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聯考高中生物複習資料【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6W

大學聯考高中生物複習資料【新版多篇】

大學聯考高中生物複習資料1:必修二《遺傳與進化》 篇一

1、減數分裂

減數第一次分裂:

間期:精原細胞(卵原細胞)進行染色體複製(包括DNA複製和蛋白質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聯會),形成四分體,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常發生部分片段的交叉互換

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排列在赤道板上(兩側)

後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末期:初級精母(卵母)細胞形成2個子細胞,即次級精母(卵母)細胞

減數第二次分裂(無同源染色體):

前期:染色體排列散亂。

中期:每條染色體的着絲粒都排列在細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後期:着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並分別移向細胞兩極。

末期:每個次級精母(卵母)細胞形成2個子細胞。共產生4個

2、精子的形成場所:精巢(哺乳動物稱睾丸);卵細胞的形成場所:卵巢

3、精子和卵細胞形成的區別:初級卵母細胞經減數第一次分裂形成兩個細胞:次級卵母細胞(大)、極體(小),極體經減數第二次分裂又形成2個小的極體,而次級卵母細胞經減數第二分裂形成兩個細胞:卵細胞(大)、極體(小),最後3個極體退化消失,只剩一個卵細胞。

4、精原細胞和卵原細胞的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相同,它們屬於體細胞,通過有絲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們又可以進行減數分裂形成生殖細胞。

5、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體分離並進入不同的子細胞。所以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中無同源染色體。

6、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於維持生物前後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恆定,對於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具有重要的作用。

7、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圖像辨析步驟:

一看染色體數目:奇數為減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極);二看有無同源染色體:沒有則為減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極);三看同源染色體行為:確定有絲或減Ⅰ

注意:若細胞質為不均等分裂,則為卵原細胞的減Ⅰ或減Ⅱ的後期。

同源染色體分家—減Ⅰ後期姐妹分家—減Ⅱ後期

例:判斷下列細胞正在進行什麼分裂,處在什麼時期?

答案:減Ⅱ前期減Ⅰ前期(聯會)減Ⅱ前期減Ⅱ末期有絲後期減Ⅱ後期減Ⅱ後期減Ⅰ後期

答案:有絲前期減Ⅱ中期減Ⅰ後期減Ⅱ中期減Ⅰ前期減Ⅱ後期減Ⅰ中期有絲中期

8、相對性狀:同一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如高莖和矮莖、長毛和短毛。

9、顯性性狀;隱性性狀;性狀分離:在雜種後代中出現不同於親本性狀的現象

10、顯性基因;隱性基因;等位基因:決定1對相對性狀的兩個基因(如A和a)。

11、純合子(如AA、aa的個體);雜合子(Aa)

12、表現型與基因型(關係:基因型+環境→表現型)

13、雜交;自交;測交

14、基因: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複製的方式:半保留複製。特點:邊解旋邊複製。原則:鹼基互補配對原則

DNA複製、轉錄、翻譯的場所分別是:細胞核,細胞核,核糖體。

16、鹼基之間通過氫鍵連接成鹼基對,A(腺嘌呤)配對T(胸腺嘧啶),C(胞嘧啶)配對G(鳥嘌呤)

注:RNA中沒有T,而是U(尿嘧啶)

複製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還需要模板、原料、能量。

18、轉錄: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注:場所主要在細胞核,葉綠體、線粒體也有轉錄)

原料:4種核糖核苷酸;酶:解旋酶、RNA聚合酶;原則:鹼基互補配對原則(A—U、T—A、G—C、C—G)

產物:信使RNA(mRNA)、核糖體RNA(rRNA)、轉運RNA(tRNA)

37、翻譯:以m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的過程(場所:核糖體)。模板:mRNA(具有密碼子)。

原料:氨基酸(20種)。搬運工具:tRNA(具有反密碼子)

19、中心法則及其發展

20、基因控制性狀的方式:(1)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的性狀(間接);

(2)通過控制蛋白質結構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狀。

21、基因突變:是指DNA分子中鹼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改變。(可以發生在生物個體發育的任何時期)

特點:①發生頻率低:②不定向③多害少利④普遍存在結果:使一個基因變成它的等位基因。

時間:細胞分裂間期(DNA複製時期)應用——誘變育種(高產青黴菌株的獲得,黑農5號大豆)

意義:①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②為生物的進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22、基因重組:是指生物體在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重新組合的過程。

23、染色體結構變異:缺失、重複、倒位、易位。(如貓叫綜合徵)

24、染色體數目的變異:(1)個別染色體增加或減少,如21三體綜合徵;(2)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減少

25、遺傳病發病率的調查應在廣大人羣中隨機抽樣調查;遺傳方式的調查應當在患者家系中進行。

26、染色體組:特點:①一個染色體組中無同源染色體,形態各不相同;②一個染色體組攜帶着控制生物生長的全部遺傳信息。

27、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由配子發育成的個體叫單倍體。

由受精卵發育成的個體,體細胞中含幾個染色體組就叫幾倍體(二倍體、三倍體……。)。

28、多倍體育種:方法: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

原理:染色體變異實例:三倍體無子西瓜的培育;優缺點: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但結實率低,成熟遲。

29、單倍體育種方法:花葯離體培養。原理:染色體變異

30、單基因遺傳病: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病。(如,白化病:常隱,紅綠色盲:伴X隱性)

多基因遺傳病:由多對等位基因控制的人類遺傳病。

染色體異常遺傳病:染色體異常引起的遺傳病。(包括數目異常和結構異常)

31、雜交育種(原理:基因重組);誘變育種(原理,基因突變)

32、基因工程的三種必要工具:(1)基因的剪刀—限制酶(2)基因的針線—DNA連接酶(3)運載體:質粒(化學本質DNA)、噬菌體、動植物病毒

基因工程:獲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與運載體重組→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篩選含目的基因的受體細胞

33、種羣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種羣基因頻率的改變),基因頻率的計算方法。

34、物種的形成:⑴物種形成的常見方式:地理隔離(長期)→生殖隔離⑵物種形成的標誌:生殖隔離

35、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

36、共同進化: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

36人類基因組計劃測序是測定人的24條染色體(22條常染色體+X+Y)上的鹼基序列。

37、遺傳方式的判斷:無中生有為隱性,隱性遺傳看女病,女性患者的父親和兒子均為患者,則可能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若有正常,則一定為常染色體遺傳。

有中生物為顯性,顯性遺傳看男病,男性患者的母親和女兒均為患者,則可能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若有正常,則一定為常染色體遺傳。

大學聯考高中生物複習資料4: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篇二

一、細胞種類:

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1、原核細胞:細胞較小,無核膜、無核仁,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一個環狀DNA分子)集中的區域稱為擬核;沒有染色體,DNA不與蛋白質結合;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2、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目的染色體(DNA與蛋白質結合而成);一般有多種細胞器。3、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於原核生物。4、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動物(草履蟲、變形蟲)、植物、真菌(酵母菌、黴菌、粘菌)等。

三、細胞學説的建立:1、1665英國人虎克(RobertHooke)用自己設計與製造的顯微鏡(放大倍數為40-140倍)觀察了軟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細胞的構造,並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這個詞來對細胞命名。2、1680荷蘭人列文虎克(eeuwenhoek),首次觀察到活細胞,觀察過原生動物、人類精子、鮭魚的紅細胞、牙垢中的細菌等。3、19世紀30年代德國人施萊登(MatthiasJacobSchleiden)、施旺(Theodar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動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的基本單位。這一學説即“細胞學説(CellTheory)”,它揭示了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大學聯考高中生物複習資料 篇三

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

1、核酸的種類: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2、核酸:是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對於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3、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為脱氧核糖、RNA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鹼基組成;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4、DNA所含鹼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5、RNA所含鹼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尿嘧啶(U)6、核酸的分佈: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佈在細胞核中;線粒體、葉綠體內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佈在細胞質中。

大學聯考高中生物複習資料2:必修三《穩態與環境》 篇四

1、體液包括: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細胞外液=內環境(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包括:組織液、血漿、淋巴(液)

內環境的各成分間的相互轉化關係(略)。

內環境的理化性質(滲透壓,酸鹼度,温度),血漿pH7.35~7.45(有緩衝物質起作用),血漿滲透壓約為770kpa,人體內環境温度37攝氏度左右。

2、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3、反射弧的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有神經節)→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4、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一個神經元):雙向。傳導方式:神經衝動(電信號)。

靜息電位:外正內負)。動作電位:外負內正

5、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多個神經元):單向。突觸的結構: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為組織液)、突觸後膜。

信號變化: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傳遞速度:較慢突觸單向傳遞的原因: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

6、下丘腦:內分泌腺活動的調節中樞(血糖平衡),體温調節中樞,水平衡(滲透壓感受器)

7、大腦皮層;高級反射中樞(所有的條件反射,感覺中樞(痛覺,渴覺,温覺,冷覺))語言,學習,記憶,思維,

8、言語區:W,V,S,H區

9、人體各種激素: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促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胰島素、胰高血糖素

10、血糖平衡的調節:正常人的血糖含量0.8-1.2g/l(80-120mg/dl)。

胰高血糖素:升血糖,由胰島A細胞分泌;胰島素:降血糖,由胰島B細胞分泌(二者屬於拮抗作用)。

11、反饋調節;正反饋;負反饋

12、人體免疫的三道防線:(1)皮膚和黏膜(2)體液中殺菌物質(溶菌酶)和吞噬細胞(3)特異性免疫(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13、抗體:化學本質為蛋白質,只由漿細胞(即效應B細胞)產生。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具體過程(P37)

14、過敏反應: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時才發生的。特點:發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一般不會破壞組織細胞,也不會引起組織嚴重損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和遺傳傾向。

自身免疫疾病: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風濕性心臟病。

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HIV,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性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

15、胚芽鞘向光性的原因:單側光照射後,胚芽鞘的生長素向背光側橫向運輸,使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含量多於向光一側,因而背光側生長的快。

16、頂端優勢的原理: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大量積累在側芽部位,使側芽的生長受到抑制,頂芽優先生長

17、生長素的化學名稱:吲哚乙酸。縮寫:IAA。

生長素的運輸:①橫向運輸(只發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單側光刺激下生長素由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運輸

②極性運輸,屬於主動運輸:從形態學上端運到下端,不能倒運

③非極性運輸:在成熟的組織,葉片,種子等部位。

生長素的作用: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芽也能抑制發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18、赤黴素:促進細胞伸長生長;細胞分裂素:促進細胞分裂;

乙烯:促進果實成熟;脱落酸: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與脱落。

19、植物生長調節劑:人工合成的,如生長素類似物2,4-D、乙烯利、NAA

20、影響種羣密度的主要因素:出生率、死亡率、遷入率、遷出率、年齡組成、性別比例。

21、種羣密度的測量方法:(1)樣方法:適用於植物和活動能力較弱的動物,要隨機取樣。

(2)標誌重捕法:用於活動能力強的動物,N:M=n:m

22、年齡組成:增長型、穩定型、衰退型

23、種羣的數量變化曲線:①“J”型增長曲線(理想條件下,實驗室),

②“S”型增長曲線(條件:資源和空間都是有限的,環境容納量K不是固定不變的,在K/2時,種羣增長率,理論上最適合捕撈)

24、豐富度:羣落中物種。種類的多少。土壤小動物豐富度調查方法:取樣器取樣法。

25、種間關係:(1)互利共生(根瘤菌與豆科植物)(2)捕食(3)競爭(4)寄生

26、初生演替:沙丘、火山巖、冰川泥、水面。次生演替:火災後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棄耕的農田。

27、生態系統的成分:(1)生產者(自養生物,第一營養級);(2)消費者(初級消費者為第二營養級);

(3)分解者;(4)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28、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10%~20%)。

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指:生產者固定的全部太陽能。

29、碳循環的主要形式:CO2,在生態系統與無機環境間循環利用。

30、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1)物理信息(光、聲音、電、磁、濕度、温度、顏色、形狀)

(2)化學信息(3)行為信息

31、生態系統的穩定性:(1)抵抗力穩定性(2)恢復力穩定性。

生態系統中的組分越多,食物網越複雜,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抵抗力穩定性越高,恢復力穩定性一般也越差

32、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

33、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有:就地保護(最有效,如自然保護區)、易地保護(動物園、植物園)、離體保護(精子庫、種子庫)

34、生物多樣性的價值:(1)直接價值:食用、藥用、工業用、旅遊觀光、科學研究、文藝創作

(2)間接價值:與生態功能有關

(3)潛在價值:未知的

大學聯考高中生物複習資料3:從生物圈到細胞 篇五

一、相關概念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植物沒有系統)→個體→種羣→羣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關知識1、病毒(Virus)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主要特徵:

①個體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間,大多數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②僅具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沒有含兩種核酸的病毒;③專營細胞內寄生生活;④結構簡單,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所構成。2、根據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即噬菌體)三大類。根據病毒所含核酸種類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3、常見的病毒有:人類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類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煙草花葉病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