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湘夫人教案 (優選8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4W

【導語】

湘夫人教案 (優選8篇)

湘夫人教案 (優選8篇) 由本站會員“赤那W”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湘夫人教案篇2:湘夫人教案篇3:湘夫人教案篇4:湘夫人教案篇5:湘夫人教案篇6:湘夫人教案篇7:湘夫人教案篇8:湘夫人教案

【正文】

篇1:湘夫人教案

【教學目標】

1、經過以意逆志和知人論世的方法品味湘君對感情不懈的追求精神,揣摩詩人在詩中所寄寓的情感。

2、瞭解屈原,瞭解楚辭和楚文化的特點。

3、能分析文中“比興”用法的作用。

【教學重點】

1、體會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闊後歡會難聚的心境變化。

2、學習屈原執着於夢想、忠貞、愛國的品格。

教學難點

掌握《湘夫人》中體現出的的藝術特點。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對戀人神,傳説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時死於蒼梧,葬於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堯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們追隨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淚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結滿了斑點,“斑竹”之名即由此而來。屈原根據這個美麗的傳説寫作了一首詩歌《湘夫人》,讓我們一齊來學習。

二、背景介紹

根據《山海經》、《尚書》的記載,在傳説的三皇五帝時代,堯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時間,還把自我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之後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趕去看望他,當她倆趕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時候,那邊傳來消息説大舜已經崩於蒼梧之野,娥皇女英悲痛哭泣,然後就投江而死。她們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淚痕就化成了此刻的斑竹。

九嶷、斑竹、娥皇、女英、二妃墓、大舜等,這都和《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神話傳説有關,是屈原創作這兩首詩的原型和背景。屈原沒有流於這個題材的這樣的一個杯具故事傳説,而是在此原型和背景上,進行了再創造,虛擬了兩位湘水配偶神的約會,從而創作出優美的詩篇。在《湘君》《湘夫人》中,僅有一個瞬間的情節——一個約會的片段,別的都是豐富的內心活動。屈原截取這個杯具故事的一個片段,憑着精神的流動而創作了這兩首優美的詩篇。《湘君》是寫湘夫人到達約會地點沒有見到湘君而對湘君的思念;《湘夫人》是寫湘君前來和湘夫人約會兒沒有見到湘夫人而對湘夫人的思念。

三、誦讀課文,初步感知

1、聽朗讀錄音,梳理字詞

渚_________眇_________罾__________潺__________

袂_________汀_________遺__________搴__________

2、誦讀指導

(1)《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達了赴約的湘君來到約會地北渚,卻不見湘夫人的惆悵和迷惘。其基調是幽怨、哀婉的。

(2)詩中“兮”字是襯字,無實義。在句中,將王言句分為前三後二兩個節拍,或將四言分為前二後二兩個節拍。

3、學生齊讀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思考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詩作,此刻我們朗讀第一段,看看詩人是怎樣“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的?

【明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2思考第一段中“鳥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是什麼意思?在表現情景關係上有什麼特點?[由本站網友投稿]

【明確】這句寫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見其人而對眼前的景象產生了一種錯亂的現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場景:鳥兒聚集在水草上;魚網則被掛在樹上。我們能夠想象出那裏水神內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勞無益的意味。因情造景,象徵寓意。

3思考試找出詩中出現的香草意象,想一想為什麼要寫這麼多香草,為什麼要採香草送給姑娘?

【明確】運用白薠、白芷、蘭草、辛夷、薜荔、杜衡、杜若、石蘭等香草是寄寓了作者對感情堅貞不渝,對夢想執着追求。香草美人,寄予夢想。

五、問題探究

1、思考下頭的問題,理解作品的主題。

(1)有人説,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現的男女水神歡會難期、思而不見的感情杯具,實際上是他自我不為楚王所知的身世杯具的曲折反映(參見“相關鏈接”中王、劉勰語)。你同意這一説法嗎,試查找有關資料,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欣賞方法闡述你的理由。

【明確】同意。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者,他有崇高的夢想。為實現夢想,他苦苦追求,儘管飽受打擊,還是堅持不懈,九死而未悔。他的憂憤深廣,富於杯具精神。這一切,都體此刻《湘夫人》中。這首詩寫到湘君為追求夢想和感情,是多麼執著,多麼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卻決不退縮。但在失望多於期望情景下,又透露出來不可抑制的、惆悵、焦慮之情。這一切,不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杯具嗎?

2、比興是《詩經》等民歌體作品常用的藝術手法,此詩中也用了一些即景興的問句,如“鳥何萃兮中,罾何為兮木上?”“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這些問句和主人公要表達的感情是什麼關係?

【明確】這些問句都是用自然現象的錯位、顛倒,比喻詩中主人公的感情不順利,願望得不到實現。

3、這首詩具有鮮明的楚國地方特色,試舉例加以説明。

全詩所描述的對象和運用的語言,都是楚化了的,具有鮮明的楚國地方特色。諸如沅水、湘水、澧水、洞庭湖、白芷、白薠、薜荔、杜蘅、辛夷、桂、蕙、荷、麋、鳥、白玉等自然界的山水、動物、植物和礦物,更有那楚地的民情風俗、神話傳説、特有的浪漫色彩、宗教氣氛等,無不具有楚地的鮮明特色。詩中所構想的房屋建築、陳設佈置,極富特色,都是立足於楚地的天然環境、社會風尚和文化心理結構這個土壤上的,否則是不可能作此構想的。語言上也有楚化的特點。楚辭中使用了很多的方言俗語,《湘夫人》也不例外,如“搴”(動詞)“袂”、“褋”(名詞)等。最突出的是“兮”字的很多運用——全詩每句都有一個“兮”字。這個語氣詞相當於今日所説的“啊”字。它的作用就在於調整音節,加大語意、語氣的轉折、跳躍,增強語言的表現力。《湘夫人》以方言為主,兼有五七言。句式變化靈活。這種“騷體”詩,是繼《詩經》後新出現的自由詩,在我國古代詩歌發展史上是一次了不起的創新。

六、課堂小結:

這首優美的詩歌,主要寫湘君求合於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產生種種幻覺,期望和絕望交織在一齊,從而更顯得他們的感情纏綿哀怨、深摯執著。對於很多人來説,一切執著追求而始終虛幻難得的種種現實境況,以及一切雖執著追求卻始終虛幻難得所引發的憂愁、懊惱、惆悵、失望,似乎都能夠在那裏得到同構感應和精神寄託。

七、作業

背誦《湘夫人》。

篇2:湘夫人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本事以朗讀背誦的方式,進一步培養學生自身的文言語感並積累文言知識,體會楚辭體的節奏;欣賞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理解詩歌哀怨堅貞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能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多角度探究詩歌主旨,從而體味詩歌藉助意象營造意境和傳達出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生髮對楚辭體這種傳統文學樣式的喜愛之情,從而更深切地領悟屈原對自我人生夢想“上下求索”的追求精神。

教學重點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多角度探究詩歌主旨。教學難點體會詩歌藉助意象營造意境和傳達出的情感。

教學時數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湘水之神——導入解題

1、導入:湖南嶽陽的君山上有一種比較特殊的竹子,名叫“斑竹”,大家明白它的來歷嗎?

傳説湘君(古帝舜),他南巡時死於蒼梧,葬於九嶷山。舜的妻子娥皇、女英(堯帝的二個女兒)聽到丈夫的死訊後追隨到沅、湘,因喪夫而落下的悲痛淚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結滿了斑點,“斑竹”之名即由此而來。今日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這一傳説人物有關的詩歌《湘夫人》。

2、楚辭:戰國時期屈原在楚歌的基礎上創制的一種新詩體。因《離騷》是楚辭中最偉大的作品,所以楚辭也稱為“騷體”。特點是:①篇幅較長;②句式參差靈活;③多用“兮”字。

西漢末年,劉向蒐集屈原、宋玉以及漢代仿效屈原辭賦的作家的作品共十六篇修改而成。其中屈原的作品最多,價值最高。

《楚辭》是我國繼《詩經》之後的又一部詩歌總集,是我國浪漫主義詩歌創作的源頭。《楚辭》對後世文學影響深遠。我國詩歌史上常以“風”“騷”並稱,“風”是指《詩經》,“騷”指《楚辭》。

3、屈原:屈原(約前340-約前278),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末期楚國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進取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可是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鋭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之後遭到羣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及頃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異常,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我的政治夢想。

作品:《離騷》《天問》《九歌》《九章》《招魂》。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

評價:傑出的政治家、愛國詩人。

4、寫作背景:屈原曾兩次被放逐,在第二次被放逐的20年間,他最終修訂完成了長期以來收集並整理的民間樂歌《九歌》。《九歌》是一組想象力十分豐富、文辭十分優美的抒情詩歌,帶有濃厚的楚國民間文學色彩,反映了當地巫風盛行的情景。《湘夫人》就是《九歌》中的一篇。

5、湘君與湘夫人:古代舜王(文中湘君)巡視南方,死於蒼梧,葬在九嶷山(今湖南省寧遠縣境內)。他的二妃(堯王之女)娥皇、女英(文中湘夫人)千里迢迢前來尋覓,溯瀟水而上,到了洞庭湖一帶,明白舜帝已去,於是二女也投湘水而死。這一悲歡離合的動人故事在民間一向流傳。人們為了祭祀他們,在湘水旁邊,由女巫扮成湘夫人模樣去迎接湘君,而男巫則扮成湘君的模樣在湘水中修蓋華貴的房子,迎接湘夫人的到來。

二、初涉湘水——整體感知

1、播放多媒體朗誦視頻。

2、正音。

渚(zhǔ)眇(miǎo)薠(fán)罾(zēng)蘋(pín)芷(zhǐ)澧(lǐ)澨(shì)潺湲(chányuán)葺(qì)蓀(sūn)楣薜荔(bìlì)擗(pǐ)櫋(mián)廡(wǔ)嶷(yí)袂(mèi)遺(wèi)褋(dié)搴(qiān)汀(tīng)橑(lǎo)

3、佇立水畔的人是誰?他在湘水之畔做什麼?

明確:湘君,赴約。

主要動作:登、騁望、遠望、觀——馳、濟、築室——捐、遺、搴、遺。

主要事件:水畔遙望、水中築室、遺兮遠者。

4、用幾句簡短的話概括詩歌《湘夫人》寫的故事:湘君和湘夫人彼此深深地眷戀着對方,卻不知什麼原因,兩人歡會難期、思而不見,只能互相幻想着對方。

5、這個故事的感情基調是什麼?

幽怨哀婉、幽怨悱惻。

6、其實詩歌的開頭就給我們奠定了全詩幽怨哀婉的基調,請同學找出是那句詩?

就是“千古言秋之祖”——“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詩句中有三個意象:秋風、秋水、秋葉。涼爽的秋風不斷吹來,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樹葉飄落。並且,這三個意象不是孤立的,而是自然聯繫在一齊的:秋風蕩秋水,秋風掃秋葉,秋葉隨秋水,秋水飄秋葉,三者緊密相連,渾然天成,構成了一幅悽清杳茫的秋景,構成了一個優美而惆悵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使湘君的心境更加惆悵萬分。這種寫法叫“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7、詩歌的情感變化:相約不見(惆悵)——只見流水(迷茫)——構築愛巢(喜悦)——寄物期待(執着)。

7、自由誦讀。

誦讀提示:《楚辭》中的語助詞“兮”字,往往表示節拍的停頓,是襯字。本篇節奏較《離騷》更為緩慢。

三、香草美人——感悟形象

1.指名細讀1—2段,感悟湘君形象。

⑴解釋關鍵字詞並翻譯詩句。

⑵分析點撥:望穿秋水——思念、哀怨、尋覓、失落、等待。

⑶結合詩句,想像詩境:請結合詩句“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登白薠兮騁望”、“沅有芷兮澧有蘭”、“觀流水兮潺湲”,想象補寫。

示例:“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你眼神飄渺,時而縱目遠眺,時而低眉落淚。你含愁的雙目越過迷濛江水,渴盼着帝子降臨;你哀怨的眼睛,穿過那蕭瑟秋風去追尋那在水一方的伊人;你企盼的眼睛,望穿秋水不見伊人,木葉飄飛,流水潺湲之中都是湘君的憂愁哀思;不見伊人卻難忘懷,水邊的芷與蘭都寄託着湘君真摯的思念。

2.築室水中——執着、熱烈、痴迷。

⑴指名朗讀第三段,解釋關鍵字詞並翻譯詩句。

⑵分析點撥:因為感情,湘君有了擔憂;因為感情,湘君不停尋覓;因為愛的信念,湘君彷彿聽到湘夫人的召喚;因為愛的信念,湘君彷彿看到了感情完美的未來。

⑶請一名男同學朗讀湘君築室裝飾的過程。

請給這所房子起一個温暖的名字,概括屋室特點。這所房子暗含着湘君怎樣的感情?

特點:從外到內,從大處到細節用各種香草精心地裝飾。香草:純潔完美的事物的象徵。《離騷》中抒情主人公“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直至現代詩人戴望舒還有“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

室:高潔、完美。真摯、熱切、純潔的情感的物化。

⑷學生合作朗讀體悟“築室水中”的深情。

3.指名朗讀最終一段,注意讀出情感的波瀾。

⑴解釋關鍵字詞並翻譯詩句。

⑵湘夫人最終有沒有來?失約了。

⑶湘君的反應如何?

捐、遺——棄擲(追求未果的失落)

搴、遺——贈送(無法釋懷的期盼)

聊——姑且(遭受創痛後的自慰)

5、小結:這首詩歌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語調去寫,描繪出那種馳神遙望,祈之不來,盼而不見的惆悵心境。

四、讀出個性——我是誰?

小組合作探究——知人論世:詩歌中的“我”究竟是指誰?他是一個怎樣的人?詩中的“我”最感動我們的是什麼

⑴“我”是湘君。

執着:“朝馳餘馬兮荷蓋,夕濟兮西澨”顯示他的等待是從早到晚;他蓋房子的過程,用了各種各樣的香草十分的繁雜,説明他對妻子十分的執着十分痴情;第一段中“目眇眇”,還有“騁望”,還有第二段中説“遠望,觀流水……”就是一向不停的向遠看,期待着湘夫人的到來。

浪漫、用心、細緻入微:蓋房子裝飾房間的東西有很多,選擇這麼多的香草來裝飾房間,突顯房子的漂亮芳香,體現湘君的一片深情;烘托人物品質的高潔,展現湘君的完美形象。

憂愁苦悶:湘君在等待的過程中自我的心境十分的焦急、渴盼,不斷的失望又不斷的期望;湘君沒有等到湘夫人,到最終他只能“聊逍遙兮容與”來開解。

⑵“我”是屈原。

湘君對湘夫人苦苦的等待表現了湘君對感情的執着追求,而屈原本身也是心繫楚懷王,表現了他對政治抱負的執着追求;

湘君在等待的過程中自我的心境十分的焦急、渴盼,不斷的失望又不斷的期望,而屈原也是滿懷期望地等待楚懷王的運用,但始終抑鬱不得志,但仍然忠心耿耿;

湘君沒有等到湘夫人,到最終他只能“聊逍遙兮容與”來開解,而屈原不能應對楚國的滅亡,投江自盡,願與楚國共存亡;

這首詩看似是一個感情杯具,可是在這首詩中影射出了屈原的政治杯具。

填空,啟發思維:屈原和湘君的相似點:湘君是(屈原)的化身,湘君對湘夫人的痴情象徵着(屈原對君王的忠誠),湘君為湘夫人細緻入微,精心造房意味着(屈原向楚王展示自我高潔的品質和卓絕的才華),湘君因追求不到湘夫人而憂愁苦悶象徵着(屈原因為得不到楚王的重用時的苦悶悲痛)。

⑶“我”是逐夢者。

實際上就是苦苦追求夢想的人,當然那裏也有屈原。湘君是追求夢想的人,為了夢想,執着追求;為了夢想,精心造房,採摘香草,期待勝利女生眷顧自我,來到自我的身邊;經受了很多的苦難和折磨。

總結:湘君:痴情。(感情詩)

屈原:忠君。(政治詩)

執着追求夢想的人。(寄寓詩)

五、水的祭奠——總結延伸

1、寸心難表,兩情不通,會合無緣,生離死別,自是古來恨事,又豈止兒女旖旎之情。透過歷史的塵霧,我們彷彿看到詩人峨冠博帶,手握長鋏,彳亍於湘水之畔,遠望郢都,吟唱着屬於自我的感情與夢想。歷經千年,最終與這澄澈婉約的湘水一齊融入了古典的永恆。

請同學們欣賞本校同學在文體藝術節期間的誦讀視頻,再次感悟詩人的情感和高尚品格。

2、斗轉星移,逝者如斯,形容枯槁、用血淚吟誦詩篇的人已經離我們遠去,但他凝聚天地精華,美如香草的文字依舊散發着歷久彌新的味道。上下求索,苦苦追求,九死不悔,屈原對國家對人民的情感已經凝聚為一種民族精神。請帶着這份情愫背誦屈原給我們留下的文章。

背誦比拼。

篇3:湘夫人教案

後面還有多篇湘夫人教案!

教學要求

學習目的

初步瞭解屈原,瞭解楚辭和楚文化的特點。

感受此詩表現的悽美意境。

掌握屈賦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比興特徵。

學習要點

《楚辭.湘夫人》同《詩經蒹葭》一樣,都是表此刻水一方的意境。所不一樣的是:《詩經》產生於黃河流域,大都是民歌,表現着現實精神;《楚辭》產生於長江流域,多是屈原個人創作,散發着浪漫氣息。

《湘夫人》通篇籠罩在悽美的氛圍中。開頭幾句是秋水的絕唱,被譽為“千古言秋之祖”。(胡應麟《詩藪》)通常認為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們彼此深深地眷戀,卻不知什麼原因,總是愛而無因,見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對方,無望地追尋、失望。在他們之間,永恆地隔着迷惘的水域。這首詩就細膩地表現了湘君對湘夫人由企盼,到幻覺,到失望的悽楚情感歷程。而境界是十分唯美的,那些來自水中的香花香草滿溢着紙卷,杜若、辛夷、荷、芷……讓讀者環繞在香氛和靈異構成的神祕奇異的世界裏。《湘夫人》就是這樣浸透在滿懷的香氣裏。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也所以顯示出高潔優美來。這就是楚辭常用的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筆法。《湘夫人》,和《九歌》中的其他作品一齊,向讀者展示一個神祕美麗的世界。

作家生平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7?),名平,原是他的字。出身於楚國的同姓貴族。屈原在楚懷王時曾擔任左徒的官職,地位是相當高的。《史記·屈原列傳》中記載:“博聞強志,勇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一、課文朗讀(略)

二、背景簡介

本篇選自《楚辭九歌》。“九歌”本是古樂章名,在《楚辭》中則是一組詩歌的總稱,包括《國殤》、《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詩歌。

王逸《楚辭章句九歌》認為:

“《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祠,其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屈原放逐,竄伏其域,懷憂苦毒,愁思沸鬱。出見俗人祭祀之禮,歌舞之樂,其詞鄙陋。因為作《九歌》之曲,上陳事神之敬,下見己之冤結,託之以風諫。”

《九歌》實為祭歌,是屈原在當時楚國祭歌基礎上加工而成的一套歌舞辭。

三資料述評

註釋(略)

述評

1、神戀生活中期約難遇的杯具情景;

讀《湘夫人》首四句,我們能夠想象出這樣的情景:湘君迎候湘夫人於洞庭始波,木葉飄零之時,但“帝子降兮北渚”,可望而不可及。

這就像《詩經》雲:“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寫懷人不得之情,悽迷哀慕之感,令人嗟歎惆悵難已。《湘夫人》中寫湘君待湘夫人而不至之懷戀怨慕之情,同樣悽豔哀惻,令人感慨。愛而不見,怎一個“愁”字了得。

第二段十四句,寫湘君在期約難遇後的追隨行為和心理活動。湘君在恍惚中日夜奔馳於沅、湘之間,頗似《蒹葭》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的情景。

第三段十六句,鋪敍湘君築室水中以迎娶湘夫人的情景。

第四段六句,寫湘君離開期約地點詩的行為和心境。

築室水中,容與江濱,湘君之期望和失望,正與《湘君》中湘夫人之深情相互映襯。寸心難表,兩情不通,會合無緣,生離死別,自是古來恨事,又豈止兒女旖旎之情!

2、佳句賞析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寫景如畫,彷彿一幅秋風圖,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見之水波、木葉,寫出不可見之裊裊秋風,寫風而有畫意。《湘夫人》此二名之妙,還在以景寫情。劉熙載雲:“敍物以方情謂之賦,餘謂《楚辭九歌》最得訣。如‘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是寫出‘目眇眇兮愁予’來;‘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正是寫出‘思公子兮未敢言’來,俱有‘目擊道存,不可容聲’之意。”(《藝概賦概》)“鳥何萃兮萍中,罾何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這是以反常之事為喻之法,在《楚辭》中很常見。如《湘君》中言:“採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卜居》則雲:“世混濁而不清,暗翼為重,千鈞為輕。”而情詩以反常不可能之事為喻,在中外詩歌中都是常法,所謂“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漢樂府《上邪》)之類,均是其例。

3、難點討論

①不知為何標題和資料反置?

【提示】:《湘君》篇,寫女主角思君;《湘夫人》篇,寫男主角思帝子。

②湘君與湘夫人是不是配偶?若是,為何兩地分居,相互苦相思?

【提示】:一方是:“望夫君兮未來,吹參差兮誰思?橫流涕兮潺湲,隱思君兮陫側。”;一個是:“目眇眇兮愁予……登白薠兮騁望”。

一方是:“捐餘玦兮江中,遺餘佩兮澧浦”;一個是:“捐餘袂兮江中,遺餘褋兮澧浦”。

一方是:“時不可兮再得,聊逍遙兮容與”;一個是:“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屈原寫湘君與湘夫人苦相思、鬧矛盾……可能是屈原為表達“先受重用;現被疏遠;企盼重新得到懷王任用”而而設置的情節。既非寫舜與二妃;也與“祭祀”無關。

四藝術鑑賞

1、水神祭祀儀式釀成意境的撲朔迷離;

2、雜而不亂、多而能一的結構匠心;

一個期約難遇的特定情景;

一串心理活動的行為描述;

一條情感流動的內在命脈。

3、供給了借景抒情的三種範例。

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這一悽清杳茫的秋景,構成了一個優美而惆悵的意境,成功地點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後人稱為“千古言秋之祖”。

——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卷一

因情造景,象徵寓意;

“鳥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四句,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來自我比況自身的尷尬處境。

極力鋪陳完美場景。

浪漫是什麼?浪漫難道不是對善和完美的無止境的追求嗎?浪漫是想象,是一次長長的牽引,是永遠不會腐朽的一種力量。

五作品評論

《湘君》和《湘夫人》描述的都是迎接湘水神的降臨,以及巫與神雙方複雜的情感狀態。“橫流涕兮

潺湲,隱思君兮陫側”(《湘君》),“沅有茝兮醴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湘夫人》),無論

是巫還是神,他們都懷有十分真摯的感情,可是別多聚少的經歷又使他們變得很脆弱,所以,在期望和絕望的交織中,感情表現得如此纏綿哀婉。……

詩人善於用景物來襯托人物的心理狀態。《湘夫人》雲:“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這一悽清杳茫的秋景,構成了一個優美而惆悵的意境,成功地點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後人稱為“千古言秋之祖”(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卷一)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

《九歌》中大多數詩篇都包包含神與神或人與神相戀的情節。這些戀愛,在詩中又都呈現會合無緣、彷徨悵惘的狀態,透出對生命的執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憂傷懷疑。那裏面也許包含着屈原自我人生失路、孤獨淒涼的心境。如《湘君》、《湘夫人》寫一對配偶神,他們彼此相待,卻終不能相遇,唱出悲痛的歌子。

《湘君》開頭寫道:“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在這幅清秋候人的畫面上,深秋的涼意和情感的寂寞不安融為一體,渲染出一派難以言説的悽迷惆悵之情,從而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章培恆、駱玉明主編《中國文學史》

六思考練習

1、《楚辭·九歌·湘夫人》與《詩經·秦風·蒹葭》(或《詩經·周南·漢廣》)展示了怎樣的相似意境?

【提示】:點綴了寥落悽清的秋容,隱寓詩人此時悽寂情懷。意境亦復相似。

篇4: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選修)

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語文教案→教學設計2015-04-11手機版

教學目標

1、把握作品人物形象

2、分析詩歌主旨

教學重難點

分析詩歌主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哀民生之多艱。

亦餘心之所善兮,。

路漫漫其修遠兮,。

讓學生説出上下句,教師補充介紹,多媒體顯示答案。從這幾句詩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憂國憂民的屈原,一個堅持真理,不遺餘力去追求和探索的屈原,他的詩歌在那個時代遭到嘲笑,甚至圍攻,而今卻成了一面旗幟,在人類精神的上空飛揚,今日就讓我們走近屈原,品讀《湘夫人》。

二、誦讀課文

1、教師配樂朗誦

2、學生自由誦讀

三、梳理情節

約會相約不見

赴會只見流水

想象完美生活

平靜期盼等待

四、重點賞析

築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

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

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藥房。

罔薜荔兮為帷,擗蕙櫋兮既張。

白玉兮為鎮,疏石蘭兮為芳。

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

問題設計

1、湘君是個什麼樣的人?

2、湘君為什麼要給湘夫人建造一座這樣的宮室?

五、作者介紹

屈原出身貴族,早年深受楚懷王寵信。對內進取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合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由於在內政外交上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鋭的矛盾,屈原之後遭到羣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寫作此文時屈原正被楚王流放在荒蠻的沅、湘一帶,處境艱難,心境憂傷,但仍然時時掛念國事,執著夢想,期盼楚王能回心轉意。

補充材料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屈原賈生列傳》

六、主旨探討

1、歡會難期、思而不見的感情杯具。

2、屈原身世杯具的抒情詩。

3、社會人生中,一切執著追求而始終虛幻難得的種種現實境況。

七、課後作業

閲讀屈原的作品《湘君》《橘頌》等

附板書設計

湘君湘夫人

屈原君王

人夢想

篇5:湘夫人教案

一、教學目的

1.經過對詩歌景物的分析,學習“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寫法。

2.經過對詩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詩歌營造的意境和傳達出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詩歌情景關係上的特點。

2.難點:經過意象營造意境,表達情感的寫法。

三、教學步驟:

一、導入

我們剛剛學過屈原的《離騷》,從中感受到作者“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真理、追求夢想的執着精神。今日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篇詩歌《湘夫人》。

二、常識介紹

(1)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

屈原是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開創了詩歌從團體歌唱轉變為個人獨立創作的新紀元,是我國進取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蘭的哥白尼、英國的莎士比亞、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經歷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在楚懷王時期。他對內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進取主張聯齊抗秦。後因小人誣陷,被懷王疏遠,並兩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懷王時期,被流放到漢北;第二次在頃襄王時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帶。最終,在無可奈何之際,他自沉汨羅江,以明其忠貞愛國的情懷。

屈原的作品,根據劉向、劉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離騷》1篇,《天問》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遠遊》、《卜居》、《漁父》各1篇。在語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詩經》以四字句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參差錯落,靈活多變;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於”“乎”“夫”“而”等虛字,用來協調音節,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歎的韻致。總之,他的作品從資料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創造性。

(2)楚辭,指楚地的歌辭,由屈原創立的一種具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新詩體,“產於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記楚之物”。來源:楚地的原始神話和巫祝的宗教活動,楚地的樂曲和民歌(《越人歌》)。“信鬼好巫”是荊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徵。

(3)湘水神的傳説,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對戀人神,傳説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時死於蒼梧,葬於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堯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們追隨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淚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結滿了斑點,“斑竹”之名即由此而來。

三、講解詩歌。

(一)教師範讀課文,強調字音。

(二)學生結合課後註釋,疏通課文。

(三)資料評析。

1.師問:詩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幾個抒情主人公是誰

生答:湘君和湘夫人,這首詩題目雖然是《湘夫人》,但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卻是湘君。

2.師問:詩歌為我們講述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生答:講的是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戀故事,是由一次約會在時間上的誤差而引出的杯具。

3.師問:這個故事的感情基調是什麼

生答:幽怨哀婉

4.詩歌是如何表現這個幽怨、哀婉的苦戀故事的

(1)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師問: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詩作,此刻我們朗讀第一段,看看詩人是怎樣“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的

生答:“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這一悽清杳茫的秋景,構成了一個優美而惆悵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後人稱為“千古言秋之祖”。

(2)因情造景,象徵寓意。

師問:第一段中“鳥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是什麼意思在表現情景關係上有什麼特點

生答:“鳥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比興手法,寫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見其人而對眼前的景象產生了一種錯亂的現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場景:鳥兒聚集在水草上,魚網則被掛在樹上。這是比喻湘夫人最終沒來,種種費心都可是是瞎張羅。表現男主人公的悲痛和失落。

生答:因情造景,象徵寓意。

師問:第三段中還有這樣一句,找出來

生答:“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麋鹿為什麼庭院裏覓食,蛟龍為什麼在水邊遊蕩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來自我比況自身的尷尬處境。

(3)香草美人,寄予夢想。

師問:我們學習《離騷》明白,屈原詩歌有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喜歡用香草美人的意象,試找出詩中出現的香草意象

生答:白薠白芷蘭草辛夷薜荔杜衡杜若石蘭……

師問:“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為什麼要寫這麼多香草,為什麼要採香草送給姑娘

生答:對感情堅貞不渝,對夢想執着追求。

5.主題研討

本詩以男女水神等候對方為線索,表現了他們因思而不見而在不斷的彷徨迷惘中產生的深長的幽思之情,但仍對感情堅貞不渝的主題!詩歌反應了當時人民的真實感情和完美願望,也滲透了詩人屈原執着追求夢想的情愫。

【板書】情景交融

歌頌感情追求夢想

香草美人

篇6:湘夫人教案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並背誦全文。

2、理解本文的主旨。

3、把握文中浪漫主義和“比興”手法的運用。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浪漫主義詩人的傑出代表。屈原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他所創造出來的楚辭體對後人的影響巨大。今日就讓我們一齊經過學習《湘夫人》,來體會屈原的文學風格。

二、作家簡介

1、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進取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可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鋭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之後遭到羣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我的政治夢想。

2、屈原的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天問》是古今罕見的奇特詩篇,它以問語一連向蒼天提出了172個問題,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學、哲學等許多領域,表現了詩人對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九歌》是在民間祭歌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一組祭神樂歌,詩中創造了很多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戀歌。

3、屈原的作品是他堅持“美政”夢想,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進行鬥爭的實錄。

“美政”就是屈原夢想中的完美政治,它包括詩人的一切政治主張,如振興楚國、統一天下,以民為本、施行德政,斥逐奸佞、舉賢授能,修明法度、依法治國等等,它是屈原畢生的追求,也是詩人愛國主義情感的具體體現。

4、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5、屈原的人格夢想和影響:

(1)砥礪不懈、特立獨行的節操。

(2)在逆境中敢於堅持真理,敢於反抗黑暗統治的精神。

(3)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壯的情懷,鼓舞並感召後世志士仁人,培養中國士人主動承擔歷史職責的勇氣。

(4)屈原精神發展成為安頓歷代士子的痛苦心靈的家園。

6、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不僅僅標誌着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團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並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闢了一片新天地。後人也所以將《楚辭》與《詩經》並稱為“風騷”。“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構成。

三、背景介紹

洞庭湖特殊的自然景觀,由於其獨特的美景以及瑰麗的神話傳説以及一些古代的文人(如范仲淹等)在文章中的讚美和歌頌,因而就顯得異常有名。在我們所明白的歷代文人中和洞庭湖關係最密切的,影響最早的就是屈原的神話杯具故事《湘君》和《湘夫人》。

洞庭湖中有君山,又叫洞庭山。山上有二妃(堯的兩個女兒即舜的兩位妻子娥皇、女英)墓和湘妃寺,在二妃墓和湘妃寺周圍生長着高低起伏、鬱鬱葱葱、蒼翠茂盛的斑竹,在這些竹子上長滿淚痕似的斑點,有人説這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景觀。

根據《山海經》、《尚書》的記載,在傳説的三皇五帝時代,堯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時間,還把自我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之後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趕去看望他,當她倆趕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時候,那邊傳來消息説大舜已經崩於蒼梧之野,娥皇女英悲痛哭泣,然後就投江而死。她們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淚痕就化成了此刻的斑竹。

正因為這個故事太感人了,再加上我們的社會是一個以男性作家為創作主體的社會,所以後代以這個神話傳説創作的作品能夠説是數不勝數。在以男性作家為主的文壇上,這樣的題材多少寄予了作者對社會、對人生、對婚姻感情的一種期待、理解和渴望,所以這個題材歷久不衰。

九嶷、斑竹、娥皇、女英、二妃墓、大舜等,這都和《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神話傳説有關,是屈原創作這兩首詩的原型和背景。屈原沒有流於這個題材的這樣的一個杯具故事傳説,而是在此原型和背景上,進行了再創造,虛擬了兩位湘水配偶神的約會,從而創作出優美的詩篇。北京大學的林庚教授以往講過,湘君、湘夫人的神話傳説完全能夠把它故事化,但在屈原的筆下完全被詩化了。在《湘君》《湘夫人》中,僅有一個瞬間的情節--一個約會的片段,別的都是豐富的內心活動。屈原正式截取這個杯具故事的一個片段,憑着精神的流動而創作了這兩首優美的詩篇。《湘君》是寫湘夫人到達約會地點沒有見到湘君而對湘君的思念;《湘夫人》是寫湘君前來和湘夫人約會兒沒有見到湘夫人而對湘夫人的思念。

四、課文誦讀

1、示範朗讀

2、誦讀指導

(1)《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達了赴約的湘君來到約會地北渚,卻不見湘夫人的惆悵和迷惘。其基調是幽怨、哀婉的。

(2)詩中“兮”字是襯字,無實義。在句中,將王言句分為前三後二兩個節拍,或將四言分為前二後二兩個節拍。

3、學生齊讀

五、字詞梳理

1、讀準下列加紅字的字音。

渚_________眇_________罾__________潺__________

袂_________汀_________遺__________搴__________

(答案提示:zhǔ、miǎo、zēng、chán、mèi、tīng、wèi、qiān)

2、理解下列句中加紅詞語的含義。

①帝子降兮北渚__________(水邊的淺灘)

②與佳期兮夕張__________(張設羅帳)

③罾何為兮木上__________(魚網)

④蛟何為兮水裔__________(邊)

⑤朝馳餘馬兮江皋__________(邊)

⑥葺之兮荷蓋__________(編草蓋房子)

⑦時不可兮驟得__________(輕易)

3、説説下列詩句的含義。

①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

我聽説湘夫人啊在召喚着我,我將駕車啊與她同往。

②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

用蓀草裝飾牆壁啊用紫貝殼鋪砌庭壇,四壁撒滿香椒啊滿屋都有芳香。

③罔薜荔兮為帷,擗蕙櫋兮既張。

編織薜荔啊做成帷幕,析開蕙草做的幔帳也已支張。

④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機會啊不可多得,我姑且逍遙,舒閒自在。

六、整體感知

1、第一段

(1)齊讀:

(2)譯文: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極目遠眺啊使我惆悵。樹木輕搖啊秋風初涼,洞庭起波啊樹葉落降。踩着白薠啊縱目四望,與佳人相約啊我張設了羅帳。鳥兒為什麼聚集在水草之處?魚網為什麼掛結在樹梢之上?

(3)分析:

第一段寫湘君思念湘夫人,意中人似乎已經飄然降臨到小洲上,但又倏忽不見,只看到秋風蕭瑟,洞庭波起,秋葉飄飄,於是感到無限惆悵。已經做好了佳人到來準備,卻見到世事顛倒,真擔心約會要失期。

2、第二段

(1)齊讀:

(2)譯文:

沅水芷草綠啊澧水蘭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卻不敢明講。神思恍惚啊望着遠方,只見江水啊緩緩流淌。

(3)分析:

第二段寫湘君把思念的感情埋在心中,急切地等待戀人而不見來到,神思恍惚地向遠方張望,迷惘地看着緩緩不斷的流水出神。

3、第三段

(1)齊讀:

(2)譯文:

麋鹿為什麼在庭院裏覓食?蛟龍為什麼在水邊遊蕩?清晨我打馬在江畔奔馳,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我聽説湘夫人啊在召喚着我,我將駕車啊與她同往。我要把房屋啊建築在水中央,還要把荷葉啊蓋在屋頂上。用蓀草裝飾牆壁啊用紫貝殼鋪砌庭壇,四壁撒滿香椒啊滿屋都有芳香。桂木作棟樑啊木蘭為屋椽,辛夷裝門楣啊白芷飾卧房。編織薜荔啊做成帷幕,析開蕙草做的幔帳也已支張。用白玉啊做成鎮席,各處陳設石蘭啊一片芳香。在荷屋上覆蓋芷草,用杜衡纏繞四方。彙集各種花草啊佈滿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門廊。九嶷山的眾神都來歡迎湘夫人,他們簇簇擁擁的象雲一樣。

(3)分析

第三段寫湘君又看到事物錯位,擔心心願不可能實現。早上弛馬於江邊高地,傍晚渡過西面水涯,湘君到各處尋找湘夫人。在幻想中,似乎聽到佳人召喚,要他吩咐車駕,與她一同前往。於是湘君在水中建造高貴的宮室,打算同湘夫人一齊過美滿、幸福的生活。從室內到室外,從擺設到器具,新房子都佈置得高雅、華貴、精巧,表現出對湘夫人的一片深情。這時,九嶷山的神仙紛紛出動,與湘君一齊迎接湘夫人,但湘夫人並沒有來。湘君的一切等待和祈助,一切準備和幻想,全都化成了泡影。

4、第4段

(1)齊讀:

(2)譯文:

我把那衣袖拋到江中去,我把那單衣扔到澧水旁。我在小洲上啊採摘着杜若,將用來饋贈給遠方的姑娘。機會啊不可多得,我姑且逍遙,舒閒自在。

(3)分析:

第四段表現湘君因與湘夫人相約不逢而產生的無限惆悵,但仍流露了藕斷絲連、依依不捨的深情。

小結:

這首優美的詩歌,主要寫湘君求合於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產生種種幻覺,期望和絕望交織在一齊,從而更顯得他們的感情纏綿哀怨、深摯執著。這是一首感情的絕唱。

七、問題探究

1、思考下頭的問題,理解作品的主題。

(1)有人説,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現的男女水神歡會難期、思而不見的感情杯具,實際上是他自我不為楚王所知的身世杯具的曲折反映(參見“相關鏈接”中王、劉勰語)。你同意這一説法嗎,試查找有關資料,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欣賞方法闡述你的理由。

【明確】同意。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者,他有崇高的夢想。為實現夢想,他苦苦追求,儘管飽受打擊,還是堅持不懈,九死而未悔。他的憂憤深廣,富於杯具精神。這一切,都體此刻《湘夫人》中。這首詩寫到湘君為追求夢想和感情,是多麼執著,多麼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卻決不退縮。但在失望多於期望情景下,又透露出來不可抑制的、惆悵、焦慮之情。這一切,不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杯具嗎?

(2)第三段詳細描繪了湘君為湘夫人用各種香草裝飾愛巢的過程和步驟,表現了他什麼樣的心境?

【明確】詩中詳細描繪了湘君為湘夫人用各種香草裝飾愛巢的過程,這表現了湘君對湘夫的執著、深摯的感情,共同過幸福生活的完美願望。寫得越鋪張,越細緻,就越能表現湘君對湘夫人的如海深情。

(3)此詩開頭所渲染的氣氛對全詩有什麼作用?

【明確】這首詩的開頭四句,寫湘君眺望洞庭,彷彿湘夫人飄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見,心中充滿愁思。以景物襯托情思,以幻境刻畫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動人。第三、四名寫沅湘秋景,清麗如畫。開頭四句渲染的環境氣氛與人物心理交融在一齊,這淒涼、冷落的景色,正襯托出人物的悵惆、幽怨之情。這種環境氣氛貫穿全詩,為全詩定了感情的基調。

2、比興是《詩經》等民歌體作品常用的藝術手法,此詩中也用了一些即景興的問句,如“鳥何萃兮中,罾何為兮木上?”“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這些問句和主人公要表達的感情是什麼關係?

【明確】這些問句都是用自然現象的錯位、顛倒,比喻詩中主人公的感情不順利,願望得不到實現。

3、這首詩具有鮮明的楚國地方特色,試舉例加以説明。

全詩所描述的對象和運用的語言,都是楚化了的,具有鮮明的楚國地方特色。諸如沅水、湘水、澧水、洞庭湖、白芷、白薠、薜荔、杜蘅、辛夷、桂、蕙、荷、麋、鳥、白玉等自然界的山水、動物、植物和礦物,更有那楚地的民情風俗、神話傳説、特有的浪漫色彩、宗教氣氛等,無不具有楚地的鮮明特色。詩中所構想的房屋建築、陳設佈置,極富特色,都是立足於楚地的天然環境、社會風尚和文化心理結構這個土壤上的,否則是不可能作此構想的。

語言上也有楚化的特點。楚辭中使用了很多的方言俗語,《湘夫人》也不例外,如“搴”(動詞)“袂”、“褋”(名詞)等。最突出的是“兮”字的很多運用--全詩每句都有一個“兮”字。這個語氣詞相當於今日所説的“啊”字。它的作用就在於調整音節,加大語意、語氣的轉折、跳躍,增強語言的表現力。《湘夫人》以方言為主,兼有五七言。句式變化靈活。這種“騷體”詩,是繼《詩經》後新出現的自由詩,在我國古代詩歌發展史上是一次了不起的創新。

歸納楚辭的特點:

作為一種詩體,楚辭的想象力豐富。楚地巫風盛行,祭祀時往往以巫覡扮演諸神,表演一些神話傳説故事,以娛樂神人。這些都培育了楚人豐富的想象力,使作品帶有想象豐富、文辭華美、風格絢麗的浪漫主義色彩,如《離騷》、《九歌》等均是如此。楚辭“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楚辭的語句參差,富有變化,常用語助詞“兮”、“些”等。並且結構一般比較宏大,篇幅一般比較長。

即:①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想象豐富、文辭華美、風格絢麗)。

②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

③語句參差,富有變化,常用語助詞“兮”、“些”等。

④結構一般比較宏大,篇幅一般比較長。

八、作業

背誦《湘夫人》。

篇7:湘夫人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部分字詞的讀音,注意幾個意思為第三段“水邊”的字

本事目標:能分析文中“比興”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段虛幻景象描述的用意

理解楚辭中語言獨特的“兮”式結構

情感目標把握男女水神悲歡離合之情

教學重點

1、體會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闊後歡會難聚的心境變化

2、把握文中浪漫主義和“比興”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

1、作者的情感與文中男女水神情感的耦合

2、景物描述中反映水神的情緒

教學方法

男女分組誦讀,師生問答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簡介作品

《楚辭.湘夫人》同《詩經蒹葭》一樣,都是表此刻水一方的意境。所不一樣的是:《詩經》產生於黃河流域,大都是民歌,表現着現實精神;《楚辭》產生於長江流域,多是屈原個人創作,散發着浪漫氣息。

《湘夫人》通篇籠罩在悽美的氛圍中。開頭幾句是秋水的絕唱,被譽為“千古言秋之祖”。(胡應麟《詩藪》)通常認為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們彼此深深地眷戀,卻不知什麼原因,總是愛而無因,見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對方,無望地追尋、失望。在他們之間,永恆地隔着迷惘的水域。這首詩就細膩地表現了湘君對湘夫人由企盼,到幻覺,到失望的悽楚情感歷程。而境界是十分唯美的,那些來自水中的香花香草滿溢着紙卷,杜若、辛夷、荷、芷……讓讀者環繞在香氛和靈異構成的神祕奇異的世界裏。《湘夫人》就是這樣浸透在滿懷的香氣裏。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也所以顯示出高潔優美來。這就是楚辭常用的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筆法。《湘夫人》,和《九歌》中的其他作品一齊,向讀者展示一個神祕美麗的世界。

三、作家生平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7),名平,原是他的字。出身於楚國的同姓貴族。屈原在楚懷王時曾擔任左徒的官職,地位是相當高的。《史記屈原列傳》中記載:“博聞強志,勇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課文分析

四、整體感知

1、課文朗讀(略)

2、資料述評註釋(略)

述評

(1)、神戀生活中期約難遇的杯具情景;

讀《湘夫人》首四句,我們能夠想象出這樣的情景:湘君迎候湘夫人於洞庭始波,木葉飄零之時,但“帝子降兮北渚”,可望而不可及。

這就像《詩經》雲:“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寫懷人不得之情,悽迷哀慕之感,令人嗟歎惆悵難已。《湘夫人》中寫湘君待湘夫人而不至之懷戀怨慕之情,同樣悽豔哀惻,令人感慨。愛而不見,怎一個“愁”字了得。

第二段十四句,寫湘君在期約難遇後的追隨行為和心理活動。湘君在恍惚中日夜奔馳於沅、湘之間,頗似《蒹葭》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的情景。

第三段十六句,鋪敍湘君築室水中以迎娶湘夫人的情景。

第四段六句,寫湘君離開期約地點詩的行為和心境。

築室水中,容與江濱,湘君之期望和失望,正與《湘君》中湘夫人之深情相互映襯。寸心難表,兩情不通,會合無緣,生離死別,自是古來恨事,又豈止兒女旖旎之情!

(2)、佳句賞析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寫景如畫,彷彿一幅秋風圖,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見之水波、木葉,寫出不可見之裊裊秋風,寫風而有畫

五、藝術特色:

浪漫主義手法的運用和優美豐富的想象!

①浪漫主義是一種文學藝術的基本創作方法個風格,與現實主義同為文學藝術史上的兩大主要思潮。

②作為創作方法和風格,浪漫主義在表現現實上,強調主觀與主體性,側重於表現夢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升到創作首位。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超越現實的想象和誇張的手法塑造夢想中的形象。

古今文藝創作中都有這樣的特色,屈原,李白,吳承恩,雨果,拜倫,雪萊!(讓學生自我舉例)

六、佈置作業

完成練習題冊

篇8:湘夫人教案

一、教學目的

1、經過對詩歌景物的分析,學習“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寫法。

2、經過對詩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詩歌營造的意境和傳達出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詩歌情景關係上的特點。

2、難點:經過意象營造意境,表達情感的寫法。

三、教學步驟:

一、導入

我們剛剛學過屈原的《離騷》,從中感受到作者“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真理、追求夢想的執着精神。今日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篇詩歌《湘夫人》。

二、常識介紹

(1)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

屈原是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開創了詩歌從團體歌唱轉變為個人獨立創作的新紀元,是我國進取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蘭的哥白尼、英國的莎士比亞、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經歷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在楚懷王時期。他對內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進取主張聯齊抗秦。後因小人誣陷,被懷王疏遠,並兩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懷王時期,被流放到漢北;第二次在頃襄王時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帶。最終,在無可奈何之際,他自沉汨羅江,以明其忠貞愛國的情懷。

屈原的作品,根據劉向、劉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離騷》1篇,《天問》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遠遊》、《卜居》、《漁父》各1篇。在語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詩經》以四字句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參差錯落,靈活多變;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於”“乎”“夫”“而”等虛字,用來協調音節,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歎的韻致。總之,他的作品從資料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創造性。

(2)楚辭,指楚地的歌辭,由屈原創立的一種具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新詩體,“產於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記楚之物”。來源:楚地的原始神話和巫祝的宗教活動,楚地的樂曲和民歌(《越人歌》)。“信鬼好巫”是荊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徵。

(3)湘水神的傳説,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對戀人神,傳説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時死於蒼梧,葬於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堯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們追隨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淚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結滿了斑點,“斑竹”之名即由此而來。

三、講解詩歌。

(一)教師範讀課文,強調字音。

(二)學生結合課後註釋,疏通課文。

(三)資料評析。

1、師問:詩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幾個?抒情主人公是誰?

生答:湘君和湘夫人,這首詩題目雖然是《湘夫人》,但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卻是湘君。

2、師問:詩歌為我們講述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生答:講的是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戀故事,是由一次約會在時間上的誤差而引出的杯具。

3、師問:這個故事的感情基調是什麼?

生答:幽怨哀婉

4、詩歌是如何表現這個幽怨、哀婉的苦戀故事的?

(1)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師問: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詩作,此刻我們朗讀第一段,看看詩人是怎樣“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的?

生答:“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這一悽清杳茫的秋景,構成了一個優美而惆悵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後人稱為“千古言秋之祖”。

(2)因情造景,象徵寓意。

師問:第一段中“鳥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是什麼意思?在表現情景關係上有什麼特點?

生答:“鳥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比興手法,寫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見其人而對眼前的景象產生了一種錯亂的現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場景:鳥兒聚集在水草上,魚網則被掛在樹上。這是比喻湘夫人最終沒來,種種費心都可是是瞎張羅。表現男主人公的悲痛和失落。

生答:因情造景,象徵寓意。

師問:第三段中還有這樣一句,找出來?

生答:“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麋鹿為什麼庭院裏覓食,蛟龍為什麼在水邊遊蕩?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來自我比況自身的尷尬處境。

(3)香草美人,寄予夢想。

師問:我們學習《離騷》明白,屈原詩歌有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喜歡用香草美人的意象,試找出詩中出現的香草意象?

生答:白薠白芷蘭草辛夷薜荔杜衡杜若石蘭。

師問:“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為什麼要寫這麼多香草,為什麼要採香草送給姑娘?

生答:對感情堅貞不渝,對夢想執着追求。

5.主題研討

本詩以男女水神等候對方為線索,表現了他們因思而不見而在不斷的彷徨迷惘中產生的深長的幽思之情,但仍對感情堅貞不渝的主題!詩歌反應了當時人民的真實感情和完美願望,也滲透了詩人屈原執着追求夢想的情愫。

【板書】

情景交融

歌頌感情,追求夢想

香草美人

【小編簡評】

湘夫人教案 (優選8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湘夫人教案範文。

【網友評價】

文字清新,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