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2年十四五規劃編制方案樣本(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4W

2022年十四五規劃編制方案樣本(新版多篇)

規劃編制方案樣本 篇一

十三五”工作回顧

一、發展回顧與主要經驗

十三五期間,我鄉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統攬社會經濟發展全局,緊緊圍繞“開放興鄉、礦業立鄉、產業富民、科學發展”的工作思路,振奮精神,凝心聚力,搶抓機遇,紮實工作,實現經濟和社會跨越式發展,為“十四五”時期社會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鄉域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五年來,財政收入一直保持在1億元以上,2017年達到2.3億元,2016年至2019年累計上繳税金7.89億元,成為全縣納税重點鄉鎮之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由13.8億元提高到14.5億元,增幅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逐年增長,2020年預計達到14億元,增幅115%,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536元增長到3500元,增幅127.9%;其他各項指標也大幅度攀升。

(二)農業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快。鄉黨委政府以農業產業化為重點,以各項惠農政策為依託,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結合鄉域實際,按照果品、食用菌兩主,蔬菜和肉雞兩輔的發展思路,因村制宜,近兩年已初見成效,發展果品面積達到2110畝,發展食用菌73.8萬棒,栽植露地豆角1200畝,肉雞存欄40萬隻,牛1580頭,羊4700多隻,豬存欄3000多頭。

(三)工業項目建設穩步推進。鄉黨委政府始終以做好企業服務人為根本,做好“聯絡員”、“調解員”和“安全員”角色,為企業發展提供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服務。五年來,我鄉充分利用低品位釩鈦鐵資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共謀劃和實施項目15個,特別是黃家溝尾礦庫項目,投資2億多元,搬遷2個村民小組86户,實施這個項目確保了鑫發礦業正常生產19年。其餘實施的項目,也已全部投入使用,並切實發揮了效益。

(四)農村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是發展農村經濟、解決“三農”問題的基礎和前題。鄉黨委政府始終高度重視農村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建設,五年來硬化道路25.1公里,修建橋樑10座。新建人飲工程11處。新增變壓器23台,架設電纜54000延長米,農村危舊房改造292户。

(五)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文化生活水平顯著提高。14個村全部配齊音響設備,各村都建起了文化書屋和活動廣場。大力改善辦學條件,投資247.9萬元,改造了__國小、帽子山國小以及燒鍋國小的校舍,投資420萬元新建__中心國小綜合樓一座,東溝國小附屬用房一處。按時足額發放各類涉農資金,政策性農業保險、治安保險等工作均按時完成任務,新農合和新農保參保率均達到90%以上,五保供養,民政優撫紮實開展,落實低保對象1239人,五保供養115户。計生工作紮實開展,連續多年榮獲縣級先進單位,防火、防汛、防疫、信訪穩定、安全生產等各項工作全面協調發展,整體紮實推進,均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五年的探索發展和實踐,為推進鄉域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一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加快發展做為富民強鄉的第一要務,班子成員密切配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一心一意抓經濟,齊心協力謀發展。二是必須解放思想,創新思維,更新觀念,適應新常態,推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三是堅持“開放興鄉、礦業立鄉、產業富民、科學發展”的思路不動搖,凝聚全社會力量,多謀惠民之策,多興利民之舉,多辦為民之事;四是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發揚釘釘子精神,對每一項工作都按既定的思路,集中力量一抓到底。

二、發展環境與條件分析

十四五時期,既是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黃金期,也是經濟結構調整壓力加大、區域性競爭更加激烈和羣眾利益訴求多元的一個時期,機遇和挑戰並存。

(一)優勢與機遇

一是國家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和新農村建設,將會加大扶持力度,對農村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資金傾斜;二是十三五期間經濟和社會發展打下了一定基礎,積累了一定經驗。三是鄉黨委、政府對發展農村工作認識不斷提高,幹部羣眾幹事創業熱情高漲。

(二)困難和挑戰

一是經濟增長的壓力加大,近幾年來,我鄉鐵選企業發展步伐加快,但是面對市場經濟低迷、鐵精粉價格持續走低等不利因素影響,企業發展步履維艱;二是農業結構調整步伐緩慢,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務艱鉅;三是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生產、生活條件比較落後;四是維護穩定的壓力加大,羣眾利益訴求增多,各種影響社會經濟發展不穩定的因素特別是羣企糾紛、土地山林邊界糾紛等問題仍然存在。

“十四五”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牢牢把握縣委總體定位,堅持從嚴治黨,充分調動幹部羣眾積極性,以調整產業結構為主導,以長效富民增收為目標,注重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穩定,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全力推動各項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二、發展目標

十四五期間,全鄉財政收入保持在1億元以上,工農業總產值達到18.5億元,年均增長5%,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9億元,年均增長5%,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居民收入穩步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300元,年均增長12%。水、電、路、房等農村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社會管理制度更加規範化,住房條件不斷改善,人居環境更加優美。人民羣眾幸福指數不斷提升,人民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科技、教育、文化、衞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全面進步。

3、戰略重點

(1)因村制宜發展產業,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大力開展農民技能培訓,積極與農牧、科技部門聯繫,有計劃的組織鄉村幹部、黨員、代表以及種養殖大户,通過集中培訓和外出參觀等方式,努力打造新型農民,五年累計培訓農村勞動力6000人以上。

十四五期間繼續堅持“兩主兩輔”產業發展思路,全鄉新建果品面積達到1.3萬畝,發展食用菌800畝,露地蔬菜2500畝,新建現代化多層籠養肉雞養殖小區3處,肉雞年產能力達到180萬隻,養牛、養羊大户達到60户,牛存欄2400頭,羊存欄9000只。同時各村因村制宜,抬頭山村養狐狸廠在原存欄500只基礎上,擴大養殖規模,力爭達到3000只,同時以本村宏盛種養殖合作社為龍頭,以家庭農場模式帶動全村發展種養殖業。__村鴨廠養鴨數量達到8萬隻。楊樹村繼續推進青青農產品深加工項目,年產開口杏核200噸。積極推進大黑山生態旅遊項目,投資5億元,探索發展農家遊產業,建成後可實現年產值1500萬元。

加大投入力度,依託水利項目,完善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維修河壩23公里,新打機井133眼,增加農田灌溉面積7000畝以上。

集中力量扶貧攻堅,實施精準扶貧,到2020年底,貧困村人均收入達到3500元,7個扶貧村2030户貧困户全部實現脱貧。

(2)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強力發展生態工業

堅持礦業立鄉、產業富民的思路不動搖,積極採取措施應對鐵精粉低迷市場,重點在降低成本和節能減排上尋求出路,在採用新工藝、新技術上求突破。十四五期間,鑫發礦業計劃投資4500萬元,實施節能改造技術項目,達效後每年可節約電力成本785萬元。積極爭取推進承德縣鑫發生態農業示範項目,投資5億多元,建現代高效生態農業園3225畝,建成後可實現年產值48826萬元。積極推進廢渣處理項目,爭取實現90%的廢渣全部再利用,變廢為寶。加大礦山披綠和土地復墾力度,對閉庫的尾礦庫和工礦廢棄地進行綜合治理,利用5年的時間實現綠化率80%以上。同時爭取恆偉集團在十四五之初重新啟動,並正常生產,通過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和降低成本,到2020年底,實現鐵精粉產量和税收翻一番。

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推動安全生產質量標準化,轄區內選廠和新建尾礦庫全部達到二級標準化水平。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無盲區,整改率達到100%,降低一般事故,杜絕重大安全生產事故,保障人民羣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充分發揮輿論宣傳和監督作用,加強能源和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大力調整能源消費結構,發展潔淨煤技術,擴大天然氣、太陽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與企業簽訂節能減排目標責任書,並將節能減排目標納入企業年度綜合考核指標,加強監督檢查,形成健全的節能減排目標評價考核體系。

(3)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改善農村條件。

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加強鄉與鄉、鄉與村、村與村之間道路連接,提高道路養護水平。到2020年底,鄉境內規劃新建公路89.2公里,橋樑27座。

解決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十四五期間計劃在紅廟子、東溝、楊樹、大廟四個村修自來水管道4000米,解決4900口人飲水困難問題,實現自來水全覆蓋。

最大限度滿足用電需求,十四五期間,我鄉計劃改造10千伏線路3.1公里,改造0.4千伏線路9.2公里,增加配變布點7台,增加配變布點容量0.7MVA,低壓無功補償裝置改造17台,低壓無功補償裝置改造容量0.54MVAR。

進一步完善鄉鎮服務功能,十四五時期承德縣惠安石油有限公司投資1000萬元,分別在__村、下局子村各新建加油站一座,方便周邊羣眾生產生活。

堅持把小城鎮建設與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結合起來,加大投入力度,把__村主街道兩旁各10米內規劃為商業用地,建設商業集市,在集市兩側建設統一規格農宅。改造提升農村集貿市場,投資500萬元對集市進行改造,佔地面積5000平方米,市場內地面全部水泥硬化。新建固定攤位40個,活動攤位30個,公共廁所一處,垃圾處理池2個。加大危舊房改造力度,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全部完成困難農户危房改造工作任務,切實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4)加強公共事業建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十四五時期,重點把增加農民收入和改善民生放在工作的首位,集中力量解決事關羣眾切身利益的大事、實事和好事,使羣眾得到更多的實惠。

一是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高度重視就業再就業工作,進一步完善就業和再就業服務體系,努力提高就業水平。除向鄉域企業輸送勞動力外,通過能人帶動外出務工和發展農業產業擴大就業,使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二是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到2020年基本建成鄉、村兩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共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所有村級文化活動室全面達標,建築面積達到80平米以上,並全面投入使用,每村的文化體育廣場面積達到600平米以上,14個行政村農家書屋全面達標,實現有借閲記錄、有羣眾意見記錄、有開放時間記錄的“三有”標準,進一步完善村級電影放映機制,結合縣村村電影放映工程和農家書屋、黨員遠程教育資源的優勢,實現不出村的電影、科教、娛樂節目的放映,力爭“村村通”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80%。

三是鞏固義務教育成果。國小在校生鞏固率達到99%以上,全鄉辦學水平全部達到規範化標準,進一步全面普及國小教育,到2020年,國小階段毛入學率達到100%,進一步擴大學前和特殊教育規模,啟動學前教育三年發展行動規劃,學前三年兒童入園率達到95%以上,學前一年兒童入園率達到100%,殘疾兒童受教育率達到90%。

四是提升醫療衞生水平。按照縣相關職能部門的要求,以深化醫療衞生體制改革為主線,加強鄉、村級醫療衞生基礎設施建設,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醫療衞生資源,促進公共衞生服務逐步實現均等化,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實現衞生事業和諧穩定健康發展。到2020年末,14個行政村的村級醫療衞生室全部投入使用,並達到縣相關標準,鞏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保持在90%以上。

五是計生工作紮實開展。符合政策生育率穩定在86%以上,人口年均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左右;出生人口結構明顯改善,出生嬰兒性別比達到正常值;計劃生育基層服務網絡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不斷完善,50%以上的村實現人口計生基層羣眾自治;鄉計生服務站標準化建設率達到國、省建設要求。

六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到2020年底,新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萬人,參保率保持在95%以上。加大基本醫療保障力度,繼續擴大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新農合參合率保持在90%以上。強化城鄉低保五保管理,不折不扣落實臨時救助制度,確保特困羣眾能夠及時得到救助。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強城鄉養老、助殘服務體系建設,完善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管理。

七是確保食品藥品安全。以保障人民羣眾食品藥品安全和市場秩序穩定為重點,加強村級食品藥品的監督,重點檢查衞生所、集市攤點、商店、農村婚宴等重點場所,進一步完善和創新體制機制,協調縣相關部門,加快食品藥品檢驗檢測體系、監管協作體系和長效機制建設,創建“食品藥品安全鄉”。

八是促進全鄉和諧穩定。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加大普法教育力度,確保廣大羣眾學法、知法、懂法、守法。完善基層服務和管理體系,強化機制建設,健全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農村網格化管理和特殊人羣管控幫教等機制,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認真做好新形勢下的信訪工作,把各種不穩定因素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確保全鄉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4、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__鄉“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規劃編制工作的統籌安排與協調推進,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重點抓的工作格局。鄉屬各部門既要各負其責,又要通力協作,上下聯動,有效保證十四五規劃的順利實施。

(二)嚴格落實責任。明確“十四五”規劃的戰略任務,根據各項目標任務層層分解,建立工作責任制,責任到人,分工到位,確保每項工作有人抓,有人管。進一步改進考核評價機制,嚴格考核,落實獎懲,同時加大督導力度,保證每個工作環節銜接緊密,不出紕漏,確保約束性指標的落實。

(三)堅持以民為本。關注羣眾利益訴求,切實把主要精力和心思集中到幹事創業上。着重解決好睏難羣眾和弱勢羣體的生活難題,下大力度解決好關係羣眾切身利益的住房、就業、養老等熱點難點問題。認真聽取、詳細瞭解羣眾的訴求,依法依規解決問題。對於羣眾的合理訴求,想盡一切辦法幫助解決,取信於民,讓人民羣眾共享發展成果。

(四)強化實施監督。加強十四五規劃實施監督工作,及時瞭解和全面掌握執行情況,對重要指標的實施完成情況及時跟蹤,認真做好信息的採集、整理和反饋工作,及時通報規劃執行情況,全面落實規劃實施責任制,確保規劃順利實施。

“十四五”規劃是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規劃。鄉黨委政府將團結帶領廣大幹部羣眾,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搶抓機遇,鋭意進取,聚精會神搞建設,萬眾一心謀發展,為全面完成“十四五”規劃各項目標和任務,實現我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跨越而努力奮鬥!

規劃編制方案樣本 篇二

今年是謀劃“十四五”發展思路的關鍵一年。“十四五”和未來的更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將會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錯綜複雜,挑戰因素不斷增多,國際貿易和投資也可能受到從未有過的衝擊,全球經濟增長更依賴創新累積形成的新動能。

在此背景下,我國應如何尋找科學合理的出路,保持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持續增長和繁榮現狀?

一、合理確定未來增長預期

(一)從供給側宏觀增長模型看趨勢

按照新古典增長模型的描述,經濟增速是由技術進步增速、資本投入增速和勞動力投入增速共同決定的。

從我國目前趨勢看,我國老齡化程度日益提高,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已經超過18%,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接近15%,在上海等超大城市,老齡化程度已經達到30%以上。

由於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的集中影響,這一比例還在快速上升。預計到2025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達到20%以上,65歲以上人口比例將接近18%。

老齡化程度不斷提高的直接後果是儲蓄率逐漸下降。事實上,我國總儲蓄率過去幾年已經由51%左右下降到了48%左右,雖然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仍屬較高之列,但下降速度比較明顯。

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到2025年,中國的總體儲蓄率會進一步下降至40%左右。

儲蓄資源增速下降,加之資本產出率增速也在下降,使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最近幾年逐漸下降,由過去較長時的兩位數增長下降到6%左右的個位數增長。

從勞動力供給看,老齡化毫無疑問會降低勞動力供給增速。事實上,過去幾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15—60歲)平均每年淨減少200萬-300萬人。

勞動力供求關係發生明顯變化,使得我國過去十年勞動力成本年均提高約12%左右,迫使不少勞動密集型加工製造業退出或轉移到勞動成本更低的國家和地區。

不僅如此,我國勞動生產率增速也開始下降,由過去10年年均增長9%左右下降到過去5年年均增長5%左右。

從技術進步率(全要素生產率)增速看,也存在下降的趨勢。

(二)從供給側部門模型看趨勢

從增長的供給側部門模型看,GDP是由各部門國內生產增加值+淨出口構成的。各部門增加值的增速及其權重共同決定了GDP的增速。

從不同產業門類變動看,考慮到製造業普遍存在的產能過剩問題並未真正實現市場出清,製造業傳統部門和農業生產增速會比較穩定甚至有所下降。

在製造業眾多門類中,過去五年實現兩位數以上年均增速的只有醫藥製造業、汽車製造業、計算機和通信類電子產品製造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和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

與互聯網、大數據等創新應用相關新興部門或新經濟部門增速也相對較高,甚至超過兩位數增速。但由於對同一領域的傳統模式具有替代效應,未必會產生對整體行業增速的實質性提升。

服務業表現出高於製造業和農業的增速,特別是服務業中文化娛樂、信息服務、體育健康等部門增加值增速超過兩位數。

增長的收入彈性很高,具有持續穩定的擴張性,這與居民消費結構中服務消費比重提高的升級趨勢是一致的。比如,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過去五年的年均增速超過了18%。

(三)從需求側宏觀模型看趨勢

經濟學教科書描述的宏觀模型十分簡單,GDP=C+I+(_-M),其中C為消費,I為投資, _為出口,M為進口。這説明支撐GDP增速的是所謂“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和淨出口的增速。

從目前態勢看,我國國內消費增速逐年下降,已經由過去10%以上兩位數增長下降到8%左右的個位數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也由高點期30%左右的增速,下降至如今6%左右的增速。

由於投資收益總體上趨於下降,市場投資增速難以出現新動力。淨出口因貿易環境和貿易條件惡化,面臨越來越大的不確定性,總體呈下降趨勢。

再加上世界經濟在未來幾年仍有較大概率出現週期性回落,恐難有大的作為。

製造業景氣的逐漸收縮會逐步蔓延至服務領域,從而導致就業增速的進一步轉弱,失業人數可能會有所增加,會使居民對未來的收入預期下降,並進而使消費變得更加謹慎保守。

因此,未來支撐經濟增長的需求動力似乎也在進入弱化的通道。

總體結論:綜合上述多重因素、相關約束條件的變動趨勢,得出的基本推論是,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具有下降趨勢。

如果我們假定勞動參與率和勞動生產率增速基本穩定,綜合考慮我國勞動力和資本投入的變動趨勢,未來5-10年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會下降至5%-6%的區間內。

這意味着我們需要客觀接受在未來10年,我國經濟只能取得6%以下的年均增速。

國家五年規劃預期增長目標的選擇是否合理,對各地設定各自的五年規劃預期目標具有重大導向性影響。

從過去的經驗看,過高的預期目標一般會使各級地方規劃預期目標跟隨性加碼提高,最終會導致因整體目標過高在實施過程中採取不必要的刺激性政策,產生槓桿攀升、違約增多、產能過剩、泡沫加大等副產品,對此不可掉以輕心。

二、穩定經濟中長期增速的主要出路和舉措

既然未來潛在增長率已經落入5%-6%的區間,如何更多向6%左右靠近,穩定並延長經濟增長平台期,是制定新的五年規劃時需要認真考慮的政策和改革重點。

從中國目前的基礎條件看,我們有較大空間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實現更長時間的經濟穩定增長,並通過更好的創新激勵,延緩因要素紅利逐步減弱、外部環境更加惡化導致的降速壓力。

(一)以全方位創新為核心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十三五”規劃明確的發展主線,這一任務不可能在五年內完成歷史使命,需要在“十四五”期間繼續深入推進。應該在一下幾個領域採取措施,深度發力。

1、努力穩定勞動力供求關係。

化解勞動年齡人口減少的主要做法包括:

一是延長退休年齡至65歲,這是很多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減輕社保支出壓力的通行做法,我國也到了採取類似做法的時候;

二是讓進城農民工和城市間流動就業人口落户,我國有2.7億左右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各類城市就業,近1億在城市間流動就業的城鎮人口,他們大多數人沒有就業所在地户口,農業轉移人口一般在男50歲、女40歲左右就離開工作崗位回到老家並逐漸退出勞動力隊伍,如果能讓這批人獲得就業所在地户口,一般能延長勞動年限5-10年,可以有效增加城市的勞動力供給;

三是讓體制內退休官員和科技人員更好發揮作用,我國現行制度對退休官員特別是高級退休官員再就業有嚴格的限定,不允許他們退休後被企業等有關機構有償聘用,這導致很多有很強專業能力和專業經驗積澱的政府精英人才,也包括部分體制內高級科研人才被閒置浪費。這些措施從反腐角度看似乎有合理性,但制度設計過於粗暴簡單,如果對相關制度進行細化完善,允許他們在符合一定條件下被企業或相關機構有償聘用,而不是一刀切地被禁止,完全可以增加我國的高素質勞動力供給;

四是在一對夫婦可以生兩個孩子政策基礎上,儘快實施自主生育政策,必要時視情況採取措施鼓勵年輕人多生育,以扭轉人口快速老齡化帶來的國家人口結構失衡問題。

2、提高勞動力素質和質量。

應對勞動力數量減少的另一個有效措施是提高勞動力素質,以質量提高彌補數量不足。這需要強化實用型技術教育和培訓投入,為更多勞動力提供更高質量的免費技術培訓和技術教育,通過更專業的技術培訓解決結構性就業難題。

應該給予學校更大的辦學自主權,讓大學教育能夠針對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的需要,有針對性地提供技術員工教育和培訓服務,並強化專業課程設置與市場需求的對接,緩解高校畢業生結構性失業導致的人才浪費。

要全面提倡專業精神,減少教育的功利性,真正培養個人專業興趣,形成行行出狀元的能人文化。

提高各領域專業人員、技術工人的社會待遇和認可度,提高新型職業農民的社會認可度,使不同專業技術崗位的專家和工人都能成為更受尊敬和尊重的職業人士。

3、強化全方位科學技術創新。

以研發投入規模和專利申請數量看,我國算得上一個研發大國,我國也是一個產業體系門類齊全的大國,但從質量和核心競爭力來説還遠不是強國。

從創新效果看,我國雖然專利數量雖然名列前茅,但科技成果轉化率大致只有10%左右,遠遠低於發達國家40%左右的平均水平。

從產業體系看,我們很多產品和服務在品質上不能滿足消費者消費升級和消費多樣性、精細化的需求,很多領域不具備與海外先進技術、產品和服務競爭的能力,一些高端產品和核心技術還完全不能自主研發並生產,必須高度依賴進口。

在自由貿易環境下,通過互通有無和比較優勢形成全球產業分工體系和產業鏈,這原本不是問題,況且我國還屬於貿易順差國。

但不幸的是,我國還面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出於國家安全保障、意識形態差異、制度體制差異、獲得競爭優勢等為藉口的高技術封鎖和禁運且這一和平時期不應該出現的美國主導的技術禁運還在進一步強化。

在外部壓力遏制下,任何對全球化產業鏈和技術鏈抱有期待和幻想的技術和產業政策政治上都不容易被接受。

我們還不得不在關鍵領域繼續採取以進口替代為目標的產業政策,加強核心技術和產品的國內研發和進口替代,以擺脱對進口產品和技術的嚴重依賴。

鑑於科技創新和創新驅動發展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中之重,需要進一步完善創新激勵體系,強化政府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勵企業更多投入資源用於研究開發,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知識產權激勵,形成更加開放包容的創新環境。

與此同時,我們依然需要加強產業技術研發和創新領域的國際合作,更好利用國際上最優秀的研發資源,形成更具激勵性的產業技術創新和研發環境,以及推進研發成果商業化的天使投資、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環境。

4、深度推進全面對外開放。

過去中國的高速增長得益於對外開放,未來的發展依然離不開對外開放。但是,今後的外部國際環境對中國可能會帶來諸多挑戰。

這些新挑戰可能要求我們的對外開放不能僅限於貨物與服務市場的擴大開放和准入,可能還涉及體制機制的與國際接軌。

這是因為更開放的中國經濟需要中國企業更多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和貿易投資往來,這涉及到跨國間基於規則的公平競爭和對參與主體法律保護的一致性。

這可能會顛覆我們過去一些傳統的習慣思維。比如,我們過去常説制定產業政策是一國主權,不容別人説三道四。

這一聽起來合理的論斷在新環境下可能恰恰是不尊重國際規則的表現,因為一國在使用產業政策工具時,所使用的政策手段特別是政府補貼等手段,極可能違反世界貿易組織反補貼協議,使受補貼企業相對於不接受類似補貼的企業形成不公平的貿易競爭優勢。

所以,在一個開放環境下,如果尊重國際規則,任何一個國家都有權基於國際規則對他國可能扭曲貿易的國內政策説三道四。

因此,從產業政策角度看,出於對國際規則的尊重和提高政策手段實際成效的考慮,我們需要更好發揮競爭機制對市場主體的激勵作用,而不是簡單利用政府補貼予以支持,避免給別國採取貿易保護措施或反補貼、反傾銷措施留下話柄。

在服務領域,要進一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通過國外先進和高品質服務模式的引進,促進國內服務業市場的高水平競爭,通過競爭儘快提高國內服務業的服務品質和服務能力。

在城市開放發展方面,中國需要加快沿海城市羣和重要都市圈的全方位開放,特別是改善一線城市和準一線城市的國際化營商環境,以更好吸引國外創新性資源和高品質企業參與中國城市的發展,培育形成幾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大都市。

5、優化能源結構並強化節能。

能源是現代經濟增長髮動機的燃料,能源革命和創新對中國的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來説至關重要。我國是一個能源消費大國,但能源資源的人均自然稟賦明顯不足。

目前,我國人均能源消費為3噸標準煤左右,與美國人均11噸標準煤、俄羅斯13噸標準煤的水平有很大差距,只相當於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日本和德國人均消費水平的一半。

隨着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行為會進一步向發達國家居民消費行為趨同,人均能源消費水平也會趨同。

我們不能向美國和俄羅斯趨同,但即便是向日本和德國趨同,我國人均能源消費還將提高約1倍,但前提是達到日本和德國的能效水平。

這也意味着中國能源消費總量最終會在現有基礎上翻一番,這將給中國帶來能源安全和減排方面的雙重挑戰和壓力。

2018年,中國原油進口46190.1萬噸,總金額15881.7 億人民幣;天然氣9039萬噸,2551.8億元,總價值約3000億美元。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70%,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已經接近45%,而且還在進一步上升。

相對於糧食安全而言,中國的能源安全更具有風險敞口的特點。解決能源問題和挑戰的出路只有兩條。

一是全方位加大節能力度,特別是在建築領域和製造領域加大節能力度,用更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各類用能主體加大節能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進一步提高國家整體能效水平。

二是優化能源結構,重點提高清潔能源比重,特別是要加快推動電氣化和電動化,減輕對原油和天然氣的持續上升的進口依賴,降低進口依存度。這是因為我國在風能、太陽能、核能發電方面,還有較大空間通過技術創新和開發模式創新擴大電力供給能力。這一替代不僅是綠色低碳的,還具有降低能源對外依存度、提高能源自主安全保障能力的長遠戰略意義。

6、深化市場化和法治化改革。

這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核心最關鍵最複雜的內容。

一是更好依法保護各類產權特別是私有產權,我國民用經濟佔比已經大大超過半壁江山,民營經濟對就業、創新的貢獻日益顯著,都達到了70%左右。經濟發展進入創新驅動階段後,民營經濟和企業家的作用將變得更加重要,通過加強產權保護和產權激勵,可以穩定私營部門企業家的長期預期,更好激勵民營企業和研發人員投入創新、投資未來。在實體經濟併為資本市場造就更多面向未來、創新驅動、依法經營,更具創新動力和競爭力的百年老店。

二是要創新性化解主流意識形態與經濟基礎之間的結構性矛盾。我國經濟基礎的民營比重還在繼續提高,資本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發行主體越來越多是民營企業,但由於主流意識形態是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且人們對主流意識形態共產主義的理解依然是傳統的最終要革資本家的命,這使得部分民營企業家缺乏足夠的安全感和對未來的信心。越來越多民營企業選擇海外上市,或在國內上市後變現部分資產轉移出境,是這類擔憂的一種表現。

過去,執政黨創造性提出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部分民營企業家的顧慮,緩解了主流意識形態與經濟基礎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但並未從根本上化解這個矛盾。對這一結構性矛盾,需要執政黨進一步予以重視並實事求是、創新性地加以探索解決。這是一個十分敏感但又不容忽視、無法迴避的歷史性話題,值得立足長遠、認真研究,找到可行的根本出路,否則我國資本市場的微觀基礎是不穩固的,以資本市場作為資產配置場所的資產安全也是不可靠的。

三是強化統一市場制度建設,掃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內要素自由流動、企業公平競爭的任何不合理規定和做法,規範地方政府補貼招商引資的不合理競爭行為,廢除各類地方政府實施的地方保護和區域分割行為,使我國具備的大國經濟統一大市場優勢得到更充分發揮。

四是依法行使政府治理和管制,減少政府決策、監管和管制過程中的不透明性和隨意性,減少政府對微觀主體市場經營行為的隨意干預,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真正改善基於規則和法治的可預見的政府監管,促進形成更加便利可靠的營商環境。

(二)如何更有效促進內外需增長

從需求側提高內外需對增長的貢獻度,發力點不見得就在需求側,也不在於簡單增加消費補貼和擴大政府支出,很多功夫實際上在供給側,與供給側的改革、開放、創新密切相關。

1、基於就業和收入預期穩定的內需擴大。

國內需求總體上是就業和收入的函數。促進國內消費需求穩定增長的根本措施是保持就業的持續穩定增長,而穩就業的根本措施在於在制度上放水養魚,養活更多的企業。

這需要不斷改善企業經營環境和創業就業環境,特別是城市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户的發展環境。

在中國,尤其要注重發揮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規模經濟帶來的創業和就業效應,一些城市試圖通過趕人的做法控制城市規模,實際上扼殺的是城市內生的就業和創業機會。

從企業税費負擔來看,在前期降低企業税負基礎上,還可以進一步研究降低企業社保和公積金負擔,並通過更多劃撥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增加社會保障資金來源,以更好地通過穩定就業、優化保障來穩定居民收入預期,減少居民擴大消費需求的後顧之憂。

從長遠財税制度建設和財税制度國際競爭角度看,應該進一步深化財税體制改革,完善税收結構,改變以間接税為主的税收結構,逐步向以直接税為主的税收結構過渡,使企業税費負擔具有國際競爭力。

為了使降税具有可持續性並不對政府民生支出形成擠壓,需要進一步優化並精簡政府支出項目,削減不必要的政府支出。

特別是削減那些錦上添花的政府支出項目、面子工程和政府自身的行政管理開支,逐步降低預算內經濟建設支出比例,提高民生福利支出的比例,政府要帶頭勒緊褲帶過緊日子。

2、基於深度城市化的城鄉融合發展。

我國較大的城鄉收入和福利差距、明顯的農業與非農產業勞動生產率差距,依然是城市化的根本動力。

從國際國內經驗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小於2倍後,城市化動力才減弱並趨於穩定。

我國目前城鄉收入差距還在2.7倍左右,落後地區城市人均收入與發達地區城市人均收入的差距更大,城鄉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差距還十分明顯。

這説明我國還遠未到逆城市化的階段,需要繼續消除城市化的體制障礙,為城市化的自然發展創造條件。

以人為核心推進深度城市化本質上屬於供給側改革和創新的內容,有利於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和公共服務差距,還具有擴大國內需求的積極效應。

我國現有統計制度下的城市化水平並不能真實反映城市化實際水平,很多城市常住人口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居民。應該採取措施允許2.7億進城農民工和近1以億城市間流動就業的城鎮人口自主選擇獲得就業居住所在地户籍並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務。

政府相應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更多用於進城落户人口的城市保障房建設和公共服務支出。

這有利於穩定預期,擴大消費支出,形成政府支出與消費需求持續穩定增長之間的良性循環,對經濟持續增長的效應要強於簡單增加基礎設施投資支出,對社會結構的改善和公平正義的維護也具有積極作用。

考慮到更多的創業機會和服務業就業機會都在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應該完善城市社會治理模式,禁止城市政府採取限制外地人流入或是以疏散為名驅趕外地人的錯誤做法,還城市社會應有的開放包容姿態。

這在經濟減速、失業增加時顯得格外重要。在深度城市化過程中,要進一步完善城市建設用地供地機制和農村建設用地的高效配置機制。

使建設用地特別是住宅建設用地的增加與城市常住人口特別是落户人口的增加相適應,使進城落户農民工的農村閒置宅基地有更好的入市變現通道和市場化權益價值實現機制。

政府財政轉移支付規模也要與人口流入地的人口流入規模特別是流入人口落户規模相適應,形成對吸納轉移就業人口落户的正向激勵機制。

在城市房地產調控模式方面,要改變目前通過行政管制限購限價的扭曲市場供求關係和價格信號的不合理做法,通過税收手段調控抑制不合理炒作行為,使正常的房地產需求得到有效釋放。

3、基於城市羣和都市圈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

我國未來城市化率將達到80%以上,主要城鎮人口將分佈在胡煥庸線以東20個左右的城市羣和都市圈地區,這主要是由自然條件和資源環境承載力決定的。

如果城市羣和都市圈內部的協調發展做好了,區域協調發展的大格局就形成了。

以往以東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為主的四大板塊區域戰略,加上點菜單式的碎片化區域政策,經過20年左右的實施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也留下了值得總結的經驗教訓。

考慮到任何一個板塊內部不同省區市之間的較大差異,延續如此大尺度的區域戰略或過於碎片化的區域規劃和政策指導,實際操作性、指導精準性和市場統一性都面臨挑戰,最後極有可能淪為不同板塊之間爭相尋求中央優惠政策的政治藉口。

我國作為一個單一制的中央集權國家,區域差距甚至遠遠大於許多市場經濟國家,這本身就有值得檢討的制度原因。

事實上,從他國以及我國部分地區的經驗看,真正有利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恰恰是市場機制,因為市場機制會允許各類要素自由流動,併產生要素報酬均等化的趨同效應。

而我國最大的不同就是户口制度制約了人口的自由流動和公共服務的平等配置。因此,區域戰略和政策應該基於統一市場下的要素自由流動和要素聚集機制,做順勢而為的引導而不是逆勢而為的干預。

因此,應該根據人口流動的趨勢,將原有的以四大板塊為主要構架的區域戰略和政策,轉變為以城市羣和都市圈為空間單元的城市化空間格局優化戰略,通過市場要素自由流動、基礎設施網絡共建、生態環境協作補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機制。

促進城市羣和都市圈內部不同規模城市和城鎮之間的相互協調發展,只有這樣才會實現真正有市場效率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在要素分佈和經濟分佈空間協調基礎上實現區域人均收入差距的收斂,而區域人均收入差距的縮小最終會有利於內需的穩定擴大。

從大的城市羣格局看,中國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城市羣主要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羣、長三角城市羣、環渤海大灣區城市羣、成渝城市羣和長江中游城市羣。

在這些城市羣中,只有環渤海大灣區城市羣(京津冀地區、遼寧沿海地區、山東半島地區)未納入國家規劃視野。

這個行政區經濟總量達到18.7萬億元,佔全國的21%,值得在“十四五”時期作為國家戰略,像“十三五”時期謀劃粵港澳大灣區那樣來予以認真研究、全面謀劃。

在南北經濟發展差距持續加大的背景下,環渤海大灣區可能是中國北方地區基礎條件最好、創新能力最強、集聚效應最顯著、發展潛力最大的地區。

這一地區有北京、天津等超大城市,還有大連、瀋陽、青島、濟南、濱海新區等知名中心城市和新區,以及眾多中小城市和小城鎮。

如果在這一地區結合東北亞自由貿易區建設實施深度對外開放,將是縮小國內南北發展差距最值得發力並取得成功的地區,具有縮小區域差距和南北差距的全局性戰略意義。

4、基於宏觀審慎的財政貨幣政策優化。

在面臨外部環境急劇變化導致的外部需求劇烈萎縮時,為了避免對經濟增長的實質性強烈衝擊,可考慮採取擴張性的宏觀經濟政策來對衝外部衝擊導致的明顯波動。

但在考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組合時,依然需要顧及我國經濟的貨幣累計發行量偏大、債務槓桿率偏高的隱患,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組合中讓財政政策扮演更積極的主導作用。

貨幣政策主要是在流動性供給方面保持適度寬鬆的配合,使債務工具的發行利率保持在合理較低水平,為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到期債務置換創造條件。

要避免過於寬鬆的貨幣放水導致地方政府、企業、居民槓桿率的再度攀升。

在金融監管和金融工具為實體經濟服務方面,一方面要通過強化監管防範可能出現的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

另一方面還要細化優化金融監管舉措,為實體經濟創新發展、綠色發展提供更加便利的融資服務。

特別是提供有利於降低債務槓桿率的股權融資服務,為各類股權投資機構的市場化募資和投資運營提供更好的發展和激勵環境。

要進一步優化政府支出結構,將更多支出用於與深度城市化相關的大城市住房保障、城市地鐵網絡、城市羣都市圈快軌、生態環保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

依據區域人口密度完善基礎設施網絡規劃和建設,減少在偏遠地區和人口稀少地區的不合理基礎設施投入和浪費,減少錦上添花類基礎設施項目。

5、基於深化開放的出口穩定增長。

深度對外開放不僅是對外國產品、服務和投資的市場準入放開,還包括國內有可能導致貿易和投資行為扭曲的制度改進並與國際規則接軌。

這有利於為企業的全球化經營營造穩定友好、安全可靠的外部營商環境。通過提高產品和服務品質擴大出口規模,是企業國際化經營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努力方向和職責。

對政府來説,更重要的是努力為企業營造公平穩定友好的貿易環境。面對國際環境日趨複雜的新變化,中國必須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多邊、區域和雙邊自由貿易和投資體制的建設,為我國企業參與全球化競爭和經營創造更加穩定可預期的公平競爭環境。

與此同時,還要進一步擴大國內產品和服務市場的對外開放,進一步降低產品關税、擴大服務業對外資的市場準入,與主要貿易伙伴之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相關格局。

要認真研究主要貿易伙伴對我國貿易和產業政策的重點關切,基於國際規則做出相應調整和改革,以提高產業政策實效為出發點,避免對我國產業和貿易政策的“重商主義”指控或不對等開放的指控。

有了穩定的國際貿易環境,出口企業才能更好地專心於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提升,穩定外部需求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

三、結語

總的來看,“十四五”規劃的編制可能會難於以往,正面臨改革開放以來前所未有的複雜國內外環境。從國內條件看,今後甚至更長一段時期,我國經濟呈現潛在增長率下降趨勢。

這需要我們不滿足於近三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階段性成果,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並與短期宏觀調控政策的有效配合,形成供需兩側更有利的增長支撐。

從國際看,我國經濟的開放度和信息化世界的形成,使得我們即便是專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也離不開與國際社會的交流與合作,我們需要以更開放的心態努力維護友好穩定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和自由貿易體系。

儘管如此,我們完全有可能通過包括體制機制創新、政策機制創新、科技創新在內的全方位創新,來更好激發國內微觀主體的發展活力和增長能力,進一步改善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效率,使經濟增長速度保持更平緩並延續更長的增長平台期。

因此,相對於“十三五”時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言,“十四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內涵應轉變為全方位創新,核心是體制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

如果我們能夠通過全方位創新實現上述目標情景,中國就可以用10年左右的時間,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並穩步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國家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和人民生活質量都會有新的提高,併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做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規劃編制方案樣本 篇三

“十三五”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縣規劃編制中心明確工作責任,統一思想,順利完成了十三五期間的各項工作安排,全縣城鄉規劃編制特別是鎮、村規劃編制步入快車道,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圓滿結束了上級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不斷推動全縣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戰略、新舊動能轉換以及城鄉規劃建設的全面發展。

一、“十三五”工作回顧

(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全面落實規劃編制任務

以推進規劃全覆蓋為重點,按照省市縣提出的城鄉規劃目標,堅持高站位、高起點、高標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逐項落實各項規劃編制。

1、完成城鄉總體規劃修編。一是為切實發揮城鄉規劃的戰略引領和剛性管控作用,進一步加強規劃對城鄉建設的引導和調控作用,結合__縣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從2015年啟動《__縣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修編開始,先後通過專家評審、市規劃委員會、省規劃委員會,最終於2019年6月份,省政府批覆了《__縣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目前,根據省辦公廳《關於暫停實施〈__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等8個城市總體規劃的函》(魯政辦字〔2019〕135號)文件要求,暫停實施《__縣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將現有規劃成果統籌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二是全面完成鄉鎮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十三五”以來,全面完成了新一輪8鎮1鄉、雲蒙湖生態區總體規劃修編工作,為城鎮各項發展提供規劃藍圖,為下一步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奠定了基礎。

2、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有了質的突破。編制了《__縣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及城北新區改造開發規劃》、《汶河南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規劃面積36平方公里,實現了中心城區控規全覆蓋,為舊城改造、新區開發提供了更為科學的規劃管理依據。

3、鎮、村規劃短板補齊。編制完成《__縣縣域鄉村建設規劃》、《__縣新型城鎮化規劃(2015-2020年)》和《垛莊鎮西南片區村莊規劃(2015-2025年)》,為村莊規劃及建設提供了依據;編制完成11個省扶貧工作重點村村莊規劃;完成第四批13個省傳統村落保護髮展規劃的報批,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土地增減掛鈎、一事一議項目等村莊規劃編制總量逐年增加,編制完成累計約全縣48個村莊規劃,為進一步完善鎮、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更好地服務和方便羣眾提供了有力地支撐。

4、重點功能片區和產業規劃亮點突出。一是編制完成《城湖一體戰略發展規劃》、《“四帶一廊”濱河景觀塑造及汶河兩岸開發利用規劃設計》、孟良崮生態科技產業園區提升規劃》和《沂蒙農業創業創新示範園規劃》,並報縣政府批覆實施,這些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將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產業佈局,提升城市的產業支撐能力。二是加快片區規劃、和棚户區改造規劃,提前介入,指導交警安泰駕校片區、黨校片區、物價局片區、明珠片區、__片區、煙草片區和肉聯廠片區等7個片區的棚户區改造規劃編制,從用地功能佈局、開發強度、建築風格等方面詳細論證,為開發建設提供規劃依據。

5、助推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委託__農研溝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編制完成《__縣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和《__縣長壽經濟發展規劃》,為我縣生態文明建設、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科學依據。同時,根據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要求,按照精細化、鄉土化,落地性強的原則,選取了浙江、上海及省內各有特色的5家規劃團隊編制29個生態文明建設重點村村莊規劃。通過多次召開不同層次的座談論證會,充分徵求了相關縣領導、縣直部門、鄉鎮政府、村委會及部分村民代表的意見,方案現已全部提交規劃成果,為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先進示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6、完成__縣城區地形圖測繪。為加強城市管理,更好地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通過招標對城區55平方公里按1:1000比例進行測繪,城郊12平方公里按1:2000進行測繪,並於2017年提交項目成果。

7、全面推進縣域專項規劃的編制。協助縣供電部門,編制了《__縣電力設施布點專項規劃》;協助鐵塔公司,編制了《__縣移動通信基站佈局專項規劃》;協助__縣住建局編制了《__縣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6-2030)》。

(二)加強規劃管理,確保規劃順利實施。

三分規劃,七分管理,規劃管理是保證規劃實施的關鍵。

1、加強規劃審批管理,嚴把建設項目規劃報建審批關。全面實施規劃集中統一管理,嚴格“一書三證”,依法審批。“十三五”期間,共計核發《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和選址説明221件,《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196件,《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313件,《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57件,《建設工程竣工規劃合格證》101件,出具用地規劃條件通知書275份。

2、充分發揮規劃委員會作用,減少自由裁量權,提高規劃決策的科學性和權威性。嚴格審查審議城鄉規劃建設項目,從大局着眼,深思熟慮,科學論證,更加註重突出規劃的統籌和引領地位,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使每一個規劃項目都經得起時間和歷史的檢驗,要更加註重擦亮“生態__”品牌,將綠色生態文明元素充分融入到規劃建設中。近幾年已累計召開會議17次,報縣規劃委員會審查通過了106個建設項目,使城市品位不斷提升,城市亮點不斷增加。

3、創新工作方式,提升效率。轉變職能,提高效率,進一步樹立公僕意識,搞好協調、做好服務。一是為招商引資、公益事業等重點建設項目開設綠色通道,實行無節假日服務,即到即辦,特事特辦。二是實行規劃方案預先審查制度,做到規劃提前介入、主動過問,把服務放在首位,與建設單位多溝通、勤聯繫,根據規劃要求提前提出審查意見,讓項目少走彎路,保證項目早落地、早投產。三是進一步規範服務大廳窗口建設,向社會公開辦理事項、辦事程序、申報材料、承諾時限、收費等事項,逐步實現城鄉建設項目許可手續“一站式”辦結,實現快捷服務,方便羣眾辦事。四是縮短審批時限,着力提高工作效率,對於提供資料齊全又符合規定條件的報建項目由7個工作日,提高到5個工作日辦結;五是開展規劃管理“下鄉鎮、進企業、到工地”活動,現場辦公,主動上門把問題解決在現場,將審批服務延伸到一線,落實在一線,主動下基層到項目現場辦公服務,改變過去只以業務辦公會研究、會審項目的方式。

4、強化批後監管。加強規劃批後管理,認真巡查監管,對建設項目實施的全過程進行動態管理,督促建設項目嚴格按審批的規劃進行建設,有效維護了規劃剛性。一是建立規劃、城管執法、國土、住建聯動機制,實現信息共享;二是從工程定位放線,到±0.0驗線、主體查驗、驗收等各個環節實施全過程跟蹤管理,加強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三是增加巡查頻次和力度,做到邊批、邊管、邊查,確保批後項目嚴格依據規劃實施。四是是強化監督,依法行政,進一步加大規劃建設案件查處力度,堅決查處各類違法違規建設,杜絕未批先建,防止違規違法現象發生,確保城鄉規劃的有效實施。

近幾年,對400餘棟樓進行了放驗線,下達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書、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22份,拆除違法建設1500平方米,罰沒款6.83萬元,執法體制改革後向綜合行政執法局送達19份違法建設認定函,接訪16次,答覆12345熱線372份。

5、大力推廣《生態新農居規劃設計方案》,逐步形成鎮域特色。為避免各鄉鎮盲目建設、無規劃建設、無設計建設,規劃局以建設最美鄉村,打造百年建築,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生活水平為目標,先後兩次開展“生態新農居建築方案”規劃設計活動,並精選符合__實際、突出__特色的31套優秀方案製作成3套圖集,面向全縣推廣使用,用以指導農村住房建設。各鄉鎮政府可根據各自風俗民情、文化特色,選擇1-2套成熟、經濟、實用、美觀的設計方案,在本區域推廣使用,以做到建築形態風格統一,建築色彩協調一致,逐步實現區域特色。

(三)服務重點項目建設,助推縣域經濟發展

1、抓項目,搞好“三引一促”。全員上陣,“走出去、請進來”,不斷拓寬招商引資渠道,先後引進、洽談了一品文化中心項目,榴蓮糖果酒店項目,尚澄酒店項目、天賜良苑項目、金都上城項目等8個項目,總投資9億元。

2、優化審批流程。全面落實“一次辦好”,對照規劃部門行政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顆粒化清單,梳理出“一次辦好”事項26項,並報縣政府職能辦分兩批在政府網站公開。將行政審批事項全部進駐行政審批局,實行“窗口收件—後台辦理—窗口發件”的模式,實現了審批業務一窗受理。將“串聯式”審批改為“並聯式”服務,擯棄條條框框,把按順序進行改為同步進行,各業務科室流程“齊步走”“同步辦”;完善辦事指南要素信息,全面落實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等制度,規範窗口工作人員行為,提高工作人員服務意識,全面改進工作作風。

3、全力服務“百日攻堅”行動。成立領導小組,結合工作實際,將18個建設項目,分解到科室,逐一落實到人。對“百日攻堅”行動所列的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建設項目,實行規劃方案預先審查制度,規劃提前介入、主動過問,把服務放在首位,提前解決項目後期相關問題。開通審批“綠色通道”,項目在材料齊全的前提下由規定的20餘個工作日,縮短為1-2個工作日辦結。

4、全面服務重點項目,做好規劃指導。抽調科室中層業務骨幹全力靠到片區改造、“六館一中心”建設、椿樹溝、野店煙莊等重點項目上,從方案審查、土地出讓等方面提供規劃技術服務指導,確保重點項目順利推進。

5、服務全縣田園綜合體項目。積極服務桃墟金水河、櫻之崮、椿樹溝、野店鎮紅色果香等田園綜合體項目,對項目建設進行規劃技術服務指導,並結合鄉村振興整體部署和任務分工要求,督促和協調相關鄉鎮加快村莊規劃編制力度。

6、深入落實規劃督察任務。嚴格落實省派督察員制度,配合督察員,做好規劃調整和實施情況監督檢查,認真核查2015-2018年度遙感疑似違法圖斑顯示的105個項目,將62個違法圖斑移交綜合行政執法部門依法處理,有力地打擊了違法建設行為。

7、為我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村莊基礎數據。以財務獨立核算為原則,託清了全縣村莊(社區)底數544個,明確了已建農村新型社區、近遠期擬建農村新型社區的計劃,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穩步推進。

8、完成全省化工企業整頓工作。與綜合執法局對接,於2018年2月27日將山東海航潤滑油有限公司等7家問題化工企業規劃手續辦理情況函告綜合行政執法局,按時完成各項情況核實、報表上報工作。

二、存在的問題

“十三五”期間,城鄉規劃管理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與縣委縣政府的要求,與人民羣眾的願望,與先進縣區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是規劃設計、特別是城市景觀設計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對規劃的科學性、適用性以及城市文化、特色塑造等還需深入研究。二是規劃專業人員匱乏,管理水平和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於進一步提高。三是規劃編制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規劃實施需要進一步落到實處,規劃批後跟蹤管理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規劃竣工核實精細化程度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三、“十四五”規劃編制思路

“十四五”期間,縣規劃編制中心將結合機構改革現狀,紮實推動思想觀念更新、規劃理念創新、管理方法革新,不斷提升規劃編制、管理和服務水平,以規劃編制、批後監管為重點,以規劃為民,服務發展為宗旨,充分發揮城鄉規劃的引領調控作用,不斷完善城鄉規劃體系,努力為建設“綠富美”新__提供強有力的規劃支撐。

(一)科學編制規劃

1、全面完成__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強化國土空間規劃的戰略引領地位。配合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各鄉鎮人民政府完成__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及各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科學做好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動態更新和跟蹤維護,到2025年縣城和鎮控制性詳細規劃覆蓋率達到100%,全面建立科學編制、依法實施、嚴格監管的現代化城鄉規劃體系。

2、實現村莊規劃全覆蓋。按照“應編盡編”的原則,以鄉鎮為單位,採取連片編制或獨立編制等方式,全面完成我縣“多規合一”村莊規劃編制,實現村莊規劃“全覆蓋”。

3、聘請高水平規劃團隊,完成縣村莊佈局規劃編制。認真對村莊發展策略、村莊分類、發展規劃、中心村佈局、村級行政區劃調整、遷村並點、村莊佈局的合理性、分類的準確性及重要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佈局的科學性進行審查評審,為“多規合一”下的村莊規劃編制打下堅實的基礎。

4、完善城市功能,推進舊城改造。結合“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同步編制近期建設規劃,對重點開發區域、項目和時序作出安排,促進成片開發、集中建設。在拓展新區,擴大城市規模,拉開城市骨架的同時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和形象,加強城市天際線設計,注重建築風格改造。繼續做好老城“改造提升”,擴大公共設施範圍,優化城市用地空間佈局,提升城市產業承載力。

5、統籌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佈局。在縣域、鄉鎮域範圍內統籌考慮村莊發展佈局以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用地佈局,規劃建立全域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網絡。以安全、經濟、方便羣眾使用為原則,因地制宜提出村域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選址、規模、標準等要求。

6、加強歷史文化傳承與保護。注重挖掘地域特色、資源優勢、文化底藴,避免“千鎮一面”。積極參與各鄉鎮重點項目特色風貌規劃、立面效果改造規劃設計等方案論證,打造景觀特色化、建築民俗化、環境園林化、功能綜合化的風情小鎮。

(二)強化規劃監管

1、與行政審批局、綜合執法局建立執法聯動機制,出具批後管理制度,實現城鄉規劃管理的無縫銜接,努力提升服務效能。

2、加強項目全覆蓋巡查,按照“全面覆蓋、不留死角、監管到位、查處有力”的工作要求,合理安排工作,確保巡查監管全面性和連續性,對工程放驗線、日常巡查及規劃實施的情況進行全面記錄,作為建設工程竣工規劃驗收的依據;向社會宣傳規劃管理知識,接受羣眾監督,實現城市規劃管理的公眾參與,切實維護規劃的嚴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