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清正廉潔的歷史小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9W

清正廉潔的歷史小故事精品多篇

廉政小故事 篇一

唐代白居易不僅是一位著名詩人,還是一位清正廉潔的官員,同時他也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也許是唯一通過自己的詩歌作品自覺向社會申報個人收入與財產的古代官吏。從壯年到老年,他總是以慚愧的心情將自己在擔任不同職務時所得俸祿的多寡,悉數寫進詩中向社會公佈。

在擔任左拾遺時,他寫到:“月慚諫紙二千張,歲愧俸錢三十萬。”

在擔任蘇州刺史時,他寫到:“十萬户州尤覺貴,二千食祿敢言貧?”

在擔任太子少傅時,他寫到:“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僱我作閒人。”

在他的人生就要畫上句號時,他寫到:“先賣南坊十畝園,次賣東郭五頃田,然後兼賣所居宅,彷佛獲緡二三千。.。.。.但恐此錢用不盡,即先朝露歸夜泉。”

白居易敢於將個人收入和個人財產狀況向朝廷及全社會公佈,充分説明了他清廉自守的高尚情操。

廉政小故事 篇二

一個關於温家寶總理的廉政小故事

在“十六大”召開之後,温家寶總理視察工作的第一站到了貴州。在吃飯的問題上,他對自己和隨行人員要求特別的嚴格,謝絕基層同志的宴請。他對個人吃飯有“三條標準”,即:第一,不讓任何人陪吃,自己默默地進食;第二,要求飯菜夠吃即可,不得剩下;第三,關於飯菜的質量提出十二個字:“清清淡淡,湯湯水水,熱熱乎乎”。雖説温家寶總理不讓別人陪吃飯,但是他卻陪許多老百姓都吃過飯。2008年除夕在江西財經大學與因雪災無法回家的160多名同學一起吃年夜飯;2009年春節,温家寶總理第七次來到四川受災最為嚴重的北川、德陽、汶川等地,與災區民眾一起吃了年夜飯;2012年7月21日,他去山西某煤礦檢查安全工作,在井下與工人師傅們一起坐在坑道邊上吃着包子。

通過這個小故事反映出了我們尊敬的温家寶總理以身作則,從生活所必需的吃飯方面體現出來的清廉,讓我們感同身受。正所謂“廉政無小事”,如果我們全體黨員都像温總理一樣以身作則,以自己是一個真正合格的共產黨員身份來約束自己,那麼那些腐敗之事、不正之風將蕩然無存,那麼我們的黨員隊伍怎能不強盛,我們的國家怎能不發展,我因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驕傲,我因是一名共產黨員而感到自豪!

廉政小故事 篇三

東漢時,羊續長期擔任南陽太守,但是一直過着儉樸的生活,因為官清正廉潔,倍受當時人們的尊敬,都稱他是“清廉太守”。

有個下屬看到太守的生活太清苦了,一天就拿了幾條鮮魚送給羊續,請他嚐嚐。羊續雖然把魚收下了,但卻沒有吃,而是懸掛在庭堂上。過了些日子那個下屬又送魚給羊續,羊續指着庭堂上懸掛的乾魚説:“你原先送給我的魚,如今還掛着哪,不用再送啦!”來人本來想趁着送魚的機會請太守辦點私事,遇到這種情況,就不好意思開口了。以後,也再不敢給太守送東西了。

羊續不僅對下屬們如此,就是對自己的至親也是這樣。他在州衙辦公,妻兒希望能和羊續住在一起,生活上好有個照應。羊續領着妻子、兒子到了他住的地方。妻兒見到屋裏全部財產只是一牀粗布被、一件舊短衣,幾鬥麥子和一點鹽。羊續對兒子説:“我就是這樣過日子,你們要到這來住,叫我拿什麼供養你們母子呢?還是回鄉下家中住吧。”兒子不解地説:“人家父親當官,三親六故都受惠,可我們借不上一點光。”還是妻子瞭解羊續,對兒子説:“你還不瞭解你爹呀。你也讀了些書,對清官十分敬仰。現在清官就在你面前,怎麼迷惑了呢?”

兒子羞愧地低下了頭。於是欣然和母親一起回到鄉下去了。

廉政小故事 篇四

東漢年間,有一個有名的清官,名叫楊震。

一年,他居官荊州,發現王密才華出眾,便向朝延舉薦王密為昌邑縣令。數年之後,他調任路過昌邑。王密親赴郊外迎接恩師,安頓膳宿,照應得無微不至。

晚上,王密前往楊震官邸拜謁,他見室中無外人,迅即從懷中捧出黃金十斤,端放於楊震的案桌上,説道:“恩師難得光臨,特備小禮相贈,以報栽培之恩!”

“不可,不可!”楊震見狀,連連擺手拒絕。他想不到王密會來這一手,便語重心長地説:“以前正因為我瞭解你有真才實學,才推薦你擔如此重任,可你這樣做,是太不知我的為人了。”

王密自討了沒趣,但仍想力爭,於是輕聲輕氣地説:“反正是黑天,又無外人知道。”

楊震更氣了,他正色地説:“你送金子與我,外人怎麼會不知?即使沒人知道,也是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以為無人知道,就寬容自己,這是很要不得的。”

王密一聽,羞愧難言,只得挾起金子,謝罪而去。

廉政小故事 篇五

蘇東坡是我國北宋時期的一位著名詩人。他在擔任徐州知府時,以為官清廉、剛正不阿、不畏權勢,執法嚴明著稱,受到徐州百姓的稱道和傳頌。至今徐州城鄉還流傳着他不少的佳話。蘇東坡五十歲的時候,家人要為其祝壽,蘇東坡一再製止,並囑咐家人不準宣揚。誰料,壽辰這一天,來了一個送禮人,雙手抱着一盆盛開的月季花,家人便問:“請問尊姓大名,有何事?”來者説:“我叫趙錢孫李,來祝壽的。”家人聽罷,奇怪地笑道:“那有這樣的名字呢?”來者説:“我本姓趙,右鄰姓錢,左鄰姓孫,對門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壽,大家推薦我送一盆月月紅,給知府大人做壽禮。”家人聽後,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從不收禮,只好叫來者説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開花落無間斷,春去春來不相關。但願大人常康健,勤為百姓除贓官。”家人把詩寫在紙上,叫僕人把詩送給蘇東坡看,讓他來處理此事。不一會蘇東坡出來,親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着詠詩道:“趙錢孫李張王陳,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撫心問,丹心要學月月紅。”

後蘇東坡雖賦閒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懲貪除惡的好名聲卻在民間永遠流傳。

廉政小故事(精選20個 篇六

“廉政”一詞最早出現在《晏子春秋·問下四》:“廉政而長久,其行何也?”現在所説的“廉政”主要指政府工作人員在履行其職能時不以權謀私,辦事公正廉潔。後來,廉政中的“政”有了政治層面的內涵。孟子認為:“(不義之財)可以無取,取傷廉。”闡明瞭孟子對廉與貪的道德價值取向。廉政,即廉潔政治,是一種與貪污腐敗直接對立的政治現象。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廉政小故事(精選20個),希望有所幫助!

清正廉潔的歷史小故事 篇七

北宋包拯,他為官清廉公正是婦孺皆知的,老百姓稱之為“包青天”。

包拯一生,身居高位,廉潔無私,痛恨貪官污吏,到了晚年,擔心後人會出不肖之徒,於是就在家中立了一塊石碑,上面鐫刻着著名的《誡廉家訓》以警戒後人。其意大致是:“凡是包氏後代子孫中有貪污受賄者,不能被稱為包氏後代,甚至死後,也不能葬入其家族的墓地中。不遵從此訓令者,一概不是包公子孫。”

清正廉潔的歷史小故事 篇八

范仲淹的兒子範純仁深知他的習慣和家規。因此,結婚前夕,範純仁對婚禮大操大辦自然不敢妄想,他想來想去,最後決定只買兩件稍微好些的衣服,這樣於父親。妻子兩邊都能説得過去。於是,範純仁將計劃購置的衣服列出清單,壯着膽子交給父親審定。

誰知范仲淹看過單子,立即板起了面孔,説道: “婚姻自然是人生大事,但這與節儉有什麼矛盾?怎麼可以藉口“人生大事”而奢侈浪費呢?”

父親的一番話説得範純仁滿面羞愧,他鼓足勇氣對父親説: “範家節儉的家風,孩兒自幼熟知,購置奢華貴重用品,兒子知錯。可是如實稟報父親大人。新人想以羅綺做幔帳,孩兒知道這不合範家家風,故不敢答應,可她的父母又出面提出,孩兒礙於他們的情面就沒敢再堅持下去。”

范仲淹聽後勃然大怒: “你知錯認改,我不再追究。但是範家幾十年來,以節儉自守,以奢侈為恥。用羅綺做幔帳,豈不壞了家風?情面事小,家風事大,你可以告訴,如若堅持以羅綺做幔帳,那我范仲淹就敢把它拿到院子裏燒掉!”

由於范仲淹的堅持,範純仁的婚禮辦得十分儉樸,既沒有購置貴重奢侈的物品,也沒有舉得隆重奢侈的婚禮,不僅范仲淹的家風得以維持,同僚們也從中受到很大教育。

清正廉潔的歷史小故事 篇九

春秋時代,魯國的季文子官居宰相,生活卻十分儉樸。他的全家老小都不着綢緞,而只穿布衣;他家的騾馬不喂粟米,而飼以青草。有人譏之為“吝嗇”,季文子答道:“我何嘗不願穿綢着緞、乘車騎馬呢?可眼看着黎民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我心中不安啊。我只知道用自己的高風亮節為國家贏得榮譽,沒聽説用自己的美妻良馬能給國家帶來光榮的。”這樣,原來譏笑季文子吝嗇的人,也模仿季文子的做法。當時,因為受季文子的影響,魯國上下崇儉戒奢,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