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神農嘗百草故事內容(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9W

神農嘗百草故事內容(精品多篇)

神農嘗百草的故事 篇一

神農一生下來就是個水晶肚子,五臟六腑全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那時侯,人們經常因為亂吃東西而生病,甚至喪命。神農決心嚐遍所有的東西,好吃的放在身邊左邊的袋子裏,給人吃;不好吃的就放在身子右邊的袋子裏,作藥用。

第一次,神農嚐了一片小嫩葉。這葉片一落進肚裏,就上上下下地把裏面各器官擦洗得清清爽爽,象巡查似的,神農把它叫做“查”,就是後人所稱的“茶”。神農將它放進左邊袋子裏。第二次,神農嚐了朵蝴蝶樣的淡紅小花,甜津津的,香味撲鼻,這是“甘草”。他把它放進了右邊袋子裏。就這樣,神農辛苦地嚐遍百草,每次中毒,都靠茶來解救。後來,他左邊的袋子裏花草根葉有四萬七千種,右邊有三十九萬八千種。

但有一天,神農嚐到了“斷腸草”,這種毒草太厲害了,他還來不及吃茶解毒就死了。他是為了拯救人們而犧牲的,人們稱他為“藥王菩薩”,人間以這個神話故事永遠地紀念他。

閲讀拓展:鑽木取火的原始人 篇二

原始人羣到氏族公社初期人類生活是怎樣進化的,我國古代也有許多傳説。傳説中有一些大人物,這些人往往既是首領,又是一個發明家。這種傳説多半是古人根據遠古時代的原始人生活想象出來的。

原始人的工具十分簡單,周圍又有許多猛獸,隨時隨地會遭到它們的傷害。後來,他們看到鳥兒在樹上做窩,野獸爬不上去,不能傷害它們。原始人就學着鳥兒的樣,在樹上做起窩來,也就是在樹上造一座小屋。這樣就安全得多了。後來的人把這叫做“構木為巢”(巢音cháo,就是鳥窩)。是誰發明的呢?當然是大家一起摸索出來的。但是在傳説中,卻把這件事説成有一個人教大家這樣做的,他的名字叫做“有巢氏”。

最早的原始人,還不知道利用火,東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實還不算,就是打來的野獸,也是生吞活剝,連毛帶血的吃了。後來,才發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遺址上,已發現用火的痕跡,説明那時候已經知道利用火)。

火的現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發,有火;打雷閃電的時候,樹林裏也會起火。可是原始人開始看到火,不會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後來偶爾撿到被火燒死的野獸,拿來一嘗,味道挺香。經過多少次的試驗,人們漸漸學會用火燒東西吃,並且想法子把火種保存下來,使它常年不滅。

又過了相當長的時期,人們把堅硬而尖鋭的木頭,在另一塊硬木頭上使勁地鑽,鑽出火星來;也有的把燧石(燧音suì)敲敲打打,敲出火來。這就懂得了工人能夠取火(從考古材料發現,山頂洞人已經懂得人工取火)。是誰發明的呢?當然是勞動人民,但是傳説中又説成是一個人,叫做“燧人氏”。

人工取火是一個了不起的發明。從那時候起,人們就隨時可以吃到燒熟的東西,而且食物的品種也增加了。據説,燧人氏還教人捕魚。原來像魚、鼈、蚌、蛤一類東西,生的有腥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辦法,就可以燒熟來吃了。

不知過了多少長的時間,人們開始用繩子結網,用網去打獵,還發明瞭弓箭,這比光用木棒、石器打獵要強得多。不但平地上的走獸,就是天空上的飛鳥,水裏的游魚,都可以射殺、捕捉起來。捕來的鳥獸,多半是活的,一時吃不完,還可以留看、養着,留到下次吃,這樣,人們又學會了飼養。這種結網、打獵、養牲口的活,都是人們在勞動中共同積累起來的經驗。傳説中卻説發明這些事的人是“伏羲氏”,或者叫“庖犧氏”(庖犧音páoxī,皰是廚房,犧是牲口的意思)。

這種漁獵的時期又不知經過了多少年,人類的文明越來越進步。開始,人們偶爾把一把野穀子撒在地上,到了第二年,發現地面上生出苗來,一到秋天,又長成了更多穀子。於是,人們就大量栽種起來。他們用木頭製造一種耕地的農具,叫做耒耜(音lěisì,一種帶把的木鍬)。他們用耒耜耕地,種植五穀,收穫量就更大了。後來傳説中把這些種莊稼的人説成是一個人,名叫“神農氏”。

傳説中的神農氏還親自嘗過各種野草野果的味兒,有甜的,也有苦的,甚至碰到有毒的。他不但發現了許多可以吃的食物,還發現了許多可以治病的藥材。據説,醫藥事業,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從有巢氏到神農氏,這些傳説中的大人物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但是從構木為巢,鑽木取火,一直到漁獵、畜牧,發展農業,反映了原始人生產力的發展,倒是有一定道理的。公元1952年,在陝西西安半坡村發現了一處大約六七千年以前的氏族村落遺址。從遺址中發掘出來的東西,知道那個時期的人已經學會飼養和農耕了。

神農嘗百草的意義 篇三

《神農本草經》闡述了藥物的三品分類及其性能意義,藥物的君臣佐使及在方劑配伍中的地位和作用,藥物的陰陽配合、七情合和、四氣(寒熱温涼)五味(辛甘酸苦鹹)、有毒無毒,藥物的採造,藥物的煎煮法,藥物與病證的關係等等,至今仍是臨牀用藥的法規準則。它所記載的365味中藥,每味都按藥名、異名、性味、主治病證、生長環境等分別闡述,大多數為臨牀常用藥物,樸實有驗,至今仍在習用。千百年來,它作為藥典性著作,指導着海內外炎黃子孫應用藥物治療疾病,保健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