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全詞賞析【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2W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全詞賞析【精品多篇】

作者介紹 篇一

岳珂(1183—?)字肅之,號亦齋、東幾,晚號倦翁,湯陰(今屬河南)人,岳飛之孫、嶽霖之子。宋嘉泰末為承務郎監鎮江府户部大軍倉,歷光祿丞、司農寺主簿、軍器監丞、司農寺丞。嘉定十年,出知嘉興。嘉定十二年,為承議郎、江南東路轉運判官。嘉定十四年,除軍器監、淮東總領。寶慶三年,為户部侍郎、淮東總領兼制置使。卒於淳祐元年後。生平事蹟散見所著《寶真齋法書贊》、《桯史》、《玉楮集》、《愧郯錄》等。《全宋詞》輯其詞八首。

創作背景 篇二

岳珂在《桯史》中提到他在鎮江時曾為辛棄疾座上客,並説:“稼軒有詞名,每宴必命侍姬歌其所作……既而又作一《永遇樂》,序北府事。”作者亦有《祝英台近》兩首記鎮江事,其一是“登多景樓”,寫登樓北望的感慨:“斷腸煙樹揚州,興亡休論。”另一即該詞。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賞析: 篇三

辛棄疾之詞,風格豪放,氣勢雄渾,境界開闊,已成為不刊之論,是學者所共識的,但論及最能代表其風格的作品時,眾人皆推舉《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殊不妥。這首詞,雖有豪放之因素,但細究可發現,此詞風格非“豪放”一詞所能全面概括。從整體上來看,此詞並非一首激情澎湃、鬥志昂揚的豪放之文,而是一首沉鬱頓挫、悲壯蒼涼之作。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筆,噴薄而出,力沉勢雄,顯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氣魄和無比寬廣的胸襟,也説明了作者寫詩為文的起因不是囿於一已私利,而是不忍見大好江山淪落異族之手。這就為本詞定下了較高的格調。仲謀,即指三國時代吳國國主孫權,他繼承父兄基業,西拒黃祖,北抗曹操,戰功赫赫,先建都京口,後遷都建康,稱霸江東,為世人公認的一代英雄豪傑。辛棄疾對孫權很是佩服。在其另一首詞作《南鄉子》中,他就以萬分欽佩的口吻讚揚孫權:“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但正如明代楊慎所言:“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江河不改,青山依舊,但歷史卻是風雲變換、物是人非了。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寄奴即南朝宋武帝劉裕,劉裕先祖隨晉室南渡,世居京口,當年北伐南在上半闋中,作者由京口這一歷史名城聯想到與京口有關的歷史英雄孫權與劉裕,以此順勢寫來,自然流暢,含蓄藴藉,共藴含了三層意思:一、表達了時光流逝、歲月不居給作者帶來的無限悵惘的感受:時間一如滔滔長逝的流水,不禁抺去了歷史英雄的豐功偉績,也捲走了風流人物的風采神韻,當年的英雄所留下的也只有荒蕪的“尋常草樹”而已。二、由於世無英雄,奸臣當道,皇帝昏庸,致使曾經英雄輩出的錦繡江山痛落敵手,中原人民淪為異國之奴,而又看不到收復故國的希望。此情此景,無不激起作者心中翻江倒海般的喪權辱國之痛。三、把自己的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困頓與歷史英雄人物功成名就、名留青史作對比,表達了對英雄們的追慕與緬懷,羨慕他們都能夠大展才華、建功立業,而自己卻屢被貶謫,遭遇坎坷,抒發了自己懷才而不能施展、有壯志難以實現的無奈心境。悲涼之感、悵惘之情,溢於言表,為全篇奠定了沉鬱蒼涼的情感基調。這三層意思,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感情飽滿而真摯,情緒熱烈而低沉,完美地勾畫了一個憂國憂民、急於收復故地卻又屢遭排擠的愛國志士的形象。燕、後秦時,所向披靡,威震四方,有氣吞萬里之勢。而如今,英雄了得的劉裕的居所,也淪落為毫不起眼的“斜陽草樹”與“尋常巷陌”,再也不復當年的輝煌與氣勢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元嘉”為宋文帝劉義隆的年號。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命王玄謨北伐拓拔氏,由於準備不足,又貪功冒進,大敗而歸,被北魏太武帝拓拔燾乘勝追至長江邊,揚言欲渡長江。宋文帝登樓北望,深悔不已。此三句在於借古喻今,警告主戰權臣韓侂胄不要草率出兵,但韓並未聽從辛棄疾的建議,倉促出戰,直接導致了開禧二年的北伐敗績和開禧三年的宋金議和。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在此,作者將筆鋒從沉寂遠去的歷史拉向切近的自身,開始追憶住事,回顧自己一生。辛棄疾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奉表南渡,至開禧元年至京口上任,正是四十三年。這四十三年中,金國與宋朝戰事不斷,連年不絕。而作者雖一直極力主戰,併為收復故國不畏艱難,戎馬一生,但眼看英雄老去,機會不來,於是心中自有一腔無從説起的悲憤。

下三句中的“回首”應接上句,由回憶往昔轉入寫眼前實景。這裏值得探討的是,佛狸是北魏的皇帝,距南宋已有七八百年之久,北方的百姓把他當作神來供奉,辛棄疾看到這個情景,不忍回首當年的“烽火揚州路”。辛棄疾是用“佛狸”代指金主完顏亮。四十三年前,完顏亮發兵南侵,曾以揚州作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駐紮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嚴督金兵搶渡長江。以古喻今,佛狸很自然地就成了完顏亮的影子。如今“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與“四十三年,烽火揚州路”形成鮮明的對比,當年淪陷區的人民與異族統治者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烽煙四起,但如今的中原早已風平浪靜,淪陷區的人民已經安於異族的統治,竟至於對異族君主頂禮膜拜,這是痛心的事。不忍回首往事,實際就是不忍目睹眼前的事實。以此正告南宋統治者,收復失土,刻不容緩,如果繼續拖延,民心日去,中原就收不回了。

最後作者以廉頗自比,這個典用得很貼切,內藴非常豐富,一是表白決心,和廉頗當年服事趙國一樣,自己對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當仁不讓,奮勇爭先,隨時奔赴疆場,抗金殺敵。二是顯示能力,自己雖然年老,但仍然和當年廉頗一樣,老當益壯,勇武不減當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帥;三是抒寫憂慮。廉頗曾為趙國立下赫赫戰功,可為奸人所害,落得離鄉背井,雖願為國效勞,卻是報國無門,詞人以廉頗自況,憂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轍,朝廷棄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無法施展,壯志不能實現。辛棄疾的憂慮是有道理的,果然韓侂胄一夥人不採納他的意見,對他疑忌不滿,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當”為名免去了他的官職。辛棄疾渴盼為恢復大業出力的願望又一次落空。

在這首詞中用典雖多,然而這些典故卻用得天衣無縫,恰到好處,它們所起的作用,在語言藝術上的能量,不是直接敍述和描寫。所以就這首詞而論,用典多並非是辛棄疾的缺點,這首詞正體現了他在語言藝術上的特殊成就。

註釋 篇四

⑴勝概分雄佔:勝景曾是英雄豪傑分佔之地。

⑵鳴榔:用木條敲船,使魚驚而入網。

⑶風急怒濤颭(zhǎn):指急風吹得怒濤洶湧

⑷關河:即關山河川。

⑸臨鑑:對鏡。“鑑”即照。

⑹霜鬢:指兩鬢雪白。

⑺漫:指隨意的意思。

⑻極目:縱目,用盡目力遠望。

⑼沙場:指戰場。這裏指北方中原國土。

⑽事業:事情的成就;功業。這裏指收復中原大業。

⑾天塹:天然的壕溝。言其險要可以隔斷交通。

⑿新聲:新作的樂曲;新穎美妙的樂音。

⒀重城正掩:指夜深人靜。重城,指城牆。

⒁西州:晉揚州刺史治所(今江蘇江寧縣西),《通鑑》胡三省注:“揚州治所,在台城西,故謂之西州。”

⒂更點:指更鼓之聲。

作品介紹 篇五

《祝英台近·北固亭》是南宋詞人岳珂的作品。詞描寫了登北固亭所見到的秋天江上夜景,抒發了愛國志士對國勢一蹶不振的悲歎和自己空有沙場殺敵的雄心壯志,但苦無用武之地的苦悶,全詞寫得沉鬱而悲壯。詞寫景與抒情渾為一體。詞中所寫的風聲、濤聲、鳴榔聲、更鼓聲,構成了一部雄渾的交響曲。

名家點評 篇六

此詞感慨忠憤,與辛幼安‘千古江山’一詞相伯仲。(楊慎《詞品》卷五)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譯文: 篇七

江山千古依舊,割據的英雄孫仲謀,卻已無處尋覓。無論繁華的舞榭歌台,還是英雄的流風餘韻,總被無情風雨吹打而去。那斜陽中望見的草樹,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們説寄奴曾經居住。遙想當年,他指揮着強勁精良的兵馬,氣吞驕虜一如猛虎。

元嘉帝多麼輕率魯莽,想建立不朽戰功,卻落得倉皇逃命,北望追兵淚下無數。還記得四十三年前,我戰鬥在硝煙瀰漫的揚州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燾的行宮下,神鴉叫聲應和着喧鬧的社鼓。有誰會來尋問,廉頗將軍年紀已老,他的身體是否強健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