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元節由來及傳説(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2W

中元節由來及傳説(精品多篇)

中元節有什麼習俗? 篇一

中元普渡

從七月七年級到七月卅日之間,一些地方有中元節要做普度的習俗,就是用酒肉、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眾家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較為隆重者,甚至請來僧、道誦經作法超度亡魂。

祭祖

到了中元節這一天就有很多人開始祭祖,因此也被稱為“七月半”祭祖。此時盛夏已經過去,秋涼剛剛開始。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祭拜的儀式一般在傍晚時分舉行,時間上侷限於七月十五這一天。“七月半”祭祖時,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請出來,恭恭敬敬地放到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直到七月卅日送回為止。送回時,燒紙錢衣物,或寺廟也會辦超度法事。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區,同為祭祀節日,中元節就比清明節或重陽節更重要。

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還是為人間赦罪的地官的生日,所以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灑在田地,燒紙之後,再把剪成條狀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就可以保佑莊稼大秋豐收。

放河燈

人們認為,中元節是鬼節,就應該張燈為鬼慶祝節日,水與鬼同為陰,使人想到傳説中的幽冥地獄,因此中元張燈就在水裏,所以也叫放河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不過到了如今,放河燈已經成為一個歡樂的活動項目了,那些製作精巧別緻的河燈甚得小孩子、年輕人的喜愛。

送羊節

農曆七月十五,還被稱為“送羊節”。在古代,羊一向有吉祥之意。在早時候華北地區的農村,民間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的習俗。

中元節傳説 篇二

傳説一:每年農曆7月14日是中元節又叫鬼節或着叫盂蘭節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節日。中元節源自道,,後來佛教改為現現在俗稱的鬼節。盂蘭節在印度語中意指“倒懸”,“倒懸”指的的是釋迦十大第子目蓮的母親死後後受餓鬼之苦,不能吃東西。後後來得到釋迦幫助。用百味五果供養十方神佛並藉功德救母親。所以現在為了祭祀孤魂都在鬼月農曆7月舉行普渡會,現在叫鬼節。一般來説古時候都不願在這個月作嫁娶等重要事。

傳説二:關於鬼節的來歷,傳説地藏菩薩,也就是人們常説的“閻王爺”,他的母親去世後來到陰朝地府,被關在牢房裏少不得受十八層地獄的種。種折磨,地藏菩薩是個孝順的兒子,看到母親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這天竟恂私情,讓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門打開放他母親出來,誰知這一開牢門不要緊,牢房中的小鬼們蜂擁而出跑到人間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亂竄”之説。那些跑回家鄉的鬼紛紛向家人索要錢財以便回去用來生活和打通關節希望早日託生。後來人們把這一天就定為“鬼節”。鬼節這天,人們要燒紙錢,擺供品祭奠故去親人的亡靈。

農曆七月十五這天,同是佛道兩家總結批評的日子,兩家都相應的考籍講評活動;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彙報指向民眾,即校籍辰。佛家的總結講評則在內部進行。不管是對外的校籍辰還是內部的批評會,都説明佛道兩家對七月十五日的重視。或者説明這個日子在佛道節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間的所謂鬼節,這個時日更顯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僅只是這個時節俗活動中極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薦新、放燈照冥、盂蘭盆會等在一年中也屬重要的節俗活動。

盂蘭盆會是佛教歲節儀規中重要的儀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舉行,因此中元節也有“盂蘭盆節”之稱。儘管經過千餘年主動的順俗和被動的歸化,佛教的蹤影還是清晰地留在一般民眾的中元節俗活動中。首先是那名目。盂蘭是梵語的音譯,是“倒懸”意思,盂蘭與盆合起來是救器,即“救倒懸器”;另外,盂蘭盆也可以解釋為“救倒懸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飯食”的特點。

中元節起源 篇三

中元節的起源,與佛教的“孟蘭盆會”也有很大的關係。“孟蘭”是梵語,倒懸的意思,盆是指供品的盛器。他們認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親的倒懸之苦。佛典《孟蘭盆經》中記載這麼一個故事,説是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連(亦稱目鍵連),得到六通(六種智慧)後,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即用道眼視察,看到已逝去的母親在餓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頭不成人形。目連十分傷心,於是用缽盛飯,想送給母親吃,但是飯剛送到他母親手中,尚未入口即化為灰燼。目連無奈,哭着請求佛祖幫助救救他的母親。佛祖説:“你母親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眾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眾僧結夏安居修行圓滿的日子裏,敬設盛大的孟蘭盆供,以百味飲食供養十方眾僧,依靠他們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親。”目連照佛祖的指點去做,他的母親真的脱離了餓鬼道。佛祖還説:“今後凡佛弟子行慈孝時,都可於七月十五日佛自恣(舒服)時,佛喜歡日,備辦百味飲食,廣設盂蘭盆供,供養眾僧,這樣做既可為在生父母添福添壽,又可為已逝的父母離開苦海,得到快樂,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到了西晉,《盂蘭盆經》被譯成漢文,因為它所提倡的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和中國儒家傳統的孝順父母〖〗的思想大致相同,所以受到君王的讚揚和重視,並在中國廣為流傳。自梁武帝在南方創設盂蘭盆會後,已成為一種習俗,規模有增無減。唐代宗李豫每逢七月十五日,都要在宮中舉行盛大的盂蘭盆會。城中的寺院也要備辦供品,陳列於佛像之前,十分虔誠。

宋、元年間,七月十五這一天已演變為民間的祭祖日,家家祭祖亡親,並且盛行放河燈超度孤魂野鬼活動。

到了清代,對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的祭祀活動,更為重視,各地寺、院、庵、觀普遍舉行盂蘭盆會,並在街巷設高台誦經念文,作水陸道暢,演《目連救母》戲,有的還有舞獅、雜耍等活動,夜晚還把扎糊的大小紙船,放入水中,點火焚化,同時還點放河燈,稱之謂“慈航普渡”,十分熱鬧。除外,當時各家各户,都要在門外路旁燒紙錢,以祀野鬼。

時至今日,七月十五日中元節這一天,中國仍有許多地方,保持着祭祀祖先的習俗。

中元節禁忌 篇四

晚上儘量不要出門

第一條就是在中元節這天晚上儘量不要出門,尤其是不能帶小孩子出門。記得小時候父母常叮囑説中元節這天的衣物也不能在外面過夜。其實這個也是有道理的,一方面是在外面過夜,蚊蟲比較多,它們可能在衣物上產卵。另外一方面就是到了中元節,晚上的時候露水已經很重,天黑了以後衣物容易受潮,這樣穿在身上對身體不適。

至於農村老人説中元節這天不能出門,這個是沒什麼道理的,一般祭祀活動就是在晚上進行的,不出門那怎麼祭祀祖先呢?但是從養生的角度來看又有點道理的,因為中元節的這些傳統習俗都是在晚上進行的,到處會燃放鞭炮,人膽子小就容易受到驚嚇。再加上這個期間晚上温度比較寒涼,如果太晚還在室外活動,人很容易感冒着涼的,因此從養生的角度來看,中元節這天晚上儘量不要太晚了還在外面溜達。

不要在非特定的場合燒紙

第二條就是不要在非特定場合燒冥紙,中元節這天都會燃燒冥紙、燃放鞭炮的,這個一般都是在路口進行。而在燃燒冥紙的時候就要注意要在特定場合、指定地點進行,並不是在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的。同時燃燒以後,一定要等到火徹底熄滅了才能離開。

注:忌亂踩冥紙,冥紙都是燒給過世的親人們的,其和祭品一樣都是忌亂踩的。

不要偷吃祭品

第三條就是不能偷吃祭品,小孩子可能因為貪玩會這樣做,但是讓大人看到了就會罵人的。因為這些祭品都是給過世的親人們準備的,有人偷吃了就是對他們的不尊敬。

中元節重要習俗 篇五

1祭祖

民間相信祖先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

民間通過一定儀式,夜晚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飯,直到送回為止。送回時,燒錢紙封包。

2放河燈

河燈一般就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中元節十大禁忌

農曆七月俗稱“鬼月”,鬼節當天是陰氣最重的一天。民間也流傳着很多關於中元節的禁忌,日常家居生活中,大家千萬別觸犯。

下面就列舉15條中元節禁忌,供廣大朋友們參考!

1忌半夜晾衣服

在鬼魂四處出沒的鬼月裏,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設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煩找誰?

2忌披頭散髮睡覺

鬼月,到處都是在外遊蕩的孤魂野鬼,如果披頭散髮,小心被它們誤認為同類,硬要叫你起來聊天。

3夜遊

八字輕的人千萬不要夜遊,更加不要去偏遠或者人少的地方,否則只會自找麻煩。

4忌半夜慶生

還是改到白天慶祝比較好。

5忌説“鬼”字

在中元普渡時,最好謹言慎行,除了忌説「鬼」字之外,也別口不擇言胡亂説話,小心鬼魂就在你身邊!

6忌亂踩冥紙

冥紙是獻給鬼魂的祭品,在焚燒時,鬼魂們會聚集在旁邊搶拾,如果你在焚燒冥紙的時候亂踩亂跳,難保不會阻礙到它們的行動,鬼魂們生氣之餘,自然會對你不利。

7忌亂拍他人肩頭

民間認為每個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兩肩及頭頂上,會讓鬼魂不敢近身。

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時隨意亂拍他人肩頭,豈不是想拍熄對方的火,讓鬼魂找他的麻煩?

8忌將筷子插在碗上

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爐上,此舉只會招來好鬼魂來與你分享食物。

9牀頭忌掛風鈴

因風鈴會招陰。

10忌偷吃祭拜的祭品

與鬼爭食,恐遭來厄運。

11忌輕易的回頭

當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煙稀少的地方時,覺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輕易回頭,否則會有麻煩。

12忌下水游泳

不可去危險水域戲水,傳説中“水鬼”會找人當替死鬼,以便投胎。

13忌吹口哨

晚上吹口哨,容易吸引鬼魂的注意。

14晚上出門忌呼喊名字

夜遊的時候千萬不要叫出名字,儘量都以代號相稱,以免被鬼魂記住你的名字。

15不要隨便撿起路邊的錢

這些錢是用來買通牛頭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們東西,就很容易被他們找麻煩。

中元節的真實由來 篇六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也稱“盂蘭盆節”,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

“鬼節”,俗稱“七月半”(有些地區為十三或十四)。俗傳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閻王釋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習俗。送祖時,紙錢冥財燒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時,在寫有享用人姓名的紙封中裝入錢紙,祭祀時焚燒,稱“燒包”。年內過世者燒新包,多大操大辦,過世一年以上者燒老包。

無論貧富都要備下酒菜、紙錢祭奠亡人,以示對死去的先人的懷念。中元節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內死的稱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稱老亡人。迷信説新老亡人這段時間要回家看看,還説新老亡人回來的時間並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後回。因此要分別祭奠。燒紙錢的時間選晚上夜深人靜,先用石灰在院子裏灑幾個圈兒,説是把紙錢燒在圈兒裏孤魂野鬼不敢來搶,然後一堆一堆地燒,燒時嘴裏還要不住地念叨:“某某來領錢。”最後還要在圈外燒一堆,説是燒給孤魂野鬼的。亡人們回去的這一天,無論貧富都要做一餐好飯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印度佛教儀式中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中《盂蘭盆經》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俗信,於是益加普及。民間普遍流傳目蓮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蓮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説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

中國從樑代開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節。不過後來除設齋供僧外,還增加了拜懺、放焰口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