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頤和園教學設計【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3.8K

頤和園教學設計【多篇】

頤和園教學設計 篇一

之一

南海市大瀝區城區國小 彭慶甜

學習目標:

1、學習課文第4——6自然段,能回答課後1(2)(3)兩個問題,能給課文分段。

2、能用“隱隱約約”造句。

3、掌握背誦的方法。

4、能有感情朗讀課文,煥發民族自豪感。

學習重點:目標1

學習難點:目標2

教學過程 :

一、師生共同制定目標。

1.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1、2、3自然段,掌握了課文的生字詞的讀音,理解了課後的第①個問題,用“聳立”造了句,練習背誦了第二自然段。這一節我們繼續把剩下的4——6自然段學完,請同學們看看課後要求,想想還有哪些任務需要完成的。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引導歸納。)

2.出示目標樹,並板貼。

⑴能回答問題,能給課文分段。

⑵能用“隱隱約約”造句。

⑶掌握背誦的方法。

⑷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前提測評

哪位同學還記得我們用什麼方法學懂第二、三自然段。板貼在目標樹的樹根部:學習方法:⑴明地點。⑵看景色。⑶理解欣賞。

三、導學達標

(一)用學習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學習第四自然段。

1.聽課文錄音。

練習:①用“——”畫出地點變換的句子。

②用“~~”畫出登上石壽山,眼前呈現怎樣的景色的句子。

2.學生回答,師生共同訂正,並板書:

宮牆、昆明湖、城樓和白塔。

3.出示句子,並理解欣賞。

“葱鬱的樹叢,掩映着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硃紅的宮牆。”

指名讀。

出示從萬壽山上看到的景色的視頻、圖片。

體會顏色美:A、葱鬱的樹叢是什麼顏色?(一片綠色)

B、一片綠色中出現了什麼顏色?(黃色、綠色、硃紅色)

體會形態美:A、掩映是什麼意思?

B、掩映一互相遮掩、互相襯托。

C、指導看圖:什麼和什麼相互掩映?

指導朗讀。要求掌握好:掩映、黃的、綠的、硃紅的這幾個詞的語速和語調,把綠樹與宮殿互相遮掩相互襯托的顏色美、形態美讀出來。

4、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指點名讀。

出示昆明湖的視頻、圖片。

把昆明湖比作什麼?(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鏡子、一塊碧玉)這兩個比喻寫了昆明湖什麼特點?句子中哪兩個詞概括了這兩個特點?(靜、綠)

“滑”是什麼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動)

為什麼課文寫遊船,畫舫在湖面上前進,用“滑”而不用“劃”?滑——遊船、畫舫輕輕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過,使湖面保持平靜。劃——用力揮槳使船前進,水漾起波紋,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靜。

指導朗讀:要求讀得舒緩,讓人感到昆明湖的靜。

出示: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裏的白塔。

遠眺是什麼意思?(遠眺——往遠處看的意思。)

隱隱約約是什麼意思?(隱隱約約——看得不太清楚。)

“隱隱約約”和“遠眺”有什麼關係?

隱隱約約與遠眺有因果關係。因為遠眺,所以遠處的景物只能看得隱隱約約,作者用詞注意前後的照應,用詞是多麼準確啊!

齊讀句子。

(二)學習第五自然段

導入  :從萬壽山下來,作者又到了什麼地方?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帶着這些問題,我們一起學習第五自然段。

出示練習:

用畫出作者遊覽地點變換的句子。

昆明湖上主要有、等景物。

十七孔橋是什麼樣的?請用“~~”畫出有關句子。

自由朗讀,同位討論共同完成練習。

提問檢查:①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板書:昆明湖、長堤、小島,十七孔橋。

出示句子: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獅子。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也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齊讀

出示投影十七孔橋的視頻、圖片。

這個句子介紹了十七孔橋的什麼特點?

(橋洞多、石柱多、獅子多)

思想教育:這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指導朗讀:讀出民族自豪感。板貼:民族自豪感。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齊讀

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麼作用?

(總結全文,與開頭照應)

充分利用板書,總結全文,給全文分段。

全文有幾個自然段?

每個自然段寫什麼?

作者主要遊覽了幾處地方,哪些自然段是介紹同一地方的景物?

課文應分幾自然段,怎樣分段?請同學們按作者的遊覽順序用“‖”給課文分段。

要求:先獨立思考,再四小組討論。

師生共同板書訂正:1————一段

2————二段

3————三段

4、5———四段

6————五段

四、達標測評

(一)用“隱隱約約”造句。

1.理解詞語:隱隱約約——看得不太清楚。

2.齊讀課文例句。

3.補充句子完整。

①我站在白雲山向西遠眺,隱隱約約可以看。

②初冬的早晨,晨霧迷漫,我走在上學的路上,隱隱約約。

③夜幕降臨,萬家燈火,我站在陽台上,隱隱約約看見。

④清晨,我走在林間的小路上,隱隱約約聽到樹叢中。

4、小結哪幾種情況下用“隱隱約約”一詞。

看遠處的景物。

煙霧影響視線。

光線不足的情況下。

從遠處傳來的聲音或傳來的聲音很微弱。

5、口頭造句。

(二)指導背誦方法。

我們用什麼方法背誦第二自然段?

板貼在目標樹根部分:理清順序,分層記憶。

第四自然段有幾句話,可分層進行記憶。

根據回答歸納,第四自然段有五句話,可分四層記憶:

第1句:交待地點,總概括。

第2句:向下望。

第3、4句:向前望。

第5句:向東遠眺。

自由分層練習背誦。

五、小結學習情況,佈置作業 。

在造句本上,用“隱隱約約“造句。

背誦課文第四自然段。

附全文板書:

10、頤和園

長廊:長、美、奇、

佛香閣、排雲殿

萬壽山

宮牆、昆明湖、城樓和白塔

昆明湖:長堤、小島、十七孔橋。

《頤和園》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詞。理清課文的敍述順序,學習作者寫景狀物要抓住特點。

2、品析景物特點,感受語言美

教學重難點

理清課文的敍述順序,學習作者寫景狀物要抓住特點。

瞭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從中得到陶冶;在欣賞、品讀養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在我國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

一起看大屏幕。

視頻中的景色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齊讀課題,注意“頤”字的寫法。

二、檢查預習情況

出示“我會讀”指名領讀。去拼音再讀。

“我會填”指名回答。圖片出示理解“橫檻”“畫舫”。

三、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提示:

(1)自讀課文,看作者寫了頤和園哪些地方的景色?

(2)從課文中找出能夠體現作者遊覽順序的句子。用“~~”畫出。

2、學生按要求讀書,教師巡視指導。

3、完成問題(1)。

提問:作者寫了頤和園哪些地方的景色?

學生回答,師相機板書: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頤和園》教案設計 篇三

技能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邊讀邊想象,瞭解頤和園景色特點。

3、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方法。

情感目標:在深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受我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及才能。

教學重點:1、引導學生感受頤和園大而美的特點。

2、學習本課觀察和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學習本課觀察和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形式:自主探究式學習(選擇議題―――研讀討論―――彙報結果―――學習遷移)

創新藍圖:1、藉助小組自主探究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彼此之間優勢互補,培養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

2、創設情境訓練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組織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目標

設計意圖

課後準備

1、準備《頤和園》圖片、文字、資料、錄像帶、投影片。

2、佈置學生熟讀課文。

1、收集有關《頤和園》的圖片、文字資料。

2、熟讀課文

初步瞭解頤和園的有關內容

激發學生興趣做好知識儲備。

導入新課整體感知

1、教師配合錄像帶範讀課文。

2、提問引導學生説説頤和園給自己留下的整體印象。

3、組織學生能夠理清遊覽順序。

1、欣賞全文

2、説説自己的感受。

3、小組合作,理清作者遊覽順序。

感知課文內容

整體感知理清順序

學習第2至第5自然段

1、出示2-5自然段學習提綱:(1)有感情朗讀(2)研討各景點有哪些特點,從哪些句子能體會出來(3)質疑問難,組織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小組討論學習,教師巡迴指導,參與探究。

2、引導學生欣賞以下重點句反覆品讀,體會景物特點同時解疑答惑。

1、  選擇議題

2、  研讀討論,質疑問難

3、  按遊覽順序彙報結果

抓住特點

感受體驗

通過探究性閲讀,初步體驗探究性學習的過程,感受探究性學習的樂趣。

1、這條長廊有700多米,分成273間。

2、抬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

3、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4、橋欄杆上有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獅子,這麼多的小獅子,姿態不一,也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1、通過比較朗讀感受長廊的長。

2、通過“聳立”、“閃閃發光”體會佛香閣的雄偉、壯麗。

3、通過對比喻句的理解、感受昆明湖的靜、綠。

4、通過“都”、“也”體會獅子之多,且形態各異,進一步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及才能。

學習第六自然段

引導學生明白結尾進一步深化中心、抒發情感的表達方式。

朗讀感悟

明白結尾的表達方式

明確語言要點

朗讀訓練

組織學生自由結合、朗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展開朗讀競賽、與學生共同評議。

1、  自由組合帶感情朗讀。

2、  展開競賽

3、  與老師共同完成對同學的評議

1、進一步加強朗讀訓練。

2、調動學生積極性、組織全體學生參與學習活動。

訓練朗讀加深理解

拓展練習

引導學生以課文內容為資料為大家介紹一處自己喜歡的景點,可以選用課文中的語言,也可以引用課外資料創造性地介紹。

介紹自己喜歡的景點。

進行語言訓練

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總結全文學習遷移

1、  總結寫作方法

2、  佈置學生課下仿寫一處自己熟悉的地方。

靜聽思考

體會寫作方法並加以運用

使學習可持續性發展

板書設計:

頤 和 園

長 廊:長美     輝

頤和園(大、美) 萬壽山(佛香閣):壯麗   煌

昆明湖 湖水: 靜、綠 成

十七孔橋 十七孔橋洞上百隻獅子 就

《頤和園》教學設計 篇四

【教材分析】

這篇講讀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湖光山色、亭台樓閣、長廊石橋等景物,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

課文移步換景,按照遊覽的順序記敍。一寫長廊的景色。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接着抓住每一間的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部介紹,最後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境。二寫萬壽山的景色。先寫從山腳下抬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雲殿壯觀的景象,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的景觀。三寫昆明湖的景色。分別介紹了長堤、湖心島、十七孔橋。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尾與開頭呼應,表達了作者讚美之情。

【學習目標】

1、藉助拼音認讀7個生字:頤、聳、閣、舫、眺、堤、態;會寫11個生字:殿、廊、柱、栽、築、閣、朱、堤、雕、獅、態;能自如地運用多音字幾。正確讀寫長廊、柱子、神清氣爽、建築、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葱鬱、掩映、硃紅、隱隱約約、堤岸、雕刻、獅子、姿態不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進一步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

4、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學習按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策略】

以讀為本、情境教學法、探究性學習法。

【教學重、難點】

領悟並學習作者按遊覽地點變化、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出示頤和園全景圖。

同學們,在我們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聞名的皇家園林,你們知道是哪裏嗎?

教師板書課題:

頤和園

強調頤的筆順。

二、交流資料,瞭解頤和園概況

通過查閲資料,你對頤和園都有了哪些瞭解?

指名説。

三、初讀課文

1、自由讀文:

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課件檢測掌握生字的情況。

3、快速默讀課文:

把課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開頭的第一個句子畫下來,邊讀邊想: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介紹頤和園的,頤和園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4、彙報,相機板書:

長廊 萬壽山下 萬壽山 昆明湖

5、引導、點撥:

作者是按一定的遊覽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6、課件出示:

聘請導遊(怎樣才能做好導遊)

四、再讀課文

把描寫你所喜歡的景點的段落多讀幾遍,想想為什麼喜歡它。並用自己習慣用的標記方式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五、按照學生的意見,選擇學習內容

引入學習描寫長廊的相關段落,重點學習第二自然段,體會長廊的美。

1、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質疑。

2、集中交流:

在學生談體會的過程中,利用插圖、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了解長廊的特點,體會、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對於學生不理解的地方,組織學生討論,啟發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以及自己的感受談體會,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

3、師生共同朗讀、背誦,深入體會、感悟長廊的美。

引入學習作者描寫萬壽山的相關段落,體會在萬壽山腳下和登上萬壽山後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組用學法合作探究學習,全班交流、展示學習成果。

六、創設情景、拓展思維,進行語言訓練

1、結合課文、參考相關的資料,用自己的語言,採取自己喜歡的各種形式讓學生展示自己。

(自由組織導遊詞)

2、同伴合作,演導遊。

3、競聘導遊、評價。

4、學生自由展示。

頤和園教學設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理解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頤和園》的特點及美景,激發熱愛祖國的感情。

3、培養學生抓住特點,有序觀察能力和按地點轉換順序,有序有重點描寫見聞。

4、概括中心,體會作者怎樣圍繞中心進行表達。

二、教學準備

1、《頤和園》多媒體課件

2、組織學生蒐集中國世界遺產資料

3、世界遺產風景書籤

三、課時分配

二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播放課件、師語導入:在我國的首都北東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板書課題)那裏風景秀美。是古代園林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花園。今天老師作一回導遊,尋着作者的足跡,帶同學們去領略——頤和園的美麗風光。

2、簡介頤和園。

(出示課件)感性認識頤和園的幾個主要景觀。

3、學習生字、新詞。

(1)出示生字燈片,檢查字音正誤,區別字形,理解詞義。

(2)讓學生説説自己所認識的字、詞,並回答認識理解這些字詞的途徑及方法。讓學生從中交流學習經驗

(二)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

2、讓學生説説作者按什麼順序介紹了頤和園的哪些景點?(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3、學生分組接力朗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

4、自由讀並討論、理清課文思路。初步瞭解課文大意和記敍的遊覽順序。

(三)合作學習

1、小組交流:作者的遊覽順序。

2、默讀課文。思考:哪幾自然段分別介紹了頤和園的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1、欣賞長廊部分:

(1)朗讀訓練:找出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朗讀。

(2)思考:長廊有什麼特點?

(3)出示課件,指導看圖(長廊圖)板書 : 長廊 長、美、奇

(4)在長廊中游賞,給人一種什麼感覺,劃出有關語句,把你的感受通過朗讀把感情表達出來。

(5)出示文字燈片。

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導語:走在長長的長廊中,飽賞那美景,讓人神清氣爽,下面讓老師帶同學們去遊覽萬壽山。

2、欣賞萬壽山部分:

(1)指名讀3、4自然段。學生評朗讀的效果。

(2)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按什麼順序寫的?有什麼特點?

(3)播放一段萬壽山錄像片。

(4)設問,在萬壽山上看見了什麼?

板書: 佛香閣 排雲殿 鳥瞰頤和園大半景色。

(5)出示燈片,圖文對照找出各景物並重點理解“金碧輝煌 葱鬱 掩映”的意思。

(6)師對照圖着重介紹佛香閣,排雲殿兩面大景點。板書 : 雄偉壯麗

(7)出示文字燈片②,生填空練習。

登上萬壽山,站在職 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 。正前面,是 向東遠跳,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 和 。

(8)師小結。置身於萬壽山中,欣賞其美景,給人感覺如何?啟發想象。

(9)生小組交流。

4、小結學法,自學第5自然段。

(1)自由讀、自學討論。a、從萬壽山,就來到了哪裏?b、昆明湖,十七孔橋各有何特點,劃出有關詞語。

(2)出示幻燈片:讓學生圖文對照,並理解“姿態不一”意思。

板書: 昆明湖 物多景美

(3)齊讀第5自然段。

5、師小結。a第二段描寫了頤和園的景點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特點,段與段之間又是如何過渡的呢?劃出過渡句。

6、齊讀第1自然段。

(1)導語:《頤和園》的美景可以看出北京的頤和園簡直就是一個美麗的大花園。

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花園。

(2)出示文字燈片③

(3)齊讀

(4)小結:這是全文中心句,總起全文。

7、學習第6自然段。

(1)指名讀。

(2)設問:遊覽完頤和園後,給人的感覺如何?(讓人流連忘返)

(3)齊讀。

(4)小結:這一段是起總結全文作用。

四、課外拓展

1、複述課文內容

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花園,美麗的長廊讓人神清氣爽,雄偉壯麗的萬壽山使人大開眼界,物多景美的昆明湖讓人心曠神怡,置身於這美麗的在花園中,真叫人流連忘返。

2、學了這課文,你感受如何?請你把頤和園的美景告訴大家。這是遊記的寫作方法,值得我們學習。課文是按參觀(地點轉換)順序寫的,全文結構特點,總一分一總。

3、講述學生自己眼中的世界遺產知識。

[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均有發放風景書籤激勵學生環節]

五、教學賞析:

1、《頤和園》

是第七冊的一篇寫景的講讀課文,它具體描繪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讚賞了祖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圍繞這一中心,作者抓住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這幾大景點描寫,為此,教學時,藉助多媒體進行教學,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景物美,理解課文內容,展開合理想象,培養學生抓住景物特點及仔細觀察能力,掌握按參觀順序(地點轉換)有序有重點敍述見聞的寫作方法。引導學生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相結合,進一步培養學生們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巧妙地將風景書籤激勵學生與課堂教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起到課堂生機靈動的效果。

2、教學媒體設計:

多媒體直觀展示各景點特點,讓學生從感性,直觀認識景物特點。通過助於學生從動態中去欣賞美景,理清景點的結構佈局。文字燈片,有助於學生重點詞句的理解,總之,集圖、聲、像等為一體的教學媒體,有助於本課教學目標落到實處,達到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頤和園》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按照課文所記敍的遊覽順序,練習給課文分段。

3、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理解詞句,會用“聳立”和“隱隱約約”2個詞語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4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按照遊覽順序給課文分段。教學難點藉助課文,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二)學會本課14個生字和12個新詞。

(三)練習按作者的遊覽順序給課文分段。

二、教學重、難點

(一)學會本課14個生字和12個新詞。

(二)練習用不同的方法給課文分段。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語:在我國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教師板書課題)那裏有著名的長廊、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等人文景觀。今天就讓我們尋着作者的足跡,一同來飽覽頤和園的美景。

(二)出示幻燈片,認識頤和園的幾個著名景觀,從直觀入手,對頤和園的美景先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有條件的可以給學生播放有關頤和園的風景教學錄相片。或出示一組有關頤和園名勝風光圖片。)

(三)學生輕聲讀課文,用筆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劃出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四)學習生字新詞。

1、學習生字:

識字教學的要求是讀準字音、記清字形、瞭解字義。會給生字組詞。

(1)利用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用聲韻兩拼法和三拼連續法讀準字音。重點指導“栽、爽、葱、朱、賞”的讀音。

(2)用多種方法記憶字形。

①用拆合法記“殿、昆、爽、葱、鬱、堤、雕”的字形。例如“殿”字。我們把它拆成三個部分,左上角是屍體的“屍”;左下角是個“共”字;右邊是沒有的“沒”的右半邊“殳”;再把這三個部分正確地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利用形聲字構字規律記憶“閣、煌、廊、葱”的字形。“閣”屬於外形內聲類,“門”形旁表意;“各”聲旁表音。“煌”屬於左形右聲類,左邊“火”形旁表意,右邊“皇”表聲。“葱”屬於聲佔一部類,“匆”表聲只佔中間一部分。“廊”屬於外形內聲類。

講解:聲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侷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屬於哪一類的;有的就不能明確地表示出來。有的聲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準確地表示讀音。如:“恍、晃”兩個字就不能念成(gu1ng)。因此,學生在遇到形聲字時不要“念半邊”,要正確運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識字。

③用比較法(根據生字字形上的特點,找出一些與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間區別對比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記住生字的字形)記憶“栽、雕、賞”的字形。栽——裁——載;賞——黨——堂;雕——準——誰——淮。

④用數筆畫的方法記憶:“漆、朱”的字形。

⑤突出強調“殿、廊、葱、爽、漆”的字形。“殿”字的左下角是個“共”字;“廊”字“廣”的裏面是“郎”字,右邊是“阝”不要寫成“卩”;“葱”字中間部分是“匆”字不要少寫一點寫成“勿”;“爽”字的寫法,筆順應是“”要把字寫美觀;“漆”的右下角是“”不要寫成“氽”。

記憶字形時,不一定就是一個生字就用一種方法,有時可以幾種方法並用。比如“雕”字,我們可以用形近字區別對比的比較法來記字形;也可以用拆合法來記,把“雕”字拆成左右兩部分左邊是“周”,右邊是“隹”(zhu9)。學生要能夠根據漢字特點靈活選擇記憶字形的方法。

(3)藉助字典理解字義、詞義;查字典也可以幫助學生識字。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查字典使用工具書的這種能力。學生具備了這種能力將終生受益。

2、解釋下列詞語:

神清氣爽:形容人頭腦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輝煌:形容建築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姿態不一:樣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內層有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燒製成的瓦。形狀像半邊粗竹筒,外部多是綠色或金黃色,鮮豔、發光,多用來鋪宮殿或廟宇的。屋頂。

橫檻:本課指橫嵌的長方形欄板。

宮殿:帝王居住的高大華麗的房屋。

遠眺:往遠處看。

畫舫:裝飾華美、專供遊人乘坐的船。

葱鬱:青翠茂密。

介紹幾種常用的解詞方法:

1)、直觀、演示法。表示事物名稱的名詞,而又是學生沒有掌握的,可以用實物、標本、圖片、幻燈等,讓學生直接看到詞所表示的具體事物形象,以獲得清晰的印象。例如“琉璃瓦、橫檻、畫舫”這三個詞語,教師就可以出示幻燈或圖片指給學生看,會收到較好的效果。“遠眺”一詞,教師可以讓學生實際去做,以理解詞義。

2)、形象描繪法。有些形容詞的詞義可以用語言描繪形容詞所表示的情境,啟發學生想象,以達到理解。例如:“金碧輝煌”、“葱鬱”這兩個詞語就可以用形象描繪法來解釋。

3)、講解詞素法。有些詞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詞素組成的,講清學生不理解的詞素,把各個詞素的意思合在一起加工整理一下,學生就能理解詞語的意思了。例如:“姿態不一”、“神清氣爽”就可以用這種方法。

4)、舉例説明法。

5)、和同義詞、反義詞比較法。

6)、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7)、聯繫學生生活實際理解詞義。

以上是常用的幾種方法,講解一個詞時,不一定就用一種方法,有時幾種方法並用,會更便於學生準確地掌握詞義。

3、讀讀寫寫下列詞語。

宮殿 堤岸 掩映 雕刻 長廊 葱鬱 楊柳 聳立 金碧輝煌 神清氣爽 細細遊賞 隱隱約約

4、聽寫詞語,當堂檢查識字效果。

宮殿 堤岸 雕刻 長廊 葱鬱 金碧輝煌 神清氣爽 細細遊賞

(五)齊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讓學生質疑問難,在教學過程中要解決學生中的疑難問題,做到“講其所當講”。

(六)用不同的方法給課文分段。

1、用自然段歸併法給課文分段。

(1)默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主要講的是什麼?位置相鄰的自然段哪些聯繫比較緊密?(第3、4兩個自然段的聯繫就很緊密。第3自然段寫的是作者站在萬壽山腳下,抬頭仰望看到的景色;第4自然段寫的是作者站在萬壽山上看到的景色。我們可以把第3、第4自然段合併為一段。這種分段方法叫自然段歸併法。)

(2)利用自然段歸併法給課文分段,學生討論後,教師歸納訂正,其分段結果是:一(第1自然段);二(第2自然段);三(第3、4自然段);四(第5自然段);五(第6自然段)。

2、按照作者的遊覽順序給課文分段:

(1)默讀課文,看作者寫了頤和園哪些地方的景色?(長廊、萬壽山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

(2)看書上的插圖或出示風光圖片從感性上領略頤和園幾處景觀的美景。

(3)從課文中找出能夠體現作者遊覽順序的句子。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作用。

①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

②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

③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④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讀句子,體會這些句子在課文中的作用:這些句子都是過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遊覽順序;(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橋。)這些句子可以幫助我們給課文分段。遊記這類文章的特點是“移步換景”,一般是一處景觀為一段。

(4)劃分段落,標出起止。分段結果:同上。

3、兩種分段方法進行比較:

自然段歸併法適用於任何一篇課文,應用範圍廣,在理解了各個自然段的內容的基礎上,才能運用自然段歸併法比較費時費力;按空間不同位置分段,適用於遊記、參觀訪問記、寫活動的文章,應用範圍較窄,但具有方便、快捷的優點。

(七)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給課文分段。

1、分段的方法步驟:

(1)通讀全文,理解課文內容,確定分段依據。

(2)細讀每個自然段,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看課文有沒有可幫助我們給課文分段的標誌。

(3)精讀全文,按照分段的依據,正確標出段落的起止。

2、分段的依據:

(1)按時間順序分段。

(2)按事情發展順序分段。

(3)按空間不同位置分段。

(4)按不同內容分段。

(5)按組織材料的邏輯關係分段。

①總分式(包括總—分段式;總—分—總段式;分—總段式)

②順承段式

③並列段式

④因果段式

⑤轉折段式

⑥遞進段式

⑦點面段式(先概括後具體的段式)

3、分段的標誌:

(1)以時間詞語為分段標誌。

(2)以地點詞語為分段標誌。

(3)以總起、總結的句段為分段標誌。

(4)以過渡句、段為分段標誌。

教師要依據課文特點適時地教給學生的分段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段能力,不要急於求成。學生要善於抓住課文的特點,找準分段的依據和標誌快速準確地給課文分段,在練習中不斷積累經驗,提高分段能力。

(八)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組詞。

堤( )閣( )漆( )昆( )殿( )爽( )

提( )各( )膝( )混( )臀( )大( )

栽( )堂( )廊( )

裁( )黨( )郎( )

載( )賞( )朗( )

3、練習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2、4自然段。

4、思考課後思考·練習中的1、2、3題。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圖文對照,學習課文一至三段和第五段,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頤和園裏長廊、萬壽山佛香閣這幾處景觀的景色特點;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會解答課後思考·練習中的第1、2、3題中的有關問題。

(三)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試背課文第2、4兩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點來寫具體的。

三、教學難點

憑藉課文內容,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過程

(一)齊讀課文,講讀第1、6自然段。

1、齊讀課文。

2、提問:

(1)頤和園給作者留下了什麼深刻印象?(課文開頭就點明瞭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頤和園景色優美;頤和園很大,佔地範圍廣。)

(2)作者有什麼希望?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作者希望我們有機會去北京能親自到頤和園去細細遊賞。因為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説也説不盡,所以作者希望我們有機會去北京能夠到頤和園去遊覽那裏的美景。)

你們想去頤和園嗎?(想。)那好,就讓我們按照作者的遊覽順序來遊覽一下頤和園的美景吧!

(二)明確作者的遊覽順序。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橋。

(三)講讀,學習課文第二段。

1、指名朗讀,思考討論,教師歸納明確:

(1)作者是怎樣來到長廊的?(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説明長廊的位置:離大門不遠。)

(2)長廊的特點是什麼?(長,“一眼望不到頭”。)作者是用什麼方法來説明的?(作者是用具體準確的數字來説明長廊的長的。“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

(3)作者是怎樣把長廊這處景觀寫具體的?(分層次寫具體。重點段分層,這是把文章寫具體的常用方法。)

2、按照提示給第二段分層。

(1)分層的提示是:

從整體上和外部介紹長廊;從內部介紹長廊;講長廊兩旁風景宜人。

(2)分層的結果:

第一層是第1、2句;第二層是第3句;第三層是第4、5句。

3、逐層學習:(重點學習第二層)

(1)學習第一層:從整體和外部介紹長廊。長廊的外部:綠的柱子,紅漆的欄杆。

(2)學習第二層:長廊內部: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且內容各不相同。讀句子;提問:畫的內容包括“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這説明了什麼?

(説明畫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體現了我國古代文化園林藝術的燦爛和勞動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3)學習第三層:長廊兩旁:風景宜人。“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這句説明了什麼?(説明長廊兩旁的花木品種多、數量多;“開”和“謝”是一對反義詞,形象地説明了長廊兩旁鮮花常開的景色特點。)“使人神清氣爽”的:“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這句話間接地説明了長廊是昆明湖邊的一處美景。長廊在昆明湖的右邊。

一進頤和園的大門,長廊就把它那富有特點的美,展現在我們面前了。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怎樣朗讀這段才能把長廊的美讀出來呢?

(1)教師在語氣、語句輕重音、停頓等方面指導學生朗讀。

(2)教師範讀,學生模仿。

(3)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4)指名朗讀或齊讀。

注意:學生讀的形式要豐富一些;不要讓學生產生枯燥乏味感。俗話説“熟讀成誦”,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此段。

5、完成課後思考·練習第1題中的第(1)小題。説出頤和園的長廊是什麼樣的?

(1)明確要求:先説出長廊的整體特點“長”;再分層説出長廊的外部、內部和兩旁各是什麼樣的,並以長廊的內部為主。

(2)學生練習。

(3)指名回答。

(四)講讀,學習第三段。

指名兩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第3、4兩個自然段。思考、回答問題。

1、作者游完長廊,站在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觀?它們各是怎樣的?

佛香閣:八角形寶塔,建在半山腰,三層頂上所鋪的黃色琉璃瓦閃閃發光。

排雲殿:一排排、金碧輝煌。

教師提問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讀書。讓學生從書中去尋找答案,組織好語言,提高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多讀、多説,以便形成能力。

2、作者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不同的三個方向望,分別看到了什麼?

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鬱的樹叢;黃色、綠的琉璃瓦屋頂;硃紅的宮牆,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風景畫。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裏的白塔。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試背第4自然段。

(五)完成課後思考·練習第1題中的第(2)小題:登上萬壽山,呈現在作者眼前的是怎樣的景色?

1、提示説明:作者的觀察點是固定的,在萬壽山上,地點沒有發生變化,但是作者的觀察視角(方向)發生了變化,看到的景物、景色也就不同了。這與整篇課文“移步換景”的特點是有所不同的。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善於發現這些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部分。讓學生在異中求同、同中求異,通過對比,在這種比較中更好地來學習,提高學習能力。

這個自然段(第4自然段)是按照方向變化的順序來寫的,學生可以按照書上的方向順序來説,也可以變化一下方向順序來説。

2、學生練習。

3、指名回答。

(六)完成課後思考·練習第3題中的第(2)小題。

1、出示這段話,説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

2、説説這段話是抓住什麼來描寫景物的?

3、學生思考、回答,教師訂正,歸納總結:

這段話是抓住了昆明湖“平靜”的特點來描寫的。描寫得很具體、形象。“昆明湖漆氽得像一面鏡子”,這個比喻句寫出了昆明湖水面平靜、水波不興的特點。“綠得像一塊碧玉”寫出了湖水晶瑩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點。湖水非常綠,也説明昆明湖湖水的水質好。”“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説明湖面非常平靜。“滑”字與上面的“鏡子”一詞相得益彰。這是以動的畫面反襯出昆明湖的靜。這段文字的形象性很強,閉上眼睛,想一想,在頭腦中就能浮現出昆明湖平靜的美,給人以一種安逸、舒適的感覺。

4、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要邊讀邊想象,想象出昆明湖平靜的美來。

(七)學生對課文第二、三段這部分內容還有沒有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師生共同研究解答。

(八)作業。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4自然段。

2、思考課後思考·練習中還沒有講的問題。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圖文對照,學習課文第四段,瞭解頤和園裏昆明湖及十七孔橋的景物特點。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會解答課後思考·練習中第1、3題中的有關問題。

(三)指導用“聳立”和“隱隱約約”兩個詞語造句。

(三)檢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4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點來寫具體的。

三、教學難點

憑藉課文內容,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過程

(一)齊讀全文。昨天我們領略了頤和園裏長廊、萬壽山佛香閣的美景,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橋的美景。

(二)學習課文第四段。

1、指名朗讀第四段。思考,回答問題:

(1)作者從萬壽山下來,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長長的堤岸;幾座樣式不同的石橋;倒垂的楊柳;湖心小島,十七孔橋。)

(2)十七孔橋是怎樣的?(十七孔橋有十七個橋洞,橋欄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獅子。並且這麼多獅子姿態不一,各不相同。)

(3)石柱上雕刻着眾多的獅子且姿態不一,這説明了什麼?(獅子“姿態不一”的特點,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

2、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1)教師範讀。教師在範讀時,要通過表情語氣的變化,感情的處理來加以體現。

(2)學生模仿練習。

(3)指名朗讀、齊讀。

3、完成課後思考·練習第3題中的第(3)小題。

(1)出示句子,讀句子。

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獅子。

(2)説説這個句子是抓住什麼來描寫景物的?(這段話抓住了景物“多”的特點來寫具體的。首先是十七孔橋的橋洞多有17個;其次是橋欄杆上的石柱多有上百根;第三是柱子上雕刻的小石獅子多。)

(三)指導用“聳立、隱隱約約”兩個詞語造句。

1、找出詞語在課文中的位置,讀其所在的句子,明確課文是怎樣運用的。

2、弄懂詞義:

聳立:高高地直立。

隱隱約約:看起來或聽起來不很清楚;感覺不很明顯。

3、明確詞語的使用範圍。思考:詞語經常在哪些方面?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可以和什麼詞語搭配合理使用?

4、學生能按指定的句式練習。(或者不給出固定的句式。)

例:________聳立在________。________隱隱約約可以看見遠處的________。

5、造出的句子要豐滿,可以填加一些修飾性成分。做到語法完整和語意完整。

例:我站在高高的山頂上,眺望遠處的高樓大廈,因為有霧,所以只能隱隱約約地看到一個大概的輪廓。

6、讀一讀句子,檢查一下有無寫錯的字;用錯的標誌;句子是否通順、完整;能否使人明白;是否合情合理。

(四)默讀課文,體會遊記這類文章的寫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順序寫。(遊覽順序、觀察順序、方位變化順序、季節變化順序。)

2、運用好過渡句,交待清遊覽順序。

3、抓住景物特點分層次寫具體。

4、選擇有代表性的景物來寫。

(五)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

(六)檢查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4自然段。

(七)作業。

1、熟讀課文。

2、預習第下一課。

《頤和園》教學設計 篇七

學習目標

1、認識“頤、聳、閣”等7個生字,會寫“殿、廊、柱”等11個生字,理解並會書寫“神清氣爽、金碧輝煌、滑過、隱隱約約”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賞美愛美的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背誦自己最喜歡的部分和摘抄最感興趣的詞句。

3、瞭解作者的寫作順序,體會並學習課文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瞭解作者的寫作順序,體會並學習課文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

課前準備

學生結合課文查找有關圖片、音像和文字資料;教師準備好相應的圖片、掛圖或課件。

第一課時

激情引趣,初歷景觀

1、承前導人。由對長城和《世界遺產名錄》的體驗和了解人手,相機出示《頤和園》中的三幅掛圖或展示相應課件。

2、看圖引入。先讓學生認真觀賞三幅圖,再談突出印象。揭示並板書課題。交流(照應課前學生已有的準備):誰瞭解(插入曾三次被焚燬和遭破壞的簡介)?誰去過?有想法嗎?

談話:頤和園真是太美啦!今天,請同學們自由地去遊、自由地去賞,再請你們用書中的話語把頤和園的美盡情地層示,有信心嗎?那麼,想怎樣展示呢?(以美讀、或以導遊、解説等形式)非常好!現在,請你們選用自己最合適的讀書方式開始進入頤和園(提醒學生注意結合課後思考題自讀)。相信你們一定會表現得非常優秀。

3、自主讀書。

a、給學生不少於20分鐘時間讀書、識字和寫字。可點撥學生先充分自讀自識自探,再自找夥伴合作交流與互助。注意強調學生在讀中批畫,並做到讀而有疑。對易讀錯寫錯字,要求學生自主寫上黑板。

b、有針對性指導識寫字:“堤”不能讀成ti;區分好“柱、栽、築、朱、獅”平舌和舌音;注意多筆字“殿、廊、雕”等字的寫法等。

4、嘗試朗讀。面向全體,由學生自主選段朗讀,並自主發現問題,主動評價與助讀。特別要求學生注意生字和生詞的正確識讀以及長句的讀法。

5、粗説印象。一是寫景狀物的語言美;二是體會有序敍述、抓景物特點描寫的表現美的方法。

第二課時

習有效造勢,融入畫境

1、變換角色,自讀自悟。老師先示讀(或放錄音或放課件),以進一步激發學生讀書的慾望。讓學生隨着作者的腳步,大步走進頤和園的畫面,走進文本所創設的美景,喚起學生在讀中用作者的眼睛去觀察,用作者的情感去品味,用作者的激動去想象,再用自己的聲音(語言)嘗試把頤和園多姿多彩的美表現出來。變話為畫,真情抒發自己對頤和園之美的體會與感悟。

a、結合插圖,讀句晶詞,體會語言美。一是讀進詞句,讀出理解;二是對優美生動的句段反覆品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b、小組交流,讀評結合,感受語言美。每個人只讀自己最想讀的句段。讀中學生既可以談自己品讀見解(包括對重點詞句的意思的體會),又可接受同伴提問(如,為什麼讀這裏,為什麼這樣讀等),以不斷提升學生對文本語言的感悟力。

2、晶讀精彩,領悟整合。以讀為主,以讀促動,以動促讀,做到形式多樣。讓學生形成真動,直達文本情美深處,讓學生在充分細緻的文本領悟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情感共振,獲得美的陶冶。

a.在讀中強化知的把握、美的感受。如,長廊、十七孔橋的結構與特點;佛香閣、排雲殿的金碧輝煌、古色古香;萬壽山的壯麗、昆明湖的靜美、湖心島的多姿等。在學生如臨其境中,可這樣設問:漫步長廊,你有什麼感受?這時,你面對昆明湖,是什麼心情?走上十七孔橋,手撫姿態不一的小獅子,想説些什麼?

b.在讀中關注對好詞妙語的體悟品味以及學生對有關內容可能的質疑。如“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突出了昆明湖特有的靜與美;如對“滑’’字巧妙運用;有可能學生看圖發問:昆明湖微波盪漾,怎麼能説水靜呢?

3、迴歸全文,抒説心聲。和作者一起細細遊賞了頤和園,有什麼要一吐為快的嗎?(包括對作者抓特點描寫景物方法的深刻感悟與欣賞)

推波助瀾,讓學生真情噴湧——人文共振

談話:同學們,表現自己的時候到啦!現在,請你們用自己的聲音把自己對頤和園美的體會、感悟和體驗盡情表達出來,如何?相信你們一定行,也許可能會賽過陳鐸、趙忠祥和倪萍。有信心嗎?

1、選擇方式,自主準備。方式由學生自己確定:可隨作者移步換景的線路,看圖(或播放的課件)講解;可只憑借文本,進行美讀;也可改編內容,作有滋有味的介紹,等等。要求:可選一個景點,也可選一處景物;可一人展示,也可找夥伴合作。(注意放一點優美的音樂)

2、盡情展示,共享快樂。形式多樣,不拘一格。老師注意提升式點撥、引學生推進式評價和激發學生競爭式展示。(如,誰還想誦讀得更精彩?)

1、從讀學寫,自然拓展。談話:你們想不想也來寫一篇這樣的美文?那就走出教室,去公園、田野、村莊、溪邊、湖畔、名勝風景區等地方,去觀賞、去發現、去選擇、去動筆吧!可以寫一篇、可以寫一段和《頤和園》比一比,相信你們一定能寫出更美的習作來。

《頤和園》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長廊、柱子、神清氣爽、建築、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葱鬱、掩映、硃紅、隱隱約約、堤岸、雕刻、獅子、姿態不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4、學習按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1、讓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激發民族自豪感。

2、學習本課按照遊覽的順序記敍,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按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課前準備】

1、頤和園風光圖或錄象片。

2、學生課前查閲有關頤和園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文中的詞語。

2、理清文章的思路,知道寫作順序。

3、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教師引入,導入新課

她,構思巧妙,建築精緻,全國各地有名的園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園林博物館”之稱;她,被譽為“世界幾大文明的有力象徵”,是中國的“世界遺產”之一,園內的長廊還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記錄”之中。她,就是北京的頤和園。今天,我們一起來細細遊賞這個美麗的大公園。

板書課題:

頤和園

讀課題,認讀“頤”字。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先請你們自己跟隨課文去遊覽頤和園。

(老師要求同學們帶着問題去觀賞美景,既遊覽了美景,又自己解決了問題。)

1、請生自己提出自學的要求,師歸納總結:

⑴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⑵標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詞語意思並想辦法記住生字。

⑶在文中標出作者描寫了頤和園的哪些景色。

⑷有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多讀幾遍課文,聯繫上下文,爭取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它弄懂。

2、指名朗讀課文,檢查自學情況。

3、指名小組合作學習:

⑴議議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⑵認真讀每個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個景點的什麼特點來向大家介紹?

⑶議議自學中不理解的地方。

4、小組彙報學習情況:

師:説説作者按什麼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生説,師板書:

長廊──萬壽山腳下──佛香閣前──昆明湖

你怎麼知道的?

師小結:

文中四個自然段的第一句話都寫出要遊覽的地方,因此這篇課文是按照作者的遊覽順序來介紹頤和園的。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1、遊覽了頤和園,你覺得頤和園給你留下的總的印象是怎樣的?

板書:

大、美

課文哪一部分很明確地為我們指出來?

(引導學生找出第一、六自然段)

2、這是什麼寫法?

(首尾照應)

3、指導朗讀:

看到這麼大和美的頤和園,你的心情怎樣?

(生説:驚喜、喜愛)

我們就帶着這種心情來朗讀這兩段吧!

四、總結

同學們真不錯,遊覽也挺仔細的,我們感受到了頤和園的大、美,也從中體會到了作者心中的喜愛。那你喜歡頤和園那一處景色的景色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五、作業

鞏固要認的字,練習要寫的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頤和園的美景,激發民族自豪感,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3、學習按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按遊覽的順序遊覽了頤和園的哪些景點呢?

作者是怎樣向我們介紹這些景點的?今天,我們再一起走進頤和園吧!

二、學習課文

1、師:各位“遊客”,帶上攝像機或者照相機,讓我們一起走進頤和園吧。你最想在哪裏“留影”,就把描寫那裏風景的段落練習有感情地多讀幾遍吧!

學生自主選擇段落,練習有感情朗讀,教師巡迴指導。

2、師:你最想在哪兒“留影”呢?為什麼?

(生自由説,師點撥)

⑴有的想在長廊留影,為什麼?

出示長廊課件。

師:一進入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來到了長廊,啊!好美呀,你們最想把長廊的哪兒拍攝下來?

(生説:柱子、欄杆、橫檻、花木)

這一切都向我們展示了長廊的特點是,文中用了具體的數字來説明長廊的這一特點。

板書:

長、美

誰來向遊客介紹這麼美、大的長廊?該用什麼語氣?

(喜歡、驚奇)

指導朗讀。

⑵有的想在萬壽山腳下留影,為什麼?

出示課件:佛香閣、排雲殿。

用上面學過的方法學習這一段,並突出佛香閣、排雲殿的特點朗讀時讀重,表示強調。

板書:

閃閃發光、金碧輝煌

⑶有的想在佛香閣留影,為什麼?

師:一轉眼,我們就登上了萬壽山,站在佛香閣前向下望,哇,我留影的背景好美呀,趕快向大家介紹一下吧!

板書:

葱鬱的樹叢,黃綠屋頂,硃紅的宮牆,昆明湖的靜、綠,古老的城樓,白塔

師:這些景點按什麼順序來描寫的?

(從遠到近)

誰來介紹一處景點,按從遠到近的順序。

師:這些景色中那些詞用得好?

(引導學生學習一些形容詞)

文中“滑”這個動詞,為什麼不用“劃”?

生談,師引導:“滑”字讓昆明湖更靜、更美,讓人回味無窮。我們來讀讀。

⑷有的想在昆明湖留影,為什麼?

自學這一處美景,師板書:

橋洞多,石柱多,石獅子多,且姿態不一

3、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遊覽了頤和園,在各處留影了吧!感覺怎樣?我們帶着對頤和園的喜愛來讀一讀全文吧!

4、再次感受頤和園的美:

美麗的頤和園讓我們流連往返,我們把剛才拍攝的頤和園的錄象,大家一起來共享一下吧!

師放錄象。

三、創設情景,拓展練習

這一節課,我們跟隨作者遊覽了頤和園的美,所以作者在課文最後發出感歎“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説也説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遊賞。”究竟頤和園還有哪些美麗的景點?你們能根據自己對頤和園的瞭解,來噹噹導遊,向大家介紹一下,介紹時,請用今天學過的遊覽的順序來介紹。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按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也感受到了頤和園的美景。1998年,頤和園被列入“世界遺產”,譽為“世界幾大文明之一”,那你們還了解哪些“世界遺產”呢?請同學們去了解了解。

五、作業

1、回家,用遊覽的順序,把頤和園介紹給爸爸、媽媽。

2、用遊覽的順序,向你的朋友介紹一處自己熟悉的景物。

【板書設計】

遊覽順序 景物特點

長廊 長、美

萬壽山腳下佛香閣 閃閃發光

(抬頭看)排雲殿 金碧輝煌

頤和園 (美麗的大公園) 葱鬱的樹叢

登上萬壽山 黃綠屋頂

(向下望) 硃紅的宮牆

昆明湖 靜、綠

古老的城樓、白塔

昆明湖堤岸、石橋、楊柳

小島、宮殿、十七孔橋、石柱、獅子

【設計説明】

本課的教學設計是以“情感”為紐帶,以學生觀賞為主,讓“頤和園”的美景深深地打動了學生。語文教學具有審美性的特點,把學生帶入意境,批文如情,是學冶情感。

我還注重學生讀的實踐,用豐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導學生品讀、賞讀課文,讓學生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感悟。另外,我還注重學生的自學,培養學生的獨立閲讀能力,還通過拓展訓練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拓展語文學習的渠道,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頤和園》教學設計 篇九

學習目標

1、學習生字詞,認識15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3個;正確讀寫“大殿、長廊、綠漆、欄杆、佛香閣、金壁輝煌、宮殿、硃紅、痕跡、堤岸、玩賞”等詞語。

2、正確、流利和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4、初步感知作者按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頤和園的美麗。

2、瞭解課文的敍述順序。

教學難點: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情感,並充分領略作者按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準備:收集頤和園有關的資料及圖片

教學步驟

一、檢查預習導入

1、頤和園在什麼地方?(在北京西郊)預習了課文,記住了頤和園的哪些景點?(學生自由發言,能説幾個就説幾個,互相補充)。

2、用生字生詞卡檢查生字讀音,指導讀準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翹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後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3、開火車朗讀課文,每人讀一自然段。讀後適當評議,重點糾正讀錯字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弄清作者遊覽頤和園的順序和頤和園主要景點的方位;再看課文可以分成幾段,分段的根據是什麼?

2、學生自學,師生交流。

3、討論分段,並指導概括段意。 明確:按“總——分——總”的結構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對頤和園總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別介紹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特點。

第三段(最後一個自然段):是全文的總結,和開頭一段相呼應,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

三、學習詞語

1、指導分段朗讀

2、提出詞語,討論詞義

⑴ 講解詞義 琉璃瓦、橫檻、宮殿、畫舫。 ⑵ 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 清爽:清潔,涼爽。

隱隱約約:看起來或聽起來不清楚。 舉目遠眺:抬頭向遠處看。 葱綠:(草木)青翠。 金碧輝煌:形容建築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形態各異:形狀各不相同。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和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敍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2、瞭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學習隨着觀察位置的變化有順序地觀察和抓住景物特點描繪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2至5自然段開頭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

2、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教學準備: 教科書、多媒體課件、相關補充材料

教學步驟

(一)、理清脈絡,把握順序

1、欣賞頤和園課件填空:頤和園是一個( )的公園。

2、今天作者會帶我們去遊覽公園的哪些景點呢?默讀課文(2—5)小節,用--------畫出表示作者遊覽路線的句子,並把線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出來。

3、生上台交流遊覽線路圖。並完成板畫。

(1)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

(2)通過線路圖你知道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介紹頤和園的嗎?

小結:作者就是按照自己遊覽的先後順序來介紹頤和園的,這種方法就叫移步換景,也叫作地點轉換順序或遊覽順序。

(二)、講練結合,細品韻味

1、作者是如何把這些地方的景物描寫具體的呢?在聽讀課文、欣賞畫面的基礎上,你對哪個景點最感興趣?自己再去細細品味。 (用“ ”畫出景物,抓住景物特點)

▲長廊

(1)小導遊講解長廊。(邊講邊演示圖片)

(2)其他學生對導遊的解説進行評價。

(3)長廊的長和美你是怎麼體會出來的?(通過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分成273間。)學習作者用數字説明事物的方法,理解這種方法的用處。

(4)你能用不同的方法來描寫長廊的長嗎?(……)

(5)如果此時此刻你就站在長廊的一頭,會看到什麼?(用向前看……向上看……向兩旁看……的句式説一説)

(6)漫步長廊,欣賞着五彩的廊畫,聞着微風送來的淡淡花香,你會説: 長廊真是世界上最 廊

▲佛香閣和排雲殿

(1)請學生介紹佛香閣和排雲殿。

(2)聽完講解你能感受到佛香閣和排雲殿的特點嗎 (雄偉高大,金壁輝煌)

(3)這些特點是從那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 (聳立、金壁輝煌、一排排)

(4)指導朗讀,讀出氣勢。

▲昆明湖

(1)導遊講解昆明湖。

(2)昆明湖可是鑲嵌在頤和園的一塊碧玉呀!作者是如何用語言表現的

呢 (打比方)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的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3)品讀句子,理解運用打比方的方法。句式練習: 昆明湖真美呀, 。 昆明湖的水真綠呀,。

(4)換詞法體會“滑”字。(通過滑——劃的互換,體會昆明湖的靜,遊船,畫舫的慢,間接表現昆明湖的美)

(5)背一背這句話。

▲十七孔橋

(1)導遊講解十七孔橋。

(2)發散思維:十七孔橋上的獅子有哪些形態呢?(出示練習題:橋欄杆上有上百根石柱子,柱子都雕刻着小獅子,它們有的()、有的()、有的( )……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這17孔橋真( )!

(3)師小結: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三)讀寫結合,臨摹章法

1、一篇文章先講什麼,再講什麼,最後講什麼,叫敍述順序。

2、分男女生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聯繫剛才我們學過 的內容,想想這篇文章的敍述順序。(指名答,歸納小結板書)

3、學習《頤和園》這篇文章我們最重要的是學會作者按地點變換的順序敍述、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表達方法。

(四)佈置作業

觀察一處景點(如學校、公園、遊樂場等),模仿《頤和園》的描寫手法進行小練筆,按地點轉換的順序把它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