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數學質量分析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8W

數學質量分析報告多篇

【第1篇】國小一年級下學期數學質量分析報告

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以及學科學業評價已落下了帷幕。為了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工作中的不足,更好地為以後的教學工作服務現將本學期一年級數學學科學業評價質量分析如下:

一、綜合評價

我校一年級僅有1個教學班,這個學期,一年級仍然實行數學學科學業評價方案,方案還有待成熟,但是基本有效的對全班64人,從過程性、活動性及終結性三方面評價了學生的各項能力,全班95%的學生都能達到優秀。下面就從這幾方面結合我們班級的評價結果做出以下分析報告。

1、過程性評價

過程性評價主要包含課前課堂表現、成長記錄袋內容、日常作業情況以及單元檢測,我們採用平時記錄的形式積分,共40顆星,佔總成績40%。

過程性評價主要考察學生的學習習慣與自主學習能力,考察學生每一單元的知識掌握情況以及學生及時糾錯的學習習慣,考察學生是否按時並獨立完成作業,書寫是否認真,差錯少,能否及時訂正錯題,並主動請老師再次批改,考察學生本學期都參與了哪些活動以及學生特色作業的完成情況。

從評價結果來看,課前課堂表現、學習態度習慣、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互作互動能力主要是靠老師平時觀察來評價,缺乏很詳細的評價標準,所以各個學生之間只存在細微的差別,學生的互作互動能力比較欠缺,主要還是平時訓練的少,小組合作意識還不夠高,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都比較好,只有少數學生經常出現做完作業不檢查導致漏題的現象;日常作業情況主要參考《國小數學》的書寫情況,由於作業一般都是在課堂上完成的,所以都寫的不錯。單元測試後教師都會及時對當次考試成績進行記錄,對學生的糾錯情況進行檢查與統計。由於每單元的學習內容不一樣,所以每次單元檢測中出現的問題大多都不統一,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檢查習慣,每次測試總有少數學生出現漏題的現象。至於成長記錄袋,每次學生都能很認真的完成特色作業,並將成果保存進成長記錄袋中,這一項學生的成績都差不多,基本都能得到滿分。

2、活動性評價

活動性評價主要包含數學好玩分釦子、填數遊戲以及口算比賽三項活動,共20顆星,佔總成績20%。

活動性評價主要考察學生是否能找到合適的分類方法,是否能主動參與活動,在活動中是否能積極思考、小組合作意識與小組合作能力以及學生的計算能力這幾方面,依據學生參與活動的表現進行打分。

從評價結果來看,大多數學生基本能找到合適的分類方法,也能主動參與分類活動以及填數遊戲,在活動中能積極思考,只是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與小組合作能力較弱;由於口算測試學生若對自己作答情況不滿意,可申請更換題卡或者申請重新測驗,直至自己滿意為止,所以大部分學生考試都比較好,只有極個別學生口算能力較弱,一次考試不太好又不願意二次測試,答對題數低於50道。

3、終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採用紙筆測試、我們認識的數以及數學與生活分項測試的形式進行評價,共40顆星,佔總成績的40%。其中紙筆測試30顆星,另外兩項各5顆星。

終結性評價主要考察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能力、計算能力、操作能力、數學思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考察是否會用100以內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並會簡單交流,能否估計具體事物的數量,能否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提出數學問題,並能夠解決。測查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從評價結果來看,全班95%的學生終結性評價能達到35分以上。我們認識的數這一項學生都能用生活中的事物描述100以內的數,也能簡單的交流,少部分學生在估計具體事物的數量這方面能力較弱。數學與生活這一項測試中,學生能很輕鬆的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並提出5個以上數學問題,也能夠解決。紙筆測試中,80%的學生成績在90分以上,但是學生觀察物體的方位這方面能力較弱。

二、存在的問題

由於評價方案還不夠成熟,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不少的問題。學生的互作互動能力比較欠缺,小組合作意識還不夠高,缺乏對自我評價的客觀性。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都比較好,只有少數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檢查習慣,每次測試總有學生出現漏題的現象。學生的口算能力、估計具體事物的數量的能力以及觀察物體的方位的能力較弱。

三、原因的分析

學生的互作互動能力比較欠缺,小組合作意識還不夠高,缺乏對自我評價的客觀性主要原因還是平時訓練的少,小組合作的.機會少,小組合作中組長的選定很重要,需要老師嚴格的篩選與培養,這點我作為老師來説,我不合格。少數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檢查習慣,每次測試總有學生出現漏題的現象,學生馬虎不認真是一方面,最主要的還是教師在這方面的訓練不夠,沒有做到領着學生檢查,幫助學生學會檢查,以致學生沒有做完題檢查的意識。學生的口算能力、估計具體事物的數量的能力以及觀察物體的方位的能力較弱,主要在於平時訓練少。由於這學期時間短,只有三個多月,但學習任務沒有變,於是這個學期一直呈現一種趕課的狀態,對學生這些方面的訓練就擱置了,這是我的責任。另外觀察物體的方位印刷的不夠清晰,學生看不清楚導致孩子作答時有困難。

四、教育決策

在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會繼續加強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與教育,增加小組合作的機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並樂於參與到小組合作中去,積極討論,並着重培養小組長的組織能力。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會加強培養孩子的檢查能力以及糾錯能力。重視每一次的單元檢測,及時分析總結孩子對本單元的學習掌握情況,有重點的對孩子進行輔導。在下學期的教學中會繼續抓好基礎知識,特別是10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在平時的教學中多練習,運用多種形式,才能讓學生真正靈活做到又快又準確的計算。估算是一個難點,又是一個重點,下學期會加強孩子的估算意識以及估算能力。

五、行動落實

1、爭取每堂課都給學生空出來幾分鐘時間讓孩子合作討論,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着重引導學生討論,並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的想法。

2、固定小組成員,統計小組長的姓名,並安排空餘時間對這些小組長進行培訓。

3、每次做完作業或做完試卷後,教師要做到帶領孩子認真檢查,教會孩子自我檢查的方法,直到學生能做到自我檢查以及自我糾錯。

4、利用課前5分鐘時間對學生進行口算練習,利用開火車、搶答等形式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

5、抓住一切機會訓練孩子的估算能力。

6、分層次教學。針對不同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着重輔導後進生,關注後進生,提高中等生,提升優秀生,爭取每一個學生都能達到優秀。

綜合以上來看,學生各方面表現層次比較分明,各項能力都有需要加強的學生,同時使我看到了並瞭解了平時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不夠完滿的一些事物和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將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儘量補足,在認真鑽研教材和課標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如: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的學習心理以及學生的學習品質),重視學生學習方式的嘗試與研究。加強學生的書寫練習,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感和方位感,以及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優化課堂結構,向40分鐘要質量,爭取在以後的測試中不再出現類似的錯誤,使一年級學生達到理想的學習水平,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找數學,發現數學,學會運用數學,讓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

【第2篇】第一學期期末數學質量分析報告

第一學期期末數學質量分析報告

一、評價的形式與特點評價內容:

1、過程性評價(20%)課堂表現和作業情況,分為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以優、良、合格的等級進行評價。

2、終結性評價(80%)

口試(佔40%)分為“比一比、摸一摸、撥一撥”三項內容,每項內容最多可以得到1條錦鯉,共3條錦鯉。

筆試(佔40%)主要考查口算、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比較大小解決問題,以百分制計算成績。評價特點:

過程性評價和口試、筆試相結合是我們這次自主評價的特點。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通過評價讓學生產生更強的學習動力,愉快的、主動的、全面的發展。既關注了學生的學習態度,知識掌握情況,還考察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與人交流的能力。評價亮點:

口試由教師、家長志願者和學生共同參與,以游魚之樂的形式七2個學科綜合進行評價,學生在民主、愉悦、温馨的氛圍中以交流的形式進行測評,既消除了孩子的緊張感,又對知識掌握和語言表達及與人交流的能力進行了鍛鍊。

二、學生具體評價情況

1、過程評價(1)主要做法:發放測評表,從課堂表現和作業情況兩方面進行評價。學生自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以優、良、合格三個等級進行評價,最後結合上述二者的評價綜合評定。

(2)評價亮點:此項評價關注到了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再是僅僅以期末的終結評價來評定學生的學業成績。

(3)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部分學生對自己的評價不夠客觀,有的評價過高,有的評價過低。

(4)改進措施:評價主體可以再多元一些,比如學生互評。

2、期末口試

(1)主要做法:口試由教師、家長志願者和學生共同參與,以闖關的形式進行評價,分為“比一比、摸一摸、撥一撥”三項內容,每項內容最多可以得到1條錦鯉,共3條錦鯉。

(2)亮點介紹:摸一摸,主要考查立體圖形的認識,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進行了測評,降低了考試的難度,增加了考試的趣味性,消除考試的緊張感和枯燥感。

(3)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面對面的測試部分孩子表現出自信心不足,答案有反覆。

(4)改進措施: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多肯定,多表揚,讓學生體驗成就感,建立自信心。

3、期末筆試

(1)主要做法:紙筆測評,主要考查口算、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比較大小、解決問題。

(2)亮點介紹:計算為主,考察基礎和重點,類型多樣。

(3)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考察的能力點有些單一,試卷的分值不能客觀反應每個孩子的真實水平。

(4)改進措施:增加能力的.考察點。

三、答題情況分析

1.亮點題目分析:口試

情況分析:

(1) 測評者由老師和家長共同組成,評價主體多元;

(2)學生分為5個小組,由家長志願者組織帶領孩子進行測評,有開放性,參與者多元。

(3)以游魚之樂闖關的形式進行評價,降低了考試的難度,增加了考試的趣味性,消除考試的緊張感和枯燥感。

(4)既考察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又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及與人交流的能力,能力考察多元。

三、答題情況分析

1.亮點題目分析:

題目序號

滿分

平均分

滿分人數

滿分率

5

6

5.96

97

96%

考察內容:比大小

考查能力:數字與算式比大小

取得成績:大部分學生看到數字與算式比大小時,都能先把算式的得數寫出來,然後在進行比大小,這樣做起來就比較直觀。

原因分析:掌握住方法做題就比較簡單。

情況分析:解決問題,學生掌握住瞭解決問題的方法,看到圖就先找關鍵詞“同樣多”,看見“一共”就用加法。

情況分析:寫出鐘面上的時間(用兩種方法表示)。這個學生掌握情況較好,都能判斷出時間並進行正確書寫。

2、易錯題目分析:

錯例1:

題目序號

滿分

平均分

滿分人數

滿分率

3分

2.44

82

81%

考察內容:看圖列式計算。

考查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原因分析:一部分學生審題不認真,沒有數清楚燕子的個數,另一部分沒有深入思考題意,原來有9只燕子,先飛走了4只,又飛走了兩隻,應該從整體上去看整幅圖。

錯例2:

考察內容:看圖列式計算。

考查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原因分析:本題需要看圖提取信息,部分學生沒有理解題意,不知道問號在大括號的上面用減法,部分孩子理解了一共有9個,但是求部分沒有用減法計算。

錯例3:

考察內容:解決問題

考查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原因分析:本題需要看圖提取信息,部分學生沒有抓住關鍵詞“借了”,不知道看見“還剩”用減法。

四、我的思考。

1.多元化的評價有利於較為全面的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態度、知識掌握、表達和交流等多多方面的素質進行考察,有其優勢;但是評價的主觀性較大,個別項目不夠全面和客觀,評價結果會有偏差。

2、當前在國小數學解決問題教學中尚存在着一些問題,務必加以剖析、研究尋找改進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教學質量,在解題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幫助學生理解、掌握題目的數量關係,弄清題目、結構及解題思路,培養學生能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再把數學關係轉化為數學表示式解決實際問題思考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水平。

五、努力方向。

1、加強備課,改進課堂教學的形式, 控制教師在課堂的上直接傳授時間,儘量把時間給學生多説,多展示,多實踐。

2、加強課堂教學的組織,規範學生的學習行為,培養提高學生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鼓勵學生的大膽表達,增加學生學習成功的體驗,使學生敢於表達,樂於表達。

3、注重數學與生活中的聯繫。注重實際應用,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感受數學的價值,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逐步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教學中,除了要讓學生掌握數學基本知識,形成基本技能外,還要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要讓學生多説、完整地用數學語言表達,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解決問題。

【第3篇】國小數學質量分析報告

國小數學質量分析報告

為了對國小數學教學情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為今後的教學改革、師資培訓、校本教研等方面提供確切的信息,現將測查結果作以下分析。

一、試題解析

1、指導思想:

本次命題雖然都是以單選的形式出現,但堅持以新課程改革的總體目標為指導,以數學課程為依據,以教材為依託,滲透新理念。堅持人文數學、生活數學、學校數學相互結合,把“雙基”的考查與數學思想及綜合運用的考查有機融匯,使師生從中體驗到數學帶來的成功和快樂,感悟到數學的魅力和真諦,努力讓測試發揮應有的導向作用。

2、命題原則:

(1)基礎性原則。注重基礎,把握知識點。測試卷中,基礎題依然佔據70%的分值,綜合性試題不偏離知識點,能夠比較全面的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及應用情況。

(2)大眾化原則。試題面向全體,貼近大眾“口味”不是精英選拔式的,沒有偏題怪題,力求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在答題中發揮得淋漓盡致,並得到相對比較滿意的成績。

(3)創新性的原則。這些題是我全力打造的一道豐盛的數學大餐,在竭誠調劑眾口的同時,那些具有挑戰性、開放性的試題更是盛宴中的亮點,能夠讓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廣開思路,着力體現測試不僅是對所學知識的一次回顧和檢驗,更是數學學習的一個拓展延伸和創新生成的過程。

(4)人文性原則。為了消除學生對“考試”的恐懼感和緊張心理,臨場發揮自如,在試卷中,選項中加入了一些與正確答案相對應的答案,讓他們在輕鬆愉悦中順利作答。

(5)應用性原則。試題努力體現數學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增強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6)導向性原則。因為試卷所藴涵的思想理念,在一段時間內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會起到很大的導向作用,試題中點點的變化都會在師生的心中掀起漣漪,甚至引起他們的感歎;原來數學知識這樣富於千變萬化而又萬變不離其中,從而對他們日後的教與學更有興趣、有信心,特別是更具有靈活性做很好的引領。因此本次試題昭示了國小階段的數學教與學不能模式化,更不只是簡單的選則而已,它是數學思想、數學思維、數學情感全面發展的奠基工程。

3、命題説明:

命題以《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為準則,以現行教材的教學內容為範圍,做到“三重”:(1)重基礎,即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2)重能力,包括計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重創新,即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性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三者比例為7:2:1。同時題目內容力求做到全(覆蓋面廣)、新(增加些考查學生“學”和教師“教”的新型嘗試題)、活(考查實際運用能力杜絕機械記憶背答)。

二、質量診析

1、主要成績

(1)“雙基”這一傳統強項優勢明顯,地位比較穩固。主要表現在①概念理解準確到位。試卷中關於利用概念解決問題的題,學生理解和答題情況都比較好,正確率88%以上。②學生對於各種計量單位之間進率及其換算掌握和運用比較準確,有關單位換算一題的正確率很高。③題中設有帶多餘條件的問題,學生能認真分析找出有用條件,正確解決問題。④解題的靈活性和思維的發散性有所增強,學生對解決一些開放性題目的能力有很大提高,正確率比上學期明顯上揚,特別是一些書中題稍微變形後,難度有所增加,思維要求也相應的高了,可喜的是,學生回答的正確率是90以上。

(2)常規應用題的解答能力較強,對應用題的解答的共同點是與教材提供的題目基本一致的正確率明顯高於經過一定加工變動的,可見學生對傳統意義的“類型題”掌握較好。

(3)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逐漸增強。對於這一問題是課改新加的內容,教師教的認真,學生學的認真,所以正確率較高。

(4)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有所增強,我們必須承認在數學學習中不同的學生存在着一定的'差異,而且極容易形成比較懸殊的差距,即所説的兩極分化,而從今年的試卷來看,這個差距在趨於縮小。更讓人欣喜的是我看到分數較低的學生試卷中,即使是不會的題,他也會按自己的思路把結果寫出來,沒有空白,這種不言放棄的精神讓我感動,這份執着告訴我們每個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在逐漸增強。

(5)多數學生的生活經驗豐富,知識面有所拓寬,促進了數學學習和數學問題的理解和解決,如23題:要求粉刷教室用去大多少千克,要先( ),多數學生解答的都很好,説明數學教學已逐漸與生活有機結合。

2、問題剖析

試卷反饋的信息也暴露出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在理念、方法、情感、態度、價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1)很多學生對於學習缺乏嚴謹的態度和責任心。

從試卷中我看到粗心大意仍是數學學習的一大殺手,學生因計算馬虎,運算順序顛倒,符號看錯,導致數據隨之而錯,看了這樣的失誤,讓人不解,不為這些孩子們感到惋惜,如果他們能在答題時更細心一些,如果他們能在交卷前仔細檢查一遍,如果他們能對每一個結果的責任感更強些……哪怕有一個如果成立,他們的分數將會被改寫,他們的未來或許也會被改寫,當然造成這種失誤的原因很多,不排除考場緊張,一時成筆下誤,但每所學校每個班級的孩子身上都是這樣的失誤,就不能不令人深思,這些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是否這樣馬虎大意,是否與我們平時練習中常用的題山題海戰術有關?是否由於所做練習乏味,無新鮮感、挑戰性有關?也許老師、家長甚至學生自己都認為我(他、她)是會的,偶爾失手無所謂,然而長此姑息將形成頑疾。

(2)對待問題認真思考、不求甚解。為數不少的學生在基礎知識和綜合應用方面丟分皆由於他們解決問題只憑感覺,不做深層思考。第27小題:蘋果每千克2.4元,買了0.74千克,應付( )元,學生作答時忽略了錢應保留兩位小數這個生活實際憑感覺認為計算結果1.776元是對的;第33題:長方體是無蓋的,長乘寬不應乘2,學生憑感覺認為都應乘2,選擇了a;對這樣的結果我只能表示遺憾。類似這樣的無謂的錯誤其根源都在於思考不周密,不求甚解。對學生寄予厚望的家長和老師們看到這樣的結構不知作何感想,也許會説:“你沒長腦袋嗎?”我的回答是:長了,沒用它去思考!這種現象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了,其實很多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就是在這樣的反覆的“不會的錯、會的也錯”中被消磨殆盡。

(3)解題計算技能、技巧和估算能力有待提高

試卷中普遍存在這樣的現象:明確要求簡算的題目正確率很高,而在其他計算和應用題解答過程中,即使很明顯可以簡算的數據,學生也是按部就班的一步步演算,缺乏應有的數感和技能技巧的靈活運用意識。

(4)知識上仍存有盲點或誤區

有些學生出現的錯誤反映出他們對某些知識上理解上不透徹或存在偏差、部分學生在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時由於數量關係不清出錯。第34題:56千米是前3小時平均行走的路程,97千米是後2小時共行走的路程,由於數量不清有20.95%的同學選擇了a。第15題:比1/8大,比5/8小的分母是8的最簡分數有個,由於學生對最簡分數沒理解,有24.64%選擇c,有16.53%選擇a,這説明有些知識的理解、掌握及運用上需要加強。各部分知識點如果在學生頭腦中打下了深刻烙印,就不會在這解決問題時犯這樣原則性的錯誤。

(5)對數學思想方法的體驗、運用仍有較大差距。

試卷中統計圖繪製,圖形平移,圖形的構成等問題暴露出目前我們的學生還是憑着感覺學數學,體驗、理解、運用數學思想、方法的意識淡薄,對學好數學的理解比較狹礙,重計算,輕操作、體驗,機械學習、記憶的痕跡太重,不僅人為地為師生增添了很多負擔、很大壓力,而且長此以往會將無數的學生拒之於數學王國之外,再也領略不到這一學科領域的奇妙和樂趣。

(6)教與學的雙邊都存在保守觀念和應試心理

教與學基本停留在運用知識能解決教材提供的問題這一層面,而關於這些問題可解有那些變異,滋生什麼樣的新問題以及它還能解決哪些現實問題等等,我們考慮的太少,甚至認為這種必要的拓展是“越位”,覺得只要教材內容輕車熟路考試便勝券在握,從而導致數學的學習缺少思考、缺少方法,一直徘徊在記憶,模仿或憑經驗炮製的階段。面對以上問題,我想我們每位教師在今後一段時間裏應該做的是:

1、加強知識和理論學習,轉變思想觀念。

這一提法聽似老生常談,但在今天重新強調仍十分必要。新教材體現了數學的工具性,並且與時代同發展。它不僅在知識的呈現形式、教學內容的側重點等方面作了調整,在知識面上也有所拓展,新增了有關概率、視圖、平移、旋轉等知識,教者不加強學習,今後在教學中可能遇到的不僅是怎麼教、教到什麼程度的問題,甚至會有教不準確的現象。誠然,自課改啟動以來,我們每學期都組織新課標、新教材的培訓和教學研討活動,確實有一部分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有了一定的改觀。但是,大部分教師對“新課程、新理念、新方法”的理解、落實仍處於初級階段,還需要通過深入透徹的學習來轉變他們的教學觀、學生觀、教材觀,否則教學中就會表現出忽左忽右的傾向,有的是穿新鞋走老路死教教材,有的雖把課堂弄的熱熱鬧鬧,但活中缺實,龍畫的不錯但缺少點睛之筆,這樣的龍還是難以騰飛。

2、宏揚敬業精神,增強責任與憂患意識

學生的責任意識來源於教師長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着意的培養,所以教師自身要具備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這是作好教學工作的必要前提。我們從事了這份育人的工作,就應該對自己所上的每一節課負責、對所教的每一個學生負責、對每個家長那份厚重的信任與期望負責、對我們肩負的沉甸甸的使命負責,歸根結底都是對自己負責。近幾年會考大學聯考移民、國小幼兒園折校折班等事實告訴我們,我們正面臨着學生、家長、社會的選擇,一旦無鍾可撞豈不是連和尚也做不成了。

3、提倡同伴互助,開展教學研究。

新課程改革使們們每個人都面臨衝擊和挑戰,作為一線教師有限的外出學習無異於杯水車薪,況且有很大一部老師根本無緣參加,這就需要教師個人有刻苦鑽研的精神。

4、優化教學過程,促進全面發展。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牢固樹立以下幾種意識:

(1)學生為本的意識。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是有效的教學。審視我們的課堂,你給了學生多大的發展空間?有的老師為了給聽課者看學生自主學習的場面,刻意安排了小組討論,討論後還是由老師把知識講解一遍,殊不知這樣學生會掃興,即使你講的津津有味,學生恐怕也是心不在焉。從某種意義上説是我們不放心、不放手造成了學生學習的被動,甚至視學習為苦役。要想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一要轉變角色,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台;二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體能數學;三是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一位教育家曾説過這樣一段話:給孩子一些權力,讓他自己的去選擇;給孩子一個條件,讓他自去鍛鍊,給孩子一些問題,讓他自己去探索;給孩子一片空間,讓他自由的飛翔。教育的結果是要培育一棵棵枝繁葉茂的快樂樹,而不是一株株被修剪捆綁得傷痕累累的盆景。

(2)課程資源開發意識。在新課程背景下,教材是課程資源之一,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①教材內容生活化

對於國小來説,他們對生活事例最感親切,數學學習的基礎首先是學生的生活經驗。當前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把數學與兒童原有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繫起來,使他們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學起來生動、真實,也容易激發興趣。我們使用的教材中,舊教材沒有生活情境,依然是例題加練習的形式呈現,需要教者根據新課程理念作適當調整,通過加工架設起數學與生活之間的橋樑。新教材雖以情境為依託,但教材是面向整個發行地區的,有些情境離我們學生的生活實際相差甚遠,有的缺乏新意和吸引力,教師要勇於拓寬情境資源渠道,能靈活使用並敢於突破重組教材更好的服務與教學。

②靜態知識動態化。

教師要根據教學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把課本中的例題、講解、結論等方面東西,轉化為學生能夠親自參與的活生生的數學活動。即教學中要重視要領的抽象過程,公式的推導過程,法則的歸納過程,規律的概括過程,結論的綜合過程,思路的分析過程,不但要讓學生知其然,更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教師一定不要只給學生結論性的東西,要知道知識能力是不能簡單複製粘貼的,沒有體驗的數學學習是不完整的更是不科學的。

③教材處理科學化

教師在處理教材時要注意:1、仔細揣摩教材,理解編者意圖。新教材中主題圖豐富多彩,不細心研讀很難把握編者意圖,理解上的偏差或不到位於你或許只是一節課而已,於學生或許將伴隨一生。2、找出教材的不足,主動駕馭教材。教材並非絕對完美的,教學不能唯教材是從。3、正確區分教學內容和教材內容。4、深入瞭解學生,找準教學的起點。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很多知識對他們來説非0起點,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以有知識展開教學。5、客觀分析教材,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如果不慎重推敲,很多老師對這三者的確定和把握會有很大出入,因此必須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教學參考書、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藴涵的數學思想方法。這是我們教學的一個薄弱之處,大家多重視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忽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但缺少思想方法的數學教學和學習最終像盲人摸象一樣。

(3)動態生成意識

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組織引導並參與學生進行數學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生成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學是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一體。教學的藝術有時可以簡化為教師把握預設與生成的藝術。在“預設”中體現教師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現師生智慧互動的火花。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即要充分考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哪些可能,又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應對那些不可預知的生成,有的教師為了順利完成教學設計壓制或不去理會學生隨機產生的想法(例公開課),實際是對很好的教學資源或教學契機的浪費,教師不能過於迷信遵循教案,要善於捕捉教學活動中的生成並因勢利導,完美體現你的教學機智。

(4)質量、效率意識

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歸根結底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真正掌握數學這一生活、學習、工作、勞動必不可少的工具並實現個性的健康發展。所以這裏我説的質量不是要求每個學生都答100分、90多分,這不現實,但學生終究要在數學學習中有所獲、有所得吧?我們不能也沒有權力一味責怪學生如何笨,問問自己,是否有效利用了教學時間?是否關注了每個學生的數學發展?

5、習慣養成意識

“習慣是人生最大的指導”,它使人“行”不由衷,“動”不由己。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言:良好的習慣是一種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的在增值,而人在其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那麼同樣程度上,壞習慣就是道德上無法償還的債務,這種債務能夠用不斷增長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痺他的最好的創舉,致使他達到道德破產的地步。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去形成一種好的習慣。那麼,我們的教學過程,就應該是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過程,並讓這種良好的習慣服務於學業,服務於事業,服務於人生。我們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使學生懂得如何主動地去獲取新知識: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使學生懂得如何主動地去與他人合作與分享;要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習慣,使學生懂得如何主動地去思考、探索未知的領域,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善於傾聽、遵守紀律、認真做事、獨立思考、質疑問難、收集信息、自我評價等良好習慣,使學生受益終身。

6、自我反思意識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按照教學的進程,教學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教學前的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教學中的反思,能使教學高效順利地進行;教學後的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希望我們每位教師能在反思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