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七年級生物複習資料(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81W

七年級生物複習資料(精品多篇)

七年級上冊生物複習資料(人教版 篇一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認識生物

第一節 生物的特徵

一、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能排泄廢物

4、有應激性 5、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6、生長髮育 7、能繁殖 8、遺傳變異

二、觀察法 P2

第二節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一、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二、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節 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範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全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巖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二、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第二節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一、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温度等

二、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會考卷子的題目理解掌握)

三、探究的過程:1、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3、制定計劃 4、實施計劃 5、得出結論 6、表達和交流

四、對照實驗 P15

五、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根據同種或異種的關係,生物因素可分為兩種:1、種內關係:種內互助(螞蟻搬食)、種內鬥爭(兩豹爭奪羚羊、爭奪棲息地)

2、種間關係:寄生(蛔蟲)、競爭(獅子和豹爭奪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鳥)

第三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一、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二、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後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鬆土

第四節 生態系統

一、生態系統的組成:

1、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2、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温度

二、食物鏈和食物網:

1、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

2、物質&能量沿着食物鏈&食物網流動

3、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積聚更多,譬如日本的水吳病。

三、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第五節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一、生態系統的類型p29

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二、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p30

注意DDT的例子

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第一章 觀察細胞的結構

第一節 練習使用顯微鏡

一、1. 顯微鏡的結構

鏡座:穩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台: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於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準通光孔。光線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後方有準焦螺旋。

準焦螺旋:粗準焦螺旋(又稱粗調):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準焦螺旋(又稱細調)。

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係:順時針轉動準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三、顯微鏡的使用 P37-38 的圖要掌握

1、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

2、放大倍數=物鏡倍數X目鏡倍數

3、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製成玻片標本。

第二節 觀察植物細胞

一、切片、塗片、裝片的區別 P42

二、實驗過程P43-44

三、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1、細胞壁:支持、保護

2、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3、細胞質:液態的,可以流動的

4、細胞核:貯存&傳遞遺傳信息

5、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6、液泡:細胞液

7、線粒體:呼吸的場所

第三節 觀察動物細胞

一、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實驗P47

二、動物細胞的結構

1、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2、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3、細胞質:液態,可以流動

第二章 細胞的生活

第一節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一、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以白糖融解的實驗為例説明。

分子並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顆粒,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而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二、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三、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四、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是細胞內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併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

第二節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一、遺傳信息存在於細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二、細胞核中的遺傳信息的載體--DNA

1、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2、基因是DNA上的一個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三、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1、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完全不同

2、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數量保持一定

3、染色體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

4、染色體數量要保持恆定,否則會有嚴重的遺傳病

四、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第三節 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一、生物的由小長大是由於:細胞的生長和細胞的分裂

二、細胞的分裂

1、染色體進行復制

2、細胞核分成等同的兩個細胞核

3、細胞質分成兩份

4、植物細胞:在原細胞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

動物細胞:細胞膜逐漸內陷,便形成兩個新細胞

第三章 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第一節 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一、細胞分裂、細胞分化概念

三、經細胞分化形成的各種各樣的細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這些形態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聚集起來所形成的細胞羣叫做組織。

四、幾種組織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在一起,相互聯繫,構成一個具有一定形狀,能夠完成多種功能的結構才能夠滿足植物體某一方面生命活動的需要,這樣的結構叫做器官。

五、動物和人的基本組織可以分為四種: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

六、四種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並且以其中的一種組織為主,形成器官。

七、動物或人體內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了系統。

八、動物和人的基本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和人體

九、P65題3

十、八大系統的名稱

第二節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一、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養器官:根、莖、葉 2、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二、植物的組織

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

第三節 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一、單細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

二、草履蟲

結構:纖毛、表膜、收集管、收縮泡、胞肛、口溝、食物泡、細胞質、細胞核(大核、小核)

功能:筆記

三、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係

1、有益方面:筆記

2、有害方面:筆記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節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一、蕨類植物的地上部分不是莖,而是它的複葉;地下部分是地下莖和根。

二、蕨類植物出現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而且還具有輸導組織、機械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

三、孢子是一種生殖細胞,孢子囊也不是在任何時候都能看到,只是在夏天生殖時可見到,當孢子萌發時可形成原葉體。

四、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在於: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藥;③有些可供觀賞;④有些可作為優良的綠肥和飼料;⑤古代的蕨類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變成了煤。

五、苔蘚植物的植物體有兩種類型:一種有莖、葉的分化,但莖很細小,葉又小又薄,如葫蘆蘚、牆蘚;另一種沒有莖、葉的分化,植物體只是扁平的葉狀體,如地錢。

六、苔蘚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而苔蘚植物的莖和葉中沒有輸導組織,不能運輸水分。所以苔蘚植物不能脱離開水的環境。

七、苔蘚植物密集生長,植株之間的縫隙能夠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蘚植物對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八、苔蘚植物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在污染嚴重的城市和工廠附近很難生存。人們利用這個特點,把苔蘚植物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九、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徵:結構簡單,是單細胞或多細胞個體,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細胞裏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十、藻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可以作為魚的餌料,放出的氧氣除供魚類呼吸外,而且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十一、藻類的經濟意義:①海帶、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從藻類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膠、瓊脂等可供工業、醫藥上使用

第四單元 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

一、病毒的種類

以寄主不同分: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二、病毒的結構

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

三、病毒與人類的關係 看筆記

第二節 種子植物

一、種子的結構

蠶豆種子: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子葉(2片)

玉米種子:果皮和種皮、胚、子葉(1片)、胚乳

二、種子植物比苔蘚、蕨類更適應陸地的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能產生種子。

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要求記住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四、果皮的作用(看筆記)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節 種子的萌發

一、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

環境條件:適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自身條件:子粒飽滿,胚完整,具有生命力,已度過休眠期。

二、測定種子的發芽率和抽樣檢測

三、種子萌發的過程

吸收水分--營養物質轉運--胚根發育成根--胚芽胚軸發育成莖、葉

第二節 植株的生長

一、根尖的結構和各部分的功能

二、幼根的生長

1、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

2、根的生長一方面靠分生區增加細胞的數量,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三、芽的結構

1、芽軸--發育成莖

2、芽原基--發育長成側芽

3、生長點--使芽軸不斷伸長,併產生出新的芽原基和葉原基

4、葉原基--發育成幼葉]

四、植株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

氮、磷、鉀

第三節 開花和結果

一、花由花芽發育而來

二、花的結構

花瓣、花托、花萼、雄蕊(花葯、花絲)、雌蕊(子房、花柱、柱頭)

三、傳粉和受精

看筆記

四、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子房--果實 受精卵--胚 受精極核--胚乳

胚珠--種子 珠被--種皮

五、人工受粉

當傳粉不足的時候可以人工輔助受粉。

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循環

第一節 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一、水分在植物體內的作用

1、水分是細胞的組成成分

2、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態

3、水分是植物體內物質吸收和運輸的溶劑

4、水分參與植物的代謝活動

二、水影響植物的分佈

三、植物在不同時期需水量不同 P109

第二節 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一、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

二、根的結構

從外到裏:樹皮:韌皮部(有篩管)、形成層;木質部(有導管)

三、水分的運輸途徑

導管:向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篩管:向下輸送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

第三節 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一、葉片的結構

上下表皮、葉肉(柵欄組織、海綿組織)、葉脈、氣孔

二、氣孔的結構,保衞細胞吸水膨脹,氣孔張開;保衞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

白天氣孔張開,晚上氣孔閉合。

三、蒸騰作用的意義:

1、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於被灼傷

2、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體內運輸的主要動力

3、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體內運輸

4、可增加大氣濕度,降低環境温度,提高降水量。

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製造者

第一節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

一、天竺葵的實驗

1、暗處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夜

2、對照實驗:將一片葉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紙片遮蓋

3、脱色:幾個小時後把葉片放進水中隔水加熱

4、染色:用碘液染色

5、結論:澱粉遇碘變藍,可見光部分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

二、光合作用

1、產生了澱粉等有機物

2、並將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裏

第二節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一、綠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1、用來構建之物體

2、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二、呼吸作用

1、在線粒體裏進行

2、有機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儲存的能量也被釋放,供生命活動需要。

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無機物+水 ---- 有機物+氧氣

葉綠體 (儲存能量)

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為原料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三、栽培作物時要注意合理密植

第六章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一、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

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

二、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

1、植被覆蓋率低

2、森林資源和草原資源破壞嚴重

七年級下冊生物複習資料(人教版 篇二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食物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六類營養物質。

食物中的糖類、脂肪、蛋白質: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無機鹽:水可以運輸能量,無機鹽包括鈣,磷,鐵,碘,鋅。7下P24

維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統中的變化:口腔是消化系統的開始部分,裏面有牙齒、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導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過導管進入口腔。

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統:消化道:一條很長的管道。消化腺分為兩類:有的是位於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臟;有的是分佈在消化道內壁的小腺體,如腸腺。

營養物質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內經過消化,最終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夠被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

食品的合理營養、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統: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組成的。呼吸系統具有適合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氣體的通道,對吸入的氣體進行處理,使肺部的氣體温暖、濕潤、清潔。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它位於胸腔內,左右各一個,左肺有兩頁,右肺有三葉。在你不知不覺中,你的肺在有節奏地呼氣和吸氣。

肺的運動模式圖: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7下P50

一個人一天要呼吸兩萬多次,每天至少要與環境交換一萬多升氣體。

血液的組成:血液是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的。在兩層交界處,有很薄的一層白色物質,這是白細胞和血小板。

血漿:運輸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

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層後,紅細胞在下層,呈紅色,白細胞和血小板在兩層交界處,很薄,呈白色。

紅細胞:血細胞中數量最多,兩面凹的圓餅狀,沒有細胞核,有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可以運載氧氣。

白細胞:有細胞核,比紅細胞大,可以穿過毛細血管壁,包圍,吞噬細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細胞,沒有細胞核,形狀不規則,可以釋放與血液凝固有關的物質。

動脈、毛細血管、靜脈:7下P67

心臟解剖圖:7下P68

心臟工作示意圖:7下P69

血液循環模式圖:7下P70

體循環: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後彙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到右心房。這一循環途徑叫做體循環。

肺循環: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經右心室壓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這一循環途徑稱為肺循環。

體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左側出發回到右側,肺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右側出發回到左側,於是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血液循環途徑。

1900年,奧地利科學家蘭德斯坦納發現血型。

輸血關係表:7下P76

腎:形成尿液的器官。每個腎包括大約100萬個結構和功能單位,叫做腎單位。每個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等部分組成。

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7下P81

尿的形成圖:7下P82

膀胱:暫時儲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7下P89

視覺形成的過程: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過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並經過晶狀體等的折射,最終落到視網膜上,形成一個物象。視網膜上有對光敏感的細胞。這些細胞將圖象信息通過視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人就產生了視覺。

耳的基本結構和功能:7下P93

聽覺形成的過程:7下P94

神經系統的組成部分:神經系統是由腦、骨髓和它們發出的神經組成的。

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經元: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人體內有數以億計的神經元。

神經的基本調節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鬆開放手饅頭示意圖:7下P102

人體通過各種簡單或複雜的反射,來調節自身的生命活動,從而能夠對體內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適當的反應。

構成內分泌系統的主要內分泌腺:7下P106

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調節的影響。

1、人體的神經系統由腦、脊髓和它們所發出的神經組成。腦和脊髓是神經系統的中樞部分,叫中樞神經系統。由腦和脊髓所發出的神經是神經系統的周圍部分,叫周圍神經系統。

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神經元,神經元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體和突起,突起可分軸突和樹突。

大腦:人的大腦最發達。大腦半球的表層叫做大腦皮層,由灰質構成。

腦 小腦:小腦的作用在於調節全身肌肉的活動,用以維持的身體的平衡。

腦幹:有“生命中樞”之稱。

2、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弧是參與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是在反射過程中神經衝動所經過的傳導途徑。

例:人類特有的神經中樞是( )

A身體感覺中樞 B聽覺中樞 C視覺中樞 D語言中樞

3、視覺的形成:外界物體反射的光線經過角膜、房水、瞳孔進入眼球內部,再經過晶狀體和玻璃體的折射落在視網膜上,形成物象。物象刺激了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產生神經衝動,經過視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形成視覺。

物象落在視網膜前方——近視——戴凹透鏡;

物象落在視網膜後方——遠視——戴凸透鏡。

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甲狀腺功能亢進;不足——呆小症。

4、激素的調節作用: 胰島素:我國在1965年用人工方法合成,世界第一次。

不足——糖尿病

生長激素:不足——侏儒症;過多——巨人症。

人體的血液循環:

體循環:左心室 主動脈 全身動脈 毛細血管網

靜脈 上、下腔靜脈 右心房

雙循環 體循環中毛細血管是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

肺循環:右心室 肺動脈 肺部毛細血管網

肺靜脈 左心房

正常人的脈搏與心率基本一致。約為75次/分,正常變動範圍每分鐘60~100次。

血管和心臟:血管是血液流通的管道,心臟是推動血液流動的“泵”。

動脈:把血液從心臟送到身體各部分,管壁厚、彈性大。

血管 靜脈:把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手臂的“青筋”是靜脈。

毛細血管:血液和細胞間物質交換的場所。

適當參加體育鍛煉能促使心肌發達,增強心臟功能。飲酒對心臟和血管有害。

血漿:淡黃色半透明的液體,主要是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

紅細胞:數量最多,無細胞核,具有運輸氧的功能。

2、血液 血細胞 白細胞:數量少,有細胞核,具有防禦和保護作用。

血小板:量最少,無核,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人類的ABO血型包括A型、B型、O型、AB型四種,在輸血時一般應以輸同型血為原則,若血型不同,輸血後紅細胞會凝結,阻礙血液循環。在緊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主要是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水和無機鹽。其中只有糖類、蛋白質、脂肪能為人類進行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含糖較多的是穀類、豆類;含蛋白質較多的是瘦肉、魚、蛋等;含脂肪多的是豬肉、蛋黃等;齒齦經常出血的缺維生素C。

佝僂病缺鈣,貧血症缺鐵,甲狀腺腫大(大脖子病)缺碘。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

10、人體的消化系統

消化腺:唾液腺、肝臟、胰腺、胃腺、腸腺等,其中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

口腔中初步消化,使部分澱粉轉化為麥芽糖;胃內初步消化蛋白質;小腸是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

鼻:鼻毛能濾去灰塵;毛細血管温暖空氣。

呼吸道 喉:既是呼吸的通道又是發聲的器官。

11、人體的呼吸系統 氣管、支氣管

肺:呼吸的主要器官,是氣體交換的場所。

急情況下,O型血可以熟給各類血型,AB型可以接受任何血型。

七年級生物複習資料之細菌分類 篇三

【—七年級生物之細菌分類】,細菌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分類。細菌具有不同的形狀。大部分細菌根據形狀分為三類:桿菌是棒狀;球菌是球形,螺旋菌是螺旋形,包括弧菌、螺旋菌和螺旋體。

細菌的結構十分簡單,原核生物,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膜結構的細胞器例如線粒體和葉綠體,但是有細胞壁,有的細菌還有鞭毛和莢膜,根據細胞壁的組成成分,細菌分為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來源於丹麥細菌學家革蘭(Hans Christian 七年級 Gram),他發明了革蘭氏染色。

有些細菌細胞壁外有多糖形成的莢膜,形成了一層遮蓋物或包膜。莢膜可以幫助細菌在乾旱季節處於休眠狀態,並能儲存食物和處理廢物。鞭毛可以幫助細菌運動。

細菌的分類的變化根本上反應了發展史思想的變化,許多種類甚至經常改變或改名。最近隨着基因測序,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和計算生物學的發展,細菌學被放到了一個合適的位置。

總結:隨着它們的特殊的原核細胞結構被發現,這明顯不同於其他生物(它們都是真核生物),導致細菌歸為一個單獨的種類,在不同時期被稱為原核生物,細菌,原核生物界。

細胞分裂與細胞分化的辨析 篇四

細胞分裂是指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分裂後的`細胞與原細胞的功能是相同的。細胞分裂的結果是使細胞的數量增多了;細胞分化是指細胞分裂後產生的細胞,起初功能相同,其形態和結構也相同,但在發育過程中,由於這些細胞的功能各自不同,它們的形態結構也發生了變化。細胞分化的結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組織。

分裂不一定伴隨分化,但分化一定伴隨分裂;分化是在細胞分裂的基礎上進行的。

例題解析:右圖表示細胞分裂和分化的過程,請據圖回答問題:(4分)

(1)圖中的①表示細胞的過程,判斷的依據是因為①過程只有細胞的增多。

(2)圖中的②表示細胞的過程。②過程的結果是形成了不同的。

解析:(1)細胞分裂會使細胞的數量增多 九年級,分裂後的細胞形態,結構、功能都相同。

(2)細胞的分化使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

答案:(1)①、數量(2)②、組織

七年級生物複習資料之紅細胞滲透脆性 篇五

【—七年級生物之紅細胞滲透脆性】,正常狀態下紅細胞內的滲透壓與血漿滲透壓大致相等,這對保持紅細胞的形態甚為重要。

滲透脆性

將機體紅細胞置於等滲溶液(哺乳動物:0.9%NaCl)中,它能保持正常的大小和形態。但如把紅細胞置於高滲NaCl溶液中,水分將逸出胞外,紅細胞將因失水而皺縮。相反,若將紅細胞置於低滲NaCl溶液中,水分進入細胞,紅細胞膨脹變成球形,可至膨脹而破裂,血紅蛋白釋放入溶液中,稱為溶血。

把正常人紅細胞置入不同濃度的溶液中(從0.85%、0.8%……0.3%NaCl溶液),在0.45%的溶液中,有部分紅細胞開始破裂,即上層液體呈微紅色,當紅細胞在0.35%或更低的NaCl溶液中,則全部紅細胞都破裂。臨牀以0.45%NaCl到0.3%NaCl溶液為正常人體紅細胞的脆性(也稱抵抗力)範圍。如果紅細胞放在高於0.45%/NaCl溶液中時即出現破裂,表明紅細胞的脆性大,抵抗力小;相反,放在低於0.45%NaCl溶液中時才出現破裂,表明脆性小,抵抗力大。

總結:紅細胞數量減少時,氧氣的搬運能力會降低,變成缺氧狀態,產生貧血;嚴重時會有生命危險。

人教版七年級知識點複習彙總 篇六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

第一章、認識生命

1、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植物通過進行光合作用,動物直接或間接的以植物為食獲取營養物質);

(2)生物能進行呼吸(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植物落葉,動物和人出汗、呼吸和排尿);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應激性);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2、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3、按照形態結構特點,將生物分為植物、動物、細菌、真菌和病毒;按照生活環境可以分為陸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第二章、瞭解生物圈

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個家,這就是生物圈。它以海平面為標準來劃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這個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一樣的,它們都需要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3、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氣等,另一類是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陽光、空氣、水、温度、濕度等。

(2)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最常見的是捕食關係,此外還有鬥爭關係、互助關係、競爭關係、合作關係等。

4、在自然環境中,各種因素影響着生物,生物在生存發展中不斷適應環境,同時也影響和改變着環境。

5、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對性。

6、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7、所有的生態系統一般都有四種基本的組成成分,即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温度和土壤等)和生物成分(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1)綠色植物是生產者(不僅為生產者自身的生長、生殖、以及各種生命活動提供了營養物質和能量,也是人和動物的食物和能量來源);

(2)消費者直接或間接以綠色植物為食,獲得食物和能量,包括絕大多數動物、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和植物(菟絲子);

(3)許多微生物(營腐生生活的細菌、真菌)和腐生動物(蚯蚓、禿鷲、屎殼郎)是分解者,利用動植物的遺體,將其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獲得所需的物質和能量。

8、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關係,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係,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

9、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

10、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11、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

12、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的流動沿着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方向會逐漸減少,而有毒物質的流動則相反。

13、生物圈中的生態系統有: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觀察、調查、收集和分析資料、實驗等。

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藉助儀器和工具;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時要全面、細緻和實事求是,並及時記錄下來。

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

設計實驗方案常用的方法是設計對照實驗。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第一章、觀察細胞的結構

2、使用顯微鏡的步驟:取鏡安放—對光—放置玻片標本—觀察—清潔收放

使用口訣:一取二放三安裝,四轉低倍五對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鏡筒細觀察,九退整理後歸箱。

3、在目鏡視野中觀察到的物像是倒像(上下顛倒、左右顛倒)。

4、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 目鏡的放大倍數 ×物鏡的放大倍數

5、常用的玻片標本有切片、塗片和裝片三種,按照保存時間又製成永久的和臨時的兩種。

6、植物細胞臨時裝片製作過程:擦、滴、取、展、蓋、染、吸。

7、動物細胞臨時裝片製作過程:擦、滴、刮、塗、蓋、染、吸。

第二章、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1、細胞中的物質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分子比較小的無機物,如水、無機鹽、氧等;另一類是分子比較大的有機物,如糖類、脂質、蛋白質和核酸等

2、細胞核中有許多染成深色的物質是染色體;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DNA是遺傳物質的載體;DNA上有基因。

3、細胞分裂:

(1)分裂規律:一個細胞經過n次分裂以後,產生的細胞個數為2n個。

(2)分裂的特點:細胞核分裂時,染色體的變化最明顯。染色體的數量在細胞分裂時已經加倍,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分成形態和數目相同的兩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新細胞和原細胞所含有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

4、細胞分化:在發育過程中,細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在形態、結構上也逐漸發生了變化,這個過程就叫做細胞分化。

5、組織:細胞分化產生了不同的細胞羣,由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形成的細胞羣就叫做組織。

6、人體的組織: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結締組織。

(1)上皮組織:由上皮細胞構成。分佈在體表、呼吸道和消化道內壁,血管壁等;具有保護和分泌等功能;

(2)肌肉組織:由肌細胞構成。分佈在骨骼、心臟、胃、腸、血管等處;具有收縮、舒張功能;

(3)神經組織:由神經細胞(或簡稱神經元)構成;分佈在腦、脊髓以及神經中;能產生和傳導興奮。

(4)結締組織:種類很多,分佈廣泛,如骨、血液、脂肪等;具有支持、連接、保護和營養等功能;

7、植物體的主要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

(1)分生組織:細胞小,細胞壁薄,細胞核大,細胞質濃,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能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如:根尖的分生區

(2)保護組織:能減少植物失去水分,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如:根、莖、葉表面的表皮

(3)營養組織:細胞細胞壁薄,液泡較大,有儲藏營養物質的功能。如:番茄果肉、花生種子

(4)輸導組織:運輸水和無機鹽的導管,運輸有機物的篩管都屬於輸導組織。

8、器官:不同的組織按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就形成了器官。如:心臟、眼、耳、肺、腎、肝、胃等是動物體的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這六種是植物體的器官。

9、系統: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構成系統。

10、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個體

11、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

12、單細胞生物:只有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草履蟲、衣藻、變形蟲等。(P68瞭解草履蟲的結構)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1、綠色植物可以分為四大類羣:藻類、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

2、藻類植物:沒有根、莖、葉的分化,沒有輸導組織,如衣藻、水綿、海帶、紫菜等。

3、苔蘚植物:有莖和葉,沒有根,沒有輸導組織,如:牆蘚、葫蘆蘚。

4、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有輸導組織,如:卷柏、貫眾、滿江紅等。

5、藻類、苔蘚、蕨類植物都是依靠孢子(一種生殖細胞)繁殖後代的。

6、種子的大小和形狀千差萬別,但基本結構都是相同的,都有種皮和胚,胚實際上那個就是幼小的生命體。

7、種子植物以種子繁殖後代,可以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8、種子裸露的植物是裸子植物,如:油松、側柏、蘇鐵、銀杏等。

9、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被稱為被子植物,如:豌豆、荔枝、木瓜等。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經歷生長、發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過程。

2、種子的萌發既需要環境條件,又需要自身條件。缺少任何一種條件,種子都不能萌發。

環境條件:適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

自身條件: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且種子度過休眠期。

3、發芽率=發芽的種子數/供檢測的種子數乘100%

4、種子萌發的過程:當一粒種子萌發時,首先要吸收水分。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隨後,胚根發育,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軸伸長成為根和莖的連接部位,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5、根尖分四個部分,是:根冠,有保護作用;分生區,有很強的分裂能力;伸長區,細胞迅速伸長;成熟區,有根毛,是根吸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根的生長(根能長長)靠分生區細胞分裂和伸長區細胞伸長。

6、根的生長一方要考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增加細胞的數量;另一方面要考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7、枝條是由芽發育而成的,按照着生位置,可分為頂芽和側芽。在芽的頂端有分生組織,可以分裂分化形成新的枝條。

8、木本植物莖長粗是因為形成層細胞不斷分裂、分化和生長的結果。年輪的形成則是因為形成層細胞四季生長速度不均勻所致。

9、植物的生長需要不斷補充營養物質——水、無機鹽和有機物。

10、植物需要量最多的無機鹽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鉀的無機鹽。

11、植物花的結構

12、傳粉:花粉從花葯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

(1)傳粉的類型:自花傳粉、異花傳粉(它分為蟲媒花和風媒花)、人工傳粉。

(2)受精: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後,在柱頭上黏液的刺激下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花粉管中精子隨着花粉管的伸長而向下移動,最終進入胚珠內部,與胚珠裏的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

13、果實與種子的形成(P106)

(1)植物完成受精作用之後,花瓣、雄蕊和雌蕊的柱頭、花柱等結構隨之凋謝,而雌蕊的子房卻繼續發育。

(2)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珠被:發育成種皮;受精卵:發育成胚。

第三章、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1、水是植物體的重要組成成分。

2、水對植物體有着重要的作用。

(1)植物體內水分充足,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態;

(2)葉片舒展,有利於光合作用,水還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3)無機鹽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體吸收,並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器官。

3、導管:可以由下向上運輸水和無機鹽,位於木質部內,由長形、管狀的細胞組成。篩管:可以由上向下運輸有機物,位於韌皮部內。木本植物的莖中,在木質部和韌皮部之間有形成層,使得莖不斷長粗。

4、蒸騰作用:植物體體內的水分以氣體的形式散失到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

(1)蒸騰作用發生的部位:主要是通過葉片上的氣孔來完成的。

(2)氣孔是由一對半月形的保衞細胞圍成的空腔,是植物水分散失的“門户”,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

(3)蒸騰作用的意義:促進水、無機鹽的吸收和運輸;降低葉面温度,防止灼傷;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等。

5、葉片的結構

第四章、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製造者

1、通過實驗驗證綠葉在光下合成澱粉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1)葉片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是澱粉(碘液遇澱粉變藍);

(2)光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

2、實驗中採用了設計對照實驗的方法。 實驗前進行暗處理的目的是將葉片中原有的有機物運走耗盡。

3、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合成了澱粉等有機物,並且把光能轉換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

4、光合作用的意義:

(1)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滿足了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

(2)而且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

(3)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維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碳—氧平衡)

5、光合作用的實質:一是物質轉變,即二氧化碳和水等簡單的無機物轉變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二是能量轉變,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

6、凡是植物的綠色部分,細胞中含有葉綠體就都能夠製造有機物。葉片是綠色植物製造有機物的主要器官。

7、呼吸作用: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且把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需要。

8、呼吸作用的意義:生物體通過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一部分用於各種生命活動,一部分以熱能的形式散失。呼吸作用為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了動力。