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探索與思考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9W

關於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探索與思考

關於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探索與思考

在*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關心指導下,通過省市縣的共同努力,*成立調研組對開展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幼小銜接進行了專項調研。調研組通過追本溯源核資金、抽絲剝繭理項目、順藤摸瓜清資產,再次對*年度扶貧(幫扶)資金、項目、資產規模和運行情況,開展了拉網式梳理覆盤,對鞏固脱貧成果工作成效進行了現場檢驗,對過渡期政策執行情況進行了初步評估,找到了短板弱項,剖析了原因癥結,提出了對策建議。

一、調研基本情況

調研通過召開見面會、座談訪談、查閲資料、核查項目、入户核實等方式開展。此次調研,共召開見面會*次(市級*次,縣級*次),走訪了*個縣*個村,實地查看扶貧資產項目*個,訪談縣級調研組成員和村幹部*名,入户訪談農户*户。調研發現,各市均嚴格對標對錶工作要求,全覆蓋梳理脱貧攻堅期和過渡期扶貧、幫扶資金項目資產,嚴把調研質量關。

二、總體調研效果

調研發現,過渡期以來,全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來*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在脱貧攻堅打下的堅實基礎上,紮實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落實,全面實現了重要機制、重大政策、重點工作平穩有序過渡。

一是守住了底線。各地堅持將防止返貧監測幫扶作為鞏固脱貧成果的關鍵前提,嚴格落實監測幫扶機制,優化監測流程,開通“綠色通道”,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調研數據顯示,全省銜接資金*%以上投向脱貧户、搬遷户、監測户等重點羣體和脱貧縣、重點幫扶縣等重點區域,為築牢底線提供了財力支撐。調研走訪的*餘户農户中,無失(輟)學情況,住房安全達*%,日常飲水安全達*%,無害化廁所普及率達到*%以上“,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因災因疫返貧致貧風險得到有效化解,各類風險總體可控,調研沒有發現整村整鄉返貧現象,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二是鞏固了成果。各地堅持把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擺在突出位置,把增加脱貧羣眾收入作為根本要求,脱貧地區產業持續發展壯大,脱貧勞動力就業規模穩中有升。各地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主導產業,切實增強了集體經濟實力,拓寬了農民增收途徑,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率,集體經濟組織自我發展、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年,中央及省級銜接資金用於產業發展佔比達*%。調研走訪的農户中,家庭年產業收入在*元以上的佔比超過*%。

三是實現了銜接。各地嚴格落實“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積極發揮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縣(市、區)均設立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專項工作領導小組或工作專班“。*+*”銜接政策體系落地見效,鞏固脱貧成果後評估“指揮棒”作用持續彰顯,調研問卷顯示,脱貧羣眾對鞏固脱貧成果工作認可度、滿意度較高。

三、存在問題

綜合分析調研結果,鞏固脱貧成果工作在資金使用、項目實施、資產管護、脱貧成果鞏固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是資金使用中的防風險和保績效問題需要直面。攻堅期和過渡期,全省投入資金規模較大、涉及面廣“,防風險、保安全,防無效、保績效”的壓力較大。一些地方在資金使用上統籌謀劃、科學決策不夠,資金使用出現低效、閒置現象。一些地方在資金投向上研究不深、聚焦不夠,資金效益未達到預期。攻堅期,各地投向產業發展資金相對較少,脱貧地區產業發展後勁不足,帶動脱貧羣眾持續增收乏力。過渡期,幫扶資金優先支持重點羣體、重點領域的力度有所下降,脱貧羣眾穩定增收面臨壓力。個別地方中央銜接資金沒有優先支持用於脱貧村、重點幫扶村鞏固脱貧成果,投入非貧困村的佔比較大。進入過渡期後,工作方式從對標補短轉向整體推進,發展思路轉換不到位,特別是中央銜接資金用於產業發展比重要求逐年增長,資源稟賦、自身條件與政策硬約束存在一定矛盾,客觀上難以實現。一些地方資金管理不夠規範,存在“以撥代支”、擠佔挪用等現象,個別地方將資金用於搞市政建設等。

二是項目管理中的規範和高效問題需要解決。實施項目體量大、主體多,重建輕管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地方對項目論證不夠充分,未因地制宜謀劃項目,未按規劃生成項目,特別是一些重大幫扶產業項目沒有進行科學規劃、試點試驗和風險評估,導致項目低效甚至失敗。一些地方對項目建設質量把控不嚴,有效監管不到位。一些地方幫扶產業項目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對脱貧羣眾輻射帶動作用不明顯,利益分配缺乏硬約束。一些地方部分項目特別是幫扶產業項目效益不明顯,帶動持續增收能力不強,項目實施效果未達預期。

三是資產管護中的權責和運營問題需要破解。扶貧(幫扶)項目形成的資產體量較大、類型較多、結構複雜,普遍存在後續管護“三缺三難(”缺主體、缺經費、缺平台,明責難、運營難、激活難)現象。一些地方資產確權邊界不清、移交不及時,致使後續管護主體不明確,存在漏管失管現象。一些地方公益性資產管理主體職責不具體,加之缺人才、缺經費,出現閒置、損毀現象。一些地方小而散的村集體資產,缺乏運營平台,導致效益低下,縣級財政未統籌考慮安排,資產管護經費難以保障。一些地方經營性資產因前期論證不充分、經營不善、市場不暢等原因,導致資產低效、閒置甚至損毀,特別是一些產業園區經營性資產,未形成與脱貧羣眾利益緊密聯結、持續受益的實物資產。

四是鞏固脱貧成果常態長效體系需要完善。我省低收入人口占比較大、重點特殊羣體多且分佈廣,各地經濟發展狀況存在較大差距。部分地方低收入人口占農業總人口的比重達到*%以上。農村低收入人羣家庭成員中,殘疾人、老人和病號多,各方面因素導致其無法正常參加勞動,嚴重影響了這類家庭的生產生活。同時,這部分人羣極易因病、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造成支出陡增而返貧。

四、有關建議

一是優化資金使用監管。制定產業幫扶資金使用“正面清單“”負面清單”,建立產業發展指導目錄,重點突出“優先支持監測户、脱貧户、搬遷户等羣體,優先支持脱貧村、重點幫扶村、易地搬遷安置區等區域,優先支持特色優勢產業融合發展、新型村級集體經濟培育、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等業態”的使用方向。重點加大幫扶產業資金差異化支持力度,實行分地區、分類型差異化支持,加大對脱貧地區特色優勢明顯、市場前景好、可持續性強、發展成熟、成功幫扶產業的支持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強財政鄉村振興資金專户管理,有效用好資金監測監控平台。實行動態監管制度,定期在線調度,督查資金使用情況,防止資金擠佔挪用。實行績效評價機制,對資金使用績效差、問題突出的地方,實行掛牌督辦、通報約談或追責問責,確保資金使用績效。

二是加強項目實施管理。落實縣、鄉、村各方責任,建立健全項目資產登記、保管、使用和處置等各項制度。做實規劃項目儲備,建好幫扶產業項目庫,確保規劃的約束力、項目庫的規範力。注重項目評估論證,對帶動脱貧羣眾增收明顯、產業發展突出、利益聯結緊密、資金使用效益高的項目優先安排,對積極採用“以工代賑“”以獎代補“”一事一議”等方式吸納脱貧人口參與務工的項目優先安排。強化項目利益聯結,將輻射帶動脱貧羣眾增收作為項目論證必審內容。探索建立多層面、多渠道幫扶產業合作模式,帶動脱貧羣眾穩定增收。強化項目跟蹤監管,嚴格落實項目監管責任,對幫扶產業項目風險實行全過程動態跟蹤監測,確保項目質效符合預期。

三是做實資產後續管護。針對資產不同性質、類別、權屬,研究制定資產後續管護運營指導意見,努力實現資產保值增值。加快確權移交,落實管護主體,公益性資產原則上按行業性質歸口管理,經營性資產和到户資產原則上按使用主體落實管護責任。建立資產管理動態監測預警機制,明確管護經費,研究制定資產後續管護經費保障措施,強化資產後續管護。搭建運營平台,支持有條件的社會經營主體採取市場化託管、平台化帶動等模式運營資產,支持縣屬國有平台與村集體聯動掛鈎、聯合運營,形成共管共享機制。激活做優村集體經濟,支持有經驗有能力的高等院校畢業生、致富帶頭人、優秀退役軍人等,通過管護經營資產實現返鄉創業。

四是拓展脱貧攻堅成果。構建防止返貧常態化監測幫扶體系,進一步建立快速識別發現機制、完善精準幫扶機制、健全風險消除機制,構建脱貧羣眾持續增收體系,建立脱貧人口“務工就業數據庫”,積極培育“*字號”特色勞務品牌,抓實“雨露計劃+”、創業扶持、就業補貼等幫扶政策落實,搭建以工代賑、公益性崗位安置、居家靈活創業等平台,帶動更多脱貧勞動力務工就業。進一步完善脱貧地區產業發展體系,落實幫扶產業項目聯農帶農機制,增強幫扶產業輻射和帶動能力。加大消費幫扶力度,推廣用好“*鄉村”公益品牌。因地制宜培育壯大縣域經濟產業體系,着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推動脱貧地區與發達地區深化經濟交流合作,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加強傾斜支持政策措施落實,充分發揮東西部協作、定點幫扶、省內對口幫扶、教育醫療科技“組團式”幫扶“、萬企興萬村”行動等協作幫扶合力,系統性改善農村面貌,不斷縮小城鄉發展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