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47K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 篇一

個人反思對幼兒教師們並不陌生,一節集體教育活動、一次半日活動、幼兒運動會等,反思工作對於老師來説都是必不可少的。有些老師不重視反思的作用,簡單幾句話帶過,如,活動效果很好、目標基本達到。其實,這樣的反思是沒有意義的。有必要讓老師們瞭解反思工作的重要性。

“個人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環節,教師個人反思的撰寫如能演變成教師自覺的行動和習慣的話,長此以往,就能成為教師教學工作的生活方式,教師也就在不斷反省自己、反思教學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更新了教學觀念、增添了教學智慧,提高了教學能力。説直白點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你不斷積累的那些貨真價實的東西永遠是自己的,誰也搶不走。”

教師樹立教學反思的意識(1)各種活動研討的目的是通過反思發現活動的“閃光點”和存在的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運用到自己的實踐工作中,借鑑經驗、吸取教訓。

(2)沒有十全十美的活動,也沒有十全十美的教師,活動存在問題是正常的,能抓住有價值的問題進行研討更需要教師具備敏鋭的觀察力和專業素養。

(3)通過實際案例讓教師體驗反思的價值,讓老師們談談自己的感受。就這樣,用事實説話,讓教師們通過自己的行為、發現和感悟,通過同伴之間的影響,體會到進行教學反思的價值,逐步樹立主動反思的意識。

教學前反思,能提升教學方法(1)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幼兒能力發展水平;活動中每個幼兒對目標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力求使不同層次的幼兒在活動中都會有不同的表現,也會獲得不同的知識和經驗。

(2)教學活動是否以幼兒興趣為出發點;興趣是幼兒有效學習的首要動機,只有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活動,幼兒才會全身心的投入,活動才會取得成功;在設計活動方案後應反思,老師所選用的導入語、環境佈置、教學方法是否能引起幼兒的興趣。

(3)活動材料的準備是否充分、恰當;活動中幼兒通過對材料直接感知和具體操作擺弄的過程中,不斷地開動腦筋,積極的思考,向自己提出新挑戰,並把所有的感官都投入到活動中。在這個過程中,使幼兒增加對活動的興趣、發展智力,並提高了動手實踐的能力。

教學後反思的具體內容(1)孩子對哪些活動內容感興趣、哪些不感興趣?為什麼?

(2)活動目標是否恰當?哪些目標達到了?哪些目標沒有達到?哪些目標有超出?為什麼?孩子得到了哪些發展?

(3)哪些活動策略能有效達成目標?哪些活動策略未能有效達成目標?為什麼?還可採取哪些策略能較好地達成目標?

(4)活動材料的種類、數量、投放時間等能否有效達成目標?為什麼?

(5)提問是否緊扣目標並較好地達成目標?如果不行應怎樣設計提問?

(6)活動中出現的突發事件、怎樣解決的?是否有效?如果無效應怎()樣解決?

(7)活動中是否注意到幼兒的個體差異?怎麼做的?有效性和改進。

小班教學活動反思 篇二

本次活動難點是區別大小並進行分類,會用語言表達“大的XX給大熊,小的XX給小熊”。在活動開始時,我首先準備了一大一小兩隻熊,請小朋友觀察比較,哪隻熊大,哪隻熊小,這一環節結束後,讓幼兒把兩隻熊送到事先準備好的兩間房子裏,並強調大熊喜歡住大房子,小熊喜歡住小房子,幼兒很快地比較出了房子的大小並把兩隻熊分別送到他們住的房子裏。到了給兩隻熊送禮物的環節,我説今天是大熊和小熊的生日,我們給他們送些禮物好不好,記住了大熊喜歡用大的東西,小熊喜歡用小的東西,我們送禮物的時候一定要説“大的XX給大熊,小的XX”給小熊,大多數幼兒的禮物都送對了。可是由於幼兒剛入園不久,語言表達能力還很弱。許多幼兒不會把這句話連貫地表達出來。第三個環節是今天大熊和小熊收到了這麼多的禮物非常高興,想到草地上去玩了,他們邀請小動物們一起玩,大熊和大的動物玩,小熊和小的動物玩,幼兒拿出老師事先準備好的小動物送到草地上,這一環節和第二個環節差不多,幼兒的操作很快地完成了而且興趣濃厚。

通過上課、反思,我意識到本次活動有不足之處。在整個活動中,一個環節向下一個環節過渡時,都是由老師提出問題,幼兒操作,老師過多的去牽着幼兒走,應該讓他們獨立完成,這樣才能看出幼兒對本次活動的掌握的差異,以對個別沒掌握的幼兒進行鞏固輔導。此外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耽誤了一些時間,使得整個活動的時間有所延長。在本次活動中,我的語言組織還不夠精煉、生動有趣,導致一小部分幼兒注意力分散,與此同時更要對幼兒的常規教育做進一步的強化,這些都是以後教學中不能忽略地方。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 篇三

教學反思

——《小烏龜上幼兒園》 吳玉華

故事是幼兒最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的方法。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説,是以教師講述故事為重要部分。 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説,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為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的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作為教師,對故事教學中往往不是隻講一遍的而要講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變換,才能幼兒傾聽的積極性。而我在上《小烏龜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在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經發現有幼兒開始把注意集中在手指偶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我沒有主意到這點,而是繼續用手偶展示講故事。在這個環節

中,我可以積極發掘幼兒這點,讓幼兒參與到表演展示活動中,讓幼兒盡情表達。 在給幼兒第二遍講述過程中我採用讓幼兒觀察故事大書,請幼兒邊觀察邊講述故事內容。沒變換方式,以至在講述第二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説話。

在講完故事的時候,對於提出的。問題發現幼兒回答聲音很小的時候,我沒有鼓勵幼兒讓他聲音再大點就更好了。在整個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我的語言還不夠生動形象,在幼兒對某個動物感興趣的時候沒有讓他們盡情表演。使得幼兒在聽故事的時候有點亂。我想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多加強自己在語言方面的表達表述能力。在課堂調控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我認為“個別示範在前”非常適宜,如先請幾個小朋友或是女孩子先示範探索,不僅可以為其他小朋友起到直接或間接的提醒或暗示,尤其是一些容易興奮又缺少自控能力的幼兒,還可以提高大家對“任務目標”的重視程度,更加明確“怎麼做”。這樣,秩序的混亂就完全可能避免。

於是在第二節活動中,個別幼兒“又開始製造混亂”。當我出示小象和小兔子,請孩子們跟他們一起唱歌時,有一幼兒説:“我要做小象,小象是這樣走的。”馬上許多的小朋友都跟着叫起來,我要做。,要要做。。顯然他們的興趣已經不在唱歌上,而是想去扮演了。 由於有了第一節課的經驗,我不再強迫孩子跟我走,而是停下來逐個提問:“把你想做的動物跟大家分享,你想做什麼?怎麼做?但有個要求,一次只能一個小朋友來表演,其他小朋友要認真看,做得好的要鼓掌。”很奇怪,給了孩子們表達的空間後,他們不鬧了。然後,我及時地用“樂器寶寶”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又專注於活動中來。

通過這一節活動,我總結了一下經驗:不要跟“搗亂”的孩子糾纏,尊重他們的興趣或想法,同時用誇張的語言、體態或者教具等吸引其無意注意,幫助孩子回到課堂中來。另外,通過這一活動,我所收穫的是:除了課後反思,備課也非常重要,課前不僅要思考教法、學法,還要預想到突發狀況和細節處理,如出現混亂怎麼辦、孩子對活動缺乏興趣怎麼辦等等?做好一切準備,我們才能高效地完成每一次活動。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 篇四

活動實錄片段:

老師:小朋友們,你們有家嗎?

大家異口同聲地説:有

老師:那你們明白小鳥、蜜蜂、小魚、有家嗎?

幼1説:我看到過小鳥的家,小鳥的家在樹上。

幼2搶着説:我家牆上的瓦縫裏也有鳥窩。

幼3説:小河是小魚的家。

幼4説:小河是烏龜、蝦還有螃蟹的家。

幼5説:花兒是蝴蝶和蜜蜂的家。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提問談話法、討論法,並用肢體表現模仿小鳥飛、蜜蜂飛、蜻蜓飛,使幼兒在寬鬆愉快的語言交往環境下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透過直觀教學法結合多次欣賞,使幼兒更好的掌握詩歌的資料;透過談話法幫忙幼兒理解詩歌中的優美語句,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潛力;透過討論法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力和思維力,更好的體會詩歌的意境,為仿編詩歌打下了很好的鋪墊。根據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透過小鳥的家、蜜蜂的家、魚兒的家、蜻蜓的家,讓幼兒聽聽看看講講做做,引導幼兒仿編詩歌,到達了教學目的。

不足之處:

1。幫忙幼兒理解詩歌資料時,應多多讓幼兒去感受去體會,教師應多引導、多提示、多模仿,深深的去體會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在仿編詩歌時,大多數幼兒都能理解,但作為教師應兼顧到個體差異,多關心、多幫忙、多鍛鍊那些口語表達潛力差的幼兒。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 篇五

在《長大了》活動中,當活動進行到仿編兒歌資料時出現了讓我覺得比較棘手的問題,幼兒在仿編兒歌時總是轉但是彎來,總是圍繞自己説,思維受到了限制,而聯想不到自己的東西也會變長變短。我想了想可能是我的引導上出了偏差吧,因為剛開始我只是口頭上簡單地解釋和引導了一下,似乎有點高估了幼兒的抽象思維潛力,之後我便用食物和動作進行引導,這時才有一部分孩子反應過來。

從那裏能夠很清楚地明白:啟發孩子的思維務必藉助具體事物來進行,採用直觀教具,幫忙幼兒積累豐富的表象。同時要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讓幼兒透過視覺觸覺等來認識事物,描述事物。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 篇六

故事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的表達能力和講述能力。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説,以教師講述故事為主要部分,和孩子們一起分享閲讀作為興趣,師生共同成長。

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説,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為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的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作為教師,對故事教學中往往不是隻講一遍的而要講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變換,才能讓幼兒傾聽的有積極性。我在講《小老鼠學畫畫》的時候,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圖書和孩子一起看,邊讀邊給孩子們欣賞畫面,但是這樣的結果是聽也沒聽全,看也沒看過癮。所以在第二次欣賞的時候,我將圖書的內容做成幻燈片的形式,讓幼兒在邊看邊聽中理解故事。對於故事中的提問,根據小班幼兒的心理髮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簡單,細小的問題。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樣以提出一連串的問題,讓他們連貫的回答,而我在設計的時候,提了一些與故事相關的話題以及幼兒比較感興趣的問題。

而作為教師要如何引導幼兒去回答問題是個關鍵。答案雖然有時候會長些,但並不要求一個幼兒連貫的回答,教師自己或智力較高的幼兒示範,再讓幼兒按順序聯繫連貫的講述,這樣的效果會讓幼兒更容易接受、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對於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錯的了的幼兒,教師不應該表示厭煩,而要肯定他們願意回答。教師應該是啟發和提示,儘量幫助幼兒自己找到正確的答案,總之,要讓全體幼兒都回答問題的機會,以提高語言能力。

我們班裏的許多孩子更喜歡和老師一起去看一個故事或讓老師來繪聲繪色地講一個故事,傾聽的習慣還不夠,在這個方面,我們還是需要注意的。良好的傾聽習慣更有助於幼兒注意力的集中,更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所以今後在這個方面,還需要我們用好的方法加以引導,來幫助幼兒養成一個良好的傾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