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範例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3W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範例多篇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 篇一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

觀察時間:09年9月第一週

觀察地點:午餐

觀察對象:宮宇

觀察記錄:

宮宇是一個文靜的小姑娘,不太喜歡説話,偶爾説話聲音也是低低的。上課的時間聽講比較認真,在動手操作方面比同班小朋友要好許多。

午餐時間到了:

週一:今天吃的是米飯、排骨燉土豆。

班裏的其他小朋友都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吃完一盤又要一盤,張宇吃了三盤子。可宮宇呢?用小勺子一粒米一粒米地吃,生怕吃到“蟲子”肚子裏去。結果吃了40分鐘,一頓飯才吃進去三分之一,菜也幾乎沒有動過。

週二:今天吃的是饅頭、清蒸鮁魚、冬瓜雞蛋湯。

給小朋友分餐完畢,我與李老師就把鮁魚刺都給小朋友剔出來,小朋友們吃的也特別香。今天的宮宇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能自己剔魚刺,並且一會兒功夫就吃完一塊饅頭。接着又要了一塊就着鮁魚吃的津津有味,最先一個吃完。我表揚了她,她很高興。

週三:今天吃的飯是雙色卷、芸豆燉土豆、銀耳雞蛋湯。 今天的雙色卷紅一道白一道很好看,小朋友一拿到手就非常喜歡。宮宇今天吃的也特別棒,連着吃了三塊,但最後把銀耳雞蛋湯剩在碗裏。

週四:今天午飯是包子和八寶粥。

宮宇今天包子吃的特別好,吃了一個半包子,稀飯也都喝乾淨了,並且最先幾個吃完。

週五:今天吃的是發糕、鹽水蝦、紅燒茄子。

今天可有意思了。每個小朋友三個蝦,我開始幫小朋友剝蝦皮,我剛剝完,三個蝦都不見。我問哪裏去了,孩子們張開嘴:“在這裏”。然後才開始吃發糕和茄子。宮宇也不例外,吃完蝦後,就只吃饅頭,對茄子幾乎一口沒動。

分析:經與李老師以及家長交談,宮宇從小偏愛麪食,對饅頭之類的特別喜歡,對米飯、麪條等卻是一點感情都沒有,甚至不吃也不想。所以家裏頓頓有饅頭她才能吃飽,否則就以不吃來對付。對蔬菜也是愛吃的吃一點,不愛吃的一口不動。家長為此也傷透了腦筋,可一點辦法也沒有。看到家長為難的表情,我深知想改變宮宇的習慣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於是我和家長商量,共同制定出一下措施:

1、吃米飯時少分一點,鼓勵她吃完,只要盤子一吃乾淨就馬上發給她小獎品。

2、吃飯時讓她坐在老師的身邊,和老師一起比賽,看誰吃的3、對蔬菜之類的食物,先徵求她的意見,想不想吃,想吃的4、對哪天一樣她喜歡的都沒有時,我就喂喂她,並且邊吃邊又快又多。 多分點,不想吃的分一點並鼓勵她吃乾淨。 告訴她吃完這些東西的好處,讓吃飯不再是難事,而是一件高興快樂的事情。

5、對她在家吃的好的時候,讓家長反映在班上,大張旗鼓的相信在我們的堅持蝦,宮宇一定會喜歡上吃蔬菜,雖然不是一表揚她,讓她樹立自信。 天兩天的事情,但貴在堅持嘛!

大一班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表 篇二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表

大一班 幼兒姓名 時 間 李嘉榮 2015 年 3 月 18 日 觀察目的 觀 養成幼兒養成習慣 察 記 錄 地 點 記錄人 教 室 餘曉谷

寶寶剛來幼兒園比較自由, 沒有什麼自我約束。 比如上課時沒有注 意聽講的習慣,會自己在一旁玩玩具;如玩區角遊戲時會自由走動;如 吃飯時間到了,同伴們去吃了,他要特別去請;如用餐比較邋遢,沒有 三淨的意識;再如睡覺時他特別喜歡講話,有什麼説什麼,沒有一點自 控能力。 分 析 説 明 與 反 思 通過家園聯手, 採用多種教育方法加以引導和教育, 讓寶寶逐步適 應幼兒園大班的生活, 成為集體中的一員, 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和集體意 識。 讓寶寶逐步熟悉幼兒園的生活並逐漸適應, 知道什麼時候該開始什 麼活動了, 知道自己在集體活動及個別活動中應該如何遵守規則, 知道 和同伴友好相處並初步建立良好的友誼

幼兒園小班個案分析 篇三

幼兒園小班案例分析:穿反鞋

場景實錄:

這天中午起牀,我又像往常一樣門口檢查孩子的穿鞋狀況,果不其然又有幾個孩子穿反了鞋,如果是以前我會直接對孩子説:“寶寶你的鞋穿反了,快換過來吧!”但是這天我突然靈機一動,故作驚訝的指着蒲玉的鞋説:“哎呀,寶寶,你的鞋寶寶怎樣在吵架呀?你看它們兩個正歪着頭生氣呢!”蒲玉聽後立刻低下了頭左看看右看看,笑着對我説:“呵呵,鞋子寶寶真的生氣了!”於是我之後她的話説:“哎呀,鞋子寶寶這麼好的好朋友,它們怎樣會生氣的呢,你趕快幫幫她們,讓她們別生氣了呀!”只見蒲玉蹲下身子,坐在牀邊脱下了鞋子,把它們換了過來,其他的小朋友看見了,都低下頭去檢查自己的鞋子有沒有吵架,穿反鞋的小朋友就透過這樣個比喻把穿反的鞋子都給換了過來,沒想到一句簡簡單單的話,卻比我每一天糾正他們的錯誤來得有用,從那天以後,我每一天起牀後發現他們把鞋子穿反了就會提醒他們:“快看看你的鞋寶寶又在吵架了呢!”孩子們會立刻自己檢查並把穿反的鞋倒過來,有的孩子穿好了還會開心地説:“我的鞋寶寶不吵架了。”

分析:

1、班級幼兒現狀分析:

我班幼兒由於父母的工作忙,大部分孩子都是由家裏老人帶大的,可想而知爺爺奶奶對孩子的嬌慣程度,在家裏什麼事情都是由爺爺奶奶一手包辦,就算是孩子能做的事情他們也擔心孩子會做不來,久而久之使得孩子的自理潛力越來越差。

2、幼兒年齡特點分析: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活動資料的組織應充分思考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以遊戲為主要的學習方式。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時時處處都藴涵着教育契機,就拿穿反鞋這一件小事為例,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只用説教來讓孩子認識左右是違背了幼兒的年齡特點的,但如過只靠老師的關注和幫忙,又錯失了孩子很好的學習的機會。

3、採用教育措施的分析:

小班的幼兒對很多現象都喜歡擬人化,他們覺得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有生機的,他們會對小花、小草説話;會對積木、玩具對話;會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具當成好朋友。兩隻穿在腳上的鞋子再老師的口中變成了寶寶還賦予他們吵架的情節,幫忙孩子在情節中關注到鞋子是分左右的,只有穿對了鞋子寶寶才會開心。。所以對小班孩子的教育要依據他們的年齡特徵,順着他們的喜好,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 篇四

觀察記錄:

陽陽性格比較內向,有什麼話也都放在心裏。中午午睡醒來後,我在幫其他一名幼兒穿衣服,突然有小朋友報告老師説陽陽哭了,我還想難道是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走過去一問,還是別的小朋友幫他説的,説陽陽想媽媽了,怎麼上午還好好的,睡完覺就想媽媽了呢?後來離園是我從他母親那溝通了解到,他是因為起牀後不會穿衣服,所以説想媽媽了,因為媽媽會幫他穿衣服。

分析與説明:

像陽陽這樣的個案,老師需要很多的關注,他的內向太容易把他忽略了。他以為還可以在家一樣起牀後媽媽會幫他穿衣服,但他也沒有直接告訴老師他不會穿衣服,沒有要求老師的幫忙,這就是性格內向的體現。

下階段措施:

教師需多關心這樣的幼兒,在上課的活動中,多叫他回答問題,位置安排在人多走動的地方,鼓動其他小朋友們多和陽陽做遊戲。多做一些談話。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範例 篇五

觀察實錄:

區域活動一開始,季xx就選擇了“開心超市”。在我印象中,季xx喜歡去美工區、美食坊和開心超市3個區角玩。嘉敏在開心超市首先拿了一個籃子,然後裝了一些“水果”和“麪包”。季xx説:“美味的水果,誰要買水果呀?”沒有人應答她。她又喊起來:“有沒有人要買水果呀?香甜的水果便宜賣嘍!快來買喲!”

觀察分析:

季xx的性格以前很內向,不愛説話,現在是好多了。她喜歡進美工區玩,可能是因為她畫畫畫得很好,畫面很美觀,審美能力很強。而美食坊和開心超市這些需要與人打交道的區角,也正適合性格由內向逐漸變得開朗的她,而且還能幫助她越來越開朗,善於交際,她的那幾句叫賣就是的證明。

策略調整:

嘉敏的性格變得開朗一些了,只是相對於她以前。跟其他非常活潑開朗的孩子比,她還是有點內向,所以要關注她的行動和交往。在區教活動中,也要多關注,多引導,甚至有時候可以帶着她玩,讓她的性格更活潑開朗一些。

幼兒園個案分析 篇六

一、幼兒情況

連續幾日我班整體午睡情況都較好,可有一個朋友卻有點“個性”,這種情況引起了我對他的奇!班級中的行為表現:葉景添是一名大班的幼兒,基本上中午睡不着,但是他會遵守幼兒園的規則,那就是每到睡覺時間他會乖乖的上牀,就算看到他眼睛是閉好的,過不了幾分鐘也會不斷的翻身,比較好的是他不會影響其他的幼兒。這孩子臉上沒什麼血色,人也比較瘦。雖然這樣,但他的精力很旺盛,午睡時候所有小朋友都睡了,他還是不睡!就躺在牀上玩一中午。這種玩不會影響任何一個孩子午睡,只是他自己不睡而已。情況稍好的時候可以觀察到他睡了20分鐘左右。

二、原因分析

找家長了解孩子在家睡覺情況:葉景添從小就不喜歡睡覺。在睡覺方面父母沒有給他更多的要求,特別是時間上比較忽視。因他不喜歡睡覺,晚上也睡得比較碗,所以個子長不高,人比較瘦,臉色也不大好看。

三、案例

記錄(一)

開學前幾天午睡的時候葉景添根本沒法靜靜的躺在牀上,東轉西翻,在牀上手舞足蹈的,我覺得有點影響其他小朋友,所以制止了他,她的表情看起來很難受!於是我陪着他,悄悄的和他説話,給他講故事,他慢慢的安靜下來,我告訴他如果動的話會影響其他小朋友,他朝我點點頭。

分析:孩子只有在情緒很主動的情況下才能接受意見,懂道理。所以我採取了先講故事後陪他的策略。

記錄(二)

葉景添能夠安安靜靜躺在牀上睡覺了,這時,我開始試圖嘗試讓他睡着,於是我守着他,拍着他的背,幾分鐘以後……睡着了!

分析:由此推測孩子不想睡覺可能是因為沒對他進行嚴格的要求。但是我也發現,就算守着他睡,時間也不會太長,最多半個小時就醒了,但是至少也可以睡上半個小時。

記錄(三)

起牀的時候我開始和他談話,談話瞭解到他自己不喜歡睡覺,他告訴我他在家確實也睡得比較晚,我問他既然不喜歡睡覺為什麼幼兒園午睡的時候還是要在牀上躺着呢。他的回答另我很意外,他説,我想睡,可是睡不着,所以我就不喜歡睡。

分析:這孩子可能是先天性睡眠少,加上老師和家長對他也沒有很嚴格的要求,造成的現在這種情況,孩子不喜歡睡是因為他睡不着,而並不是真的不想睡,其實他也很無奈。

措施:和家長溝通,培養孩子良好的睡眠習慣!配合調整他睡眠的時鐘。

幼兒園個案分析 篇七

案例描述:

案例一:紫豪帶來一輛遙控汽車,並告訴我説:“劉老師,這輛遙控汽車是我帶來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的”。自由活動時,紫豪很興奮地拿出自己的遙控汽車,但他只願意讓小朋友看,不準小朋友摸他的車,更別提玩了。我説:“紫豪今天真乖,把這麼好的玩具帶來和小朋友分享,你讓別的小朋友玩一下好嗎?”紫豪不同意。過了一會,東樹帶來一輛遙控飛機。飛機很大,吸引了紫豪的注意。紫豪主動和東樹套近乎,想和他交換玩。東樹同意了。紫豪很小心地把玩具遞給東樹,並和他商量好彼此的玩具不給別的小朋友玩。

案例二:可兒手上拿着兩個蘋果,金老師逗她説:“可兒,把蘋果分給我一個好嗎?”她很爽快地給了金老師,然後一直注意金老師接下來怎麼做。過一會兒,她見金老師仍沒把蘋果還給她,就説:“給我!”金老師説:“你剛才不是已經答應送給我了嗎?為什麼現在又不給我吃了?”可兒始終是兩個字的回答:“給我!”可兒的奶奶告訴老師,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每次都是以哭鬧來解決問題。

案例分析與反思:

通過對小班幼兒分享行為的調查,我們發現,大部分幼兒已經萌發了分享的意識,但其認知和行為嚴重脱節,幼兒在行為中還很難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分享。如何把小班幼兒尚處朦朧狀態的分享認識轉變成內化的自覺行為,以下是我的歸納和今後的做法:

1、發揮不同區角的功能促進幼兒分享行為的發展

語言角:投放一些關於分享的故事,供幼兒欣賞、講述。

分享角:可以設置一個分享角讓幼兒在家中帶一些自己喜歡的玩具和其他幼兒交換玩。

表演角:在表演角里讓幼兒表演一些關於分享的故事,如:孔融讓梨等。

2、為孩子提供分享的機會(分享日)

可以再一星期中定個半天為玩具分享日。

3、榜樣示範

教師和同伴是幼兒模仿的重要對象,善於抓住一切有利時機為幼兒做好行為示範,激發幼兒去模仿和學習。

4、言語指導

教師可以幫助幼兒一起協商分享中出現的問題,漸漸地讓幼兒學會自己協商學會分享。

5、鞏固幼兒的分享行為

幼兒早期的分享行為,主要來自於家長、老師等人的提示和鼓勵。在一段時期內,孩子尚不能把它變為自己的自發行為。因此我們必須要經常的提示孩子,讓他能時刻想到自己應該怎樣做。如:玩沙時,小桶和鏟子等工具總是不夠用,有的幼兒就會喜歡獨佔,於是我們老師就應該提醒他“想一想別人是不是也需要它?如果你和別人分享,別人會非常高興的。”另一方面我們成人也要言行一致。很多人都鼓勵孩子與別人分享,如,好吃的東西分給大家一起吃,可當孩子真的給你時,你又笑着説“謝謝你,我們不愛吃,你自己吃吧!”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把這樣的分享當作一種令大家高興的遊戲來玩,反而無法面對真正的分享,因此孩子與你分享時,我們必須要接受!

幼兒園小班個案分析 篇八

小班幼兒個案行為觀察《小莊打人事件》

地點:盥洗室門口

課間休息時,孩子們自由地去喝水、去小便。在盥洗室門口,我猛然看到小莊兩手左右開弓正在打小逸,我趕緊走過去拉開小莊,看他氣呼呼的樣貌,我問他為什麼打人,他也説不上來。小逸説:“我要幫他拿杯子,他就打我了。”

分析:

我總以為在班上小莊是“弱者”,因為他不會表達,走路不穩。我總怕哪個孩子欺負他,或是他又摔了、碰了。這天看到他還會“兇狠”地打小夥伴,我着實吃驚不小,領教了他也會使用爆力的“強勢”。我想,發脾氣是每個人都會的本能,特殊孩子也不例外。此刻問題是小莊誤解了小逸的本意,這可能跟他不會用口語表達有關。

措施:

我立刻把小莊和小逸叫過來,讓小逸重述一遍他的想法,讓小莊明白小逸的好意。並告訴他,小逸幫了你,你要向他説“謝謝”。再讓他對剛才的打人的行為向小逸道歉。“謝謝”他立刻説了,但道歉就是不肯説,我耐心地引導他:小逸沒有打你,你卻打了他,他被你打得好疼啊。在我的不斷啟發、要求下,他最後學着説“對不起”了。我及時表揚了他,並讓小夥伴以後要幫他時要先説明白,他才不會誤會。

接下來,我利用午休時為幼兒講故事的時間,為幼兒講述友愛互助、禮貌禮讓的小故事。讓幼兒明白:小朋友之間要團結友愛,不可動手打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的打人行為有所改變了。

幼兒個案跟蹤觀察記錄 篇九

幼兒姓名:彤彤

幼兒情況:

彤彤小朋友極其好動,上課兩三分鐘注意力就會轉移,容易受身邊的事物所影響,窗外的腳步聲就能轉移他的注意力。好奇心強,自控能力差,並常伴有某種習慣性小動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摳鼻子等,做什麼事大都半途而廢,有頭無尾。有點口吃,與老師小朋友語言交流有障礙。

個案觀察記錄:

2013年5月10日 上課

在上分享閲讀課時,小朋友都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彤彤老是站起來,咬着手指頭,一下又望望黑板,一下又望望其他小朋友,或是望着地板,神情遊離不定,又像關注某個東西,又似在沉思,但他什麼也沒做,也不説一句話。其他小朋友在朗讀時他並沒有讀,而且常常被外面其他事物所吸引,總把一隻腿搭在旁邊小朋友的椅子上,一下又去與旁邊的小朋友嬉戲,或是打擾其他小朋友,當我提醒以後他才停止嬉戲,但眼神還是沒有關注老師和黑板。

2013年5月15日---- 2013年5月18日 就餐

彤彤吃飯比較快,但是喜歡做些小動作,例如用勺子靠近旁邊陳卓立的頭髮,有時把不愛吃的東西放在別人的碗裏,他還是習慣性地到處望來望去,飯粒經常掉到桌子上、衣服上、地上。

2013年6月9日----2013年6月12日 遊戲

彤彤喜歡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做遊戲,但是常常注意力不集中,一下就到處望望,打擾其他的小朋友。在玩玩具時,其他小朋友都是安靜的靠牆坐着玩,他總是喜歡一個人站着在窗前把玩具擺上去。每次收玩具時他從不會主動交過來,而且老師叫了很多次他就是不肯交,後來不想玩了他就隨便亂放個地方跑了。

分析研究:

1.小動作多,為手腳不停讓其安靜下來難度較大。

2.情緒不穩定自我控制能力差,舉止行為缺乏思考和判斷,意識不到到處亂跑的危險性。

3.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學習困難,還有語言障礙—-口吃,講話少。 教育對策:

1.對父母的指導方案:

孩子多動不是有意的頑皮而是對自己的行為難以控制,因此要對孩子有耐心,對缺點要反覆幫助改正,對優點要及時表揚鞏固。不管工作多忙都不能忽略

對孩子的教育,平時不僅要關心孩子的生活學習,也要關心孩子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個性發展、心理健康方面。要營造一種温馨、祥和的家庭氛圍讓孩子的心理產生安全感。同時及時的與老師聯繫多瞭解孩子的在校情況聽取老師的意見。

2.對教師的指導方案:

老師的教育應以表揚和鼓勵為主,仔細耐心的幫助他,對他微小的進步要加以肯定。不時的鼓勵會讓他對自己充滿自信,也會漸漸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與愛心,這樣會讓他慢慢與老師和小朋友接觸,也會逐漸知道做任何事都要顧及到周圍人,而不會孤僻行事,任自己亂**跑,最後在老師的監督下能約束自己的行為。在教育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多創造與其他小朋友交流合作的機會,多鼓勵他去自由的交談,這樣他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對策實施

1.愛心交換信任:

陶行知先生曾説過:“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愛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開始。我關注着彤彤的一言一行,常常主動與他交流,後來我發現他其實是很喜歡老師的,和他交流得多了他也會主動與我講話了,慢慢我發現他有時也能講出幾 句完整流利的話,這是我成功的第一步。後來當我在開展活動時發現他開小差亂動時,只要走到他身旁,或是微笑的與他講,他還是能夠尊重我,馬上不亂動了。

2、細心發現亮點:

每個孩子都有好的方面,都有“閃光點”。在每日的觀察與交流中,我發現彤彤是個很有禮貌的孩子,每次他需要什麼東西時總是親熱的叫:“老師,我想”而我們班其他的小朋友幾乎都沒有叫“老師”的習慣,而且每次我給他發水果他都要回答一聲“謝謝!”而其他大多數孩子都做不到這一點,每當這時我總是很感動,我也會利用這個教育機智,表揚他同時教育其他孩子要懂禮貌,經過多次以後我發現我們班的孩子越來越有禮貌了。

3.用耐心期待蜕變:

好動的孩子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自控能力差,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恆,經常會出現反覆動搖現象,因此幼兒的轉化工作不是一次教育或輔導就能奏效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採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與家長加強交流。我把彤彤的表現及時反饋給家長,多溝通,通過家園雙向對他進行教育。

(2)教育目標要切合實際,適度。對好動孩子不應苛求過分安靜,不要制定過多的清規戒律,而是由易到難,由小到大,由少到多。

(3)加強自制力的訓練。在一日活動中,我利用一切機會訓練其自制力。彤彤經常把書本和玩具亂丟,不懂得歸位放好,我就帶他撿起來並整理好。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他扔東西的毛病也改善了很多。

(4)加強注意力的訓練。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時影響其他同學的正常活動,因此我把他的座位安排在老師容易顧及的地方,在各項活動中培養他的注意力,督促他集中精力完成任務。逐步培養其耐心、專注的習慣。

個案轉化效果:

通過一個學期的家園配合訓練,彤彤各方面都有了一些進步:開始知道去習慣集體生活,上課坐姿有所改善,動作協調性有了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提高。當然對一般幼兒來説,這些幾乎是微不足道的,但對他來説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了。對好動幼兒的改變是需要一個很長時期的,短短一個學期是不夠的。我想,只要家園繼續配合,針對情況適時調整教育目標,相信彤彤會成為一個聰明、懂事的孩子。

幼兒個案跟蹤觀察記錄二

一、幼兒基本情況

貝貝:女,4歲半,幼兒園中班幼兒,該幼兒自出生後一直由其奶奶撫養,一直到入園前不久才由其父母領回家中,該幼兒文靜、內向、膽小、性情孤僻、不合羣。

二、觀察記錄

觀察時間:2013、9

行為表現:每天來幼兒園總是哭哭啼啼,拉着媽媽的手不願放開,到班上後總是一個人靜靜的坐,不和小朋友一起玩

問題的分析:該幼兒由於幼兒是插班生,因此和其他小朋友不太熟,有時,想加入到他們的遊戲行列,但是沒有人主動地請她,每一次都是在老師的幫助下加入遊戲,比較被動,所以不能很好地投入遊戲。據調查,該幼兒自小到大,一直由奶奶帶着呆在家裏,極少出去玩,更難與其他幼兒交朋友。 教育措施:加強愛心教育通過談心和故事,啟發引導幼兒,使幼兒能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勇敢、主動地和小朋友一起玩,在此基礎上,教師時刻和她保持親密的關係,並讓其他幼兒感覺到,從而使其他幼兒自內心發出想和該幼兒交朋友的願望,私下裏,教師發動幾位能力強的幼兒和該幼兒做好朋友,帶好做遊戲,經過三週的努力,該幼兒變得活潑多了,也開口説話了,能和別人一起做遊戲。

觀察時間:2013年10月

行為表現:上課時,小朋友齊聲唱着歌,我發現她邊唱歌邊表演着可當她發現我在注意她時,馬上害羞地低下頭,我裝成沒看見,過了一會她又跟着唱了起

來,她的聲音好聽且節奏感強。

問題的分析:父母關係不和,母親經常在外玩,父親較孤僻,不太愛講話,只要該幼兒不順她母親的意,她媽媽就又打又罵,造成幼兒心理緊張,這就造成了家庭氣氛沉悶,缺少輕鬆、愉快的氛圍,幼兒缺乏鼓勵,沒有自信心。

教育措施:

通過遊戲活動等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的願望,充分發揮該幼兒的語言、音樂才能,增強她的自信心,經過多次活動,該幼兒的臉上出現了笑容,也能主動來幼兒園了,為了穩定幼兒的情緒,我通過家庭將矯治計劃、方案告訴家長。使家長明確,並積極支持配合教師進行矯治。和家長取得聯繫,要求家長配合,協同教育。

觀察時間:2013年11月

行為表現:在繪畫活動中,只見她一會功夫就換了好幾張紙,然後開始四處張望,見沒人理會她,開始把椅子弄得“吱吱”響,我走了過去,,她趕緊捂住畫紙,我摸了摸她的頭説:“你為什麼不畫?”她從嗓眼裏發出了蚊子大的聲音:“我不會。”説着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問題的分析:雖然該幼兒對能力較強的方面有了一定的自信,但她碰困難的時候對自己還是缺乏自信,沒有足夠的信心克服困難

教育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請該幼兒多做一些工作,諸如:小組長、檢查員、值日生等,多給她一些鍛鍊的機會。在幼兒唱歌比賽中,該幼兒聲情並茂的演唱獲得大家的讚賞,從而奠定了她在其他幼兒心目中的地位。

觀察時間:2013年12月

行為表現:體育活動前,小朋友照例自告奮勇地表示要幫助拿活動器械,她也舉起了小手,並悄悄走上前使自己靠的更前,讓老師看到她,我請到她,她很興奮,去拿了器械,並主動幫助分發器械,活動結束後,她還這招呼夥伴們把器械放到籃子裏,帶回班上。

問題的分析:該幼兒主動幫助班級做事,做事情有始有終,能指導他人把物品放到指定的地方,對自己有了一定的信心,要逐漸鞏固其良好行為。

教育措施:

逐漸鞏固良好的行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漸漸減弱強化行為,使幼兒在自然情境中自由和幼兒交往,並教育家長努力剋制自己,改變教育方法,從而使幼兒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並樂於和同伴交往。

三、矯正結果

經過一個學期的教育、矯正,貝貝小朋友基本上改變了孤僻的性格。現在這

個孩子情緒穩定,樂觀積極,能主動來幼兒園,上課積極,樂於和同伴交往,在同伴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家長反映,現在我的孩子活潑可愛多了,各方面能力提高很快,為此他們多次感謝老師的關心、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長。

幼兒個案跟蹤觀察記錄一

2014年

涵涵很聰明,記憶力非常好。老師講過的故事,他只要聽一遍就能複述;上課回答問題都能答到要點;他情感豐富,會時不時地過來親一親老師,表示對老師的喜歡

鏡頭一:小朋友一起坐好等爸爸媽媽來接,可涵涵一會兒摸摸玩具架子,一會兒看看衣櫃裏的東西,一會摸摸小朋友的頭髮,一刻都閒不着。

鏡頭二:老師請他幫助扔一張廢紙,涵涵嘴裏説着“好吧”,然後像小鳥一樣飛着在教室裏繞個大圈跑到垃圾桶前,慢慢地把那張廢紙撕扯一番,直到集體活動的音樂響了很久,才把廢紙放進垃圾桶。

鏡頭三:户外活動時,涵涵跑到我身邊,説有悄悄話要和我説。當我低下身子聽他説悄悄話時,他卻親了我一下説:“我喜歡你。”然後就跑走了。

涵涵調皮的原因

1.生長髮育過程中的必然特徵。學齡前兒童身心發育很快,生長需要多運動,涵涵的很多調皮現象都是運動的外部表現。從這個意義講,調皮是涵涵生長髮育過程中的必然特徵。

2.想得到老師的關注。調皮的孩子有時更想得到老師的愛和關注。為此,他就用調皮搗蛋或者惡作劇式的淘氣行為引起老師和同伴的注意。

3.好奇心驅使的淘氣行為。涵涵的好奇心是很強的,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愛到處亂跑,看見什麼都想摸一摸;愛問為什麼;看到同伴有些新奇的舉動,也愛模仿。

對策一:平等地對待

普林格爾探討了個體在兒童期的需要,第一種就是愛及安全感的需要——需要感覺到自己是在被他人關心、愛護着,感到自己處在一種安全有保障的物質環境與人際關係中。因此,在平等地把表揚和關注送給涵涵的基礎上,每天集體晨談後我都和他個別交談幾分鐘,告訴他自己長大了,應該如何自己管好自己,讓他感受到老師給予他的特殊的愛。

對策二:發現閃光點

涵涵是個很有愛心的孩子。我們班的一燦因為身患白血病.不得不暫時離開我們去治療。當我們向小朋友講述了一燦的事情後,第二天涵涵就帶着自己的壓歲錢要我們轉交給一燦.並告訴一燦希望他能堅強勇敢。

馬卡連柯説過:每一個兒童就是一個獨特的世界。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總是及時發現涵涵的優點,放大他的優點,希望能打開他的心靈之門,與他建立一種和諧的關係,讓他成為和諧集體中的一員。

對策三:呵護好奇心

從涵涵的故事中我們看出,涵涵的調皮行為在很多時候是因為他有探索新事物的慾望。涵涵媽媽經常説一架漂亮的玩具車到了他的手中,不到半小時,就變成一堆支離破碎的小零件。其實,這只是他因為好奇心的驅使,他希望知道玩具的“真相”罷了。哈佛大學校長陸登庭説過:如果沒有好奇心和純粹的求知慾為動力,就不可能產生那些對人類和社會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創造。在平時的活動中,我有意讓他多參與探索性比較強的活動,如自主遊戲中的“探索屋”。在那裏,他總是能發揮他的奇思妙想,成為大家追捧的“領袖”人物。

對策四:家園共攜手

對於涵涵的教育,我注重從家庭人手,讓家長了解到孩子的不和諧行為所帶來的後果。與家長堅持每天進行交流,相互交流涵涵在園和在家的行為表現,家園共育形成最佳合力。孩子的調皮行為中藴涵着一定的智慧。我們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通過和諧的教育手段,使孩子的調皮行為變為智慧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