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腸外營養的名詞解釋_有哪些適應症狀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85K

腸外營養的名詞解釋_有哪些適應症狀精品多篇

腸外營養的名詞解釋: 篇一

產褥腸外營養(parenteralnutrition,PN)是從靜脈內供給營養作為手術前後及危重患者的營養支持,全部營養從腸外供給稱全胃腸外營養。

腸外營養的禁忌症狀: 篇二

1、胃腸功能正常、適應 腸內營養或5天內可恢復胃腸功能者。

2、不可治癒、無存活希望、臨終或不可逆昏迷病人。

3、需 急診手術、術前不可能實施 營養支持者。

4、心血管功能或嚴重代謝紊亂需要控制者。

腸外營養的適應症狀: 篇三

療效顯著

1、胃腸道梗阻

2、胃腸道吸收功能障礙:① 短腸綜合徵:廣泛小腸切除>70%~80%;②小腸疾病:免疫系統疾病、腸缺血、多發腸瘻;③放射性腸炎,④嚴重腹瀉、頑固性嘔吐>7天。

3、重症胰腺炎:先輸液搶救休克或MODS,待生命體徵平穩後,若腸麻痺未消除、無法完全耐受 腸內營養,則屬腸外營養適應證。

4、高分解代謝狀態:大面積燒傷、嚴重複合傷、感染等。

5、嚴重 營養不良:蛋白質-熱量缺乏型營養不良常伴胃腸功能障礙,無法耐受 腸內營養。

支持有效

1、大手術、創傷的 圍手術期: 營養支持對營養狀態良好者無顯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併發症增加,但對於嚴重 營養不良病人可減少術後併發症。嚴重 營養不良者需在術前進行 營養支持7-10天;整理預計大手術後5-7天胃腸功能不能恢復者,應於術後48h內開始腸外營養支持,直至病人能有充足的 腸內營養或進食量。

2、腸外瘻:在控制感染、充分和恰當的引流情況下, 營養支持已能使過半數的腸外瘻自愈,確定性手術成為最後一種治療手段。腸外 營養支持可減少胃腸液分泌及瘻的流量,有利於控制感染,改善營養狀況、提高治癒率、降低手術併發症和死亡率。

3、炎性 腸道疾病:Crohn氏病、潰瘍性結腸炎、腸結核等病人處於病變活動期,或併發 腹腔膿腫、腸瘻、腸道梗阻及出血等,腸外營養是重要的治療手段。可緩解症狀、改善營養,使腸道休息,利於腸粘膜修復。

4、嚴重 營養不良的腫瘤病人:對於體重丟失≥10%(平時體重)的病人,應於術前7~10天進行腸外或腸內營養支持,直至術後改用腸內營養或恢復進食為止。

5、重要臟器功能不全:

① 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進食量不足致營養負平衡,肝硬化或肝腫瘤 圍手術期、肝性腦病、肝移植後1~2周,不能進食或接受 腸內營養者應給予腸外 營養支持。

② 腎功能不全:急性分解代謝性疾病(感染、創傷或 多器官功能衰竭)合併急性腎衰竭、慢性腎衰透析病人合併 營養不良,因不能進食或接受 腸內營養而需腸外 營養支持。慢性腎衰透析期間可由 靜脈回輸血時輸注腸外營養混合液。

③心、肺功能不全:常合併蛋白質-能量混合型 營養不良。腸內營養能改善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臨牀狀況和胃腸功能,可能有利於心衰病人(尚缺乏證據)。COPD病人理想的葡萄糖與脂肪比例尚未定論,但應提高脂肪比例、控制葡萄糖總量及輸注速率、提供蛋白質或氨基酸(至少lg/kg.d),對於危重肺病病人應用足量谷氨醯胺,有利於保護肺泡內皮及腸道相關 淋巴組織、減少肺部併發症。④炎性 粘連性腸梗阻: 圍手術期腸外 營養支持4~6周,有利於腸道功能恢復、緩解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