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4節氣“小雪”的四大習俗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5W

24節氣“小雪”的四大習俗精品多篇

小雪養生的小常識 篇一

小雪紛飛,跳舞養心神

隨着小雪節氣的到來,中國北方的大部分地區寒氣逼人;而南方的天氣也很濕冷,因而感傷、落寞和惆悵等情緒很可能會隨之而來。按照傳統的養生理論,心情的悲喜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身體健康;同樣,身體的好壞也會直接影響情緒的變化。因此在小雪時節,應注意保持心情的樂觀開朗,並多參加一些體育活動,如跳舞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隨着美妙的音樂翩翩起舞,十分有益於人的身心健康。因為跳舞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使身體各個器官都得到充分的舒展和鍛鍊,並能有效滋養肌肉組織;同時,在歡快和舒緩的樂曲中舞動身體,能夠使人忘記疲勞和緊張,不僅感到輕鬆愉悦、無限愜意,更得到了一份美的享受。因此,跳舞對人的生理、心理所起到的雙重調節作用是其他運動所不能比擬的。

雖然跳舞這項活動好處多多,但在氣温寒冷的小雪時節,跳舞時應注意幾個問題:

第一,在跳舞時,不要因為想要“輕裝上陣”而一次脱掉過多的衣服,而是應在跳了一段時間後身體漸漸發熱時再逐漸脱衣。在出汗後要格外注意保暖,切莫穿着濕衣服待太長的時間,以防着涼感冒。

第二,儘量選擇人員較少、空氣循環暢通的場所跳舞,不宜去人擠人的地方“扎堆”,以防止因缺氧而賣到的身體不適。

第三,由於在天氣寒冷時人的血管彈性會變差,節奏過快的舞蹈會使人呼吸變急促、血壓驟然升高、心跳加快,容易誘發心血管類疾病,有相關病史的人還有可能因此加重病情。

第四,不要在吃得過飽後馬上跳舞。這是因為飽腹起舞會影響消化,容易誘發胃腸類疾病。

第五,跳舞的時間要適當掌握,應注意及時休息。如在跳舞過程中感覺頭暈、胸悶、呼吸急促或心跳過快時,應馬上坐下來休息。

小雪節氣的農事活動 篇二

在小雪節氣初,東北土壤凍結深度已達10釐米,往後差不多一晝夜平均多凍結1釐米,到節氣末便凍結了一米多。所以俗話説“小雪地封嚴”,之後大小江河陸續封凍。農諺道:“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這裏有三層意思,一是小雪落雪,來年雨水均勻,無大旱澇;二是下雪可凍死一些病菌和害蟲,來年減輕病蟲害的發生;三是積雪有保暖作用,利於土壤的有機物分解,增強土壤肥力。因此俗話説“瑞雪兆豐年”,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貯藏蔬菜

北方地區小雪節以後,果農開始為果樹修枝,以草秸編箔包紮株杆,以防果樹受凍。且冬日蔬菜多采用土法貯

存,或用地窖,或用土埋,以利食用。俗話説“小雪鏟白菜,大雪鏟菠菜”。白菜深溝土埋儲藏時,收穫前十天左右即停止澆水,做好防凍工作,以利貯藏,儘量擇晴天收穫。收穫後將白菜根部向陽晾曬3~4天,待白菜外葉發軟後再進行儲藏。溝深以白菜高度為準,儲藏時白菜根部全部向下,依次並排溝中,天冷時多覆蓋白菜葉和玉米杆防凍。而半成熟的白菜儲藏時溝內放部分水,邊放水邊放土,放水土之深度以埋住根部為宜,待到食用時即生長成熟了。

農閒副業

小雪時節,冰雪封地天氣寒。要打破以往的貓冬壞習慣,農事仍不能懈怠,利用冬閒時間大搞農副業生產,因地制宜進行冬季積肥、造肥、柳編和草編,從多種渠道開展致富門路。為迅速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要安排好充分的時間,搞好農業技術的宣講和培訓,把科技興農工作落到實處。

魚塘越冬

在此期間還要做好魚塘越冬的準備和管理,管好越冬魚種池,是提高魚越冬成活率的關鍵。提前做好大型牲畜越冬飼料的準備工作,保證牲畜越冬的存活量。

小雪時節的飲食習俗 篇三

1、吃白蘿蔔。 中國民間流傳“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諺語,蘿蔔在古時稱為菜菔,也稱為“土人蔘”。我國中醫認為,在冬季吃白蘿蔔,能健脾養胃、益氣補精,而且能夠預防疾病,非常有益於健康。在冬天人們很注重養生飲食,但是缺乏運動,所以體內會積聚過多的熱,而白蘿蔔正好可助於消化,有去咳止痰的作用。

2、吃萵筍。萵筍,又叫萵苣,鉀的含量比較高,非常有利於體內的水電解質的平衡,促進排尿和乳汁的分泌。對高血壓、水腫、心臟病人有着一定的食療作用。而且萵筍具有鎮靜的作用,經常食用有助於消除緊張,能夠幫助睡眠。吃萵筍的時候,不要把萵筍葉丟掉,這樣能更好地享受萵筍的美味,同時能收穫更豐富的營養素。

3、吃荸薺。荸薺的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着“地下雪梨”的美譽,北方人視它為“江南的人蔘”。荸薺中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非常豐富,但是它的熱量卻不是很高,所以很適合初冬食用。我國中醫認為,荸薺屬於寒性的食物,能清瀉內火,對發燒初期的患者有着很好的退燒作用,但是高燒期間不宜食用。

4、吃大白菜。白菜含有着非常豐富的粗纖維,除了能夠潤腸、還能促進排毒、刺激腸胃的蠕動,促進排泄和消化。另外對預防腸癌也有着很好的作用。如果有肺熱咳嗽、便祕或者腎病的患者,冬季應該多吃白菜。但是如果有胃寒腹痛、大便溏瀉者還是少食為好。

5、羊肉。冬天吃羊肉可促進血液循環,可改善因陽氣不足而導致的手足不温、畏寒怕冷等症狀。

6、牛肉。牛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組成等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髮育及手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和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寒冬食用牛肉,有暖胃作用,為寒冬補益佳品。

7、吃餈粑。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小雪時節吃餈粑的習俗。古時,餈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稱“十月朝,餈粑祿祿燒”,指的就是祭祀事件。餈粑由糯米蒸熟再通過特質石材凹槽衝打而成,手工打餈粑很費力,但是做出來的餈粑柔軟細膩,味道極佳。有純糯米做的,也有小米做的,也有糯米與小米拌和做的',還有玉米與糯米拌和打成的。此外,還用黏米與糯米磨成粉,倒在一種木雕模裏做的。這種模內刻有圖案花紋,俗稱“脱粑”。餈粑的製作非常費人力,必須要幾個人一起才能製作完成。

8、吃刨湯、殺豬菜。小雪前後,土家族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在“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中,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為“刨湯”。東北的殺豬菜和刨湯相仿,剛剛殺的豬割下血脖,煮熟切片蘸蒜醬吃;燉上一鍋酸菜,加上豬肉、血腸,叫做白肉血腸,也是非常鮮美。

吃刨湯 篇四

小雪前後,土家族羣眾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在“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中,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為“刨湯”。

土家人所説的“泡湯肉”,指的是剛剛宰殺的豬,經過開水退掉了毛,雖説已經是死豬了,但是,人們要乘着豬肉還沒有完全冷卻,也就是還沒變成僵硬的肉塊前,還是熱呼呼,軟綿綿的'勁兒,即烹製做成各種美味的鮮肉大餐,就叫“刨湯肉”。也有人説這叫“吃活肉”或者“吃活食”,也許,這也是土着民族那種喜歡捕獲鮮活獵物的天性吧。

這刨湯,是宰年豬時用豬內雜,如肺、水油及部分肥肉、腦髓等剁細後拌以糯米飯、豬血及少量辣蓼、花椒等香料調成醬狀,加上適量的鹽粉,再灌進洗淨的小腸,然後放入鍋中煮制而成。刨湯裏再添些生豬血、豬骨頭、肥肉、瘦肉、蘿蔔、白菜之類,用山泉水合鍋而煮,做成刨湯火鍋。三分豬血七分水,待到火鍋水沸時,刨湯那鮮美香濃致極的真味就出來了。

品嚐餈粑 篇五

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曆十月吃餈粑的習俗。古時,餈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餈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餈粑由糯米蒸熟再通過特質石材凹槽衝打而成,手工打餈粑很費力,但是做出來的餈粑柔軟細膩,味道極佳。有純糯米做的,也有小米做的,也有糯米與小米拌和做的,還有玉米與糯米拌和打成的。此外,還用粘米與糯米磨成粉,倒在一種用木雕模做的,模內刻有圖案花紋,俗稱“脱粑”。餈粑的製作非常費人力必須要幾個人一起才能製作完成。

農諺所説的“十月朝,餈粑碌碌燒”。這裏“碌碌燒”是非常形象的客家語言,“碌”,是像車轆那樣滾動,意思指用筷子捲起糯米粉團,像車轆那樣前後上下左右,四周滾動粘上芝麻花生沙糖;“燒”,即是熱氣騰騰。吃餈粑一要熱,二要玩,三要鬥(比較),才過癮,才能體味“十月朝,餈粑碌碌燒”的農家樂趣。

小雪有哪些傳統習俗 篇六

忙醃菜,過年正好吃

南方地區,小雪節氣開始要準備禦寒衣物、手爐、湯婆之類,同時房內掛棉簾防寒。南京有諺語:“小雪醃菜,大雪醃肉。”小雪之後,家家户户開始醃製、風乾各種蔬菜,包括白菜、蘿蔔,以及雞鴨魚肉等,延長蔬菜肉類的存放時間,以備過冬食用。

因此一到小雪節氣,人們上菜場就比較關心有沒有可以醃製的菜。這時,蘿蔔、雪裏紅、青菜都長得很好,勤快的主婦們把它們買回家醃,然後曝曬七八個晴日。食用時用滾開水燙,燙上兩三次就可以吃了。

這個習俗古已有之。清人著作《真州竹枝詞引》中記載:“小雪後,人家醃菜,曰‘寒菜’……蓄以御冬。”真州在今天江蘇儀徵。杭州人往往也會趁着這個節氣開始醃製醬鴨、臘肉。

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在小雪這個節氣開始醃菜、醃臘肉呢?專家解釋,如果天氣熱,臘肉、醬貨很容易變壞發臭。小雪過後,氣温基本就呈直線向下的狀態,不太會反彈,天氣變得乾燥。當年,這些東西做好後,剛好就到了快過年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當做年貨,慢慢地便成了風俗。

加工製作臘肉的傳統習慣不僅久遠,而且普遍。每逢冬臘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殺豬宰羊,除留夠過年用的鮮肉外,其餘乘鮮用食鹽,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醃入缸中。

等7—15天后,用棕葉繩索串掛起來,滴乾水,進行加工製作。選用柏樹枝、甘蔗皮、椿樹皮或柴草火慢慢燻烤,然後掛起來用煙火慢慢薰幹而成。或掛於燒柴火的灶頭頂上,或吊於燒柴火的烤火爐上空,利用煙火慢慢薰幹。

十月朝,餈粑碌碌燒

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小雪時節吃餈粑的習俗。古時,餈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稱“十月朝,餈粑祿祿燒”,指的就是祭祀事件。

餈粑由糯米蒸熟再通過特質石材凹槽衝打而成,手工打餈粑很費力,但是做出來的餈粑柔軟細膩,味道極佳。有純糯米做的,也有小米做的,也有糯米與小米拌和做的,還有玉米與糯米拌和打成的。此外,還用黏米與糯米磨成粉,倒在一種木雕模裏做的。這種模內刻有圖案花紋,俗稱“脱粑”。餈粑的製作非常費人力,必須要幾個人一起才能製作完成。

上面提到的“十月朝,餈粑碌碌燒”裏,“碌碌燒”是非常形象的客家語言。“碌”,是像車轆那樣滾動,意思指用筷子捲起糯米粉團,像車轆那樣前後上下左右,四周滾動粘上芝麻花生沙糖;“燒”,即是熱氣騰騰。吃餈粑一要熱,二要玩,三要鬥(比較),才過癮,才能體味“十月朝,餈粑碌碌燒”的農家樂趣。

十月豆,肥到不見頭

小雪時,台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乾、儲存乾糧。烏魚羣會在小雪前後來到台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台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説到曬魚乾,一般要選大魚,因為小魚一曬沒多少肉。買回魚後,把魚去鱗,若魚身較大,應在脊背骨下及另一邊的肉厚處,分別開片,使滷水易於滲透,然後將魚身剖腹,去掉內臟。將魚清理乾淨後,一般不拿水清洗,那樣魚容易壞,如果想洗,洗後必須把水瀝乾、擦乾。

然後,將鹽、花椒、大料、陳皮、小茴香放入鍋中炒至微黃,均勻抹在魚的內外兩側,調料多少依自己口味而定。抹完後,便可以將其平放在一個相對較大的容器裏面,在陰涼處進行晾置。4到5天后,將容器內的魚上下翻個,以便調料均勻吸收。如此再過四五天,便可將魚掛在陰涼通風處,想讓魚乾到什麼程度都行。

一般兩三個月後便可取下來,剁成段,用保鮮膜包起來放入冰箱。

刨湯肉,美味迎新年

“小雪殺豬,大雪宰羊。”包頭農村的風俗習慣,每到小雪、大雪兩個節氣,村民們便開始殺豬宰羊準備年貨。無論哪家宰畜,鄰居、親朋都要過來幫忙。殺了豬,東家要用醃酸菜、滷豆腐、寬粉條、沙土豆做一鍋豬燴菜,再配上米飯、小菜,略備薄酒,邀請四鄰聚餐,寓意團結、和睦、萬事興旺。

少數民族也有類似習俗。小雪前後,土家族羣眾就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

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在“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中,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為“刨湯”。

土家人所説的“刨湯肉”,指的是剛剛宰殺的豬,經過開水煺掉了毛。雖説已經是死豬了,但是,人們要乘着豬肉還沒有完全冷卻,也就是還沒變成僵硬的肉塊前,還是熱呼呼,軟綿綿的勁兒,即烹製做成各種美味的鮮肉大餐,就叫“刨湯肉”。也有人説這叫“吃活肉”或者“吃活食”。這也體現出少數民族那種喜歡捕獲鮮活獵物的天性。

醃製臘肉 篇七

民間有:“冬臘風醃,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後氣温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杭州人往往會趁着這個節氣開始醃製醬鴨、臘肉。

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在小雪這個節氣開始醃臘肉、醬東西呢?專家解釋,如果天氣熱,臘肉、醬貨很容易變壞發臭。小雪過後,氣温基本就呈直線向下的狀態,不太會反彈等。當年,這些東西做好後,剛好就到了快過年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當做年貨,慢慢地便成了風俗。

加工製作臘肉的傳統習慣不僅久遠,而且普遍。每逢冬臘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殺豬宰羊,除留夠過年用的鮮肉外,其餘乘鮮用食鹽,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醃入缸中。

七~十五天後,用棕葉繩索串掛起來,滴乾水,進行加工製作。選用柏樹枝、甘蔗皮、椿樹皮或柴草火慢慢燻烤,然後掛起來用煙火慢慢薰幹而成。或掛於燒柴火的灶頭頂上,或吊於燒柴火的烤火爐上空,利用煙火慢慢薰幹。

西部地區林茂草豐,幾乎家家都燒柴草做飯或取暖,是熏製臘肉的有利條件。即使城裏人,雖不殺豬宰羊,但每到冬臘月,也要在那市場上挑那上好的白條肉,或肥或瘦,買上一些,回家如法醃製,薰上幾塊臘肉,品品臘味。如自家不燒柴火,便託鄉下親友薰上幾塊。

小雪的禁忌 篇八

(1)忌不下雪。古籍《羣芳譜》中説:“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這就是説,到小雪節氣由於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但此時由於“地寒未甚”,故雪量還不大,所以稱為“小雪”。但是小雪忌諱天不下雪。農諺説,“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其意是到了小雪節氣還未下雪,我國北方冬小麥可能缺水受旱,病蟲害也易於越冬,影響小麥生長髮育而歉收,故不必請長工。民間也有“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這也從另一角度説明了“瑞雪兆豐年”的道理。

(2)忌緊閉門户。經常在室內工作的市民別忘了適當開窗通風,以保持室內的空氣流通和濕度,遠離乾燥和流感。在冬季,人們往往最關心室內的温度,而忽略了室內的通風和濕度。房間温度太高而濕度太低,也會引起身體不適,極易發生疾病。冬季室內保濕除每日向地上灑些水,或用濕拖把拖地板以增加濕度外也可在散熱設施附近放一盆水,讓水慢慢蒸發,以保持室內空氣濕潤。此外,在居室內養幾盆花草或是購買加濕器,也可調節室內濕度,使居室內充滿清新空氣。

(3)忌早睡早起。小雪前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陽氣。專家強調,人們要適當早睡,同時,早晨也不易起得太早,尤其老年人時間允許的話,最好等太陽升起,陽氣生髮時再起牀,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4)忌吃燥熱食物。冬季寒冷,人們喜歡吃温熱的食物以抵禦嚴寒。比如,我國北方冬季愛吃羊肉,南方冬季愛吃甲魚,都屬於温補的食物。但是並不是熱性的食物都適合在小雪季節食用,燥熱的東西吃多了容易上火,甚至產生熱性的疾病。

曬魚乾 篇九

小雪時台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乾、儲存乾糧。烏魚羣會在小雪前後來到台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台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説到曬魚乾,一般要選大魚,因為小魚一曬沒多少肉,買回魚後,把魚去鱗,若魚身較大,應在脊背骨下及另一邊的肉厚處,分別開片,使滷水易於滲透,然後將魚身剖腹,去掉內臟。將魚清理乾淨後,一般不拿水清洗,那樣魚容易壞,如果想洗,洗後必須把水瀝乾、擦乾。

然後將鹽、花椒、大料、陳皮、小茴香放入鍋中炒至微黃,均勻抹在魚的內外兩側,調料多少依自己口味而定,抹完後,便可以將其平放在一個相對較大的容器裏面,在陰涼處進行晾置。四到五天後,將容器內的魚上下翻個,以便調料均勻吸收。如此再過四五天,便可將魚掛在陰涼通風處,想讓魚乾到什麼程度都行。一般兩三個月後便可取下來,剁成段,用保鮮膜包起來放入冰箱。

拓展閲讀 篇十

小雪時節的飲食習俗及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