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王崧舟精彩的教學實錄【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53K

王崧舟精彩的教學實錄【新版多篇】

課堂實錄 篇一

【課前談話】

師:到這裏來上課有什麼變化?

生:場面大、人多、地方大、老師變了

師:誰沒有變?

生:同學

師:我第一次來嘉善很想去一個地方,知道是哪裏嗎?

生:猜不到,

師:自主揭曉答案:小樹林。並問哪裏有?接着老師請一名學生上來在黑板上畫一個小樹林,再畫一個大樹林。

然後又請一名學生上來在黑板上畫一個田野,要求畫得大一些,廣闊點。

最後,老師説:張老師來造一座房子吧。(拿起粉筆畫了四條線,簡筆畫的房子。)並在黑板上寫下守字,對學生説:字裏也有房子,寶蓋頭就是房子,那麼下面的‘寸’表示什麼呢?(學生不得解)

師繼續問:守為什麼是寶蓋頭加寸呢?守住一個房子需要什麼呢?並且在房子裏畫了一隻簡筆畫的手。

生:寸步不離,手寸,就是用雙手保護家園的意思。

【張老師的課前談話設計精心,看似不經意地提問我第一次來嘉善很想去一個地方,知道是哪裏嗎?來引出小樹林,通過讓學生畫小樹林、田野、房子,初步搭建起今天學習的板書,於無痕處見有痕。而對守的教學體現了國小語文字詞教學中字理析詞的理念,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課未開始便牢牢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很新穎、獨特。】

【教學過程】

一、聽故事,理解題意

1、出示寓言,指名讀。

師:喜歡聽寓言嗎?今天學一個與守字有關的寓言生:守株待兔。

師板書補充課題,再指名讀,最後齊讀。

【在教師板書的過程中,因黑板的晃動寫得較慢。但老師非常機智地對學生説:黑板看到我們小朋友看得很認真,所以一直在點頭呢。語言很幽默,使學生更加認真地看老師板書,顯示了教師的課堂機智。這樣的機智化解在後面的教學中多次出現。】

2、師:聽過這個故事嗎?你最早是怎麼知道這個故事的?

生:從書上看的、聽媽媽講故事、老師讀的

師:有沒有做夢夢到的呢?

生:學生笑而搖頭。

師:古代有個大思想家叫韓非,他經常看到周圍的事或做夢夢到什麼就寫下來。(課題下板書韓非。)

3、師:我們應該怎麼讀故事呢?

生:要有感情、有力、大聲、朗讀

二、讀故事,概括複述

1、自讀故事,認讀生字詞語。

要求:4分鐘時間大聲讀故事,把故事讀通。(板書:通)讀完一遍用一根手指頭表示,讀完兩遍就用兩根手指頭表示,讀完三遍就用三根手指頭表示&&假如手指頭不夠用怎麼辦?那就用下面的吧。

【學生初讀故事的時間,老師給足了4分鐘,讀得盡心盡力。】

2、再讀故事,找找哪裏生字最多最難讀。

學生讀完後,老師進行朗讀遍數的統計:讀完4遍的請舉手。讀完三遍的請舉手。大部分學生都能讀完3遍,最多的學生讀了五遍。

3、出示句子,指名讀。

句子:從此他丟下鋤頭,整天坐在樹樁旁邊等着,看有沒有野兔再跑來撞死在樹樁上。

師:這句話生字多,怎樣讀準呢?

指名讀句子。

師:此用什麼好辦法記?

生:跟比差不多,還有些。

教師拿出一些白紙,説:這是一些紙。然後他丟掉一些,再丟掉一些,最後只剩下一張紙,説:這些紙此張紙。【理解從此】

師:課文中的從此,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生:古時候。

師:古時候的這個人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生:從撿到野兔之後。

【這一環節,我認為教師的引導非常無痕又巧妙,其實學生原本回答的古時候與理解從此可以説完全不契合,但教師很自然地再問古時候這個人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多麼機智啊,簡簡單單就化解了一個小小的危機。】

師:這些生字,你有什麼辦法記呢?(建議學生可以編兒歌來記。)

生:鋤就是鐵來幫助你來挖土。(師:古人造字很有意思,真有辦法啊。)

生:撞就是撞倒。(師:你組了個詞,也行。)

生:撞就是兒童出生用手爬。

生:樁就是一個木加一個莊稼的莊。

生:樹就是木+對。

學生逐個分析了字形後,再齊讀句子。

4、瞭解句子與題目之間的密切聯繫,進行概括性複述。

(1)指名讀上面的句子。

師:你有沒有發現題目的意思?

生:兔就是野兔。

生:待就是等待。

生:株就是樹樁。

(師在田邊畫了一個樹樁。)

師:四個字連起來説説題目的意思。

生1:守着木樁等着兔子來撞死。(師建議把木樁改成樹樁。)

生2:種田人守着樹樁等待兔子來撞死。

(2)師:再加上起因、結果呢?

生:種田人有一次撿到一隻野兔,於是就天天坐在樹樁旁邊等着,結果他田裏的莊稼全完了。

師:用簡單的話把這個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説清楚了。大家各自試試。

(3)情景説話,對故事進行概括性複述。

師飾演正在炒菜的爸爸,請一女生飾演女兒,説説故事的主要內容。

三、説故事,感知人物形象

(一)生再讀故事,要求:讀出表情來。(板書:表情)

1、出示課文第1自然段,生讀,思考:他是怎樣的表情?

生1:他是高興的。(讀)

生2:他是驚訝的。(讀)

2、理解竄(字理析詞)。

師:竄可以換成什麼詞?

生:衝、跑。

【其中跑字是教師在學生説出飛快後,引導學生得出跑的,這個地方,我也認為教師的引導很機智。】

師:竄是什麼部首?關注穴字頭,知道穴就是洞的意思。

出示竄的漢字演變過程。(略)

(二)生再讀故事,要求:讀出想。(板書:想)種田人在想什麼?

1、讀課文第2自然段,思考:種田人在想什麼?

出示句子:要是每天能撿到一隻野兔,那該多好啊。

師:從哪個詞讀出他整天在想什麼?

生:每天,就是一直的意思,不是偶爾的。

師:他就這樣不想勞動,卻想有收穫。

生:這叫好吃懶做、不勞而獲。

師:這時他是什麼表情?

生:樂滋滋的。(讀句子)

師:滋是什麼旁?種田人拎着這隻又大又肥的野兔流下的是什麼?

生:口水。

師:兩個滋連在一起,那口水就流下一大片了。

指名讀。

【學生越讀越好,樂、饞的感覺都有了。】

師:他還會怎麼想呢?只有什麼樣的人才有這樣的想法呢?(不勞而獲)

2、出示獲進行字理析詞。 出示:獲獲(禾+蒦huò)

獲(犭+蒦huò)

通過艹、犭瞭解演變過程。

師:他有沒有去種田?

生:沒有。他丟下了鋤頭。

師:是叫他下崗,還是他自己辭職啊?

生:是他自己辭職不幹的。【眾人笑】

四、想故事,明白寓意

(接上)生:他一不做二不休。

師:是啊,他一不做二不休,就專門坐在那裏幹什麼呢?

生:等野兔。

師:這樣的人你喜歡嗎?

生:不喜歡、討厭、嫌棄

師:對這個種田人,你是什麼態度呢?

生:批評、他真懶惰

師:在生活中,很多東西要丟棄的。(板書並教學丟字,上面的撇就是丟棄的意思,下面是個去。)也有一些東西是要守住的。(板書並教學守字。)

下課。

【由於時間的關係,課結束得有些草率,與原本的預設也有較大的出入。】

【原本預設】

四、想故事,明白寓意

1、再讀故事,想想:種田人毛病出在哪裏?你怎麼勸説。

2、創設情景:怎麼勸説種田人?

3、我們生活中有這樣的人嗎?

思考:怎麼用寓言故事來勸説。

五、寫字

1、看帖:分析守、丟的字形與位置。

2、練習寫字。

3、評價結果。

【聽課感受:張老師的課上得很別緻,尤其是字理析詞的字詞教學,讓我們耳目一新,也聽得津津有味,看得驚喜連連。這樣的教學對於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説是非常可行的,也很有意思,相信能牢牢地抓住孩子們的目光和心理,值得好好學習與研究。】

【附課文】

古時候有個種田人,一天,他在田裏幹活,忽然看見一隻野兔從樹林裏竄出來。不知怎麼的,它一頭撞在田邊的樹樁上,死了。

種田人急忙跑過去,沒花一點兒力氣,白撿了一隻又肥又大的野兔。他樂滋滋地走回家,心裏想:要是每天能撿到一隻野兔,那該多好啊。

從此他丟下鋤頭,整天坐在樹樁旁邊等着,看有沒有野兔再跑來撞死在樹樁上。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再也沒有野兔來過,他的田裏已經長滿了野草,莊稼全完了。

王崧舟精彩的教學實錄 篇二

師:到這兒上過課嗎?看看媒體教室與我們的教室有什麼不同,説得越多越好。要東張西望、七嘴八舌地大聲説,可以站起來説,可以指指劃劃,但嘴不能停。

(生同桌互説)

師:要抓住各種機會練習自己的説話能力,説得越多,越經常,就會説得越好。

一、定向

1、師:今天我們要學習新課《西門豹》。西門是兩個字的姓,是複姓。先想想應該怎麼學習一篇新課文?

生:根據預習和課後的問題來反覆學習課文。

師:對,有目的的學習,才能有高效率。等會兒要先看清預習要求和課後問題,再從課文中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

(生按要求自學課文)

2、師:老師整理出兩個問題,請快速閲讀課文,解決這兩個問題。

(出示小黑板)

⑴ 用──劃出西門豹説的話,用( )標出本課的重點詞句。

⑵ 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要説清起因、經過、結果。

3、指名:

小結:

概括主要內容,我們通常運用這三種方法:

⑴ 可以根據課題擴句成為主要內容。

⑵ 寫人的文章,把誰、在什麼情況下、做了什麼事、結果如何説清楚了,也是主要內容。

⑶ 抓住課文主要句子,説通順,也是主要內容。

二、理解重點詞,瞭解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師:讀一篇課文,迅速找到主要內容,胸有全局,你就會學得更快。

文中有重點句,句中有重點詞,找到了重點句重點詞,你就能很快地理解課文內容。

1、師:這些是本課的重點詞,快速記憶這些詞,看看規定時間內,你能記下多少個?

出示:

田地荒蕪 人煙稀少 都是給鬧的

投進漳河 提心吊膽 磕頭求饒

明白內幕 開鑿渠道 灌溉莊稼

(指名)

2、師:根據課文內容,把每一行的三個詞連成一兩句話,記得就更快了。自己試着説幾遍。

(指名)

師:課文中還有兩個鬧:每鬧一次年年鬧旱災各是什麼意思?

生:鬧──造成;每鬧一次──娶一次;年年鬧旱災──產生,發生。

師:一個詞,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意思,要懂得聯繫上下文來理解它的意思。有時用換近義詞的方法,有時另外換個詞,如果意思不變也可以,還可以理解。

(生敍述過程中,師提示用上主要人物敍述)

在每一行詞後相應板書:起因、經過、結果。

師:這是經過,課文寫得最詳細,把什麼人説什麼話怎樣做,周圍人如何都細緻描寫出來,平時寫作文也要這樣;

小結:

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連起來就是主要內容了,自己試着再説幾遍,一直到説通順為止。像這樣,抓住重點詞連詞成句,也是概括主要內容的好方法。

三、理解課文內容

師:寫一個人可以通過寫他的動作、語言來表現人物,課文中的人物語言寫得很生動。把自己當作是西門豹,把剛才畫出的句子説一説,多練幾遍,看看自己説得好不好?

1、生自由看書讀。

2、出示小黑板:

西門豹:這樣説來,河伯還真靈啊。我也去送送新娘。

對巫婆:不行,河伯不會滿意的。麻煩你去跟河伯説一聲,

對官紳頭子:巫婆怎麼還不回來,麻煩你去催一催吧。

對眾官紳:怎麼還不回來,麻煩你去催一催吧!

好吧,再等一會兒。

看樣子是河伯把他們留下了。你們都回去吧。

將計就計,不動聲色,假戲真做,巧妙懲治。

3、讀,讀中感悟:

第一句讀出若有所思、恍然大悟、痛恨、諷刺四種不同的語氣。

第二句讀出十分客氣但態度堅決,男生讀後齊讀。

後幾句生自由感悟練讀。

4、生合作讀:

師根據小黑板的詞語説提示語生讀西門豹説的話,提示如下:

西門豹通過仔細調查,瞭解到鄴田地荒蕪人煙稀少是因為河伯娶媳婦鬧的,他決定將計就計,揭穿騙局,讓老百姓明白真相,於是他説──

在河伯娶媳婦那天,西門豹看到滿臉淚水的新娘,他假裝客氣,不動聲色地説

懲治了巫婆之後,他繼續假戲真做,假裝着急地對官紳頭子説

處罰了兩個首惡之後,西門豹面對漳河站了很久,讓官紳們膽戰心驚,也讓老百姓有充分的時間看清騙局。他繼續客氣地對──

從官紳嚇得面如土色磕頭求饒,在老百姓瞭解了真相之後,西門豹不露聲色地

在破除迷信之後,西門豹發動老百姓興修水利

5、同桌合作,一個介紹西門豹在什麼情況説這話,一個讀西門豹説的話。

6、根據小黑板的提示,自己當老師,把這個故事講一講。各位老師,開講。

7、師:自己會説這個故事了,再來感覺一下課文怎麼寫的,你一定會有新發現。

導讀課文中所描述的這樣。無論説長説短,都要注意突出主要內容。

四、小練筆

1、師:戰國時期的鄴,大約在現在的河北臨漳縣北部。西門豹為官一任,破除迷信,發展農業,造福一方。臨漳縣要為西門豹立傳,請大家幫忙。要求:寫出這個人物做過的最為主要的事,並對這個人物進行簡單的評價,不超過三句話。注意用上將計就計,不動聲色,假戲真做,巧妙懲治這些語。

2、生寫。

3、反饋:

生:西門豹是戰國時期魏國人。在任鄴縣(現河北臨漳縣北)縣令期間,曾將計就計,不動聲色,假戲真做,巧妙破除了當地河伯娶媳婦的迷信,並開鑿十二條引漳水灌溉改良土壤、發展農業生產。

課堂實錄 篇三

師:你們都已經歷過十多個春天了,能否用一句飽含情感的語言説説你對春天的深刻感受?

生(齊聲):能!

生:春天是最有情感的,高興的時候就風和日暖,生氣的時候就雨打雷轟。

生:春天是最富詩意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生:春天是一位高超的化粧師,把花草樹木、峯巒田野,都裝點得生機盎然。

師:感受真夠深刻。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對“春”又有什麼獨特的感受呢?請速讀課文後説説。

(兩分鐘後)

生:春天是新生的娃娃。

生:春天是美麗的小姑娘。

生:春天是健壯的小夥子。

師:春天是娃娃,是小姑娘,是小夥子,你最喜歡的是——

生:娃娃。

師:請説説理由。

生:因為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

師: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哪個同學能具體説説“新”在哪裏?

生:剛睡醒張開眼是新,山朗潤、水漲起、太陽紅都是新。

生:剛從土裏鑽出來的小草,樹上的、草叢裏的花兒是新的。

生:泥土的氣息、青草的味兒,甚至空氣、鳥鳴、牧曲都是新的。

生:春天的一切,整個春天都是新的。

師:都説得挺好。由是,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剛落地的娃娃,目的是讓人——

生:為娃娃的成長辛勤勞動。

生:從娃娃身上,看到未來,看到希望。

師:意藴很深刻。那有沒有喜歡春姑娘的?

生:有,我喜歡,喜歡春姑娘的美。

師:春姑娘確實很美,花枝招展的,能否通過閲讀,發揮想象,在敍述她的美中滲透進自己的感受?

生:園子裏、田野裏滿是嫩嫩的、綠綠的、軟綿綿的小草,給人一種輕盈、舒適的美。

生:樹上的桃紅像火,杏粉像霞,梨白像雪,遍地的野花散在草叢中像眼睛、像星星,層次分明,參差錯落,是一種勻稱、和諧的美。

生:花叢中嗡嗡的蜜蜂和飛來飛去的蜂蝶,繁花嫩葉中的鳥兒和牛背上的牧童,都歡歡樂樂。舒舒暢暢,給人一種愉悦的美。

生:細雨、薄煙籠罩下的村莊朦朦朧朧,隱隱約約,詩情畫意般的很美很美。

生:藍天上放飛的風箏,悠悠揚揚的,激發人們無盡的深思和遐想,更是美。‘

師:感受很深,想像力也很強,真佩服你們。讀書啊,寫作啊,都要這樣,敢於思考,敢於想象,敢於發別人之未發。

師:春姑娘這麼美,能不引發你們去——

生:去追逐。

師:能否説得更準確些?

生:去追求。

師:對!人生,就是要大膽追求。不懈追求,只要敢於追求,人生的春天就一定是屬於你們的。

師: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娃娃,比喻成小姑娘,還比喻成——

生(齊):健壯的青年。

師:這個健壯的青年誰喜歡?

生(齊):都喜歡!

師:請抓住關鍵的字、詞、句,着重突出你的感受和領悟,説説喜歡的原因。

生:一個“張”字,不僅僅指甦醒,“朗潤”“漲”“紅”等字詞,也不僅僅指春天的山、水和太陽的變化,更是指在春風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滿了活力。

生:一個“鑽”字,更是春天充滿活力的高度體現。因為這個“鑽”字,田園綠了,誘得人們在上面盡情地玩耍,誘得人們也充滿了活力。

生:一個“讓”,一個“鬧”,一個“眨”,花兒競相綻放,蜂蝶競相追逐,熱熱鬧鬧的景象令人驚訝不已。花、草、生物郡人性化了,這就是春天,這就是充滿活力的春天!

生:一個“撫摸”,便產生了盡情的“醖釀”、“賣弄”和“應和”,便使人生髮了萬般感覺,萬般想像,萬般喜悦。

師:説得太好了。這感覺、這想像、這喜悦,全出自於“撫摸”,“撫摸”傳遞着柔和、芳香和喜悦,這是多麼的愜意和舒暢啊,令人情不自禁地對生活、對未來充滿美好、強烈的暢想。

生(齊):正是這樣。

師:請細讀六、七段,再深刻體味、聯想和想像。

(學生讀得琅琅上口,津津有味)

生:即使是在薄煙般的細雨籠罩下,樹葉仍綠得發亮,小草仍青得逼眼,勃勃的生命力真教你無法抵禦。

生:即使是在上燈的傍晚,那點點黃暈的燈光,也閃射出無法抵禦的光芒。

師:春天,就是具有這麼一股永恆的魅力!因而,朦朦細雨之中——

生:撐傘的、被蓑的、戴笠的,仍在行走、仍在勞作,這種執著,這種精神,讓人感受到春天不可抵禦的巨大力量。

生:於是,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湧出户外,擁抱春天,放飛希望。

生:於是,舒活筋骨,抖擻精神,“一年之計在於春”,所有的工夫為的都是所有的希望。

師:於是,人們簇擁着春天,挽着春天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去——

生:去憧憬美好的生活。

生:去實現美好的希望。

生:去建設美好的未來。

生:去奮鬥、去追求、去創造。

師:奮鬥、追求、創造,是春天賦予人們的神聖使命,因此,生活才有收穫,希望才更美好,未來才更輝煌。所以,我們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振奮精神,鼓足幹勁,為人生、為理想而不懈奮鬥。

師:這篇散文寫得很美。請欣賞地讀,讀出韻味、讀出情感、讀出思考,然後,抓住一個角度,如選材、語言、修辭、立意等等,寫出這篇文章在寫法上好在哪裏,二百字左右。

(六分鐘後,相繼有三位學生讀他們各自的習作。)

附習作原文:

習作1:讀這篇文章,彷彿進入一個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的美麗境界。你看,作者先寫了地上小草的生長狀況和活力: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軟綿綿的,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再寫樹上花朵競相綻放的形象:趕趟兒似的,像火、像霞、像雪。花間蝴蝶飛舞的“鬧”狀:嗡嗡地,飛來飛去地。後寫天空中密密斜織的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的細雨,又寫天上漸漸多了的風箏等等。這樣,“地上一樹上一天上”的順序層次,使意境顯得相當高遠和開園,令人心曠神怡,生髮出無盡的遐想。

習作2:這篇文章語言構思精妙,出神人化。文中一系列擬人化詞語的貼切運用,無不表現出作者選詞用字的深厚功力。如:“鑽”字,生動地表現出春草的活力;“讓”字,逼真地表現出春花競放的情狀,“鬧”字,真實地再現了春天百花盛開,蜂蝶飛舞的景象;“撫摸”,形象地表達出春風的温暖和柔情等等。使人在驚異於作者遣詞用字功力之深厚的同時,獲得語言美的薰陶。

習作3:在這篇文章裏,朱自清先生描述春天的景物,突出地抓住春天景象萬千的特點,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去追求、去體味、去感受“萬千”的景物。如:從視覺人手,在看到草綠草滿的同時又產生“軟綿綿”的感覺,看到花多花豔的同時又聽到蜂蝶的鬧聲,聞到花豔的香甜;再從觸覺人手,在感受春天的温暖和柔情的同時,又聞到泥土、花草的芳香,聽到鳥兒賣弄的啼唱、牧童嘹亮的笛音等等。無不讓人心靈受到薰染和震撼:春天是美麗的。要把握春天,建設春天!

課堂實錄 篇四

師:同學們好!今天很有幸和大家一起學習莎士比亞的名劇《哈姆萊特》。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哈姆萊特》創作的時期——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這是人類發展的重要時期,是一個門檻,是一道界限,是中古走向近代的標誌。文藝復興是指發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的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其實它所反映的不光是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只要是一個身心健康的人,生活在那樣一個令人窒息的備受壓迫的時代,都渴望着變革。西歐近代三大思想解放運動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文藝復興運動即是其一。同學們知道其他兩個是什麼嗎?

生: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

師:同學們很了不起。

師:文藝復興的核心精神是人文主義精神,人文主義精神的核心是提出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主張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現實生活中的幸福,倡導個性解放,反對愚昧迷信的神學思想,認為人是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文藝復興不僅僅屬於歐洲,它也應當屬於全人類。

師:恩格斯曾經説過,“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莎士比亞無疑就是那個時代最傑出的代表。我請一位同學來介紹一下莎士比亞。

生:西方有一種説法,在西方人的牀頭必備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就是莎士比亞的戲劇。威廉莎士比亞是英國的戲劇家,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

師:非常好。在17世紀,與莎士比亞同時代也同時是執劇壇牛耳的本瓊生稱譽莎士比亞是“時代的靈魂”,説他“不屬於一個時代而屬於千秋萬代”。英國古典主義者德萊登認為“莎士比亞有一顆通天之心,能夠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還有嗎?比如,誰能介紹一下莎士比亞的作品?

生:莎士比亞創作有39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最著名的作品有四大悲劇——《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和《麥克白》,四大喜劇——《仲夏夜之夢》《皆大歡喜》《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

師:哪位同學能説一説什麼是悲劇?什麼是喜劇?

生:魯迅先生曾經説過,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就是把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

師:你能進一步闡釋這句話嗎?(生語塞,師進一步啟發)悲劇為什麼要“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生:(很遲疑)嗯……我覺得……比如説,有價值的東西就是友情、真誠等許多美好的品性,把這些東西毀滅給人看……

師:那為什麼要毀滅給人看?這樣做的意義在哪裏?讓我們看到人間那麼多美好的東西都毀滅了,產生絕望的感覺,不想活下去了,好悲慘呀!我們現在不是講正能量嗎?怎麼會把那些好東西都毀滅了?

(生答不出來)

師:請坐。可能是我的問題讓你緊張了。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為什麼要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生:讓人珍惜。

師:你能答到“珍惜”這一點就很不錯了。如果我們用一個戲劇的術語來説就是“淨化”,悲劇可以淨化人的靈魂。那麼,“喜劇就是把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用兩個字概括的話,是哪兩個字?

生:諷刺。

師:對,用中國人的話説就是諷喻。

師:下面請一位同學概述一下《哈姆萊特》的情節梗概。請一位女同學吧。

生:丹麥老王被他兄弟害死,他的鬼魂出現在城堡。哈姆萊特覺得父親死得蹊蹺,又痛恨母親很快嫁給了他的叔父,因此,他想查清真相,就請來一個戲班子。戲班子演了一出與他的叔父殺死他父親相仿的戲,讓他確定了他的叔父正是殺死父親的兇手,於是他決定復仇。他的叔父也不放心他,就派他去英國,想借英王之手除掉他,結果,哈姆萊特識破了詭計,反殺了兩個使者。然後,他的叔父又設下了計謀,讓哈姆萊特和雷歐提斯決鬥,並在雷歐提斯的劍上抹了劇毒,還準備了毒酒。最後在決鬥中,所有的人都死了。

師:你的語言能力真棒,乾淨利落,概括得也很到位。還有人能補充一下嗎?

生:哈姆萊特愛上了大臣波洛涅斯的女兒奧菲莉婭,他為了麻痺敵人,故意裝瘋,讓毫不知情的奧菲莉婭很傷心,後來,他又誤殺了波洛涅斯,奧菲莉婭精神失常,落水而死,她的哥哥雷歐提斯才決定復仇,要和哈姆萊特決鬥。

師:好,這樣一補充就説全了,也引到咱們這堂課上了。這篇課文選的是第五幕第二場,是全劇的高潮部分,所有的矛盾必須在這一場暴露並解決。現在請同學們讀課文,説一説,這一場戲裏都有哪些衝突?

生:哈姆萊特和克勞狄斯的衝突,一個要復仇,另一個反過來要謀殺他。

生:哈姆萊特和雷歐提斯的衝突。

生:我還想到了一個,哈姆萊特和奧斯里克的衝突。因為奧斯里克接受國王的命令,要挑撥哈姆萊特和雷歐提斯比劍,想激起哈姆萊特的好勝之心。

師:他們兩個顯然有衝突,因為他們一見面,哈姆萊特就對奧斯里克冷嘲熱諷,甚至表現得比較尖刻。那麼,他和奧斯里克是什麼衝突?

生:哈姆萊特的品格比較高尚,奧斯里克是個小人,喜歡恭維別人。哈姆萊特看不起奧斯里克。

師:他們之間是性格差別還是因為別的什麼?是性格衝突還是思想衝突?

生:思想衝突。

師:因為一個是為王權服務的弄臣,如同僕妾,而另一個有着平等思想,他看不起這樣的人。

師:哈姆萊特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的性格看上去比較複雜。西方有句話説“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那麼同學們,你們認為哈姆萊特有着怎樣的性格特點?

生:我認為他是比較冷靜的。

生:我從課文中找到了兩處能體現他的性格特點的文字。一處是在第27頁,“如果我不去剪除這一個戕害天性的蟊賊,讓他繼續為非作惡,豈不是該受天譴嗎?”由此我看出哈姆萊特是一個有正義感的人。當看到一些不公正的事情時,他覺得自己有義務去匡扶正義,主持公道,所以他是一個有正義感的人。還有一處是在第30頁,他向雷歐提斯道歉時説,“當着在座眾人之前,我承認我隔屋放箭誤傷了我的兄弟;我現在要向他請求大度包涵,寬恕我的不是出於故意的罪惡”。從中可以看出哈姆萊特是一個敢做敢當的人。哈姆萊特誤殺了雷歐提斯的父親後,他並沒有逃避,而是承認自己的過錯並且請求對方原諒。

師:這也是一種勇敢。(生:對。)非常好,請坐。大家就要以這樣的姿態來回答問題。

生:我認為哈姆萊特是一個能坦然面對事情的人。我找到了第29頁的下面,“不,我們不要害怕什麼預兆;一隻雀子的死生,都是命運預先註定的。註定在今天,就不會是明天;不是明天,就是今天;逃過了今天,明天還是逃不了,隨時準備着就是了。一個人既然在離開世界的時候,只能一無所有,那麼早早脱身而去,不是更好嗎?隨它去”。

師:你發現的這個地方非常重要,你概括為坦然,但也有人認為這是宿命論。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師:我也有一點發現,我覺得他在和奧斯里克對話的那一節,表現得有點尖刻,對奧斯里克那樣的人,其實沒必要那麼刻薄。其他同學還有嗎?

生:我有一個發現,哈姆萊特説他自己是魯莽的,但我認為他是果斷的。

師:你這個看法不一般,有人説哈姆萊特的性格猶豫遲疑,尤其他的復仇,特別拖延,但是你卻發現了他的果斷。怎麼講?

生:哈姆萊特在處置吉爾登斯吞他們時非常果斷。相比他的果斷,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隱忍。他要復仇,也找到了證據,但他等到雷歐提斯親口説出一切壞事都是國王乾的之後,才拔劍殺了國王。

師:非常好,很有眼力,這種發現是很理性的。後世關於哈姆萊特的評價非常多,所以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之説。對他的對手——大反派角色國王克勞狄斯,我們不應該忽視這個人物。在戲劇的一開始,哈姆萊特第一次出場的時候,克勞狄斯一臉憂鬱,滿臉悲傷的神色,他和哈姆萊特的媽媽剛結婚,作為繼父,他需要哈姆萊特快樂起來,但哈姆萊特不快樂。於是他就説了這樣一段話:“哈姆萊特,你這樣孝思不匱,原是你天性中純篤過人之處;可是你要知道,你的父親也曾失去過一個父親,那失去的父親自己也失去過父親;那後死的兒子為了盡他的孝道,必須有一個時期服喪守制,然而固執不變的哀傷,卻是一種逆天悖理的愚行,不是堂堂男子所應有的舉動;它表現出一個不肯安於天命的意志,一個經不起艱難痛苦的心,一個缺少忍耐的頭腦和一個簡單愚昧的理性。既然我們知道那是無可避免的事,無論誰都要遭遇到同樣的經驗,那麼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固執地把它介介於懷呢?嘿!那是對上天的罪戾,對死者的罪戾,也是違反人情的罪戾;在理智上它是完全荒謬的,因為從第一個死了的父親起,直到今天死去的最後一個父親為止,理智永遠在呼喊,‘這是無可避免的。’我請你拋棄了這種無益的悲傷,把我當作你的父親;因為我要讓全世界知道,你是王位的直接的繼承者,我要給你的尊榮和恩寵,不亞於一個最慈愛的父親之於他的兒子。至於你要回到威登堡去繼續求學的意思,那是完全違反我們的願望的;請你聽從我的勸告,不要離開這裏,在朝廷上領袖羣臣,做我們最親近的國親和王子,使我們因為每天能看見你而感到歡欣。”這是他作為繼父説的一段非常感人的、温暖的話,但在這一節選的課文中,哈姆萊特卻斥他是“戕害天性的蟊賊”,是“敗壞倫常、嗜殺貪淫、萬惡不赦的丹麥奸王”,克勞狄斯到底是好還是壞?你怎麼看?

生:克勞狄斯對哈姆萊特的好是有條件的。他剛登上王位的時候,哈姆萊特並沒有對他造成威脅,後來他發現這個王子並不完全服從他的意志,開始威脅他的王位,他就要除掉他了。

師:從我們剛才讀的那一段充滿温情的`文字裏,我們能不能發現一點什麼更深的意味呢?

生:他説你失去了父親,你的父親也曾失去過一個父親,暗示他把這一切忘了。又要哈姆萊特把他當成自己的父親就可以了,他是希望哈姆萊特忘了這件事情,因為克勞狄斯非常清楚老國王是怎麼死的。

師:我們在他後半截的話裏能不能看出一點他隱祕的想法?

生:他不想讓哈姆萊特去求學,想讓他一直待在他們身邊,無論他做什麼事情他都可以看着,這對他來説相對安全一點。

生:我來補充一點。我覺得國王是一個控制慾比較強的人,讓哈姆萊特留在身邊,就可以一直監控他,如果他做出對自己利益有損害的事,國王對他的處理會更加快速。

師:幾位同學回答得特別好。我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哈姆萊特和克勞狄斯構成衝突?克勞狄斯殺了他的父親,他去報仇,這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復仇的故事而已,如何與人文理想、人文主義掛上鈎了?為何成為那個時代的代表作品了?這個故事在復仇的元素背後,一定有超越復仇的東西,那是什麼?

生:克勞狄斯有專制的思想,哈姆萊特去外面求學,有新思想。因此,他們兩人之間的衝突代表新舊勢力的衝突。

生:我有另一種看法。哈姆萊特是王子,他有新的思想,他如果自己推翻國王,有點不對勁,那就讓一個大惡人去殺了他的繼父。殺父之仇只是象喻,象徵着新勢力把舊的王朝推翻了。

師:這倒是一個很新的解釋,讓我耳目一新。也有人談過隱喻之説,比如弗洛伊德,他引用古希臘戲劇《俄狄浦斯王》,提出“俄狄浦斯情結”——即“戀母情結”,來解釋哈姆萊特的復仇,也有一定的道理。

師:讀文學作品不能只看情節,而是要進行深入的思考,思考這些嚴肅的問題。考驗你的智慧的時候到了,還有哪位同學要發言?好,最後一排的男生。

生:克勞狄斯是為自己的私慾,而哈姆萊特是為了國家和大眾,這是很不同的。

師:你説得很好。我們首先要考慮克勞狄斯獲取權力的動機,是為了一己私慾還為了完成政治理想。比如李世民就是用非法的手段獲取權力,但他是一個有政治理想的人。“玄武門之變”並沒有給他的聲譽帶來多壞的影響,後世依然稱頌他是一代明君,因為他創造了“貞觀之治”。克勞狄斯呢,整部戲劇中我們有沒有看到他的政治理想?(生:沒有。)我們看到的是徹夜狂歡和飲酒縱慾,從反面我們也看到了人民的反對。另外就是他獲取權力的方式,是不是合法的?(生:不合法。)對,他是用殘害親人的手段獲得的。他是嗜殺的,這是一切專制暴君的共性。

師:由於時間的緣故,我們討論最後一個問題,早在20世紀初,魯迅就提出了關於“羣體性”與“個性”的兩個概念:“沙聚之邦”與“人國”。“沙聚之邦”裏的眾人是未經個性解放與個性建設的“愚民”,是各安其“位”、尊卑有“序”的一羣奴隸,有如一盤沒有任何主體性的散沙,看似龐然大物,其實不堪一擊。所謂“人國”,也就是“現代民主國家”。“人國”中的人是一個個健康獨立的個體(個性),是自由平等的公民。結合這段話,我們用新的眼光、新的視角來看《哈姆萊特》這部戲劇。

生:我來談一點自己的看法。“沙聚之邦”與“人國”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個人有沒有意識到他本人在社會中存在的意義。每個人能意識到個體生命對於社會的發展前進是有機結合的過程,每個人要意識到“各安其位”的“位”和“尊卑有序”的“序”是自己該有的,而不是別人規定的。“位”和“序”應當遵從人性,而不是人性遵從它們。

師:你説的這些與《哈姆萊特》有什麼關係?

生:《哈姆萊特》象徵的是一種“解放”的思想,象徵着我們要打破已有的陳規和舊的秩序,衝擊它們的束縛。哈姆萊特本人沒有遵從克勞狄斯的安排。(師:如果都是像奧斯里克這樣的人,是不是就遵從了國王的安排,各其“位”和“序”了?)對,是這樣,哈姆萊特把對人性的追求放在了第一位,這才是這部戲劇最重要的地方。

師:你的這一番言論是可以贏得掌聲的!(大家鼓掌)就這個問題,最後我們再請一位同學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

生:哈姆萊特與國王的衝突就是“人國”與“沙聚之邦”的衝突。國王巴不得所有的臣民都是“各安其位”“尊卑有序”的愚民,以維持他的殘暴的統治;而哈姆萊特代表的是新的力量,他要剪除蟊賊,為民除害。他們之間一定會展開鬥爭,這個鬥爭就以衝突的形式表現出來。

師:非常好,你總結得很到位。《哈姆萊特》這部戲劇對當今中國的意義就在於,中國經過兩千年殘酷的封建專制統治,今天成為一個現代的民主國家,我們每一個人正在經歷個性解放和個性建設。當今的中國不再是“沙聚之邦”,但我們的啟蒙還要繼續,關於現代的“人”的建設是不能停止的,這就是新文化運動的精神所在。今天我們為什麼還要讀莎士比亞,為什麼還要讀《哈姆萊特》,是要引發我們對民族未來的更深入的思考。

師:《哈姆萊特》中還有許多金句,大家課後自己整理一下,會對你有很多啟發。最後送大家別林斯基的一句話:“啊,去吧,去看戲吧,如果可能的話,就在劇院裏生,就在劇院裏死!”戲劇是一個民族完成個性建設最好的武器,所以我主張每一所學校都應該廣泛開展戲劇教育,積極開展戲劇活動,這樣才有助於國民的“個性建設”。這堂課就到這裏,謝謝同學們!下課。

王崧舟精彩的教學實錄 篇五

師:看黑板,咱們一起恭恭敬敬的把題目讀一讀。(生讀)

師:去掉“深”讀一讀,(生讀)加上“深讀一讀。(生讀)有什麼問題向問

生:母親的情到底有多深?

師:提的好

生:母親的情表現在哪裏?

師:真會提問,跟我想得一樣。

師:帶着這兩個問題,完成練習。

①填空

②給括號後的第一個字標上拼音:我()想買一本長篇小説《青年近衞軍》,想得整天()。我來到母親工作的地方,七八十台縫紉機發出的噪聲()。母親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着,旁邊一個女人大聲阻止母親,母親卻已將錢()塞在我手心裏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説:“我挺高興她愛看書的!”母親説完,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我(),()攥着錢跑了出去…… 要求不看書,憑着預習時的印象。

(師巡視,提醒學生注意寫字的姿勢,頭要正。)

師:做的慢的同學才寫了一個,做的快的同學已經寫完了。做課堂練習一要講正確,二要講速度,理想的課堂練習講究四個字,又好又快。

師:停筆,看大屏幕,自己校正,錯的地方馬上改正。(學生自己改正。)

師:全對的舉手示意。我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哪位?其他同學注意聽,特別是括號裏的詞語讀準了沒有。

(學生站起來讀。)

師:讀的真好,送給你四個字,字正腔圓。聽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其中一個詞讀音怪怪的。一生讀龜(jūn)裂。平時讀ɡuī 。帶大家一起讀。

師:誰看到過皸裂的手?

生:我媽媽的手,手裂開了一道道。

師:説一説。

生:我媽媽每天做家務,手上裂開了一道道紋。

師:真的嗎?全裂開了嗎?這樣的手就是皸裂的手,回去提醒你媽媽保護好。

生:我奶奶的手就是龜裂的手,因為爸爸媽媽不在家,她要做家務,手上是一道道裂紋。

師:一個詞形容就是

生:龜裂。

師:摸上去着感覺如何?

生:乾燥。

師:心裏怎樣?

生:難受。

師:真會心疼人。帶着感情一起讀。

師:還有一個字,特別煩。(生讀攥。)

師:我替你們數過,正好23筆,超過20筆的字不多,用你們在手心上工工整整地寫一寫。

確認已經寫完,且沒有錯的把你的左手攥緊。

一起再讀一讀大屏幕上的句子,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生讀。

鼻子一酸,讀這個詞。學生讀3次。

孩子們鼻子一酸是種什麼感覺?

生:很想哭的感覺。

師:你們的感覺呢?

生:心裏難受。

師:不光鼻子難受,心裏難受,這才叫會讀書。

鼻子難受,想哭,心裏難受,這就叫鼻子一酸。讀。

師:不對啊,我想母親要錢買書,母親給我的錢不少。我應該高興,心想事成了。

我高興了嗎?(讀鼻子一酸,再讀,再讀)

師:這到底是為什麼?(生舉手)

師:不着急,靜靜地讀一讀慈母情深這個故事。想一想文中哪些句子讓我鼻子一酸。畫上波浪線。(生讀課文)

師巡視

師:都已經在畫了,有的同學用尺子,有的同學徒手畫。老師建議大家徒手畫。這有的同學改不過來,我好許可。

師:有的同學不但畫了,在有些詞語下畫了着重號。説明他的思考深了一步。很好。

師:還有的同學不但畫了,還在有的句子旁邊特意寫上一個詞語,這是他思考的結晶。這就太棒了。

師:好,請孩子們停下,有的同學畫了二三處,多的同學畫了八處。其實畫多花少沒關係。只要你用心思考,是你思考所得。

師:(投影出示句子“七八十台縫紉機發出的噪聲震耳欲聾。”)王老師向問一下,有同學畫這句嘛?(生舉手)不多,厲害,一起讀。(生讀。)

師:王老師給大家提個醒。什麼時候把震耳欲聾的聲音讀出來就好了。讀

師:什麼叫震耳欲聾?

生:聲音很大,耳朵都快聾了。

(生再讀)再強烈些(生齊讀。)

師:假如當時你在這種環境下,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生:堵上耳朵

生:馬上離開。

師:這是你的反應,我的母親能離開嗎?行嗎?

師:母親在什麼樣的環境工作?(生讀句子)

師:這是母親工作的地方,這“震耳欲聾”的噪聲停止過嗎?消失過嗎?

生:沒有。

師:再讀這句。在文中找出答案。

誰找到了?

生:“旁邊一個女人……”

師:她就在母親旁邊,為什麼要喊?因為(生讀“七八十台……”)讀出感覺

師:沒有辦法,只能這樣,這是依據一。

依據二誰找到了?

生:“母親大聲……”

師:為什麼大聲問?(生讀)這是依據二

師:作者喊媽的時候,破折號,因為“七八十台……”沒有辦法,只能喊,有依據四、五……

文中比比皆是。讀

師:母親在這掙錢、血汗錢,依生活經驗推斷出昨天的母親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工作呢?(生讀)

明天?(生讀書)

夏日炎炎,我的母親在什麼環境下掙錢。(生讀)

寒風凜冽的時候,我的……(生讀)

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的母親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掙錢,就這樣十二年。孩子們看到母親在這樣的環境下掙錢。心裏是什麼滋味?

生:難受。

師:肯定的。要哭了,是啊,眼眶都紅了。

生:很難受,(哽噎了。)

師:是啊,帶着感情再讀。

師:孩子們你要理解慈母情深,這個句子能輕輕地放過去嗎?

生:不能。

師:你畫了嗎?趕緊阿。

你加點了嗎?趕緊

我們學語文不管要知道作者寫了什麼,更重要的是很多人不會注意。更多的是要想一想問一問作者為什麼會這樣寫。今天你想了。説明你在語文學習上進了一步。

我們繼續交流。看看文中還有哪些句子感受鼻子一酸。

生:“我穿過一排排……”,寫了母親的外形,為了我們很勞累。

師:不錯你關注了母親外貌神情地描寫,讓兒子鼻子一酸。再找找還有那裏描寫母親外貌的。

師:“背直起來了……”誰也畫了這一處,舉手示意。基本都畫了。

咱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一句。學生讀。

師:一定找到感覺了。什麼感覺。這段話寫得怪,寫的特別,與眾不同。

上面有三個我的母親。

“我的母親”前前後後出現了三次,讀一讀,感受。

(學生讀。)

三次,整整三次我的母親。

請問誰的背直起來了。

請問誰的身轉過來了

誰的眼睛吃驚的望着我。

剛才老師提問,我的母親放在前面還是後面。這是我們平時説的,作者卻放在後面,這就奇怪了。按照我們平時説話的,這句話可以寫成。(出示句子)“我的母親……省去二次我的母親。

這兩句上下,意思差不多,幾乎沒有變化,你自己讀一讀,體會味道一樣不一樣,給你的感覺一樣不一樣。按自己的節奏讀。

怎麼樣,味道一樣嘛,感覺一樣嗎?説一説,比如讀第一句。

生:這樣感情豐富,母親更勞累。

師:感覺不錯。第一句感覺母親更勞累,誰還有不一樣的感受。

生:我覺得逗號表示母親很勞累,表示都做很慢。下一句表示母親不勞累。

師:太有才了,他談自己的觀點,談到

學語文滔滔不絕的説是水平,聽是修養。

誰聽出來了?慢。

是啊,他説了一個字慢,真好。

孩子們你們都看到電影嗎。電影中有一種鏡頭叫慢鏡頭。把動作放慢可以讓你看得更仔細,更真切。我們一起看看慢鏡頭。閉上眼睛。

隨着慢鏡頭的推移,你的眼前會出現什麼樣的畫面。教師讀。

睜開眼睛,你看到什麼樣的背?

生:極其瘦弱的背

生:極其彎曲的背

師:你還看到什麼?

生:瘦骨嶙峋的背。

生:看到母親的肋骨。

師:一個瘦弱的彎曲的瘦骨嶙峋。不對阿,這是我母親的背嗎?我記得母親的背不是這樣的。是什麼樣的?形容一下,用一個詞。

生:是筆直的。

生:我還記得是挺拔的。

師:對呀,這才是我母親的,如今這個背不見了。閉上眼睛,往前看,慢鏡頭拉近,讀背直起來了,母親轉過來,一張臉,你看到那是一張什麼樣的臉?

生:疲憊的

師:疲憊不堪

生:瘦弱的

生:佈滿皺紋的。

師:怎麼會是我母親的臉,在我的印象中,母親的臉不是這樣的。在我的印象中母親的臉是?

生:富有光澤的,

生:精神十足的,

生:沒有一絲皺紋的,

師:然而這張臉不見了。我的母親,閉上眼睛,繼續看。(師讀背直起來了……)

睜開眼睛,你看到了一雙怎樣的眼?

生:佈滿了黑煙圈的眼睛。

生:疲憊的眼睛、

生:佈滿血絲

師:母親阿母親,你的眼睛如何佈滿眼圈,血絲?

我分明記得我母親有一雙黑珍珠,炯炯有神。

如今這雙眼睛不見了,到哪裏去了,到哪裏去了啊。我的母親。

孩子們,現在對慢鏡頭有感覺了嗎。再讀,三次我的母親老師讀,其他的你們的讀帶着你們的感情。

好,調過來,三次我的母親你們度,其他的老師讀。注意找到那種感覺,讀出那種節奏。

連起來讀,讀出自己的感覺,讀出自己的感受。學生讀。

孩子們,突然發現自己的母親如此憔悴,如此疲憊。做兒子的心理什麼感受

生:難受生

生:鼻子一酸

生:對母親充滿愧疚。

師:帶上感情,再來讀一讀這個慢鏡頭。讀

有很好地感受理解慈母情深,這句話能放過馬嗎?能省去我的母親嗎,能放在開頭嗎?

學語文要咀嚼味道。

如果這時慢鏡頭,那麼還有一個寫母親動作的塊鏡頭,誰找到了。

生:“母親卻已經……”

師:這是你的意見,還有不同意見。

生:“數了數……”

師:還有嗎?

生:“母親説完……”

師:找到塊鏡頭的感覺。快。請問哪個次給你一種塊鏡頭的感覺?“立刻”幾個立刻。

整整四個立刻。

再讀,體會

四個立刻,立刻什麼意思?找個同義詞。

生:立即

生:馬上

生:急忙

生:立馬

生:隨即。

師:我發現立刻的同義詞多大二十幾個。我就納悶,替作者納悶,你們知道樑曉聲是幹什麼的?著名的作家。肚子裏都是墨水。那麼多詞不用,用四個立刻。我給他改了。馬上,趕緊,迅速,立刻。

(出示改過的句子)讀,改不改?為什麼?

生:馬上和又重複了。

生:連用四個,單調乏味,可以突出母親工作環境的單調

師:樑曉聲要的就是單調,乏味,因為母親掙錢的環境就單調乏味。

再讀。

感覺單調乏味,讀的時候可不能這樣。

讀四個立刻時候一樣嗎?

誰來試試。

學生讀。

師:有點不一樣,只是有點,誰再試試。

真好,感覺到就能讀好,讀好就能感覺到,語文就要這樣。味道不一樣。

這就是我的母親。他怎麼掙錢。就這樣,拼命。為了一家大小,為了孩子們,就這樣掙錢。

你們知道母親這樣拼死拼活的掙錢,一個月掙多少嗎?

生;10元

生:15元

師:老師説吧,不怪你們,沒有哪個體驗。拼死拼活一個月就27元。算算每天掙多少錢。

一天才九毛錢。可是一家大小七口人的生活費。想想我開口要了多少。整整兩天啊。

假如當時是你,你突然意識到這個錢的重要,你還會要嗎?

生:不要

師:當我意識到不該要的時候,我竟然開口了。

看看我的母親是如何説,如何做的?(生讀“母親卻已經……”)

師:大聲對那個女人説,讀。(生讀)

這句話説給那個女人聽,更説給我聽。這就是我的母親。

當你聽的時候,一定會注意一個細小的動作。

生:塞

師:圈出“塞”

再讀,留意這個動作。

是塞,不是給,不是放。為什麼?

生:母親非常希望我看書,長大做個有用的人。

師:你再讀。

師:讀得好,這就是我的母親。誰還有不同的感受?

生:愛惜錢,怕我掉了。

師:母親愛惜錢,當兒子開口要的時候,卻塞給我。讀(這個學生讀)

師:你讀的好是因為你理解的好。塞是希望,無私慷慨大方,塞的後面不是錢,是一個字

生:母親對我的愛

生:母親對我的希望。

師:懷着這樣的感受,讀一讀,體會母親這個極其細小的動作

(學生讀)

師:孩子們剛才我們一口氣細細品讀了四句話,“七八十台……”那是一組廣角鏡頭

……慢鏡頭,……快鏡頭。母親的塞是特寫鏡頭。

有了這四個鏡頭我們感受到了慈母情深。

把四句話放回課文。

剛才的四句話你們讀。老師讀其他的,對話你們會很自覺地讀。

拿好書,梳理一下自己的感情。

(師生共同讀書)

師:(出示練習句子)我鼻子一酸,我思緒萬千,百感交集。拿出筆,可以寫自責,可以寫希望……但不要忘了媽媽這個字眼,在你內心獨白裏。最少出現三次。

(學生進行想想寫話。)

師:孩子們,請停下你手中的筆。

此時此刻,你寫多些少,寫長寫短,有沒有寫完都沒有關係。因為你是寫自己的內心的讀白。

(全班交流彙報。)

師:孩子送你一句話,你長大了。因為你會説媽媽我愛您了。

孩子你也長大了,有你這段話,媽媽再苦再累也願意。

迴歸課題。讀兩遍。

讀了這個故事,自然的想到了一個人。誰?

生:自己的母親。

師:你們想的何樑曉聲一樣。

師:(出示詩的結尾拓展樑曉聲的詩)師範讀

恭恭敬敬的做好,為你的母親,為天下的母親獻上一首歌《懂你》。

課堂實錄 篇六

明實老師的這節《哈姆萊特》閲讀課,不事雕琢,樸實而大氣,有如大西北的長天與曠野。俗話説,文如其人,其實文與人的關係遠非如此簡單;倒是課堂教學,讓教師的生命信息彌散在教室的每個角落,要把自己的個性與涵養掩藏起來,那是絕無可能的。

文如其人,課尤如此。

明實老師的課線路粗獷,輪廓分明,而師生的互動多止於自然而然的對話,少有刻意為之的活動設計與情境引入,顯然缺了一點“潮味兒”。古人説,文似看山不喜平,如今的課堂似乎也有着類似的審美趣味,有太多的花樣與太多的奇崛。有些課如盆景一般,一枝一葉都凝結着設計的匠心,一言一行都埋伏了遙遠的深意。明實老師的課,完全不是這個格調。就像日常聊天,偶有波瀾,不見巨浪。但我想説,這正是我喜歡的課。不過,我喜歡的,不是它的樸質,而是它的樸質正好切合了這個文本的特質。沒有抽象的好課,樸質的也好,華美的也罷,都與好課無關。在經典閲讀的課堂上,好課的標準,就看教師能否在學生與經典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引發學生與經典的對話。就此課而言,就看明實老師能否引導學生穿越時間的長河,穿越文化的鴻溝,去到那位幾百歲的老人面前,用自己的耳朵,認真傾聽那位老人的心聲。

英國人常説“説不盡的莎士比亞”。對於中國人來説,莎士比亞的魅力恐怕更多來自“説不清”而非“説不盡”。這“説不清”,既源於文化的差異,也源於語言的障礙,當然更主要的還是因為莎士比亞的博大精深。哈姆萊特似乎就是這樣一個“説不清”的人物。我們多認為他是一個哲學王子、復仇英雄,可也有人煞有介事地論證他是個精神病患者。明實老師着意於引導學生髮掘這個看似老套的復仇故事的人文主義內涵,事實上,他在很大程度上也達到了這個目標。但我必須承認,這個同樣困擾着我的難題,並未因這節課而釋然,相反倒觸發了我更多的思慮。這不是教學的失敗,恰恰是教學的價值所在。譬如,在明實老師的解讀中,哈姆萊特的人文主義主要表現在個性解放與自由意志上,並且由此關聯到魯迅先生“沙聚之邦”與“人國”的命題,關聯到現代公民的培育,這個思路一方面讓我欣然,一方面卻讓我惶惑:在先前的教學中,我更傾向以“正義”的觀念來解釋哈姆萊特的復仇以及復仇中的遲疑與延宕。“正義”這樣的普世觀念,當然有助於消除橫亙在學生與莎劇之間的文化壁壘,但是不是有違劇作的原意呢?細讀明實老師的課堂實錄,那嚴謹的分析與嚴明的邏輯,讓我不得不再一次直面愛汶河畔的那個老頭兒。

這就是教學的價值。經典是遠方,而教師只是通向遠方的橋樑。我們給學生敞開一個世界,而那個世界的風景,還得靠學生自己去領略。在莎士比亞這樣偉大的經典作家面前,學生要謙卑,我們更要謙卑。弱水三千,取一瓢飲,一眼洞穿的想法是不自量力的,一網打盡的念頭是不切實際的。有些老師太急切,太貪婪,太想把哈姆萊特“説清”“説盡”。於是,便絞盡腦汁地想花樣,挖空心思地搞設計。結果呢,本末倒置,對教學設計的關注超過了對經典的關注,教學的痕跡遮蔽了文本的意義,經典倒在不經意間成了飾品。

明實老師的樸質,意義正在於此。面對“説不清的莎士比亞”,我們的任務不是想方設法把它説“清”,而是搭建一個平台,切開一個口子,讓學生“説”起來。重要的是“説”,不必奢求“説清”與“説盡”。看明實老師上課,學生在説,他也在説,大家都在説。一路説下來,做的是同一樁事情:看看莎士比亞到底在説什麼,看看哈姆萊特的精神特質到底是什麼。

當然,樸質並不意味着粗疏和貧乏。很多人喜歡花裏胡哨的課,大概對樸質本就存有這樣的偏見。看其平常卻奇崛,明實老師的樸質是以厚實的積累、獨立的思考與教學的智慧為基礎的,因此疏而不漏,樸而不拙。

課上學生有段非常精彩的表達:每個人能意識到個體生命對於社會的發展前進是有機結合的過程,每個人要意識到“各安其位”的“位”和“尊卑有序”的“序”是自己該有的,而不是別人規定的。“位”和“序”應當遵從人性,而不是人性遵從它們。

這個表達堪稱這節課的高潮,卻存在着小小的遺憾,那就是與文本的疏離。明實老師迅疾把握了這個“點撥”的機會。他追問道:“你説的這些與《哈姆萊特》的關係是什麼?”

這個追問很寶貴。我們的思考來自文本,但必須回到文本,無此,則“沙聚之邦”的命題就成了大而化之的貼標籤,這節課的立足點與落腳點就會坍塌。我贊同明實老師的評點,這個學生的言論的確是“可以贏得掌聲的”:

生:《哈姆萊特》象徵的是一種“解放”的思想,象徵着我們要打破已有的陳規和舊的秩序,衝擊它們的束縛。哈姆萊特本人沒有遵從克勞狄斯的安排。(師:如果都是像奧斯里克這樣的人,是不是就遵從了國王的安排,各其“位”和“序”了?)對,是這樣,哈姆萊特把對人性的追求放在了第一位,這才是這部戲劇最重要的地方。

儘管,“人性”這樣的辭藻還是略顯抽象,但我相信這個學生已經開啟了與莎士比亞的對話之旅。

明實老師來自新疆,大西北的長天與曠野確實在他的身上留下了濃重的印記。他的語言,他的氣質,都透着大西北特有的韻味。但這樣的描述很容易帶來概念化,似乎他的課堂風格就是這個樣子了。事實上,明實老師書卷氣十足,詩酒中常伴有温婉,琴棋中流淌着秀麗。在《哈姆萊特》這節課上,我們見識到了他的樸質與大氣;或許他應該再來一節小橋流水人家的課,讓我們看他如何引導學生淺吟低唱……

課堂實錄 篇七

第一課時

一、板題,質疑

1、板題質疑:橋,讓你想到了什麼?(學生或許會説:橋是連接河兩岸的建築,有鐵橋、木橋等)

2、一讀課題,課文為什麼以橋命題,究竟這是一座什麼樣子的橋呢?

二、以橋為切入口,一讀文本,初步積澱情感

1、自由朗讀課文,想,文中的橋是一座怎樣的橋?

2、交流,可以初步説説文中依據,隨機層層點撥:

窄窄的木橋 不結實的木橋 又窄又不結實的木橋

3、二讀課題。説到這裏,再讀課題,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可以是沉重的,鄭重的)

引導:又窄又不結實的木橋,平日裏或許只是山村裏極不起眼的,可在洪水來臨時卻成了生死橋逃命橋生命橋救命橋希望橋

三、再讀課文,感受橋的無奈,

就是這樣一座又窄又不夠結實的橋,成了洪水突然襲擊時的唯一的逃命橋。那麼它是否真的能那麼輕易地救老百姓的性命呢?當時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劃出描寫大雨和洪水的句子,選擇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句作批註。

1、交流。

2、適時解疑:像潑。像倒。為什麼獨立成句?引導:凝重的筆調。兩字卻字字千鈞,腦海裏可以是一幅活的聲勢兼備的畫面。更突出了雨非同尋常的大。致使洪水氾濫成災。

3、激情再創造引讀,感受洪水的瘋狂:洪水咆哮着,像,從山谷裏。洪水已有近,這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

4、感悟跳舞一詞的表達:當時的情形是(無比緊張的,令人恐懼的)就是這樣一種狀況,作者怎麼竟然用了跳舞這個詞語?是不是太不合時宜啦?

5、指名,(這洪水簡直是一羣魔鬼在跳舞,讓我不由地想到了羣魔亂舞這個詞)

6、這與下文的哪個詞語是呼應的?獰笑,洪水在跳舞,死亡在獰笑,此時你什麼感覺?你想?甚至想?看,文中的人們不也是如此

7、朗讀寫人們反應的句子。讀了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麼?把你的恐懼不安送進句子中去。

讀好你擁我擠瘋了似的跌跌撞撞

8、讀着讀着,我的眼前出現了逃難隊伍中的一個

9、出示: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其中有一個

按這個句式寫一寫你眼前出現的這一人物,注意寫好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

10、面對瘋狂襲來的洪水,人們幾近瘋狂崩潰,幾乎失去了理智,試想,這樣的又窄又不結實的橋?(怎能承載得了瘋狂的擁擠踩踏?)急需要什麼?(沉穩的組織者,有序地疏散)

11、老漢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場的

第二課時

一、劃找句子,初步感受老漢的形象。

1、上節課,大家在邱老師的帶領下已經讀通了課文,並且感受到在那個黎明時分,面對突如其來的(山洪),人們(受驚了),一百多個村民都毫無秩序地擁向那窄窄的(木橋),情況非常(危急)。幸好那年邁的老漢,那受全村人擁戴的黨委書記早已站在窄窄的木橋前,讓我們穿越時空,看一看這位老漢在生死攸關之際做出的人生選擇,留下的感人事蹟。

2、請同學們讀723自然段,劃找出描寫老漢的句子,然後交流,大屏幕出示句子,同桌再讀一讀。

二、品讀句子,深刻感悟老漢的精神

1、讀了這些句子,相信老漢已經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一句話最讓你感動呢?用心地讀一讀這個句子,並寫下你的內心感受。

2、交流:

1)、第8自然段。

2)、第10 自然。

3)、12自然段。

學生自由抒發自己的感受,從中品悟老漢的屹立如山、責任如山,並進行朗讀指導

3、是的,忠於職守、捨己為人的老漢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無情,但人間有愛,這樣的老漢能不受人擁戴嗎?可是當情況越來越危急,洪水已經漫到人們的腰際的時候,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呢?這些事情是否有矛盾呢?

出示15、21、23自然段。

1)揪、吼、兇和推矛盾。

2)、急於求生的小夥子和推老漢先走矛盾。

老漢和小夥子的言談舉止的確令人費解,充滿了矛盾!請一生閲讀下文,老師相信你在頃刻間會明白許多許多。文章到最後才交代老漢和小夥子之間那血濃於水的關係,這個結局。

4、反覆詠歎,感受親情。

1)、當我們明白老漢原來是小夥子的父親,小夥子原來是他的兒子的時候,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令人感動的一幕,相信你又會有新的感受。讓我們把兒子這個充滿血緣、充滿親情的字眼帶入文章中,一起深情地朗讀1423自然段,我們就能理解這位平凡而偉大的父親了。引讀。

2)、想象老漢會喊些什麼呢?出示。是啊,眼見自己骨肉被洪水吞噬,試問世間那個父母會不痛心疾首?

3)、請你結合課文內容想一想,如果再給老漢一次選擇,老漢還會把兒子從隊伍裏揪出來嗎?如果他有機會跟兒子解釋,他會對兒子説些什麼?

此時此刻,你認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父愛如山)

5、這樣的老漢最終沒有留下,和他兒子一起被無情的洪水吞沒了。其實就在木橋前,在沒腿深的水裏,老漢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橋前,在沒腰深的水裏,老漢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橋前,在沒胸部的水裏,老漢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橋前,老漢完全可以讓兒子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橋前,老漢完全可以和兒子一走了之,但是,這是一個怎樣的老漢啊!這樣的老漢能不受人擁戴嗎?

然而,這樣的老漢最終還是被無情的洪水吞沒了,但兇猛的洪水吞不沒的又是什麼呢?出示屏幕。學生練習。

三、抒發情感,激情表達自己的哀思

老漢離我們遠去了,面對着殘破不堪的木橋,你最想説的又是什麼呢?表達對老漢的哀思學生寫後交流。

四、三讀課題,總結全文。

再讀課題,你對橋又有什麼感受?理解橋的象徵意義,並總結全文。投影出示讀句子:

他像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他更像一座橋,一座聯結生命的橋。

王崧舟精彩的教學實錄 篇八

師:同學們,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對全人類的文明進步起過重大作用,是哪四大發明啊?

生:是造紙、印刷、火藥、指南針。

師:對。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證明了我國人民從來就是有着高度智慧和才幹的人民。此外,我國古代的橋樑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也佔着極為重要的地位。隋朝時修築的一座大型石拱橋趙州橋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了,還完好地橫跨在河北趙縣的蛟河上,成為世界建橋史上的一大奇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趙州橋》這一課,看看這座作為我國人民聰明才智的又一個象徵的古代大橋,到底是怎樣的一座橋。(板書課題)

【點評:授課伊始,有針對性地在“導入”中埋設了本課教學內容的“核心”:《趙州橋》一文的寫作目的到底是什麼?同時又埋伏下了答案,以供下一步教學過程中誘發學生思考。這是一個從教學目的出發而精心設計的“導入。”】

我們先來讀課文內容。

生:(四人,朗讀課文的四個自然段)

師:我們已經講過,説明一個事物,就要……

生:抓住它的特點。

師:那麼大家看看,課文主要抓住了趙州橋的什麼特點來説明介紹的呢?(板書:趙州橋的特點)大家想想。

生:雄偉,美觀。

生:是主要抓住堅固和美觀來説的。

生:抓住了堅固,還抓住省石料。第三段是抓住美觀來説的。

生: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另外,還説明了美觀的特點。(學生回答時,教師同時板書:雄偉、美觀;堅固、省料、美觀;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美觀)

【點評:讓學生各抒己見,既引導學生思維進入積極活躍狀態,同時又使學生亮出不同的觀點,成功地構築了培養學生求異思維能力的生動教學環境。】

師:大家都投了“美觀”的贊成票。第三自然段,確實是抓住了趙州橋的橋欄石雕藝術的美來説明介紹的,老師也投贊成票。但是關於趙州橋的第一個特點、主要特點,卻有三種看法。我想問一問,你們各自的根據是什麼?xxx,你為什麼説趙州橋最主要的特點是雄偉呢?

生:因為課文第二段開頭一句就説:“趙州橋很雄偉。”

師:噢,你是認為第一句話這麼説了,後面的內容也就跟着講這個意思?

生:嗯,第三段開頭一句説趙州橋很美觀,後面的內容不就是跟着講趙州橋怎麼美觀的嗎?

師:在一段的開頭,用一句話把這段的意思先集中地講一下,這叫段首立意。xx同學,為什麼你認為“堅固”是趙州橋的主要特點呢?

生:趙州橋是隋朝建的,到今天都一千三百多年了,也沒有垮掉,堅固不就是最大特點嗎?

師:嗯,也挺有道理的。xx同學,為什麼你認為“節省石料”這一點也非常重要呢?

生:趙州橋只有一個大橋洞,沒有橋墩,就很省石料了;兩頭又都有兩個小橋洞,這樣,就又少用了許多石料。

師:確實,堅固、節省石料,也都是趙州橋的特點之一。xxx同學,為什麼你認為“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這句才是抓住趙州橋的最主要的特點呢?

生:因為我們看到的大橋,都是有橋墩的,有的還會有好多個橋墩。課文第二段介紹趙州橋,也是一開始就説它是一座雄偉的大橋,但是沒有橋墩,只有一個大橋洞。這不就是趙州橋最大的特點了嗎?

【點評:教師通過提問式的親切交談,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他們自己的理解作進一步闡述;而學生理解不一,闡述各異,又更進一步地形成了培養求異思維能力的教學氛圍。】

師:以上幾位同學所説的,確實都是趙州橋的特點。應當説,他們是從不同的方面説出了趙州橋的非同一般之處。趙州橋,一座中國古代的石拱橋,竟集中着這麼多的優點,也難怪它世界聞名呢。它的確可算是我們中華民族高度聰明才智的又一個證明。這倒使我對我國的這座古代大橋和它的設計建造者們,越加心懷崇敬了,也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感到無比的自豪。

【點評:教學語言親切自然,與孩子們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同時又把對學生不同意見的歸納不事聲張地引向課文的立意所在,呼應“導入”中對課文立意的暗示,為求異思維鋪設了思維橋樑】

剛才幾位同學説的“雄偉”是第一位的特點,連我們原來的中師教學參考書上也是這樣説的。這本參考書第120頁上説:“趙州橋的特點,一是雄偉,二是美觀。”還有同學認為堅固和節省石料,都是趙州橋最重要的特點,聽上去,也是挺能言之成理的。國小教參上就説,趙州橋最大的特點,就是堅固而節省石料。以上兩種意見同兩本教學參考書不謀而合,看上去還蠻有一點權威性的哩。

【點評:教師似在為學生的見解提供更為“雄辯”的支撐,但實為欲揚先抑,意在為後面的闡明蓄勢。】

但這兩種意見各執一見,並不一致,不可能同時都對,可能是一對一錯,當然,也可能兩個都不對。xxx同學認為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才是趙州橋最大的特點。這個意見我在教學參考書上沒有看到,那是不是言之無據呀?看上去她的看法來自生活,也來自課文,聽上去像是更能言之成理的哩。

【點評:在最後提及的位置上着意突出了學生與參考意見相異的這一種理解,隱含對這一見解的肯定態度,是對多數學生求異思維的暗示。同時又鮮明地表明瞭對持有不同意見的學生的讚揚】

以上不同的幾種意見,各有各的根據,那麼到底哪個特點是趙州橋最主要的特點呢?

【點評:以上全部教學,歸結到一點,就是循序漸進地激發、引導並逐步加強學生求異的思維意志和思維動態,把學生的思維導向對創見的追求——這是引導學生對已有的見解、主張產生否定性懷疑,使思維向着相反的方向拓展。這是求異思維的常規類型:反向思維。】

師:下面,讓我們就來細細地咀嚼趙州橋的第一大特點,也就是第二自然段。首先看第一、二句的關係。第一句,説橋雄偉;第二句,具體地説怎樣雄偉,使讀者對橋的“大”、“雄偉”有個具體的瞭解。

生;趙州橋是一座很大的橋。

師:對。我們再看第三句與頭兩句的關係:“這麼長的橋”把頭兩句的意思濃縮成五個字而組織到第三句中來了,使頭兩句與第三句的內容“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構成對比,形成襯托,從而突出了趙州橋沒有橋墩的非同尋常。如果不對橋的雄偉先作明確説明,那麼沒有橋墩的橋就不會引起讀者驚歎了,因為沒有橋墩的橋多得很。而像現在這樣,先説了橋的雄偉,再説它沒有橋墩,這就足以令人驚歎了:啊?!我國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就能造出這麼大的沒有橋墩的橋了呀?!這樣,沒有橋墩的特點就被鮮明地襯托出來了,突出來了。所以,對橋的“雄偉”的説明,實際上是對橋沒有橋墩的特點進行説明的開始部分,一個鋪墊,一個襯托,而不是為了孤立地説橋的外貌如何,不是為了説雄偉而説雄偉。這是在説明過程中,一種説明方法的運用。(板書:説明方法<襯托>)

師:我們還可以換一個角度,從內容來分析。這四句都是圍繞橋的設計來説的,但是,沒有橋墩的這種設計是放在首要的突出位置上來説的`,證明這一特點是首要説明的對象,是説明的側重點。説橋樑設計的這四個句子中,就有三個句子是圍繞沒有橋墩來説的,從説明分量來看,它顯然是説明的重點。再者,第三句説的是橋身主體的特點,既然是橋身主體的特點,當然也是整個橋樑的主要特點了。所以,無論是從説明位置的安排、説明分量的分配以及橋身主體的設計特點在整個橋樑設計中的重要性來看,沒有橋墩,只有一個大橋洞,都是這一段的説明重點,都是這一段所説明的趙州橋的最大特點。(板書:説明重點<沒有橋墩>)【

點評:以上,教師從説明方法的角度來分析、證明趙州橋的最大特點是沒有橋墩。這是在上一步教學激發起學生求異思維的思維態勢以後,開始更進一步,授之以“求異”的具體途徑。此其“授人以漁”之一。】

師:另外,“全部用石頭砌成”既是對用料的説明,更是對“沒有橋墩”這一特點的襯托。趙州橋的整個橋面全部是用石頭一塊塊拼砌起來的,這是在大體水平方向上的拼接,而不是像牆壁那樣在豎直方向上砌起來,但卻不垮,又沒有橋墩。這樣,沒有橋墩簡直就是一個奇蹟。“沒有橋墩”還不是最大的特點嗎?

【點評:從建築方法的角度授以“求異”的具體途徑。此其“授人以漁”之二。】

生:真的是奇蹟!

師:我們還可以從摳重點詞語的含義來分析。你們看,有哪個詞語也包含着趙州橋沒有橋墩這個特點的?

生:“創舉”。

師:為什麼是“創舉”這個詞語呢?

生:“創舉”的意思是説,在趙州橋以前,只要是大橋,都是有橋墩的;到了趙州橋,才第一次沒有橋墩。

師:對!所以“創舉”這個詞,恰好肯定並且突出了趙州橋主要的特點,或者叫做最大的特點是: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

【點評:此其“授人以漁”之三。以上三點是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對趙州橋最大特點的思索,這是求異思維中與反向思維相對的另一種思維方式:正向思維。】

師:趙州橋的最大特點到底是不是“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啊?讓我們把這段課文集體朗讀一遍,在朗讀中再體會體會它的這個特點。

生:(齊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師:《趙州橋》摘寫於我國著名的橋樑專家茅以升的《中國石拱橋》一文,你們將來在國中會讀到這篇文章。《中國石拱橋》文中説,趙州橋“這座橋的特點是: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橋。”也就是説,趙州橋的最大特點是什麼?

生:只有一個大橋洞,沒有橋墩。

師:讀了茅以升的這一説明,可以確信,我們剛才對課文的理解是完全正確的。

【點評:點明課文出處,以確證本節課求異思維的正確無誤。這是最終對學生求異思維的確認,更是對學生的鼓舞。這種做法引導學生明確了趙州橋的最大特點到底是什麼。這是運用求異思維的第三種方式:側向思維;也是對學生進行第三種求異思維方式的能力訓練。】

那麼,剛才有同學認為雄偉、堅固、省料等等是趙州橋最大的特點,他們對課文的理解,還存在哪些不足呢?先説“雄偉”吧,剛才我們已經明白:這一段課文第一句以後的內容並不是圍繞“雄偉”來説的,這與第三段説“美觀”的寫法不同。根據第一句的意思去斷定整個這一段的意思,顯然不行;沒有掌握整個一段的內容。而且從寫作意圖來説,它是要讓讀者瞭解、認識趙州橋在橋樑設計上的科學價值,而不是為了向讀者説它的外觀如何如何。總之,問題有兩個:一是未全面掌握課文內容,二是未徹底領會寫作意圖。(板書:未全面把握內容、未領會寫作意圖)

【點評:具體分析歧解這一“歧”在何處,同時也就明確了進行求異思維時容易發生思維歧路的一個重要原因。】

師:再説“堅固”和“節省石料”,堅固的確是一個特點,但不是本文所要説明的主要特點,所以只在第三自然段第一句中用“堅固”一詞順便提到,而且並沒有具體解説的內容。認為“堅固”是趙州橋最主要的特點,這一看法沒有緊扣課文。至於“節省石料”,這是設計的副產品,不是設計的出發點。不造橋墩首先是為了減輕流水對橋身的衝擊力,確保橋身安全,同時又能有利於行洪。所以“節省石料”也不是趙州橋的最大特點。以上毛病,仍是由於沒有全面掌握課文內容,也未領會課文的寫作意圖。下面,請誰來小結一下上面幾種看法的共同毛病?

生:共同的毛病,都是沒有全面掌握課文內容,沒有很好地領會課文的寫作意圖。

【點評;讓學生自己通過總結而達到確認,這將是更直接地幫助學生積澱克服思維歧路現象的經驗】

師:所以,我們要正確地理解課文,一方面,需要有活躍的思維,剛開始分析時,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最終我們必須辨別出有缺陷的甚至是有錯誤的理解,從不同的理解中得到最正確理解。而基本的方法,就是全面地掌握課文內容,看清課文的寫作意圖。

【點評:對培養求異思維能力以達到正確地閲讀理解作品,作出總的歸納。應可視為在閲讀教學中培養求異思維能力的原則途徑。】

師:下面概括段落大意。既然鑽研課文要全面準確地掌握內容,而概括段意是對全段內容的濃縮,自然也要求必須全面、準確地表達內容。

生:(概括段意——略)

師:(最後將學生概括的段意組織成句,略)請注意:最後一段是與上文相同的説明,還是對上文內容畫龍點睛的總結呢?xx同學,你歸納。

生:説明趙州橋的價值和意義。

師:對了!這樣歸納,就看清了作者寫這一段的意思,看清了這一段是對全文的總結,是對寫作意圖的點明。這一段的內容,又恰好證明課文第二段對趙州橋的科學設計進行説明介紹,是通過趙州橋來證明我國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

【點評:呼應“導入”中對課文主旨的暗示,點明課文思想內容的“核心”,最終推出本節課教學求異思維之“果”,結束本課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