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有企業實踐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67K

國有企業實踐報告多篇

【第1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優秀調查報告--國有企業改制問題調查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國有企業改制問題調查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漸深入人心的今天,隨着我國加入wto以及市場經濟成為主流,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企業制度受到了巨大沖擊,制度改革勢在必行。改制的途徑是推行現代企業制度,即:政府與企業分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實行公眾企業制度。改制的目標是:提升國有企業的競爭能力,為國民創造財富,形成一整套科學規範並可供後人借鑑的制度。

關鍵字:國有企業 計劃經濟 私有化 現代企業制度 共容利益 轉型

結構:

第一部分:調查背景與調查形式

第二部分:正文

一. 計劃經濟的侷限性

二. 國有企業現今面臨的形勢

三. 國有企業改制的途徑

四. 值得注意的問題

五. 參考文獻

第三部分:本次社會實踐的感受

第一部分 調查背景與調查形式

一、調查背景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漸深入人心的今天,隨着我國加入wto以及市場經濟成為主流,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企業制度受到了巨大沖擊,制度改革勢在必行。對一個從中央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國家來説,由於它往往激流悠久體制的痕跡又帶有新市場的因素,所以説它的成效好壞也就既取決於過去的遺產,又取決於新引進的市場機制。這正是中國的現狀,因此,為了充分了解國有企業的改制的前因後果,我們不僅要理解市場經濟究竟發揮了什麼作用,而且還需要理解為什麼中央計劃經濟的國有企業也創造出了相當的財富,並且在分析中必須不能脱離中國的特殊國情,對此需要深入調查、分析與思索。

二、調查形式

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我查閲了大量相關文獻,閲讀了數相關文章,形成了一些思想,並在我父母的幫助下對數名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和一般員工進行了有準備的採訪,與他們深入交換了看法。他們不但與我交流了想法,而且還提供給我許多有價值的一線資料供我參考。國企內部從業人員的看法對我的思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這篇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外企員工的觀點也為我思索國企的發展方向提供了很好的範本。當然,作為我個人的暑期作業,這篇的主要思想均為我個人在讀書、寫作讀後感和在夜深人靜時的思考所形成,其中不乏一些靈感的火花,經我在網上查詢,現今可能並無其他人提出過類似觀點,算是這篇報告的亮點吧。

採訪問題:

1.您認為國企改制是否必要,為什麼?

2.您認為國有企業改制應該採取什麼途徑?

3.能向我簡要介紹一下您所在企業現階段的改制情況嗎?

4.您覺得企業改制後會對您的職業生涯產生什麼影響嗎?

5.您覺得改制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第二部分 正文

一、 計劃經濟的侷限性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我國是實行像過去的蘇聯和今天的朝鮮一樣的中央計劃經濟制度的,即便到今日當人們普遍認為中國已經是一個市場經濟國家時,中國人然沒有完全擺脱計劃經濟的陰影,宏觀調控、政策指引還有國家發改委的文件......計劃經濟體制並未完全離我們遠去,反而在暗處發揮着相當強的作用。這種計劃經濟體制如今已經成為了限制國有企業改制與發展的最核心問題,在這篇的開篇,我必須首先説明計劃經濟的侷限性。

然而,除非我們能弄清為什麼計劃經濟曾經生存下來、並且還有所發展,否則我們無法分析計劃經濟由盛轉衰的內在原因。

中央計劃經濟的增長有兩個主要源泉。一是統治者擁有一種共容利益,能夠利用其統治區內產出增長中的一大部分來實現自己的目標。二是在這些社會中存在許多或明或暗的市場,使之能夠實現一部分來自貿易的收益。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共容利益”不斷弱化,下屬小集團的狹隘利益與日俱增,形成了嚴重的“制度僵化症”。而且在中央計劃經濟下形成的秩序來自官員的政治和行政處置權,而不是法律規則,這就總要引發不確定性的政治和行政處置權問題。中央計劃經濟的一個致命缺陷不是簡單地在於誤用或濫用職權,而是在於它將大量的處置權交給政治領袖和行政官員們。阿克頓勛爵曾經説過:“權力會帶來腐敗,絕對的權力會帶來絕對的腐敗”。普通百姓在大量的對預期不確定的情況下,個人權利沒有保障,也就無法制訂出其個人計劃,以及去實現那些能夠帶來大量收益的長期複雜的交易。

正是由於對個人權利而言政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政府也可能變成這些權利的最大威脅。只有政府才能大規模地徵用財產,單方面地改變契約條件或以種種方式從事那些僅使交易雙方受益而大眾受損的交易。至此,我們得到的是一個矛盾的假設:持續的經濟發展需要有這樣的政府,它相當強大從而可以自我維持,但卻又需受到各種限制或制約,以至於無法濫用其至高無上的權力來剝奪個人的權利。因此,為了實現所有的來自貿易之收益,就需要有一整套法律體系和政治秩序,以便強化契約、保護財產權、執行抵押協議、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並且培育起一個使投資與信貸更加具有流動性的持久而廣泛的資本市場。最繁榮的國家恰好是那些憑藉制度而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個人權利的國家,這決非偶然。如果沒有這些制度,一個社會便無法享受到一個安全市場所能帶來的豐碩果實,也就難以製造出那些只有通過眾多人的長期合作才能創造出來的複雜產品,也就無法從其他的多方或多時期的安排中獲利。如果沒有恰當的制度環境,一個國家也就只能侷限於那些具有自我約束性的貿易。也就是説在像前蘇聯和朝鮮那樣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個人權益得不到制度和法律的充分認定,人們就沒有積極性去從事生產,在這點上亞當·斯密的私有利益帶動公眾利益的論斷戰勝了社會主義的觀點,即:在現今的生產力水平下追逐個人利益會比公有化帶來更大的效益,企業會更有活力,國家經濟會得到最充分的發展。

【第2篇】2022年9月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文--國有企業改制問題調查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調查報告--國有企業改制問題調查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漸深入人心的今天,隨着我國加入wto以及市場經濟成為主流,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企業制度受到了巨大沖擊,制度改革勢在必行。改制的途徑是推行現代企業制度,即:政府與企業分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實行公眾企業制度。改制的目標是:提升國有企業的競爭能力,為國民創造更多財富,形成一整套科學規範並可供後人借鑑的制度。

關鍵字:國有企業 計劃經濟 私有化 現代企業制度 共容利益 轉型

調查報告結構:

第一部分:調查背景與調查形式

第二部分:正文

一. 計劃經濟的侷限性

二. 國有企業現今面臨的形勢

三. 國有企業改制的途徑

四. 值得注意的問題

五.參考文獻

第三部分:本次社會實踐的感受

第一部分 調查背景與調查形式

一、調查背景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漸深入人心的今天,隨着我國加入wto以及市場經濟成為主流,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企業制度受到了巨大沖擊,制度改革勢在必行。對一個從中央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國家來説,由於它往往激流悠久體制的痕跡又帶有新市場的因素,所以説它的成效好壞也就既取決於過去的遺產,又取決於新引進的市場機制。這正是中國的現狀,因此,為了充分了解國有企業的改制的前因後果,我們不僅要理解市場經濟究竟發揮了什麼作用,而且還需要理解為什麼中央計劃經濟的國有企業也創造出了相當的財富,並且在分析中必須不能脱離中國的特殊國情,對此需要深入調查、分析與思索。

二、調查形式

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我查閲了大量相關文獻,閲讀了數相關文章,形成了一些思想,並在我父母的幫助下對數名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和一般員工進行了有準備的採訪,與他們深入交換了看法。他們不但與我交流了想法,而且還提供給我許多有價值的一線資料供我參考。國企內部從業人員的看法對我的思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這篇調查報告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外企員工的觀點也為我思索國企的發展方向提供了很好的範本。當然,作為我個人的暑期作業,這篇調查報告的主要思想均為我個人在讀書、寫作讀後感和在夜深人靜時的思考所形成,其中不乏一些靈感的火花,經我在網上查詢,現今可能並無其他人提出過類似觀點,算是這篇報告的亮點吧。

採訪問題:

1.您認為國企改制是否必要,為什麼?

2.您認為國有企業改制應該採取什麼途徑?

3.能向我簡要介紹一下您所在企業現階段的改制情況嗎?

4.您覺得企業改制後會對您的職業生涯產生什麼影響嗎?

5.您覺得改制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第二部分 正文

一、計劃經濟的侷限性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我國是實行像過去的蘇聯和今天的朝鮮一樣的中央計劃經濟制度的,即便到今日當人們普遍認為中國已經是一個市場經濟國家時,中國人然沒有完全擺脱計劃經濟的陰影,宏觀調控、政策指引還有國家發改委的文件......計劃經濟體制並未完全離我們遠去,反而在暗處發揮着相當強的作用。這種計劃經濟體制如今已經成為了限制國有企業改制與發展的最核心問題,在這篇調查報告的開篇,我必須首先説明計劃經濟的侷限性。

然而,除非我們能弄清為什麼計劃經濟曾經生存下來、並且還有所發展,否則我們無法分析計劃經濟由盛轉衰的內在原因。

中央計劃經濟的增長有兩個主要源泉。一是統治者擁有一種共容利益,能夠利用其統治區內產出增長中的一大部分來實現自己的目標。二是在這些社會中存在許多或明或暗的市場,使之能夠實現一部分來自貿易的收益。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共容利益”不斷弱化,下屬小集團的狹隘利益與日俱增,形成了嚴重的“制度僵化症”。而且在中央計劃經濟下形成的秩序來自官員的政治和行政處置權,而不是法律規則,這就總要引發不確定性的政治和行政處置權問題。中央計劃經濟的一個致命缺陷不是簡單地在於誤用或濫用職權,而是在於它將大量的處置權交給政治領袖和行政官員們。阿克頓勛爵曾經説過:“權力會帶來腐敗,絕對的權力會帶來絕對的腐敗”。普通百姓在大量的對預期不確定的情況下,個人權利沒有保障,也就無法制訂出其個人計劃,以及去實現那些能夠帶來大量收益的長期複雜的交易。

正是由於對個人權利而言政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政府也可能變成這些權利的最大威脅。只有政府才能大規模地徵用財產,單方面地改變契約條件或以種種方式從事那些僅使交易雙方受益而大眾受損的交易。至此,我們得到的是一個矛盾的假設:持續的經濟發展需要有這樣的政府,它相當強大從而可以自我維持,但卻又需受到各種限制或制約,以至於無法濫用其至高無上的權力來剝奪個人的權利。因此,為了實現所有的來自貿易之收益,就需要有一整套法律體系和政治秩序,以便強化契約、保護財產權、執行抵押協議、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並且培育起一個使投資與信貸更加具有流動性的持久而廣泛的資本市場。最繁榮的國家恰好是那些憑藉制度而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個人權利的國家,這決非偶然。如果沒有這些制度,一個社會便無法享受到一個安全市場所能帶來的豐碩果實,也就難以製造出那些只有通過眾多人的長期合作才能創造出來的複雜產品,也就無法從其他的多方或多時期的安排中獲利。如果沒有恰當的制度環境,一個國家也就只能侷限於那些具有自我約束性的貿易。也就是説在像前蘇聯和朝鮮那樣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個人權益得不到制度和法律的充分認定,人們就沒有積極性去從事生產,在這點上亞當•斯密的私有利益帶動公眾利益的論斷戰勝了社會主義的觀點,即:在現今的生產力水平下追逐個人利益會比公有化帶來更大的效益,企業會更有活力,國家經濟會得到最充分的發展。

二、國有企業現今面臨的形勢

首先引出國有企業改制的定義:國有企業改制是指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通過轉讓國有產權存量和吸收非國有投資者增量實現對企業控制權部分或全部變更的行為。如果企業所有權全部轉讓給了私人投資者,或雖未實現所有權全部轉讓但私人投資者事實上獲得了企業的控制權,改制過程也被稱為私有化過程;如果雖然將企業的部分所有權轉讓給私人投資者,但國有資本仍然佔有企業控制權,改制過程稱為國有控股公司股權結構多樣化過程或非完全私有化改制。因此,私有資本參股進程包括完全私有化和非完全私有化兩種,而後一種將國有企業(state-owned enterprise ,soe)轉變成了私有資本參股的國有企業(private participated state enterprise ,ppse)。

隨着我國加入wto以及全球化思潮的到來,我國的國有企業面臨着越來越多的外部競爭,原來封閉甚至壟斷的市場環境已經或即將不復存在。首先,由於計劃經濟下生成的企業制度,國有企業普遍效率較低,缺乏有效的靈活性和激勵機制,在一個開放的市場環境下很難與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競爭,因為後兩者已經在市場經濟的競爭環境下摸爬滾打了多年,很多企業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靈活的、制度化的企業文化,這令大多數國有企業難以企及。其次,由於所有權的原因,國有企業的決策受到中央或地方政府的干預較大,而通常情況下,政府官員並不比企業管理者更加了解企業自身的發展情況和市場形勢,因此政府官員們的決策往往順從與一些政治需求,對企業的發展並無益處。這嚴重限制了企業的健康成長,長久下來,並不是對企業發展最有利(甚至是有害的)的思想在指導着企業的發展,企業自然無法取得最佳績效。第三,傳統計劃經濟思想與市場經濟思想的衝突導致的迷茫和不確定性對國有企業產生了非常不利影響。國有企業的管理者既想取得好的效益以便發展企業或是增加員工福利,又要顧及政府的命令與控制滿足政治上的要求,這種分歧在決策時體現得十分明顯,國有企業經常陷入兩難境地,從而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其實,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企業並不能算是真正的企業,企業是追逐利益的,沒有利潤就沒有企業存在的價值,因為虧損的企業對社會財富的消耗大於產出。而傳統的國有企業有時僅僅是為了實現某些職能而存在的,即為了替政府作某些事而存在,而不是為了創造價值,追逐利潤。

如今,黨和國家終於意識到高有企業改制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決定對國有企業進行包括所有制在內的沈的改革。這對於國有企業來説無疑是即將陰雲蔽日的天空中現出的一道耀眼的光芒,撥開了陰雲,見到了新的希望。經過近年來的努力,國有企業改制已經取得了一定效果,改制企業的數量和質量均有所提高。

【第3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調查報告(國有企業改制問題調查)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漸深入人心的今天,隨着我國加入wto以及市場經濟成為主流,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企業制度受到了巨大沖擊,制度改革勢在必行。改制的途徑是推行現代企業制度,即:政府與企業分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實行公眾企業制度。改制的目標是:提升國有企業的競爭能力,為國民創造更多財富,形成一整套科學規範並可供後人借鑑的制度。

關鍵字:國有企業 計劃經濟 私有化 現代企業制度 共容利益 轉型

調查報告結構:

第一部分:調查背景與調查形式

第二部分:正文

一、計劃經濟的侷限性

二、國有企業現今面臨的形勢

三、國有企業改制的途徑

第三部分:本次社會實踐的感受

第一部分 調查背景與調查形式

一、調查背景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漸深入人心的今天,隨着我國加入wto以及市場經濟成為主流,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企業制度受到了巨大沖擊,制度改革勢在必行。對一個從中央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國家來説,由於它往往激流悠久體制的痕跡又帶有新市場的因素,所以説它的成效好壞也就既取決於過去的遺產,又取決於新引進的市場機制。這正是中國的現狀,因此,為了充分了解國有企業的改制的前因後果,我們不僅要理解市場經濟究竟發揮了什麼作用,而且還需要理解為什麼中央計劃經濟的國有企業也創造出了相當的財富,並且在分析中必須不能脱離中國的特殊國情,對此需要深入調查、分析與思索。

二、調查形式

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我查閲了大量相關文獻,閲讀了數相關文章,形成了一些思想,並在我父母的幫助下對數名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和一般員工進行了有準備的採訪,與他們深入交換了看法。他們不但與我交流了想法,而且還提供給我許多有價值的一線資料供我參考。國企內部從業人員的看法對我的思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這篇調查報告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外企員工的觀點也為我思索國企的發展方向提供了很好的範本。當然,作為我個人的暑期作業,這篇調查報告的主要思想均為我個人在讀書、寫作讀後感和在夜深人靜時的思考所形成,其中不乏一些靈感的火花,經我在網上查詢,現今可能並無其他人提出過類似觀點,算是這篇報告的亮點吧。

採訪問題:

1.您認為國企改制是否必要,為什麼?

2.您認為國有企業改制應該採取什麼途徑?

3.能向我簡要介紹一下您所在企業現階段的改制情況嗎?

4.您覺得企業改制後會對您的職業生涯產生什麼影響嗎?

5.您覺得改制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第二部分 正文

一、計劃經濟的侷限性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我國是實行像過去的蘇聯和今天的朝鮮一樣的中央計劃經濟制度的,即便到今日當人們普遍認為中國已經是一個市場經濟國家時,中國人然沒有完全擺脱計劃經濟的陰影,宏觀調控、政策指引還有國家發改委的文件計劃經濟體制並未完全離我們遠去,反而在暗處發揮着相當強的作用。這種計劃經濟體制如今已經成為了限制國有企業改制與發展的最核心問題,在這篇調查報告的開篇,我必須首先説明計劃經濟的侷限性。

然而,除非我們能弄清為什麼計劃經濟曾經生存下來、並且還有所發展,否則我們無法分析計劃經濟由盛轉衰的內在原因。

中央計劃經濟的增長有兩個主要源泉。一是統治者擁有一種共容利益,能夠利用其統治區內產出增長中的一大部分來實現自己的目標。二是在這些社會中存在許多或明或暗的市場,使之能夠實現一部分來自貿易的收益。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共容利益不斷弱化,下屬小集團的狹隘利益與日俱增,形成了嚴重的制度僵化症。而且在中央計劃經濟下形成的秩序來自官員的政治和行政處置權,而不是法律規則,這就總要引發不確定性的政治和行政處置權問題。中央計劃經濟的一個致命缺陷不是簡單地在於誤用或濫用職權,而是在於它將大量的處置權交給政治領袖和行政官員們。阿克頓勛爵曾經説過:權力會帶來腐敗,絕對的權力會帶來絕對的腐敗。普通百姓在大量的對預期不確定的情況下,個人權利沒有保障,也就無法制訂出其個人計劃,以及去實現那些能夠帶來大量收益的長期複雜的交易。

正是由於對個人權利而言政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政府也可能變成這些權利的最大威脅。只有政府才能大規模地徵用財產,單方面地改變契約條件或以種種方式從事那些僅使交易雙方受益而大眾受損的交易。至此,我們得到的是一個矛盾的假設:持續的經濟發展需要有這樣的政府,它相當強大從而可以自我維持,但卻又需受到各種限制或制約,以至於無法濫用其至高無上的權力來剝奪個人的權利。因此,為了實現所有的來自貿易之收益,就需要有一整套法律體系和政治秩序,以便強化契約、保護財產權、執行抵押協議、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並且培育起一個使投資與信貸更加具有流動性的持久而廣泛的資本市場。最繁榮的國家恰好是那些憑藉制度而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個人權利的國家,這決非偶然。如果沒有這些制度,一個社會便無法享受到一個安全市場所能帶來的豐碩果實,也就難以製造出那些只有通過眾多人的長期合作才能創造出來的複雜產品,也就無法從其他的多方或多時期的安排中獲利。如果沒有恰當的制度環境,一個國家也就只能侷限於那些具有自我約束性的貿易。也就是説在像前蘇聯和朝鮮那樣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個人權益得不到制度和法律的充分認定,人們就沒有積極性去從事生產,在這點上亞當?斯密的私有利益帶動公眾利益的論斷戰勝了社會主義的觀點,即:在現今的生產力水平下追逐個人利益會比公有化帶來更大的效益,企業會更有活力,國家經濟會得到最充分的發展。

二、國有企業現今面臨的形勢

首先引出國有企業改制的定義:國有企業改制是指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通過轉讓國有產權存量和吸收非國有投資者增量實現對企業控制權部分或全部變更的行為。如果企業所有權全部轉讓給了私人投資者,或雖未實現所有權全部轉讓但私人投資者事實上獲得了企業的控制權,改制過程也被稱為私有化過程;如果雖然將企業的部分所有權轉讓給私人投資者,但國有資本仍然佔有企業控制權,改制過程稱為國有控股公司股權結構多樣化過程或非完全私有化改制。因此,私有資本參股進程包括完全私有化和非完全私有化兩種,而後一種將國有企業(state-owned enterprise ,soe)轉變成了私有資本參股的國有企業(private participated state enterprise ,ppse)。

隨着我國加入wto以及全球化思潮的到來,我國的國有企業面臨着越來越多的外部競爭,原來封閉甚至壟斷的市場環境已經或即將不復存在。首先,由於計劃經濟下生成的企業制度,國有企業普遍效率較低,缺乏有效的靈活性和激勵機制,在一個開放的市場環境下很難與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競爭,因為後兩者已經在市場經濟的競爭環境下摸爬滾打了多年,很多企業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靈活的、制度化的企業文化,這令大多數國有企業難以企及。其次,由於所有權的原因,國有企業的決策受到中央或地方政府的干預較大,而通常情況下,政府官員並不比企業管理者更加了解企業自身的發展情況和市場形勢,因此政府官員們的決策往往順從與一些政治需求,對企業的發展並無益處。這嚴重限制了企業的健康成長,長久下來,並不是對企業發展最有利(甚至是有害的)的思想在指導着企業的發展,企業自然無法取得最佳績效。第三,傳統計劃經濟思想與市場經濟思想的衝突導致的迷茫和不確定性對國有企業產生了非常不利影響。國有企業的管理者既想取得好的效益以便發展企業或是增加員工福利,又要顧及政府的命令與控制滿足政治上的要求,這種分歧在決策時體現得十分明顯,國有企業經常陷入兩難境地,從而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其實,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企業並不能算是真正的企業,企業是追逐利益的,沒有利潤就沒有企業存在的價值,因為虧損的企業對社會財富的消耗大於產出。而傳統的國有企業有時僅僅是為了實現某些職能而存在的,即為了替政府作某些事而存在,而不是為了創造價值,追逐利潤。

如今,黨和國家終於意識到高有企業改制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決定對國有企業進行包括所有制在內的沈的改革。這對於國有企業來説無疑是即將陰雲蔽日的天空中現出的一道耀眼的光芒,撥開了陰雲,見到了新的希望。經過近年來的努力,國有企業改制已經取得了一定效果,改制企業的數量和質量均有所提高。

三、國有企業改制的途徑

國有企業改制的途徑是推行現代企業制度,具體內容有:政府與企業分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實行公眾企業制度。現代企業制度的思想,我認為至少包括下列三點:第一、有限責任原則。獨立核算,自負盈虧,是市場企業的兩個基本條件。參與市場競爭,就有可能虧損破產,以註冊資本承擔有限責任,還給失敗者以東山再起之機。第二、多元投資原則。社會法人蔘股,便於相互監督與相互扶持,有利於企業穩定發展。企業職工與社會居民參股,容易形成企業經營與社會經營,這不僅有利於企業,也有利於社會居民,形成社會效益。第三、內在動力原則。工資所體現的是僱工關係,不利於激發經營者與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如果讓企業經營者與企業職工大部分的收入不是來自工資,而是來自分紅,那他們就會盡全力為企業(也是為自己)創造價值。

從我的調查結果來看,依據企業性質不同,國有企業的改制有以下兩種選擇,一是上市(全面公眾化),二是內部公眾化與部分外部公眾化相結合。下面我分別説明:

上市是如今大多數大型國有企業採用的改制方式。這種方式進行改制最為直接,效果也比較顯著,而且見效快,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所有制的更改,由國有企業變為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公眾公司)。當然,上市作為一種比較激烈的改革手段,實行起來必然有一些阻力,這種阻力主要來自於國有企業自身的結構。由於上市需要公眾對企業的認同,這樣公眾才會投資購買該企業發行的股票,但是國有企業本身那低效宂餘的結構很難得到公眾的認可,因此國有大型企業在上市前通常會進行重組。

重組是一種寬泛的説法,通常來説包括橫向與縱向兩種重組方式,更可將兩種重組方式結合,形成組織結構的網絡,發揮更大效益,但必須在橫向與縱向之間有一個側重點。下面我就以我父母所在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和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後者為前者重組後上市的子公司)為例,説明以下重組上市的基本流程。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下文簡稱中國石油)是一家國有特大型企業,在xx財富500強中名列39位,位居全國第三,淨利潤多年位居全國第一。作為一家集石油和天然氣上下游業務、油氣田工程技術服務、石油物資裝備製造和供應於一體的綜合性能源公司,中國石油的業務領域很多並下屬大慶、遼河等大型油田,公司規模龐大組織結構複雜,有大量低效的單位和人員,因此在1999年上市時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在之後的改組中中國石油成功地將主體業務與支持服務業務相分離,實現了橫向與縱向的雙向整合。橫向上將各個地區的油田組成地區公司,實現了油田內部核心業務的獨立,並且能夠高效地同其它支持性油田服務項目相結合。縱向上將上下游核心業務分化為四個板塊:勘探與生產,煉油與銷售,化工與銷售,天然氣與管道,並將勘探開發研究院與國際公司等單位在企業架構中進行了重新定位,明確了其所應該發揮的作用。

第三部分:本次社會實踐的感受

在上學期的馬克思哲學原理課上,老師佈置了這次的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其後經歷了期末考試、英語四級、軍訓、到假期的實習,真正開始此次社會調查已是近九月的事了。雖然開學迫在眉睫,但我認為既然要寫這份調查報告就要展現出自己獨特的思想於對問題的洞察能力,而且報告要客觀,要有據可依。因此,我閲讀了很多文獻,並設計了問題,在我父母的幫助下同一些國企的管理層和員工進行了深入的且富有成效的交流,他們的看法也對這篇報告的形成有很大影響。在此感謝他們利用休息時間與我交流並精確地道出了自己的觀點。 我的父母對我的幫助最為重要,他們整個職業生涯均在國企工作,所在的企業經歷過重組上市等一系列過程,他們協同我分析資料,糾正了我的很多錯誤觀念,並且一反常態地不反對我熬夜,我對他們的感情已無法在此用語言表達。同時感謝人文學院安排的這次社會調查作業,對我而言,我對國企改制的問題一向十分關注,這次作業給了我一個深入思考的機會,讓我係統地整理自己先前形成的思想,認清了一些思維中存在的錯誤。同時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我認為關心家國天下事對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有着十分重大的意義。我會在今後對這篇調查報告尚未搞清的一些重要問題繼續深究下去,直到弄清正確答案。思維帶給人力量,思維本身也是一種力量,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思維與行動更好地服務社會,探尋真理,為祖國的繁榮富強進自己的一份力。

【第4篇】2022寒假國有企業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文

前沿:我於寒假期間在位於武漢的武漢鋼鐵集團公司進行了幾天的考察實踐活動,在活動期間我對武鋼有了一些瞭解,對我們的國有企業有了一些感觸。

在隆隆的機器聲中,我漫步在一幢幢巨*的車間廠房之間,穿梭在一根根管道之下,領略真正的創造的偉*。那邊鐵水順着下面的出鋼口流下,飛濺出燦爛的火花,紅紅的鐵水經過了一段傳運變黑變硬一根根鋼材便由此而成了。一想到我們身邊的生活中處處都是鋼鐵的身影,就馬上感到了這創造的偉*了。農業保證了我們的吃飯温飽問題,科教文衞事業為我們提供了後方的支援,還有各種服務行業使生活更加舒適,而真正能帶來國家的繁榮和發展的,能使我國早日成為世界強國的,就是我們的工業。

首先,我熟悉了武鋼的工藝流程。工人們把石灰石和鐵礦石運到燒結廠進行初步的加工,連同在煉焦廠加工的煤一起送進巨*的高爐裏進行煅燒,形成了鐵水灌進魚雷鐵水罐車送往轉爐,在氧氣頂吹之下,進行更高温度的煅燒,使得鐵中的含碳量進一步降低,並調節鐵水裏的其他金屬元素的含量達到鋼的要求。鋼水出爐之後,有兩條途徑可走。

(1)經過冷卻使之變硬,在連鑄車間把它們鑄成板坯,方坯和矩形坯。這些鋼坯還不能稱做鋼材,它們還需要進行軋製以符合各種再生產部門的需求。經過軋製生產出的棒材,線材,角鋼等便是最後的產品了。

(2)鋼水還須經過一座lf爐進行深加工,此時的鋼鐵的質量更加優異。這些鋼材經過薄板坯連鑄連軋後還要經過一個*的酸洗池進行酸洗處理,以便使之鍍鋅。這樣就生產出熱軋鋼板,冷軋鋼板,鍍鋅鋼板,酸洗鋼板,預塗層鋼板等產品。這些生產過程都是在精密的儀器的控制和監測下進行的。温度的高低,煅燒的程度都需要自動或者半自動的儀器的控制。在現代化的生產條件下既保證了質又保證了量,生產出符合建設使用的*批量優等的鋼材。

其次,我對武鋼的人員狀況有了概括的瞭解。邯鄲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始終堅持全心全意依靠職工辦企業的方針和以人為本的員工管理思想,並將其貫穿於生產經營和模擬市場核算機制的全過程,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是公司員工管理的最終目標。近些年來,武鋼十分重視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以及人才的引進、培養和使用,並注重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合理配置。在公司內部建立了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內部人員流動均通過市場的形式實現,為各類人才提供了學習提高的機會和施展才華的廣闊舞台。

談起武鋼,它的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是必須要提的。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武鋼和其他國有企業一樣,面臨着原料,能源*幅度漲價和鋼材市場疲軟的雙重壓力,效益嚴重滑坡。武鋼的28種主要產品中只有2種盈利,這個曾經是河北上交利税億元的贏利*户,出現連續5個月的虧損。在企業生死攸關之際,以劉漢章為代表的武鋼決策者不等、不靠、不要,創立並推行了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這一新的企業經營機制,勇敢面對市場,迎接挑戰。用劉漢章同志的話説,這是被市場逼出來的招數。這一機制的基本模式是:市場-倒推-否決-全員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就是採用模擬的辦法,把市場機制引入企業內部管理,但並非簡單地把社會上經濟交往中的銀行、公司、市場都照搬進來,把企業內部的二級單位都變成獨立的法人。

【第5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調查報告--國有企業改制問題調查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調查報告--國有企業改制問題調查

摘要: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漸深入人心的今天,隨着我國加入wto以及市場經濟成為主流,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企業制度受到了巨大沖擊,制度改革勢在必行。改制的途徑是推行現代企業制度,即:政府與企業分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實行公眾企業制度。改制的目標是:提升國有企業的競爭能力,為國民創造更多財富,形成一整套科學規範並可供後人借鑑的制度。

關鍵字:國有企業 計劃經濟 私有化 現代企業制度 共容利益 轉型

調查報告結構:

第一部分:調查背景與調查形式

第二部分:正文

一. 計劃經濟的侷限性

二. 國有企業現今面臨的形勢

三. 國有企業改制的途徑

四. 值得注意的問題

五. 參考文獻

第三部分:本次社會實踐的感受

第一部分 調查背景與調查形式

一、調查背景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漸深入人心的今天,隨着我國加入wto以及市場經濟成為主流,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企業制度受到了巨大沖擊,制度改革勢在必行。對一個從中央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國家來説,由於它往往激流悠久體制的痕跡又帶有新市場的因素,所以説它的成效好壞也就既取決於過去的遺產,又取決於新引進的市場機制。這正是中國的現狀,因此,為了充分了解國有企業的改制的前因後果,我們不僅要理解市場經濟究竟發揮了什麼作用,而且還需要理解為什麼中央計劃經濟的國有企業也創造出了相當的財富,並且在分析中必須不能脱離中國的特殊國情,對此需要深入調查、分析與思索。

二、調查形式

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我查閲了大量相關文獻,閲讀了數十篇相關文章,形成了一些思想,並在我父母的幫助下對數名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和一般員工進行了有準備的採訪,與他們深入交換了看法。他們不但與我交流了想法,而且還提供給我許多有價值的一線資料供我參考。國企內部從業人員的看法對我的思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這篇調查報告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外企員工的觀點也為我思索國企的發展方向提供了很好的範本。當然,作為我個人的暑期作業,這篇調查報告的主要思想均為我個人在讀書、寫作讀後感和在夜深人靜時的思考所形成,其中不乏一些靈感的火花,經我在網上查詢,現今可能並無其他人提出過類似觀點,算是這篇報告的亮點吧。

採訪問題:

1.您認為國企改制是否必要,為什麼?

2.您認為國有企業改制應該採取什麼途徑?

3.能向我簡要介紹一下您所在企業現階段的改制情況嗎?

4.您覺得企業改制後會對您的職業生涯產生什麼影響嗎?

5.您覺得改制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第二部分 正文

一、 計劃經濟的侷限性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我國是實行像過去的蘇聯和今天的朝鮮一樣的中央計劃經濟制度的,即便到今日當人們普遍認為中國已經是一個市場經濟國家時,中國人然沒有完全擺脱計劃經濟的陰影,宏觀調控、政策指引還有國家發改委的文件......計劃經濟體制並未完全離我們遠去,反而在暗處發揮着相當強的作用。這種計劃經濟體制如今已經成為了限制國有企業改制與發展的最核心問題,在這篇調查報告的開篇,我必須首先説明計劃經濟的侷限性。

然而,除非我們能弄清為什麼計劃經濟曾經生存下來、並且還有所發展,否則我們無法分析計劃經濟由盛轉衰的內在原因。

中央計劃經濟的增長有兩個主要源泉。一是統治者擁有一種共容利益,能夠利用其統治區內產出增長中的一大部分來實現自己的目標。二是在這些社會中存在許多或明或暗的市場,使之能夠實現一部分來自貿易的收益。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共容利益”不斷弱化,下屬小集團的狹隘利益與日俱增,形成了嚴重的“制度僵化症”。而且在中央計劃經濟下形成的秩序來自官員的政治和行政處置權,而不是法律規則,這就總要引發不確定性的政治和行政處置權問題。中央計劃經濟的一個致命缺陷不是簡單地在於誤用或濫用職權,而是在於它將大量的處置權交給政治領袖和行政官員們。阿克頓勛爵曾經説過:“權力會帶來腐敗,絕對的權力會帶來絕對的腐敗”。普通百姓在大量的對預期不確定的情況下,個人權利沒有保障,也就無法制訂出其個人計劃,以及去實現那些能夠帶來大量收益的長期複雜的交易。

正是由於對個人權利而言政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政府也可能變成這些權利的最大威脅。只有政府才能大規模地徵用財產,單方面地改變契約條件或以種種方式從事那些僅使交易雙方受益而大眾受損的交易。至此,我們得到的是一個矛盾的假設:持續的經濟發展需要有這樣的政府,它相當強大從而可以自我維持,但卻又需受到各種限制或制約,以至於無法濫用其至高無上的權力來剝奪個人的權利。因此,為了實現所有的來自貿易之收益,就需要有一整套法律體系和政治秩序,以便強化契約、保護財產權、執行抵押協議、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並且培育起一個使投資與信貸更加具有流動性的持久而廣泛的資本市場。最繁榮的國家恰好是那些憑藉制度而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個人權利的國家,這決非偶然。如果沒有這些制度,一個社會便無法享受到一個安全市場所能帶來的豐碩果實,也就難以製造出那些只有通過眾多人的長期合作才能創造出來的複雜產品,也就無法從其他的多方或多時期的安排中獲利。如果沒有恰當的制度環境,一個國家也就只能侷限於那些具有自我約束性的貿易。也就是説在像前蘇聯和朝鮮那樣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個人權益得不到制度和法律的充分認定,人們就沒有積極性去從事生產,在這點上亞當?斯密的私有利益帶動公眾利益的論斷戰勝了社會主義的觀點,即:在現今的生產力水平下追逐個人利益會比公有化帶來更大的效益,企業會更有活力,國家經濟會得到最充分的發展。

二、 國有企業現今面臨的形勢

首先引出國有企業改制的定義:國有企業改制是指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通過轉讓國有產權存量和吸收非國有投資者增量實現對企業控制權部分或全部變更的行為。如果企業所有權全部轉讓給了私人投資者,或雖未實現所有權全部轉讓但私人投資者事實上獲得了企業的控制權,改制過程也被稱為私有化過程;如果雖然將企業的部分所有權轉讓給私人投資者,但國有資本仍然佔有企業控制權,改制過程稱為國有控股公司股權結構多樣化過程或非完全私有化改制。因此,私有資本參股進程包括完全私有化和非完全私有化兩種,而後一種將國有企業(state-owned enterprise ,soe)轉變成了私有資本參股的國有企業(private participated state enterprise ,ppse)。

隨着我國加入wto以及全球化思潮的到來,我國的國有企業面臨着越來越多的外部競爭,原來封閉甚至壟斷的市場環境已經或即將不復存在。首先,由於計劃經濟下生成的企業制度,國有企業普遍效率較低,缺乏有效的靈活性和激勵機制,在一個開放的市場環境下很難與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競爭,因為後兩者已經在市場經濟的競爭環境下摸爬滾打了多年,很多企業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靈活的、制度化的企業文化,這令大多數國有企業難以企及。其次,由於所有權的原因,國有企業的決策受到中央或地方政府的干預較大,而通常情況下,政府官員並不比企業管理者更加了解企業自身的發展情況和市場形勢,因此政府官員們的決策往往順從與一些政治需求,對企業的發展並無益處。這嚴重限制了企業的健康成長,長久下來,並不是對企業發展最有利(甚至是有害的)的思想在指導着企業的發展,企業自然無法取得最佳績效。第三,傳統計劃經濟思想與市場經濟思想的衝突導致的迷茫和不確定性對國有企業產生了非常不利影響。國有企業的管理者既想取得好的效益以便發展企業或是增加員工福利,又要顧及政府的命令與控制滿足政治上的要求,這種分歧在決策時體現得十分明顯,國有企業經常陷入兩難境地,從而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其實,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企業並不能算是真正的企業,企業是追逐利益的,沒有利潤就沒有企業存在的價值,因為虧損的企業對社會財富的消耗大於產出。而傳統的國有企業有時僅僅是為了實現某些職能而存在的,即為了替政府作某些事而存在,而不是為了創造價值,追逐利潤。

如今,黨和國家終於意識到高有企業改制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決定對國有企業進行包括所有制在內的沈的改革。這對於國有企業來説無疑是即將陰雲蔽日的天空中現出的一道耀眼的光芒,撥開了陰雲,見到了新的希望。經過近年來的努力,國有企業改制已經取得了一定效果,改制企業的數量和質量均有所提高。

表1:中國的企業改制發展現狀

企業總體樣本

中央控股企業

地方控股企業

企業數

百分比

企業數

百分比

企業數

百分比

改制企業

1184

43.92

259

24.81

925

56.0

未改制企業

1512

56.08

785

75.19

727

44.0

公司數目合計

2696

100

1044

100

1652

100

數據來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

三、 國有企業改制的途徑

國有企業改制的途徑是推行現代企業制度,具體內容有:政府與企業分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實行公眾企業制度。現代企業制度的思想,我認為至少包括下列三點:第一、有限責任原則。獨立核算,自負盈虧,是市場企業的兩個基本條件。參與市場競爭,就有可能虧損破產,以註冊資本承擔有限責任,還給失敗者以東山再起之機。第二、多元投資原則。社會法人蔘股,便於相互監督與相互扶持,有利於企業穩定發展。企業職工與社會居民參股,容易形成企業經營與社會經營,這不僅有利於企業,也有利於社會居民,形成社會效益。第三、內在動力原則。工資所體現的是僱工關係,不利於激發經營者與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如果讓企業經營者與企業職工大部分的收入不是來自工資,而是來自分紅,那他們就會盡全力為企業(也是為自己)創造價值。

從我的調查結果來看,依據企業性質不同,國有企業的改制有以下兩種選擇,一是上市(全面公眾化),二是內部公眾化與部分外部公眾化相結合。下面我分別説明:

上市是如今大多數大型國有企業採用的改制方式。這種方式進行改制最為直接,效果也比較顯著,而且見效快,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所有制的更改,由國有企業變為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公眾公司)。當然,上市作為一種比較激烈的改革手段,實行起來必然有一些阻力,這種阻力主要來自於國有企業自身的結構。由於上市需要公眾對企業的認同,這樣公眾才會投資購買該企業發行的股票,但是國有企業本身那低效宂餘的結構很難得到公眾的認可,因此國有大型企業在上市前通常會進行重組。

重組是一種寬泛的説法,通常來説包括橫向與縱向兩種重組方式,更可將兩種重組方式結合,形成組織結構的網絡,發揮更大效益,但必須在橫向與縱向之間有一個側重點。下面我就以我父母所在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和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後者為前者重組後上市的子公司)為例,説明以下重組上市的基本流程。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下文簡稱中國石油)是一家國有特大型企業,在XX財富500強中名列39位,位居全國第三,淨利潤多年位居全國第一。作為一家集石油和天然氣上下游業務、油氣田工程技術服務、石油物資裝備製造和供應於一體的綜合性能源公司,中國石油的業務領域很多並下屬大慶、遼河等大型油田,公司規模龐大組織結構複雜,有大量低效的單位和人員,因此在1999年上市時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在之後的改組中中國石油成功地將主體業務與支持服務業務相分離,實現了橫向與縱向的雙向整合。橫向上將各個地區的油田組成地區公司,實現了油田內部核心業務的獨立,並且能夠高效地同其它支持性油田服務項目相結合。縱向上將上下游核心業務分化為四個板塊:勘探與生產,煉油與銷售,化工與銷售,天然氣與管道,並將勘探開發研究院與國際公司等單位在企業架構中進行了重新定位,明確了其所應該發揮的作用。

圖1: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結構。

從上圖中我們不難看出,重組整合發生在公司架構的基層也就是業務流程的架構內,改制的上層則是所有制與管理層的變革。在業務重組完成後,企業就能夠在所有制等核心問題上做出革新。而革新的途徑就是上市。

公開發行股票,將企業所有權上市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中間涉及到資產評估,諮詢公司提供諮詢,投資銀行承銷股票等眾多專業環節,我在此不再詳細闡述,我只説明以下上市後所達到的效果。通過上市,國有企業完成了所有制制度的變革,即由政府所有變為公眾憑藉持股擁有,而作為公眾公司,政府也可以通過投資或改制時的策略佔有部分股權形成所謂的國有控股股份制有限公司。至此,所有權已經與行政權力從法律層面上相脱離,接下來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由於股份制公司的管理層任命是由董事會決定的,董事會是股東利益的代表,為了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在任命管理層時,自然會把管理層對公司盈利能力的作用放在第一位。這樣,董事會在自身利益的的推動下,任命能為公司發展和盈利作出最大貢獻的人為管理層,從而達到公眾(指股票的所有者,從理論上講,任何法律允許的人都能購買企業的股票,所以稱為公眾)利益的最大化,進而推動企業與公眾利益的協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可能認為政府放棄了本應盈利的企業的所有權,是吃虧了。其實政府的職能不再與管理企業,而在於建立制度,用制度來監管企業。而政府本身則是從税收中獲利,再用來造福人民。經濟發展了,人民富裕了政府的收入不但不會少,反倒會大幅增加。也就是説一次成功的國企改制,對國家對個人都是有利的。

至於內部公眾化與外部公眾化相結合的方式,則是我自己構思出來的,目前只是雛形,也沒聽説哪家企業採用了這種改制方式,我在此簡要的提一下。這種方式將公司的股份分為兩部分,分別在公司內部和外部進行上市,在內部上市的股票需要公司內部制定相關制度加以規範,以便讓這部分股份在員工中間依據職位和業績進行動態的有機的分配,在外部上市的股份與前一段所講的上市模式基本等同。為了讓內部流通股與外部流通股的價值保持基本等同,而不至於導致交易混亂,還需要一套獨特的機制將內部股票交易與公眾股票交易相掛鈎,這種機制十分複雜,我目前也沒有一個系統的思路,留在今後思索。

四、 值得注意的問題

從上文不難看出國有企業改制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障礙和問題。下面我就把採訪過程中受訪者集中提到的一些改制中應該注意到的問題作一下簡要的分析。

被提及最多的問題是,在企業重組後,一些單位的宂餘員工的流向問題。下崗顯然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很多員工已在崗位上工作多年,雖然成為超出編制的員工,但是這並不意味着他們沒有專業技能,相反很多人是相當專業的技術人才或專業學術人才。這些人才若不加以利用,必將使企業利益甚至是國名經濟遭受損失。因此,在非上市的支持性服務單位中將這些人才加以合理利用就顯得非常重要,應儘量使他們的工作與原先從事的工作相互關聯,發揮他們的最大價值。

信息化對於企業的改制也顯得至關重要,從重組的上市,信息化對整個流程的影響無處不在。信息化不僅能直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而且能使企業的管理層與員工能以全球化網絡化的思維思考問題。這對於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至關重要。

企業文化的革新也是一個應當注意的問題,改制前國有企業的企業文化普遍比較消極,企業利益與個人利益沒有任何關係,“吃大鍋飯”的看法較為普遍。因此,建立新的企業文化就顯得至關重要。企業文化的建立是無數經驗的結晶,我在此不作討論。

未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變革,正所謂流水不腐,户樞不蠹,企業只有變革才能生存,才能有一個生機勃勃的明天!

五、 參考文獻

1. 《國有企業改制重組調查研究報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

2. 《中國增長模式抉擇》 吳敬璉 著 上海遠東出版社

3.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馬克思?韋伯 著

4. 《現代企業制度概論(第三版)》 張鑫 著 同濟大學出版社

5. 《中國的國有企業與金融體制改革》 林毅夫/李志贇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6. 《國有企業改革的幾個重點難點問題》 李榮融

7. 《公司上市實務指南》 饒宏斌/曾豔 著 中國方正出版社

第三部分:本次社會實踐的感受

在上學期的馬克思哲學原理課上,老師佈置了這次的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其後經歷了期末考試、英語四級、軍訓、到假期的實習,真正開始此次社會調查已是近九月的事了。雖然開學迫在眉睫,但我認為既然要寫這份調查報告就要展現出自己獨特的思想於對問題的洞察能力,而且報告要客觀,要有據可依。因此,我閲讀了很多文獻,並設計了問題,在我父母的幫助下同一些國企的管理層和員工進行了深入的且富有成效的交流,他們的看法也對這篇報告的形成有很大影響。在此感謝他們利用休息時間與我交流並精確地道出了自己的觀點。 我的父母對我的幫助最為重要,他們整個職業生涯均在國企工作,所在的企業經歷過重組上市等一系列過程,他們協同我分析資料,糾正了我的很多錯誤觀念,並且一反常態地不反對我熬夜,我對他們的感情已無法在此用語言表達。同時感謝人文學院安排的這次社會調查作業,對我而言,我對國企改制的問題一向十分關注,這次作業給了我一個深入思考的機會,讓我係統地整理自己先前形成的思想,認清了一些思維中存在的錯誤。同時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我認為關心家國天下事對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有着十分重大的意義。我會在今後對這篇調查報告尚未搞清的一些重要問題繼續深究下去,直到弄清正確答案。思維帶給人力量,思維本身也是一種力量,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思維與行動更好地服務社會,探尋真理,為祖國的繁榮富強進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