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問和智慧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44W

學問和智慧精品多篇

學問與智慧教案 篇一

今天,上了《學問和智慧》第一課時,預期完成的教學任務是“學生能理清學問與智慧的內涵及兩者關係”,課前預設了三個教學環節:①由學過的《論美》一文內容導入新課;②學生通讀課文,整體感知,弄清“學問”和“智慧”這兩個概念的內涵;③學生深入研讀文本,釐清“學問與智慧”的關係,把握文章的中心觀點。

上課後,第一環節比較順利,讓學生提出修煉內在美的良策,學生談及了多種方式途徑,我順勢引出“學問能豐富人的內在,使人聰明,那麼學問是否等同於智慧呢?”的問題,引出課文題目。然而,進入第二環節,學生各自讀書時,我發現很多學生心不在焉,有的看書走馬觀花,有的視線停留於某處發呆,還有的低頭做小動作或在看別的文章。我的第一反應是大多數學生的讀書是無效的,如果我還繼續把事先設置的問題拋出,一定不會有迴應,最終只能是我唱獨角戲。怎麼辦?我放棄了原先的設計,臨時發問:“同學們能讀懂課文麼?如果有不理解的語句或片段,請提出來。”我本想了解學生是否在文本的字面意思理解上存在障礙,可是無人舉手。於是我又改變策略,結合文中的兩句學生可能不理解的語句,指名讓學生回答,結果三位同學都説不出所以然。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沉悶,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學生是不敢喘大氣,我則是生悶氣)。

在接下來的數秒鐘,空氣好想凝結住了。我迅速意識到必須調節氣氛,緩解學生壓力,於是趕緊調整自己的情緒,放鬆臉部表情,放下書本,請學生抬起頭。我臨時做了一個調查:學生對議論文的興趣程度。結果有一大半學生舉手示意不喜歡議論文。問他們喜歡怎樣的文章,有説喜歡散文的,因為文章很美,也有説小説的,因為故事吸引人。學生不喜歡議論文的理由卻驚人的一致:議論文枯燥乏味。這些學生雖然都已經上九年級,但大多數人仍是形象思維佔優勢而理性思維尚未成熟,自然對思辨性較強的議論文不感興趣。

於是我深表同感:“同學們説得一點都不錯,我小時候也不喜歡讀這樣的文章,現在要我教這樣的課文我也很頭痛,可是……”,我話未説完,有學生已接口:“會考要考的!”看來學生已深諳老師的一套説教思路。我笑着迴應:“會考要考是自然的,還有更重要的呢。學習議論文對你們將來的人生處世很有幫助呢!在座的男同學知道將來什麼樣的男生(人)最招女孩子喜歡麼?女同學知道將來什麼樣的女生最受男生追求麼?”學生們開始笑起來,七嘴八舌小聲議論,那幾個做小動作的也抬起頭豎起了耳朵。“以我的人生經驗看,知識面豐富且思想深刻的男人最有魅力,與人談論常常獨領風騷,吸引大家的眼球,小女孩最喜歡這種有深度的男子;而女孩子外表漂亮雖吸引人,但這種魅力並不持久,一旦哪天顯示出無知甚至愚蠢的一面,立即令人索然無味,倒是那些外表平凡卻有思想有修養的女子,常常給人風度翩翩的。感覺,就像香醇的美酒,非常耐人尋味的。”此時多數學生安靜下來了。“那麼怎樣讓自己變得有思想有內涵呢?博覽羣書,多讀些富有哲理思辨性強的文章,這會讓你思想深邃起來,所以同學們説要不要讀些議論文?”學生雖未出聲附和我,但我從學生看我的眼神和微微點頭的動作看出,他們已經接受了我的勸説。於是我趁熱打鐵,讓學生第二遍用心去讀課文,讀出問題來。之後學生提出了很多疑問。

最後,這節課我只完成了導入環節,讓學生讀了兩遍書,沒有完成預設的任務,但我覺得這節課我仍是成功的,因為我收穫了:①學生接受了議論文學習,起碼沒那麼反感了,從第二遍讀書後能提出一系列問題可以看出他們認真讀書了;②學生有了讀書須疑的意識,最後有兩位同學提出很有研讀價值的問題可以證明這一點;③讀書是否有效取決於學生是否主動,是否有興趣,一切被迫的學習行為所產生的效果多為無效或低效。我幸虧沒有用我的教師權威向學生施壓,命令他們去讀書,否則結果一定是“我教學生”——牽着牛鼻子硬把他們拉下井去。

學問與智慧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弄清“學問”和“智慧”的區別與聯繫,瞭解作者所闡述的學習觀,理解作者所説的“我們不但需要學問,而且需要智慧”的觀點。

2、理清文章結構。

教學設想:本文以自學為主,老師只是引導和點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大家知道“紙上談兵”的故事嗎?請同學們講講。趙括有沒有學問?他為什麼卻大敗呢?(學生答)大家説的便是學問和智慧的關係。這便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內容。

二、檢查預習

三、瀏覽課文,回答以下問題

1、劃出每節的中心句。

2、學問和智慧的區別是什麼?

3、學問和智慧的聯繫是什麼?

4、作者得出怎樣的結論?

四、論證方法:

1、老師引導學生回顧以前所學議論文,有哪些論證方法。

2、老師歸納:(1)內容:事實論證(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2)方式:引證、比喻論證

(3)角度:正面論證、反面論證、側面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3、小組結合,找出文中所用的論證方法。並體會比喻論證的作用。

五、討論題:

1、請結合上下文概括什麼是“著書的智慧”,什麼是“讀書的智慧”?這一節與“開卷有益”矛盾嗎?

2、作者認為讀書“若是像諷誦高頭講章的讀法,則雖讀破五車,也是沒有用的。”這與“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觀點是否矛盾?為什麼?

3、瞭解了“智慧比學問更重要”後,有的同學可能會對要求記誦的內容產生了疑惑,認為那是死讀書,讀死書。對此,你的看法如何呢?試作簡要分析。

4、説理最忌枯燥,説理也很容易流於枯燥,你閲讀本文有無這種感覺?本文為什麼會讓讀者喜愛?

六、結語:

《紅樓夢》中有一副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就是告訴我們在為人處事上,把人情世故弄懂,有一套應付本領的智慧更重要。正如作者羅家倫強調:需要學問,更需要智慧,需要知識,更需要能力,這對我們很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