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頤和園》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6K

《頤和園》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頤和園教學反思 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5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1個會寫,正確讀寫生字詞。

2、學習課文寫景狀物得敍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3、瞭解祖國燦爛的文化,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瞭解2至5自然段開頭一句話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

教學難點:

透過語言文字瞭解祖國燦爛的文化,培養學生的愛美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理解課題,瞭解背景、識字字詞、把握大意。

二、品讀體會,學習表達。

(一)遊賞長廊

1、它為什麼叫長廊呢?這條長廊有什麼特點呢?請自己讀一讀第二自然段,那些詞語有感覺,就把它標出來,也可以旁邊寫寫自己的感悟。

2、交流討論

(1)

1)長廊的特點?是從哪兒發現的?

板書:七百多米 273間

2)出示句子用什麼方法描寫?

引導:七百多米,列數字,寫出了長廊的。長,七百多米多長呢?相當於100個教室的長度!

3)看,句子中還有那些詞,在告訴我們長廊很長啊!

(2)美

1)那些句子中能發現了長廊的特點?

答:每一間的橫欄上都有五彩的畫,畫着人物、花草。

2)能抓住那些關鍵詞,體會到什麼呢?

答:人物、花草、風景----畫的內容很豐富

補充:五彩-----美麗

幾千幅---兩幅----畫多 內容豐富

(3)小結理順序:

1)我們再看長廊,好嗎?引讀,出示投影。

整體看------看長廊---- 看廊外----

2)總結寫整篇課文有順序,寫某個景點也要有順序,作者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三看長廊,連句成段,用列數的方法把長廊的長、美展現在我們眼前。

(二)遊賞萬壽山

1、作者是怎麼看它們的?看到什麼特點?同學們讀讀第三自然段。

2、指明説:看到了什麼特點?聳立、高大閃閃發光 、金碧輝煌、琉璃瓦,板書:閃閃發光 金碧輝煌。

3、指導它為什麼叫排雲殿嗎?排雲二字就出自古詩“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台”。

齊讀:抬頭一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遊賞昆明湖

1、點圖片、音樂。

介紹其它景物景點,你想去遊賞哪兒呢?

2、學生找到相關的詞語,獨立品讀。

3、誰願意帶我們去遊賞一番呢?

讀出相關句子。

4、重點引導品讀描寫昆明湖的句子:靜得像……。.,綠的………………。.滑過。

比較“滑”與:“劃”的不同,讀一讀昆明湖的美!

5、小結:

謝謝這些小導遊們帶我們遊賞了這麼多美麗的景色,看,同學們找到的這些優美的句子,具體的描寫就是文章的血肉啊!

四 總結全文

遊賞到這兒,同學們,頤和園游完了嗎?頤和園是我國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説不盡的豈止是頤和園,學習本組課文,我們還可以去遊賞長城、兵馬俑,北京的故宮,山東的泰山,樂山大佛、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埃及的金字塔。

教學反思:

體現語文課堂的文化意味

《頤和園》編排在世界文化遺產主題單元,有很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我努力拓展相應的歷史背景,文化淵源,不侷限於文本,也不限於“頤和園”而是把課堂置身與世界文化遺產的大背景下教學,更深的瞭解到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由頤和園引申到祖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遺產…。.展現中華文化的魅力,提升了語文課堂的文化品位。

頤和園教學反思 篇二

《頤和園》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寫景的遊記。作者移步換景,按照遊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恰當的比喻,再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字裏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讀寫結合,是學習寫作方法,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好教材。

在反覆朗讀《頤和園》這篇課文以後,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組織教學才能讓學生將感悟課文優美的語言與領悟文章寫法有機結合起來。為此,我設定的課時目標是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自讀課文,感受頤和園的美麗,體會作者依照遊覽順序,移步換景的寫作手法並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激發學生的愛美情趣,同時對學生寫景類習作給予啟迪。

圍繞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在設計的教學過程最主要的是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即我們經常所説的“授之以漁”。在進行這篇課文備課的時候,我預先有一個設想,將高效課堂的理念貫穿其中,教學時先扶着學生走一程,即由教師引導學生體會長廊的長和美,瞭解作者的寫作方法。然後讓學生總結學法,並根據學法分組進行協作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景物的特點,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這樣,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討論交流,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與交流,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在組內老師的幫助與指導下,經過數次打磨,多次修改後的設計流程還是可取的。

但是,預想與現實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教學後,我感到很受挫,課堂上沒有好好地帶動學生,教學目標的完成也顯得很生硬,尤其是在放手讓學生自學的之後的彙報過程中,我沒能好好駕馭課堂,學生的參與程度還很不夠。課後,砂子塘天華的伍老師,我們的語文大組長葉老師,還有我的師傅馬老師都給了我很多寶貴的意見,我也仔細反思了整堂課,發現這堂課最主要的失敗處有以下幾點:

一、教案設計不夠詳細。作為剛上講台的新老師來説,我應該預設課堂上學生的任何可能的回答,並且把過渡語、評價語都要設計詳盡,這樣在教學中才不會出現冷場的狀態。而我只是準備了簡案,這也是導致我的課堂與學生距離疏遠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將備課工作做得更加細緻,慢慢提升自己。

二、語用設計比較生硬。像這種寫景作文,應該是讀和悟結合得非常好的,可是在真正教學過程中,我卻為了上完內容而上課,追着時間跑,沒有好好地處理好讀與悟,再悟再讀的關係。這樣所導致的一個最大的後果就是,學生對文本的感受不到位,感受不到位,那麼後面的語用拓展也就脱節了,變成了畫蛇添足。

三、對高效課堂理念的理解有偏差。這節課我預設的小組合作環節本來是想帶動全班同學,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可是由於我的設計偏差,反而讓一部分同學在彙報環節裏無事可做,遊離於課堂之外。高效課堂並不是追求簡單地小組合作的形式,而是要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四、教學評價語言生硬,語調缺乏抑揚頓挫之感。這樣導致師生之間的距離很遙遠,也沒能將學生帶入到課文情境中。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要更加註重這一方面的積累。

發現問題並不可怕,而是要積極改進,提升自己。一節課下來,留給我的是太多的思考,我願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在師傅們的幫助下,不斷探索,不斷改進。

頤和園教學反思 篇三

本文描繪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觀,課文最大的特點就是移步換景,按照遊覽的順序記敍園中美景。之前孩子們接觸過的課文,多半分為三種寫作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事情發展順序,而遊覽順序是第一次接觸。所以當我提出“思考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進行描寫”時,孩子們大多回答的是空間順序。於是,我便向孩子們講解空間順序與遊覽順序有哪些區別:遊覽順序和空間方位順序都是文章的表達順序,但是它們是有區別的。參觀、遊覽順序也稱移步換景或地點轉換順序。

它以遊蹤為線索,游到哪裏寫到哪裏,比如我們曾經寫過的習作——《曹禺公園一日遊》,同學們就是由曹禺公園的大門開始,一個一個地變換景點,對曹禺公園進行遊覽。而空間方位順序是以某一地、一物為觀察點,按照上下、左右、前後、遠近等,描繪各種事物,構成清晰畫面。比如我們同樣以曹禺公園為背景,不變換地點,單單隻寫曹禺公園的那座八角寶塔,同學們就可以按照空間順序去描寫它。另外,説明相對靜止的事物,尤其是建築物,往往用到空間順序,一般也能從文章中找出標誌性的表空間方位的詞語。空間順序又可分為:由上到下、由外到內、從前到後、由中心到四周、從整體到局部、由遠及近,也有的以參觀者的行蹤為順序。孩子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也對空間順序和遊覽順序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

頤和園教學反思 篇四

《頤和園》是一篇遊記,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處處洋溢着作者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課文不但文字優美,而且層次清楚,移步換景、首尾呼應,其寫作方法非常值得學生們學習。為了能體現生本課堂教學,讓學生自己探究學習,把文本內容和寫作方法都在讀和交流中理解領悟。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1、預習探究

2、合作交流

3、品讀體驗

4、彙報交流

……

一、在課前培養學生蒐集信息、自學探究的能力。

課前先讓學生蒐集頤和園相關的資料,並在小組裏交流蒐集到的是什麼資料。通過蒐集和交流使學生對文本內容和背景有更詳細的瞭解,同時也培養學生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接着再通過生字詞檢測預習的效果,不僅考查了學生課前掌握的情況,還交流了學生自主探究生字詞的方法。

二、在合作中把握重點,在交流中學會探究。

通過師引導找全文的中心句和劃出有關作者遊覽路線的語句。弄清楚作者的遊覽順序,使學生對本文有整體地把握。同時對移步換景,也叫地點轉換順序或遊覽順序的寫作方法有了認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概括作者主要遊覽了哪些地方,觀察點又是怎樣的?使學生對全文結構安排,作者行蹤都有較清楚地瞭解。

三、重點品讀,領悟學習方法

師引導品讀來學習長廊的內容,使學生在交流中把長廊的長、美的句子朗讀出來,特點探究出來。師再引導小結本段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明確方法:邊讀邊畫描寫景物特點的語句,再把景物特點概括出來。並用這種方法自學萬壽山、昆明湖的內容。

出示自學要求:

(1)選擇你喜歡的景物,把描寫景物特點的語句用不同的符號畫下來。

(2)有感情地多讀幾遍。

(3)想想景物有什麼特點。

學生對照要求深入地自學探究,生本體現得淋漓盡致。

四、在交流中學習,在彙報中體會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先在小組裏交流探究的結果,然後全班進行彙報萬壽山和昆明湖的景物特點。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生本效果非常明顯。特別是“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將“滑”與“劃”進行對比。學生舉出生活中的滑冰和划船例子來説出它們的區別。再例如“這麼多的獅子會有哪些姿態呢?“學生都能較為合理地展開想象,並進行了一定的説話訓練,就這樣讓學生在閲讀中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培養。不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而且鍛鍊了學生的理解、閲讀、説話等多種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質。

頤和園教學反思 篇五

《頤和園》是一篇遊記,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着作者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

我的教學目標有三個:

1、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頤和園是一個美麗的大公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作者按遊覽順序有序觀察,抓住景物特點準確生動描寫的寫作方法。

3、學習對課文中不理解的語句提出問題,並試着解答。

從教學目標落實的情況看來,整堂課重視了寫作方法的引導,引導學生按遊覽順序抓景物特點準確生動的描寫,但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

1、在指導朗讀方面,沒有達到預設的效果。朗讀不充分,在情感渲染、評價上沒有指導到位。教師講的過多,語言不夠精煉。

2、在文本學習板塊,讓學生讀文後説感受,學生談到頤和園“美麗”,然後學生從文找到能表明心中感受的句子並讀一讀。藉機告訴他們“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然後學生説遊覽順序,並讀了讀作者的遊覽線路的句子。對於每個景點的具體描述朗讀不夠,沒能細細品味語言的美。

3、對課文內容質疑,我的提問是:“你對這個句子有什麼疑問嗎?”有同學抓了“幾乎”這個詞語,但沒有同學提到“滑”。我是不是可以在提問引導時做適當地調整,如:“觀察作者的用字。”我在上課時臨時應變能力和引導能力還不強,這也是我需要不斷進步的地方。

4、在教案設計方面,我重點引導學生學了長廊,然後總結了學法。之後放手讓學生自己説頤和園別處景點,學習遊記寫法,然後讀寫結合。可整節課下來,感覺好似成了習作指導課似的,指導習作方法多,品讀課文少,課堂上又用了大量時間讓寫身邊的景點,但寫作時抓的點有點多了,覺得孩子們一下子消化不了這麼多東西。

課堂教學還在不斷摸索當中,爭取每天都有新的收穫。

《頤和園》教學反思 篇六

《頤和園》這篇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優美生動,具體形象,處處都洋溢着作者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課文移步換景,按照遊覽的順序記敍。一寫長廊的景色;二寫萬壽山的景色;三寫昆明湖的景色。因此,我們確定了教學這篇課文的目標:

1、理清作者的遊覽順序,學習抓住移步換景的特點概括遊記類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2、我要品讀課文,學習作者運用“三點成像”來把景物寫具體的方法。

3、我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還能讀出對頤和園的讚美和喜愛之情,讀出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敬佩之情。

我和幾位語文組的老師經過了認真的研究後發現,在第一課時的重點就是讀文和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教學內容略顯少了一些,正好我們學校有60分鐘的大課,我們最後決定修改原教學設計,把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合二為一,上成60分鐘的大課。從教學效果和課堂反應上來看,還是不錯的,孩子們既學會了概括寫景類文章主要內容的辦法,又瞭解了作者運用三點成像”來把景物寫具體的方法,還通過朗讀表達了對頤和園的嚮往和讚美之情。現對這節課做如下反思:

一、課堂氣氛活躍自然

這節課,我沒有一絲的要求學生達到什麼樣的程度的限制,這樣就能讓學生大膽的讀書,大膽的説感受,真實的彙報體會,説出想法,所以同學們能在合作學習時大聲討論,在集體彙報時主動質疑,這是這節課我和同學們的共同收穫。

二、利用多媒體課件,拓展學生想象思維

教學時,我首先以課件引導,讓學生沉浸在頤和園的美景中,在讓他們讀課文,這就能激發他們的閲讀興趣,為課文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這樣讓他們初步感知頤和園的美,逼真的畫面使學生們興趣大增。因此,欣賞完後,學生無拘無束髮表了自己的見解,也大大地激發了學生閲讀文本的興趣。學生通過朗讀全文來初步感知頤和園的美麗。

三、關注了語文素養的提升,注重了語文知識的傳授

曾幾何時,許多語文老師在語文課上總是過分的強調語文的人文性,往往把一節語文課上成思品課。我在這節課上,關注了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朗讀能力的培養,並且傳授給孩子們具體的語文知識:一、概括寫景類文章的主要內容的方法(遊覽順序+遊覽地+總體印象),二、移步換景(這種人走景移,隨着觀察點的不同,不斷展現新的景物畫面的方法叫移步換景。)三、“三點成像”:運用三種觀察方法抓取的三個點:從外面看(整體)寫了長廊的長 ,從裏面看(局部)寫了長廊的畫,邊走邊看(環境)寫了長廊的花。長廊的美就像一幅畫一樣呈現在我們面前。這種從三個方面或者三個特點來把一個景點寫具體方法叫“三點成像”。

四、努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本課教學中,我注重讓每一位學生都學有所獲,通過小組自學、探究、合作學習,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交流討論,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在多種觀點的碰撞與交流的體驗中,獲得了閲讀的樂趣,使語文課做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統一。課 堂上,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僅引導學生讀懂文本內容,還使學生領悟文本的語言藝術和表達方法,同時還讓學生懂得怎樣運用這些方法去寫作,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不足之處:

雖然這節課能讓大多數孩子學到不少知識,但是對於學困生容量有些大,接受起來稍顯困難。

多媒體的課件限制了學生對本的真實把握,有的學生的思維備限制在了圖畫內容上。

我的。準備還不是很充分,有的地方引導的生硬,課堂駕馭能力還有待提高。

總之,這節課是一次全新的嘗試,興許以後可以提高大課時的學習效率。教學的創造空間是不可估量的。我們需要不斷努力,不斷進取,以切實有效的方式引領孩子們在語言世界裏主動探究、發現,併為他們的潛能的發揮創造機會,使學生的生命之河躍起燦爛而美麗的浪花。

頤和園教學反思(精選10 篇七

《頤和園》是一篇遊記,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課文不但文字優美,而且條理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着作者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

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美景色,受到情感的薰陶。我教學課文內容時,通過讓學生讀書,找出自己喜歡的景點,具體描寫時又是抓住哪幾個小景點,寫出了它們的什麼特點,用上了什麼好詞好句,然後再讓學生感情朗讀,體會頤和園的美。《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為了突出本文的重點,我採用多種形式指導朗讀,指名讀,比賽讀,範讀,評價讀,想象畫面讀等,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讀出欣賞、讚美、陶醉的情調,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背誦下來。

本課的寫作方法很值得孩子們學習,也是我要達到的一個教學目標。本文條理清晰,結構嚴謹,課堂上我讓學生思考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遊覽的,並畫出文中的語句,大部分學生能找到類似的語句,如:“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走完長廊,就來到了王壽山腳下”“登上王壽山”“從王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等,這樣的句子能夠讓我們很清楚的看到作者的遊覽順序,也是非常典型的過渡句,課堂上我反覆給學生強調過渡句的好處和重要性,絕大部分學生印象很深。因為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學生的良好寫作能力的的培養,並不是簡單地講幾節作文課就行了,更多的功夫應該花在平時。所以課下我們安排了課後的小練筆,“學習《頤和園》的寫法,記一次遊覽活動。”很多學生都用上了過渡句、總分總的結構,雖然有的語句不是太生動,但寫作條理很清楚,我認為這個教學目標完成得還算不錯。

頤和園教學反思 篇八

《頤和園》這篇課文是一篇遊記,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湖光山色、亭台樓閣、長廊石橋等景物,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

教學之後,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第一,重視課文表現形式的教學。

這一篇遊記向學生所展現的清楚的遊覽順序和特色的景物描寫,都是國小生寫好日常遊記很好的範本。在教學時,我確定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學習本課的寫作特點,學習它的寫法。如全文的首尾呼應,清楚的遊覽順序,以及第二段抓住特點寫長廊的寫法。

第二,要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

在品味語言,感悟景物描寫的教學中,我教學時先扶着學生走一程,即由老師來引導學生體會長廊的長和美,瞭解作者的寫作方法。並且注重學生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積累、內化、昇華。學完之後,我安排了一次小練筆,讓學生自讀自悟,從而再抓關鍵詞來感悟景物的特點。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寫遊記的方法,但教學時間安排不當,導致學生寫的時間不充分,從而收效甚微。

第三,運用多媒體教學加深學生感悟。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針對農村孩子的實際情況,教學《頤和園》能給沒有條件上北京親眼看過頤和園景點的學生一個更加直觀的感悟,學校多媒體教學設備無疑起了很大的用處。在教學過程中,播放了頤和園中長廊的橫檻上的畫,以及頤和園的實景圖片,身臨其境地把學生帶入“情境場”,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激發了學生視美、愛美的情感,實現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欣賞,達到了和諧對話。

不足之處:因為全文比較長,知識點比較多,為了使一堂課充實飽滿而又不顯得面面到面面鬆,所以許多的亮點都捨去了。比如説文中的三大景點僅以長廊為例進行了細緻全面的講解和剖析。讓學生充分完整的掌握了長廊的特點,領悟到了長廊的美麗。但同時也忽略了萬壽山和昆明湖的教學,讓學生採用小組全黨學習的方法,感覺學生有一些知識理解的不夠深刻,時間的匆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總之,這節課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和問題。雖然説教學是不完美的藝術,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不斷的充實自己使自己的教學少一些缺失,少一些遺憾,為學生多留一些問號、省略號,而不是句號、感歎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