提供的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寒江獨釣圖”。前兩句是天寒地凍的大背景:千山疊嶂,白雪皚皚,萬徑盤曲,冰封悽悽,天空中沒有一隻飛鳥,路面上沒有一個行人。後兩句是小焦點:在這大背景中有條江,江面上有一小漁船,漁船上有一穿蓑戴笠的老漁翁,老漁翁手持一根釣竿,獨自垂釣。描繪極有層次,很多的國畫常常取材於此。宏闊的天地和微小的漁翁形成鮮明對照,而整幅畫面給人直觀感受是“冷”和“寂”。

“一切景語皆情語”。我們馬上會想到詩人恐怕不單單是為了畫一幅毫無意義的圖畫吧?這苦寒靜寂的圖畫背後,是怎樣一付情懷呢?自永貞革新失敗以來,詩人屢遭打擊迫害,被貶謫到荒涼的永州,政治抱負不得施展,志同道合的朋友天各一方,生活上又陷入失朋少伴的孤獨之中。這陷入幽靜寒冷的境地之中,在千山萬徑的人世間也沒有同伴的孤苦老漁翁,不正是此時詩人的自況麼?

然而,用詩人的政治、人生遭際作比附,雖然可以一一應驗,卻不能中止我們對詩意的領會。從更深一層看,這首詩則反映了詩人的在此厄運中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境界:雖深陷絕境而不悔其執着之心,雖歷冰雪而不改其高潔之志。有論者以為在這樣寒冷寂靜的環境裏,那個老漁翁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專心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凜然不可侵犯。這個漁翁形象,實際正是柳宗元思想感情的寄託和寫照。

不過,精神寫照説,還算不得最高層次的理解。因為這樣的精神,必得在如此的環境中才能展現出來,詩境真正的高超之處卻在於超越這個苦寒的世界,而達到精神的沉寂。這便是禪的境界。詩人深受佛禪思想浸染,必然深悟“色即是空”的佛理,千山也好,飛鳥也好,萬徑也好,人蹤也好,江面、小船、釣鈎、老翁,不過都是空無,唯一存在的是漁翁的超脱。所釣非魚,乃禪也。

這樣我們就可以不同層次上體會這首小詩的美,層次雖有深淺之分,然而每一層面都有自己特有的藝術美。言有盡意無窮,這也許是《江雪》千百年來令人讚歎不已,以二十字而佔據中國文學史重要一席的原因吧。

古詩江雪全文 篇五

江雪

朝代:唐朝

作者:柳宗元

原文: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

基本:四周的山上沒有了飛鳥的蹤影,小路上連一絲人的蹤跡也沒有,只有在江上的一隻小船裏有個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獨自垂釣。

昇華:四周的山連綿起伏,空曠的,沒有了飛鳥的鳴叫和蹤影,所有穿梭在山內外的小路上沒有了人的行蹤,只有在那寬廣平靜的江上,一個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漁翁,一個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獨自垂釣。

註釋

1、這是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之後寫的詩,借寒江獨釣的漁翁,抒發自己孤獨鬱悶的心情。表達了作者高尚的道德。

2、絕:無,沒有。人蹤:人的蹤跡。滅:消失,沒有了。

3、千山鳥飛絕:千山萬嶺不見飛鳥的蹤影。

4、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

5、人蹤滅:沒有人的蹤影。

6、孤:孤零零。

7、舟:小船。

8、蓑笠(suōlì):(蓑衣和斗笠 “蓑”的意思是古代用來防雨的衣服;“笠”的意思是古代用來防雨的帽子。)

9、獨:獨自。

10、釣:釣魚。

《江雪》【作者介紹 篇六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被稱為唐宋八大家,。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人。漢族。唐代宗大曆八年(773)出生於京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劉禹錫與之並稱“劉柳”。王維、孟浩然、韋應物與之並稱“王孟韋柳”。因官終柳州刺史,故世稱柳河東或柳柳州。貞元初年進士,官監察御史。順宗時,王叔文執政,他任禮部員外郎,鋭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敗,他也被貶為永州司馬,遷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逝於柳州,年僅47歲。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傑出的文學家。柳宗元反對六朝以來籠罩文壇的綺靡浮豔文風,提倡質樸流暢的散文。著有《柳河東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柳宗元出身於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後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永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敗,貶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貶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在此期間,寫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記。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師,又出為柳州刺史(所以稱柳柳州),政績卓著。憲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於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劉禹錫、白居易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説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富於戰鬥性,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哲學著作有《天説》、《天時》、《封建論》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劉禹錫保存下來,並編成集。有《柳河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