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生教育案例 優選20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18K

【導語】

國小生教育案例 優選20則

國小生教育案例 優選20則 由本站會員“kuaijian_03”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國小生教育案例篇2:國小生教育案例篇3:國小生教育案例篇4:國小生教育案例篇5:國小生教育案例篇6:國小生教育案例篇7:國小生教育案例篇8:國小生教育案例篇9:國小生教育案例篇10:國小生教育案例篇11:國小生教育案例篇12:國小生教育案例篇13:國小生教育案例篇14:國小生教育案例篇15:國小生教育案例篇16:國小生教育案例篇17:國小生教育案例篇18:國小生教育案例篇19:國小生教育案例篇20:國小生教育案例

【正文】

篇1:國小生教育案例

對孩子要——傾聽

以往聽説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孩有段時間上學總遲到,教師為此找其母親談話。母親明白後,沒有打罵孩子。在臨睡覺前,她問兒子:“告訴我,為什麼你那麼早出去,卻總遲到?”孩子先是愣了愣,見母親沒有責怪的意思,就説:“我在河邊看日出,太美了!看着看着,就忘了時間。”母親聽後笑了。第二天一早,母親跟兒子一齊去了河邊看日出,應對眼前的景色,她感慨萬分:“真是太美了,兒子,你真棒!”這一天,兒子沒有遲到。放學回家,兒子發現書桌上放着一塊精緻的手錶,下頭壓着一張紙條:“因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們更要珍惜時間和學習的機會,你説是嗎?愛你的媽媽!”

分析:我不禁被故事中的那位深深懂得愛的母親所打動。愛孩子,沒有粗暴的責問、無情的懲罰,而是選擇了傾聽。傾聽之中,融入了對孩子的愛、寬容、耐心和激勵,給孩子創設了幸福、温暖的成長環境。試想,如果這位母親聽了教師的話後,不問青紅皂白地將孩子打罵一頓,結果會是怎樣呢?我想,那顆熱愛生活,發現美、欣賞美的稚嫩的心可能再也找不到了吧。

反思我們的教育教學,很容易找到能説會道的教師,但卻很難找到善於傾聽的教師。我們把很多的時間用來訓練自我的説話和演説本事,卻忽略了傾聽本事的培養。教育的目標是為了培養人,教師能否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能否用心聆聽學生的心聲,是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

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教育的過程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對話、雙向交流的過程。為實現平等對話,教師必須放下師者自尊的架子,主動接觸學生。其次,教師必須認真傾聽學生説話,為平等對話創設自由寬鬆的氛圍。在傾聽中要樹立這樣的信念: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每個孩子都有被尊重和信賴的需要。僅有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對自我的尊重,學生才能更加信任教師,到達和教師以心換心、以師為友的程度。在這種條件下,學生對教師完全消除隔膜、敞開心扉,教育所以將成為一種十分完美的享受。

篇2:國小生教育案例

小A是一個平時少言寡語的小女孩,打扮得卻很像一位假小子,十分聽話,上課從來不講話,卻也從不發言。可是有一段時間,我發現她竟然接連好幾天沒做作業,研究到她性格內向,開始我讓她回家補上就行了,教師不批評。可沒想到平時那麼聽話的她竟然只補了一小部分。問她原因,她一句也不回答。我心想:“這孩子怎樣了,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應當問問家長怎樣回事?”於是讓她請家長來一趟,結果等了三天都沒來,並且每一天她都會撒一個在我們成人看來十分可笑的謊。事情更嚴重了,我於是親自在放學時到校門口請其家長來談談。她媽媽到辦公室後,我剛跟她媽媽説了一句:“小A這幾天作業一向沒有完成。”我話還沒説完,她媽媽就衝上前,“啪”地使勁打了小A一巴掌,自我立刻也紅了眼眶。

原因分析:我立刻被嚇呆了,從來沒見過這麼嚴厲的家長,趕緊上前勸住她,她眼淚立刻流了下來,對我傾訴起來,原先她自我是個文盲,自我深深感受到了沒有知識的苦處。並且因為她生了個女兒,婆家的人有些看不起她,她就更期望女兒能夠成才,能夠勝過妯娌生的兒子,為她爭口氣。因為這位家長這麼地望女成鳳,就給孩子過大的壓力,對孩子説只要被教師批評,就絕不饒她。平時只要小A學習上有退步,就對她不是打就是罵。這次她作業沒完成又害怕媽媽發現會罵她,就只好偷偷躲在衞生間裏補,但時間不夠,沒有做完。

教育對策:媽媽對孩子提出了不切實際的過高的期望,這個孩子只要一犯一點小錯誤,媽媽就罵她,甚至打她,“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小A還只是一個國小生呢。她犯了錯誤自然不敢跟媽媽承認,教師要請她媽媽來,她為了逃避,自然要撒謊,而為了圓之前的那個謊,她又不得不編出更多的謊,這無疑是構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我覺得這位媽媽轉變觀念是根本。於是,和她好好地談了一番:先是對她説了她的女兒是很棒的,很聽話,乖巧,學習也很上進。可是小A始終只是個國小生,總會犯錯誤,要給她改過的機會。學習上、生活上都不能給她太大的壓力,對小A的要求慢慢地提高,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平時要多和女兒談談心,讓她有什麼心裏話都能夠大膽地和媽媽、教師説。學習上有什麼不明白的儘管來問教師,教師會幫忙她一齊培養小A的。她的媽媽聽了我的這一番話,也意識到以前對女兒確實太苛刻了,表示以後會注意。

篇3:國小生教育案例

後面還有多篇國小生教育案例!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俞某,男,10歲,國小五年級學生,單親家庭。她和母親一齊生活。開學一個星期還能正常完成各科作業,可是一週後作業經常少做,甚至不做,母親、教師批評後,就把自我反鎖在家裏,不上學,不説話,砸東西,逃避別人。

分析:經過和她母親的交談了解到,她的父親是個簡單粗暴的人,他倆多是再婚的,但他父親仍不珍惜這段婚姻。在他年幼的時候,就經常受到父親的打罵,可是,當父親心境好的時候,又會滿足兒子一切合理與不合理的要求,這就造成了他既膽大怕事又固執任性。二年前,父母又離了婚,使他受到很大打擊,加上母親常常在兒子面前哭訴自我的不幸,使這個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壓力更大,覺得自我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乾脆就把自我反鎖在家裏,不去上學,採取有意迴避的態度,壓抑自我。經過家訪,我明白了他不上學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擾。由於家庭的忽然變故,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變得更加焦慮不安,感到孤立無助,繼而逃避,這是一種高度焦慮症狀的消極心境。我認識到這時候家長和教師不聞不問,或批評責罵他,不僅僅不會消除這種不健康的心理,反而會增強這種心理。長此下去,其認識就逾片面,心理的閉鎖就逾強,最終將導致對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我,直至不可救藥。

篇4:國小生教育案例

一、案例介紹

毛某是我班一位六年級的女同學,她長着一對會説話的大眼睛,頭髮黃黃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績上游,中等智商,十分靦腆,性格內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課從不主動舉手發言,教師提問時總是低頭回答,聲音聽不清,臉蛋漲得緋紅。下課除了上廁所外總是靜靜地坐在自我的座位上發呆,教師叫她去和同學玩,她會衝你勉強笑一下,仍坐着不動。平時總是把自我關在房裏,不和同學玩。遇到節假日,父母叫她一齊玩、作客,她都不去,連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一樣程度的有,有的同學在國小五年裏順利地走過來了,也具備了必須的實力和優勢,應對激烈的競爭,卻覺得自我這也不行,那兒也不如別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我缺乏競爭勇氣,缺乏自信心,走進六年級的學習,異常是參加畢業會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本事,總覺得自我確實不行,在激烈的競爭中,這種心理障礙是走向成功的大敵。

1、個人因素

經過觀察,我發現她長期受自卑、羞怯、焦慮和恐懼等負面影響,過重的心理負擔使他不能正確評價自我的本事,一向懷疑自我的優點。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難以體驗成功的喜悦,從而陷入失敗的惡性循環之中。這樣就嚴重影響他的身心健康發展。

2、家庭因素

此刻的家庭多是獨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長對孩子有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導致許多的國小生肩負重擔,過重的壓力在學生未能到達父母期望時,便使學生構成自卑心理,否定自我,懷疑自我,不安、煩惱、孤獨、離羣等情感障礙隨之而來。母親對孩子的學習輔導力不從心,父親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爾才過問一下孩子的學習情景,對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達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師因素

在學校裏,如果教師對一些同學瞭解不夠,關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對這些同學的評價偏低,一旦如此,幾個月或者幾個學期以後,這些同學便逐漸產生失落感,在教師那兒他們得不到適時的表揚和讚歎,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我的一些行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我的本事與水平,也就越來越不自信,此時自卑感卻慢慢佔了上風。另外,教師對少數心目中的優等生日益產生的偏愛,對多數屬於中間狀態的學生來説,是一個沉重的壓力,普遍滋長嚴重的自卑心理。再加上教師片面地認識學生,對優等生日趨偏愛,更進一步加深國小生的心理壓力,使學生的自卑心理日趨嚴重。

多年的班主任經驗告訴我,毛某同學出現這種情景,極可能是因為她的心理有必須問題。如何幫忙他

克服自卑心理,走出這個陰影呢

三、輔導策略

這半學期以來,我在班級裏進行了“班級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活動管理實踐,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驚喜地發現毛某同學的情景明顯好轉,她在班級各項活動的影響下,逐步消除了自卑心理,真正樹立起了"我能行"的良好心態。此刻她不但喜歡與同學一道做遊戲了,並且進取參加班級管理、年級管理。看到她身上的變化,這可謂是感受良多:[由本站網友投稿]

1、激勵教育,喚起信心。

“師愛是教育的基礎”,為了去除毛某的畏懼心理,我在課餘經常有意無意的找毛某閒談,中午她在校午睡時,幫她蓋好被子,讓她幫我拿作業、發作業本,上課時從不公開點名批評她,發現她有所提高及時表揚,經常對同學説:“看,我們的毛某今日坐得真端正!”“我們的毛某同學回答問題真響亮”“我們的……”在有意無意的語氣中,全班同學看成一個整體,毛某是我們整體中的一員。漸漸的,毛某開始喜歡和我接近了,有一次,她還天真的問我:“教師,你是教師嗎”“我不像教師嗎”我反問。“不太像,你上課老愛笑,教師上課是不笑的!”我欣然地拉着她的手説:“好孩子,這是因為你不明白,其實上課愛笑的教師多得很!”

2、樹立信心,激起動力。

記得有一次班級舉行小組間的演講比賽,作為膽小的毛某被所在小組選上了,我明白這是小組成員給她的機會,我就發動她的好朋友動員,並讓他們一齊上。開始她不願意,最終加上家長和教師的鼓勵,她上了。並且表現得還不錯。我和其他教師都在自我所任課上以她為典型進行了表揚。她第一次在同學們面前有了開心的笑容。從此她變了好多。對好多課似乎也有了必須興趣。後經過不斷鼓勵,鞏固,她提高了。有一天她問我:"我能行嗎"我説:"你這麼棒,當然行。演講都説得那麼好,還有什麼不能上去的呢!"她激動地不住點頭。從此,她真的十分努力,成績有了飛躍。

3.重視家庭,提高本事。

毛某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家庭的教育環境與方式。所以,我把她的父母請來,詳細地分析了毛某在校的表現及原因,與他們交流,反饋情景,共同商量解決孩子不良心理狀況的辦法,提議家長選擇適當的教育方式,我們要為自卑的同學供給表現自我的機會。比如在家裏:有客人來到家裏,家長能夠讓她為客人遞茶、剝糖果等,也能夠讓她與客人玩一會兒,給大家表演一個節目。同時,適當地讓孩子做家務,提高孩子的自理本事,從家務勞動中鍛鍊與家人交往的本事。對孩子的提高給予肯定、表揚。

4、進行評價,促進自信。

開展形式多樣的評比活動,用激勵的方式使其揚長避短,我們讓她自主設立了自我的成長檔案,每月評一次,讓她經過自評、小組評,把自我所取得的提高記錄下來,在評價中毛某從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滿足,獲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評中,學會反省,逐步完善自我。為了調動她的自我教育意識,每個月都給她以正確的評價,把毛某突出的個人事蹟在班團體中、家長會上團體表揚。這樣充分調動了她的進取性,使他在評價中自我激勵,迸發個人力量,不斷自律、自信、自強。

5、參與管理,自信自強。

經過自主管理課題的深入,我們將更多自主的空間給了學生,在班級中,我們提倡"班幹輪換制"、"組長負責制",在年級中我們推出了各項管理崗位,讓學生充分自主,不斷自律、自信、自強。在經過一番激勵之後,毛某也進取投入到各項自主管理中來,從班級的小組長開始,她對自我、對同學、對事情的看法有了明顯的變化,她不再沉淪在自卑之中,更多展現出來的是一種自信、自強。在管理中,毛某發現了一些管理上的問題,經過與教師交流、與同學協作,她所在的小組不但各項評價合格,並且在班級中也名列前茅,看到自我取得的成績,毛某臉上露出了笑容,從此她行為更自律,態度更進取,學習更自信。

6、輔導效果。

經過輔導,經過我們慢慢地去關心她幫忙她,她此刻有了很大的變化。毛某學習成績不斷提高,學校模擬考試總分班級第六名,下課能主動與同學交往、做遊戲,上課能舉手發言且聲音較大聲。家長也反映在家學習主動,樂於把班級的事講給父母聽,主動幫家長做些家務。

四、結論

會自卑,往往是因為缺少了自信,或對於自我的某個地方不滿意而感到自卑。不管自我有再多的不好之處,都不應當對自我失去信心,信心是自我的,一旦失去了,就很難再找回了,可是隻要對自我一向充滿信心,就不會怕自卑。對於那些有自卑的人,我們要多關心她們,讓她們感到家的温暖!

應對毛某的成功,讓我更加認識到激勵的作用、團體的力量。因而,針對類似毛某這樣的學生要循循善誘,不可操之過急,教師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現上,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優點和特長,使之一步步放開自我心緒,慢慢地轉變看待周圍事物的不正確思想,將自我融入到團體中去,一點點感受大家給他的善意,經過多元評價、活動參與,使其自信自強。從而將自我的注意力轉移到父母,教師,同伴上來,最終消除與所有人的隔閡,樂於理解教育者的教。

篇5:國小生教育案例

“寬”“嚴”有度

以往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案例。一位年輕的班主任為了與所帶班級的學生成為朋友,她每一天與學生在一齊。但遺憾的是,她在與學生交朋友的同時,忘記了自我首先是教師,首先要教會學生做人和做事。由於她錯誤的定位在與學生交心時就會讓他們聽從自我,努力為班級建設出自我的一份力,而忽視了慈愛與嚴厲並存的尺度,最終學生對她的話不聽從。我是一位年輕的班主任,剛剛帶班的時候也一樣對學生慈愛,導致他們不聽從我的。

分析:對學生的愛,是毫無異議的。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師愛學生,不是姑息遷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種母親的温存,睿智的嚴厲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愛。”這是我們需要弄清楚的,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是“溺愛”,也不是“寵愛”,不是愛學生身上的一切東西。而要在向學生傾注愛的同時又必須“嚴”字當頭,對學生的缺點錯誤是絕對不能姑息遷就的,該批評的就要批評,該處理的就要處理。無論是對諸如“違反紀律”之類的原則問題,還是對“講粗話,髒話”這類細節,我們都要當成大事來抓,該動真格的必須動真格。“嚴是愛,寬是害”這個道理,誰都懂。

理論對接:班主任在做學生的朋友的同時,必須掌握一個度的問題。蘇霍姆林斯基説:“每個孩子都能引起我的興趣,我總想明白,他們的主要精力傾注在什麼上頭,他們最關係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們有哪些痛苦和歡樂等等。”僅有當班主任成為學生的朋友,走進學生的心靈,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時,學生才有可能對教師敞開心扉,訴説他們的心理話。我認為“用心靈贏得心靈”,這應當成為每個教師的座右銘。

篇6:國小生教育案例

小李,男,9歲,國小三年級學生,在幼兒園裏就比其他孩子明顯好動,上國小後,這種情景有增無減,主要表此刻:上課時不遵守紀律,坐不了多長時間就晃動椅子,經常惹周圍的同學;注意力不集中,東張西望;課餘活動愛搞“惡作劇”,在家表現得任性、衝動,稍不順口,就大喊大叫,甚至在地上打滾,此外精力異常充沛。

評析:多動症的特徵為:注意力不集中,偶有集中注意的時候也是短暫的,且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而轉移,多動是該症比較突出的症狀之一,“多動”不僅僅是活動過多,並且活動時動作不協調,學習困難,任性衝動情緒不穩定均是症狀之一,並且教師反映,小李腦子並不笨,當他專心時比一般同學學得還快,就是因為好動分心,使得學習成績只能屈居中游,縱上所述,小李具有較多的多動症表現,可是,具有較多的多動症表現並不必須説是多動症

方法:1、對於好動的孩子,教師最需要的是愛心、關心和耐心,從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入手,耐心糾正孩子的好動行為。

2、糾正中要堅持下頭鼓勵,進取強化,當孩子有一些自制行為的時候,當孩子能持續必須時間穩定注意的時候……教師要及時肯定,並循序漸進對孩子提出要求。3、讓孩子適當進行一些手腳協調、左右手協調、手腳與身體其他部位協調之類的活動,對糾正孩子好動行為有明顯的效果。

篇7:國小生教育案例

“學生插嘴”

“學生插嘴”可能是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會遇到的現象。具體表現為:學生插教師的嘴,當教師在講解、引導或統一要求時,學生突然給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話;學生插同學的嘴,當同學在提出一個問題或解決一個問題時,有的學生會無意識地把自我的想法説出來。這兩種現象給教師們多少擔心、多少困惑、多少欣喜與多少思考啊!作為新教師的我,在這幾個月的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插嘴”的現象我也是經常會遇到。

分析:1)傳統教學的“問答式”、“説聽式”教學,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課堂成為教師的“一言堂”;學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僅有先舉手再發言、僅有經過教師的同意才能夠發言,課堂上一般不會出現“學生插嘴”的現象。然而,新課程倡導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倡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研究者,在這種寬鬆、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生插嘴”現象的產生是合情合理的、無可非議的,它不是“亂”、而是“活”,它是新課程條件下的教學景觀。

2)“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師要異常關注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張揚自我的個性,展示自我的智慧與才華。“學生插嘴”是學生自我實現個性張揚的最佳途徑,因為學生是在一種沒有約束、沒有負擔的教學情景中產生的“插嘴”,這種個性的張揚是真實的、進取的、有意義的,它是學生的直覺、頓悟和靈感而迸發出來的創新性思維。

3)新課程異常強調要關注教師的成長,使課堂成為教師展示教學才華的平台。“學生插嘴”現象的產生將考驗教師的教學理念、調控水平、應變本事以及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如:當學生的“插嘴”不盡人意時,你怎樣讓學生愉悦地坐下來;當學生的”插嘴”富有挑戰時,你如何盤活、如何進行教學的“二度設計”,讓學生的”插嘴”成為學習的資源,成為學生探究知識、發現規律的新的起點。

篇8:國小生教育案例

小平有事沒事老愛説謊,考試沒考好,回家怕捱打,只好編些謊話搪塞,作業沒做完卻説做完了,沒帶忘在家了,看到其他小夥伴有美麗的風箏,為爭點面子,免不了説謊:“我家有,比你的更漂亮。”其實家裏並沒有風箏。

評析:大部分孩子的謊言和大人惡意的謊言完全不一樣,所以不必過於緊張,應查明孩子説謊的原因,如:為了到達某種目的而採取手段,為了避免懲罰而説謊,為了在各方面超過別人,為了爭得面子,孩子也經常下意識地編些謊話欺騙同伴,孩子多少都會説謊,如果在説謊之後完全不覺羞恥,那才是真正的無藥可救。

方法:1、父母試着與孩子多溝通,經常反省自我的管教方式,及時與教師取得聯繫,避免過於嚴格稍有過失就被嚴厲處罰現象。2開展“猜猜我的心”的教育活動,孩子與孩子之間,孩子與教師之間,相互猜猜對方在想什麼,對方有什麼感受,經過一段時間持之以恆的訓練,更多的學生將會體驗到新視野,新境界,新心境,新思維,新收穫。

篇9:國小生教育案例

孩子,答案就在你手中啊!

曾有一個南非學者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很感人:有幾個調皮的小孩,手中拿了一隻小鳥,打算以一種惡作劇的方法,考一考那位擁有智慧的教師。他們準備將一隻小鳥握在手中,藏在身後,然後問教師:手中的小鳥是活的還是死的?如果教師回答是活的,他們就將小鳥掐死後再拿出來。如果教師説是死的,那麼一隻活的小鳥將説明智慧的失敗。幾個孩子很得意,他們仿已經勝利在望。於是,他們找到了教師:“請問,我手中的這隻小鳥是活的還是死的?”這幾個孩子都睜大眼睛,等待着他們心中謀劃已久的場面出現。教師面帶微笑:“答案就在你的手中啊!”

分析:“孩子,答案就在你的手中啊!”這是多麼富有智慧的話語,多麼富有人情的期待。教者的智慧將教育活動演繹得恰到好處。

蘇霍姆林斯基將自尊心看成是學生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馬卡連柯認為尊重學生是教育經驗的全部本質。當錯誤變成難能可貴的教學資料時,那便是美麗的。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組核心成員吳剛平博士曾説過:教育不應只是一種技巧和方法,否則它可能將丟掉教育的靈魂。教育應是豐富人的精神世界,豐富人生……評價應以不傷害學生為底線,給學生一種真實的感受和真切的體驗。

陶行知先生的話: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篇10:國小生教育案例

小毛的媽媽經常為孩子急得哭:小毛迷上了遊戲機,一次,一次,又一次,媽媽把小毛從遊戲機房拽回來;一次,一次,又一次,小毛擋不住遊戲機的誘惑,偷偷溜進遊戲機房,急得沒法子,小毛媽媽只得每一天提前到校接小毛,回家看書做作業;雙休日更是形影不離。

評析:表面上看,孩子沒有去玩遊戲機了,實際上孩子的注意力並沒有真正轉過來,因為小毛學習時仍三心二意,成績依然如故,從客觀上講,遊戲機動感強烈,資料新奇多變,色彩鮮明,極容易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從主觀上講,小毛缺乏對學習的興趣,缺乏對學習目的性的認識,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質,因而他很容易將注意離開學習而指向於遊戲機,這就造成了,小毛對學習三心二意,對遊戲機可卻是一心一意;學習時注意力分散,玩遊戲機注意力可集中了!

方法:

1用有吸引力的刺激物吸引孩子,即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如帶孩子上公園走走,踢踢足球,買些孩子喜歡的讀物,把孩子的注意力從遊戲機引開去,不要急着硬逼孩子學習,因為孩子本身就不愛學習,正如你“強按牛頭”,牛仍然不會飲水一樣。

2、引導孩子逐漸明確學習的目的和任務,開始時能夠提出少量學習任務,以後逐漸提高要求,逐步讓學生學會自我提出學習任務,自我完成,自我督促檢查。

3教給孩子一些調控注意力的方法,學習時間過長,能夠聽聽舒緩的音樂,遠眺綠色,休息一會兒,再來學習,另外可在書桌旁貼上由孩子自我撰寫的自警語錄,如“有志者事競成”、“戰勝自我、挑戰自我”等,增強自我控制本事。

篇11:國小生教育案例

學生小田,教師,家長都反映他是個“不開竅”的孩子,一道應用題,教師課堂上講過,家長又複習過,可做起來就是錯誤百出,一到考試就更不行了,別的同學背課文,一下子背出了,可他讀了好多遍,還是記不住,丟三落四,常用字常會錯,漸漸地學習提不起興趣。

評析:“不開竅”只是一個通俗的説法,揭開它的面紗其實都與心理因素相關,當學生學習上出現困難的時候,教師不可不研究:是不是存在學習心理問題?在設法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的時候,必須要設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品質,孩子做事丟三落四,對教師、家長的某些要求置之腦後,學習資料難以入腦,並非是頭腦、智力的問題,而是他在記憶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時茫無目的,不明白記什麼,記了有何用,記多長時間、多少資料;記憶時不講究方法,或死記硬背或支零片斷地記憶……

方法:1、教會小田記憶的技巧與方法,如理解記憶,趣味記憶即把記憶資料編成趣味的生活現象,讓他樂於記。

2、培養小田良好的思維習慣,獨立、靈活、敏捷才是健康的思維。3幫忙小田樹立自信心,經常是人云亦云,總懷疑自我是錯,永遠也品嚐不到學習的成功和甜頭,再之家長切不能夠“笨蛋”批評、責罵他,這樣使他對自我自暴自棄,不再努力,設想:思維之泉缺乏了內部動力,是不可能充分噴湧的,多給小田一些鼓勵,“試試你必須能行”,“啊,你提高了!”……變“你能行”為“我能行”。

篇12:國小生教育案例

一、學生介紹

姓名:冶海軍

性別:男

民族:回族

籍貫:青海省格爾木市

家庭背景:張雨的父母都是個體,所以平時很少和他在一齊。平時的學習、生活

都是由他的奶奶照料。

二、研究的目的與重點

㈠目的:對於像這種父母忙做生意而無法在平時及時地瞭解學生情景的家庭不在少數,而在爺爺奶奶的照料與教育下的孩子,往

往都比較任性。而張雨的情景就更特殊一些,他的任性的表現十分外露,在同學、教師的面前也很少收斂,還經常進行頂撞,在

家長的面前就更為甚之,所以對這一類孩子的引導就顯得格外重要。

㈡研究重點:

1、診斷教育問題的成因

個案學生的主要特徵

①學生髮展與人交往情景:

願意與其他同學遊戲,但對於別的孩子的“不細心”對他造成的碰撞,總是不問理由的反擊回去,報復心理強。對於小幹部對他

進行的幫忙,也要視他們的態度而定,只理解別人的好言相勸,態度嚴厲的就不聽或耍脾氣。

②學習情景:

有必須的上進心和職責心,幹起活來很賣力,上課聽講時,小動作很多,但有時也願意進取發言。學習不夠刻苦,對困難有畏懼

情緒。學習上缺乏自覺性,回家後很難進行朗讀、家庭聽寫等複習性質的作業,所以字詞基礎較差。很喜歡玩,總是玩

夠了才進行筆頭作業,在這期間家人如果對其進行勸阻、制止的話,便會大發脾氣,直至能夠繼續玩為止。在平時對於教師給予

的表揚很高興,並會以此來約束自我一段時間,但反覆性大。若給予的表揚稍多,則會很容易自滿起來,恢復原狀。

2、尋求有效的教育對策

①研究到他與父母的見面機會很少,所以我給予了他額外多的關注,讓他體會到,教師是很關心他,很愛他的。

②在平時對於他的錯誤及時地進行糾正,對於他的提高及時地給予鼓勵。

③交給他必須的任務,並以此對他提高要求,進行策略性的引導。

三、研究的資料、方法與效果

㈠教育的具體措施

1、在初次見面時給予彼此一個好的印象

2、交給他必須的任務,並以此對他提高要求,進行策略性的引導。

經過開學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他與另外一名同學每一天都很早就來到了學校。經過了再三的研究,我和他經過一番商量,我鄭

重地將班裏的鑰匙交給了他,並叮囑他千萬不要將鑰匙弄丟。

經過一個月的研究,和每一天早上他的表現,我決定任命他為衞生委員。在全班投票選舉後,很多同學也都同意給他這個機會。在

得到正式的任命後,他很高興,做起值日來比以前更賣力了。所以,在平時我更注意提醒他要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我,從這個

角度對他進行的引導,他也比較能夠理解。雖然在日後他還有過幾次大的反覆,以至於我在和小幹部開會時還利用各種方法教育

過他,甚至提醒他再“這麼下去”只能取消他幹部的資格,但看得出來每次反覆後,他還是很珍惜自我的“職位”,併為此而做

出了必須的努力。所以,每一次,到最終,我還都會給予他再一次的機會。並且,我對他由衞生方面的要求逐步擴展到對待同

學、對待作業等方面的要求。爭取在各方都及時肯定他的提高,同時對他提出更新的、更進一步的要求,鼓勵他繼續努力向上。

3、在平時的學習與生活中,我注意在細節方面給予他額外多的關注,讓他體會到,教師是很關心他,很愛他的。

雖然他是是衞生委員,但他在生活中卻一點也不重視個人衞生,指甲常常有長又髒,吃飯前也不太愛洗手,所以,在這種時候,

除了採取正面引導的方法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採取緊迫定人的方式,嚴格要求他。比如他不剪指甲,我就拿出指甲刀,一個一

個得幫他剪,然後再手把手的教他打肥皂、洗手,有時還幫他摸上點護手油。漸漸的他也不再反抗,能夠在教師的要求下主動去

剪指甲

㈡教育的具體效果

1、對教師的話比較服從,雖然有時還會矯情,但對教師的態度較以前有所轉變。

2、有必須的職責心,班中的鑰匙一向保管的很好,對於值日的管理本事有待於進一步進行指導和教育。

3、個人上衞生習慣有必須的改變,但有待於繼續進行教育,鞏固好的習慣。

四、存在的問題及今後的打算

1、在學習上,還要進一步與家長進行溝通,得到家長的有效支持,把他的字詞、朗讀等比較基礎的知識爭取在平時就鞏固好,

減少他在學習上的畏難情緒。

2、繼續對他的學習、生活等方面的習慣進行引導,並在鞏固以往好的地方的基礎上,對他提出更高的要求。

3、在同學中樹立他愛勞動的形象,並以此逐步培養他成為一名真正的衞生委員。

篇13:國小生教育案例

一、基本情景

董浩是一位五年級的學生,他性格內向,平時不願意跟同學們交往。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課從不主動舉手發言。應對激烈的競爭,同學們的嘲笑使他覺得自我這兒也不行,那兒也不如別人,缺乏競爭勇氣和承受本事,導致自信心的缺乏。在班裏是一個學習困難的學生,一提學習就沒精神。如何幫忙他增強自信心,走出這個陰影呢?

二、案例分析

1.個人因素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他性格內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學習習慣不是很好,上課聽講不太認真,容易走神,教師課後佈置的預習和複習工作不能有序進行,課外作業也不能及時、認真地完成。長此以往,學習成績便越來越不夢想,每一次考試都很緊張,很擔憂,考試對她來説,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經歷的挫折多了,失敗也就多了,便產生了嚴重的自卑感,過重的心理負擔使他不能正確評價自我的本事,一向懷疑自我的優點。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難驗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從而陷入失敗的惡性循環之中。這樣嚴重影響他的身心健康發展。

2.家庭因素

董浩的父母文化水平較低,對他的學習不能有力地指導,孩子的學習成績在未能到達父母期望時,父母的責備便使孩子構成自卑心理,懷疑自我,否定自我,不安、孤獨、離羣等情感障礙也會隨之而來。

3.教師因素

在學校裏,如果教師對一些同學尤其是學困生不夠了解,關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對這些同學的評價偏低。一旦如此,幾個月或者幾個學期以後,這些同學便逐漸產生失落感,在教師那兒他們得不到適時的表揚和讚美,又會受到同學們的奚落和家長的不滿。長此以往便否定了自我的一些行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我的本事與水平,也越來越不自信,此時自卑感就慢慢佔了上風。

三、輔導策略

自信的缺失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學習都有損害,那麼究竟該如何引導學生增強自信,正確地評價自我呢?

1、激勵教育,喚起信心。

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有提高要求的,都期望別人認為自我是一個好學生。我也認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僅有不會教的教師。為了去除董浩的畏懼心理,我在課餘時間經常有意無意的找他閒談,讓他幫我抱作業本、發作業本,上課時從不公開點名批評他,發現他有所提高及時表揚,在上課時經常用眼神來鼓勵他,還經常對同學們説:“看,董浩今日坐得真端正,聽課十分認真!”“董浩同學回答問題聲音大了,能讓我們聽得清楚。”“董浩同學……”漸漸的,董浩開始喜歡和我接近了。一次,我進行課堂巡視時,他主動衝我笑了。

2.家校溝通,促進自信。

董浩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家庭的教育環境與方式。所以,我經常與家長聯繫,詳細地分析了董浩在校的表現及其各種原因,共同商量解決孩子不良心理狀況的辦法,提議家長選擇適當的教育方式,要為孩子供給表現自我的機會。讓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幹什麼,都要從中發現提高的地方,並立刻誇獎他的閃光點,把家中得到的誇獎講給教師和同學,把在學校得到的表揚告訴父母。在評價中,董浩從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滿足,增強了自信。

四、輔導效果

經過師生、家長的共同努力,董浩此刻有了很大的變化,他的學習成績在逐漸提高,上課能專心聽講,敢於舉手發言且聲音響亮,下課能主動與同學交往、做遊戲,願意參加各種活動,與班級、同學融為一體。家長也反映在家學習主動,喜歡把班級的事講給父母聽,主動幫家長做些家務。

五、結論

學生,尤其是國小生缺乏自信,會產生自卑,不管自我有再多的不好之處,都不應當對自我失去信心,相信自我:我能行。只要對自我一向充滿信心,就不會怕自卑。對於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學生,我們要及時的給予更多的關愛,讓他們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應對董浩的改變,讓我更加認識到激勵的作用、團體的力量。因而,針對類似董浩這樣的學生教師要循循善誘,不可操之過急,教師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現上,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優點和特長,放大孩子的優點,使之一步步放開自我的心緒,正確的評價自我,將自我融入到團體中去,感受大家給他的善意,經過多元化的評價、各項活動的參與,使其自信自強,從而提高他的本事。

篇14:國小生教育案例

學生周某,在課間活動六一兒童節的午時,班級活動結束後,課間休息時,拿裝有水的飲料瓶玩耍,瓶子飛到了教室前排,碰到了同學額頭,以至於將同學秦某額頭碰破。事發後及時與其家長聯繫,同時把王秦某送到附近醫院,經檢查表皮擦傷。

接下來由學生家長送孩子就治,雙方家長都十分理解、配合。周某家長事後上門道歉,班主任也多次上門、電話慰問。秦某恢復良好,沒有任何疤痕。

篇15:國小生教育案例

姓名:張某

性別:男

年齡:八歲

二年級學生

二、問題及行為表現

1、學習缺乏主動性。能完成作業,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沒有鑽研精神。

2、性格倔強、固執。與人相處辦事,不計後果,缺乏自制力,職責感淡薄

3、處事情緒化,易衝動。遇事不冷靜,有逆反心理,虛榮心較強。

4、生活自理、自主本事較差。有依靠和惰性心理,聰明但不愛多動腦。

5、主要原因是由於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齊。

三、有關資料的調查

張某同學今年八歲了,由於頻繁轉學而成為問題學生。在家裏是獨生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從小在爺爺奶奶呵護下長大,由於是男孩,更是得到奶奶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溺愛,誰也不能碰他一下,誰也不能罵一句,,再加上家庭優越的物質條件,使他養成了固執、偏激、倔強的性格,辦事不愛動腦,我行我素,不計後果,出了問題又缺乏職責感,表現出逆反心理。學習缺乏自覺性,教師佈置的作業完成了事,多一點也不想做,沒有毅力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根基打得不牢,使學習成績處於下游。做了錯事,不理解批評,不讓人家説,表現出較強的虛榮心和反抗心理。

四、個案分析

針對張某同學的個性心理特點,經調查瞭解,我認為他的個性問題來源於家庭環境的影響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兩個方面:

1、鑑於他從小嬌生慣養,被捧為掌上明珠,凡事隨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員所溺愛,過於放縱,使他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本事,養成了依靠別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級裏,一則年齡大,二則學習成績不好,又缺乏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對較難的問題不願意動腦筋,又不肯問別人,不懂裝懂,長期發展下去,知識掌握不牢。就產生了自卑心理。認為反正也就這樣了,甘拜下風,自暴自棄,致使成績下降,凡事總覺得自我對,對自我認識不清,出現情緒不穩定現象。

五、採取的方法和實施過程

1.根據張某的實際情景,我認為他的本質是好的,如果與家長配合共同對他進行耐心細緻的教育和幫忙,他是會有改變的。於是我與其父母取得聯繫,讓他們勤與孩子打電話交流溝通。並讓他的爺爺奶奶必須要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態度,與教師更好的配合,嚴格管教孩子。

2.他經常犯錯誤,出問題的方面,我則耐心指導,認真幫忙他分析錯誤原因,讓他自我找出錯誤所在。同時,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用愛心去關懷愛護,用愛心去嚴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師對他的關愛,有利於構成他良好的行為規範。

3.針對張某惰性強的缺點,激發他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熱情,值日生工作他認真做,就給予鼓勵;主動幫忙教師拿教具等則給予肯定,經與家長溝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幫忙父母幹力所能及的家務,我則耐心幫忙他建立起熱愛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經過近半年的瞭解及教育,張某有了必須的提高,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它具有穩定的特點,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此刻,張某對教師尊重,學習目的有了明確的認識,能堅持上滿上好各門課程,成績逐步提高。他對生活也滿懷信心,情緒較穩定,衝動事件逐漸減少,對勞動有了初步認識,值日主動、熱心肯幹,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任性、固執得以緩解,辦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減弱,他此刻仍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對較難的問題易放棄,缺乏堅強的毅力,抗挫折本事較弱,對於他今後的教育仍是長期的,我期望他會成為堅強、有知識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篇16:國小生教育案例

學生小峯,11歲,男,平時不善言談,孤獨冷漠,不喜歡團體生活,不會關心別人,不善於與他人相處,在一次冷餐會上,他自我愛吃的裏脊內、大雞腿、草黴一股腦兒放在自我的碗中獨自享用,全然不顧周圍的同學們。

評析:在此刻的家庭裏,一般來説都是家長圍着孩子轉,孩子成了家裏的“中心”,家長關心、愛護孩子,然而孩子對家長、對他人往往是漠不關心,這是因為孩子習慣了被照顧、被保護、被寵愛,因而變得冷漠、孤獨、不喜歡團體生活,不會關心別人,不善於與他人相處,小峯就是這樣一個心裏僅有“我”字的孩子。偏差的行為習慣導致他心中無他人,將來走向社會也不可能很好地與別人合作共事,甚至可能發展到做出胡作非為的事情來,怎樣教育學生養成善於與人相處的良好行為習慣,是學校、是教師需要研究的一個刻不容緩的課題。

方法:1、要讓學生懂得與人和睦相處的意義,體驗與人和睦相處的喜悦。

要讓學生明白人總是要長大的,僅有在與人不斷地交往過程中,才能增長知識,積累經驗、認清自我、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再者,一個人的力量小,團體的力量大,和大家和睦相處能使自我身心愉悦,真正是眾人拾柴火焰高。

2、培養孩子的同情心。孩子的感情是純真的,常會因為別人的歡樂而歡樂,別人的痛苦而痛苦,這是培養孩子關心他人,與人和睦相處的感情基礎,孩子有了這種感情基礎,就可能產生髮自內心的愛,自覺地為別人着想,把別人的歡樂和痛苦放在心上,要使孩子感到關心別人,為別人服務是一種愉快的事,久而久之,孩子的心裏想的就不完全是自我了。

3、嚴格要求孩子。對學生的行為、舉止,從學習到生活均以規範嚴格加以執行,從而構成習慣,這種習慣將是影響孩子的一種無形的約束力,以致學校的值日、做操等都能使孩子養成團體感,令他不能隨便行事,嚴格要求自我,是與別人和睦相處的保證,孩子如果心中有了“想要求別人做到,自我首先應當做到”的觀念,那麼就會嚴以律已,寬以待人,與人和睦相處。

4、引導孩子逐步擴大與人和睦相處的範圍。孩子將來要踏上社會,這樣就要把孩子和睦相處的對象擴展到鄰居,學校乃至整個社會,要在孩子的意識中養成“別人的事,也是自我的事”的觀念,在與同學玩要友好相待,要關心同學,關心教師,如:班上小朱同學病了,大家紛紛打電話表示慰問,並捎上一隻大蘋果寫上祝福的話語送給她,這樣不僅僅給小朱帶去了温暖和友誼,自我也能從中體會到樂趣,僅有這樣,孩子才會逐漸明白怎樣與人和眭相處,當孩子做了關心他人,與人為善的事情時,教師應及時肯定表揚,反過來,當孩子受到別人關心以後,也需要讓他表示感激。

篇17:國小生教育案例

林林自打出生就是個巨大兒,隨着年齡的增長十歲就成了一位肥胖兒童,可身體素質卻很差,今日感冒,明天發燒,四季鬧病,還早早架上了眼鏡。

評析:縱觀林林各身體素質表現,都與他缺乏體育鍛煉有關,這將會影響他身心的、夢想的、全面的、和諧的發展,體育鍛煉是全面發展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小行為規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任何人忽視孩子的身體成長髮育的看法和做法都是錯誤的,也是對孩子成長髮展不負職責的一種表現,體育活動對於學生身體生長髮育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關鍵是怎樣使孩子,尤其是“豆芽”型孩子、肥胖兒童樂於參加體育活動呢?

方法:1、激發孩子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引導孩子養成鍛鍊身體的良好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教師要培養孩子鍛鍊身體的興趣和熱情,鼓勵學生進取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體育活動,激發他們在某一項目中有一技之長,如“學校即將舉行運動會,就利用活動課時間在班內進行選拔賽,優勝者參加運動會比賽,學生興趣頗大,鬥志昂揚。又如:能夠利用晨會、午會給學生講名人鍛鍊身體的趣聞軼事,結合時事體會祖國健兒摘金奪銀的喜悦。

2、有計劃選擇項目進行鍛鍊,並給以具體的指導。

教師利用休息時間與孩子一齊進行鍛鍊,如跳繩、蛙跳、踢毽子等小型的體育活動,有條件還能夠和學生一齊打羽毛球、乒乓球等,在具體指導孩子體育活動時,要注意把體育活動與遊戲娛樂結合起來,寓教於樂,如我校開展的花色橡筋活動,邊唱兒歌,邊跳橡皮筋,這樣會使孩子感到體育活動的樂趣,讓身心都得到鍛鍊。

3、教給孩子有關的體育鍛煉小常識,注意自我保護。

體育鍛煉要收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必須保證活動的科學性。所以,要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鍛鍊知識和技術。如:每次鍛鍊前,要有準備活動,鍛鍊後要有整理放鬆活動;起跑要聽口令,打球時不能走步、撞人等,注意安全保護工作,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4、要教育孩子持之以恆,循序漸進,勞逸結合。

任何一個活動項目的鍛鍊資料,都是由不會到會的多次重複才能實現,如不經常鍛鍊,非但不能構成必須的熟練動作,並且還會前功盡棄,所以必須引導孩子進行體育鍛煉,鍛鍊應持之以恆,不可一曝十寒,一張一弛,保證鍛鍊後的充分休息時間,使身體各部分恢復正常,對於孩子在體育活動中取得的提高要適時地予以表揚和鼓勵,以促使其體育活動的興趣不斷得以保證和鞏固。

篇18:國小生教育案例

小晨一天到晚總是忙忙亂亂的,做事毛手毛腳,慌慌張張,丟三落四的,每一天上學總要把一些學習用具遺落在家裏;平時挺聰明的,一到考試總因為馬虎,錯好多題;在家做些事也是摔壞這個,碰壞那個,父母、教師怎樣提醒也不管事。

評析:

做事馬虎、毛躁、慌張、丟三落四是行為習慣較差的表現,這樣的孩子往往待人熱情外向,愛交朋友、愛幫忙別人,小晨過高地估計自我,認為自我任何事都能辦,可總是由於自我的毛病不能把事情辦好,顯然,這樣的孩子做事計劃性不強,做事又沒有常性,做事條理性差,隨意性太強。久而久之,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

方法:1、揚長避短。當孩子對新鮮事物產生新奇感,有強烈熱情時;當孩子對同學的一些事情表示要予以熱情幫忙時……教師要及時對其正確引導,提示引導孩子如何才能把事做好?由於馬虎會造成什麼損失?引導的目的在於使學生養成在做任何事時,都應認真細緻,思考在前,就會使學生在思想上重視自我做事的成功率,由於事前的思考和重視結果,就會調動孩子自身的內在潛能,克服他做事馬虎、毛躁、慌張、丟三落四的壞習慣。

2、事事養成計劃性。教師利用晨會、週會或個別教育的時間,教育學生一個人不管做什麼事,都應有一個周密的計劃,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事前做哪些準備、如何開始等,也能夠教會學生在做事之前用一小紙條,寫上自我要用的物品及時間安排,如做到晚上整理書包,早上出門前的思考等,都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放手讓其獨立。

經過幫忙和引導後,應讓學生獨立完成某一件事,其間可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就讓學生去碰,要明白對於學生來説:自我的教訓是最好的教訓,自我親身體驗的經驗是最好的經驗。

篇19:國小生教育案例

小儷,女,十二歲,白白淨淨,愛打扮是家中的小公主,長這麼大從不會自我洗頭洗澡,鋪牀,什麼家務也不會幹,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平時看着滿頭大汗的父母卻無動於衷。

評析:隨着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庭條件的改善,孩子有了比較優越的學習生活條件,但參加勞動和鍛鍊獨立生活本事的機會相對減少,究小儷現象的原因主要有:1、父母對小儷過分溺愛,許多孩子的父母將孩子視為掌上明珠,家庭中的“寶貝”,有的家長片面地認為讓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享受得好就是愛,這樣導致孩子過着“飯來張口,衣着伸手”的生活,養成了懶惰習慣。

2家長“望子成龍”心切,重智育忽視勞動教育,只要求孩子寫好字、念好書,學習成績好,而對孩子參加勞動則認為是浪費時間,説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幹活,凡事不讓孩子動手,不讓實踐,結果不僅僅孩子的智力得不到發展,並且孩子的身體也得不到鍛鍊。

方法與途徑:

1教育孩子樹立勞動光榮的思想,勞動是人類區別於其它動物的本質特徵,勞動不但創造了世界,並且創造了人類本身,要教育孩子珍惜勞動果實,使孩子懂得每一天吃的糧食、住的房屋、穿的衣服、學習用的文具等都是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而使孩子們確立勞動光榮的思想。

2、激發孩子的勞動興趣,孩子參加勞動是具有選擇的,往往以興趣作為主導,他們經常對大人的勞動顯得很感興趣,教師要善於對他們進行勞動的啟發教育,首先,教師在勞動中應多作示範,用以感染、影響他們,以激發他們的興趣,其次,要保護孩子們的勞動興趣,進取鼓勵他們參加勞動,對勞動中取得的成績應給予肯定和表揚,假如勞動結果不令人滿意,也不能隨便否定,而應當肯定成績,並善意地幫忙孩子分析找出不足的原因,和孩子們一齊完成勞動任務,使孩子獲得勞動成功的歡樂,這將會極大地提高他們的勞動興趣,再次,勞動時間不宜過長,應注意勞動強度,否則,孩子會把勞動看作是一種負擔,從而失去勞動興趣,產生消極影響。

3、培養孩子的勞動自覺性,孩子的勞動自覺性的構成,很大程度上受家長的影響,如果父母勤勞,辛辛苦苦地幹活,必然促使孩子們自覺地幫忙父母分擔一些勞動的任務,教師能夠每一天適當分配一些勞動崗位和勞動任務給孩子,並加強對完成任務的檢查,促使孩子主動去完成,養成勞動的自覺性。

4、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勞動習慣的構成能有效地促進孩子獨立生活本事的提高,首先,組織學生參加學校安排的具體勞動,做到團結互助,不怕髒累,其次,讓孩子從國小會料理自我的生活,養成參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勞動習慣,自我的事情自我做,再次,教育孩子體貼父母,做家務勞動,做好長輩的小幫手,委託孩子完成一些為全家服務的任務。

篇20:國小生教育案例

小冬圓圓的腦袋,大大的眼睛在許多技能上,表現得超出11歲孩子的水平,不但會騎自行車,還學會駕駛“小木蘭”,講起故事來眉飛色舞,活靈活現,動畫片過目不忘,就是這樣一個樣樣行的孩子就是學習成績不好,這孩子什麼都不怕,就是怕上學,怕上課,怕看書,怕做作業。

評析:小冬對學習的厭惡情緒稱為厭學,造成厭學的原因有:學校教育因素,如:學風、學業負擔,和諧的師生關係;家庭教育的因素,如破損家庭,嚴厲的教育方法,家長的期望值;交往夥伴的因素和孩子自身因素,究小冬厭學之原因來看他騎小木蘭摔傷腿,在家休養一個月,爸爸怕他寂寞,給他買了兩台手掌機,於是小冬每日樂此不疲,越玩越有勁,上學後,連續三次單元測驗均是倒數第一,父親一氣之下摔壞了手掌機,媽媽買了一本又一本練習冊,除了做還是做,幾個月的變化太大了,小冬把一切都歸罪於“學習”,對學習的厭惡,導致學業的不良;學業不良的後果,強化了他對學習的厭惡,如此惡性循環,聰明的小冬成了有名的“後進生”。

方法:1教師採用亮點誘導,就是肯定小冬的優點、長處、優勢、特點的基礎上,充分張揚其優點,發揮其長處,突出優勢,發揚特點,使小冬看到自我的潛在本事,樹立搞好學習的信心,產生進取的學習行為。

2、利用十分鐘隊會或午間俱樂部請小冬在班級活動時進行技能表演,如“故事會”等,漸漸地對搞好學習產生了需求,再也不那麼害怕學習了。3、逐步提要求。要求孩子一點一點提高,切忌操之過急,切忌拿孩子的短處與其他同學的長處進行比較。

【小編簡評】

國小生教育案例 優選20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國小生教育案例範文。

【網友評價】

很認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