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9.62K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精品多篇)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 篇一

在宇宙某處,在月球上,有我們中國的一份土地。2021年10月16號,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載着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三名宇航員成功飛上太空。而在12月9日下午,我們上了一堂來自太空的課。

八年前,“太空教師”王亞平,就為全國6000多萬學生授課,只是當年我還小,遺憾錯過課堂,現在她又踏上了太空之旅,成為中國首位進駐空間站,中國首位出艙的女航天員。

我們觀看了航天員的在軌生活場景展示,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件“企鵝”服,它有效對抗了肌肉萎縮和心腦血管功能下降,僅此一件衣服,就體現出人們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在觀看睡眠倉時,我最喜歡的就是那個小窗口,像飛機上的小窗子一樣,光透過玻璃照進來,好像對宇航員們加油鼓氣説:“別怕,有光”,雖然在茫茫月球上只有他們三個人,但我們全國人民的心和他們緊緊聯繫在一起,衷心祝願他們平安歸來!

中國航天人的浪漫是把神話變成現實,中國人民的航天夢從嫦娥奔月到,“兩彈一星”,“嫦娥”奔月,再到“天宮”攬月,“天問”探火,到現在的“神舟”系列,遨遊蒼穹,一次次的突破,一步步的前進。讓我們的航天夢,不再是神話,成為探索太空的現實詩篇。現在我們中國的科技水平,讓那句“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鼈”不再是虛寫!

少年強則國強,中國未來的航天之旅,還需要讓我們這一代來續寫,我們的航天步伐將更大更遠更加堅定,彰顯出中國少年的力量!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 篇二

今天,我看了王亞平老師的太空授課,“一指神功”、“懸空打坐”、“魔幻水晶”……有趣極了。王亞平老師一會兒成了身輕如燕的武林高手,一會兒又成了變幻多端的魔術師,把我帶進了奇妙的太空世界。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王亞平老師拿金屬圈做水膜和水球的那一段了。

王亞平老師先拿出個金屬圈,放在水裏,然後,小心翼翼地把它拿出來,就出現了一個水膜。王亞平老師把這個水膜來回搖動,哇,真是太神奇了,水膜竟然沒有破!不過,這還不算什麼,我來給大家講述更神奇的吧。

接下來,王亞平老師把水注入水膜中,我心想:這球會不會破呢?破了之後水會不會亂飛呀?不過,得先瞧瞧再説。亞萍老師一直在專心致志地注水。呀,水膜變成水球啦。我興奮極了,可總覺得這水球太小了,我一口就可以吞下了。接着,亞萍老師又往水球裏注入紅色液體,我一想到剛才想法,要吞下水球,我就想吐!可等紅色液體擴散後,那“水晶球”也不遜吧!就像電影《逆世界》裏的紅色水晶球似的。我想,要是通過紅色水晶球,穿越到不同的時空世界,哪多好呀!

這些事在地球上是做不到的,我真想親自做一遍。從明天開始,不,從現在開始,我要好好學習,鍛鍊身體,長大以後,也上太空去遨遊,征服太空,實現我的太空夢,實現中國夢!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 篇三

20__年6月20日上午10時,中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在神十飛船中舉行,我們全班同學都在學校的演播大廳裏觀看了這次太空授課,

神十飛行中進行的太空授課將通過天地互動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現象,女航天員王亞平將成為中國第一位“太空老師”。授課內容主要是使青少年瞭解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瞭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員將進行在軌講解和試驗演示,並與地面開展雙向互動交流。

在太空世界就已經和地面上大不同了,那麼,在太陽系、銀河系、宇宙中還會有多少顛覆我們在地面上的既有思想觀點呢?或許是整個顛覆也未可知。 所以,我們要有這個觀點,既要堅持原則,又不可頑固不化,不知變化。 切不可一意孤行,固執己見,不思進取,頑冥不化。

這次太空授課,激發了學生們對學習的內心喜愛,這樣就可以轉化為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樸素情感,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説教,多一些用心,激勵培養我們未來的接班人。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 篇四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神舟十三號的直播。其中令我覺得最神奇的就是:宇航員王亞平阿姨將一個乒乓球放入水中後,乒乓球沒有浮在水面上,而是固定在了水中,沒有上升,也沒有下降,我非常好奇這是什麼原理。當我聽了王亞平阿姨的講解後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在太空中是沒有浮力的,所以乒乓球不會上升。

我記憶猶新的環節還有王亞平老師用水袋做水球。只見水晶球裏一點一點注入水,水球卻沒有破。接着,王老師又將一袋顏料擠進水晶球中,水晶球立刻就變成了藍色的,特別漂亮。她又將一個泡騰片放進水晶球中,只見無數的小氣泡從泡騰片裏湧出,這些氣泡在水晶球裏打轉。看完這一番操作後,我是目瞪口呆。

看完這次直播,我感受到了科學的神奇和祖國的強大,所以我也要好好學習,用知識的力量探究現在不能解釋的祕密,為祖國科研做貢獻。

太空授課觀後感300字 篇五

今天,白老師給我們看了一段視頻,裏面有3名宇航員來給我們上課。王亞平把每個角落全給我們介紹了,王亞平拿來一個有吸管的水袋,用吸管吹了一下水,吹出兩個泡泡來,王亞平把這兩個泡泡吃了,真像吃果凍一樣。又給我們做了一個實驗——一個大水球。找到一個裝滿水的袋子,弄了一勺水放在一個勺子上,像放大鏡一樣。又找來一個針管,扎進這個水球裏,在水球裏做了一個小水球。過了一會兒,又用針管把這個小水球吸進針管裏,王亞平把那朵和她女兒做的粉紅色的花朵放進了大水球裏,在慢慢的變大。又把那朵粉紅色的花朵從水球裏取出來,又把一個東西放進水球裏,它也在慢慢的變大,又把那個東西從水球裏取出來,這個實驗做成功了。作文吧

看完這段視頻,我也像他們一樣,給人們做重大貢獻。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 篇六

神奇的太空授課結束了,老師讓我們寫一篇關於太空授課觀後感的作文。

其實這次太空授課給了我無限的啟迪,也增加了我對失重環境的重新認識,在這堂太空物理實驗課上讓我感覺到了時間的短暫,我還意猶未盡“天宮課堂”就結束了。

“太空授課”之稱體重實驗,用兩根一樣的彈簧,彈簧的底端分別固定了兩個質量不一樣的物體,如果在地球上,由於兩個物體質量不同,兩根彈簧伸長的長度肯定不一樣,而在太空中兩根彈簧卻是一樣的,接着,王亞平姐姐還向我們展示了太空中專門的質量測量儀,特別的奇妙。

“太空授課”之單擺運動實驗,地面常見的單擺運動在太空中不再呈現往復的單擺運動,而如果給單擺一個很小的力,單擺在太空中就可以做圓周運動,這在地面上是實現不了的。

“太空授課”之陀螺運動實驗,陀螺在高速旋轉下會出現“定軸”現象,在太空中高速旋轉的陀螺一樣會有這種現象。

“太空授課”之水膜和水球實驗,一個水滴在太空會變成圓圓小水球,並不會落到地面上,接着王亞平姐姐直接“吃”了一口水。王亞平姐姐將普通的水可以固定在鋼絲圓環上形成了比較結實的水膜,往水膜裏不斷加水,會形成一個大的水球;將水球裏注入兩個氣泡,氣泡並不會融合在一起;接着將水球裏注入紅色液體,整個水球就變成了非常漂亮的“紅球”。

通過視頻通話在“天宮一號”授課的王亞平姐姐還和地面課堂的師生進行了互動交流,這次“太空授課”激發了我對宇宙空間的嚮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使我走近航天、瞭解航天、熱愛航天。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500字精選 篇七

《天宮課堂》的開播讓我們近距離了解到奧祕宇宙,也為我們解決了很多疑問,滿足了我們幼小的好奇,而這正是我無法溢於言表的收穫。

你知道為什麼乒乓球在太空中不會浮起來嗎?太空中的水為什麼會成小水珠?在太空中為什麼不能正常轉身呢?這一系列問題都在觀看過程中找到了答案。乒乓球在太空中浮力消失,所以才不會浮起來;微重力下水錶面張力大神威形成了個水膜,且如果再往水球裏注入一個小水泡,透過水球觀察會形成一正一反的兩個像,而這種現象在地球上不會出現;失重狀態下飄浮在空中的航天員沒有了摩擦力的幫助,轉動身體自然就變得很困難。

最有意思的還是在太空站,一天竟能看見16次日出,日出這麼美的風景,在地球上卻只能看見一次。這是因為太空站每九十分鐘就會繞地球一圈,這個速度真是不敢想象。

對一件事情產生好奇,是成功開始的表現。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並不滿足現狀,於是開始探尋宇宙,對宇宙進行了深入的瞭解,可那就是全部嗎?不,我們的探索絕不會停止,追求科學的腳步,也永遠不會就此止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世間的一切都值得我們去探索,而前提是我們要有一顆好奇的心。

人生來就有好奇心,追隨好奇心而探索的人終會成功;而那些只產生好奇心,卻從不進行探索,卻從不付諸行動的人,只會停留原地。好奇心是每個人必有的,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們會發現許多東西。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 篇八

今天,我們在學校觀看了一部太空授課的視頻。所謂太空授課,就是在神州十號載人飛船裏給小朋友們上課。接下來,我就為大家講述一下這堂課吧。

首先,我們認識了三位正在飛船裏的老師,太空授課的主講人為女航天員王亞平。由聶海勝輔助王亞平老師講課。張曉光擔任攝像師。他們一起做了5個實驗,下面我就來講一講這些有趣的實驗吧。

第一個是質量測量。聶海勝老師親自測了一下自己的體重。那是靠一個裝置把自己固定再測量體重的辦法。

第二個是單擺運動演示。只見王亞平老師把一個小球系在一根繩子上,然後把小球放在某個位置上,然後放手,在地面上會來回擺動,但是在太空中居然飄了起來!同學們都忍不住嘖嘖稱奇。

第三個實驗是陀螺演示。先把一個高速旋轉的和一個不轉的陀螺拿穩,然後放開,一個外面的在轉,一個只有中間在轉,這個問題同學們對太空又瞭解多了一點。

最後兩個是我最喜歡的實驗,那就是-------水膜和水球。王亞平老師先把一個吹泡泡的東西放進了一個飲用水袋。過了一會兒,王亞平老師把那個東西拿出來以後,居然形成了一個水膜!王亞平老師又往上面加水,慢慢地形成了一個水球,並且沒有任何東西[]包起來。看起來晶瑩剔透,還在那個東西上動着,王亞平老師又用針筒把裏面的小泡泡都吸了,又放了幾個大泡泡進去,雖然會撞到,但從不會合為一體。然後,王亞平老師又用針筒注射了紅水進去。紅水一點點把水球佔滿了,所以它又變成了紅水球。

看完後我一直在想,所有的人類什麼時候才能都登上太空呢?會不會發現外星人呢?會不會有在太空發現的隕石羣呢?這一切都讓我們想要繼續探索下去。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 篇九

神十飛天,太空對接,美女航天員王亞平作為中國第一位太空教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授太空科學知識,她鏗鏘有力的聲音透過雲層,傳遞到全國乃至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的地球母親也不禁為之震撼。應該説,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壯舉,它不僅標誌着中國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載人航天技術,也意味着我國的航天科學技術已經向教育領域伸出了橄欖枝。

其實,太空授課並不是我國航天員的首創。早在1986年,美國“挑戰者”號就曾經制定了“教師在太空”計劃,女教師考利夫被幸運選中。然而,事與願違,不僅考利夫沒能順利實現太空發聲,就連“挑戰者”號因意外爆炸,成為了太空實驗的犧牲品。時隔20__年之後,美國教師芭芭拉·摩根再戰太空,並在“奮進”號內講授了人類有史以來的“太空第一課”。儘管整個過程只有短短的25分鐘,但是,它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開啟了人類太空旅程的新篇章。此次,王亞平作為中國航天員的傑出代表,在300公里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並用各種太空實驗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發了無數學生對神祕太空的興趣。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講課的方式親自傳授科學知識,這也只能是人類現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壯舉。孔子當年杏林遊學時又怎會想到有一天,他的後輩會像嫦娥一樣奔向太空,並在太空上傳道授業解惑呢?都説“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而摩根和王亞平卻把這種職業的光輝灑向太空,讓整個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下。

如果説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紮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王亞平的太空授課,王亞平已經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她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着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而我們也期待神舟十號的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