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黨史教育講課稿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85W

大家瞭解長征麼?今天講一講和長征有關係的的幾位歷史人物。

黨史教育講課稿

1934年9月下旬,蔣介石召開祕密軍事會議,部署第5次“圍剿”重大軍事行動,制定了一個名曰“鐵桶計劃”的戰略方案,以紅都瑞金為最終目標,對紅軍進行大包圍。“鐵桶計劃”是“絕密”文件,但蔣介石想不到的是:會議結束的當天晚上,“鐵桶計劃”的全部材料就到了共產黨員項與年等人的手上。

國民黨的少將叫莫雄的把這一計劃交給了項與年,項與年接過這一沓文件,決定儘快送到瑞金。當晚,項與年挑燈夜戰,用特種藥水將各份情報上的要點,一一密寫在新買的4本學生字典上,重要的軍事標圖則描到薄紗紙上。他選擇了一條由德安抵達瑞金的最佳路線,即從南昌乘車到吉安,進入泰和,從山區插入興國縣境,再橫插於都,然後直到瑞金。當他進入興國縣境臨近茶園村的地方,發現國民黨軍隊封鎖很嚴,一般青壯年根本不可能從這兒通過。項與年回到山林中,用石塊一連敲下了自己4顆門牙。次日下了山,他完全成了一個蓬頭垢面的乞丐。就這樣,他一路赤着腳,混過了沿途敵軍的層層哨卡,把4本密寫字典交到了周恩來的手上。

幫助我黨傷員並給我黨提供物資的莫雄曾被國民黨抓捕入獄,後被釋放。1951年鎮反,被當地政府判死刑,葉劍英知道後,立刻打電話給陶鑄,要求刀下留人,並報告毛主席,毛主席也做了批示。

當時的中央負責人在傳閲了“鐵桶計劃”之後,深感中央根據地已經到了萬分危急的地步,若不斷然採取措施,再有十天半月,就會完全被敵人圍困得難以脱身。10月10日,中央發佈了戰略轉移的行動命令。10月16日,中央主力紅軍8.6萬餘人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徵。

10月26日,即中央紅軍主力轉移後的第10天,按照“鐵桶計劃”漸向蘇區腹地推進的國民黨軍隊已完全佔據了寧都、長汀、會昌等地。7天后,敵軍的前鋒推進到瑞金城外。到這個時候,敵人才知道紅軍的主力已轉移。

軍情報告傳到蔣介石那裏,蔣介石氣得七竅冒煙,他精心鑄造的“鐵桶”最終成了一隻裂縫漏水的爛桶。

黨和人民沒有忘記為中央蘇區10萬名紅軍指戰員及時脱離險境、提供絕密情報的有功之臣。1956年國慶節前夕,副總參謀長李克農上將派人專程前往福州、廣州,將項與年、莫雄接到北京,讓他們登上天安門城樓出席國慶典禮。

紅軍長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產黨領導的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面軍分別從各蘇區向陝甘蘇區的戰略撤退和轉移。其中紅一方面軍行程為二萬五千裏,因此長征又常被稱作二萬五千里長徵。1934年10月10日晚6點12分,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率紅軍主力五個軍團及中央、軍委機關和部隊共八萬六千人,分別自瑞金地區出發,被迫實行戰略轉移,從而開始進行紅軍打敗國民黨的轉折點。

轉移時經過:瑞金出發——挺進湘西——衝破四道封鎖線——改向貴州——渡過烏江——奪取遵義——四渡赤水河(意義:打亂敵人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包圍圈)——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到達陝北吳起鎮——甘肅會寧。1936年10月,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結束。

長征勝利表明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是一股不可戰勝的力量,長征是一部艱難的歷史鬥爭。

大家知道第一個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外國人是哪一位麼?第一位加入中國籍的外國人是哪一位麼?

本名沙菲克·喬治·海德姆,他是感動中國的人物,是一位美國人。

美國的醫學博士,放棄了舒適的環境,毅然決然地前往當時還正處於“水深火熱”的中國。他用僅有的醫療條件,不顧自身安危地去研究當時在東方都很猖獗的熱帶病。

他投身中國革命後,迎娶了延安第一美女。新中國後,他第一個加入中國國籍。

這個對中國充滿深厚情感的外國人,便是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的沙菲克·喬治·海德姆。

馬海德,本名沙菲克·喬治·海德姆,兒童時代生病,無錢醫治面臨死亡,被一位醫生免費救活了。

馬海德卻從那時候開始,就把救死扶傷的醫學夢,深埋心底,並時刻都在為之奮鬥。

1933年11月,年僅23歲的馬海德,憑藉超常的勤奮,獲得了日內瓦醫科大學的博士學位。

擁有驕人的學歷,馬海德本可以進美國任何重點醫院或醫療科研機構,他這時的一個決定,再次改變了他的一生。

畢業之際的馬海德,聽説在上海等地,一種東方熱帶病四處蔓延。當時貧困中的中國及落後的醫療條件,根本無以應對。

馬海德回想起8歲時,全家遭遇流感的經歷,隱約想起那位陌生醫生的話。馬海德下決心越過重洋,到中國為苦難的人民解除病痛。

來到上海,他與同行的同伴在一所醫院當醫生。稍有積蓄後,他們幾人便合夥開了一個診所,但同行的同學都因不適應中國的環境,以及美國有着更好的就業相繼選擇了回國。

只有馬海德,因為自己對熱帶病的研究,深知中國人民的需要,毅然選擇隻身經營着診所。

在上海行醫多年的馬海德,見識到中國底層民眾的困苦,和帝國主義侵略的無恥行徑。

種種現實因素告訴馬海德,這裏需要專業的醫生,救死扶傷是醫生的使命,這也是他選擇留在中國最重要的原因。

結識宋慶齡,開始投身於革命之路。1943年冬季的一個夜晚,馬海德受邀參加摯友的晚宴。在宴席上,馬海德被一個典雅的女士吸引住了,隨着推杯換盞,晚宴的氛圍也達到了高潮。這時馬海德湊近摯友耳邊問:“那位女士是誰?“摯友順着他的目光,不禁笑了起來,“那位是孫中山先生的妻子,宋慶齡女士啊!”於是由摯友的引薦,馬海德與宋慶齡便互相認識了。隨着和宋慶齡的不斷交談,馬海德發現她不僅自身氣質襲人,而且思想更是令人敬佩不已,通過宋慶齡不斷闡述她對革命的簡介,馬海德深深被這樣的一個思想的新世界給迷住了。

1936年,已經接觸了馬克思主義的馬海德接到宋慶齡的建議,離開了他生活了許久的上海,與記者斯諾一同前往延安根據地。經過了數月的長途跋涉,擺脱了國民黨的重重封鎖和圍追堵截,二人終於抵達了延安。在陝北,喬治·海德姆就施展高超醫術,與紅軍醫生錢信忠(原衞生部部長)、戴正啟等人一道為軍民治病。在陝北與當地人的廣泛接觸中,喬治·海德姆發現回族羣眾多數都姓馬,於是決定自己也要姓馬,改名馬海德。

在根據地的環境不如上海,吃穿住行都是重重考驗,馬海德卻很快的入鄉隨俗,吃着白菜就着窩頭,啃着土豆,睡的地方是時不時掉着土塊的窯洞。

延安的生活環境很苦,但在漫天的黃土中,馬海德也看見了人民的堅毅,無論戰士還是當地百姓。

旁人問他是否習慣這樣的環境,馬海德堅毅地説:“我絲毫不後悔。”三個月的延安考察結束後,斯諾決定回美國時,馬海德卻自願留下,並且加入了紅軍,更是入了黨。

因一支舞,迎娶延安第一美女。1940年除夕,馬海德參加了一場舞會,在優雅的音樂和絢麗的燈光下,他一下就被一位女士的氣質吸引了。那位女士叫周蘇菲,在當時的延安被稱為“延安第一美女”。馬海德邀請周蘇菲共舞一曲,兩人起舞間默契有加,而彼此也感受到了對方深厚熾烈的目光

一曲終了,本以為將不告而別,但馬海德卻邀請周蘇菲去自己的窯洞,並且向她表達了自己的愛意。

如此強烈的情愫在彼此之間傳開,之後他們更是一同在閒暇之餘散步,聊着自己對於理想的看法。二人越發的情投意合,終於準備結婚,他們以彼此同樣對革命的熱情衝破了常人對於婚姻的桎梏。在婚禮當天,毛主席和周總理親臨現場並向兩位新人多次祝酒,以表達對他們的祝福。婚後二者的生活更是彼此搭配,二者在不同的領域向着同一份事業而不斷髮光發熱。

志願加入中國國籍,冒死挽救50萬人民性命。在新中國正式成立後,馬海德首當其衝地申請了加入中國國籍。那天,周總理親自給他蓋章簽字時問他:“加入中國國籍你後悔嗎?”“不會後悔,如果讓我重來,我仍然會選擇來中國!“馬海德鏗鏘有力地説道。

加入中國國籍之後,馬海德並沒有以外國人的身份享受着更好的待遇。在一次發放外籍人員補貼時,被髮到補貼的馬海德卻一臉嚴肅地説:“我是中國人!不是外籍教授!“

到了1954年,研究所正式成立,馬海德身為副所長,更是親力親為。面對研究傳染率很高的皮膚病時,他沒有攜帶任何防護措施前往病區,在他看來,如果裹得嚴實去看病,病人病還沒痊癒就會被自己的打扮嚇死。

研究所的醫護人員被他的無畏打動,紛紛效仿起來。而在讓村民們抽血時,村民們都不抽,他身先士卒,自己先抽了血。

在面對一個身患皮膚病十餘年的老人時,馬海德每次看望都拉着老人褶皺的手,而老人老淚縱橫,説道:“十幾年人們都不敢和我接觸,馬大夫你是第一個願意的人。“

在擔任副所長期間,馬海德經過大量的調查和研究發現,麻風病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他主持建立了麻風病綜合防治研究基地,在一些地區取得了防治麻風病的好效果。

而這數據都是他通過冒着極大感染風險,去病區一個個收集總結而來的。伴隨着數據逐漸的完善,病情逐漸的好轉,馬海德的研究前後也挽救了五十餘萬人的性命。

病牀上仍在工作,骨灰撒向延河。患者一天天在減少,而馬海德卻日漸消瘦。十年過去,中國基本消滅了性病,可馬海德的胃,也被切除得只剩下四分之一了。常年因為工作的繁瑣導致飲食不規律,研究的後幾年他更長時間是忍着胃病去看病的。1976年,馬海德又被確診前列腺癌,66歲的馬海德沒有安心養病,反而更是堅強地説:“我會戰勝疾病的,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哩!”1976年一直到1984年,馬海德陸續做了8次大手術,可病情稍微好轉一點,他就跑到濱區去看病人,又去國外為麻風基金會募集資金。這幾年間,他為基金會爭取到了數以千萬美元資金。

歷經多少磨難,他都挺了過來,可在1988年的北戴河會議上,馬海德倒下了,他被送往醫院。病牀上奄奄一息的他也沒有忘記他掛念的病人們,他讓周蘇菲每天把全國各地地病人給他寫的信讀給他,然後又口述讓周蘇菲寫回信。到最後,馬海德的聲音越來越小,往往周蘇菲要用耳朵貼在他的嘴邊才能聽清。而就在一天,太陽照常升起的時候,馬海德走過了他平凡但又偉大的一生。病逝之後,家人按照他的遺囑,將他的骨灰分成了三份,其中一份,灑到了他曾深深熱愛的延安的延河裏去。延安,他在那裏開始他的“中國人“的一生,也終究在那裏結束。回望馬海德的在中國的時期,更是將自己當作中國人來生活,在當斯諾問他為什麼留在延安時,他只是簡單地説:“因為我覺得這支隊伍會有出息,我覺得這裏的人民需要我。”1949年2月,米高揚以斯大林特使的身份,祕密到達西柏坡進行訪問。在這次訪問中,米高揚向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説道:“李敦白和馬海德是美國偵查機關的間諜,應該把他們抓起來。”毛澤東直接説道:

“馬海德從1936年就參加了我們的紅軍,當時我們損失了90%的根據地,90%的共產黨員,90%的紅軍戰士,

他那時就加入了我們的中國共產黨,一直在我身邊,他的事情我最清楚!

1988年10月,馬海德因病去世,按照他的遺囑,將他的骨灰分成了三份,一份被存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一份送回到了他的老家美國紐約的布法羅市,一份則回到了延安。

馬海德用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去告訴他們,他是熱愛這片土地,他更是熱愛這份事業。

202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