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反思教育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9W

反思教育報告多篇

【第1篇】借鑑與反思——教育考察報告

借鑑與反思——教育考察報告

9月23日,天氣晴朗。第十八期校長任職資格培訓班48名學員在省培訓中心韓茂疇科長的帶領下,考察了北京市團結湖第三中學,考察期間,得到了北京市教育學院大力支持與幫助,得到了團結湖三中學校領導的熱情接待。學員們在該校校長韓希文等領導的陪同下,參觀了該校的校容校貌、教學設備、教學成果展示、校務公開欄和觀摩課堂教學,並聽取了該校李副校長介紹該校的管理經驗報告,下面就我對北京市團結湖三中的考察情況作如下彙報。

北京市團結湖三中是朝陽區一所普通的初級中學,曾獲得“北京市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先進單位”、“全國學習科學實驗學校”、“中學jip第三輪實驗全國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稱號,是朝陽區普通中學示範學校。該校校園面積只有十多畝,規模不大,現有學生780人,開設19個班,其中七年級7個班,八年級6個班,九年級6個班,一線老師52名。教室與各種實驗室集中在一幢五層大樓裏。大樓每層前面是教室,後面是實驗室,走廊兩邊是科技展示或學生作品展,每層通道上面都是掛着三個字“敬靜淨”,學校開設多種特長班,有英語實驗班、棋類特長班、樂團特長班、科技特長班等。各類特長生多次獲獎,教師多次在市級、a級課大獎中獲獎。團結湖三中總體概括為:校園狹小整潔、班級人數標準,教學設備齊全,師資合理優秀,校風民主和諧,教改成效顯著。

團結湖三中在韓希文校長帶領下,堅持“人文精神、和諧發展、育人為本”的辦學理念,以《五年規劃》和《八項工程》為抓手,突現“出名師、育名生、創名校”的辦學目標。確立“科研興校,科研興教,提高質量,培養人才”的辦學策略,發揚“奉獻、和諧、全力、發展”的校園精神,團結奮進提質量,務實創新求發展,構建適應素質教育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

(一)注重校本課程建設,構建學習+特長的班集體。

團結湖三中把具有共同愛好、興趣的同學集中編班,以學習為主、輔助特長,配備有實力的教師指導,使學生的能力與思維品質得到了良好的發展,有利於班級文化的建設,有利於創建優秀班集體,形成了團結湖三中的一大辦學特色:開設了樂團、棋類、科技、英語等特長班,並開設了拓展課、選修課、活動課等課程,由七年級至九年級年級的全體學生自由選擇(每人至少參加一項)。拓展了教學領域和學生活動的空間、時間,開闊了學生視野,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二)以人為本,科學管理。

團結湖三中在管理上處處體現以人為本,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國家要求,適應學校師生的規章制度,使學校羣體達到“奉獻、合力、和諧、發展”。以人為本,一切從學生出發,全面發展一切學生,倡導“主體參與、分層指導、及時反饋,激勵評價”的jip理念,構建學習+特長的班集體,弘揚個性,發展個性,把人文與素質落實到行動中去,提出了“四個全面”的思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全面關愛每一個學生。以人為本,一切從教師出發,不拘一格推名師,堅持 “三個有利於”的指導思想。一切有利於提高素質教育的水平,一切有利於發揮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一切有利於提高教師的待遇。強調 “班子、質量、隊伍、團體、待遇”的十字要領和“質量是生命線、科研是水平線、隊伍是基礎線”的三線標準。以人為本、科學管理、促進了學生的發展,促進了學校的發展,開創了團結湖三中可持續與穩定的發展的新局面。

(三)多層次、高層次、深層次的德育工作格局。

(1)堅持德智一體化辦學思想。

團結湖三中以德育的實效性出發,針對不同年齡特點,心理特徵,認識結構,對七年級到九年級學生實施分層系列教育。七年級注重養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八年級注重做人教育與法律常識教育;九年級注重社會發展與國情教育以及理想信念教育,為培養高層次的精神文明建設者奠定了根基。

加強日常常規管理,注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訓小幹部參與日常管理工作,並建立相應的德知體綜合測評制度,形成有效激勵機制。

(2)遵循“嚴、緊、細、實”的工作方針,全員全程、全方位德育。

從學生行為規範做起,根據《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制定了學校的《一日常規》、《衞生工作要求》、《公物管理規定》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從七年級開始就嚴格規範地進行養成教育和訓練,細緻地做好各項工作,切實抓好各個環節,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全體教職員工積極參與德育管理,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做到時時育人;從學生進校到學生離校,回到家中、進入社會、學校進行跟蹤教育,創設育人環境,處處育人。團三中全員、全程德育和全方位的德育觀,使德育工作的科學化、系列化、制度化、規範化得以有效的開展,形成優良的班風、學風和校風、綜合體現出學校教育成果和管理效能。

從團結湖三中的管理經驗中,使我認識到教育管理光有熱情是不夠,必須從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建立科學、民主的管理制度,並且嚴格執行。吸收別人的經驗,必須取長補短,細心地品味團結湖三中的辦學經驗,團三中的經驗是可以借鑑的,能有機地溶入當前農村學校的管理當中,團三中是我們的前驅者。面對學校當前的各種情況和管理措施,我久久地思考着……

一、加快學校教育的基本條件和設施的合理化與合法化。

北京市團結湖三中每班學生人數為35-45人之間,而現在許多學校每班人數70-80多人,有的甚至有90多人。團三中的各種實驗室、圖書室、多媒體教室等教學設施,齊全先進,而廣大農村學校有的連幻燈機、錄音機都沒有,更不用説各種實驗室,教育資源、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以及人文環境的不同,構成了城鄉教育的差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交流與合作的新型學習模式,面對現實教育情況,強調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改變教育方法,但其學生人數,教學設施等條件嚴重製約着基礎教育改革的實施。自主參與,合作交流,盡其力還勉強一點,但“分層指導,及時反饋”就顯得力不從心,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不分班,而把那麼多的學生安置在一間教室中呢?教室何在?教師何在?就以長安中學來説,全校學生1500多人,設置19個教學班,教職工人數54人,一線教師46人。缺教室少教師,是許多學校面臨的一大問題。《教師法》第九條為保障教師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提供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教育教學設施和設備;

【第2篇】交流·分享·反思·提升——哈爾濱教育考察報告

交流·分享·反思·提升——哈爾濱教育考察報告

10月29日,在沈校長的帶領下,學校部分行政幹部在哈爾濱開始了為期3天的教育考察活動。國小組參觀考察了復華國小、花園國小、醫科大學附屬國小(逸夫國小)、閩江國小、馬家溝國小等5所學校。

短短3天的考察活動,我們一次次被震撼,一次次被感動。震撼於教師們富有創意的工作,感動於老師們那份如水的師心。

考察活動結束了,但我們的思考並沒有因此而結束。哈爾濱學校的哪些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鑑?我們目前的工作有什麼不足?……這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課題。

下面把我們考察的主要收穫和體會,以及我們的反思彙報如下:

一、校本研訓—教師專業成長的主渠道

隨着新課程的進一步深化,教師的專業發展已成為課改的瓶頸。課程改革要全面深入地開展下去,就需要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加強以校為本的教學“研訓”活動是提高教師專業發展的主渠道。通過校本研訓活動可以促進學校形成自我發展、自我提升、自我創新、自我超越的內在機制,學校也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學習型組織。通過校本研訓活動可以促使教師主動參與教學研究,在研究和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發展能力和水平。

復華國小“自下而上”的各學科“教學專業委員會”,花園國小“自上而下”的“學習共同體”建設的經驗都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1、復華國小

在語文學科的帶動下,分別成立了語文、數學、藝體、社科等教學專業委員會。各學科專業委員會都是羣眾性自發的學習型組織。

各教學專業委員會發出了“打破學年組、學科組的界限,對學科(各學科)教學情有獨鍾的教師”的倡議;以“一切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服務。”為目標;以“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教學質量、加快教師專業化發展。”為原則;以“問題從教學實踐中來,研究在集體學術性反思中進行,成果到教學實踐中檢驗。”為思路。

各教學專業委員會由理事和會員組成。理事既是學會的組織者、協調者,又是教學研究的骨幹力量和領導人。理事不是權力職務——誰在學術上有新見解,誰就可以發起一次學習、研討活動,自然履行理事的職責,成為是專業委員會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

由於這是學校民間自發的學習型組織,教師的參與積極而主動。這打破了以往老師單打獨鬥的格局,教師開展團隊,有組織,有針對的教學研討活動,為教師成為研究型、學習型教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各教學專業委員會以“校園論壇”為研訓平台,以“問題解決”為切入點,開展比較紮實的校本教研活動。理事或會員們在教學實踐中如果遇到自己很難解決的問題,即可在校“園bbs”上提出疑惑,並能及時得到專業委員會的成員們的幫助。理事們發表個人見解,有針對地給資料。這樣,在網絡中發起問題大討論,在實踐中去解決。待到時機成熟,理事們組織專業委員會的會員坐在一起,開展深度交流,並重新整理,剖析,尋找問題的解決辦法。針對有價值的問題,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把問題送進課堂,生成新的問題,並帶着問題走出課堂。這樣螺旋上升,研究也就越來越深入,教師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越來越強。正如語文老師劉綵鳳所説:“高效學習,快樂學習,學會學習,每一次活動,都是新感覺;每一次感悟,都是頭一遭!”

對各教學專業委員會的活動,學校領導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與服務,在管理上“只給啟示,不給模式”,並積極參與到各教學專業委員會的活動中,成為其中一員。這對各理事和會員的促進是很大的。教師們感到學校領導很重視這些活動,活動的研討得到領導的認可。教師們能在活動中和領導開展平等的學術對話。學校領導的參與調動起了教師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專業委員會的工作走上了良性發展軌道。

“教學專業委員會”已經成為復華國小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道風景吸引着每一位“復華人”。他們辛苦着,進步着;忙碌着,發展着;在這樣一個學習型組織中他們感覺自己被接納,有歸屬感,更有責任感,一次次的壓力是給老師們發展的動力。他們因努力而鏗鏘,因奮鬥而激越,因學習而改變!

2、花園國小

花園國小是一所有着80多年曆史的老校。因開展“學習共同體”的建設工作而使這所歷史老校煥發出新的活力。

花園國小在進行“學習共同體”的建設中,強調團隊學習,提出“學習共同體”的核心是“用學習管理學校,用學習來管理教學,用學習來管理個人發展”。他們以“青年教育家沙龍”為載體,樹立“教育家是我們的追求目標”的共同願景。

花園國小“學習共同體”的建設經歷了艱辛的過程,同樣也有着一些共通的困惑。教師的觀念要轉變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學習很被動。新課程的實施,讓老師們感覺到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這讓老師們無所適從。但學校並沒有因為這些困惑而放慢“學習共同體”的建設工作。

在“教育家沙龍”活動中,開始經常冷場,發言的往往是骨幹教師。學校一邊幹一邊摸索,以學習活動促進教師的發展,在實踐中不斷調整策略,開展“參與式”體驗培訓。通過“教師智慧展示活動”,讓教師創設生活中的教育情景,並把老師分成不同團隊,一起利用集體智慧來解決問題。這樣通過參與式學習,讓教師去親身體驗探究、合作學習的樂趣。這樣一路走來,學習給老師們帶來了變化,學習逐步成為教師們的習慣。

通過主題活動讓教師改變觀念,通過活動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這只是“學習共同體”建設的一方面,制定相關的校本研訓制度,才是“學習共同體”深入發展的保障。花園國小制定出了一系列校本教研製度,以激勵為主。如,為參加“教育家沙龍”的成員設置各種獎項:“滿勤獎”獎勵50元;“沙龍骨幹獎”頒發證書,贈送雜誌,流動評選;“沙龍精英獎”獎勵購書卡。這些獎勵雖然不是很豐厚,但教師們很在乎這些獎項,這些獎勵讓教師在團隊中得到認可。得到認可,得到關注是老師們的內在需求。

花園國小“學習共同體”的建設,讓學校管理由契約變盟約。通過“實踐反思”、“人本(團隊)管理”、“問題驅動”等策略,讓教師由被動變主動。通過團隊激勵,團隊協同,讓教師感到只有學習才有位置。花園國小始終以“團隊為單位,不落下每一個人”為出發點,給教師更多話語權,讓教師實現自我管理。

在這裏值得一提的是每週星期三下午的“骨幹教師專題講座”,雷打不動,堅持進行,為教師智慧展示提供了一個舞台。拿花園國小曹永鳴主任的話説:“這已經成為花園國小教師智慧展示的一大品牌。”

3、我們的反思:

我校在建設“學習型學校”的過程中,可以説取得了很多顯著的成績。如果我們客觀來分析還是存在着許多的不足。在校本研訓中我們缺乏“系統思考”,還沒有形成規範的,切實可行的校本研訓制度。校本研訓更多的是學校層面,“自上而下”讓部分教師參與顯得較為被動。本學期,學校教科中心提出“教育科研重心下移”,但在實施過程中缺乏監管,缺乏落實,教師的積極性還沒有被調動起來。同時,很多非教學活動沖淡教學,讓很多教師的關注點偏移,正如現在社會上流行的一句話:“計劃不如變化快,變化不如上帝一句話”。

如何建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的校本研訓的機制?如何真正落實我們的校本研訓計劃?這依然是值得我們思考和探索的課題。

二、德育工作

學校教育德育為首,德育工作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和保障。孔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段話揭示了古人眼中“德性”與“學習”的關係。

那麼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是否應該把德育與教學割離開來?是否活動就是德育?……長期以來這樣的問題一直困繞着我們的一線教師。同時,現實中的一些比較“過頭”的德育工作的做法,造成人們對德育工作的偏見。

哈爾濱學校的一些做法給我們的德育工作很多啟示:

1、校園文化—潤物細無聲

學校德育是一個全面育人的過程,校園環境和氛圍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無形的制約或激勵作用。

考察的幾所國小的校園文化各具特色。

花園國小着力建設“文化走廊”,根據學校環境特點,整體規劃,充分利用校園每一處的空間,分設宣傳窗、藝術園地、科學天地、樓中花園等。同時積極發揮黑板報、廣播站、校園電視台等宣傳陣地的作用,及時報道校園的新人、新事、新面貌。“環境育人,人創環境”在花園國小得到了很好的論證。

復華國小佔地面積小,但學校充分利用有效空間,進行校園環境建設。不同的樓層確立不同的主題,如行為規範、實踐體驗、學生作品、活動展示等。復華國小很注重班級環境的佈置:圖書角、學生個人展示台、“班級植物園”等,為學生創設一個温馨和諧的學習環境。

閩江國小依託“校本課程-誦讀經典”,營造書香校園,整個校園都散發出書香氣息。

逸夫國小充分利用學校宣傳欄展示學生的作品,學生的活動。

置身於這樣和諧温馨的校園環境,孩子們的身心是愉悦的,對孩子的教育也就潤物細無聲了。

2、德育素材的挖掘—有的放矢

德育工作有很強的預設性。預設讓我們能有計劃,分步驟實施德育的各項工作。那麼,如何面對在教學實踐中生成的德育問題?

花園國小鼓勵老師在實踐中發現問題,以德育問題為切入點,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如,學校樓中花園的一隻小蜻蜓被一個學生捉回家了。針對這個問題,學校組織學生排演“情景劇—蜻蜓飛走了”在全校播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最後這隻蜻蜓被學生放回來了。

善於挖掘身邊的德育素材,開展無痕的教育,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

3、行為規範常抓不懈

良好的日常行為規範是進行正常教學活動的保障。在考察的幾所學校中,總體感覺學生的行為規範很好,學生見到客人主動問好,沒有學生在樓道中瘋跑、大喊大叫的現象,學生上下課的路隊很整齊。學校都很重視學生的行為規範教育,學生有比較良好的行為習慣都是學校長抓不懈的結果。

三、教育信息化—用起來才是最精彩的

由於地域的差異,哈爾濱學校網絡硬件環境的建設,以及運用都與我們有很大的差距。但他們的一些運用方式還是值得我們學習。很多簡單的技術,因為運用起來了,充分發揮了技術的功效,就顯得精彩無比。

1、復華國小

復華國小校園網是哈爾濱的第一個校園網工程,學校提出了“建網就是建學校”的口號。但由於後繼投入跟不上,阻礙了校園網絡的進一步發展。

復華國小的校園網視頻系統—“確然視頻服務系統”(跟我們學校的美萍視頻系統相似)運用很充分。“確然視頻服務系統”的文件量雖然沒有我們的視頻系統多,但他們的欄木設置很科學,放了大量的學生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有聲作文”欄目,欄目收錄學生自己朗讀自己作文的視頻,凡是優秀的作文都有機會放到校園網中,這就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寫作熱情。同時,學校大隊部有組織,有計劃地組織全校學生觀看相關的主題視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復華國小校園網缺乏具有互動功能的平台。“校園bbs”是學校唯一能進行互動的平台,但學校教師能充分利用“校園bbs”來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學校把“校園bbs”作為校本研訓的平台。“教學專業委員會”在“校園bbs”中開展“基於問題解決”的校本教研活動。學科教師利用bbs開展教育活動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在bbs中發出求助(質疑),在bbs中參與教學大討論,已經逐漸成為復華國小教師的內在需求。

2、逸夫國小

逸夫國小隻有16個教學班,學校依託醫科大學,硬件環境比較好,每位教師都配有電腦(液晶顯示器),有的教室還配有壁掛式液晶電視。學校的網絡建設還屬於起步階段,學校提出了建立“基於網絡的學習共同體”的建設目標。

逸夫國小在校園網中建立了“教師電子文檔管理系統”、“電子教案管理系統”。教師運用比較充分,運用不同系統解決不同的問題。

值得提出的是逸夫國小網上備課系統的運用。教師撰寫的電子教案以及其他相關的材料(課件、相關資料、圖片、下載優秀教案等)儲存在自建的資源包內,然後上傳到電子備課系統,成為全校共享資源,供大家瀏覽、學習、借鑑和交流。

學校組織教師在備課系統中開展集體備課。同一課有不同的教學設計,然後教師根據自己的需求對教案進行重組、整合,設計出適合自己教學風格的教案。教師的每篇教案中都有自己的教學反思,雖然反思不是很長,但很有針對性。

教師運用網上備課系統進行備課,便於教導處的檢查。但不足的是,該系統只支持教師的上傳教案,造成瀏覽不方便,影響工作效率。

3、我們的反思:

現代教育技術作為我校的立校之本,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取得了很多輝煌的業績,這也是我們每一位“南山實驗人”值得驕傲的地方。但我們客觀清醒地反思我們的運用現狀,還是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由於學校的迅速壯大,造成“濃茶沖淡”的現象,各個部的運用狀況不平衡,還有很多老師沒有融入到“信息化”中,依然用“老套”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

在信息技術運用於課堂教學上,我們日趨理性,提倡該用就用,要用到恰到好處,要真正解決問題。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督,出現了少用,或者根本不用的現象。(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缺乏對網絡資源運用的整體思考,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顯得很隨意,經常出現打開資源庫,卻不知道該用何種資源的現象。

短短3天的時間我們對哈爾濱的教育也只是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雖然沒有沉下來花更多時間去了解,但通過學校老師的介紹,以及學校的一些成果,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學校所做的大量的富有實效的工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哈爾濱學校的一些經驗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我們想,只有把這次考察的收穫真正落實到我們的教育教學管理中,才不枉此行。

【第3篇】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xx黨支部反思情況報告

xx黨支部反思情況報告

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xx黨支部嚴格按照學習計劃,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從大局出發,突出發展第一要務,緊密結合工作實際,緊扣羣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切實轉變觀念、轉變工作作風,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並按照“兩個務必”和“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要求做到“六查六看”。一查理想信念,看是否牢固樹立了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二查思想觀念,看是否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樹立與時代發展和振興老工業基地相適應的思想觀念;三查精神狀態,看是否做到團結奮進,昂揚向上,開拓進取,奮發有為,紮實做好各項工作;四查素質能力,看是否具備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實現瀋陽振興發展相適應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五查服務羣眾,看是否做到自覺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羣眾路線,自覺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六查工作作風,看是否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通過“六查六看”發現還存在一些亟需改進的問題。一是工作與學習的關係處理不當,由於業務工作忙,影響了集中學習的效果,業餘時間自覺學習的積極性有待進一步加強。對黨的基礎理論專研不夠,表現在對黨的先進性教育意義的理解上還不夠深透。有時還存在只知道為學習而學習,只知道提高技能忽略了武裝思想,工作上有時還存在“畏難怕煩”的情緒,只知道埋頭苦幹忽略了用心思考。二是學習筆記和體會文章缺乏見解,個人觀點不夠鮮明。無論是在第一階段的自學和集體組織的學習中,不同程度存在雖然筆記記得不少,但照書摘抄得多,個人自主理解體會得少,照搬資料多的現象;對黨的先進性教育缺乏獨自、獨到的認識。三是先教成果與實際工作結合不夠緊密,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保持黨的先進性教育,是關係到全體黨員、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一項偉大工程,需要全體黨員共同努力、齊心協力才能取得全部的勝利,但還不同程度存在着個人僅是一名普通黨員,關係不到黨的執政大局的模糊認識,沒有全面理解和深刻領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全部內涵的意義,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的行動較慢。

下一步要從薄弱環節抓起,認真進行整改,從而增強黨性修養,提高業務管理水平,促進工作全面發展:

一、學習科學理論,堅定理想信念,保持思想上的先進性。要進一步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學習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要真學、真會、真信、真用。學會用馬克思主義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立場、方法去分析、判斷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各種複雜問題,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強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提高政治敏鋭性和鑑別力,自覺在政治上和黨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將遠大理想和崗位工作緊密聯繫起來,在本職崗位上踐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自覺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要正確領會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要正確掌握黨和國家農村發展的方針和法律、法規,將做好農村工作提高到就是在本職崗位上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增加做好農村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當黨和國家農村發展的忠實推動者。

二、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增強自身本領,在工作業績上保持先進性。加強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結合農村工作的實踐,緊跟農村發展的新趨勢,學習和掌握新技能,不斷拓寬專業知識面,努力成為農村工作的行家裏手。要提高自身的綜合文化素質,不斷學習現代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提高業務技能,增強做好本職工作的本領。要熱愛本職工作,樂於奉獻,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在工作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要鑽研業務,不斷總結工作中的得失,不斷改進工作方法,不斷摸索適合本地區農村發展的方法、手段,在農村工作中做出更大成績。

三、加強道德修養,樹立文明新風,在建設先進文化上保持先進性。帶頭弘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同事、同志之間相處團結友愛,平等互助。自覺抵禦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勇於同各種社會醜惡現象作鬥爭。積極投身教育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帶頭建設和傳播先進文化。

四、嚴格依法辦事,在依法行政上保持先進性。要在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中起到模範作用,要認真學習憲法和法律,牢固樹立民主法制觀念,積極組織民主政治建設,用憲法和法律約束和規範自己的言行,維護法律的權威。學會用法律手段處理問題、推動工作。要認真學習有關農村生產的法律、法規,熟練掌握相關法律條文,增強法律意識,提高依法行政的本領,要加強法律、法規的宣傳,提高依法管理的水平。

五、牢記黨的宗旨,堅持執政為民,在服務人民羣眾上保持先進性。要牢記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利益觀,甘當人民公僕,要始終堅持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繫,廉潔奉公,不以權謀私。將為人民服務融入到各項工作中,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堅持執法與服務相結合。執法工作中要堅持標準,廉潔執法、文明執法。

xx黨支部

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