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個人反思國小教育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5W

個人反思國小教育

國小教學反思工作的開展情況與教師個人發展以及國小教學質量息息相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反思國小教育,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反思國小教育篇一

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我深知一個孩子在接受啟蒙教育時識字數量的多少、質量的高低會對他今後的繼續學習產生直接的影響。因為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而識字教學是基礎中的基礎。然而識字過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麼怎樣才能提高孩子們的識字質量呢?幾年的工作經驗我得出的結論便是:激發孩子識字興趣,教給孩子識字方法,培養孩子識字能力。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漢字的重要性,並對識字產生積極的興趣,他就能自覺集中注意力去學習並掌握漢字的形、音、義。可是,怎樣才能做到使孩子對枯燥的識字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並增強孩子自我識字的能力呢?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使用了以下四種方法:

一、趣味識字法

1、開課環節生動有趣

一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合羣、愛交朋友是這一階段學生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我這樣設計教學的開課環節:“同學們,今天有幾個我們不認識的小客人來到我們身邊,你們願意跟他們交朋友嗎?”“願意!”在孩子們的大聲回答聲中我打開電腦教學軟件出示生字卡片並告訴他們:“今天的小客人很喜歡你們,如果你們能把它們記在腦子裏,它們就會很樂意地幫助你,成為你今後學習的好幫手。”

2、自編順口溜降低難度

在集中的歸類識字中,單純的結構分析是孩子們很難接受的,為了激發孩子識字興趣、降低識字難度,我自編了一些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幫助孩子識記。如學生難辨“密”和“蜜”,我這樣編:“密林長在山中,蜂蜜釀自蜂蟲。”通過順口溜中的下劃線,孩子們很自然地就區分了“密”和“蜜”的不同。

二、形旁表意功能法

漢字是屬於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聲字。因此正確掌握形聲字是完成國小識字任務的關鍵之一。在形聲字的教學過程中,我十分注重分析形聲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湖、海”,“冰、涼、冷、凍”以及“祝、福、祈、禱”,“襖、袖、褲、襪”兩組形聲字的教學中,我先後分析並要求學生區分了“三點水旁”、“兩點水旁”以及“衣字旁”、“示字旁”等形旁的表意功能。我告訴孩子們“三點水旁”表示與水有關的意義,“兩點水旁”表示與寒冷有關的意義;“衣字旁”表示與衣着有關的意義,“示字旁”表示與禮儀有關的意義。學生正確區分了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以上兩組漢字了。

三、遊戲法

國小低年級學生由於年齡比較小,能集中注意力聽講的時間很短暫。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變換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鞏固識字練習,作遊戲便是其中之一。我把漢字中結構比較複雜的合體字分成幾個部件做成小卡片讓孩子們自己拿着,然後我説出一個新學的合體字,讓孩子們找出組成這些字的各個部件。比如我説胳膊的“膊”,孩子們便自覺地拿出“月”、“甫”、“寸”三個部件組成胳膊的“膊”,這就是找朋友的遊戲。

四、在語言環境中循環記憶法

如果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行識字教學,使學生信息反覆量增大、信息存儲期加長,識字效果就會更好。因此我在教學實踐中使用了在語言環境中循環記憶的方法。首先,我將新學的漢字放在相應的兒歌或簡單的故事當中,讓孩子們多讀多練,使學生大腦對這些漢字產生反覆刺激,達到不斷強化的目的。其次,我使用循環記憶的方法,讓新學的漢字每間隔一段時間重複出現一次,使學生有規律地反覆識記所學過的生字,這樣學生掌握生字的能力就會大大地提高。

 反思國小教育篇二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很快的,一個學期已過大半,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這一段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穫和問題。在反覆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穫。

我嘗試借鑑了幾個做法,發現效果還挺好的。

1、語文的課堂上,把肢體運作學習活動和語文科聯繫起來,讓學生搭一搭、動一動、演一演、説一説,將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文也是容易的事。

在在語文教學中,我一方面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進行講解,化難為易。另一方面大膽的運用肢體語言,形象而又誇張的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既覺得活潑,又變得生動。學生不僅興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

2、愛因斯坦認為

“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的發現和提出,經常意味着一個新領域的開闢 ”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不僅可以提些問題,如: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懂得了什麼?你會怎麼做?讓學生聯繫自身回答問題,提高內省智能,同時讓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內省智能、交際智能得到了培養。

3、“以人為本”,這是新課程教育思想的體現。

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在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熟悉課程標準後,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學習新內容。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法。把寶貴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裏,享受陽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教學目標。

4、把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融合起來。

如把作文教學與各學科融合起來如在音樂課中,讓學生記一記自己是怎樣學習歌曲、舞蹈和當時的心情。在美術課中寫一寫自己是怎樣畫出一幅幅優美的圖畫的,及看到自己畫的感受。

這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它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啟示,也讓我真正體會到作為一位教師“潤物細無聲”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們的品質,張揚他們的個性,和他們一起茁壯成長。

 反思國小教育篇三

以前我總得信息技術課就是教會學生如何操作,上課時,無非是教師演示,學生再照着“葫蘆畫瓢”。其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並不好,接受能力強的學生你還沒有講完,他就會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學生還沒有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更有部分學生走神了,壓根沒有聽見你在説什麼。這種方法很不利於學生的學習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它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尤其是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以下方法可以嘗試:

一、活用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着濃厚的興趣與神祕感,渴望更深層次的瞭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在計算機上作動畫,上網聊天等等。信息技術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如今他們已夢想成真,終於能夠直接動手操作計算機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空間,這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採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是"學"跟着"教"走,只要"我説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術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學生很容易在新鮮感和興趣感過去之後產生枯燥的消極想法。所以在教學中,對於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採用"先學後教"的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攻克了本節的難點。用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學生都在三十人左右,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教師根本忙不過來,有時不免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積極性,於是,在分組的基礎上,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情況下,教師並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感情,瞭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三、嘗試以“任務驅動”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性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裏、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另外, 經常利用學科中豐富的內容,為學生展示一些新知懸念, 讓學生課課從電腦上有新發現、有新收穫,讓學生感受到電腦中所藴含的知識、技巧真多,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探索欲,保持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新鮮感和興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