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業農村局領導黨史學習教育主題黨課講稿

欄目: 領導講話稿 / 發佈於: / 人氣:1.63W

根據黨支部的安排,今天由我來給大家上一堂黨課,藉此機會,與大家共同學習,共同交流。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我黨課的標題是:深學黨史,逐夢農業,砥礪前行。

農業農村局領導黨史學習教育主題黨課講稿

大家都知道,今年是我們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處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交匯點,處在從決戰脱貧攻堅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決定,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激勵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可見這一活動的意義重大、責任重大、初心所在、使命使然。

偉大領袖列寧説過,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回望一下我們中國共產黨走過的艱難歷程,從上海的石庫門到嘉興南湖,一艘小小紅船承載着人民的重託、民族的希望,越過急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成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全面深化改革,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我們中國共產黨通過奮鬥,披荊斬棘,乘風破浪、揚帆遠航,走過了萬水千山。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開啟的歷史性時刻,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尤其是我們農業農村系統的黨員幹部,還將要繼續奮鬥,勇往直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重温百年奮鬥的“三農”目標,以學習黨史,燭照農業前行之路,讓黨史之鑑凝聚農業農村人發展動力,接續譜寫我市“三農”工作新篇章。

一、用黨史為基,黨內傳統傳承再傳承

對於黨史,我們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對自身歷史的總結和學習,並以此為動力不斷將黨的事業推向前進。進入新時代,黨史學習教育這一優良傳統,在黨內的多次集中教育中得到進一步傳承和發揚。比如説,2016年7月,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如火如荼開展之時,中央組織部等四部門聯合發文,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以《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出版為契機,組織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羣眾和青少年學習黨史、銘記黨史,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2019年7月,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印發《關於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作為主題教育重要內容,不斷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和行動自覺。再比如,在2020年初召開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的重中之重,其中就有“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的要求。

所以説,每一次向歷史回眸,都是一次精神洗禮。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集中教育接續開展,成為新時代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舉措。從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從“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廣大黨員幹部在一次次集中“補鈣”“加油”中,不斷擦亮先鋒本色。這一次,以建黨百年為契機,面向全黨開展、貫穿一年的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也不例外。

因此,我們要抓住這一難得的契機,通過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一要深刻體會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每到重大轉折關頭,我們黨總能站在歷史制高點上,以高度的歷史清醒和歷史自覺廓清思想迷霧,使“中國號”巨輪沿着正確方向航行;就會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走出來的“人間正道”,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前途越來越光明。二要深刻領悟到,我們黨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始終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不僅善於總結髮揚取得的先進經驗,而且善於以科學的態度堅持真理、修正錯誤,靠自己革除自身病症,靠自己解決自身問題;就會明白,不論發生過什麼波折和曲折,不論出現過什麼苦難和困難,歷史總是向前發展的,我們總結和吸取歷史教訓,目的是以史為鑑、更好前進。三要深刻認識到,我們所提倡和堅持的鬥爭,並不是為了爭奪自身利益而進行的庸俗爭鬥或爭奪,而是作為一個先進的階級、組織,為了實現社會最大多數成員最大範圍的共同利益而進行的積極鬥爭。正是有了這種對矛盾鬥爭的科學認知和寬廣視野,我們黨才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

總之,用黨史為基,有助於我們農業農村人:一是深刻感悟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二是認真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咬定目標、勇往直前,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三是向黨史尋經驗,向黨史求規律,紮實做好我們農業農村各項工作,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二、以黨史為鑑,“三農”問題聚焦再聚焦

習總書記曾説過,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因此,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全面分析我們黨曾經面臨的重大選擇、重大轉折、重大挫折、重大斗爭,深刻洞察我們黨在處理這“四個重大”過程中展現出的堅守執着、歷史清醒、科學態度和胸襟視野,尤其以黨史為鑑,系統梳理中國革命和現代化進程中的根本問題是什麼,怎麼解決,有哪些經驗和教訓,對於我們現在農業農村工作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

首先,中國革命和現代化進程中的根本問題是什麼?最早是毛澤東同志給出了答案。作為一個來自農民家庭又熟悉農民的進步知識分子,毛澤東曾於1919年7月28日在一篇《民眾的大聯合》的文章中寫道:“種田的諸君!田主怎樣待遇我們?租税是重還是輕?我們的房子適不適?肚子飽不飽?田不少嗎?村裏沒有沒田作的人嗎?這許多問題,我們應該時時去求解答。應該和我們的同類結成一個聯合,切切實實彰明較著的去求解答。”1923年4月,毛澤東派共產黨員劉東軒、謝懷德到他們的家鄉衡山縣嶽北白果鄉開展農運工作。同年6月,在中共三大上,毛澤東特別強調了農民問題對於革命的重要意義。曾經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的張國燾後來回憶説:會議討論的問題,“在會前多已經再三提到過的。只有農民運動,是一個新提出來的問題。在中共的歷次討論中,直到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才注重這個問題,尤以毛澤東為然。”毛澤東“向大會指出,湖南工人數量很少,國民黨員和共產黨員更少,可是滿山遍野都是農民,因而他得出結論,任何革命,農民問題都是最重要的。他還證以歷代的造反和革命,每次都是以農民暴動為主力。中國國民黨在廣東有基礎,無非是有些農民組成的軍隊,如果中共也注重農民運動,把農民發動起來,也不難形成像廣東這類的局面。這種看法,是毛澤東這個農家子對於中共極大的貢獻。”

可以説,只有解決了農民問題,使農民從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下解放出來,成為社會和國家的主人,我們中國革命才能真正取得勝利。

其次,農民問題怎麼解決?也是毛澤東給出了明確的解決之道。1925年12月1日,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中,明確指出,農民是中國無產階級的最廣大和最忠實的同盟軍。緊接着,1926年9月1日,毛澤東在編輯《農民問題叢刊》第1輯出版時,寫了一篇序言,題為《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在這篇文章他首先就指出,“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不起來參加並擁護國民革命,國民革命不會成功;農民運動不趕速地做起來,農民問題不會解決;農民問題不在現在的革命運動中得到相當的解決,農民不會擁護這個革命。”因為“經濟落後之半殖民地革命最大的對象是鄉村宗法封建階級(地主階級)”,“經濟落後之半殖民地的農村封建階級,乃其國內統治階級國外帝國主義之唯一堅實的基礎,不動搖這個基礎,便萬萬不能動搖這個基礎的上層建築。”因此,他號召“有大批的同志,立刻下了決心,去做那組織農民的浩大的工作。要立刻下了決心,把農民問題開始研究起來。要立刻下了決心,向黨裏要到命令,跑到你那熟悉的或不熟悉的鄉村中間去,夏天曬着酷熱的太陽,冬天冒着嚴寒的風雪,攙着農民的手,問他們痛苦些什麼,問他們要些什麼。從他們的痛苦與需要中,引導他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向土豪劣紳爭鬥,引導他們參與反帝國主義反軍閥的國民革命運動。”大革命後期,毛澤東為了答覆當時黨內外對於農民革命鬥爭的責難,從1927年1月4日開始,身着藍布長衫,腳穿草鞋,手拿雨傘,考察了湘潭、湘鄉、衡山、醴陵、長沙五縣。歷時三十二天,行程七百公里,寫出了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在這個報告裏,毛澤東回擊了當時對農民運動的責難,讚揚農民運動“好得很”,還指出貧農“乃是農民協會的中堅,打倒封建勢力的先鋒,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業的元勛。沒有貧農階級,決不能造成現時鄉村的革命狀態,決不能打到土豪劣紳,完成民主革命。”他還明確地提出:“農民問題只是一個貧農問題,而貧農的問題有兩個,即資本問題與土地問題。這兩個問題都已經不是宣傳的問題而是要立即實行的問題。”同時還“要推翻地主武裝,建立農民武裝。”1936年,他在延安會見美國作家斯諾時説:“誰贏得了農民,誰就會贏得了中國,誰解決土地問題,誰就會贏得農民”。1940年,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中國的革命實質上是農民革命”,“農民問題,就成了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農民的力量,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1947年,毛澤東總結革命實踐經驗,指出:“全黨必須明白,土地制度的徹底改革,是現階段中國革命的一項基本任務。如果我們能夠普遍地徹底地解決土地問題,我們就獲得了足以戰勝一切敵人的最基本的條件。”

也正是基於對農民問題的正確認識,毛澤東將中國農民問題的解決與中國革命的出路結合起來,將中國農民的翻身解放與中國社會的變革聯繫起來,為我們中國開創了一條通向翻身解放的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全國政權”。他把農村視為革命的主戰場,把土地問題作為中國革命的根本問題,把中國農民當作中國革命的主力軍,領導農民去推翻不能解決中國農民問題的國民黨反動政權和剷除中國幾千年封建專制統治的社會基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在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過程中,毛澤東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了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私有,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為個體農民私有的政策方針。正是在這種方針指引下,我們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農民羣眾,打土豪,分田地,最終取得了全國勝利,人民得到解放。

再次,在解決農民問題過程中有哪些經驗和教訓?剛才我講了,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和現代化進程中的根本問題。而農民問題包括兩個互相聯繫的方面:一個是翻身解放,一個是共同富裕。第一個,我們通過以土地革命為中心的政治革命,使廣大農民得到了解放,翻身過上了好日子。第二個,我們正通過農村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農民的共同富裕。這期間,我們國家經過了一系列的探索。

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時期,是通過實現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來解決農民共同富裕問題的。在生產關係方面,通過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實現集體化,從制度上保證農民共同致富;在生產力方面,通過農業機械化、電氣化和農村工業化,推進農村現代化,為實現農民共同富裕創造牢固的物質基礎。毛澤東指出:“我們黨在農業問題上的根本路線是,第一步實現農業集體化,第二步是在農業集體化的基礎上實現農業的機械化和電氣化。”同時他還提出實現農村工業化是農村偉大光明的前途。

因此從1953年開始,在毛澤東的倡議下,國家按照自願互利和示範的原則,把農民組織起來,走上了合作化道路。隨着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中國農村在1956年普遍建立了高級農業合作社。儘管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存在種種問題,但在改造過程中,沒有引起社會震盪,沒有出現生產力的大破壞,相反糧食連年增長。更重要的是,在毛澤東看來,農業合作化為農民集體致富提供了組織和制度的保證,實現了讓資本主義和小生產絕種的要求,消除了歷史上個體農民分化的可能性,有助於所有農民實現共同致富。正是集體所有制為農村的社會主義方向提供了制度基礎和現實保證。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標誌着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農村的確立,開創了我國農村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模式。

在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時期,是通過全面改革開放實現共同富裕問題的。可以説,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新中國成立近三十年社會主義建設艱辛探索的基礎上,深刻總結正反兩個方面經驗教訓作出的必然選擇,是鞏固、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基於當時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努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道路中出現了失誤,遇到了挫折。尤其是十年“文化大革命”,使國民經濟幾乎走到了崩潰的邊緣。在這一重大歷史關頭,我們中國共產黨及時撥亂反正,於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作出了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決策,揭開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序幕。以這次全會為起點,我國進入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由此,一場波及城鄉、觸動社會各個領域的改革開放大潮,在中國大地興起,以其不可阻擋之勢滾滾向前。

我國的改革開放首先從農村起步。從包產到户到全面推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初步改變了農業的落後面貌,併為城市改革摸索了路子,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十二大之後,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流通體制的改革到企業管理制度的改革,從經濟領域的改革到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等領域的改革,從對內搞活到以創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為突破口,逐步實行和擴大對外開放,我國的改革開放循序漸進、全面展開,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突破和進展。誠然,上溯改革開放史,其發展脈絡似乎盤根錯節,但是我們黨始終堅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讓中國社會發展呈現天翻地覆的新變化,讓中國的老百姓過上幸福的日子、共享改革開放的果實。

而在以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四、五代中央領導集體,更是成功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二十一世紀,並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這一階段,我們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戮力同心、接力奮鬥,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直到今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脱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國脱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但同時,他又強調,脱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標誌着我們黨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同時,脱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遠。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因此,下一步我們要圍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帶來的新形勢、提出的新要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持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讓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共享發展成果,在現代化進程中不掉隊、趕上來。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於脱貧攻堅,要完善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制度體系,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我們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向着這個目標更加積極有為地進行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讓廣大人民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所以説,以黨史為鑑,有助於我們農業農村人:一是要更加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二要更加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恪守為“三農”服務宗旨,密切與羣眾的血肉聯繫。三要更加自覺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更加自覺運用歷史思維,銘記我們中國革命和現代化進程中的根本問題就是農民問題,“三農”問題,從而做好今天的農業農村工作,為了把我市打造成現代農業強市而接續奮鬥。

三、向黨史而新,“三農”工作發展再發展

我記得,習總書記在今年2月20日召開的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在慶祝我們黨百年華誕的重大時刻,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在全黨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正當其時,十分必要。為什麼説“正當其時,十分必要”?這是因為當前中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需要我們以壯士斷腕的勇氣、鳳凰涅槃的決心,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敢於觸及深層次利益關係和矛盾,把改革進行到底。當前,脱貧攻堅取得勝利後,“三農”工作重心已實現歷史性的轉移,如何做好新時期的“三農”工作,成為擺在我們農業人面前的一大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鞏固和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需要全黨高度重視的一個關係大局的重大問題。全黨務必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於脱貧攻堅,必須加強頂層設計,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來推進。他提出了八個方面的工作重點:一是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二是要加快發展鄉村產業;三是要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四是要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五是要深化農村改革;六是要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七是要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見實效;八是要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習總書記的講話明確了主題,提出了目標,指明瞭方向,是我們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做好“三農”工作的基本遵循。

樓陽生書記在運城調研時提出了“打造三個強市”“構建三大高地”的思路和要求,打造現代農業強市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和艱鉅任務。所以,我們一定要把黨史學習活動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同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同貫徹落實樓陽生書記運城調研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要把學習黨史同解決“三農”領域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同解決農民羣眾急難愁盼問題結合起來,尤其眼下正值春耕大忙時節,更要同春耕生產指導服務結合起來,深入基層一線,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民送技術,為春耕送物資,以“學在實處、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的實際行動,為加快我市鄉村振興,推動運城農業高質量高速度發展貢獻力量。

對我們來講,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貫穿2021年全年,必須立足農業農村實際、守正創新,全力推動活動取得紮實成效。這就需要今後在組織實施方面,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與農業農村各項工作結合起來。現在市委農村工作會還沒開,但我們各個科室、單位已經有省裏下達的具體的指標、任務,需要我們快馬加鞭,有條不紊地抓好、落實好、完成好。今年我們的重點工作,一是加快實施黃汾百萬畝糧食高產高效示範基地建設,打造沿黃美麗鄉村示範帶,這是市委市政府的硬指標、硬任務,必須趕進度,加快推進。二是大力實施“15333”工程建設,突出抓好農產品精深加工五大產業集羣,招引龍頭企業,開發功能食品、休閒食品,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除此之外,我們還將建立以大運、卓裏為龍頭帶動的農機裝備製造產業園、以打造“技能運城”為目標的高技能高素質新型職業農民人才培訓基地,以確保省考核指標圓滿完成。三是打好種業翻身仗,以去年掛牌成立的運城農業科學合作研究院為紐帶,組建運城市現代種業聯盟,集中資源攻關F型雜交小麥核心技術,打造現代種業“一核心五基地”,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種業轉變,確保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這裏需要指出的是,我們今年計劃把袁隆平團隊邀請到我們運城,成立一個旱稻、海水稻種植研發工作站,推廣旱稻、海水稻,這樣就可以做到一年三茬,既推動了種植結構調整的步伐,提高了種植效率,又促進了農民增收。我們今年“一產”補考進位目標就能如期完成。四是繼續實施農業“特”“優”戰略,深挖“運城蘋果”“運城麪粉”“運城蔬菜”潛力,讓我們這些優質農產品佔領更多老百姓餐桌等等,需要把這些重點工作結合起來,使學習教育每項措施都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確保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同時,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與黨風廉政建設結合起來,可以納入到我們黨委、黨支部的年度考核內容當中,確保黨史學習教育不走形式、不走過場、落到實處。

最後,讓我們用黨史為基,黨內優秀傳統傳承再傳承;以黨史為鑑,“三農”問題聚焦再聚焦;向黨史而新,促進我市“三農”工作再邁上新的台階,走向新的輝煌。所以,對大家來説,黨史這門功課不僅要學,而且要學好。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把學習黨史與我們的“三農”工作結合起來,以黨史學習推進全市一產補考進位任務順利完成,推進現代農業強市建設取得新成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新突破,以優異成績向建黨一百週年獻禮。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