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憶江南古詩全文(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8W

憶江南古詩全文(通用多篇)

註釋 篇一

1、諳:熟悉。

2、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3、藍:藍草,一種植物,它的葉子可以用來製作青色的顏料。

賞析 篇二

此首記倚樓望歸舟,極盡惆悵之情。起兩句,記午睡起倚樓。“過盡”兩句,寓情於景。千帆過盡,不見歸舟,可見凝望之入、凝恨之深。眼前但有脈脈斜暉、悠悠綠水,江天極目,情何能己。末句,揭出腸斷之意,餘味雋永。温詞大抵綺麗濃郁,而此兩首則空靈疏瀉,別具丰神。

白居易《憶江南 最憶是杭州》全詩翻譯賞析 篇三

憶江南 温庭筠 唐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註釋】:

①帆:指掛着風帆的船。

②斜暉:偏西的陽光。

③脈脈:相視含情的樣子。後多用以寄託情思。

④腸斷:形容極度愁苦。

⑤白蘋洲:長滿了白色蘋花的小洲。蘋,多年生水草,葉白色。

【譯文】:

梳洗打扮完畢,獨自一個人倚靠在望江樓上凝望着江面。已經過去了上千只船,都不見心上的人兒,只有夕陽的餘輝含情脈脈凝地視着悠悠的江水,真是讓人日夜柔腸寸斷於白蘋洲頭。

【賞析】:

這首詞刻畫了一個倚樓望江盼夫歸來而又一再失望的婦女形象。

開篇“梳洗罷,獨倚望江樓”二句,抓住人物的動態描寫,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睡醒早起,梳頭洗臉打扮完畢,就獨自一人倚着望江樓的欄杆向江面凝望。詞人抓住婦女的特有動作情態“梳洗罷”,點明瞭人物的身份,是一位年輕的思婦。略事打扮裝飾,急切地就“獨倚望江樓”,表現了人物那種急切地盼望丈夫歸來而又信心不足的心情。一個“倚”字寫了思婦倚樓而望久久地等待的神態,更有信心不足之意。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這二句與其説是寫景,更不如説是寫情,從字面上不難看出,這事詞人用筆的高妙之處,寓情於景,雋永含蓄。眼望着江面上千帆已經過盡,仍不見丈夫歸舟,時近黃昏,江面上只剩下斜陽的餘暉含情脈脈,靜靜的江水悠悠東流。意境寫得如此悠遠悽清,在於着力渲染思婦的離愁。一個“盡”字不僅把天色已晚,江面空無一船,空曠淒涼的意境描繪出來,而且把思婦獨倚望江樓時間之長,又一天盼夫歸來之願望被隔斷時的愁苦與無助的心情表現得入木三分。

“腸斷白蘋州”作為結句,是思念的極致,描寫思婦又見到江邊的白蘋州,回憶起當年在此分手時的情景,本來已經望不見歸舟已是心灰意倦,又見分手之處,怎能不肝腸寸斷、傷心至極呢?直寫心境,揭出題意,餘味深長。

作品選擇富有特徵的動作和景物,使詞作構築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藝術境界,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心理描寫細緻,情思哀輓綿長,意境幽遠,場景明晰,寓意深刻,足以喚起讀者心靈深處的情感共鳴。

白居易《憶江南 最憶是杭州》全詩翻譯賞析 篇四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的意思:遊玩靈隱寺尋找皎潔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 ,枕卧其上,欣賞那起落的錢塘江大潮。

【出自】 唐朝 白居易 《憶江南 最憶是杭州》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註釋

⑴憶江南:作者題下自注説:“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按《樂府詩集》:“《憶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詞,後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為訶體之一。

⑵諳:熟悉。

⑶江花:江邊的花朵。一説指江中的浪花。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⑷綠如藍:綠得比藍還要綠。如,用法猶“於”,有勝過的意思。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⑸“山寺”一句:作者《東城桂》詩自注説: “舊説杭州天竺寺每歲中秋有月桂子墮。”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東樓。看潮頭:錢塘江入海處,有二山南北對峙如門,水被夾束,勢極兇猛,為天下名勝。

⑺吳宮:指吳王夫差為西施所建的館娃宮,在蘇州西南靈巖山上。

⑻竹葉:酒名。

⑼娃: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⑽早晚:猶言何時。

其一

江南的風景多麼美好,如畫的風景久已熟悉。太陽從江面升起時江邊的鮮花比火紅,春天到來時碧綠的江水象湛藍的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其二

江南的回憶,最能喚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樣的杭州:遊玩靈隱寺尋找皎潔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 ,枕卧其上 ,欣賞那起落的錢塘江大潮。什麼時候能夠再次去遊玩?

其三

江南的回憶,再來就是回憶吳宮,喝一喝吳宮的美酒春竹葉,看一看吳宮的歌女雙雙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總要再次相逢。

賞析:

《憶江南》三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組詞。第一首是總寫對江南的回憶;第二首和第三首則是分別寫對杭州和蘇州的憶念、嚮往。三首詞各自獨立而又互為補充,分別描繪江南的景色美,風物美和女性之美,藝術概括力強,意境奇妙。

第一首詞中,作者沒有從描寫江南慣用的“花”、“鶯”着手,而是別出心裁地從“江”為中心下筆,又通過“紅勝火”和“綠如藍”,異色相襯,展現了鮮豔奪目的江南春景。白居易用的是異色相襯的描寫手法,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筆下,從初日,江花,江水之中獲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襯的手法而形成了一幅圖畫,色彩絢麗耀眼,層次豐富。

這首詞寫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個既淺切又圓活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讚頌之意與嚮往之情也盡寓其中。同時,唯因“好”之已甚,方能“憶”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結句“能不憶江南”,並與之相關闔。次句“風景舊曾諳”,點明江南風景之“好”,並非得之傳聞,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時的親身體驗與親身感受。這就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了“憶”字,不失為勾通一篇意脈的精彩筆墨。三、四兩句對江南之“好”進行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豔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於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讚歎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

第二首詞以“江南憶,最憶是杭州”領起,前三字“江南憶”和第一首詞的最後三字“憶江南”勾連,形成詞意的連續性。後五字“最憶是杭州”又突出了作者最喜愛的一個江南城市。如果説第一首詞像畫家從鳥瞰的角度大筆揮灑而成的江南春意圖,那麼,第二首詞便像一幅杭州之秋的畫作了。

作者很愛西湖的春天,他在詞裏偏偏不寫杭州之春,這可能是為了避免和第一首詞所寫的春景重複。他寫杭州之秋,一寫靈隱寺賞月賞桂,一寫高亭之上觀錢塘江潮。兩句詞就寫出兩種境界。“山寺月中尋桂子”的“山寺”,指的是西湖西邊的靈隱寺。這座古剎有許多傳説,有的還蒙上一層神話色彩:傳説靈隱寺的桂花樹是從月宮中掉下來的。作者曾在寺中賞月,中秋節桂花飄香,那境界使他終身難忘。山、寺、月影下,尋桂子,寫出了幽美的環境,也寫了置身其間的詞人的活動。然而,詞人回憶杭州還有另一種境界使人難忘。那就是“郡亭枕上看潮頭”,錢塘江潮是大自然的奇觀,潮頭可高達數丈,所以白居易寫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裏,就能看見那捲雲擁雪的潮頭了,顯得趣意盎然。“郡亭枕上看潮頭”,以幽閒的筆墨帶出驚濤駭浪的景色,與上句“山寺月中尋桂子”的靜謐而朦朧的美的境界形成鮮明的對照,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白居易是熱愛杭州的,所以他在回到北方以後,又產生了“何日更重遊”的願望。

第三首詞在思想藝術上都不及第一、二首,加上他又寫到歌舞生活,因而許多選本都不介紹它。其實它在寫法上也並不是全無可取之處的。前兩首詞雖然也寫到人,但主要還是寫景。第三首點到吳宮,但主要卻是寫人,寫蘇州的歌舞伎和詞人自己。從整體上看,意境的變化使連章體詞顯得變化多姿,豐富多彩。

吳酒一杯春竹葉一句,一來,竹葉是為了與下句的芙蓉對偶,二來,“春”在這裏是形容詞,所謂春竹葉並非一定是指竹葉青酒,而是指能帶來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詩裏就有“甕頭竹葉經春熟”的説法,唐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文人大多愛酒,白居易應該也不例外,喝着吳酒,觀“吳娃雙舞”猶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稱為“娃”,吳王夫差為她建的房子就叫“館娃宮”。白居易這樣寫,就是出於對西施這位絕代佳人的聯想。作者不是縱情聲色的人,他欣賞的是吳娃的歌舞,希望能重睹演出,因而回到洛陽後説:“早晚復相逢”。

三首詞,從今時,憶起往日,最後又回到今天,從洛陽到蘇杭,從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時間,空間都有極大的跨度。白居易身在洛陽,神馳江南,撫今追昔,無限深情地追憶最難忘的江南往事,使作者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滿足。

三首詞各自獨立而又互為補充,分別描繪江南的景色美,風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江南好”開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結,藝術概括力強,意境奇妙。

憶江南 篇五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憶江南-其 篇六

江南憶,其次是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何日復相逢!

解析 篇七

第一首“能不憶江南”,那麼杭州這個白居易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是什麼給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載:“杭州靈隱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種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墮,寺僧亦嘗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麼看起來,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時候,很有興趣去拾它幾顆,也似多次去靈隱寺尋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賞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詩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氣質,在八月桂花暗飄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連桂叢,時而舉頭望月,時而俯首細尋,看是否有桂子從月中飛墮於桂花影中。這是何等美麗動人的一副畫面。一個尋字,而情與景合,意與境會,詩情畫意,引人入勝。

第二首詩中“山寺月中尋桂子”是引用了一個傳説,傳説中秋節晚上可以在寧靜的寺院裏聽到月亮上桂花飄落的聲音。第三首詩中“吳宮”指蘇州,“吳娃”指蘇州的美女。這詩是説蘇州的酒好,美女和舞蹈更美妙。

第三首,寫的是蘇州。吳酒一杯春竹葉,也許有人會説,竹葉青並非是吳酒啊,這是怎麼回事呢?一來,竹葉是為了與下句的芙蓉對偶,二來,“春”在這裏是形容詞,所謂春竹葉並非一定是指竹葉青酒,而是指能帶來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詩裏就有“甕頭竹葉經春熟”的説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時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類。文人大多愛酒,白居易應該也不例外,喝着吳酒,觀“吳娃雙舞”猶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稱為“娃”,吳王夫差為她建的房子就叫“館娃宮”。也許白居易這樣寫,就是出於對西施這位絕代佳人的聯想吧。十多年後,他在洛陽,回憶起當年飲酒觀舞,不禁歎道:“早晚復相逢?”。早晚,是當時的口語,意思就是何時。

白居易《憶江南 最憶是杭州》全詩翻譯賞析 篇八

憶江南·銜泥燕原文

憶泥燕,飛到畫堂前。佔得杏樑安穩處,體輕唯有主人憐,堪羨好因緣。

詩詞賞析:

這首詞借物詠懷,表達了女主人公對美滿愛情的追求。開頭三句是引子,為後面的感慨作了鋪墊。這是單起,下面是雙承,由燕得主人的憐愛,而於羨慕之中流露出自傷之情,

不如雙燕。這首詞也可看作身世之感,藴藉而有風致。

白居易《憶江南 最憶是杭州》全詩翻譯賞析 篇九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註釋】

憶江南既是標題,也是詞牌名。

舊曾諳從前很熟悉。

江花江邊的花。

藍藍草,葉子青綠,可制染料。

【賞析】

白居易先後做過杭州、蘇州刺史,江南的旖旎風光給他留下了難忘的記憶。回到洛陽以後,他寫了不少懷念舊遊的詩作。六十七歲那年,寫下三首《憶江南》,抒發了他對江南的讚美、憶念之情。這是其中的第一首。

首句“江南好”,開門見山,實話實説。一個“好”字,飽含着詩人深情的讚歎。次句“風景舊曾諳”,撫今追昔,説明江南風景之美是當年自己親身感受到的,是非常熟悉的。這一句既落實了“好”字,又點明瞭“憶”字。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句,具體描寫“舊曾諳”的江南春色:紅日東昇,陽光燦爛,在朝陽的映照下,江畔奼紫嫣紅的鮮花比火還要紅;春江水清,波碧,在滿地綠草的映襯下,顯得比藍草還要綠。詩人抓住了“江花”“江水”兩件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對江南春光作了高度的概括,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一幅風和日麗、花紅水碧、生氣盎然的江南春色圖。最妙的是“紅勝火”“綠如藍”六個字,既用同色烘染的手法突出了花紅、水綠,又用異色映襯的手法使江花和江水互為背景,顯得更加絢麗可愛。

結尾“能不憶江南”一句用反問語氣,流露出強烈的讚歎和眷戀之情。

賞析】: 篇十

這是劉禹錫在唐文宗開成三年(838)所作之詞。詞人運用擬人手法,將人情物態糅為一體,相互映襯,相得益彰,從而將抒情主人公的惜春、傷春之情巧妙的烘托出來。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起句似有突兀,讓人不易理解,及至看了下文,才恍然大悟。原來“春去也”是抒情主人公即下文那個“獨坐亦含嚬”的洛城少女的慨歎之詞。她一邊惋惜春天的歸去,一邊又覺得春天對她來説也有無限依戀之情。她彷彿看到,春天在歸去的當兒,還向她殷勤致意,戀戀不捨的道別。“去也”一詞,感情色彩極濃,詞人用擬人手法將春天人格化,寫出它不忍離去又不得不離去的無奈。

“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裛露似沾巾”兩句,詞人仍用擬人手法,描繪出了樹木花草與春天的惜別之情:柔弱的柳條隨風輕搖,不勝依依,恍如一位妙齡女子正揮手舉袖與春天作別;碧綠的蘭草沾滿露珠,晶瑩閃光,好似少女在款款惜別之際淚灑羅巾。“舉袂”、“沾巾”都是抒情主人公的想象之辭,正因為她惋惜春歸,因此才覺得周圍的客觀景物也好像同她一樣扼惋歎惜。總之,詞人不寫人惜春,卻寫春戀人,這樣將抒情主人公的惜春之情寫得婉轉有致,耐人尋味。

“獨坐亦含嚬”,由此詞人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了惜別之人——洛城少女。這時,洛城少女正獨自端坐在花盡春空的庭院,嚬眉蹙額。由詞中這一“亦”字可知此刻的她無論是獨吟、獨賦,還是獨思、獨坐都無法排遣內心滿腹的`愁緒。想必旖旎的春光曾帶給她無限的歡樂或者説曾激勵她憧憬美好,但是如今春闌花謝,歡樂已成為過眼煙雲,理想也最終落空,因此洛城少女只能徒然地對物傷懷,黯然傷神罷了。總之,此句以人惜春收束全詞,更加增添了全詞的抒情色彩。

縱觀全詞,詞人巧借抒情主人公的惜春之情,從而寄託了自己盛年難再,政治抱負無法實現的喟歎之情,由此使得全詞情調哀婉,充溢着一種淡淡的哀愁,然而又不流於綺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