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課題報告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62W

課題報告精品多篇

課題報告 篇一

實習地點:

東校區操場

實習目的:

在管水準氣泡居中時,水準軸和視準軸都應是水平的。當二者不平行時,存在一個很小的夾角i,顯然,管水準器整平視,視準軸並未水平,而與水平線有一個很小的夾角i。所以由於i角的存在,所以在水準測量中會存在一定的誤差,從而影響測量的精度。需要我們對水準儀的i角進行檢核,掌握水準儀的安置、瞄準、精平、讀數、記錄和計算高差的方法。

實習任務:

完成水準儀的常規檢核項目

實習過程:

找到控制點,任取一點作為起始點按同一方向進行,根據測去的範圍及測圖要求確定佈網方案,點位選好之後,應立即做好點的標記,若在水泥等較硬的地面上可用油漆十字標記。在點位旁邊的固定地物上用油漆標明導線點的位置並編寫點好。導線轉折角的測量,導線轉折角是由相鄰邊構成的水平角。一般測定導線推算方向的左角,閉合導線大多測內角。

課題報告 篇二

研究性學習,歷時五個月,長達20周,在這漫長而又短暫的時間裏,我體驗到了師生共同參與活動的樂趣,雖然是第一次參與這樣有意義的活動,但是和學生一起,通過努力,看着在自己的指導下,學生努力的付出下,他們一同精心灌溉的種子終於一點點地發芽、破土而出,甚至開出了美麗的花朵,在最後的成果展示中,我感到自己已經置身於開滿鮮花的小花園裏,收穫着,慶祝着,品嚐着豐收的喜悦。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又是第一次參加研究性學習,沒有什麼經驗,在一邊備課一邊學習的過程中,其實學生也教會了我很多,我真正體會到了教學相長。首先,教師要做學生學習過程的參與者。研究性學習的本質是讓學生主動探尋世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應以知識的傳授代替學生的學習和探求體驗。在確定研究課題環節,怕學生想不出好的課題,就給學生羅列出了很多參考課題,大多都是和學科教材緊密結合的課題,例如“購房貸款決策問題”、“神六與化學”、“汽車中的物理”、“李白詩歌‘月’意象分析”、“英文精曲賞析”等。本以為自己拋出的課題學生肯定會借鑑個一二,誰知學生自己推出的課題更讓我耳目一新:“省錫中高一學生叛逆心理與學習生活的關係”、“省錫中堰橋校區植物種類研究及其分佈情況”、“省錫中堰橋校區高一學生消費傾向調查”、“我國曆代服飾的變革”、“省錫中校服的優化設計研究”這些課題,不僅僅與我們的校園生活相關使課題更具有意義,而且學生顯露出了極大的興趣,研究熱情非常高漲。

其次,教師應該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一方面,教師不能事事包辦代替,應該放手讓學生去做,哪怕是在實驗過程中得出不正確的結論,對學生來説也是有意義的;另一方面,學生的探求活動應該有嚴謹的計劃,在選題、分組、調查、查找資料等方面,教師要給予具體有效的指導。作為一名指導老師,我本能地把各個研究小組攬入了自己的胸懷中,鼓勵他們,替他們出謀劃策,希望他們能夠多走一些平坦的道路,少走曲折,我經常找課題小組長談話,瞭解他們的。研究動態和遇到的困難,每當他們把發現的困惑告訴我,我都會幫他們出主意,從一定程度上來説,限制了學生自主性的發揮。例如高一2班研究小組談到研究植物需要學校的圖紙,而別班學生拿到圖紙後拒絕借給我班學生,我就幫他們去找別班的老師解決問題,雖然最終問題得到了解決,但是卻沒有鍛鍊到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最後課題展示階段,我還想主動幫學生承擔打印課題研究報告的工作,但意識到自己的這種包辦錯誤後,把任務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總結到了解決問題的經驗和教訓,鍛鍊了與人相處的能力,總結了馬虎、不認真導致任務拖沓的教訓。

此外,教師還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在學生難以深入之時,要給學生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以啟迪學生深入地探尋。這對教師的要求是很高的,研究性學習的涉足領域是十分廣泛的,大體上可以分為自然、社會、科技、文化幾個部分,這些領域特點不同,因此探尋方法也不盡相同。這種差異性也表現在中學課程中,每個學科都有自身的特點,教師要善於利用不同學科的特點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指導。當學生遇到學科知識性問題,我不得不讓他們去請教學術顧問,這對自己的綜合素質也是一大考驗。17班“計算機組裝和維護”課題小組學生曾經請教過我成果展示方面網頁製作遇到的困難,有關計算機維護過程中的經驗,我只能讓他們去請教計算機老師;2班“巴金的創作歷程及其影響”課題小組學生向我請教關於巴金老人生平經歷簡介和對巴老的評價,我並未做過深入的研究,甚至只是皮毛上的瞭解,不得不自己先去搜集整理一些資料;17班研究“《紅樓夢》金陵十二釵人物形象分析”課題小組學生問我怎樣理解妙玉的判詞,怎樣看待妙玉這一人物形象,我抓緊看了看劉心武的《紅樓望月》、周汝昌的《紅樓十二層》。在指導學生研究的同時,我也從中學習到了不少知識,使自己得到了充實和提高。

在研究性學習結束之際,在看到累累果實的同時,總結這一階段的工作,其間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個別研究小組的研究成果只是流於已有材料的整理和拼接,缺乏自己的主見,收穫不大;有的小組研究得比較淺,並未將研究落到深處,沒有竭盡全力花功夫,對自己沒有過高的要求;有的小組未能全部發揮組員的積極性,仍有個別組員未能積極參與小組合作,組員之間的團結交流也未能很好地進行。但總體上來説,每個小組都能在最後的階段,展示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成果的環節是他們最興奮的時刻。

有付出,有努力,有不足,有收穫,總結經驗,期待更好!

課題報告 篇三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在長期的國小語文實踐中,我發現很多國小生在預習課文、課外閲讀、寫作或者日常生活中,遇到不認識的或拿不準的字及不理解的詞大都不願意查字典弄個究竟,總是矇混過關或人云亦云。一次,我在全班做了一個測試,出了十組同音字讓學生帶回家辨認完成,結果發現能夠全做對的寥寥無幾,其他學生錯誤率非常高。問他們回家是怎麼做的,很少有學生提到自己查字典了,由此可以看出,學生自查字典的習慣令人堪憂。長此以往,學生們不僅失去了主動掌握知識的能力,而且限制了個人語文素養的提高。

為了培養學生運用字典的能力,讓學生能更好地利用字典主動識字,養成勤查字典的好習慣並終生受益,我決定進行“國小中高年級學生自查字典習慣養成研究”。

二、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我們課題中的國小中年級,泛指3-4年級,而這個階段正處於課程體系的第二學段。一定要在培養學生查字典的習慣上下工夫,使之成為學生的終身素養,為他們今後的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雖然學生已經學習了查字典的方法,但一般情況都不會主動利用查字典來解決不會寫的字、不理解的詞意。特別是進人中高年級後,一些教師把更多精力放在對學生閲讀理解、習作水平的提高上,也相對忽視了查字典習慣的培養,導致一些學生習作中別字頻出,閲讀中望文生義一知半解。所以,學生僅會查字典是不夠的,還必須把查字典練成一種技能,形成一種習慣,才能受益無窮。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練習的機會,通過各種活動調動學生查字典的積極性。

三、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第一階段:申報立項階段

參考《安康市基礎教育科研“十二五”規劃課題指南的通知》,結合我在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確定我研究的課題——《國小生查字典習慣養成研究》。先填報小課題申請表,報中心國小審核後立項,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研究實踐階段

1、確定課題研究方案,蒐集相關學習資料

學習小課題知識。按照《小課題研究管理辦法》要求開設博客,把相關信息資料發給學科專家,接受指導和檢查。確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開題報告),並上傳至個人博客。

2、認真開展研究實踐

按照課題研究實施方案,開展研究活動。此過程分三個部分進行:

(1)明確類型,歸納方法

再次認識字典,瞭解總目錄,認真閲讀凡例、漢語拼音音節索引、部首檢字表、字典正文、附錄等,對“查字典”這塊知識內容進行專項複習(包括音序、漢字基本筆畫和各種查字典的方法及義項選擇等),使學生有着熟練的查字典的技能。

(2)多樣練習,培養技能

要求學生每天主動閒看5-10頁字典,制定記字登記表,比賽誰記住的字多。主動參加每月一次的定量、記時查字典比賽,設計科學的、有針對性的比賽試題,及時總結評比,鼓勵學生不斷進步。主動參與每學期一次的查字典能手評比。

(3)廣泛運用,養成習慣

在閲讀中運用;在寫作中運用;在比賽中運用;在生活中運用,努力養成自查字典的習慣並持之以恆。

3、做好中期總結

研究過程中,隨時撰寫和整理產生的相關論文、隨筆、敍事、設計等等,形成文字性材料。

第三階段:結題評審階段

1、健全小課題檔案袋,填寫結題申請表,將文本和電子版及時交給指導專家。

四、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小課題檔案袋。

2、研究論文。

課題報告 篇四

一、課題研究目標

通過研究,瞭解流行音樂當前在學生生活和學習中的地位。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面向全體學生,根據本地區本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適合的教材,運用新穎的教法,因材施教。同時教學中要體現藝術性和審美性,以期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最重要的是要體現音樂性和情感性,注意發揮音樂中的情感作用。仔細分析流行音樂,把優秀的作品引進課堂。

一、流行音樂:即通俗音樂,是指那些結構短小、內容通俗、形式活潑、情感真摯,並被廣大羣眾所喜愛,廣泛傳唱或欣賞,流行一時的甚至流傳後世的器樂曲和歌曲,現多指爵士音樂、搖滾樂、通俗歌曲等。本課題的流行音樂具有娛樂性、生活性、通俗性等特點,貼近生活,易於接受。

二、農村中學生:就是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國中在校學生。本課題研究中的“農村中學生”包含“學生和學校”兩個概念,其生源素質,師資水平,學校條件,社會教育資源,家庭教育層次等都存在一定差距。

三、教學策略是實施教學過程的教學思想、方法模式、技術手段這三方面動因的簡單集成,是教學思維對其三方面動因的進行思維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本課題中的“教學策略”指在農村地區因地域、經濟狀況、歷史背景、辦學規模等的不同存在着差異的學校中探討相應流行音樂融入課堂的思想、技術和方法。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課題理論意義:流行音樂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藝術需要百家齊放、百花爭鳴,不拘一格地將流行音樂引進課堂教學,拓寬教學資源,重新整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和藝術審美能力,是國中音樂教學的必然趨勢。本課題在音樂教育觀念、內容、方法、手段和評價體系等方面研究大量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建議,以新課標為指導,結合實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良好的人文素養,真正使學生做到:學習音樂、喜愛音樂、選擇音樂、享受音樂。

(二)課題實踐意義:

1、本課題的研究,有利於建構完整的音樂知識理論體系,為國中音樂科學方法教育提供理論支持;我們會摸索出在教學中有效落實科學方法教育的途徑和方式及相應的教學策略與模式,為學生能力的培養及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搭建平台並提供理論經驗。

2、中學生正處於青春發育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的心理和生理都具有很明顯的變化:開始對外界產生濃厚的興趣,並且對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接受、模仿能力非常強。學生對流行歌曲的喜愛是符合他們正常心理的,是可以理解的。如何利用這種對歌曲的喜愛心理進行積極的引導?流行歌曲能否走進課堂?如何引導學生把審美的目光從表面的五彩斑斕引入更奇妙更高雅的音樂殿堂?所以完善國中音樂科學方法教育的內容及目標體系,有助於教師明確國中學生對流行音樂學的認識;豐富和細化國中音樂教學內容落實的途徑與策略,有利於從教學層面上強化科學方法教育的可操作性。

三、本課題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述

(一)國外流行音樂的研究現狀述評

早在60年代和70年代鍾子林就在《搖滾樂的興起和影響》文章中論述了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的爵士樂的生氣蓬勃的節奏意識,活躍的調式變音旋律,以及多樣的演奏風格和獨特的節奏形態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並對爵士樂的節奏形態進行了剖析。黃明智的《爵士樂的節奏形態與傳統的節奏意識》一文論述了搖滾產生的背景和節奏布魯斯、廷潘衚衕歌曲、鄉村音樂。以及他的社會影響和被稱為“搖滾樂之父”的比爾·哈利和有“搖滾樂之王”稱號的維斯·普萊斯利對搖滾樂作出的貢獻。鍾子林在《談美國爵士樂》文章中主要談了三個問題:爵士樂的流傳和影響;爵士樂的形成;爵士樂的發展。並在最後簡單地談了一點對爵士樂的看法。

陳地在《對流行音樂的觀測》一文中主要對較有影響的流行音樂:爵士樂、節奏與布魯斯、搖滾樂、搖擺樂、鄉村音樂或西部音樂、迪斯科和新浪潮的發展和演變分別進行了闡述。並由此得到了以下結論:

1、流行音樂或鄉村流行音樂均對資本主義制度不滿而產生了“叛逆性”的一面。

2、流行音樂都是源於勞苦白人和黑奴。

3、流行音樂中,除了民間音樂和以它發展起來的鄉村音樂一直流行至今,其它的流行音樂都只是風靡一時。

4、流行音樂不是孤立的發展的各派之間互為影響、促進。並在交流中相互滲透、吸收。

陳銘道、宋今為的《失去了靈魂的民間藝術--美國鄉村音樂的沿革》文章主要闡述了我們今天所聽到的“鄉村音樂”是由鄉村、布魯斯、爵士、搖滾混合在一起的雜拌菜--失去了靈魂的民間音樂!“鄉村音樂將要在全世界獲得商業性的成功,它是成功了,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唯獨失去了自己真正的靈魂”。

(二)我國流行音樂的研究現狀述評

三十、四十年代曾在上海風靡一時的歌曲《何日君君再來》,到了八十年代又突然走紅。一些報刊上就如何評價《何日君再來》一歌發表了不同意見的文章。1980年第9期南詠在《人民音樂》第9期的期刊上發表的文章《還歷史本來面目--關於〈何日君再來〉答問》,是我國最早發表的有關流行音樂的研究的期刊論文。在文章中,作者對劉雪庵創作的歌曲《何日君再來》以問答的形式對有關問題進行討論研究。主要是圍繞“這首歌曲是不是漢奸歌曲、黃色歌曲?”這個問題展開的“應該怎樣還這首歌的歷史本來面目?”問答。作者認為,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正確總結我國音樂發展的歷史,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作為創造和發展我國社會主義音樂藝術的借鑑,是很有必要的。同年,應國靖的《也談問世經過》和長河的《還歷史的本來面目--關於歌曲〈何日君再來〉問世經過的討論綜述》兩篇文章也對這首歌的相關討論進行了綜述。趙渢在《從香港三位歌唱家的音樂會想起的》文章中對香港著名歌唱家費明儀、林祥園、陳供生,應中國音樂家協會的邀請,在北京紅塔禮堂公開舉行了兩場獨唱、重唱音樂會。這兩場音樂會公開售票的時候,在很短的時間內幾千張入場券就被搶購一空的現象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主要是由於一些喜歡流行歌曲的青年錯誤的認為費明儀等先生從香港來,可能是演唱香港流行歌曲的,所以踴躍購票。説明了國內一些年輕人很欣賞西方、港澳的流行歌曲這一事實。

四、課題研究內容

1、當下中學生如何看待流行音樂

2、研究流行音樂的教學在國中音樂教學中所佔的比重是多少。

3、怎樣利用流行音樂,豐富音樂教學手段的形式。

課題報告 篇五

一、課題研究背景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我認為歷史學習的真正意義是通過歷史教學活動使學生感受歷史,逐步學會認識和評價歷史,形成正確的歷史觀,以史為鑑,對當今的社會問題能夠進行思考和研究。然而,史料是歷史學科的基本要素,是歷史研究與教學的基石。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科不同於其他學科的本質特點。新教材更加註重對史料的選擇和使用,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已有資料的基礎上,適當地補充一些典型的史料,才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解讀歷史信息的能力,才能使歷史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實踐證明運用史料,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思考,是歷史教學的有效方法。在歷史課堂中更靈活,更科學,更恰當地運用史料,是優化歷史教學的必然要求,也是一個需要我們歷史教師長期實踐深入探究的課題。

二、課題的界定

運用史料展開教學既是中學歷史教學的正確選擇,也是歷史教學不同於其他學科教學的最大特色。然而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如何鑑別史料,選擇史料,分析史料是我們歷史教師必須面對的課題,也是我們歷史教師比較困惑的問題,如何有效地解決史料教學中教師必須面對的這些問題,無疑是我研究此次小課題的着眼點與用力點。

三、研究的理論依據及意義

1、研究的理論依據:

(1)新課程教學論

新教材更加註重對史料的選擇和使用,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已有資料的基礎上,適當地補充一些典型的史料,才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解讀歷史信息的能力,才能使歷史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知識的獲取,不是通過教師傳播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通過史料,學生更容易瞭解和理解歷史,提高對歷史的理解與認識,促進自身思維水平的發展。

2、研究意義:

實踐證明:近年大學聯考中,史料入題的現象很普遍。通過史料教學,能夠使學生提高史料的閲讀能力,分析能力及説明觀點的能力。引導學生在閲讀材料的過程中聯繫所學知識,培養其理解、概括、比較、分析及文字表達能力,對增強學生的應試能力大有裨益。

四、研究的主要內容

1、對我所教授年級的學生進行了中學歷史史料教學的問卷調查與情況分析;

2、研究探討史料教學對歷史教師、高中學生及測試的作用;

3、探索了史料蒐集與積累,選擇與運用的方法及策略;

4、對史料教學進行了教學實踐,並形成了案例進行分析和研究;

5、形成了對史料教學的深層次、多角度的認識並撰寫了相關的論文。

五、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

對我校高三文科班的學生進行了中學歷史史料教學的問卷調查並對問卷結果進行分析。瞭解史料在學生們歷史學習過程中的運用情況,以便為後面的研究提供依據。

2、文獻法:

通過閲讀有關史料教學的文獻資料,對相關材料進行蒐集、分析、歸納和總結,形成自己對史料教學的獨特認識和觀點;並撰寫出了相關的隨筆、論文和教學設計。

3、案例分析法:

通過自己對史料教學的認識和分析,自己親身實踐於史料教學,形成了教學案例。我對這些教學案例進行了具體分析,總結出了自身的長處和不足。

六、研究過程

1、問卷調查,分析總結

我對我所任教的高三年級文科班的學生進行了相關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做為即將參加大學聯考的文科學生,其中大部分人對史料的含義、概念都不是很清楚;甚至有個別學生認為史料就等同於史實;還有大部分學生對史料閲讀不感興趣,這使得學生們的歷史學習的視野得不到長期的開拓,也是學生們在考試中主觀性試題失分率極高的重要原因;但是大部分學生希望史料能走進我們的歷史課堂,積少成多逐步提高他們的歷史學習能力;他們普遍希望歷史老師能夠教授給他們解讀史料的技巧和方法,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通過這次調查研究我看到了中學歷史課堂中史料教學的缺失,不僅不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也不利於高中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提高和視野的開拓。

2、加強學習,提高專業知識水平

在做此課題的過程當中,我參加了西安市中國小及幼兒園的繼續教育遠程培訓,增加了專業知識的學習。我在網絡上也閲讀了大量的相關資料,比如:《史料在中學歷史課堂中的運用》《史料教學在中學歷史課堂中的作用》等等。同時我在工作之餘也閲讀了許多相關書籍,比如:《有效備課》、《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踐》、《説課磨課觀摩課的理念與實踐策略》及《中學歷史教學參考》等刊物。通過這些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使我的認識水平和理論水平都獲得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這一年當中我圍繞史料教學寫了五篇隨筆、兩篇論文、兩篇教學設計等等,使我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善於實踐,及時反思

我做為一名普通的一線教師,始終認為教學理論的研究是為我們的教學實踐而服務的,而非純粹的理論研究。在做小課題的過程當中,我一面對史料教學的認識不斷地深化,產生了許多新的認識;一面將這些認識滲透到自己的教學實踐當中。在小課題的研究過程當中,我設計了兩篇教學設計,我根據本校的學情將史料教學的理念和原則深入到我們的課堂實踐當中。這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了他們的各項能力,在課堂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時針對學生在問卷調查中的困惑,例如:就如何解答試題中的主觀性試題,我對此進行了專項總結。這不僅使學生們的困惑得到了解決,也積累了我的教學經驗,提高了我自身的理論研究水平。

在這個階段的教學實踐為我在後面的結題報告和論文的撰寫準備素材。

七、取得的成果

通過此次小課題的研究,我取得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成果:

1、為我今後的課題研究積累了經驗。

此次小課題是我人生當中做的第一次課題研究,由於沒有任何經驗,從一片空白到逐步積累。我從一個連博客都不會開的人到發表博文二十五篇,我自己都很驚訝自己的“成就”。由於自己的理論水平還很有限,此次研究可以説是一邊學一邊用一邊總結,屬於摸着石頭過河,我經歷了積少成多的過程。雖然我的理論研究水平不高,但是我在這一年中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和理論,為我20XX年的小課題研究積累了經驗,準備了條件。

2、為我今後的教學實踐指明瞭方向。

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及調查情況分析,我認識到了目前我們中學歷史課堂中所存在的種種問題,並且這些問題的解決都刻不容緩。在小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通過學習、實踐、反思、總結,積少成多,逐漸地成長。這些理論成果一直指引着我的教學方向,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提高了我自身的理論研究水平。

通過此次小課題研究,逼迫着我在業餘時間不斷地學習和閲讀。通過這樣的方式,使我的專業知識水平大大提高。我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反思和總結不足的過程。這不僅拓展了我的視野,使我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決問題,而且更加全面地看待問題。這些都對我以後的教學和理論研究有很大的幫助。

八、研究反思

在此次小課題研究過程當中我認為還有以下幾點不足:

1、由於理論水平有限,所以在分析問題時深度不夠,難以深入問題的本質,這一點有待於我今後進一步提高。

2、理論的東西呈現過多,深入教學實踐及關注教師和學生本身的東西較少,這是我以後需要加以改進的。

3、由於科研能力有限、人手有限、經驗不足,在研究的過程當中還是感覺到時間倉促,獲得的成果有限。

總之,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過程中,我會養成廣泛閲讀的習慣和善於學習的習慣。今後我要多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級各類培訓,同時在教學中多教研、多反思、多總結,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理論水平都能夠得到提高。

課題報告 篇六

一、課題的界定

讀寫結合點:是指在八年級語文學習階段能利於學生作文寫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課文仿寫(片斷或整體)單元主題、課後“研討與練習”、學校、家庭、社會生活等素材。

八年級學生作文寫作能力:八年級,一般指國中二年級,它在整個國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中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它既要為國中一年級寫作具體生動的記敍文繼續打牢夯實基礎,同時又要為國中三年級寫作簡單的議論文作好鋪墊,以適應九年級會考的需要。

八年級作文寫作能力具體是指《語文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能寫內容具體的記敍文,明白清楚的簡單説明文,和根據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應用文。

二、課題研究需解決的問題

要想提高八年級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説易也易,説難也難,難易的轉化點全掌握在我們教師的手中,那就是要求我們的教師在教材現行編排和學生基本寫作現狀的基礎上,能夠首先尊重教材,同時又能緊扣教材本身,動點腦筋、想出辦法,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身理心理的發展,開啟思維、拓寬途徑、挖掘適合學生作文訓練的讀寫結合點來創造性的應對教材,切實保持、保證學生閲讀能力、語文素養的提高、提升的同時,寫作能力也得到相應提高。當然,最需解決的問題是在瞭解八年級作文寫作能力具體是指《語文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能寫內容具體的記敍文,明白清楚的簡單説明文,和根據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應用文”的基礎上,對讀寫結合點“在八年級語文學習階段能利於學生作文寫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課文仿寫(片斷或整體)單元主題、課後‘研討與練習’、學校、家庭、社會生活等素材”的準確有效確立、及有效組織學生讀寫結合訓練從而摸索出一條可供操作的具體模式,切實可行的提高八年級學生的作文能力了。

三、課題研究的政策或理論依據

1、新課程改革關於“以人為本”的理論。只有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真正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才能最終實現“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

2、新課程改革關於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的理論。只有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並且將閲讀與寫作緊密相聯,互為促進,才能讓學生掌握運用語文規律,觸摸到語文學習的命脈之所在。

3、大語文教學觀的理論。只有樹立語文的內涵與外延是相等的理念,才能讓學生學會到生活中去“找米下鍋”,將語文學習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語文學習之路將越走越寬,越學越輕鬆,越學越有趣。

4、教師專業發展理論。教師專業發展理論是現代教育的要求和必然趨勢。從本質上説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個體不斷髮展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挖掘讀寫結合點,提高八年級學生作文寫作能力”是伴隨着學校教育課堂教學而生,已有不少探索和積累,有很多可借鑑的有生命力的東西。

四、課題研究的過程

現象分析:縱觀八年級學生,作文寫作能力普遍低下,“沒話寫”、“不會寫”、“寫不好”仍是困擾他們的三大難題。細究原因不外以下幾種:

1、新教材編寫過程中將寫作、口語交際融合於綜合性學習之中,本身就暴露出重閲讀輕寫作的傾向,給人造成作文寫作板塊不突出之缺憾;

2、受新教材編排意圖的影響和教師的專業素養及教學能力等限制,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重視學生的作文,不會上,不敢上,怕上作文課的教師比比皆是;

3、因教師本人不夠重視,造成學生平時訓練的機會減少;

4、學生雖有了一定的閲讀,但因缺乏具體指導和系統訓練,思想中缺乏讀寫結合的意識,只讀不寫,喜讀怕寫,讀寫分離現象嚴重。正如著名特級教師丁有寬老師所説的:“讀寫結合,相得益彰,讀寫分離,兩敗俱傷。”

基於上述種種原因,此課題的確立與研究將把八年級學生從面臨的寫作困境中解救出來,變“沒話寫”為“有話寫”;變“不會寫”為“我會寫”,變“寫不好”為“能寫好”;同時這課題的確立與研究也能促使教師本人進一步鑽研學生、語文課程標準、新課改理論、文本,對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問卷調查:在課題研究的開始、中間及最後階段,為了瞭解八年級學生的寫作現狀和需求,掌握第一手研究資料,我採用過口頭回答、舉手表決和書面問卷等方法,從最現實、最棘手的問題入手做有效研究。問卷調查的時間放在了2007年4月15日,正是本人想對此課題開展自主研究的前面(沒想到後來竟成了本人開展個人課題研究的第一手資料)。問卷調查的方式採用記名或不記名皆可兩種,問卷調查對象既有全年級14個班,也包括本人所帶的兩個班(研究中期,因工作需要,本人又從新七年級開始接起,後又變為全年級18個班,也包括本人所任教的兩個班)調查的內容包括“1、你對你目前的寫作現狀滿意嗎?原因是什麼?2、你覺得作文寫作的興趣應該如何培養?3、你的作文有過被老師當作優秀作文的例子嗎?你覺得能成為範文的關鍵是什麼?4、你覺得八年級學生的作文水平怎樣才能提高?你希望老師怎麼做?5、你的語文老師是如何提高你的作文興趣和作文水平的?你對他(她)的做法滿意嗎?6、你的語文老師重視作文課嗎?你最喜歡老師怎樣上作文課?你能描述一下嗎?”共六個方面。對於第一個問題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的學生對自己的寫作相撞不滿意,原因主要在自己讀書少,平常練得少,老師沒有很好很系統的做過指導;對於第二題幾乎所有的學生認為多讀書、多觀察、多思考、多動筆能夠培養寫作興趣;對於第三題的回答,部分學生作文偶爾有被老師當作範文的例子,極少數學生作文經常被當作範文,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沒有獲得過這樣的經歷,自認為作文寫得很一般。回答第四個問題時學生認為多讀好作品、多感受生活、體驗生活、多練練筆作文能力能提高,同時希望老師多指導些寫作技巧方法、多介紹別的同學的好作文、經常開展系列專題訓練;對第五題有不少學生對語文教師不夠滿意,希望老師自己要重視學生的作文,同時對在提高學生作文能力方面做得好的老師學生們也給予了肯定。最後第六題學生有直接答不重視不上作文課的,也有對做得好的老師給予了肯定和表揚。

組織訪談:為了進一步瞭解八年級學生的作文寫作現狀及寫作心理,本人特地在2007年的4月18日,也就是調查問卷進行過沒幾天,本人趁熱打鐵又組織了幾個作文寫作層次不同的同學進行了訪談實錄,主要由學生們提出他們認為困惑的問題,由我進行指導和解答,學生問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怎樣你好作文題?作文題是先擬好還是作文寫完後再擬?如何寫好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怎樣能使自己的作文語言有文采?怎樣能把握住作文的中心?為何自己寫時會跑題?生活中一件平淡的小事為何別人能寫得很好而自己卻不行?

針對學生問卷調查和訪談中暴露出的問題和感到的困惑,本人積極採取有效行動,查找很多相關研究理論,如制定相應對策即“通讀課文,領會精髓(還要結合課文後的練習要求)→找準結合點,以讀悟寫→指導方法→讀寫遷移→當堂作文(或課外練筆)→及時評價→完善作文→形成能力”。

課題研討及開展活動:帶着學生作文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本人將理論與實際行動緊密結合,始終做到研究的開始、過程、結束都有理論指引,都有行動跟上,將學、研、做三者結合,讓理論做指引,不走彎路。通過上網查閲相關資料、閲讀有關專業書籍、吸取名家思想精髓作為理論支撐,且注意用教材的權威,去規範,去約束,去導航。,在研究過程中針對學生現狀和需求開設專題作文指導課和專題講座,如《記敍中怎樣描寫》、《記敍中怎樣抒情》、《小事怎樣寫精彩》《讓你的作文語言靚起來》《記敍文中怎樣用好課文這一例子》《作文,到底該如何審題》《讀書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如何巧擬作文題記》等,做到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再行動,解決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高研究的有效度和實用價值。平常只要有任何一處能夠讓學生展示作文寫作能力的機會本人都不會放過,如教師節讓學生給老師寫賀詞,校運會讓每一個學生向播音組至少投稿一篇,為北京奧運志願者擬志願者誓詞、期中期末考試來臨前讓每一位學生擬計劃、訂目標、向同班同學或鄰班發挑戰書、向街頭用字不規範部門寫建議信,參加學校級以上部門組織的所有的徵文比賽活動,重視數量取勝的同時也追求質的提高,積極向《好家長》《現代快報》《揚子晚報》《金陵晚報》等雜誌報刊投稿,總之本人所教的學生的作文機會多多,能力也在平常的練筆、作文、投稿及開展的各項活動中得以提高。

實踐檢驗:因為所帶兩個班級的便利、所在八年級年級全組老師的團結、協作和所在教研組、學校的大力支持,使得研究過程中可以進行多向比照:本人自己所教兩個班、同年級同層次班、實施課題研究的班級與非實施班級等進行比照,得出真實有效的結論是:此課題的研究是有價值的,成功的。本人把自己所教的兩個班從研究開始到結束都當作實驗班級來對待,所以只能是和同年級非實施班作比較。一年多來,在課題的引領下,學生的作文寫作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兩學期區市組織的期中期末統考和學校自行組織的月考,我所教授的兩個班級學生的作文均分和優分都是全年級最高的之一,學生的語文成績在學校全區也排在前列;學生參加南京市“好家長”杯作文競賽成績突出,有好幾個學生的作文都能在《好家長》或《少年文藝》或《江寧文藝》等雜誌上發表,有一位學生還把她的所有練筆命名為《華年的思維》經我幫助整理已由安徽文藝出版社2008年5正式出版。這樣的結果令人欣喜,從中也可看出這一課題的現實性、時效性和生命力。邊教邊研,教,學,做三者合一,也增強了本人的教學研究意識,尋到了一些讀寫遷移訓練的最佳結合點和最佳方式,努力實踐閲讀教學中讀寫結合、讀寫遷移的有效性,在研究過程中本人既能遵循序列性原則,注意知識結構的難易梯度,循序漸進,由易而難,由淺而深,順應作文教材對學習規律。如以寫簡單的説明文這一要求為例,其知識板塊及能力訓練可作如下分解:第一為基本説明方法的認知及運用;第二為對説明特徵的把握;第三為説明順序的合理安排;第四為説明語言的平實、生動。四個板塊顯示四個知識層次,後一層次是對前一層次的突破和提高。四個板塊逐漸由低級走向高級,形成一種合理梯度;同時又能遵循可操作性原則,讓學生多讀、多練,以讀帶練、以讀促練、讀寫相機結合、有效聯繫。實踐證明,具體操作中可以獲取只屬於自我的獨特感覺,可以印證別人的經驗,也可以積累自己的經驗;只有通過操作,才能讓學生把直接或間接得來的作文知識和作文信息轉變為作文技能。當然操作應有“量”的要求。每週兩節的時間裏,操作應落在實處,向四十五分鐘要效益,課外還要有適當配合。要能夠兼及重要的知識點和常見的題材類型。沒有數量保證,自然就沒有效果的保證。操作還要做到“具體”。每次訓練要有明確的目的,要設計得體的題目,要安排合理的程序,要制訂可行的驗收標準,等等。

課題報告 篇七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實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它的提出源於“教學是藝術還是科學”之爭。之後,關於教學實效性的話題一直被人們所關注。從學習美國的CarolMarraPelletier的著作《成功教學的策略——實效的教學實習指南》、顧明遠和孟凡華主編的《國際教育新理念》等著作中可以看出國外的實效教學研究開展的時間比較長,研究的較為深入。我國學者張璐在《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年第11期發表了《實效教學的定義》一文;文中指出了國際實效教學的五條標準:師生共同參與創造性活動、語言發展、學習背景化、挑戰性的活動和教學對話。

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教育也乘上了高速發展的列車;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開始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課程改革,在新的音樂課程標準、藝術課程標準裏面,教學的實效性成為音樂課堂新的追求;如音樂課程標準就確定了教學實效性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課標”已經向我們提出了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來實現音樂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在這次音樂藝術教育改革中為了更好的踐行“科學發展觀”,廣大的音樂教育工作者以及專家學者都在不斷的努力探索着。

二、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實效性:是指教師教學目標的達成和學生學習成效的發展。

課堂實效性:具有兩層含義,一是實效性不僅指效率,還包括質量,是高效率和高質量的有機統一體,講“實效性”不能以犧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全面發展為代價;二是實效性不僅指教師教學的實效性,還包括學生學習的實效性,是二者的有機統一,其核心是學生學習的實效性,是學生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進行實效的學習。

音樂課堂實效性:音樂課程目標的設置是以音樂課程價值的實現為依據,通過教學及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提高文化素養,陶冶高尚的情操。因此我們要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師的自身素養,把握課堂的實效性,讓音樂課堂成為學生活躍思維、審美創新、交流發展的智慧場。

三、該課題國內研究現狀與趨勢分析

從國內外專家和學者對實效教學理論的具體論述中可以發現:專家都比較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教學效益的提高,以及教師的反思意識和效果的可測性或量化;但是未能從實際操作中的進行深入研究,缺乏具體課程的實踐性的支撐,尤其缺乏一線教師作為教育的實踐者所積累起來的、具有切身體會的課堂教學經驗。

因此,基於國內外研究經驗、理論積累以及我們教師自身的特點,本課題緊扣新課程的相關理念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在教師原有知識結構及個人業務素質的基礎上,以國小音樂課堂為主陣地,以課例為載體,通過課堂觀察、案例分析、實踐研究、經驗總結等具有強烈的反思意識的行動研究,來探究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從而促進教師轉變觀念,構建適合國小音樂課堂教學的實效途徑和手段。

不過,大家對於國小音樂教學實效性的研究僅僅停留於初級階段;還未上升到音樂藝術的研究,研究頗深的無外乎是那些音樂教育家了。作為音樂教學的實施者大家均在學習着,摸索着,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以教育部頒佈的《音樂課程標準》為指導,明確在國小開展音樂課堂實效性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以中國國小音樂教學研究理論為嚮導,重視對學生的音樂藝術感覺進行培養。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系統地對學生進行聽、唱、律動、創編的指導,實現國小音樂課堂的實效性。

3、以教育學、心理學為依據,力求使音樂教學中的實效性研究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和創新性,實現研究效益的最優化。

五、課題研究方法

本課題主要採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閲國小音樂課堂教學的文獻資料,瞭解、確定自己研究課題所及的範圍。明白“搜索”方向。其次還要熟悉國內外主要教育期刊以及每種期刊的特色。國內教育圖片、音像資料的種類和統計資料的類別。通過這樣的加工,形成對國小音樂課堂實效性的科學的認識。

2、問卷調查法:通過對國小音樂課堂教學實效的科學認識及瞭解;結合實驗教師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整理成問卷。充分了解學生對現行音樂課堂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從而實現國小音樂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3、行動研究法:在課題實驗過程中,課題組圍繞課題研究目標,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的研究,要求實驗教師將根據學生不同水平和存在的問題,在平時的工作實踐中進行探討、研究,不斷總結,在總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從而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

4、個案研究法。通過一些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變化進行深入調查,着眼於解決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強調實踐與反思,強調合作與分享,從而讓教師調整與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增強國小音樂課堂藝術指導的實效性。

5、經驗總結法。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課題組要求實驗教師把教育實踐能提供的事實,按照科學的程序,分析現象,探索規律,撰寫相關的經驗文章,變感性認識為理性認識。

六、課題研究內容

1、音樂教學的實效評估設計,包括對學生的評估和對課堂教學的評估。

2、音樂教學的實效性設計,包括低年級的遊戲設計,合作設計。中高段的合作創新設計,音樂課提問設計,拓展設計等等。研究這些設計的步驟和特點,如何利用這些設計更好地促進音樂課的實效性。從而建構實效教學課堂新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效益。

七、預期的目標和結果

1、通過欣賞、演唱、綜合等智力因素的培養,將美育滲透其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使他們的人格得到昇華。

2、引導學生學會體會音樂的一系列變化。並能發現音樂的這一系列變化正是它的奧妙所在,從而能實現國小音樂教學實效性的完全體現。

八、研究過程

(一)課題啟動(20xx年4月—20xx年6月)

1、確立課題,設計課題實施方案。

2、確定課題研究人員。

3、蒐集和整理有關資料,申請立項。

(二)具體實施階段(20xx年7月—20xx年4月)

1、召開課題組成員會議,確定人員分工,責任到人。

2、制定課題研究計劃。

3、調查分析階段。設計調查問卷表,進行調查問卷,充分了解學生對音樂學科的理解掌握,為更好的開展下階段工作奠定基礎。

4、定期召開課題組會議。根據調查資料、學校實際、教師個性以及知識的不同特點等具體情況,設計實踐活動方案。課題組以月為單位,定期組織成員進行活動:探討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交流自己取得的經驗,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研究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不斷對實踐活動設計方案進行整改。進行活動嘗試,積累心得體會

5、實驗教師上課題研討課。

6、教師教學生活經驗積累。

(三)課題總結階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1、對課題研究資料進行整理。

2、收集資料,彙編成冊。

3、完成課題研究總結報告。

九、研究的預期成果形式

1、研究報告及相關論文。

2、典型的案例分析材料。

3、各階段素質檢測成績及相關資料。

十、完成研究任務的可行性分析

1、音樂實效性教學本身是國小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繼新課改以來,國小音樂教學又得到了進一步的重視。

2、本校經常有機會參加教育局教研室組織的各項教學活動,校“小白帆”藝術團的學生也能經常參加市級的比賽和展示。在音樂教學中我們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擁有一批基本功過硬的骨幹教師,學生對音樂的學習已經有濃厚的興趣。

3、學校領導重視音樂教學工作,同時也獲得了家長及社會的大力支持。本校還被定為江蘇省實驗學校,常得到專家的垂詢與指導。

4、學校硬件實施不斷改善,為實驗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